人生写实与浪漫抒情
20年代小说
第四章 20年代新诗
郁达夫自我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 1. 自我的写真; 2. 感伤的抒情; 3. 结构的散文化; 4. 流丽清新的文笔。
(二)、庐隐的小说
庐隐(1899-1934)创作的小说多为问 题小说,写“人生是悲”的主题。作品常带有 自传色彩,多以爱情婚姻题材,写青年人在理
想与现实、理智与情感冲突下的悲观苦闷,觉
工具。虽有优秀之作,但总体幼稚。
“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先后形成两种小 说创作现象与潮流: 问题小说:冰心、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
乡土小说:王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 彭家煌、蹇先艾、台静农、废名等。
二、问题小说
1.概念: 问题小说从各种角度触及当时广泛的社会问 题,诸如婚姻家庭问题、妇女儿童问题、国 民性改造问题、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等等,表 现了文学与现实的密切关系,体现了民主主 义、人文主义精神。主要作家有冰心、王统 照、叶圣陶、许地山等。
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等。
(一)郁达夫的小说
郁达夫(1896 —1945 ):原名郁文,浙江 富阳人。曾留学日本,是浪漫抒情小说的代表。 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杀害。1921年 出版的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 部短篇小说集。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沉沦》 《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 桂花》,中篇《她是一个弱女子》《迷羊》。
2.问题小说的特征及缺陷: A.时代气息和针对性强; B.哲理性强; C. 对问题的探索肤浅,通常“只问病源,不 开药方”; D. 社会功利化追求导致观念化和抽象化倾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 乐人。 受基督教的泛爱思想和西方人道主义观念 的影响,把人生理解为爱,宣传“爱的哲学”: 歌颂母爱、儿童爱和自然爱。作品具有浓厚的 宗教情怀和女性意识。
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
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一.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1、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
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
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
二.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亲情主题。
1、爱情。
可分为来自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影响的一系和文人作品的一系。
来自民间的一系:表现出更为充分的人性特点。
从《诗》开始到乐府民歌,所表现的男女之爱很少受到礼的约束,表现更为热烈执著、更带野性色彩。
文人的描写爱情之作:表现得较为复杂。
含蓄了、深化了、带有理想的色彩(白朴《墙头马上》、加进悲剧色彩(《会真记》、《长恨歌》、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红楼梦》)。
2、友情。
视朋友如兄弟,这是我国思想传统里的一种认识。
交友不因贵贱而阻隔,不以利而以义,守之以信,忠之以言。
三.我国文学中的人生感悟主题。
1、对于生命虽短促而宇宙却永恒的感悟。
对于历史、人生的思索,实际是对于生命永恒的向往,是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
2、对于人生的感悟主题,还表现为对于现实人生的反思,往往交叉着宗教理路,劝善惩恶,提出人生的归宿问题。
在小说、戏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征:1、抒情传统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特色,但无论是抒情文体还是叙事文体,都有明显的抒情特色。
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诗化世界的认知方式,因此在表诉上就常常着重于内心感情的抒发而不是着重与外物的描写。
从古诗十九首开始的内心世界的展示,深远地影响了我国诗歌的发展。
2、我国各体文学虽式样各异,但有一点相通,那就是重视意境的创造。
《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篇,似这般都付予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心境与物镜融合无间。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第一章五四时期:中国新文学的确立新文学1917~1949现代文学(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表现中国人的思想、感情。
心理的文学。
发生期:19世纪末1917年)1949~至今当代文学第一节“人的文学”与白话文学1、五四文学革命的精神本质:民主与科学的提倡,主要阵地是《新青年。
》陈独秀1915《敬告青年》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第一篇重要的文献。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尼采,胡适引用,目的:打破旧文化、再造新文化西方文学的涌入启发中国人重新认识“人”的内涵2、五四文学革命的基本内容:(1)胡适从“八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入手,提出文学改良的具体措施。
“八事”不仅涉及文学的语的形式,也涉及到文学的思想内容。
(2)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进一步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奉承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城的写实文学;曰推到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3)“人的文学”是五四新文学的基本主题,周作人将人道主义理解为“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这种人的文学又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正面的峨,也就是写人的理想和人类发展可能性的文学;一种是侧面的,即写人的日常生活或非人的生活。
“平民的文学”1918年周作人写了《平民的文学》,在陈独秀“国民文学”“社会文学”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平民文学”的主张。
不是迎合平民趣味,而是提高,这是平民文学不同于通俗文学的根本之处。
3、五四文学的实绩:(1)白话诗歌和白话小说:胡适1920.3《尝试集》中国新诗第一部个人专集,1921郭沫若《女神》传达出五四精神最强音,鲁迅《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
(2)新旧文学的论争:新旧文学论争与林纾的论争、与学衡派的论争、与甲寅派的论争(3)主要的文学社团、流派:文学研究会1921.1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许地山,重视文学揭示社会问题和批判社会现实的功能;创造社1921.6在日本东京成立,最初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穆木天,其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的抒情色彩;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胡适,倡导新格律诗,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文学社团还有语丝社、南国社、湖畔诗派、浅草社、沉钟社、莽原社、弥洒社等4.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实现了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化,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新时代;构建起现代启蒙精神和人文主义文学传统;建立起中国现代社会与文化时代的精英文学;在五四革命中诞生了一批新生代文学家;实践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交流。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主要区别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创作方法是艺术史的主流。
通过这两种表现手法,读者们能更深刻的感受到作家们强烈饱满的思想感情,给读者带来更有力的震撼。
一、首先我们从二者的创作手法上来区别:1、现实主义,概括地说,就是文学作品对生活的反映和表现。
(1)、在语言形态上,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是描述性的语言,它们只是修饰生活,是把语言作为描述的工具——用语言对生活进行解释。
(2)、在文学史上,杜甫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他以进步的儒家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深刻地描写了各个阶级和阶层的生活真实。
(3)、在表现手法上,大量运用描写、叙述、议论的表达方式,概括典型事件的场景,描写真实的生活细节和刻画人物的心理,多方面地反映了国家的重大事件,表达了广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揭露了自开元、天宝以来将近四十年间那个动乱时代的历史面貌,为我们创造了“千汇万状”的诗歌作品,把我国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上一个新的高峰。
2、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主要特征是艺术描写的真实,艺术形象的典型,以及思想的倾向性和感情的隐蔽性。
在表现方法上利用朴素的艺术语言,客观写实的叙述与描写,冷静细腻的刻画人物和事件,从而构成了现实主义的外部特征。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就采用了大量的象征、暗示等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实写人物、狂人心理,虚写寓意,从肉体上升为礼教,深刻的揭示出吃人社会的本质。
3、现实主义是艺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创作方法之一,是利用典型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生活本来面目的创作方法,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与较大的包容性。
在我们学过的《文选》中,30年代“乡土文学”代表作《为奴隶的母亲》就是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作。
4、我认为,较之浪漫主义而言,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更注重细节的描写。
生活是有无数细节构成,细节失真艺术形象就会失真,想象与虚构也要符合生活逻辑。
叶圣陶先生的作品《潘先生在难中》,就是严格的按照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冷静观察、客观描写。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
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现实主义旨在对现实生活场景的重现,通过典型化的艺术概括来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生经验;浪漫主义则通过对自然的强调,要求文学表现真实的情感,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力求使艺术描写在外观上、细节上符合实际生活的形态、面貌和逻辑。
2、注重典型化方法的运用,力求在艺术描写中,通过细节的真实表现生活的本质、规律。
3、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的思想倾向较为隐蔽。
1、特点不同,浪漫主义想象瑰丽,手法夸张,热情奔放。
现实主义细节真实,形象典型,描写客观。
2、艺术渊源不同,在文学传统上,中世纪的骑士传奇与浪漫主义有直接的渊源关系,浪漫主义一词即来源于传奇一词。
欧洲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与古罗马。
3、代表作家不同。
他们的代表作家不同,浪漫主义代表作家有威廉·布莱克、威廉·华兹华斯、塞缪尔·柯尔律治、乔治·戈登·拜伦等。
现实主义代表作家有司汤达、巴尔扎克、居斯塔夫·福楼拜、莫泊桑、萨克雷等。
他们的表现形式不同,现实主义是一种以写实性的形象和形态,通过典型化的艺术概括来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生经验的文学类型。
而浪漫主义是一种以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的文学类型。
他们的性质不同,“客观性”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内在规定.现实主义的文学观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模仿说”,要求作家在把握生活时,必须对生活现象作细致入微的观察,强调作家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生活,而是按照现实生活本身固有的逻辑区表现生活。
第二讲 二十年代小说(一)
第一节 、 20年代小说概述
2、创作方法: 基本倾向于现实主义,它反映和揭示的社会 问题有现实社会基础,而当它试图回答和解决 社会问题时,则表现出较明显的主观理想色 彩,具有一定的浪漫主义因素。问题小说作家 们真诚的想给生活在灰色人生中的人们以快乐 和希望,作家们不惜从主观臆想,去建造一些 美妙然而虚幻的空中楼阁,从而影响了作品的 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
第一节 、 20年代小说概述
“问题小说”的特点: 1、内容方面: “五四”问题小说集中、广泛地反映那个时 代的社会现实,尤其记录了人们的思想和精神 状况,因此,问题小说已超出了文学的范畴, 具有了历史文献的价值。但问题小说中非文学 因素过多,社会问题被摆在首要位置,问题小 说的认识价值超过甚至损害了它的审美价值。
第一节 、 20年代小说概述
问题小说形成的原因:
首先,它根植于新旧交替的时代,是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运动的 产物。 “五四”运动造就了“思考的一代” ,造成了中国历史上少 有的思想解放的活跃的局面,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成为当时最响亮 的口号。 其次, “问题小说”的兴起与当时作家们的社会责任感密切相关, “五四”作家继承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关注现实、经世致用的传统, 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因此, “问题小说”具有鲜明的启蒙主义性质, 是作家们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第三, “问题小说” 还受了外国文学的深刻影响。俄国文学 “提出问题的文学”(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科夫), 北欧文学(安徒生、易卜生)、印度文学(泰戈尔)
第一节 、 20年代小说概述
庐隐:《海滨故人》《象牙戒指》 “自叙传”的手法 聚首言欢到风流云散、各奔东西的过程,包括了 他们的求学、工作、生活、婚嫁等方面,宣泄了寻 求人生价值和自我价值的郁闷心里,流露出强烈的 女性意识和现代意识。袒露了五四知识女性中相当 一部分人半新半旧的二重性格与心态,受过新式教 育,有知识、有文化,而生活在封建的、旧的社会 环境中,使不少新女性仍然重复着旧的悲剧。
中国现代文学重点
绪 论 在绪论中我们要讲一下有关现代文学的几个问题。
在绪论中我们要讲一下有关现代文学的几个问题。
即什么是现代文学史?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学好中国现代文学史应该即什么是现代文学史?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学好中国现代文学史应该看哪些方面的书?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课程设置是怎样的?我们主要涉及的有以下几个问题:一 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性质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性质1.基于意识形态认定(80年代以前):“中国现代文学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
(从社会历史、阶级意志出发,使得文学史成为政治史、革命史的附庸,其独立性和内在规律被消。
)2.出于习惯的时间型界定:淡化政治意识形态色彩,把“现代文学”作为一个文学的时间概念或文学发展的阶段概念来处理。
“所谓中国现代文学,是发端于1917年以《新青年》杂志倡导文学革命,迄于1949年7月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召开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文学。
”——凌宇《中国现代文学史》宇《中国现代文学史》3. 性质意义上的界定:性质意义上的界定:所谓“现代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二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有关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探讨的重点,出现了“众声喧哗”的局面。
争论的焦点在于现代文学到底是时间概念?还是性质概念?在这里我们也向大家介绍传统和近年来两方面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传统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划分(一)传统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划分以1917年1月《新青年》杂志2卷5号上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为开端,止于1949年7月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历时32年,习惯上称为"现代文学三十年"。
参照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编年法,大体每十年为一段落,分三个时期:1917--1927: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新文学生长期。
“为人生的艺术”与“为艺术的艺术”
“为人生的艺术”与“为艺术的艺术”“五四”时期,文学流派和文论思想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文学研究会,持“为人生的艺术”的主张,它阐述了中国化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另一派则是创造社,持“为艺术的艺术”的主张,它阐述了中国化浪漫主义的文学观。
这两种文论看似对峙,却都来自于西方近代文论的传统,都是对之加以中国化的转换的结果。
正如周作人所归纳:“从来对于艺术的主张,大概可以分作两派:一是艺术派,一是人生派。
艺术派的主张,是说艺术有独立的价值,不必与实用有关,可以超越一切功利而存在。
……人生派说艺术要与人生相关,不承认有与人生脱离关系的艺术。
这派的流弊,是容易讲到功利里边去,以艺术为伦理的工具,变成一种坛上的说教。
”虽然,这两种文论思想都着眼于艺术功能论,但是,“为人生的艺术”的主张,实际上暗含着文学能够再现“现实的人生”的思想,而“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实则强调了文学能够作为“我的表现”而存在。
二者都打上了西方传统再现论的烙印。
艺术与人生的关系,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的中国逐渐滋生蔓延,这与当时救亡图存的历史情境是不可分的,与推崇“德先生”“赛先生”是不可分的。
那时,社会的进步急需文艺的先行与振兴,故对传统“文以载道”的文论采取了激进批判的立场,但同时,这时的文论也强调艺术对人生所产生的推进作用。
不断涌现的关于“艺术——人生”的论文蔚为大观,如《美感与人生》(杨昭恕)、《艺术与人生》(一羽)、《由美学上所见之人生》(杨昭恕)、《艺术与人生》(雷颂常)、《艺术与生命》(穆时英)等等即可见一斑。
仅1919至1929年间的论文,以“文学与人生”为题的就有8篇,“文艺与人生”为题的5篇,“艺术与人生”为题的3篇。
这一思想的主流,就是主张“文学现在也成了一种科学,有它研究的对象,便是人生——现代的人生”!这里的“人生”,或者“现代的人生”,其实就是沿着胡适“唯实写今日之情状”路线而生发的文学主张。
传统中国文学行至近代之前,似乎对“社会写实”的问题不太关心,而往往成为文人士大夫的闲物。
五四时期的小说
2、乡土小说(乡土文学):
(1)形成: (2)乡土文学的界定: (3)乡土文学的创作:
3、人生写实小说的总体特征:
王鲁彦
第三章 “五四”时期的 小说
二、浪漫抒情小说:
1、前期创造社 2、浅草—沉钟社 3、弥洒社
弥洒社创办人之一胡山源
第三章 “五四”时期的 小说
第二节 叶绍钧 许地山 冰 心
一、叶绍钧:为人生派的代表作家
1、创作特征:
(1)、表现小知识分子小市民的“灰色人生 (软弱、自私、空虚、苟且、麻木)。
2、冷静客观的现实主义、手法。 3、平实而富有表现力,自然而纯正的语言。
第三章 “五四”时期的 小说
2、《潘先生在难中》解读
(1)故事: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2)人物:性格缺陷与人格缺陷
(3)艺术: 艺术构架富有戏剧性,荒诞性(战事并未发生,虚惊一场),具有讽刺
【Hale Waihona Puke 育类精品资料】宿州学院中文系
现代文学精品课程教学课件
第三章 “五四”时期的小 说
编辑制作:宿州学院中文系
第一节
第三章 “五四”时期的 小说
20年代小说概述
一、人生写实小说:(文学研究会、未名社、语丝社)
1、问题小说: (1)形成:
(2)形成原因: (3)文研会的推进: (4)特点:
第三章 “五四”时期的 小说
的效果;结局回味深长(身受其害而虚言粉饰),深透的鞭挞。
第三章 “五四”时期的 小说 二、许地山的创作:
1、许地山生平:
许地山(1893~1941年)名赞堃,号地山,笔名落华生。 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
从中国诗歌里看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
从中国诗歌里看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在谈论中国诗歌创作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之前,我想先得看看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定义是什么。
浪漫主义是一种以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的文学类型。
而现实主义是一种以写实性的形象和形态,通过典型化的艺术概括来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生经验的文学类型。
由此可见浪漫主义偏向于抒发个人主观情感、心理感受及理想抱负,现实主义则是注重对现实社会生活环境和人们生存现状的描写。
可以说虽然同为艺术创作类型和思潮,二者却各走各路分向而驰以至于截然不同。
我们要知道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说法是在20世纪才从外国传入中国的,也就是说这两个概念是西洋舶来品,传入我国后遂得以广泛流行为人所用。
如此说来在中国古代根本就没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说法,我们现在说古代的谁谁是浪漫主义诗人或现实主义诗人都是我们在知道这两者的定义之后给古人的文学创作风格类型下的定义贴的标签。
言归正传,我们现在就通过一些具体例子去看看中国诗歌创作历史上得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滥觞,第一位诗人是屈原,他的《离骚》开创了“楚辞”和“香草美人”的传统。
其诗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多用香草美人比喻君王美政,表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个人情感。
套用二者概念可得《诗经》和屈原的诗歌都是浪漫主义作品。
不过在屈原生活的时代由于诗歌才处于起步成长阶段,绝大部分诗歌都是表现诗人的主观情感个人理想,鲜有现实主义诗歌作品的出现。
因此我们直接跳到诗歌的鼎盛时期——唐代去比较二者的区别。
众所周知唐代“诗仙”李白是浪漫主义代表诗人,其诗讴歌理想抒发悲愤,这点表现在“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上李邕》)和“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中,而最有名的诗句莫过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了,他渴望个性自由和解放的心理可见一斑。
还有,李白为人狂放不羁生活上纵酒狂歌“一生好人名山游”(《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二个十年小说
一、 “左联”准备期普罗小说创作 4、柔石(1902-1931)
早期写青年婚恋题材,后期表现知识者的追求, 开掘下层人民的命运。 《二月》 塑造了一个徘徊于大时代下革命潮流岸边的苦闷矛盾的 知识青年典型。小说对人道主义理想和个人奋斗在封建主义习惯势力 前的碰壁的思考,体现着作者对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细腻的心理笔 触,抒情风格。
左联和左翼小说
一、准备期普罗小说创作:蒋光 慈、洪灵菲、华汉、胡也频、 柔石 二、成熟期的其他左翼小说家: 张天翼、叶紫、吴组缃、 艾 芜、丁玲、沙汀 三、东北作家群:前期:李辉英 、舒群、白郎、骆宾基等;后 期:萧红、萧军、端木蕻良
一、 “左联”准备期普罗小说创 作 普罗小说:创作普罗列塔利亚(proletarian)无产
左翼小说家的现实主义追求
• “左翼作家联盟”(“左联”): 1930.3 文学与政治兼有的社团 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从幼嫩到相对成熟 形成很大 的影响 (一)文艺的政治化和文艺与工农大众与革命知识 分子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 (二)如果从审美思潮的转变角度来理解的话,五四 时期的阴柔彷徨个体自由的狂飙突进之美,三十 年代则是激烈阳刚,群体解放之路的探寻之美,由 对封建文化思想的破坏的追求到时代阶级斗争的 文化的建立,未来世界的理想化想象和叙事。
三 十 年 代 文 坛 情 况
3、自由主义文学(民主主义) 左翼和右翼之外的一些有进步倾向的一般都划入自由主义作家 巴金、老舍、曹禺、李劼人、沈从文、林语堂、周作人、废名、 朱光潜、 “京派”作家等 成绩比较突出 作品一般和现实保留一定的距离,创作比较个性化,很多作品在 当时不一定贴近现实,但现在能够沉淀下来。
《为奴隶的母亲》罗曼•罗兰高度评价。以朴素平易的内在笔力对 忍辱负重的农妇灵魂的如实表现。小说在开掘深度和表达力度上都超 越了20年代乡土小说“典妻”题材,春宝与秋宝娘的遭遇,是她的贞 操、母爱、人格全部被“典当”的悲剧,而这种“典当”再也无法赎
现代文学【不同文体的发展:小说】(第一个十年)
现代文学【不同文体的发展:小说】(第一个十年)第一个十年(1917-1927)20年代小说的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主体的“问题小说”、人生派写实小说。
第二类是以“文学研究会”为主体的“乡土小说”。
第三类是以“创造社”作家为主体的“自叙传”抒情小说以及其他主观抒情小说一、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一)“问题小说”1.“问题小说”风气的形成1)发端:新潮社: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学生团体,1919创办《新潮》综合杂志,提倡新文化鼓吹文学革命,三年多的时间共刊出小说22篇,其中坚分子并非文学家的罗家伦是最早发表问题小说的作家之一。
2)“问题小说”:指五四时期以反映社会重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标志着中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发端,由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构成。
发端于新潮社《新潮》杂志。
主要的代表作有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叶圣陶的《潘先生在难中》、冰心的《斯人独憔悴》、王统照的《微笑》等,其总体倾向属现实主义。
爱与美是其表现的主题。
特征:1)以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思想主题,提出人生和社会的诸多问题。
2)以现实人生为题材、以理想主义为基调,作品充满了哲理色彩。
3)是一种社会功利性小说,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弊病,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所冲淡,审美价值被削弱。
2.冰心的“问题小说”创作1)冰心的问题小说矛盾冲突平缓。
热烈的时代气息和清浅的哲理思考相结合,形成了冰心早期问题小说的基本格调:微忧的爱。
爱是追求哲理所获得的济世良方。
2)《超人》1921主人公何彬,不事情节铺张,着力揭示人物心理、抒发作者感受的“五四”性质。
冰心的气质:个性淑婉、冰莹剔透。
文字清新、细腻,是女性作家中的“婉约派”这与她优裕的出身、父母之爱的温馨有关。
《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3.王统照1)问题小说:突出“爱”与“美”,探讨人生的烦闷与混扰。
2)王统照早期的小说在叙事上常具有一种童心与诗意,将“爱”与“美”视为弥合人生缺陷的良方。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新)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现实主义文学基本特征:一,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力求使艺术描写在外观上、细节上符合实际生活的形态、面貌和逻辑;二,注重典型化方法的运用,力求在艺术描写中,通过细节的真实表现生活的本质,规律;三,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的思想倾向较为隐蔽。
一、时间和概念的区别现实主义是一种以写实性的形象和形态,通过典型化的艺术概括来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生经验的文学类型。
而浪漫主义是一种以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的文学类型。
它们都对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德国的剧作家席勒的理论著作中,但作为文学的一个专门术语,现实主义直到19世纪50年代,才由法国画家库尔贝和作家夏夫列里提出来。
艾布拉姆斯所说的第一种隐喻是将文学比喻为“镜子”,以突出现实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
由此可见,一般的,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都叫做现实主义作品。
就西欧说,现实主义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也是西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确立政治统治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
巴尔扎克是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他的《人间喜剧》是深刻的规范化的现实主义文学。
此外,代表作家还有司汤达、狄更斯、萨克雷以及果戈理等等。
和现实主义一样,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的表现形态,在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就已有雏形。
第二章第二节人生写实与浪漫抒情小说讲解
现美好的社会理想和真纯的人生情怀的同时,又不 乏幻想的成分。 冰心的《超人》以“爱的哲学”为解决社会问题 的药方。 王统照《沉思》、《微笑》等在探究社会问题时 执著地追求“爱”与“美”。
其三、温情的批判和哲理的沉思是问题小说的基本
笔调。
二.叶绍钧及其《潘
先生在难中》
1、由问题小说向人生
《沉沦》(1921年10月,收入《银灰色的死》和 《沉沦》、《南迁》三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它以凌厉的气势,揭起专写知识青年内心苦闷纷扰 的浪漫抒情小说的旗帜 。 《沉沦》的出版轰动一时,毁誉参半,褒之者认为 它真实地抒写了青年的时代病,开创了小说的新体 式,标志着“自我小说”的兴起,贬之者攻击它为 “诲淫”,是不道德、不端方的文学。
黎锦明:《达夫的三个时期》
声 音
“现在流行一个词叫郁闷吧,我说郁闷 就是郁达夫的苦闷,就叫郁闷。他的郁 闷就两点,一个是民族一个是性。” “今天我们在网络上,什么帖子会热呢? 一涉及到民族问题这个帖子就热,一涉 及性这个帖子就热,两个加起来就特别 热了。所以,我的一个开玩笑的,书的 题目就叫《民族· 性· 郁闷》连起来读就 是‘民族性郁闷’。《沉沦》就代表了 那么一种情绪。”
《沉沦》当年一面世,立刻
受到青年读者的热捧,销行3 万册,甚至有不少读者从苏 州无锡等地乘坐夜行火车, 专程去上海购书。
沈从文后来曾说,郁达夫的
名字当时“成为一切年青人 最熟悉的名字了。……人人 皆可从他的作品中,发现自 己的模样”。
《沉沦》1921年上海泰东图书局
“他近来觉得孤冷得可怜。他早熟的性情,竟把他挤
倪焕之:“一个带有深刻教训意 味的人物”
性格忽冷忽热,脆弱浮 动,有理想,有热情。
五四时期的小说
代表作《沉沦》
郁达夫在《〈沉沦〉自序》中是这样介绍这篇小 说的:“是描写着一个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 说是青年忧郁病Hypochondairde 的解剖,里 边也带叙著现代人的苦闷,——便是性的要求与 灵肉的冲突。” 《沉沦》的主人公渴求的是灵肉一致的爱情, “苍天呀苍天,我并不要知识,我并不要名誉, 我也不要那些无用的金钱,你若能赐我一个伊甸 园内的‘伊扶’,使她的肉体与心灵全归我有, 我就心满意足了。”由于灵与肉的分离,而带来 了身体的沉沦及其精神的崩溃。 个人问题与国家、民族主题的衔接:“祖国呀祖 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 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了!” 个人与时代 的痛苦交织在一起。
五四文学——人的文学
“人的文学”是个人解放和人的觉醒的文学观,构成了“五 四”新文学的核心观念。 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见。从 前的人是为君而存在,为道而存在,为父母而存在的,现在 的人才晓得为自我而存在了。 ——郁达夫 人的发见,即发展个性,即个人主义,成为“五四”时 期新文学运动的主要目标;当时的文学批评和创作都是有意 识的或下意识的向着这个目标。 ——茅盾
生平
11岁入新式学堂,17岁(1913年 )随兄赴日留学。在日本 留学十年 。 1921年出版了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小说集《沉沦》并 引起轰动 。同年6月参与组建创造社。 1923年回国 1927-1932年,《郁达夫全集》出版,共七卷。 1927年8月,郁达夫宣布脱离创造社 。 1934年4月,携王映霞移家杭州。 1937年抗战爆发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乡土小说
最早对“乡土小说”做出界定的是鲁迅。他在《中国新文 学· 小说二集导言》中把王鲁彦、蹇先艾、许钦文等归入乡 土文学作家,并指出:“凡是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 人们,无论他自称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 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 乡土小说的作家们大多以农民和农村题材为重点,昭示了乡 村的苦难、愚昧、衰败、落后,写出了农民精神苦痛的悲剧。 鲁迅自己则开乡土小说风气之先:《故乡》、 《风波》等。
20年代小说(二)
第三章20年代小说(二)本章讲授6课时,主要内容为1、20年代小说概述;2、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等“问题小说”作家;3、郁达夫的生平及小说创作。
20年代小说创作界,“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其中重要的一支。
20年代人生写实派小说家直接师承了“文学革命”倡导期《新青年》、《新潮》作家群的传统。
主要作家是文学研究会及与之相近的未名社、语丝社的一些成员。
他们创作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积极探索现实人生问题,尽管他们对这一问题探索的角度不同,但他们的作品都注重暴露和谴责黑暗的社会和污浊的人生,显示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
文学研究会在中国所首创的现实主义美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风格,对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包括《新青年》《新潮》作家群在内的初期小说作家,有着大致相同的创作倾向,显示了“问题小说”的端倪。
问题小说初始在1918-1920年间,但问题小说的写作高潮则在1921年之后,即周作人的理论倡导,冰心、叶绍钧、许地山、庐隐、王统照等文学研究会会员的创作不可分离。
在现代小说史上最早显露出流派风范的,是1923年左右在鲁迅小说影响下,由文学研究会和未名社、语丝社一些作家创作的乡土小说。
乡土小说的主要特征:第一、作家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的讽刺和批判。
第二、乡土小说作家往往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绪描绘生活于苦难中而又麻木、愚昧的故乡人,同情与批判、讽刺与哀怜相互交织,形成乡土小说喜剧与悲剧相交融的美学风格。
第三、在批判和描绘故乡愚昧习俗、麻木人性、凄凉人生时,乡土小说作家仍然抑制不住对故乡的眷恋,而这眷恋又往往与某种失落感相交织,因而小说大都具有忧郁的抒情调子。
与“为人生”小写实派小说相对峙的,是前期创造社和与之相近的其他社团的一些小说家。
(为艺术派的创作)他们不注重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再现,而是力主忠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标举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在20年代的小说界,别立新宗,另辟蹊径,开拓出现代小说新的园地——浪漫抒情的小说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二、课程目的:一、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知识,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思潮、社团流派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情况,精读重点作家的重点作品,廓清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线索,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发展规律,熟悉本学科的最新学术动态。
二、提高学生查找、阅读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的能力,建立起科学、求实的学术精神。
三、通过精细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高层次的审美鉴赏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写作文学研究论文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课程主要内容《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采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丁帆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每周2学时,共36学时。
课时分配如下: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2课时)第一节“人”的观念与文学史构成(0.5课时)第二节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开端(0.5课时)第三节文学观念的变革(0.5课时)第四节问题叙述的创新(0.5课时)第一章五四时期:中国新文学的确立(12课时)第一节“人的文学”与白话文学(2课时)第二节启蒙精神与现代小说确立:鲁迅(2课时)第三节人生写实与浪漫抒情:郁达夫(2课时)第四节诗体解放与诗美探寻:郭沫若、徐志摩(2课时)第五节性灵发现与散文勃兴:周作人(2课时)第六节话剧的舶来与初创:田汉(2课时)第二章 20世纪30年代:新文学重要收获(14课时)第一节人文主义的深化与左翼的兴起(1课时)第二节小说流派与群落的竞起:沈从文(2课时)第三节风格多样的长篇体式:老舍、巴金、茅盾(3课时)第四节雅俗交融的现代通俗小说:张恨水(2课时)第五节现代话剧的成熟:曹禺(2课时)第六节现代诗学的标志:戴望舒、卞之琳(2课时)第七节犀利、幽默与独语:林语堂(2课时)第三章 20世纪40年代:战时背景下的文学嬗变(10课时)第一节战争状态与文学的区域分化(2课时)第二节解放区的文学方向与实践:赵树理(2课时)第三节都市、消费与文学的现代性:张爱玲、钱锺书(2课时)第四节凝目现实与诗学的综合:艾青、穆旦(2课时)第五节感应时代的历史剧(2课时)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在20世纪持续获得现代性的长期、复杂的过程中形成的。
20第二章:现代小说(一)
三、为艺术而艺术的浪漫抒情小说
郭沫若(1892.11-1978.6,四川乐山人,原名郭开贞, 笔名沫若等)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心理分析小说最早“尝试”者之一, 其感伤的叙事格调和直露胸怀的写法,也为五四浪漫 抒情小说找到了基本路径。
《牧羊哀话》叙述朝鲜李朝子爵闵春华,携妻女隐居 静安寺,然继室失误杀死司书之子石子英,闵春华女 儿遂放牧羊群于群山之间,唱哀婉凄愁的牧歌,寄托 纯洁爱情。
冰心
.
(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今属福州市人)
是这种“爱”之救赎的最早实践者,而且,这种“爱”
的情怀贯穿一生。
《超人》开出解决社会问题的“药方”是“爱的哲 学”,“爱、童心、自然是她的‘爱的哲学’之鼎的 三足。”《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从家庭的窗 口审察社会问题的视角,试图用“爱”来拯救旧式家 庭关系,期望达到理想和谐的社会和家庭。
凌叔华
. (1900-1977,原名凌瑞棠,祖籍广东番禺)善于灵致 优雅之笔精细刻画知识女性枯寂而忧郁的心理。
成名作《酒后》写身为娇妻的倾慕醉倒在客厅的客人, 请求丈夫允许她吻客人,得到丈夫允许后有取消了浪 漫行为,显示了个性解放浪潮下知识女性的浪漫心理。
《绣枕》写深闺小姐精心刺绣一对靠枕,想送给心上 人而不成的沮丧,格调哀婉感伤。
许地山
. (1893~1941,原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祖 籍广东,出生于台湾省台南府)试图以“爱”和宗教 解决社会问题,他的小说几乎都贯穿着一条爱情的线 索,弥漫着宗教情绪。
《缀网劳蛛》中的尚洁,被丈夫遗弃,后历遭劫难、 流落异邦,但她以宗教的容忍心、苦乐观处事待 人,“表面看来是逆来顺受的弱者,实际上却是达天知 命的强者”
浅谈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对比
浅谈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对比作者:聂依丽来源:《现代妇女·理论版》2013年第08期[摘要]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虽然都是一种文学的表现形态,但是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很多差异。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在题材、主题、写作手法、人物形象塑造和本质特点等方面都有不同。
[关键词]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差异对比【中图分类号】 I20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8-188-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和风格,同为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但两者之间具有很多方面的差异。
浪漫主义作为文学思潮,产生并风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它受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
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现实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
对个人独立,极端自由的强调成为其核心思想,它摒弃了古典主义所信奉的理论依据,批判理性主义,崇尚浪漫情怀,注重表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抒发理想,崇尚自然,反抗现代文明和理性主义原则以及悲观神秘色彩,用浪漫主义手法抒发对自由平等人权和幸福的向往。
现实主义是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30年代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在法、英出现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它打着浪漫主义的旗号登上文坛,是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
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写实性客观性,因此又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作家一般从现实角度寻求改善人的生存环境的方法,摒弃浪漫主义主观想象和抒情性,旨在揭露社会黑暗倡导社会改良。
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解释说:“现实主义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
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具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出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蹇先艾肖像漫画
1、乡土文学概念:
当今学术界运 用“乡土文学”的理 论依据主要来自鲁迅 1935年在《中国新文 学大系· 小说二集· 序》 中的一段话,鲁迅在 这个序言里说:
声 音
“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 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 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 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 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但这又非 如勃兰兑斯所说的‘侨民文学’,侨 寓的只是作者自己,却不是这作者所 写的文章,因此也只见隐现的乡愁, 很难有异域情调来开拓读者的心胸, 或者炫耀他的眼界。许钦文自命他的 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为故乡,也就是在 不知不觉中自招为乡土文学的作者, 不过在他未开手来写乡土文学之前, 他却已被故乡所放逐,生活驱逐他到 异地去了,他只好回忆‘父亲的花 园’,而且是已不存在的花园。”
张福贵:《错位的批判:一篇缺少同情 与关怀的冷漠之作——重读叶圣陶的小说 〈潘先生在难中〉 》
(二)、乡土小说潮流
在鲁迅的影响下,由文
学研究会、未名社、语 丝社一些青年作家许杰、 王鲁彦、王任叔、许钦 文、台静农、彭家煌、 废名、蹇先艾等,写作 以故乡为背景,立足启 蒙立场与,饱含深刻批 判精神的小说,构成了 20年代中期颇为可观的 乡土小说家群体。
郑伯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
声
音
“第二,因为他们在国外住得很久, 对于祖国便常生起一种怀乡病;而回 国以后的种种失望,更使他们感到空 虚。未回国以前,他们是悲哀怀念; 既回国以后,他们又变成悲愤激越; 便是这个道理。‛ ‚第三,因为他们在外国住得长久, 当时外国流行的思想自然会影响到他 们。在哲学上,理知主义的破产;文 学上,自然主义的失败,这也使他们 走上了反理知主义的浪漫主义的道路 上去。‛
第一章 五四时期:中国新文学的确立
第二节 五四小说:人生写实 与浪漫抒情
关 键 词
人生写实 问题小说 乡土小说 浪漫抒情 自叙传 郁达夫 零余者
20年代的小说创作,以文学研究会、创造社为代表,
形成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潮流。 现实主义小说从各种角度触及当时的社会问题,以 启蒙的精神、批判的笔触,表现了文学与现实的密 切联系,出现了问题小说、乡土小说等侧重人生写 实的小说流派,作家多为文学研究会、未名社、语 丝社成员。 浪漫主义小说深受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感染, 忠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标举自我情绪与性灵的 审美表现,以独立不羁的叛逆姿态,在小说创作上 另辟蹊径,作家以前期创造社作家为中心,也包括 浅草—沉钟社、弥洒社、艺林社的一些小说家。
乡土小说:
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 居北京、上海的青年作家,以自己 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 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 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代表 作家有许杰、鲁彦、许钦文等。
2、乡土小说作家
乡土小说作家中,鲁彦、彭家煌、台 静农、许钦文、许杰、废名是成就比较突 出的六位。 鲁彦(1901-1944),原名王衡,浙 江镇海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柚 子》、《黄金》等。
郑伯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
三、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浙
江富阳人,原名郁文,字达夫, 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 人,创造社发起人之一。 有小说集《沉沦》、《茑萝 集》、《迷羊》和戏剧集《孤 独者的哀愁》等,并有《小说 论》、《戏剧论》《文学概说》 等理论著作。
一、人生写实小说
(一)、问题小说
周作人:“提出一种问题,借小说来研究它,求人
解决的,是问题小说” 。 问题小说是充满各种矛盾的社会现实和写实派作家 热心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碰撞的产物,也是“五四” 启蒙精神和作家的人生思考相结合的产物。
问题小说的三个特点
其一、发现和提出关于社会与人生
现美好的社会理想和真纯的人生情怀的同时,又不 乏幻想的成分。 冰心的《超人》以“爱的哲学”为解决社会问题 的药方。 王统照《沉思》、《微笑》等在探究社会问题时 执著地追求“爱”与“美”。
其三、温情的批判和哲理的沉思是问题小说的基本
笔调。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
插图 丁聪
声 音 : 关 于 潘 先 生
声 音
“创造社的作家倾向到浪漫主义和这一 系统的思想并不是没有缘故的。‛ ‚第一,他们都是在外国住的很久,对 于外国的(资本主义的)缺点,和中国 的,(次殖民地的)病痛都看得比较清 楚;他们感受到两重失望,两重痛苦。 对于现社会发生厌倦憎恶。而国内国外 所加给他们的重重压迫只坚强了他们反 抗的心情。‛
“在叶绍钧的作品,我最欢喜的也就 是描写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几篇;现在 还深深地刻在记忆上的,是那可爱的 《潘先生在难中》,这把城市小资产 阶级的没有社会意识,卑谦的利己主 义,Precaution,琐屑,临虚惊而 失色,暂苟安而又喜,等等心理,描 写得很透彻。这一阶级的人物,在现 文坛上是最少被写到的,可是幸而也 还有代表。”
《创造》季刊创刊号封面与扉页
张资平主要有短篇《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以及长
篇小说《冲击期化石》等。他被公认为“恋爱小说 家”,专写三角或多角恋爱小说,沉溺于性爱、肉 欲的描写。 叶灵凤受也颇到精神分析学说影响,集中描写两性 恋爱题材,情节扑朔迷离,结构复杂多变,尤擅剖 析恋爱中的女性心理。如《女娲氏之遗孽》采用内 心独白、书信的方式“把妇人诱惑男子的步骤和周 围对于他们的侧目都一步一步地精细地描写出来” 郭沫若有《牧羊哀话》《喀尔美萝姑娘》等。极强 的浪漫传奇色彩,常以意识流和精神分析的方法展 开人物的深层心理分析是他的小说特色。
台静农有《地之子》与《建塔者》 两个短篇集。《新坟》描写了寡妇四 太太因全家遭受兵祸而发疯致死的悲 惨遭遇。 《拜堂》叙述汪二与寡嫂结婚,在 半夜时分拜堂的故事。
台静农创作特点: 揭示精神病苦, 讲究剪裁布局,勤于 状写乡情,颇有意境。
3、乡土小说派的特色
其一,坚守写实主义创作方法,是乡土小说家共同
最能体现鲁彦乡土小说特征的,是《菊英的 出嫁》和《黄金》。
《菊英的出嫁》描绘了浙东农村的“冥婚” (即为死人办婚事)陋俗,展示出乡镇社会人们 悲惨的人生、麻木的心态。
《黄金》通过如史伯伯家道中落后 所受到的奚落冷遇,揭示出陈四桥人们 的势利与冷漠,鞭挞了人们之间那种冷 酷可怕的关系。
鲁彦的创作以冷静朴实的写实笔调 叙写,以冷讽诙谐的笔调显露出愤懑, 成功地再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入中 国农村过程中的特有情景
茅盾:《王鲁彦论》
“他的《潘先生在难中》一篇小说,
写一个乡村教师在军阀混战中张皇 失措的逃难情况,以及其苟安侥幸 的心情,刻画小市民卑琐生活极为 细致。但只是侧重于生活现象的描 绘,对这种卑琐思想却批判的不 够。‛
丁易:《中国现代文学史略》
声 音 : 关 于 潘 先 生
声 音 : 关 于 潘 先 生
任天石:《叶圣陶小说论》
声 音 : 关 于 潘 先 生
“潘先生的个人欲望和处境是否应该 同情?其社会意识是否清醒?如何评 价其行为与思想的矛盾?有必要重新 探讨。‛ ‚从抽象的道德原则上看,潘先生的 一切举动是可笑可鄙的。但一切又是 无奈的,是人的生存的需要也是人的 生存的权利。他所追求的不过就是家 庭成员的‘一个都不能少’,他的一 字长蛇阵本身就是这一种期望的象征, 也是一种动荡和辛酸的象征,与妻儿 的离散是人生的最大悲剧,求得家庭 的完整是人最低的生活愿望,这些努 力和巴结是不应该受到谴责的。‛
彭家煌的小说常常以一种老到、熟 练的眼光挖掘人情风俗后面复杂的社会 关系与社会矛盾。
创特点:
活泼的方言土语 浓厚的乡土气息
严谨的艺术构思
多样的体式追求 诙谐的笔墨情趣
代表作《怂恿》描写了溪镇上的两 个家族的世仇,叙述封建乡绅牛七利用 家族势力与冯姓财主斗法而将族内名叫 政屏的一对老实夫妇当作牺牲品的故事。
4、乡土小说对新文学的贡献:
1、使新文学小说的题材由知识青年相对狭小 的天地转向民众,拓宽了新文学的反封建题材。
2、手法转向写实。 3、描写转向以人物为中心。
二、浪漫抒情小说
五四浪漫抒情一派的小
说创作,以创造社为主 体,表现了五四一代时 代精神: 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浓重 的感情投影;追求个性 解放、肯定自我价值的 风气;对黑暗现实的不 满和叛逆意识,对光明 理想的憧憬和感伤苦闷、 忧郁浪漫的情怀。
吴福辉先生明确地指出,‚所 谓‘乡土小说’,主要就是指这类 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包括 乡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 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
在鲁迅小说的示范和周作人 “乡土艺术”理论的倡导之下,他 们创作了一批乡土小说,取得了出 色的成绩。乡土小说的兴起是对 “五四”小说过分“西化”的一次 反拨。乡土小说家很多都是直接受 鲁迅小说影响并有意识地模仿鲁迅 而开始创作的,大都师承了鲁迅小 说的批判国民性特点,以一种质朴 和真实的面貌为当时小说创作界吹 进一股清风。
《沉沦》当年一面世,立刻
受到青年读者的热捧,销行3 万册,甚至有不少读者从苏 州无锡等地乘坐夜行火车, 专程去上海购书。
沈从文后来曾说,郁达夫的
名字当时“成为一切年青人 最熟悉的名字了。……人人 皆可从他的作品中,发现自 己的模样”。
《沉沦》1921年上海泰东图书局
“他近来觉得孤冷得可怜。他早熟的性情,竟把他挤
的特色。 他们大多注意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善于刻画人物 性格,以坚实的笔触,叙写了家乡农村真实的状 况,揭示了现代文明的“死角”,在表现农民的 善良、纯朴的同时,不回避农民身上的“劣根 性”,并把批判的矛头直接对准封建制度和封建 文化。
其二,浓郁的地域生活风貌与气息,是乡土小说又
一特色。 乡土小说家把故乡农村的生活风貌带进了中国现 代小说,特别对农村生活的封建遗俗和恶劣民风, 进行了具有现代意义的表现和批判。 许杰、鲁彦、许钦文都是浙东人,在表现浙东农 村生活风情方面颇具特色。《赌徒吉顺》写“典 妻”、《出嫁的前夜》写“冲喜”,《菊英的出 嫁》写冥婚,《疯妇》以婆媳矛盾写乡村的陈规 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