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5-2018-021-卫星通信发展趋势-中国卫通

合集下载

中国卫星通信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卫星通信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卫星通信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卫星通信:全球卫星应用之首,我国卫星最短板 (5)一、卫星通信是全球卫星首要应用领域 (5)二、我国通信卫星数量与国产化率均有较大提升空间 (9)第二节高通量卫星开启宽带卫星通信大时代 (11)一、高通量引领卫星通信系统大变革 (11)二、我国迎来高通量卫星宽带大时代,未来5 年年均市场空间600 亿 (17)三、重点关注HTS 在宽带接入、基站中继、动中通领域的应用 (21)第三节军民深度融合,军事卫星通信极具成长性 (25)一、美国:军事卫星通信向全面军民融合发展 (25)二、我国:千亿级国防信息化市场,军事卫星通信极具发展潜力 (30)第四节我国卫星通信全产业链重点公司分析 (32)一、通信卫星制造:中国卫星、欧比特 (32)二、地面设备制造:海格通信、振芯科技,关注华力创通 (33)三、卫星服务运营:华讯方舟,关注信威集团、亚太卫星-H (33)图表目录图表1:卫星通信系统的四大组成部分 (5)图表2:全球在轨卫星1,381 颗,通信卫星占比过半 (6)图表3:LEO 与GEO 是通信卫星主流运行轨道高度 (7)图表4:卫星通信广泛采用从L 到EHF 的频段,提供多样化服务 (8)图表5:全球四大固定卫星服务运营商 (8)图表6:全球三大移动卫星服务运营商 (8)图表7:北美三大直播卫星服务供应商 (8)图表8:我国在轨卫星总数超过俄罗斯、仅次于美国 (9)图表9:我国在轨卫星细分 (9)图表10:我国通信卫星数量低于美国、俄罗斯,通信卫星占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32ppt (10)图表11:商用卫星通信、军事卫星通信是我国与美俄差距最大的领域 (11)图表12:与美俄相比,我国通信卫星国产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11)图表13:全球固定宽带速度有望在2020 年翻番,发展欠发达地区宽带提速更显著 (12)图表14:卫星宽带在卫星通信服务收入中占比仅为1.5%,但2010~2015 年CAGR 已接近10% (12)图表15:多点波束vs.大波束覆盖 (13)图表16:Ka 频率波束点范围更小,从而可实现更高的频率复用次数 (14)图表17:部分在运行或计划发射的高通量通信卫星 (15)图表18:HTS 卫星投资费效比低至400~500 万美元,仅为传统Ku FSS 卫星的1/50 (15)图表19:高通量宽带卫星容量需求有望在10 年内扩大超过20 倍 (16)图表20:未来10 年使用高通量宽带卫星的消费者、船舶、3G 基站均有望实现较大突破 (17)图表21:IPstar-1 详细参数与覆盖区域 (18)图表22:《规划》对卫星宽带通信提出更高要求,高通量卫星发展势在必行 (19)图表23:2010~2015 年我国高轨通信卫星发射情况 (19)图表24:卫星产业结构稳定,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合计占比约11% (20)图表25:未来 5 年我国卫星通信年均市场空间600 亿元,HTS 占比超过 4 成 (20)图表26:边远山村卫星宽带接入示意图 (21)图表27:边远山村HTS 卫星宽带市场容量测算 (21)图表28:HTS 基站中继示意图 (22)图表29:HTS 基站中继市场容量测算 (23)图表30:利用HTS 为客机提供宽带接入示意图 (24)图表31:HTS 移动通信市场容量测算 (24)图表32:C4ISR 系统由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侦察等子系统构成26图表33:通信系统是C4ISR 系统的神经脉络,贯穿并连通感知层、指挥与控制层、效果层 (27)图表34: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美军对卫星通信的需求量实现50 倍的增长 (27)图表35:美军下一代军事通信卫星:WGS、MUOS、AEHF (28)图表36:军事通信卫星是WIN-T 实现高性能通信的核心力量 (29)图表37:受保护军事卫星也将进入军民融合阶段 (29)图表38:我国C4ISR 市场空间上千亿 (30)图表39:卫星通信是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最明显、发展最不成熟的军事卫星应用领域 (31)第一节卫星通信:全球卫星应用之首,我国卫星最短板一、卫星通信是全球卫星首要应用领域卫星通信是实现超视距通信的主要方式。

中国卫通成功登陆A股打造世界一流卫星通信产业龙头企业

中国卫通成功登陆A股打造世界一流卫星通信产业龙头企业

中国卫通成功登陆A股打造世界一流卫星通信产业龙头企业【摘要】中国卫通作为中国领先的卫星通信企业,成功登陆A股市场,成为世界一流的龙头企业。

其在卫星通信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研发,不断提升自身实力。

中国卫通制定了明确的发展战略和规划,致力于在全球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卫通已经成为世界一流的卫星通信产业领头企业,展望未来,其发展前景仍然十分广阔,将继续引领行业发展,为中国卫星通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中国卫通, A股, 卫星通信产业, 龙头企业, 发展战略, 全球市场竞争, 技术创新, 研发, 成就, 发展前景1. 引言1.1 中国卫通成功登陆A股打造世界一流卫星通信产业龙头企业中国卫通成功登陆A股,标志着中国卫通在卫星通信产业的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作为中国卫通的股票首次公开发行,这次成功登陆A股将为中国卫通未来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中国卫通以其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引起了广泛关注和高度期待。

中国卫通坚定地走向国际化舞台,以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赢得市场认可,成为世界卫星通信行业的翘楚。

中国卫通以其先进的技术和专业团队,不断推动卫星通信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中国卫通致力于提供全球范围的卫星通信服务,为各行各业提供高质量的通信解决方案。

中国卫通在卫星通信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中国卫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优势。

中国卫通的成功登陆A股,标志着中国卫通在未来发展中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中国卫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将更加立体和系统,助力中国卫通成为世界一流卫星通信产业的龙头企业。

随着中国卫通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卫通的未来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2. 正文2.1 中国卫通实现A股成功登陆中国卫通成功登陆A股,标志着这家企业正式进入国内资本市场,为其未来发展奠定了更加稳固的基础。

中国卫通坚定守卫特殊领域,以独特手段保障通信安全

中国卫通坚定守卫特殊领域,以独特手段保障通信安全

打公安、交警 、消防 等号码 中的任意 一
个 ,就能得到所有联动单位 的救 助和 服 务,能够高效快基础上 , 积极着手二期 工程建设并逐 步向全国其他地区推广应 用 ,力争打造出政府主导、通信运营企业 负责运营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发展的 新型模式 ,为助力提高城市社会应急管理 水平 推进我国城市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 建设做出贡献。
的指挥调度通信保障任务 。中国卫通深 度挖掘行业用户 ,目前 一键行 ”已在
公安、交通、物流,石化 、制造等行业 发展了众多用户 ,大力推进了数字集群 通信市场,有力推进了国产数字集群 系 统设备的完善和应用 。 中国卫 通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后 中 国卫通将继续发挥独特资源优势 ,加快 业务 自主创新 ,不断加强技术装备和 网 络支持 ,保障信息通信 网络安全 ,提供 可靠安全的服务保障 ,在特殊 领域 、特 殊区域的信息服务 中发挥 中坚作 用,为 保障我 国通信广播安全 、推进我 国信 息 社会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北京电信拓展服务新边界 开辟网络安全 “ 蓝海”市场
本刊记者 古 松
目前 ,运营 商的大客户收入几乎 占 到了总收入的8 %,因此,如何吸引和留 0 住大客户成为当前运营商研究的主要课 题 。 银 行 、 证 券 公 司 、 门 户 网 站 等 企 业 作为运营商的主要大客户,随着对外交 易的信息化程度 日益提高 ,对数据信息 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北京电信本着 全力提 升客户价值”的大客户服务理 念,通 过深入研究大客户的网络安全需 求 ,敏锐地 洞察 到网络安全 服务将 是一 片广阔的 、潜力 巨大的 “ 海”市场, 蓝 特别组织 了精 英团队,创新推出了防火 墙服务、入侵检测、防DDo 攻击 、流量 S 监控 、网络安全评估 、网络安全优化 、 紧急响应、数据存储、数据备份/ 恢复九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卫星通信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被广泛地应用于交通、军事、航空航天、能源、电力、环保、气象、水利、测绘等领域。

在跨国通信、数据传输和互联网等方面,卫星通信技术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卫星通信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1. 电视广播领域卫星直播技术已成为现代广播电视技术的主要手段。

通过人造卫星的传输,可以让全世界观众都可以收看同一频道的节目。

2. 互联网通信领域卫星互联网已经成为海上、空中和边远地区的主要通信方式。

通过连接多个卫星,可以构建全球性的卫星通信网络,使数据传输更加快捷、安全。

3. 气象遥感领域卫星气象遥感技术可以及时掌握气象信息,为国家灾害预警和重大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卫星通信网络也为气象遥感信息的收集和传输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4. 航空领域卫星通信系统可以提供更加精准、安全的飞行导航和管理。

它可以从卫星上接收地面雷达、气象、飞行状况等信息,并传送给飞机驾驶员。

5. 航天领域卫星通信技术在航天领域有重要应用。

人造卫星可以掌握太空信息、传递数据和实现协调,为人类探索太空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6. 渔业领域卫星渔业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全球海洋和沿海区域的渔业资源,提供渔业资源管理和防止黑色渔业的技术支持。

7. 地震监测领域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全球地震灾害和其他自然灾害,对于预测地震和灾害后救援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1. 高清视频直播成为核心随着时代进步,高清视频将成为卫星视频直播领域的核心。

因为高清视频直播需要更高的传输带宽,但卫星通信对带宽资源的使用相对有限,所以未来卫星通信必须加速对高清视频直播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2. 信号加密水平提高在信息安全方面,卫星通信技术要继续加强信号加密水平,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通过研究新的信号加密技术,可以避免黑客攻击、资料泄漏、身份识别和秘密通讯被窃听等问题。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未来趋势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未来趋势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卫星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了全球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将信息传输从地面提升到了天空,不仅提高了通信的质量和效率,也拓展了人类的沟通空间。

本文将从卫星通信技术的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卫星通信技术的历史发展卫星通信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在当时,美国率先推出了第一颗通信卫星,并成功将语音信号传输至地面。

此后,各国纷纷加入卫星通信领域,经过几十年的不断磨砺和发展,卫星通信技术逐渐成熟,也实现了由单向通信向双向交互通信的转型。

到了21世纪,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愈发广泛。

卫星通信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航空、海事等传统领域,还被应用于无线通信、农业、环保、气象预报、安全监控、教育等新兴领域。

它将世界各地的人们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大大促进了信息交流、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二、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目前,卫星通信技术已经成为全球通信领域的基础设施之一,各国均在该领域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并建立了相应的卫星通信网络。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运行中的通信卫星数量已经超过2800颗。

其中,近800颗卫星是由美国、俄罗斯、欧洲、中国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射的。

卫星通信技术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据统计,2019年全球卫星通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249亿美元,其中包括载人航天、无人机通信、智能交通、物流货运等多个领域。

预计到2027年,全球卫星通信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美元以上。

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

近年来,随着电商、电子支付、物联网等新业态的崛起,人们对卫星通信网络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此外,卫星通信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军事领域和国家安全等方面。

三、卫星通信技术的未来趋势面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卫星通信技术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和发展:1.提高卫星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目前,卫星通信网络在遭受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不可预测的因素时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未来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将致力于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保证通信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卫星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通信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介绍。

一、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卫星通信技术是利用卫星作为信道,实现地球上各地之间的通讯。

卫星通信技术的优点是无视地域,覆盖面广,信号传输速度快,可以实现实时通讯和多点通讯。

因此,卫星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域、大气层和野外等无信号区域,以及军事、航空、海运等行业。

目前,卫星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了国际通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的几年内,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其中,卫星互联网将成为卫星通信技术的新兴应用。

卫星互联网又称为“云网卫星”,其主要优点是可以覆盖全球,通过卫星、地面和互联网三个方面的技术结合,实现云计算、大数据等高科技的融合,为人类创造出一条全新的数字大道。

卫星互联网将推动卫星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为航空、海运等行业提供更为高效的通讯手段,同时可以带来更加便利的文化、商业等领域。

三、卫星通信技术的新技术随着人们对于卫星通信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一批新兴的卫星通信技术正逐渐崭露头角。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L星、全球广域互联网(Global Wideband)等新技术。

L星是一种由中国研发的新型卫星通信技术。

通过L星技术,可以实现地球上各地之间的高速通讯和互联网接入,解决传统通讯技术无法覆盖的区域的通讯需求。

L星技术拥有高速的传输速度和大容量的信号覆盖范围,在军事、水利、能源、交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全球广域互联网(Global Wideband)则是一种全球直播技术。

通过该技术,可以实现全球存储和流传媒体资源。

在全球广域互联网的支持下,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高清视频、音频等媒体资源的传输和共享,可以带来更为方便的数字文化生活。

四、卫星通信技术的挑战尽管卫星通信技术前景广阔,但是面对新技术的应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国内外卫星通信产业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卫星通信产业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 移动 卫 星通 信仍 然是 目前 卫 4)
星通信发展 较快 的业务之一 。
( 5)卫 星通信 在 军事 通信 、环 境 数据 采集和监 测 、国家 应急救援和 救灾
通信 等政府 、军用业务领 域 中的重要作
用在不 断加 强。
2卫星通信产业技 术发展现状
卫星通信 系统按其提供 的业务可 以 分为 宽带卫星通信 系统 、卫星 固定通 信 系统和卫星移动通信 系统。

信 系统是 与互联 网技术相联 系的 ,运行 TCP I 协议 族 的卫星 通信 系统 。它是 /P
数 字多媒体 、卫 星广播 、互 联网 的有机
- 5
结 合 ,为一 系列新 的应用提供 了统一 的 服 务平 台 ,是卫星 通信 宽带 化的一个方 向 。宽带 卫星通信 网络结构 是地面宽 带
图 1 星广播 业务市场预测 卫
宽带 多媒体卫星通信 是上世纪9 年代 中 O
期发 展起来 的一种新型 卫星通信 ,是商
用卫 星通信业 务的主要 发展方 向。随着
卫 星终端设备 费用 的不 断下 降 ,以及用
户对 高速 因特 网接入需 求的迅速增 长 , 宽带卫 星通信 用户数量不断增长 。
卫 星通 信在卫星产业 中 占主导地位 ,因 音 和 宽带 数据 业务 ,兼 容 3 G系统 ,可 的标准协议对 卫星通信领域 的适 应性研 此 ,宽带卫星通信对 卫星应用产业来讲 以为 全球 任 何 地 方 的用 户提 供 最 高 达 究也 在 成 为 热点 。例 如 适 合 多媒 体 不
I 技术在通信 领域 内的演变和 应用 ,是 P
§
适 应卫 星分 组业务 和降低系 统复杂性 的

中国卫通圆满完成Ka波段高通量卫星船载应用远航试验

中国卫通圆满完成Ka波段高通量卫星船载应用远航试验

中国卫通圆满完成Ka波段高通量卫星船载应用远航试验+ 中国卫通宽带事业部在中星16号Ka波段高通量卫星宽带网即将商用之际,2018年4月,中国卫通相继完成了基于中星16号卫星宽带网络的船载应用远航试验。

船载互联网是Ka卫星宽带网的重要应用,中国卫通一直将提高用户体验置于首要位置。

为验证卫星网络及船载卫星终端的稳定和可靠性,中国卫通携手合作伙伴和终端厂家在“新靖海”轮、“COSCO SHIPPINGDENALI”轮上共同完成此次试验。

“新靖海”轮“新靖海”轮是一艘散货船,船长225米,宽32米,吃水深度13.1米,此次将运送6万吨煤至广州沙角电厂。

本次随船航行人员为23名船员和3名航测人员,共计26人。

在为期8天的试验过程中,他们全程体验中国卫通提供的下行60Mbps,上行10Mbps的宽带卫星互联网服务。

4月10日,在各方的全力配合下,船载卫星终端完成调试并开通。

由于船舶在靠港时无法使用焊接设备,跟船工程师在开船后2个半小时内将天线支架焊接在甲板上,并将船载天线固定在天线支架上。

4月11日下午14时47分,“新靖海”轮从唐山曹妃甸港出发,经过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跨越中星16号卫星7个沿海波束,于4月17日12时到达广州沙角电厂码头,历时5天21小时,航行2500多公里。

“新靖海”轮船上的主要活动区域均部“新靖海”轮“COSCO SHIPPING DENALI”轮署了无线局域网,实现了Wi-Fi覆盖,船上人员的笔记本电脑、手机、Pad连接Wi-Fi后,即可通过船载卫星终端接入中国卫通卫星互联网。

以往在航行时,船员们的娱乐生活很单调,要么观看手机或电脑中下载的电影,要么就凑在一起打牌。

有了宽带互联网后,刷抖音、聊微信、观看网络电影、网络游戏对战等以往在船上无法使用的应用,在整个航“新靖海”轮航迹,从唐山曹妃甸港到广州沙角电厂码头速率测试截屏“新靖海”轮船载卫星网络示意图安装在“新靖海”轮上的船载卫星终端航行中的新靖海工程师调试船载终端COSCO SHIPPINGDENALI靠港的“COSCO SHIPPING DENALI”轮“COSCO SHIPPING DENALI”轮上的船载卫星终端“COSCO SHIPPING DENALI”轮网络示意图速率测试截屏“COSCO SHIPPING DENALI”轮航行区域速率测试截图行期间变得轻而易举,极大地丰富了船员们的航行生活,一名船员说:“有了卫星宽带后,连打牌的人都凑不齐了。

TC5-2018-028-船载卫星通信天线现状和发展趋势-星展测控

TC5-2018-028-船载卫星通信天线现状和发展趋势-星展测控

船载卫星通信天线现状和发展趋势SATPRO 2018.04演讲人:韩磊星展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ATPRO M&C TECH CO.,LTD.1目前,全球海事卫星通信市场达到368000余个终端。

据统计,2015年海事卫星运营商(Satellite Provider )年营收9.53亿美金, 服务提供商(Service Provider)达营收到17亿美金。

在接下来的数十年中,海事卫通市场(Maritime Satcom Market )还将会继续高速增长。

23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发展历史船与船、船与岸、船与飞机以及船舶内部的通信方式主要是无线电通信。

船舶无线电通信在国际电信联盟的《无线电规则》中称为“水上移动业务”和“卫星水上移动业务”,主要任务是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和海上人员生命安全,保证各项航海业务顺利进行,保持船岸之间的日常联系。

船载卫星通信是船舶无线电通信的一种实现方式。

发展历史11835年,塞缪尔·莫尔斯发明了第一台电报机1875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第一台电话机1962年7月10日,美国国家航空宇航局(NASA)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有源通信卫星带宽 年代1980 1990 2000 2010 1976年第一代Inmarsat-A 问世,能够提供语音、传真、高速数据(56kbit/s 或64kbit/s )、电传等服务海事VSAT 兴起于2005-2007年,业务速率256kbps-3Mbps ,1970 2011年,欧洲的Ka-Sat 投入使用,上行速度最高可达4Mbps ,下行速度最高可达10Mbps1991年, Inmarsat-C 开始在全球运营,可提供600bit/s 低速数据、电传和传真1993年, Inmarsat-M 提供16kbit/s 语音编码速率的电话、9.6kbit/s 的数据以及2.4kbit/s 的音频数据、64kbit/s 高速数据 2020 2020年,基于低轨星座的船载终端将大量出现1k1M10M100M1979年,中国加入国际海事卫星组织,1998年在海事通信应用领域引入了铱星和全球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之后又相继引进了Thuraya 等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国内外卫星通信产业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卫星通信产业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卫星通信产业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内外卫星通信产业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随着卫星技术日益成熟,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卫星通信技术具有快速、安全、范围广的特点,在国防通信、对抗控制、文化传播、海洋远程技术服务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综述了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卫星通信技术应用发展趋势中国卫星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一、综述卫星通信技术是一种通信远距离技术,具有传输速度快、传输安全性高、接收范围广等优点,应用范围广泛。

传统的卫星通信系统由地上站(GCS)和卫星组成,但随着最近十年来卫星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通信卫星技术的不断进步,卫星通信系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加灵活地应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中。

国内外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情况可通过多种途径观察,例如卫星系统的发展能力,卫星用户终端的发展,通信服务的发展状况,以及应用服务的发展趋势。

1、卫星系统及用户终端的发展这些年来,我国卫星通信技术迅速发展,已经由全球范围内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从地面站系统和卫星系统的发展来看,我国已经建成了全国最先进的地面站系统,包括移动地面站、接收机以及用户终端。

而在用户终端方面,也实现了从手持机到电视机等多种用户终端设备的发展。

2、通信服务的发展状况随着用户终端设备和地面站系统的发展,各种卫星通信服务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如即时通信、视频通信、移动通信、网络通信、数据传输等。

比如,视频会议、视频聊天等服务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电话会议,以提高会议质量,而数据传输服务则可支持各种复杂的数据传输,以及传输更大容量的文件。

3、应用服务的发展趋势在应用服务方面,卫星通信技术也有着很强的发展势头,近年来,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

除了在国防通信、对抗控制、文化传播、海洋远程技术服务等传统领域进行应用外,新兴的数据传输技术领域也迅速取得了突破,如移动互联网服务、视频直播服务以及云应用等等。

卫星通信系统发展简史和未来展望

卫星通信系统发展简史和未来展望

卫星通信系统发展简史和未来展望作者:***班级:通信081学号:************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简史和未来发展方向。

主要内容有:什么是卫星通信、卫星通信中的主要技术、卫星通信在国际上和我国的发展历程、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卫星通信发展展望。

关键字:卫星通信北斗导航发展简史未来展望1、卫星通信概述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的通信。

它是微波通信和航天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所使用的无线电波频率为微波频段(300MHz~300GHz,即波段lm~1min)。

这种利用人造地球卫星在地球站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则称为卫星通信系统,而把用于现实通信目的的人造卫星称为通信卫星,其作用相当于离地面很高的中继站,因此,可以认为卫星通信是地面微波中继通信的继承和发展,是微波接力通向太空的延伸。

卫星通信是空间通信的一种形式,它主要包括卫星固定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和卫星直接广播三大领域。

由于卫星通信具有覆盖面大、频带宽、容量大、适用于多种业务、性能稳定可靠、机动灵活、不受地理条件限制、成本与通信距离无关等优点。

多年来,它在国际通信、国内通信、军事通信、移动通信和广播电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面我们就从卫星通信的发展简史、现状、趋势等方面对卫星通信进行概括和综述。

2. 卫星通信中的主要技术2.1 CDMA技术CDMA(码分多址)系统通过采用话音激活技术、前向纠错(FEC)技术、功率控制技术、频率复用技术、扇区技术等技术手段,可使CDMA系统容量大幅扩大,同时,它还具有抗多径干扰能力、更好的话音质量和更低的功耗以及软区切换等优点。

CDMA以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及优越性而广泛应用于数字卫星通信系统中。

特别是近年来,小卫星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全球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提供了条件,利用分布在中、低轨道的许多小卫星实现全球个人通信,已在国际上逐渐形成完善的体系。

中国卫通成功登陆A股打造世界一流卫星通信产业龙头企业

中国卫通成功登陆A股打造世界一流卫星通信产业龙头企业

中国卫通成功登陆A股打造世界一流卫星通信产业龙头企业【摘要】中国卫通作为我国卫星通信产业的领军企业,成功登陆A股市场,跻身世界一流卫星通信产业龙头企业之列。

本文将从中国卫通的发展历程、发展战略、地位、未来发展前景和技术实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对中国卫通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以及将继续引领卫星通信产业的发展等结论部分的探讨,展现了中国卫通在卫星通信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卫通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国际舞台也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为中国的卫星通信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技术实力不断增强和发展战略的持续优化,中国卫通必将继续引领卫星通信产业的发展,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增强作出贡献。

【关键词】中国卫通、A股、卫星通信、龙头企业、发展历程、发展战略、地位、未来发展前景、技术实力、领军企业、国际影响力、发展引领1. 引言1.1 中国卫通成功登陆A股打造世界一流卫星通信产业龙头企业中国卫通成功登陆A股打造世界一流卫星通信产业龙头企业。

中国卫通是中国领先的卫星通信企业,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高品质的通信服务。

近年来,中国卫通在A股市场上成功登陆,标志着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卫通在卫星通信领域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经验,其卫星覆盖网络已经覆盖全球主要地区,并且不断扩大和升级。

中国卫通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卓越品质,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通信服务,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中国卫通的成功登陆A股将进一步增强其资本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助于加快企业发展和扩大市场份额。

中国卫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共同推动卫星通信产业的发展,助力中国卫通成为世界一流的卫星通信产业龙头企业。

中国卫通的成功登陆A股是一个新的起点,中国卫通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通信体验,助力中国卫通在卫星通信产业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2. 正文2.1 中国卫通的发展历程中国卫通是中国领先的卫星通信企业,成立于2006年。

全球及中国卫星通信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及中国卫星通信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及中国卫星通信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卫星通信产业概述卫星通信是地球上(包括地面和低层大气中)的无线电通信站间利用卫星作为中继而进行的通信。

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和地球站两部分组成。

卫星通信的特点是:通信范围大;只要在卫星发射的电波所覆盖的范围内,从任何两点之间都可进行通信;不易受陆地灾害的影响(可靠性高);只要设置地球站电路即可开通(开通电路迅速);同时可在多处接收,能经济地实现广播、多址通信(多址特点);电路设置非常灵活,可随时分散过于集中的话务量;同一信道可用于不同方向或不同区间(多址联接)。

卫星通信的特点二、卫星通信行业发展相关政策国家大力支持通信卫星行业发展,近年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为行业的发展提供规范和动力,使得相关技术的发展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国计民生。

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合理规划利用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加快空间互联网部署,研制新型通信卫星和应用终端,探索建设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研究平流层通信等高空覆盖新方式。

卫星通信行业发展相关政策相关报告: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卫星通信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2、全球新发射卫星数量2021年全球新发射卫星达到1827颗,2012-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33.9%,随着卫星互联网下游端的需求刺激,预计未来全球每年卫星发射数还将持续增长。

2022年全球共实施186次发射任务,发射航天器2505个,刷新历史纪录,发射航天器总质量1041.16吨,为本世纪以来最高值。

2016-2022年全球新发射卫星数量三、全球卫星通信行业现状分析1、全球通信卫星发射情况数据显示,全球入轨的通信卫星由2009年的30颗提升至2021年的1366颗,复合增速高达37.5%,尤其是2020年后随着SpaceX公司的星链项目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通信卫星发射已步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2016-2022年全球通信卫星发射情况2、全球各国在轨卫星数量截至2022年底,全球在轨航天器数量达到7218个,其中美国4731个,占全球总数的65.5%;中国704个,占全球9.7%,稳居世界第二,甩开了第三名;俄罗斯219个,欧盟1002颗,这是欧洲国家之和,日本108个,印度76个,其他国家378个。

中国卫通——引领卫星通信产业,服务大众美好生活

中国卫通——引领卫星通信产业,服务大众美好生活

中国卫通——引领卫星通信产业,服务大众美好生活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卫通)是航天科技集团从事卫星运营服务的核心专业子公司,是我国唯一拥有自主可控民商用通信广播卫星资源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

目前在轨卫星共15颗,综合排名全球第6位,在我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国家重大活动、普遍服务、抢险救灾、海外撤侨等重大任务保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卫通紧跟当今卫星通信产业发展趋势,深入分析,科学谋划,提出了“12361”发展战略,努力推动公司业务由空间段运营向天地一体综合信息服务转变。

坚持做好卫星运营服务,搭好地面应用平台,推动综合信息服务“三位一体”发展路径。

大力推动“业务平台化、平台市场化”,以“业务平台化”为方向,启动了多星统一测控平台、传统业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电信级宽带卫星基础运营平台三大业务支撑平台建设。

以“平台市场化”为目标,扎实推动机载、船载、普遍服务、应急通信等地面应用平台建设与运营。

一、大力推动卫星互联网建设近日,中国卫通就中星18号卫星工作异常发布公告,截至公告日,未能与中星18号卫星建立有效连接,后续与卫星建立连接的可能性很低,即使重新建立连接,卫星也不具备正常通信服务能力。

为了加快实现对我国全境及“一带一路”主要国家的宽带卫星覆盖,中国卫通正在与卫星制造商协同,将中星18号卫星的资源覆盖优化分解到后续卫星项目中,并且大幅提升了卫星容量和覆盖范围。

预计到2022年前后,中国卫通将发射多颗高通量宽带卫星,总容量不小于400 Gbps,实现“一带一路”重要区域的全覆盖。

对我国天地网络有机融合、扩大宽带网络覆盖水平,推动边远地区普遍服务、精准扶贫、消除数字鸿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卫通始终致力于利用卫星通信服务大众美好生活,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发展,我国卫星互联网已经初步具备了向大众消费者和民航客机、海运客货船等移动体,向边远地区、海岛等稀路由区域,以及应急通信、环境监测、林业、电力、石油等行业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能力。

中国卫通成功登陆A股打造世界一流卫星通信产业龙头企业

中国卫通成功登陆A股打造世界一流卫星通信产业龙头企业

中国卫通成功登陆A股打造世界一流卫星通信产业龙头企业中国卫通是中国著名的卫星通信企业,成立于1992年,是中国最早的国有卫星通信公司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卫通已经成为中国卫星通信产业的领军企业,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和强大的研发能力,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卫星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

近日,中国卫通成功登陆A股市场,成为中国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卫星通信企业,这标志着中国卫通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作为中国卫通的股东和投资者,我们对中国卫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相信中国卫通将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卫星通信产业龙头企业。

中国卫通致力于打造卫星通信产业龙头企业,其成功登陆A股市场将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卫通拥有丰富的卫星资源和技术实力,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卫星通信解决方案,包括卫星通信服务、卫星应用解决方案、卫星产业链和卫星技术服务等。

中国卫通在卫星通信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优势,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卫星通信服务。

中国卫通成功登陆A股市场,将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公司进一步壮大和壮大。

中国卫通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强研发投入,提升核心技术能力,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优势。

中国卫通将在A股市场的资本支持下,不断拓展国际市场,加大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实现全球化经营,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卫星通信产业龙头企业。

中国卫通登陆A股市场,将为中国卫星通信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随着中国卫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中国卫星通信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有望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和话语权,推动中国卫星通信产业向着全球化、高端化和专业化发展。

TC5-2018-023-中星16技术及应用-中国卫通

TC5-2018-023-中星16技术及应用-中国卫通

中星16技术及应用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4月内容介绍中国卫通Ka高通量卫星建设计划中星16号业务运营系统介绍Ka终端型谱业务应用卫星名称中星16号轨道位置东经110.5度发射日期2017年4月12日卫星平台东方红三号B卫星平台设计寿命15年用户波束/馈电波束26个/3个波束带宽340MHz(前向)120MHz(返回)信关站3个卫星名称中星18号轨道位置东经115.5度发射日期2019年上半年卫星平台东方红四号平台设计寿命15年用户波束/馈电波束14个/1个带宽资源250MHz(前向)120MHz(返回)信关站1个2019年覆盖能力•到2019年,中国卫通将形成覆盖中国大陆和近海海30Gbps容量的Ka宽带卫星通信能力计划2021年前后发射两颗超大容量同步轨道高通量卫星,以增强国土、海洋的覆盖和实现“一带一路”的基本覆盖能力,在轨高通量卫星系统容量不小于500Gbps 。

东增强覆盖区西增强覆盖区卫通Ka 宽带卫星发展规划内容介绍中国卫通Ka高通量卫星建设计划中星16号业务运营系统介绍Ka终端型谱业务应用怀来信关站管辖成都信关站管辖喀什信关站管辖系统采用多点波束多关口站设计,通过地理隔离,信关站重复使用同一段频率达到扩大卫星容量的目的。

中星十六号卫星设计三个馈电波束,地面相应建设三个信关站为所在馈电波束对应的用户波束提供接入服务。

8射频子系统(包括M&C和CSM) 基带子系统路由交换子系统业务运营支撑子系统(BOSS)喀什信关站怀来信关站成都信关站运营中心互联网三个信关站通过地面光纤链路与位于北京的运营中心相连接,北京运营中心•天地一体化设计•中国卫通完成地面主站系统建设•用户只需采购终端•最大150Mbps下行能力•固定终端•便携终端•静中通终端•动中通终端——机载、船载、车载分理商自建BOSS系统中国卫通BOSS系统数据调用中国卫通自营大客户1大客户2代理商1代理商2分理商3-客户1分理商3-客户2分理商3-客户3分理商3-客户n分理商3分理商2分理商2-客户1分理商2-客户2分理商2-客户3分理商2-客户n客户1BOSS系统——分理商支撑体系CRM 计费网上营业厅服务开通服务保障资源管理综合网管企业服务总线国政通网上支付分理商VNO自建平台基带系统●业务支撑系统内部1.CRM、计费:产品,销售品信息、用户信息同步;2.网厅:BSS以服务能力封装的方式为网厅提供查询、业务办理、缴费充值、投诉咨询等接口;3.OSS:承接业务支撑系统的订单管理、报障、开通等接口,以及内部的施工调度等功能。

中国卫通推动卫星通信步入服务时代

中国卫通推动卫星通信步入服务时代

中国卫通推动卫星通信步入服务时代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无线通信》
【年(卷),期】2003(9)1
【总页数】1页(P34-34)
【关键词】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卫星链路;IDR;VAST;一站式服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7.2
【相关文献】
1.中国卫通:创新卫星通信产业,致力数字集群服务 [J], 宿建光
2.中国卫通:创新卫星通信产业,致力数字集群服务 [J], 宿建光
3.中国电信冷荣泉:提高次区域信息化水平,缩小数字鸿沟/中国网通:宽带与奥运打造国际机遇/中国移动:大湄公河次区域移动业务的领头军/中国联通:特色业务搭起合作桥梁/中国铁通:为国际合作做足充分准备/中国卫通:新型宽带卫星通信打造国际特色业务 [J],
4.芮晓武总经理在2007年世界电信日致辞/中国卫通为上海航空业数字集群服务提供调度通信保障/中国卫通成功为"尼星1号"发射提供国际卫星通信广播服务[J],
5.中国卫通创新卫星通信产业致力数字集群服务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太赫兹(THz) ◇ THz频率在0.1-10THz之间,THz用于卫星通信可以获得10Gbps,这比当前的宽带技术快 几百至一千多倍; ◇由于缺乏高效的发射天线和信号源,THz目前还无法在通信领域商业化。
3、激光 ◇激光可用频率资源要比微波高3-5数量级,激光通信可分为地面大气通信、宇宙空间通 信和光学纤维通信; ◇卫星激光通信具有容量、尺寸、安全、功耗等优势,有GEO-GEO、GEO-LEO、LEO-LEO、 LEO-地面等形式; ◇多年来,以美国、欧洲、日本制定了一系列卫星光通信研究计划,目前开始进入实用化 阶段; ◇ 2016 年,我国成功进行了星地双向激光通信试验,传输速率达5.12Gbps 。
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之五——载荷灵活化
◇传统通信卫星设计在发射前两三年就要冻结,技术状态在入轨后的十五年时间内无法 更改; ◇所谓灵活卫星,主要是指在卫星在轨服役期间,可以动态调整星上资源,以应对市场 需求或企业商业模式的变化;
◇灵活载荷主要形态有: 连接灵活性 带宽灵活性 频率灵活性 功率灵活性 路由灵活性 覆盖灵活性。
◇中国电科集团牵头设计的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该系统由不同轨道上的卫星构成一体化的高速宽带大容量信息网络,即天基、空基和陆 基一体化综合网络。;
◇该系统的服务对象是地面、海上、空中和深空等各种用户。
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之三——传输高频化
◇2015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15)之后,5G与卫星运营商对C频段使用权的争夺变 得激烈; ◇传统C、Ku轨位已经饱和,Ka频段也已充分使用。
◇2016年,全球太空产业总收入2605亿美元。其中,卫星服务1277亿美元,地面设备制造1134亿美元, 卫星制造139亿美元,卫星发射55亿美元。
◇卫星产业是电信产业的组成部分。光纤主要用于骨干传输和固定接入,地面无线主要用于移动接入, 卫星通信可用于骨干传输、远程接入、移动通信、空天地海覆盖。
五大卫星运营商对中低轨卫星的态度
◇ 2016年,SES花费10.3亿美元收购了O3B剩余的50.5% 股份。 ◇ 2015年,Intelsat投资2500万美元于 OneWeb。 ◇ Telesat力图开发自己的LEO星座。 ◇ JSAT最近在LeoSat中投入了一笔没有公开数目的资金。 ◇ 2018年3月8日,Eutelsat宣布建设针对物联网应用的LEO卫星星座,命名为ELO (Eutelsat LEO for Objects)。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鸿雁星座”初期将建设54颗卫星,最终超过300颗;
◇“鸿雁星座”具有数据通信、导航增强等功能,为用户提供全球无缝覆盖的数据通信和 综合信息服务。
◇2018年3月,中国航天科工四院正式启动“行云工程”天基物联网卫星组建工作; ◇该工程计划发射80颗行云小卫星,建设低轨窄带通信物联网卫星星座,实现全球覆盖,
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之十一——视频高清化
三、卫星通信的若干思考
1、宽带接入和电视直播是事关民生建设和文化发展,也是卫星体通信的两个主要应用领 域,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大力促进Ka宽带通信在这两个领域的应用;
2、基于小卫星的低轨星座是高通量之外最重要的卫星通信发展方向,可以实现全球无缝 覆盖,可以与5G相互补充,具有互联网和物联网通信、导航增强、视频遥感等多方面的 商业和军用价值,我国应该统筹规划,综合利用;
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之四——卫星小型化
◇小卫星技术广泛应用于遥感、导航、通信、科研等各个领域;
◇2014年,全球共成功发射500kg以下小卫星162颗,占全球同期入轨航天器总数 的61.8%,同比增长22.7%;
◇2014年Skybox发射的第二颗Skysat与第一颗质量一样,都是91kg,而Planet Labs发射的 71颗Flock-1遥感卫星质量只有5kg。
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之八——应用移动化
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之九——天线平板化
◇天线是卫星通信终端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同样决定卫星通信系统的可用性; ◇机载、船载、车载等移动应用的普及程度取决于终端天线的尺寸、性能和价格; ◇低轮廓、小尺寸、平板化、电调控化是终端天线的主要发展趋势; ◇Phasor(电调)、Kymeta(超材料)和C-COM(相控阵)等主流的天线先锋公司。
6、在天地一体化时代,卫星通信与地面通信需要协同发展,加强卫星通信标准化工作。
谢谢!
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之十——运营多元化
1、集中与分散 ◇卫星通信具有规模经济性质,并购是主要成长方式,集中是重要发展趋势; ◇2001年,SES收购GE公司;2003年,Intelsat收购劳拉天网卫星公司北美系列卫星; 2005年,Intelsat并购泛美卫星公司;2005年底,SES并购荷兰New Skies公司;2013年, Eutelsat收购墨西哥Satmex公司;2013年,Arabsat 收购希腊卫星公司99.05的股权;
◇小卫星质量都在几百kg,如Iridium 二代星800kg,Globalstar 二代星700kg, Orbcomm二代星157 kg,O3b卫星低于700kg,OneWeb卫星约200kg;
◇通信小卫星的发展动力来自于低轨星座卫星的批量生产、发射、运营需求,其产业基础 是即插即用、商业现货(commercial off the shelf,COTS)以及工业级产业的运用。
◇2016年,在全球卫星服务1277亿美元产值中,商业消费类通信为1047亿美元,占82%。
行业结构与运营商经营规模
16
四家中低轨卫星运营商
四十四家卫星运营商
业务结构
我国在轨商用卫星
中星16高通量卫星
卫星名称 轨道位置 发射日期 卫星平台 设计寿命 转发器配置
波束配置
中星16号 东经110.5度
◇ 2017年2月15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成功一箭发射104星;
◇ 2018年3月30日,美国SpaceX使用二手“猎鹰9号”将第五批、总计10颗Iridium NEXT 卫星送入轨道;
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之七——定轨电推化
◇化学推进系统占静止轨道卫星总质量的40%,电推进可节省多达50%的质量; ◇电推进可以降低发射质量、增加卫星有效载荷、延长工作寿命、提高性价比; ◇2012年3月,波音公司702SP全电推平台赢得了包括4颗卫星在内的首个订单,开创了 电推时代; ◇由于全电推卫星需要花数月时间才能最终实现定点,目前,电推进主要用于位置保持; ◇截至2016年底,全球共签订18颗全电推通信卫星,其中2014年至2016年签订13颗, 呈现逐年稳步增长的势头。
卫星通信发展趋势
沈永言 2018年4月
报告内容
一、卫星通信的发展状况 二、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 三、卫星通信的若干思考
一、卫星通信的发展状况
•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第1颗LEO卫星-Sputnic。 • 1973~1976年第一代45Mbit/s、0.85多模光光纤
通信系统研制成功。 • 197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
◇卫星通信产业集中的同时,亚太、非洲地区国家性、区域性的卫星公司在不断涌现, 如ABS等。产业集中和分散会同时增加卫星通信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2、高轨与中低轨 ◇Intelsat与OneWeb的联盟、SES对O3b的并购,以及其它固定卫星运营商对低轨星座投资 表明,高中低轨道融合运营时代到来。融合能加强业务性能、服务能力
二、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之一——网络宽带化
网络流量剧增
应用场景泛在
三大带宽来源
1相位1比特 1相位2比特 1相位3比特
三代调制技术
◇ DVB-S :1994年推出; ◇ DVB-S2: 2003年推出; ◇ DVB-S2X:2013年推出。
HTS的技卫星通信行业的地位
◇卫星产业是太空产业的主体。它利用空间资源,提供通信、遥感、导航定位之类信息产品和服务;
◇2016年,全球在轨卫星1459颗,通信卫星710颗,比例达48.6%,其中商业通信卫星535颗,占比37%。 在商业卫星中,GEO卫星为335颗,占比63%;LEO卫星为185颗,占比35%;O3b MEO 16颗。
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之二——覆盖星座化
◇三大低轨星座系统全部在向二代升级,宽带化、综合化 是基本趋势。
◇铱星二代增加Ka IP接入、遥感、导航增强、ADS-B、AIS 等功能;
◇全球性二代推出基于卫星的WiFi热点、移动视频服务; ◇轨道通信二代增加AIS等功能,单星容量是一代的六倍。
代表性的中低轨星座系统
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之六——发射多星化
◇卫星发射主要有火箭直接发射入轨和在轨航天器二次释放两种方式,其中“一箭多星” 是小卫星发射的主流方式;
◇2014年,俄罗斯Dnepr火箭成功完成一箭37颗卫星发射,创造了“一箭多星”新纪录;
◇2015年9月20日,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 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最高纪录;
2017年4月 东方红三号B卫星平台 15年 26路Ka频段转发器 26个用户波束 3个馈电波束
起飞重量 功率
卫星姿态精度
轨道精度
4600公斤
7800瓦
滚动 ±0.06° 俯仰 ±0.06° 偏航 ±0.2°
东/西 ±0.05° 南/北 ±0.05°
覆盖范围 覆盖我国大部分地区
天通一号移动通信卫星
3、全球化、天地一体化运营要求卫星通信必须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我国要加 强卫星灵活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4、终端天线的性价比同样决定卫星通信的市场接受程度,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平板天线;
5、卫星轨位和频率是不可再生的战略性资源,通过常规途径获取轨位和频段将愈发困难, 这需要国家相关方面和企业加强协作,通过兼并的商业途径获取轨位和频率资源。
◇ 2016年3月,Eutelsat率先在其Eutelsat 65 West A卫星上进行Q/V波段通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