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钢筋的计算(1)
钢筋工程量计算-(1)
4、箍筋的长度
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 计无具体要求时,用Ⅰ级钢筋或低碳钢丝制作的箍筋,其弯 钩的弯曲直径D不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 的2.5倍;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一般结构的,不宜小于箍 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构件箍筋弯钩的平直部分 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1、跨数按柱网轴线计算(两相邻柱轴线之间为一跨) 2、(xxA)为一端有悬挑, (xxB)为两端有悬挑,悬挑不计 入跨数;
3、板带厚注写为h=xxx; 4、板带宽注写为b=xxx; 5、当无梁楼盖整体厚度和板带宽度已在图中注明时,此项 可不注;
箍筋
1、箍筋系选注内容,当柱上板带设计为 暗梁时才注,注写内容包括钢筋级别、直 径、间距与肢数(写在括号内);
2、X向贯通纵筋以X打头,Y向贯通纵筋以Y打 头,两向贯通纵筋配置相同时以X&Y打头;
3、当为单向板时,另一向贯通的分布筋可不必 注写,而在图中统一注明;
4、当在某些板内配置有构造钢筋时,则X向以 Xc,Y向以Yc打头注写(例如:纯悬挑板的下部);
5、当Y向采用放射配筋时,设计者应注明配筋 间距的度量位置;
2. 450×450 Y300×200 3. 300×600/400 4. 20ф10@150(4)/200(2) 5. 2ф22+(4ф18) 6. 3ф25;3ф22
7. N6ф20 8. (-0.100)
9. 6ф20 4/2 10. 2ф22+2ф20 11. 6ф25 2(-2)/4
1.贯通筋指贯通整根梁,只能是同种直径钢筋搭接(或其他连 接)。
有梁板配筋原位示例
1、LB5 h=110 B:xΦ12@120;yΦ12@110
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计算
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中间层无变截面中间层变截面顶层内墙顶层外墙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15d。
三、墙身拉筋1、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11.9+2*D)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 - 暗梁面积;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例:(8000*3840)/(600*600)第二节剪力墙墙柱一、纵筋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
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
第三节剪力墙墙梁一、连梁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2、箍筋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即N=(LAE-100/150+1)*2+(洞口宽-50*2)/间距+1(顶层)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一根即N=(洞口宽-50*2)/间距+1(中间层)二、暗梁1、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2、箍筋第三章柱KZ钢筋的构造连接第一章基础层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二、基础内箍筋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
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钢筋工程量计算公式
钢筋工程量计算公式1.钢筋长度的计算公式:钢筋长度的计算公式是根据结构的尺寸和钢筋的布置来确定的。
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结构的平面尺寸和高度来计算钢筋的长度,具体计算方法如下:钢筋长度=结构的平面周长+结构的高度×钢筋的布置层数2.钢筋截面面积的计算公式:钢筋截面面积是用来确定钢筋的尺寸和数量的重要参数。
通常使用钢筋的直径来计算钢筋截面面积,计算公式如下:钢筋截面面积=π×(钢筋直径/2)^23.钢筋总数量的计算公式:钢筋总数量是根据结构的需求和设计要求来计算的。
计算公式如下:钢筋总数量=单位长度(或单位面积)的钢筋数量×总长度(或总面积)4.钢筋重量的计算公式:钢筋重量是根据钢筋的截面面积和长度来计算的。
计算公式如下:钢筋重量=钢筋截面面积×钢筋长度×钢筋的单位重量5.钢筋间距的计算公式:钢筋间距是指钢筋之间的距离,通常根据结构的要求和设计规范来确定。
常见的计算公式有两种:(1)平均间距计算公式:钢筋平均间距=结构尺寸/(钢筋数量+1)(2)最大间距计算公式:钢筋最大间距=允许的最大间距-钢筋直径6.柱子钢筋数量的计算公式:柱子钢筋数量的计算需要考虑柱子的受力情况和结构要求。
常见的计算公式有两种:(1)常规计算公式:钢筋数量=柱子截面面积/钢筋截面面积×钢筋数量系数(2)高强钢筋计算公式:钢筋数量=柱子截面面积/钢筋截面面积×钢筋数量系数×(钢筋屈服强度/钢筋设计强度)以上是钢筋工程量计算的一些基本公式,通过这些公式可以对钢筋的数量和尺寸进行准确的计算。
但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计算方法还需根据具体的结构设计和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参考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计算。
剪力墙钢筋计算规则
剪力墙钢筋计算规则剪力墙是多层多柱体结构建筑中常用的承重构造之一,它通过抵抗水平地震力和风力来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钢筋在剪力墙中起到承受和分散剪力的作用,因此在剪力墙的设计中需要进行钢筋计算。
下面将介绍剪力墙钢筋计算的一般规则。
1.确定设计剪力力度在进行剪力墙钢筋计算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设计剪力力度。
根据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通过结构分析计算得到的剪力力度为设计剪力力度。
2.确定截面尺寸在根据设计剪力力度确定截面尺寸时,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截面的尺寸和形状。
一般情况下,剪力墙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或矩形。
确定截面尺寸时需考虑构造形式、施工工艺、承载力要求等因素。
3.计算开裂状态下的钢筋面积根据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在已确定截面尺寸的基础上,计算在开裂状态下所需要的钢筋面积。
根据截面尺寸和设计剪力力度,可以采用公式计算出钢筋的总面积。
4.确定最大间距在确定钢筋总面积后,需要进一步确定钢筋的最大间距。
一般情况下,剪力墙的钢筋最大间距应符合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
根据规范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钢筋的最大间距。
5.计算纵向配筋在已确定钢筋最大间距的基础上,根据钢筋的直径和间距,计算纵向配筋的数量和位置。
应根据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按比例分配钢筋,在截面中布置纵向配筋。
6.计算横向配筋在计算纵向配筋后,还需要进行横向配筋计算。
横向配筋一般采用箍筋或钢筋混凝土搭接筋。
按照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计算箍筋或搭接筋的数量、直径、间距等参数。
7.检查抗剪承载力钢筋配筋的计算完成后,还需对剪力墙的抗剪承载力进行检查。
根据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校核剪力墙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8.优化调整钢筋配置在初步完成剪力墙钢筋计算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对钢筋配置进行优化调整。
通过优化调整,可以提高结构的经济性和施工性。
以上是剪力墙钢筋计算的一般规则。
在实际设计中,还需根据具体的结构形式、工程要求等因素进行详细计算。
同时,还应遵循结构设计规范和相关技术标准,确保剪力墙的安全可靠性。
各类钢筋设计长度计算公式[1]
各类钢筋设计长度计算公式L——构件长度b——保护层厚度d——钢筋直径x——设计图示锚固长度等H——构件高度B——构件宽度注:端部90度弯折的量度差值(1.75d)在预算中未减,是因为量小不重要。
1、直钢筋:(1)端部弯半圆钩:设计长度=L-2b+2*6.25d(2)端部斜钩:设计长度=L-2b+2*4.9d(3)端部直钩:设计长度=L-2b+2*3.5d(4)、端部弯折:设计长度=L-2b+2x2、弯起钢筋:(1)双弯起钢筋端部带半圆钩:设计长度=L-2b+2*(H-2b)*tg(α/2)+2*6.25d= L-2b+2*(H-2b)*tg(α/2)+12.5d(2)双弯起钢筋端部带弯折及半圆钩:设计长度=L-2b+2*(H-2b)*tg(α/2)+2*(x+6.25d)(3)双弯起钢筋端部带弯折:设计长度=L-2b+2*(H-2b)*tg(α/2)+2x(4)单弯起钢筋端部带半圆钩:设计长度=L-2b+(H-2b)*tg(α/2)+2*6.25d3、箍筋:(1)单箍方形或矩形:设计长度=2*(H+B)-8b+8d+2*6.9d-3*1.75d=2*(H+B)-8b+17d (无抗震要求)设计长度=2*(H+B)-8b+8d+2*11.9d-3*1.75d=2*(H+B)-8b+27d (有抗震要求)(2)双箍方形(多用于柱中):外箍设计长度=2*(H+B)-8b+8d+2*6.9d-3*1.75d=2*(H+B)-8b+17d (无抗震要求) 外箍设计长度=2*(H+B)-8b+8d+2*11.9d-3*1.75d=2*(H+B)-8b+27d (有抗震要求)内箍设计长度=[(B-2b)* 2/2]*4+17d (无抗震要求)=[(B-2b)* 2/2]*4+27d (有抗震要求)(3) 双箍矩形:每组(对)箍设计长度=(H-2b )*4+(B-2b+B`)*2+17d (无抗震要求) =(H-2b )*4+(B-2b+B`)*2+27d (有抗震要求)(4)三角箍(多用于有梁板):设计长度=(B-2b )+222b)-(B 2b)-(H *4+ +17d (无抗震要求)=(B-2b )+222b)-(B 2b)-(H *4+ +27d (有抗震要求)(5)S 型箍(拉筋):设计长度=(B-2b )+17d (无抗震要求)=(B-2b )+27d (有抗震要求)(6)箍筋数量:n=(L-2b)/a+1a 为箍筋间距,S 箍间距为2a(7)螺旋箍:设计长度=N*222*2b)-(D P ∏+ +17d (无抗震要求)=N*222*2b)-(D P ∏+ +27d (有抗震要求)N ——螺线圈数=(L-2b )/P,P ——螺线间距,D ——构件直径做好预算-钢筋计算公式!!!一、梁(1) 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 且≥0.5Hc +5d ,为直锚,取Max{Lae ,0.5Hc +5d }。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及方法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及方法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
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钢筋长=构件长-保护层*2+弯勾长*2+弯起钢筋增加值(△L)*2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要求: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见下表:附注:①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②板墙壳中的分布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中相应数值减10㎜,且不应小于10㎜;梁柱中的箍筋和构造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15㎜.2. 箍筋的弯勾长度:平钩(180 °)6.25d ;直钩(90 °) 3.5d ;斜钩(135 °)4.9d3. 弯起钢筋增加长度:30 °:0.268H0;45 °:0.41H0;60 °:0.585H04. 箍筋长度:封闭方箍箍筋长度=2*(长+宽)+20d或=构件截面外边周长-8倍保护层厚+27.8d⑶箍筋根数的确定:N= (构件长- 保护层)/ 间距+1二各种构件钢筋计算方法基础(一)条形基础1、横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一般为6~16mm;间距为120—250mm。
2、纵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一般为5~6mm;间距为250~350mm。
3、条形基础的宽度B≥1600mm时,横向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减至0.9B,交错布置,如图2-3示。
(二)独立基础1、独立基础系双向受力,其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为100~200mm。
沿短边方向的受力钢筋一般置于长边受力钢筋的上面。
土建工程中各种钢筋计算公式
土建工程中各种钢筋计算公式一、钢筋工程量计算步骤(1)确定构件砼的强度等级和抗震级别;(2)确定钢筋保护层的厚度;(3)计算钢筋的锚固长度La,抗震锚固长度Lae,钢筋的搭接长度Ll,抗震搭接长度Lle;(4)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和重量(5)按不同直径和钢种分别汇总现浇构件钢筋重量(6)计算或查用标准图集确定预制构件钢筋重量;(7)按不同直径和钢种分别汇总预制构件钢筋重量二、钢筋工程量基本计算规则及公式(1)计算规则:钢筋工程量应区分不同钢筋类别、钢种和直径分别以吨(t)计算其重量。
(2)计算公式:钢筋工程量=钢筋下料长度(m)×相应钢筋每米重量(kg/m)式中:钢筋下料长度(m) =构件图示尺寸-砼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增加长度+弯起钢筋弯起部分的增加长度-量度差(钢筋弯曲调整值)+图中已经注明的搭接长度(3)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搭接长度的,按规定搭接长度计算;自然接头损耗及下料损耗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得另计。
钢筋的电渣压力焊、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三、梁的钢筋计算规则及公式1、单跨梁钢筋的计算公式:直钢筋净长=L-2C;弯起钢筋净长=L-2C+2×0.414(0.268或0.577)×弯起高度;弯起钢筋两端带直钩净长=L-2C+2×0.414(0.268或0.577)×弯起高度+2×(梁高-保护层厚度×2);2、多跨梁钢筋的计算公式(1)首跨钢筋的计算: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端支座负筋长度=设计构造长度+端支座锚固值;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2)中间跨钢筋的计算: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两边跨设计构造长度+中间支座值;(3)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 d)×2+(梁高-2×保护层+2 d)×2+14 d或24 d箍筋根数=(梁净长-100MM)/设计间距+1,加密区另计。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钢筋计算是建筑工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涉及到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和钢筋混凝土理论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介绍钢筋计算中常用的一些公式。
一、截面受拉钢筋计算公式:1.钢筋截面面积计算公式:As=(π/4)*d²其中,As表示钢筋截面面积,d表示钢筋直径。
2. 钢筋抗拉强度计算公式:f=0.9 * fy * As其中,f表示钢筋抗拉强度,fy表示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As表示钢筋截面面积。
3.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计算公式:fy = fyk / γs其中,fyk表示钢筋抗拉强度特征值,γs表示抗拉强度的安全系数。
二、截面受压钢筋计算公式:1. 钢筋计算强度限值公式:f≤0.28 * fck其中,f表示钢筋受压强度,fck表示混凝土抗压强度。
2.面积配筋率计算公式:ρ=(As/b)*100其中,ρ表示配筋率,As表示钢筋截面面积,b表示截面宽度。
3. 面积配筋率限值计算公式:ρ≤ρmax其中,ρmax表示面积配筋率的限值。
三、钢筋的抗倾斜稳定计算公式:1. 钢筋抗倾斜稳定力计算公式:Pc=A * ftd其中,Pc表示钢筋抗倾斜稳定力,A表示钢筋的实际截面面积,ftd 表示钢筋的抗倾斜稳定力设计值。
2. 钢筋抗倾斜稳定力设计值计算公式:ftd=ftk / Γtd其中,ftk表示钢筋抗倾斜稳定力特征值,Γtd表示抗倾斜稳定力的安全系数。
四、悬臂梁的最大弯矩计算公式:1. 最大弯矩计算公式:Mmax=(wl²) / 8其中,Mmax表示悬臂梁的最大弯矩,w表示悬臂梁的均布荷载,l表示悬臂梁的长度。
五、偏心受压构件设计公式:1. 核心筒受压构件计算公式:N=Rd⋅b⋅h + As⋅fy其中,N表示受压力的设计值,Rd表示钢筋的抗压能力,b表示构件的截面宽度,h表示构件的截面高度,As表示受拉钢筋截面面积,fy表示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以上就是钢筋计算中常用的一些公式,钢筋计算的具体方法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地下连续墙钢筋量计算表
地下连续墙钢筋量计算表
一、钢筋种类
1.HRB400级钢筋
2.HRB335级钢筋
3.冷轧带肋钢筋
4.钢绞线
二、钢筋规格
例如:6mm、8mm、10mm、12mm等,需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详细列明。
三、钢筋数量
每种规格的钢筋所需数量,应结合施工图纸和工程量清单进行计算。
四、钢筋长度
1.直钢筋长度:L=n×La式中:L——直钢筋长度;n——钢筋的根数;La——每根钢筋的长度。
2.箍筋长度:L=2×(n/2)×(D/2)+(D/2)×(D/2)+(d/2)×(d/2)式中:L——箍筋长度;n——箍筋的个数;D——直径;d——内径。
3.弯起钢筋长度:L=n×La+2×(LwLa)式中:L——弯起钢筋长度;n——弯起钢筋的根数;La——直线段长度;Lw——弯起角度。
4.环形封闭箍筋长度:L=(Dd)×n+(Dd)/3×n+2×(LwLa)式中:L——环形封闭箍筋长度;D——直径;d——内径;n——个数;La——直线段长度;Lw——弯起角度。
五、弯钩长度
1.钢筋弯钩增加长度:根据不同的弯钩角度(90°、10°、135°、180°等)和弯钩形式(半圆弯钩、直弯钩和斜弯钩)进行计算。
2.钢筋弯曲增加长度:根据不同的弯曲角度(90°、10°、45°等)进行计算。
钢筋计算公式整理
一、钢筋单位理论质量:0.00617d2(d不换算成m,计算结果单位是kg)二、钢板质量:7.85*V 单位是t三、弯钩长度:90°=3.5d;135°=11.9d;180°=6.25d四、箍筋:1、2肢箍长度=周长-8*保护层+8d+11.9d*22、拉筋长度=截面宽度-2*保护层+2d+11.9d*2(d为箍筋直径,03G101减保护层,新版图集11G101不减保护层)当d=6时,计算d取6.5 ,11.9d*2换为(75+1.9d)*2五、柱:l=基础插筋+中间层+顶层1、基础插筋=基础高-基础保护层+弯折长度弯折长度:①图纸中构件详图标注②(基础高-基础保护层)长度所在范围与(0.5lae,0.6lae,0.7lae,0.8lae比较)分析2、中间层=柱基上表面至顶层梁下表面3、顶层1)外侧纵筋①顶层为现浇砼板,砼强度等级≧C20,板厚≧80mm ,全部外侧纵筋锚入梁内1.5lae②除情况①外,外侧纵筋总根数的65%锚入梁内1.5lae,其余外侧纵筋长度同内测纵筋2)内侧纵筋①当梁高-柱保护层≧lae,选择直锚,l=梁高-柱保护层②当梁高-柱保护层﹤lae,选择弯锚,l=梁高-柱保护层+15d4、箍筋根数计算1)基础:至少两根,间距≦5002)刚性地面:上下各500距离为加密区3)柱根部加密区:1/3Hn Hn:基础上表面至一层梁下表面4)柱与梁连接加密区:max=(柱长边尺寸,1/6Hn,500) Hn:本层楼板上表面至本层梁下表面加密区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向上取整)+1 (加密区分段计算)非加密区根数=(柱总长-加密区总长度)/非加密区间距(向上取整)-1总根数=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根数+基础箍筋根数六、框架梁1、上(下)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跨长+左右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1)第一排=Ln/3+端支座锚固 2)第二排=Ln/4+端支座锚固(Ln为单跨梁净跨长)3、中间支座负筋1)第一排=Ln/3*2+支座宽 2)第二排=Ln/4*2+支座宽 (Ln为相邻梁跨最大值) 支座锚固:①支座宽-柱保护层≥Lae,直锚=max(lae,0.5hc+5d) hc为柱宽②支座宽﹤Lae,弯锚=柱宽-保护层+15d4、架立筋=单梁净跨长-1/3左支座Ln-1/3右支座Ln+2*0.155、构造腰筋=单梁净跨长+15d*26、抗扭钢筋=单梁净跨长+lae*27、拉筋:每两根侧面纵筋设置一道拉筋,当梁宽≦350时,去直径6钢筋,当梁宽>350时,取直径8钢筋,拉筋间距为梁中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根数=((单梁净跨长-0.05*2)/非加密箍筋间距2倍+1)*排数8、吊筋=次梁宽+0.05*2+((主梁高-2保护层)/sin45°或sin60°)*2+20d*21)主梁高≧800时,取60° 2)主梁高﹤800时,取45°有吊筋时有附加箍筋,但有附加箍筋时未必有吊筋8、箍筋根数1)抗震等级为一级,箍筋加密区=max(2hb,500)2)抗震等级为二至四级,箍筋加密区=max(1.5hb,500) 其中hb为梁高单跨加密区根数=(加密区长度-0.05)/加密区间距+1单跨非加密区根数=(单梁净跨长-左加密区-右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总根数=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根数+附加箍筋(没有则不加)七、非框架梁与框架梁不同之处:1、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2、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3、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
常用砼构件钢筋计算公式(1)
(4)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当同排纵筋中既 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加号将通长筋和架 立筋相连。角部纵筋写在加号的前面,架立筋写 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当全部采用架立筋时,则 将其写入括号内。当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为 全跨相同,且多数跨配筋相同,此项可加注下部 纵筋的配筋值,用分号将上部与下部纵筋的配筋 值分隔开来。
②一字型马凳筋,如图D-48(a)、(b)所示。
图D-48一字型马凳筋
(a)一字型单腿马凳筋 (b)一字型双腿马凳筋
一字型单腿马凳筋长度L=L1+L2×2+L3×2 一字型双腿马凳筋长度L=L1+L2×2+L3×4 一字型马凳筋个数n =排数×每排个数
一字型马凳筋设计有规定者按设计规定计算,设计无规定一般可按L1长度为 2000mm,支架间距为1500mm,L2长度为板厚减-2×保护层,L3长度为250mm设计 计算,填写现场签证表。 一字型马凳筋多用于钢筋混凝土筏板内,实际使用哪种类型马凳筋,钢筋规格 是多少,应根据工程实际需要确定,如果基础底板厚度大于800 mm时应采用角铁做 支架。
⑧单支箍(拉筋),见图D-34所示。
图D-34 单支箍(拉筋)
⑨吊筋,见图D-35所示。
图D-35梁内吊筋
⑩箍筋。 双支箍长度计算,见图D-36所示。
图D-36 箍筋
箍筋根数计算,见图D-37所示。
图D-37 箍筋根数
箍筋根数n =2×[(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 加密区间距-1] 说明:当为一级抗震时,箍筋加密区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为 二~四级抗震时,箍筋加密区长度为max(1.5×梁高,500)。
图D-45 负筋的分布筋长度
钢筋的计算公式
钢筋的计算公式钢筋是在混凝土结构中起到加固和增强的作用,其计算公式是根据结构设计和承载力要求来确定的。
钢筋的计算公式可以分为两种:强度设计与变形设计。
1. 强度设计公式:在强度设计中,主要是根据混凝土结构受力情况,计算钢筋的拉力、压力以及抗弯强度等。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强度设计公式。
a. 钢筋的拉力设计公式:钢筋的拉力设计公式可以表示为:T = A * f * γs其中,T表示钢筋的拉力;A表示钢筋的截面面积;f表示钢筋的抗拉强度;γs表示钢筋的安全系数。
b. 钢筋的压力设计公式:钢筋的压力设计公式可以表示为:C = A * f * γs其中,C表示钢筋的压力;A表示钢筋的截面面积;f表示钢筋的抗压强度;γs表示钢筋的安全系数。
c. 抗弯强度设计公式:抗弯强度设计公式可以表示为:M = W * f * γs其中,M表示结构的抗弯强度;W表示截面的抵抗力矩;f表示钢筋的抗拉强度;γs表示钢筋的安全系数。
2. 变形设计公式:在变形设计中,主要是考虑结构的变形和位移等因素,以使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大幅度的变形。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变形设计公式。
a. 钢筋的弹性变形公式:钢筋的弹性变形公式可以表示为:δ = (P * L) / (A * E)其中,δ表示钢筋的弹性变形;P表示受力;L表示长度;A 表示钢筋的截面面积;E表示钢筋的弹性模量。
b. 钢筋的塑性变形公式:钢筋的塑性变形公式可以表示为:δ = (M * L) / (f * A * γs)其中,δ表示钢筋的塑性变形;M表示结构的弯矩;L表示长度;f表示钢筋的抗拉强度;A表示钢筋的截面面积;γs表示钢筋的安全系数。
这些公式是根据结构设计和钢筋材料性能等因素进行推导和实验验证的,并且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进行钢筋计算时,需要结合具体的设计要求、结构形式和荷载情况,选取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同时,还需要根据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标准进行计算,并参考专业技术书籍和相关工程实例进行验证,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楼板钢筋计算公式
楼板钢筋计算公式⼀、普通板底筋计算(⼀)、底筋长度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1、当板的端⽀座为框架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座长度max(框梁⽀座宽/2,5d)+弯钩×22、当板的端⽀座为剪⼒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座长度max(墙⽀座宽/2,5d)+弯钩×23、当板的端⽀座为圈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座长度max(圈梁⽀座宽/2,5d)+弯钩×24、当板的端⽀座为砌体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座长度max(120,板厚)+弯钩×2(⼆)、底筋根数情况⼀:底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筋1/2直径+右梁⾓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筋计算(⼀)、端⽀座负筋1、端⽀座负筋长度端⽀座负筋长度=锚⼊长度+弯钩+板内净尺⼨+弯折长度情况⼀:锚⼊⽀座长度=锚固长度LaE(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情况⼆:锚⼊⽀座长度=0.4La+15d(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板端负筋根数情况⼀: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筋1/2直径+右梁⾓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端⽀座负筋分布筋1、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中间⽀座负筋1、中间⽀座负筋长度中间⽀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情况⼀: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中间⽀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情况⼆: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中间⽀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中间⽀座负筋根数情况⼀:中间⽀座负筋根数=(净跨-50m m×2)/板筋间距+1情况⼆:中间⽀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中间⽀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筋1/2直径+右梁⾓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四)、中间⽀座负筋分布筋1、中间⽀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中间⽀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根数=布筋范围/间距中间⽀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情况⼆:根数=布筋范围/间距+1中间⽀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1)+(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1)三、温度筋为了防⽌板受热胀冷缩⽽产⽣裂缝,通常在板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置温度筋。
钢筋长度计算公式
钢筋长度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柱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顶层: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其中锚固长度取值: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钢筋长度计算公式
钢筋长度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柱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 (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顶层: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
5LAE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其中锚固长度取值: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
地下室外墙配筋(一)
地下室外墙配筋(一)引言概述:地下室外墙配筋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增强地下室外墙的抗震和抗震能力。
本文将从设计原则、施工工艺、材料选择、验收标准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一、设计原则:1. 确定地下室外墙受力情况,包括墙体承受的纵向荷载和横向荷载。
2. 根据荷载计算确定所需配筋的数量、间距和直径。
3. 根据预设的抗震等级和墙体厚度,在设计中考虑地下室外墙的配筋数量和布置方式。
小点:a. 纵向荷载的确定方法。
b. 横向荷载的计算和分析。
c. 配筋数量的计算方法。
d. 配筋间距和直径的确定依据。
e. 抗震等级和墙体厚度的选择依据。
二、施工工艺:1. 准备工作:清理和处理地下室外墙表面,确保墙体平整干燥。
2. 配筋定位:根据设计要求标记墙体上的配筋位置,确保配筋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3. 配筋安装:将钢筋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到指定位置,并采取合适的固定措施。
4. 筋网连接:在交叉点将配筋进行连接,确保筋网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5. 翻模施工:在配筋完成后进行翻模施工,确保地下室外墙配筋的稳定性和整体强度。
小点:a. 清理和处理地下室外墙表面的注意事项。
b. 配筋定位的精确度要求。
c. 配筋安装的固定措施。
d. 筋网连接的方法和要求。
e. 翻模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材料选择:1. 配筋材料:选择合适的钢筋材料,如普通碳素钢筋、预应力钢筋等。
2. 筋网材料:选择适用于地下室外墙的筋网材料,如冷拉钢丝网等。
3. 粘结材料:选择高强度粘结材料,如钢筋胶粘剂等。
小点:a. 不同类型钢筋材料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b. 筋网材料的规格和强度要求。
c. 粘结材料的选择原则。
d. 各类材料的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
四、验收标准:1. 采用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验收,如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
2. 验收应包括配筋的数量、间距、直径等方面的检查。
3. 检查配筋与墙体的固定连接是否牢固稳定。
小点:a. 相关标准和验收规范的了解和应用。
一平方米钢筋用量计算公式
一平方米钢筋用量计算公式在建筑工程中,计算一平方米钢筋的用量可是个重要的活儿。
这就好比我们做饭时要知道放多少盐一样,得算得准准的。
咱先来说说为啥要算这一平方米钢筋用量。
想象一下,你要盖一座大楼,要是钢筋用多了,那得多花好多钱,浪费资源;要是用少了,这楼的质量可就没法保证,说不定哪天就出问题啦。
所以,算准一平方米钢筋用量,那是相当关键。
那怎么算呢?这就得从钢筋的布置方式说起。
比如说,咱常见的板筋,一般是纵横交错布置的。
假设这板的长度是 L,宽度是 B,钢筋的间距是 s 。
那沿着长度方向的钢筋根数就是(L ÷ s )+ 1 ,沿着宽度方向的钢筋根数就是(B ÷ s )+ 1 。
然后,咱还得知道钢筋的直径 d 。
这钢筋的重量可以用公式:每米重量 = 0.00617 × d²(单位是千克/米)来算。
接下来,咱们就可以算一平方米的钢筋用量啦。
假设这一平方米内,长度方向有 n1 根钢筋,宽度方向有 n2 根钢筋,钢筋长度分别是 l1 和l2 。
那这一平方米内钢筋的总长度就是 n1 × l1 + n2 × l2 ,总重量就是(n1 × l1 + n2 × l2 )× 0.00617 × d²。
我之前在一个建筑工地上就碰到过这么个事儿。
当时负责计算钢筋用量的小伙子,因为粗心,把间距算错了。
结果钢筋运到工地,才发现少了好多。
这可把项目经理急坏了,赶紧重新采购,不仅耽误了工期,还多花了不少冤枉钱。
从那以后,每次算钢筋用量,大家都格外小心,反复核对。
总之,计算一平方米钢筋用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咱细心,按照步骤来,就一定能算准。
这样,咱们盖的房子才能又结实又省钱。
这也提醒咱们,做任何事情都得认真仔细,不然一个小失误可能就会带来大麻烦哟。
地下室墙体配筋计算书(一)2024
地下室墙体配筋计算书(一)引言概述:地下室墙体配筋计算书是在地下室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计算工作,主要用于确定墙体配筋材料和数量,以确保地下室墙体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分别为墙体荷载计算、配筋设计、配筋布置、配筋间距计算和配筋钢筋计算,对地下室墙体配筋计算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1. 墙体荷载计算1.1 确定地下室墙体所受荷载类型及大小1.2 根据设计标准计算荷载作用于墙体的力和力矩1.3 考虑地下室墙体的水平荷载(如地震力)对配筋的影响2. 配筋设计2.1 根据墙体的截面几何形状和计算荷载,确定墙体的受拉区和受压区2.2 采用受拉与受压设计法计算配筋数量和尺寸2.3 考虑抗震要求,确定墙体抗震性能级别,进行相应的配筋设计3. 配筋布置3.1 根据墙体结构图和配筋设计要求,在墙体纵向和横向布置配筋3.2 确定配筋的弯曲半径和弯曲位置,保证配筋的完整性和符合设计要求3.3 考虑墙体连接节点和开口处的配筋布置,增强墙体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4. 配筋间距计算4.1 依据墙体的构造和设计要求,计算配筋的间距和跨距4.2 考虑墙体的构造节段,分析墙体不同部位的配筋需求和间距调整4.3 在计算配筋间距时,考虑施工和安装配筋的可行性和经济性5. 配筋钢筋计算5.1 根据地下室墙体的尺寸和设计要求,计算墙体所需的钢筋总量5.2 按照配筋设计要求,计算钢筋的截面积、直径和排布方式5.3 根据配筋布置和间距计算结果,确定每个配筋段的钢筋长度总结:地下室墙体配筋计算是地下室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
通过墙体荷载计算、配筋设计、配筋布置、配筋间距计算和配筋钢筋计算五个大点的详细阐述,可以准确确定地下室墙体所需的配筋材料和数量,保证墙体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建议在计算过程中综合考虑施工和经济性因素,以选择最合适的配筋方案。
钢筋扣件式连墙件的计算1(完整资料).doc-1
钢筋扣件式连墙件设计方案一、连墙件布置尺寸脚手架设计方案中立杆的纵距1.50米,立杆的横距1.05米,立杆的步距1.80米;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的规定及实际工程情况,连墙件采用粗钢筋作为预埋部分,用专用扣件将钢筋与外架内立杆相连,拆除外模后再加钢管顶撑使之与外立杆相连同时顶住混泥土的连墙件,布置取两步二跨,连墙件水平间距为4.5米,竖直间距为3.6米。
施工方法:在浇筑砼前(支模和钢筋绑扎过程中),根据脚手架搭设方案确定的连墙件水平和垂直方向布置间距,安装钢筋预埋部分。
预埋钢筋时应保证预钢筋的大小不能小于方案中钢筋的直径且安装高度和位置同墙、梁、柱外侧平齐且垂直,待砼墙、梁、柱内的钢筋固定牢固,然后把预埋的钢筋安装在主体结构钢筋的内侧。
待砼墙、梁、柱浇筑成型拆去模板,再在预埋钢筋底下加一根钢管顶撑使之与外立杆相连接同时顶住混凝土增加连墙件的稳定性。
连墙件简图如下:二、连墙件所受轴向力的计算1、连墙件的轴向力计算值应按照下式计算:Nl = Nlw + No其中Nlw ——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kN),应按照下式计算:Nlw = 1.4 ×wk×Awwk ——风荷载基本风压值,wk = 0.85kN/m2(按海南省基本风压取值);Aw ——每个连墙件的覆盖面积内脚手架外侧的迎风面积,Aw = 4.5×3.6 = 16.2m2;No ——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kN ),根据规范要求双排架取值可知No = 3 kN 。
经计算得到 Nlw = 19.278kN ,连墙件轴向力计算值 Nl = 22.278kN 。
2、连墙件强度验算:式中:Nl ——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N );Nlw ——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No ——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
单排架取2kN ,双排架取3kN ;σ——连墙件应力值(N/mm2);c A ——连墙件的净截面面积(mm2);A ——连墙件的毛截面面积(mm2);ϕ——连墙件的稳定系数,应根据连墙件长细比按本规范附录A 表 A.0.6取值;f ——连墙件钢材的强度设计值(N/mm2),应按本规范表5.1.6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层钢筋 计算
6号筋内外侧根数=(6号筋布筋范围-s/2-保护层)/间 距+1
一层钢 筋计算
1号筋非顶层长度=层高+搭接长度1.2Lae
1号筋根数=[门到右外皮--暗柱宽-(s/2或保护层)]/间距+1
每层拉筋长度计算
长度=墙厚-保护层 *2+2d+1.9d*2+max(75,
10d)*2
根数=(墙总面积-门洞面积-窗洞面积-暗 柱占墙面积-连梁面积)/(间距*间距)
增加暗梁
暗梁纵筋长度=墙中心线长-暗柱宽-门洞宽窗洞宽+锚固*2 根数按图示
增加暗梁
暗梁箍筋长度同前 根数=(暗梁净长-50*2)/间距+1
5号筋外侧=2150+150-15*2+15*12 5号筋内侧=2150+150-15*2+15*12*2
-1层钢筋 计算
5号筋内外侧根数=5号筋布筋范围/间距+1
-1层钢筋 计算
6号筋外侧=1800+600+400-15*2+15*12 6号筋内侧=1800+600+400-15*2+15*12*2
暗柱
暗柱插筋长度计算方法同墙插筋 暗柱插筋根数按图示
暗柱层垂直筋长度计算方法同墙,根数按图示 暗柱层箍筋长度计算方法同柱,根数按图示
暗柱层箍筋根数=根数=(层高-50)/间距+1 暗柱层插筋箍筋根数=根数=(层高-100)/间距-1
中 间 层 连 梁
边支座纵筋长度=洞口宽+锚固(Lae且不小于600)+ (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
墙体钢筋的计算
纯剪力墙
配筋平面图
配筋立面
加门
配筋平面图
配筋立面
加洞口后钢筋构造
加门窗
配筋平面图
配筋立面
加暗柱
配筋平面图
暗柱剖面 暗柱立面
加连梁
基础插筋 长度计算
根数同 垂直筋
基础插筋长度=弯折长度a+锚固竖直长度 h1+搭接长度1.2LaE
焊接时的基 础插筋构造
基础水平筋长度计算
内侧长度=墙外侧长度-保护层*2+弯折长度 15d*2
-1层钢筋 计算
9号筋内外侧根数=(窗上到层顶高度-保护层) ÷间距+1
-1层钢筋 计算
8号筋外侧=6300-600-1800-15*2+15*12 8号筋内侧=6300-600-1800-15*2+15*12*2
-1层钢筋 计算
8号筋内外侧根数=(8号筋布筋范围-保护层)/间距
-1层钢筋 计算
外侧长度=墙外侧长度-保护层*2
基础水平筋根数
根数=(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100)/间距-1
基础拉筋长度计算
长度=墙厚-保护层*2+2d+1.9d*2+max (75,10d)*2
基础拉接筋根数计算
根数=(墙中心线长度/间距+1)*排数
-1层钢筋 计算
9号筋外侧长度=6300-15*2 9号筋内侧长度=6300-15*2+15*12*2
中间支座纵筋长度=洞口宽+锚固*2)
中 间 层 连 梁
箍筋计算方法同柱
箍筋根数=根数=(洞口宽-50*2)/间距+1
中 间 层 连 梁
顶 层 连 梁
纵筋计算方法同中间层
箍筋长度计算方法同柱
顶 层 连 梁
根数=(洞口宽-50*2)/间距+1+(左锚入墙内长度-100) /150+1+(右锚入墙内长度-10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