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是河南鲁山人
历史 河南是道家的发祥地
历史河南是道家的发祥地,出生于河南鹿邑的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洛阳是老子居住和担任史官的地方。
人文战国时期的墨子是河南鲁山人。
他创立了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家文化的思想观点是爱好和平,反对战争。
墨学在先秦时期与儒学并称为显学。
汉代中期以后,由于统治阶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致使墨学在形式上中绝,但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
人文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的豫剧,居中国各地方戏曲之首。
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
又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而得名河南梆子,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河南省的简称是“豫”而将该剧种定名为“豫剧”。
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被称为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
豫剧主要流行于黄河、淮河流域。
除河南本省外,河南周边省份的广大中原地区都有专业豫剧团的分布。
豫剧在台湾舞台上与歌仔戏、京剧呈三足鼎立的局面。
根据2004年的统计,中国大陆的豫剧团达160个,是全国之最。
人文河南曲剧也称"高台曲"或"曲子戏",有些地区又称“南阳曲子”,流行于中原地区。
曲剧至今有七十多年历史,属年轻剧种。
越调是河南三大剧种之一。
因其伴奏乐器以四胡为主,故又被称作“四股弦”。
历史少林功夫是登封嵩山少林寺的佛教文化受中原武术文化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一个武术体系,少林功夫以佛教神力信仰为基础,充分体现汉传佛教禅宗智慧并以少林寺僧人修习的武术为主要表现形式,少林功夫的要旨是禅武合一。
根据少林寺的拳谱记载,少林功夫套路共有708套,其中拳术和器械552套,另外还有72绝技。
流传下来的少林功夫套路有200余套,其中拳术100余套,器械80余套。
景观中岳嵩山坐落于河南登封,山上名闻名遐迩的少林寺与山下丰富的儒、释、道三大教派遗址建筑群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三教汇萃独特景区,古人相信天圆地方,而中国则是矗立于天地中央的国度,天地的中心即为中原,核心则是嵩山。
【名人故事】墨子的故事
【名人故事】墨子的故事墨子(约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1年),名翟,字墨子,齐国东郡解邑(今河南省光山县)人。
他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哲学家、科学家和工程师,被誉为“古代中国的工程师之王”。
墨子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但他天生聪明才智,勤奋好学。
青年时期,他师从史鱼学习,精通了史学、政治、军事、音乐、舞蹈和建筑等方面的知识。
后来,他开始向各地游学,结交了很多知名的学者和政治家,并学习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墨子一生倡导“兼爱”,主张除去宗教神秘主义,努力追求人类自由平等,反对战争和暴力,提倡和平爱好主义。
他强调道德伦理和理性思维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
墨子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发明家和工程师之一,他的工程成就在当时无人能及。
他发明了“墨家连弩”,是一种多重弩机组合,具有很高的射程和准确性,大大提高了中国古代军队的战斗力。
他还设计了许多实用的农具和工具,比如畜耕用犁、水利建筑用具和建筑设计平面图。
据传墨子在一次向众人展示连弩时表述了一个著名的故事:有一次,他在会场上试射六枚箭,用连弩分别射出。
在三百步外,六枚箭竟同时命中目标。
众人惊叹不已,有人问道:“在这么远的距离,是怎么做到让这六枚箭声波同时到达并击中目标的?”墨子回答:“正确高度就是!”墨子是一位著名的“工程师之王”,他的工程成就在古代中国的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所设计的军事和农业工具,直到今天都对中国的军事和农业生产产生重要影响。
除了他的工程成就,墨子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思想史和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注重实践和技术,代表着古代中国理性思维的最高水平。
墨子是中国古代理性思维和科技发明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故事和成就至今仍极具价值和启发性。
他的“兼爱”思想和“道德工程学”理念,对中国社会和全世界的和平、协调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我们今天应该学习和追求的重要精神财富。
墨子——精选推荐
墨⼦墨⼦(约前468-前376年),姓墨,名翟,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现鲁⼭县⼈),战国初年学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
墨⼦出⾝微贱,曾学儒术,因不满其烦琐的礼乐制度和学说,⾃创墨家学派以抗衡。
墨⼦作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然科学家,提出了“兼爱”“⾮攻”等观点,创⽴墨家学说,并有《墨⼦》⼀书传世。
墨学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与儒家并称“显学”。
他主张“兼爱”﹑“⾮攻”,提出“尚贤”﹑“尚同”的政治思想,主张从天⼦、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民则要服从君上,做到“⼀同天下之义”,天下⼈都要相亲相爱,反对强凌弱的战争。
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为后来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所继承和发展,其神秘主义的糟粕也为秦汉以后的神学⽬的论者所吸收和利⽤。
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墨⼦在中国哲学史上产⽣过重⼤影响。
墨⼦在上说下教中,⾔⾏颇多,但⽆亲笔著作。
今存《墨⼦》⼀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攻》、《节⽤》、《节葬》、《天志》、《明⿁》、《⾮乐》、《⾮命》等篇,都是其弟⼦或再传弟⼦对他的思想⾔论的记录。
这是研究墨⼦思想的重要依据。
墨⼦与墨家之学《墨⼦》⼀书中多称“⼦墨⼦”,是春秋战国之际⼩邾国(曾先后为宋、邾、鲁、齐等国附庸)⼈。
墨⼦有⼀⼤串挺吓⼈的头衔: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
这位集五个“家”、⼀个创始⼈于⼀⾝的墨⼦是⽬夷⽒(⽬夷即墨夷,后省为墨姓)的后裔,孤⽵君之后,与宋国国君同宗,但是到了墨⼦⼀代,其⾝份已由贵族降为平民。
墨⼦当过制造器具的⼯匠,他⾃称是“北⽅之鄙⼈”(《吕⽒春秋·爱类》),被⼈称为“布⾐之⼠”(《吕⽒春秋·博志》)和“贱⼈”(《诸宫旧事》,和今天的粗话意思不同)。
从墨⼦⾃诩“上⽆君上之事,下⽆耕农之难”,他还是⼀个同情“农与⼯肆之⼈”的⼠⼈。
墨⼦曾跟周官史⾓的传⼈学习周礼,“修先圣之术,通六艺之伦”。
墨子简介
墨子简介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小邾娄国(山东滕州)一说商丘人,一说鲁山人。
曾担任宋国大夫。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创立墨学墨子最终舍掉了儒学,另立新说,在各地聚众讲学,以激烈的言辞抨击儒家和各诸侯国的暴政。
大批的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开始追随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学派,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
墨家是一个宣扬仁政的学派。
在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时期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为“显学”。
在当时的百家争鸣中,有“非儒即墨”之称。
十大主张在《墨子·鲁问》中,墨翟提出了墨家的十大主张。
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尊天”、“事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
他认为,要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十大主张中最适合的方案。
如“国家昏乱”,就选用“尚贤”、“尚同”;国家贫弱,就选用“节用”“节葬”;等等。
主要思想学术思想墨子的学说以实用为主,并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完备的逻辑推理,他的很多主张都是针对现实中的缺陷而发的,墨家这种突出的实用化理性化,使其著作不似逻辑性很差的儒家经典,一旦时过境迁就失去了存在基础。
比如墨经中的“义,利也”的定义以及“交相利”(请注意两者间的逻辑关系是多么紧密!)还有《墨子·尚同上》第二段“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墨子的生死之谜介绍
墨子的生死之谜介绍墨子是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学派之一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主张对于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年代久远,关于墨子的生死传闻离奇而神秘。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墨子的生死之谜介绍,希望你喜欢。
墨子的生死之谜1.墨子生于何年?关于墨子出生时的情形,元朝学者伊世珍在他的《琅嬛记》中是这样描述的:“其母梦,日中赤鸟飞入室中,炎辉照耀,目不能正。
警觉,生乌,遂名之。
”这个传说并未提供墨子生年的有关信息,但如果进行另类解读,到很能理解墨子为何名“翟”(翟,鸟也,凤凰也)。
关于墨子出生的时间,河南鲁山县赵村乡中汤村一带也有一个口述流传:墨子生肖属鸡,农历九月初八生。
而当地有座红佛寺,寺中有墨爷庙,墨子塑像的发髻上,插着一只鸡毛,彷佛可以做旁证。
山民每逢九月初八为墨子庆典生日,要举行坑染礼,跪拜礼,唱歌谣等活动。
中汤村居民李玉堂、卫天明、张鸿禄、赵松昌、李忠贤等老人甚至很具体地说,墨子生肖属鸡,生于楚惠王九年。
(郭成智:《墨子年代考述》,见于《墨子鲁阳人考论》,黄山书社出版发行1997年7月第一版53-54页)莫非墨子正好是鸡年出生,而其母生墨子时又梦见飞鸟入室,所以名之为“翟”?并非没有这种可能。
楚惠王九年,即公元前480年,农历辛酉年,正好是鸡年。
如果这个说法准确的话,那么据此推算,墨子止楚攻宋那年(前440年)正好40岁,倒是比较符合常理。
(郭成智先生分析:据《诸宫旧事》载,墨子向楚惠王献书后回归时,惠王以自己年老派穆贺向墨子辞行,该年为楚惠王50年,即前439年。
而墨子止楚攻宋,又在此前一年,即前440年。
这一年墨子刚好40岁,正是思想成熟,声名大震,精力充沛之时。
这样他才能从遥遥一千余里之外,”裂裳裹足,十日十夜至于郢。
“如按方授楚先生之说,墨子生在前490年,墨子已50岁,恐怕体力已经不支了。
若按梁启超先生之说,墨子生在前464年,这年墨子才24岁,24岁的人恐怕是不会有那么高威望的。
鲁阳文君也不会向惠王介绍说”墨子北方贤圣人“。
河南省历史名人简介资料
河南省历史名人简介资料1、黄帝-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军事家,中华民族的共同的祖先2、元稹-唐代著名文学家,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河南洛阳人;3、石守信-宋代大将,河南开封人;4、戚继光-明代抗倭名将,河南卫辉人;5、史可法-抗清名将,河南开封人;6、仓颉-黄帝的史官,传说中的文字创立者,有“仓颉造字”之说7、杜康-夏朝第五代国王8、商汤-商朝开国帝王9、姜子牙-周朝宰相,助周武王灭商,河南许昌人10、老子-原名李耳,著有《道德经》,道教创始人,河南鹿邑人;11、庄子-原名庄周,道家集大成者,著有《庄子》,河南民权人;12、墨子-名翟,墨家创始人,河南鲁山人;13、商鞅-秦国的著名改革家,河南濮阳人;14、范蠡-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世称陶朱公,河南南阳人;15、吴起-战国著名军事家,河南濮阳人;16、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河南郑州人;17、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河南洛阳人;18、李斯-秦国丞相,是秦朝统一六国的关键人物,河南上蔡人;19、韩非-战国时思想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河南郑州人;20、吕不韦-编著《吕氏春秋》,河南省濮阳市人;21、陈胜-大泽乡起义领导者之一,河南登封人;22、吴广-大泽乡起义领导者之一,河南上蔡人;23、张良-西汉初年政治家、军事家,河南郏县人;24、陈平-刘邦主要谋士之一,河南原阳人;25、张释之-西汉时执法不阿的知名清官;26、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过秦论》,河南洛阳人;27、程颢-世称明道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河南嵩县人。
28、张衡-东汉时期科学家,地动仪,河南南阳人;29、冯异-东汉将军,河南宝丰人;30、张仲景-东汉名医,被尊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河南邓州人;1、黄帝-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军事家,中华民族的共同的祖先2、元稹-唐代著名文学家,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河南洛阳人;3、石守信-宋代大将,河南开封人;4、戚继光-明代抗倭名将,河南卫辉人;5、史可法-抗清名将,河南开封人;6、仓颉-黄帝的史官,传说中的文字创立者,有“仓颉造字”之说7、杜康-夏朝第五代国王8、商汤-商朝开国帝王9、姜子牙-周朝宰相,助周武王灭商,河南许昌人10、老子-原名李耳,著有《道德经》,道教创始人,河南鹿邑人;11、庄子-原名庄周,道家集大成者,著有《庄子》,河南民权人;12、墨子-名翟,墨家创始人,河南鲁山人;13、商鞅-秦国的著名改革家,河南濮阳人;14、范蠡-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世称陶朱公,河南南阳人;15、吴起-战国著名军事家,河南濮阳人;16、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河南郑州人;17、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河南洛阳人;18、李斯-秦国丞相,是秦朝统一六国的关键人物,河南上蔡人;19、韩非-战国时思想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河南郑州人;20、吕不韦-编著《吕氏春秋》,河南省濮阳市人;21、陈胜-大泽乡起义领导者之一,河南登封人;22、吴广-大泽乡起义领导者之一,河南上蔡人;23、张良-西汉初年政治家、军事家,河南郏县人;24、陈平-刘邦主要谋士之一,河南原阳人;25、张释之-西汉时执法不阿的知名清官;26、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过秦论》,河南洛阳人;27、程颢-世称明道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河南嵩县人。
墨家政治思想
(二)尚同的国家观 1.认为国家之乱在于异义 异义造成交相非。 认为国家之乱在于异义, 1.认为国家之乱在于异义,异义造成交相非。 天下之乱所以生,生于无正长” 尚同, “天下之乱所以生,生于无正长”、“尚同,为 政之本而治国之要也” 政之本而治国之要也” 2.政权的组织形式 分封制。 选天下之贤可者, 政权的组织形式: 2.政权的组织形式:分封制。 “选天下之贤可者, 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 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 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 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 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 立,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 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 辩,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 诸侯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 诸侯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 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 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
2.兼相爱、 2.兼相爱、交相利是制止社会动乱的根 兼相爱 本办法。 本办法。
“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 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 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 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3.墨家“兼爱”与儒家“仁者爱人” 3.墨家“兼爱”与儒家“仁者爱人”的异 墨家 同 同:都试图把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仁爱推 广到整个社会, 广到整个社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爱解决 全部社会问题。 全部社会问题。
(四)非攻 1.墨子把战争分为 一为攻,二为诛, 墨子把战争分为: 1.墨子把战争分为:一为攻,二为诛,不利 反义者为攻,有利合义者为诛。 反义者为攻,有利合义者为诛。 2.墨子主张 非攻” 而不是“非战” 墨子主张“ 2.墨子主张“非攻”,而不是“非战”,他 反对的是侵略主义,而认为自卫是必要的。 反对的是侵略主义,而认为自卫是必要的。
墨子的军事哲学
主 张
兼爱——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
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 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 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 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非攻——墨子主张非攻,是特指反对当时的 “大则攻小也,强则侮弱也,众则贼寡也, 诈则欺愚也,贵则傲贱也,富则骄贫也”的 掠夺性战争。
学识
宇宙论 墨子认为,宇宙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个体和局部只是整体分 割出来的一部分 数学 墨子提出“倍,为二也。” 如二尺为一尺的“倍”。 “平, 同高也。” 也就是同样的高度称为“平”。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个从理性高度对待数学问题的科学家, 物理学 墨子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做 出了平面镜成像,小孔成像等解释。他指出,平面镜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成 的是大小相同、远近对称的像,但却左右倒换。他还明确指 出,光是直线传播的,物体通过小孔所形成的像是倒像。
兵器、机械和工程建筑的制造技术,并有 不少创造。在《墨子》一书中,他详细地 介绍和阐述了城门的悬门结构,城门和城 内外各种防御设施的构造,弩、桔槔和各 种攻守器械的制造工艺,以及水道和地道 的构筑技术。他所论及的这些器械和设施, 对后世的军事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
撞 云车 梯 用 来 破 坏 敌 方
机械制造专家
墨子是一个精通机械制造的大家,他曾花费
了3年的时间,精心研制出一种能够飞行的木 鸟(风筝),是古代风筝的创始人。他又是 一个制造车辆的能手,可以在不到一日的时 间内造出载重30石的车子。他所造的车子运 行迅速又省力,且经久耐用,为当时的人们 所赞赏。
值得指出的是,墨子几乎谙熟了当时各种
墨家墨子是什么时期的人
墨家墨子是什么时期的人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
下面是有墨家墨子的简介,欢迎参阅。
墨子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军事家和科学家。
其中关于他的学说《墨子》就是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搜集他的言论思想编写而成的,此书中含有许多关于墨子在军事、教育、政治等方面的想法和见解,是一本含金量很高的书籍,许多思想言论至今仍是广为流传。
并且由于墨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动荡的年代,他的军事思想治理国家的观念显的尤为重要。
并且由于墨子属于农民出生,人们还亲切的称他为“布衣之士”,因此他的思想和学说很多都比较亲民,更能让百姓接受其实墨子一开始接受的是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思想教育,学习六艺,并且对于六艺中的射、御、书、数变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且后来在这些方面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是这并不表示墨子就认同儒学的思想,相反,墨子对于儒家学中的一方面不相信鬼神之说,一方面有推崇祭祀礼学,供奉先人的行为很是看不惯。
对于鬼神之说,墨子是持相信的态度的,他认为,要想判断事物是否真实,即事物的有无,单凭个人的臆想是不可行的,而是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
因此,对于儒家学中的思想他无法认同,后来他另辟蹊径,创立自己的学说,言论,后来还招收弟子,传授自己的思想和言论。
墨子的学派墨子,名翟,是战国时期比较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农民出生的哲学家,所以他的很多思想都是从农民出发的,他抨击战争,主张防御,而不是一味的进攻,他的思想受到饱经战争,生灵涂炭的百姓的欢迎,但是在战国时期,群雄逐鹿,墨子的思想并不受上位者的认同。
墨子一开始并没有成立学派,他本来是在儒家学习的,但是他对于儒家的一些思想不敢苟同,也不喜欢儒家非常繁琐的礼节性的东西,于是他自己开始讲学,并且用比较激烈的语言抨击儒家和各国的暴政,获得了一批追随者,也算是反对儒家的比较重要的势力。
墨子提出了包括兼爱非攻在内的十大主张,并且认为每个国家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用十大主张里面的一些。
河南省历史名人简介资料
河南省历史名人简介资料1、黄帝-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军事家,中华民族的共同的祖先2、元稹-唐代著名文学家,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河南洛阳人;3、石守信-宋代大将,河南开封人;4、戚继光-明代抗倭名将,河南卫辉人;5、史可法-抗清名将,河南开封人;6、仓颉-黄帝的史官,传说中的文字创立者,有“仓颉造字”之说7、杜康-夏朝第五代国王8、商汤-商朝开国帝王9、姜子牙-周朝宰相,助周武王灭商,河南许昌人10、老子-原名李耳,著有《道德经》,道教创始人,河南鹿邑人;11、庄子-原名庄周,道家集大成者,著有《庄子》,河南民权人;12、墨子-名翟,墨家创始人,河南鲁山人;13、商鞅-秦国的著名改革家,河南濮阳人;14、范蠡-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世称陶朱公,河南南阳人;15、吴起-战国著名军事家,河南濮阳人;16、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河南郑州人;17、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河南洛阳人;18、李斯-秦国丞相,是秦朝统一六国的关键人物,河南上蔡人;19、韩非-战国时思想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河南郑州人;20、吕不韦-编著《吕氏春秋》,河南省濮阳市人;21、陈胜-大泽乡起义领导者之一,河南登封人;22、吴广-大泽乡起义领导者之一,河南上蔡人;23、张良-西汉初年政治家、军事家,河南郏县人;24、陈平-刘邦主要谋士之一,河南原阳人;25、张释之-西汉时执法不阿的知名清官;26、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过秦论》,河南洛阳人;27、程颢-世称明道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河南嵩县人。
28、张衡-东汉时期科学家,地动仪,河南南阳人;29、冯异-东汉将军,河南宝丰人;30、张仲景-东汉名医,被尊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河南邓州人;1、黄帝-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军事家,中华民族的共同的祖先2、元稹-唐代著名文学家,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河南洛阳人;3、石守信-宋代大将,河南开封人;4、戚继光-明代抗倭名将,河南卫辉人;5、史可法-抗清名将,河南开封人;6、仓颉-黄帝的史官,传说中的文字创立者,有“仓颉造字”之说7、杜康-夏朝第五代国王8、商汤-商朝开国帝王9、姜子牙-周朝宰相,助周武王灭商,河南许昌人10、老子-原名李耳,著有《道德经》,道教创始人,河南鹿邑人;11、庄子-原名庄周,道家集大成者,著有《庄子》,河南民权人;12、墨子-名翟,墨家创始人,河南鲁山人;13、商鞅-秦国的著名改革家,河南濮阳人;14、范蠡-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世称陶朱公,河南南阳人;15、吴起-战国著名军事家,河南濮阳人;16、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河南郑州人;17、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河南洛阳人;18、李斯-秦国丞相,是秦朝统一六国的关键人物,河南上蔡人;19、韩非-战国时思想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河南郑州人;20、吕不韦-编著《吕氏春秋》,河南省濮阳市人;21、陈胜-大泽乡起义领导者之一,河南登封人;22、吴广-大泽乡起义领导者之一,河南上蔡人;23、张良-西汉初年政治家、军事家,河南郏县人;24、陈平-刘邦主要谋士之一,河南原阳人;25、张释之-西汉时执法不阿的知名清官;26、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过秦论》,河南洛阳人;27、程颢-世称明道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河南嵩县人。
「细说中国」第一期:科学家的鼻祖墨子
「细说中国」第一期:科学家的鼻祖——墨子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许多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四大发明,汗牛充栋的文化典籍,建筑,手工艺,数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简直数都数不过来。
而今天茴香豆将给大家细说的是中国的科学家祖师爷——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创始人墨子。
墨子说起墨子,我们初高中历史课本上只是寥寥几笔带过,小编既以细说为题,必能让各位看官学到知识:姓名:墨翟(墨子)生卒:约公元前468~约公元前376年籍贯:中国河南鲁山(当时不知道叫不叫河南),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主要成就:创立墨家学派,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自然科学家。
来看一看具体的成就:墨子创立墨家,十大主张: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
尚贤:墨子反对世袭制度,主张政治地位的获得必须要靠才能,没有才能不能做官。
他提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做官的不能永久都保持高贵的地位,而民众不能永久都处于卑贱的地位。
只要有才能就应该被推举出来当官,而没有才能的官吏则应该降级或罢免。
这表明他反对靠血缘关系取得特权地位,认为劳动者只要有才能,也可以做官。
相反,原来的贵族,要是没有才能,就应该降级。
这种主张,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取得政治地位的思想。
尚同:他主张选举天下的贤德、善良、人格高尚而又有智慧、能言善辩的人立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
”然后,天子又选择贤者来任“三公、诸侯、国君”与各级的“正长”,以帮助天子统一民众的思想。
这样做就是尚同于天的意志,因为天的意志是“兼爱”。
若是人人都做到“兼爱”,天下当然也就太平了。
墨子“尚同”的主张,在当时只是一种善良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想。
但是这种学说倾向于中央集权专制主义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有其积极的意义。
兼爱:即是“兼相爱,交相利”。
他认为社会动乱攻伐,相互残害,就是由人们“不相爱”而造成的,所以墨子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介绍及其思想主张
墨子介绍及其思想主张墨子,名翟,汉族,是道家之人。
中国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
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科学家、人权活动家。
(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
他曾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生于西鲁(今河南鲁山县),死后也葬于鲁山。
墨子是山东滕州人。
墨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出生在鲁阳(指西鲁,即今河南鲁山县)。
后长期住在鲁国。
曾学习儒术,因不满“礼”之烦琐,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
据说楚王曾计划攻宋,墨子前往劝说楚王,并在与公输般的模拟攻防中取得胜利,楚王只得退兵。
墨子的思想与主张见墨家。
西汉太史公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的末尾提到:“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
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所以后世一般认为他是宋人。
公元前5世纪初,墨子可能是出生在宋国一个以木工为谋生手段的手工业者家庭。
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处工就官府”的社会,即工匠处于官府的严格控制之下,隶属和服务于官府,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而当时的工匠是世袭的,因此墨子从小就承袭了木工制作技术,并由于他的聪明巧思,使他成为一名高明的木工匠师和杰出的机械制造家,为他后来的社会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相比。
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和"贱人"。
汉朝的王充甚至说,孔子和墨子的祖先都是粗鄙之人。
墨子曾做宋国大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
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
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的烦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
墨子"好学而博"(《庄子·天下》),并且是个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救民于水火中的大好人。
鲁豫两地墨子故里之争
个地方调 查, 发现 这里有大 量墨子遗 迹 , 仅
墨子祠 庙就 有 l 处 , 2 民间也 有很 多关于墨
子的传 说。 他和众 多专家得出了 “ 墨子 生于
滕 州 墨 子 铜 像
楚鲁阳尧山镇 尧山村, 于尧山东麓 ( 逝 今熊 文物保护单位。 孙 德润告诉 记者, 解放 后, 在此处 分得一 他 处房 子, 有三 家邻居 , 其中一户是 相同寅。
主任郭成 智的印证 。 郭成 智研 究墨子2 年 , 称 0 被 作“ 中国墨子里籍研究第_人’ 。
郭成智还 了解 到 , 解放 前夕, 鲁山活跃 着的
民 组 织 “ 义 堂 ” 成 义 堂 ” 员讲 经 布 道 , 成 。“ 成
赶会 劝善, 只尊 墨祖 。“ 义堂 ” 取 乞墨 家贵 成 就
帮穷人修房盖屋 , 不汁报 酬。 他们在工 }或住房 刖
设墨子牌 位, 晚跪拜 。 早 而鲁山城 两关的 “ 白衣
走 读神州 5 1
武亿编 纂的 《 鲁山县志 》 看到人物传 记里 边 时,
| f
走 读 神 州
山人…
一 兼谈西 鲁与东鲁的关系 》, 为
鲁阳说 提供了新的依 据。 山东 曲阜是 墨子长 期生活讲学 的地
鲁山多佐证滕州重宣传
滕 州是枣庄 市下边 的一个县 级市, 2 0 年, 0 7 滕州地方 财政收 入突破 l 亿 , 6 而 同年 , 鲁山县的地方财政收 入是26 .亿
元。
在鲁 山县 库区 乡, 离墨 子著 经 阁不 远, 有个仁义 庄 。 传墨子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著 经 时 相 经常到民间查访, 为民济困解难 。 因受 墨 子 影响 , 这里 义举成 风 , 义庄 由此 得 仁
先秦诸子墨子上
47
如此说来,墨子的思想是非常深刻的。他一 方面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另一方面又有天 志和明鬼加以保证。对此我们决不难一批了 之。
48
但是这样一个有着深刻内涵的思想体系后来 为什么成为绝学呢?
49
第一、墨子思想不合国情
50
第二、宗教之路无法走通
51
3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 则归墨。”(《孟子》)
4
一、墨子的基本思想及其评价
5
墨子十事: 尚贤、尚同、兼爱、非攻(政治); 节用、节葬、非乐(经济); 非命、天志、明鬼(思想)。
6
1、尚同与尚贤
7
“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 “天下之乱,若禽兽然。”
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 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 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 所谓有三表也。(《非命上》)
36
在此基础上,墨子提倡力。 “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君子不强
听治即刑政乱,贱人不强从事即财用不足。” (非乐上)
37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墨子主张非命,但他又 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同时还承认鬼的存在。 合而言之,即是天志明鬼。
13
由尚同必然进展到尚贤。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
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尚贤上)
14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 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侍役。” (尚贤中)
15
“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尚 贤中)
16
由于天子的权力是选举约定而成,其权力自 然不能世袭,而合理之法就是禅让:
为此墨子提倡节葬: “衣三领足以朽肉,棺三寸足以朽骸,堀穴
历史趣闻墨家谜案 墨子究竟生于何年 逝于何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墨家谜案墨子究竟生于何年逝于何时?
导语:关于墨子,我们只知道他是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战国时期人。
关于墨子生于何时,死于何年,几乎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由于年代久远,以讹传
关于墨子,我们只知道他是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战国时期人。
关于墨子生于何时,死于何年,几乎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由于年代久远,以讹传讹,关于墨子的生死传闻就越加离奇而神秘。
然而传说并非完全没有价值,或许那些荒诞不经的传说,往往隐藏着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1.墨子生于何年?
关于墨子出生时的情形,元朝学者伊世珍在他的《琅嬛记》中是这样描述的:
“其母梦,日中赤鸟飞入室中,炎辉照耀,目不能正。
警觉,生乌,遂名之。
”
这个传说并未提供墨子生年的有关信息,但如果进行另类解读,到很能理解墨子为何名“翟”(翟,鸟也,凤凰也)。
关于墨子出生的时间,河南鲁山县赵村乡中汤村一带也有一个口述流传:
墨子生肖属鸡,农历九月初八生。
而当地有座红佛寺,寺中有墨爷庙,墨子塑像的发髻上,插着一只鸡毛,彷佛可以做旁证。
山民每逢九月初八为墨子庆典生日,要举行坑染礼,跪拜礼,唱歌谣等活动。
中汤村居民李玉堂、卫天明、张鸿禄、赵松昌、李忠贤等老人甚至很具体地说,墨子生肖属鸡,生于楚惠王九年。
(郭成智:《墨子年代考述》,见于《墨子鲁阳人考论》,黄山书社出版发行1997年7月第一版53-54页)
生活常识分享。
思想家墨子是哪个地方的
思想家墨子是哪个地方的墨子,本名墨翟,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那么墨子是哪里人?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墨子是哪里人,希望对你有帮助!墨子是哪里人墨子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生卒年份没有详细的记载,只知道他活动在春秋战国时期,而关于他具体是哪个国家的人,历史上的记载也有不同的说法,下面重点分析几个可能性相对较大的说法。
而关于墨子的故里介绍时只能用相传两个字来说。
因为关于他的故里史书上尚无明确的记载,至今仍有几种说法流传。
第一个说法,是墨子是宋国(现今河南商丘)人的说法。
《史记》作为历史价值非常高的史书,司马迁在里面虽然没有言明墨子的祖籍,但是却指出“墨翟,宋之大夫也”。
《汉书·艺文志》中也写到“为宋大夫,在孔子后”,而宋大夫是世袭制度,也暗示着墨子是宋国人。
《墨子》中描述的也是宋国风俗较多,和宋国关系相当密切,并且有些地方具有宋国的方言特点,“止楚攻宋”更是间接的证明了这一言论。
第二个,墨子是鲁国(现今山东滕州)人的说法。
清末时期,有学者作《墨子间诂》,在附件《墨子传略》中第一次提出墨子是鲁国人的说法,此说法得到了大多数山东学者的认可。
第三则是说墨子是鲁阳人(今河南鲁山)的说法。
这个说法是十几年前出现的,当地人都称墨子是鲁阳人。
三种可能都有某些证据来证明,但却又不能十分的确定,所以至于墨子到底是哪里人,到今天依旧是一个没有解开的问题。
墨子是什么学派墨子,名翟,是战国时期比较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农民出生的哲学家,所以他的很多思想都是从农民出发的,他抨击战争,主张防御,而不是一味的进攻,他的思想受到饱经战争,生灵涂炭的百姓的欢迎,但是在战国时期,群雄逐鹿,墨子的思想并不受上位者的认同。
墨子一开始并没有成立学派,他本来是在儒家学习的,但是他对于儒家的一些思想不敢苟同,也不喜欢儒家非常繁琐的礼节性的东西,于是他自己开始讲学,并且用比较激烈的语言抨击儒家和各国的暴政,获得了一批追随者,也算是反对儒家的比较重要的势力。
鲁山墨子古街的景点介绍
鲁山墨子古街的景点介绍鲁山墨子古街位于河南省鲁山县,是一座以墨子文化为主题的古街,也是中国传统古街的典型代表之一。
墨子古街建于明代,历史悠久,保存完好,被誉为“中国古镇的一枝独秀”。
墨子古街的命名来源于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墨子。
墨子(约公元前470年-约公元前390年),名翟,字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科学家、工程师。
他提出“兼爱”、“非攻”等思想,并在古代的战争和工程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墨子古街正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而建立的。
墨子古街占地面积约1.5公顷,街道呈“凹”字形,全长约300米。
整个古街布局合理,仿古建筑错落有致,石板路、青石桥等都保持着古朴的风格。
古街两侧的店铺大多为明清风格的建筑,门头上方悬挂着写有“地理正北”的指示牌,显示了墨子古街所处的地理位置。
墨子古街作为一个以墨子文化为主题的古街,融合了墨子的思想和墨子时期的景物,展示了墨子时期的风貌和社会生活。
古街主要分为南街和北街两部分。
首先是南街,南街是墨子古街的主要商业街,沿街有各种各样的古街老店和民居建筑。
这些店铺主要出售鲁山特色的土特产,如石榴、黄小米、鲁山鸡等。
这些土特产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品质而闻名,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品尝和购买。
另外,南街还有一些古建筑和景点,如墨子书院和墨子庙。
墨子书院是一个仿古建筑,建于明代,是学习和传承墨子思想的场所。
书院内有墨子的雕像和墨子文化的展览,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墨子的思想和贡献。
墨子庙是一个供奉墨子的庙宇,游客可以在这里祈福和寻求智慧。
接下来是北街,北街以其宽阔的街道和漂亮的建筑而闻名。
这里有许多古建筑,如明代的牌楼、桥梁等。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是“双龙桥”,这是明代的一座石拱桥,由两座拱桥组成,形状像两条盘旋的龙。
桥面由青石铺成,桥旁有栏杆和石碑,给人一种庄严而美丽的感觉。
除了南街和北街,墨子古街还有一些其他的景点,如墨子广场、墨子雕塑群等。
墨子广场是古街的中心广场,广场上有一座大型的墨子雕塑,塑像高约10米,是墨子形象的真实再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子是河南鲁山人——兼论东鲁与西鲁的关系刘蔚华墨子是哪里人氏?历来有争论,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种说法:一是鲁国人。
《吕氏春秋》中的《当染》和《慎大》两篇,高诱注:“墨子名翟,鲁人。
”这里说的“鲁人”,据孙诒让在《墨子传略》中考证,一是指鲁国人。
二是宋国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云:“墨瞿宋之大夫”。
墨子在宋国的活动较多,著名的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见于多种古籍,于是一些人就认为墨子是宋国人。
三是鲁阳人。
毕沅在《墨子注》中,根据《墨子·公输》篇的记事,认为墨子是鲁阳人。
因为鲁阳当时属楚,所以墨子也就是楚国人。
可是从一些反映墨子与楚国关系的记事,以及鲁阳文君向楚惠王介绍“墨子北方贤圣人”来看,似乎墨子既非楚人,亦非鲁阳人。
四是怀疑墨子并非中国人,而是印度人。
解放前卫聚贤持此说,除了因为墨子“色黑”(见《墨子·贵义》,下引《墨子》只注篇名)以外,没有任何根据。
抛开这一说,前三说,从现在的地域区划来看,实际上只是两说,即墨子是山东人,或河南人,因为宋与鲁阳都在今河南境内。
可是这两个省在列举古代文化名人时,往往都不提墨子,这样一来,墨子便真的变成“外国人”了。
如何确定一个思想家的籍贯,对理解他的思想内容有一定的影响,应当根据历史资料,尽可能把它搞清楚。
目前,学界多数人接受孙诒让的看法,权且认为墨子是鲁国人。
但是也有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
孙诒让否定毕沅之说,主要的理由是:“《贵义》篇云:‘墨子自鲁即齐。
’又《鲁问》篇云:‘越王为公尚过束车五十乘以迎子墨子于鲁。
’《吕氏春秋·爱类》篇云:‘公输般为云梯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见荆王曰,‘臣北方之卑人也。
’《淮南子·修务训》亦云:‘自鲁趋而往,十日十夜至郢。
’并墨子为鲁人之确证。
”“考古书无言墨子为楚人者,《渚宫旧事》载鲁阳文君说楚惠王曰:‘墨子北方贤圣人。
’则非楚人明矣,毕武说殊谬。
”这说明,考定墨子籍贯的关键,是搞清楚墨子和鲁国、鲁阳的关系,其中还要搞清楚山东之鲁(东鲁)与河南之鲁(西鲁)的关系。
孙诒让的考证比毕沅的考证,无疑是前进了一步,更加细密了。
但是仅此还不能推翻毕沅的结论,即墨子是鲁阳人。
其一,墨子是以天下为怀、游走四方的学者,一个有严密组织的墨派“钜子”,经常往来于宋国、鲁国、齐国、魏国、楚国等许多地方,“独自苦而为义”(《贵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孟子·告子》)他多次出入于鲁国,这是历史事实,但这还不是说明墨子是鲁国人的“确证”,而只是一种可能性。
《墨子一书所记载的墨子周游各国的材料,是不联贯的,即使紧靠在一起的两段文字,所记载的事实,在时间和地点上也并不是紧相衔接的。
例如《贵义》篇按顺序这样记载了墨子的活动:“自鲁即齐,”理解为从鲁国或鲁阳到齐国,都可以。
“南游于楚”,去见楚惠王,也可以作两种理解。
但严格说,楚都在鲁国之西南,恰在鲁阳之正南,作后一种理解为优。
“南游使卫”,卫国在鲁阳之北,鲁国之西,说明这次南游可能是从北燕出发的,能否由此推断出墨子是燕国人呢?“北之齐”,理解为由鲁国去齐地比较合适,但理解为由鲁阳远道北上,也未尝不可。
可见,孙诒让斥毕沅“殊谬”,唯有他提供了“确证”,细推敲起来,漏洞也是不少的。
又如:“止楚攻宋”一事,《吕氏春秋》说墨子“白鲁往”,而《墨子·公输》篇却说“起于齐”。
究竟是信其本书,还是以后出的《吕氏春秋》为准呢?古人已发现,墨子无论从鲁国或齐国出发,迢迢二、三千里,“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于郢(楚都)”(《吕氏春秋·爱类》),在当时落后的交通条件下是根本不可能的,更不用说步行了!但如果理解为从鲁阳出发,过鲁关,经方城,经奔郢都,路程仅及鲁国至郢的三分之一,倒是很可能的。
唯一不利于“鲁阳说”的一条材料,是余知古的《渚宫旧事》载明鲁阳文君向楚惠王说“墨子北方贤圣人”;如果墨子是鲁阳人,鲁阳文君就不会说他是“北方”贤圣人了,可见这里是指鲁阳的“北方”,也就是鲁国了。
其实,这是形式上的推论。
如果从历史联系考察问题,就会得出另外的结论。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需要引证以下一些资料。
一、关于鲁地名。
早在卜辞中已经出现。
如“鲁受年”(《殷虚书契续编》5、6、10),注:“鲁亦地名”。
在商代,曲阜地区称奄,周成王“践奄”封伯禽为鲁公时才改称鲁。
卜辞中的“鲁”是指哪里,已不可确考。
但在《逸周书》中却有这样的记载:“桀与其属五百人徙于鲁,鲁士民复奔汤。
”(《殷祝解》)这个鲁,显然在夏桀的地区内,又临近商汤控制的地区。
吴起所说的“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的“夏桀之居”(《史记·吴起列传》)大约在今河南洛阳、巩县一带。
这是夏王朝的腹地。
商汤的统治区域主要是在东部,以商丘一带为中心。
商汤自东向西争夺中原,鸣条(今封丘)一战,夏桀溃败,仓皇南逃,今河南鲁山一带,是他必经之地。
这样可以从上游较容易地跨过颍水、汝水、淮水,向淮南、巢湖一带转移。
但是大势已去,鲁士民都投奔到商汤那里去了,夏桀最后死于南巢。
从这一历史过程可以推知《殷祝解》中说的鲁地,极可能是鲁山地区。
春秋时蔡墨曾说:“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这里提到的鲁县,杜注:“今鲁阳。
”这些材料说明,现在的鲁山一带,最先称鲁,春秋以前称鲁县,战国时称鲁阳,其南接楚之方城,隘口称鲁关,或鲁阳关。
二、周武王克商后,曾进行了一次规模不大的分封,伯禽代周公首先就封于鲁山地区,称鲁侯;武王死后,武庚勾结管叔、蔡叔发动叛乱,徐戎淮夷也起而暴乱,经过周公东征、成王践奄,才平定了叛乱。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固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白皋之墟。
”(《左传》定公四年)这时称为鲁公。
原来的鲁县一带的封地,大概是由许文公的后代或其他姬姓诸侯接替了。
先封一地又迁往他处的情况,在当时是很多的。
这两次受封的情况,在《诗·鲁颂·闷宫》中有所反映:王曰叔父,成王说:“叔父(周公)!建尔元子,封立你的长子(伯禽),俾侯于鲁。
使他成了鲁侯(初封),大启尔宇,开拓你的封疆,为周室辅,做好王室的辅助。
”乃命鲁公,王又授命鲁公(再封),俾侯于东。
去做东土的诸侯。
过去往往认为这首诗的前后句意思是重复的,不了解其中反映了两次受封的情况。
不过。
怎么知道俾侯于鲁”是指鲁山一带呢?这首诗下面几句话提供了答案:天赐公纯嘏,天赐予了鲁公宏福,眉寿保鲁。
永远保有鲁的封域。
居常与许,曾居住南常和西许,复周公之宇……要恢复周公的封地……徂徕之松,(如同)徂徕山的苍松,新甫之柏。
(也象)新甫山的翠柏。
南常在今山东省微山湖东,西许正好在鲁阳地区,诗的作者要求恢复“周公之宇”,说明这里老早是周公的封土。
徂徕山在泰山近侧,属于山东之鲁;而新甫山(吕)也在鲁阳地区,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城西。
史诗反复把河南之鲁同山东之鲁联系起来,反映了历史实际。
周公东征后,把商奄改称为鲁,实是初封于鲁山在名称上的沿用。
(可参阅李亚农著《西周与东周》第17页)三、在战国时,鲁阳初属于楚,后属于魏。
《淮南子·览冥训》曾记载“鲁阳公与韩构难”的故事。
高诱注:“鲁阳公,楚平王之孙,司马子期之子,《国语》所称鲁阳文子也。
”也就是《墨子·鲁问》篇和《渚宫旧事》中说的鲁阳文君。
搞清了他和楚王的亲属关系,对他说的“墨子北方贤圣人”这句话,就好理解了。
因为鲁阳本不属楚地,虽扩张为楚县之后,在楚王室贵族心目中同对待其本土之县,仍有所不同。
所以鲁阳文君向楚惠王介绍墨子时说他是“北方”贤圣人,并不奇怪。
实际上,这里说的“北方”就是指鲁阳,和楚之“北鄙”的涵义是等同的。
墨子见楚王时自称“北方之鄙人”,也是这种涵义。
另外,鲁阳虽入楚县,仍有相当的独立性,它拥有主权、军队,可以自主征伐,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
《鲁问》载:“鲁阳文君将攻郑,子墨子闻而止之,谓鲁阳文君曰:‘今使鲁四境之内,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则何若?’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鲁阳有四境,有大都小都,战国时仍自称为鲁。
其规模不比当时的滕国、薛国更小。
鲁阳文君还向墨子请教了任用忠臣与勇于纳谏的道理,宛如一个国君。
《鲁问》篇既载有鲁国国君之问,又载有鲁阳文君之问。
大概在当时,东鲁与西鲁是很容易分清楚的。
四、从墨子对鲁国国君以宾客之礼相待,可以说明墨子不是鲁国人,而是鲁阳人。
我们知道,按照周礼,国与国之间,王公卿士相聘,宾客一般称主国之君为“主君”。
《周礼·秋官·司仪》载:“宾客摈相之礼”规定:国宾来国,“主君郊劳,交摈三辞”,行主君亲去慰劳、而宾客三次辞谢之礼;“宾继主君,皆如主国之礼。
诸侯、诸伯、诸子、诸男之相为宾也,各以其礼相待也。
”宾主之礼要恰合他们的身份。
“使者聘而误,主君弗亲飨食也;所以愧厉之也。
”(《礼记·聘义》)如果行聘的使者礼节有误,主君就不亲自对使者行飨食之礼。
这样做是要使来聘的人感到惭愧,勉励其改正。
今以《鲁问》篇为例,墨子同鲁君谈话时,两次称“主君”:其一“吾愿主君之上者,尊天事鬼;下者爱利百姓……”。
其二“吾愿主君之合其志功而观焉。
”完全以宾客的口气,对鲁君提出建议。
而对于鲁阳文君则不称“主君”,有时单称“君”,如“君将何得于景于响哉?若以翟之所谓忠臣者,上有过,则微之以谏,……。
”这是说,您从影子和回声中能得到什么呢?所谓忠臣,是看到了君上有错,能够进谏的人。
在这里,墨子不称鲁阳文君为“主君”,并不是因为鲁阳文君的地位不够,而是因为墨子就是鲁阳人,不必以宾客之礼相待。
在另一种场合,即使是卿士,墨子也曾称呼为“主君”。
例如,墨子南游至楚,对楚王的卿士穆贺说:“且主君亦尝闻汤(商汤)之说呼?……”(《贵义》)这说明,在战国时宾客对主国的卿士也可称主君”。
其所以如此,是体现了“宾客摈相之礼”。
这个细节,也可以帮助我们辩明,墨子不是鲁国人,而是鲁阳人,即今河南鲁山人。
当然,我这个考证,也不是“确证”,只是一种可能性,在我看来,是一种较大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