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乙烯的性质和主要用途

合集下载

乙烯法pvc用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乙烯法pvc用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乙烯法pvc用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乙烯法聚氯乙烯(PVC)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塑料材料,它通过乙烯单体的聚合反应得到。

PVC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稳定性,因此在许多不同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乙烯法PVC的制备过程相对简单,成本低廉,因此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工程塑料之一。

乙烯法PVC的生产过程可以简单描述为乙烯单体与氯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

通过控制聚合反应的条件,可以调节PVC的分子结构和性能。

乙烯法PVC生产技术的发展使得PVC的生产更加高效,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生产出不同性能的产品。

乙烯法PVC具有一系列出色的物理性质,包括高强度、耐热性、耐化学品侵蚀性以及良好的电绝缘性等。

这些物理性质使得乙烯法PVC在建筑、汽车、电子、医疗和包装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建筑领域,乙烯法PVC广泛用于管道、地板、窗框、壁纸等建筑材料的制造。

其耐腐蚀性和易加工性使得PVC成为了一种理想的替代材料,取代了传统的金属材料,并且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在汽车工业中,乙烯法PVC常被用于制造汽车内饰件、密封件和电线保护套等。

它的热稳定性和耐用性使得PVC能够在汽车的恶劣环境条件下保持较长的使用寿命。

在电子领域,乙烯法PVC被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的绝缘层、电子元件的外壳和绝缘套等。

它的电绝缘性能和耐热性能使得PVC成为电子产品制造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此外,乙烯法PVC还被广泛用于医疗器械、输血管道和食品包装等领域。

PVC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生物相容性,使其成为医疗领域中常用的材料之一。

然而,乙烯法PVC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在加工和回收过程中可能释放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有新的技术和方法被引入到PVC的生产和处理中,以提高其环境友好性。

综上所述,乙烯法PVC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工程塑料,在建筑、汽车、电子和医疗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技术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相信乙烯法PVC的应用领域将会进一步扩大,并且逐渐取得更加环境友好的生产和处理方式。

氯乙烯生产及危害综述

氯乙烯生产及危害综述

氯乙烯简介第一部分氯乙烯物理化学性质1 名称化学名:氯乙烯(chloroethylene)、乙烯基氯(vinyl chloride)2 物理性质2.1 性状:无色、有醚样气味、易液化气体,沸点-13℃,临界温度151.5℃,临界压力5.57MPa。

相对密度2.2%。

它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3.6%~33% (体积),在加压下更易爆炸。

2.2 贮运:贮运时必须注意容器的密闭及氮封,并应添加少量阻聚剂。

3 化学性质结构式: CHCL=CH2不饱和度:1分子式C2H3CI 相对分子量62.4987密度(空气=1) 2.2 闪点-78℃熔点159.7℃危险性符号R11 R12 R45 R23/24/25 R39/23/24/25CAS登录号75-01-04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等多数有机溶剂EINECS登录号200-831-0 UN危险货物UN1086 2.1稳定性:稳定危险反应:与强氧化剂等禁配物接触,有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或无抑制剂时可发生烈聚合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禁配物:强氧化剂危险的分解产物:氯化氢第二部分氯乙烯的生产1 氯乙烯的发现1835年法国人V.勒尼奥用氢氧化钾在乙醇溶液中处理二氯乙烷首先得到氯乙烯。

20世纪30年代,德国格里斯海姆电子公司基于氯化氢与乙炔加成,首先实现了氯乙烯的工业生产。

初期,氯乙烯采用电石,乙炔与氯化氢催化加成的方法生产,简称乙炔法。

以后,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氯乙烯的合成迅速转向以乙烯为原料的工艺路线。

1940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开发了二氯乙烷法。

为了平衡氯气的利用,日本吴羽化学工业公司又开发了将乙炔法和二氯乙烷法联合生产氯乙烯的联合法。

1960年,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开发了乙烯经氧氯化合成氯乙烯的方法,并和二氯乙烷法配合,开发成以乙烯为原料生产氯乙烯的完整方法,此法得到了迅速发展。

乙炔法、混合烯炔法等其他方法由于能耗高而处于逐步被淘汰的地位。

乙烯氧氯化法生产氯乙烯[1].

乙烯氧氯化法生产氯乙烯[1].

乙烯氧氯化法生产氯乙烯一、概述1.氯乙烯的性质和用途氯乙烯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的有乙醚香味的气体,沸点-13.9℃,临界温度142℃,临界压力为5.12MPa,尽管它的沸点低,但稍加压力,就可得到液体的氯乙烯。

氯乙烯易燃,闪点小于-17.8℃,与空气容易形成爆炸混合物,其爆炸范围为4~21.7%(体积)。

氯乙烯易溶于丙酮、乙醇、二氯乙烷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是0.001g/L。

氯乙烯具有麻醉作用,在20~40%的浓度下,会使人立即致死,在10%的浓度下,—小时内呼吸管内急动而逐渐缓慢,最后微弱以致停止呼吸。

慢性中毒会使人有晕眩感觉,同时对肺部有刺激,因此,氯乙烯在空气中的允许浓度为500ppm。

氯乙烯是分子内包含氯原子的不饱和化合物。

由于双键的存在,氯乙烯能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工业应用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是其均聚与共聚反应。

氯乙烯是聚氯乙烯的单体,在引发剂的作用下,易聚合成聚氯乙烯。

氯乙烯也可以和其它不饱和化合物共聚,生成高聚物,这些高聚物在工业上和日用品生产上具有广泛的用途。

因此,氯乙烯的生产在有机化工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氯乙烯的生产方法氯乙烯首先在工业上实现生产是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是使用电石水解成,乙炔和氯化氢进行加成反应得到的。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2 + 2H2O → Ca(OH)2 + C2H2C2H2 + HCl CH2CHCl50年代前,电石是由焦炭与生石灰在电炉中加热生成:CaO+3C CaC2 + CO随着氮乙烯需求量的增加,人们致力于寻找生产氯乙烯更廉价的原料来源。

在50年代初期,乙烯成为生产氯乙烯更经济、更合理的原料。

实现了由乙烯和氯气生产氯乙烯的工业生产路线。

该工艺包括乙烯直接氯化生产二氯乙烷及二氯乙烷裂解生产氯乙烯。

随后,人们注意到二氯乙烷裂解过程,除生成氯乙烯外还生成氯化氢。

由此,工业界想到由氢化氢可以连同乙炔生产工艺一起生产氯乙烯。

CH 2=CH2十C12 → CH 2C1—CH 2C1CH 2C1—CH 2C1 → CH 2=CHC1十HC1十HCl → CH 2=CHC150年代后期,开发出乙烯氧氯化工艺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对氯乙烯的需求。

氯乙烯的聚合

氯乙烯的聚合

氯乙烯的聚合一、氯乙烯物理性质:氯乙烯: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易燃的气体,沸点℃; ,凝固点一℃;,闪点一78℃,自燃点472℃,爆炸极限4%一22%。

氯乙烯是致癌物,具中等毒性。

二、安全喷淋水系统聚氯乙烯树脂是由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

国内外聚氯乙烯生产厂曾多次发生聚乙烯单体空间爆炸事故,损失惨重。

氯乙烯单体的泄漏,直接威胁着生产的安全。

使用安全喷淋水系统,对泄漏的氯乙烯起到一定的稀释作用,并且隔绝空气,降低了环境温度,防止了空间爆炸,从而达到了安全生产的目的。

三、生产工艺流程:聚氯乙烯生产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强、有毒有害物质多、生产过程连续性强、生产工艺复杂等特点,生产情况复杂、条件多变,稍有疏忽就会发生事故。

悬浮氯乙烯聚合过程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先将去离子水加入聚合釜内,并将聚合配方的助剂如分散剂、缓冲剂等加入釜内搅拌,然后加入引发剂,密封聚合釜,抽除釜内空气,必要时用氮气替换,使釜内残留氧含量降至最低,最后加入氯乙烯单体VCM,然后通过反应釜夹套中的过热水加热,将釜温升至预定温度并进行聚合。

为了缩短聚合周期,也可以在反应釜脱氧后开始加热釜内物料,达到预定温度时再加入单体并开始聚合。

聚合反应大量放热"VCM生成PVC时放热量1532kJ/kg"。

这些聚合反应热通过3种方式散热,但是根据反应釜大小,3种途径可以只利用其中一种或两种方式散热:1)釜夹套冷却水;2)釜内冷水管;3)釜顶冷凝器等。

要严格操作技术,始终保持预定反应温度,以保证氯乙烯产品质量。

如果釜内聚合反应放热不足或失控造成温度过高不下时,釜内饱和蒸汽压也将大大超过反应釜的操作压力甚至设计压力,从而造成聚合釜的物理破坏。

对此在制造聚合釜时对温度及压力的设计留有充分的余量,防止物理爆破酿成的灾难性后果。

聚合反应的温度、压力的失控事故常常发生在反应的前中期,即VCM聚合为PVC的转化率小于70%时"单体富相存在,才会发生上述温度!压力超高"VCM转化率大于70%时,单体富相消失时,压力稳步降低。

氯乙烯

氯乙烯

氯乙烯(1)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氯乙烯;乙烯基氯化学品英文名:chloroethylene; vinyl chloride分子式:C2H3Cl相对分子量:62.50(2)成分/组成信息成分:纯品CAS No:75-01-4(3)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急性毒性表现为麻醉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氯乙烯病。

本品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可发生昏迷、抽搐,甚至造成死亡。

皮肤接触氯乙烯液体可致冻伤,出现局部麻木,继之出现红斑、水肿,以致坏死。

眼部接触有明显刺激症状。

慢性中毒: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消化功能障碍、雷诺氏现象及肢端溶骨症。

重度中毒可引起肝硬化。

皮肤经常接触,见干燥、皲裂,或引起丘疹、粉刺、手掌皮肤角质化、指甲变薄等;有时偶见秃发。

少数人出现硬皮病样改变。

肝血管肉瘤系氯乙烯所致的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职业性肿瘤,本症状主要见于清釜工。

环境危害:对大气可造成严重污染。

燃爆危险: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4)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

不要涂擦。

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

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不会通过该途径传播。

(5)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燃烧或无抑制剂时可发生剧烈聚合。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氯化氢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氯乙烯

氯乙烯

氯乙烯msds中文名称氯乙烯英文名称:chloroethylene;vinyl chloride分子式:C2H3Cl;CH2CHClCAS: 75-01-4 RTECS:KU9625000 危编号:21037理化性质外观及性状:无色具有醚增气味的气体。

熔点:-159.8℃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沸点:13.4℃相对密度:空气2.15 水0.91闪点:-78℃/开杯爆炸极限: 3.6%-30.0%自燃点:蒸气压:346.53kPa/25℃燃烧爆炸危险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燃烧或无抑制剂时可发生剧烈聚合。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稳定性:稳定禁忌物: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毒害性及健康危害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毒性资料LD50:500mg/kg(大鼠经口)。

LC50:职业接触限值MAC:30 mg/m3PC-TWA: mg/m3PC-STEL: mg/m3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急性毒性表现为麻醉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氯乙烯病。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可发生昏迷、抽搐,甚至造成死亡。

皮肤接触氯乙烯液体可致红斑、水肿或坏死。

慢性中毒: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消化功能障碍、雷诺氏现象及肢端溶骨症。

皮肤可出现干燥、皲裂、脱屑、湿疹等。

本品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

氯乙烯是一种刺激物,短时接触低浓度,能刺激眼和皮肤,与其液体接触后由于快速蒸发能引起冻伤。

对人体有麻醉作用,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与轻度酒精中毒相似的症状。

吸入量在0.5%以上时,可引起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神不安、不辨方向,暴露于含量达20%~40%的浓度时,可使人产生急性中毒。

聚氯乙烯

聚氯乙烯
①悬浮聚合法:使单体呈微滴状悬浮分散于水相中,选用的油溶性引发剂则溶于单体中,聚合反应就在这些 微滴中进行,聚合反应热及时被水吸收,为了保证这些微滴在水中呈珠状分散,需要加入悬浮稳定剂,如明胶、 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等。引发剂多采用有机过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如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 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过氧化二碳酸二乙基己酯和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丁腈等。聚合是在带有搅拌器的聚 合釜中进行的。聚合后,物料流入单体回收罐或汽提塔内回收单体。然后流入混合釜,水洗再离心脱水、干燥即 得树脂成品。氯乙烯单体应尽可能从树脂中抽除。作食品包装用的 PVC,游离单体含量应控制在1ppm以下。聚合 时为保证获得规定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范围的树脂并防止爆聚,必须控制好聚合过程的温度和压力。树脂的粒 度和粒度分布则由搅拌速度和悬浮稳定剂的选择与用量控制。树脂的质量以粒度和粒度分布、分子量和分子量分 布、表观密度、孔隙度、鱼眼、热稳定性、色泽、杂质含量及粉末自由流动性等性能来表征。聚合反应釜是主要 设备,由钢制釜体内衬不锈钢或搪瓷制成,装有搅拌器和控制温度的传热夹套,或内冷排管、回流冷凝器等。为 了降低生产成本,反应釜的容积已由几立方米、十几立方米逐渐向大型化发展,最大已达到200立方米(釜式反 应器)。
聚氯乙烯是一种使用一个氯原子取代聚乙烯中的一个氢原子的高分子材料,是含有少量结晶结构的无定形聚 合物。这种材料的结构如下:-(CH2-CHCl)n-。PVC是VCM单体多数以头-尾结构相联的线形聚合物。碳原子为锯 齿形排列,所有原子均以σ键相连。所有碳原子均为sp3杂化。
在PVC分子链上存在短的间规立构规整结构。随着聚合反应温度的降低,间规立构规整度提高。聚氯乙烯大 分子结构中存在着头头结构、支链、双键、烯丙基氯、叔氯等不稳定性结构、使得耐热变形及耐老化差等缺点。 故作交联后,可将该类缺点消除。

氯乙烯反应方程式_概述及解释说明

氯乙烯反应方程式_概述及解释说明

氯乙烯反应方程式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篇长文旨在对氯乙烯反应方程式进行概述和解释,探讨其定义、结构以及反应路径及影响因素,并通过应用案例分析和讨论来展示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实际运用。

同时,本文还将回顾近年来氯乙烯反应方程式相关技术的发展情况,并对未来的研究思路进行展望。

1.2 文章结构文章按照以下结构展开:首先,我们将在第二部分介绍氯乙烯反应方程式的定义与解释,包括相关化学概念和背景知识,以及氯乙烯的结构与性质。

随后,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详细探讨氯乙烯主要反应路径及影响因素,强调加氢反应路线、高聚物生成反应路径以及其他重要反应路径和影响因素。

接下来,在第四部分,我们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来展示氯乙烯反应方程式在工业生产中的常见运用,并对新颖反应方程式在氯乙烯合成中的前景进行讨论。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总结回顾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对氯乙烯反应方程式的研究思路和未来发展进行思考和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系统全面地介绍氯乙烯反应方程式,以增进读者对该领域的理解。

通过深入剖析氯乙烯反应方程式的定义、结构、反应路径及影响因素,我们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有用的参考,并为进一步推动氯乙烯反应方程式相关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2. 氯乙烯反应方程式的定义与解释2.1 化学概念和背景知识氯乙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2H3Cl。

它是乙烯分子中一个碳原子被氯取代形成的单体,属于卤代烯烃。

由于其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氯原子,使得氯乙烯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并广泛用于化工行业的生产。

2.2 氯乙烯的结构与性质氯乙烯分子由两个碳原子、三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组成。

在分子结构中,存在一个碳-碳双键和一个碳-氢单键。

这种双键结构使得氯乙烯分子具有一定的不饱和度,易发生化学反应。

氯乙烯的主要性质包括:无色、可压缩液体;有特殊刺激性味道;密度较小;沸点相对较低等。

同时,它也能够与许多其他物质发生多样化的反应。

氯乙烯是什么材料

氯乙烯是什么材料

氯乙烯是什么材料氯乙烯(vinyl chloride)是一种最早被人工合成的塑料原料,其分子式为C2H3Cl。

它是一个无色的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约为1.023g/cm3。

氯乙烯是制造PVC塑料的主要材料之一,其在塑料、建筑、电工、包装、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

本文将从氯乙烯其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基本性质氯乙烯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有轻微的刺激性气味,可燃,易挥发,不溶于水,溶于浓硫酸、浓硝酸和丙酮等有机溶剂。

氯乙烯的密度为1.023 g/cm3,沸点为-13.4℃,冰点为-154.5℃。

制备方法氯乙烯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氯化乙烯法和氯甲烷法。

氯化乙烯法氯化乙烯法是氯乙烯生产的主要方法,其过程如下:1.将乙烯和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乙烯;2.通过升温浓缩氯乙烯;3.通过降温和减压升温干燥得到氯乙烯。

氯甲烷法氯甲烷法是氯乙烯的另一种制备方法,其过程如下:1.在光照的条件下,将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氯甲烷;2.将氯甲烷加热分解,生成氯和甲烯;3.再将甲烯和氯气反应,生成氯乙烯。

应用氯乙烯是PVC塑料的主要原材料之一。

PVC是一种广泛用于建筑、包装、医疗、家居等方面的合成塑料。

由于PVC塑料各种性质的稳定性、柔软性和防倾倒性,它被广泛用于水管、窗户框、橡胶手套及各类医疗器具、膜材料、地板材料等领域。

此外,氯乙烯还用于生产溶液聚合物、聚氯乙烯胶粘剂、各种聚合物、合成橡胶、加氢炼油等。

风险尽管PVC是广泛使用的塑料,但氯乙烯是一种有毒有害的物质。

长期暴露于氯乙烯的环境中,人体易受到感染,导致肝癌、肺癌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PVC塑料的生产过程需要注意保护环境和工人的安全,并且需要注意清洁和妥善处理PVC产品的废弃物。

结论氯乙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合成物质,其主要用途为PVC塑料的生产。

然而,在氯乙烯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考虑人体健康和环保问题,加强管理和规范化生产操作,以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健康。

氯乙烯的聚合

氯乙烯的聚合

氯乙烯的聚合一、氯乙烯物理性质:氯乙烯: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易燃的气体,沸点℃; ,凝固点一℃;,闪点一78℃,自燃点472℃,爆炸极限4%一22%。

氯乙烯是致癌物,具中等毒性。

二、安全喷淋水系统聚氯乙烯树脂是由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

国内外聚氯乙烯生产厂曾多次发生聚乙烯单体空间爆炸事故,损失惨重。

氯乙烯单体的泄漏,直接威胁着生产的安全。

使用安全喷淋水系统,对泄漏的氯乙烯起到一定的稀释作用,并且隔绝空气,降低了环境温度,防止了空间爆炸,从而达到了安全生产的目的。

三、生产工艺流程:聚氯乙烯生产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强、有毒有害物质多、生产过程连续性强、生产工艺复杂等特点,生产情况复杂、条件多变,稍有疏忽就会发生事故。

悬浮氯乙烯聚合过程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先将去离子水加入聚合釜内,并将聚合配方的助剂如分散剂、缓冲剂等加入釜内搅拌,然后加入引发剂,密封聚合釜,抽除釜内空气,必要时用氮气替换,使釜内残留氧含量降至最低,最后加入氯乙烯单体VCM,然后通过反应釜夹套中的过热水加热,将釜温升至预定温度并进行聚合。

为了缩短聚合周期,也可以在反应釜脱氧后开始加热釜内物料,达到预定温度时再加入单体并开始聚合。

聚合反应大量放热"VCM生成PVC时放热量1532kJ/kg"。

这些聚合反应热通过3种方式散热,但是根据反应釜大小,3种途径可以只利用其中一种或两种方式散热:1)釜夹套冷却水;2)釜内冷水管;3)釜顶冷凝器等。

要严格操作技术,始终保持预定反应温度,以保证氯乙烯产品质量。

如果釜内聚合反应放热不足或失控造成温度过高不下时,釜内饱和蒸汽压也将大大超过反应釜的操作压力甚至设计压力,从而造成聚合釜的物理破坏。

对此在制造聚合釜时对温度及压力的设计留有充分的余量,防止物理爆破酿成的灾难性后果。

聚合反应的温度、压力的失控事故常常发生在反应的前中期,即VCM聚合为PVC的转化率小于70%时"单体富相存在,才会发生上述温度!压力超高"VCM转化率大于70%时,单体富相消失时,压力稳步降低。

氯乙烯物性数据

氯乙烯物性数据

氯乙烯物性数据性状:常温下无色,有微甜气味的气体。

沸点(oC):-13.4熔点(oC):-153.8密度(g/mL,-14.2oC):0.969密度(g/mL,20oC):0.910密度(g/mL,25oC):0.901折射率(n20D) :1.37黏度(mPa·s,气体):10.279黏度(mPa·s,液体):0.174闪点(oC,开杯):-61闪点(oC,闭杯):-61.1燃点(oC):472溶解度(%,水,25oC):0.11临界温度(oC):156.6临界压力(MPa):5.41汽化热(KJ/mol):22.82熔化热(KJ/mol):4.744饱和蒸气压(kPa,25oC):346.53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1.38爆炸下限(%,V/V,28oC):4爆炸上限(%,V/V,28oC):22相对密度(20℃,4℃):0.91063溶解性:可溶于常用的有机溶剂、乙醇、烃类、卤代烃、一元醇和酮等溶剂,可以和氟氯烷烃互溶。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醚。

Lennard-Jones参数(A):4.3387Lennard-Jones参数(K):370.41van der Waals面积(cm2·mol-1):4.740×109van der Waals体积(cm3·mol-1):32.030气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 :28.5气相标准熵(J·mol-1·K-1) :264.08气相标准生成自由能( kJ·mol-1):41.1气相标准热熔(J·mol-1·K-1):53.60气相标准熵(J·mol-1·K-1) :241.89相对密度(d204):0.9106作用与用途常温常压下稳定,避免光、氧化物1. 无色易液化气体。

具有醚臭。

微溶于水。

水中溶解度(%,体积):0℃0.81;10℃0.57;20℃0.29。

氯乙烯的性质与生产方法

氯乙烯的性质与生产方法

精心整理第1章氯乙烯的性质与生产方法1.1.1.2 液体氯乙烯的密度与一般液体一样,温度愈高,氯乙烯密度愈小,液体氯乙烯密度见表1.2。

液体氯乙烯的密度亦可按下式计算:式中 d ——液体密度,g/ml;精心整理t ——温度,℃。

状,所以空气中氯乙烯的最大允许浓度为500ppm。

精心整理1.1.2 化学性质氯乙烯的两个起反应部分,氯原子和双键,能进行的化学反应很多。

但一然后从二氯乙烷出发,通过不同方法脱掉氯化氢来制取氯乙烯。

另一种则直接从乙烯高温氯化来制取氯乙烯。

现分述如下:1、二氯乙烷在碱的醇溶液中脱氯化氢(也称为皂化法):精心整理此法是生产氯乙烯最古老的方法。

为了加快反应的进行,必须使反应在碱的醇溶液小进行。

这个方法有严重的缺点:即生产过程间歇,并且要消耗大量技其生产方法又可分为液相法和气相法。

1.液相法:液相法系以氯化亚铜和氧化铵的酸性溶液为触媒,其反应过程是向装有含12~15%盐酸的触媒溶液的反应器中,同时通入乙炔和氯化氢,反应在60℃左右进行,反应后的合成气再经过净制手续将杂质除去。

精心整理液相法最主要的优点是不需要采用高温,但它也有严重的缺点,即乙炔的转化率低,产品的分离比较困难。

的氯化氢立即在20~50秒钟内和乙快反应,反应的生成物再经进一步的净制处理,以将杂质除去。

共轭法最主要的缺点是很难同时达到两个反应的最适宜条件,因而使乙烯与乙炔的消耗量提高。

精心整理3.混合气化法:近几年来,在烯炔法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十分经济的氯乙烯生产方法——混合气化法。

这一方法以石脑油和氯气为原料,只得到氯乙烯1.三步氧氯化法:三步氧氯化法示意图如图1-1所示。

图1-1三步氧氯化法示意图其反应原理如下:精心整理2.二步氧氯化法:触媒。

加入助触媒的目的用以提高氯的吸收能力和二氯乙烷的选择率,抑制乙烯的燃烧反应和触媒的升华或中毒。

加入稀土元素则使之具有低温活性,以改善触媒对温度的依赖性,从而延长设备和载体的寿命。

氯乙烯 MSDS(标准中文)-安全技术说明书

氯乙烯 MSDS(标准中文)-安全技术说明书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燃烧或无抑制剂时可发生剧烈聚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氯乙烯在环境中能参与光化学烟雾反应,由于其挥发性强,在大气中易被光解,也可被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即能被特异的菌丛所破坏,亦能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成苯甲醚、甲醛及少量苯乙醇。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 纯度≥99.99%。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醚样气味的气体。
pH:
熔点(℃):
-159.8
沸点(℃):
-13.4
相对密度(水=1):
0.9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15
饱和蒸气压(kPa):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氯乙烯气体常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氯乙烯气体常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氯乙烯气体常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氯乙烯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原料,在化工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而氯乙烯的气体常数是描述其在气态状态下的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

本文将对氯乙烯气体常数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通过深入研究氯乙烯气体常数,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氯乙烯气体常数的定义,包括其在物理和化学领域的重要性和意义。

然后将探讨氯乙烯气体常数的计算方法,包括相关的公式和计算步骤。

接着将讨论氯乙烯气体常数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它在工程、科学研究和其他领域的重要作用。

最后,我们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展望氯乙烯气体常数在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方向,以及结论部分将给出对氯乙烯气体常数的最终评价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氯乙烯气体常数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通过对氯乙烯气体常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氯乙烯在化工、环保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旨在引起人们对氯乙烯气体常数研究的关注,促进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氯乙烯气体常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2.正文2.1 氯乙烯气体常数的定义氯乙烯气体常数,也称为氯乙烯的气体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单位摩尔氯乙烯气体的所占体积与压力的比值,通常用符号R表示。

在理想气体状态下,氯乙烯气体常数可以通过理想气体方程PV = nRT中的R来表示,其中P为气体的压力,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摩尔数,T为气体的温度,R为气体常数。

氯乙烯气体常数的数值大小与气体本身的分子量有关,通常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

在工程与科学领域中,氯乙烯气体常数是计算与研究氯乙烯气体特性和行为的重要参数,对于理解氯乙烯的热力学性质和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氯乙烯的性质与生产方法

氯乙烯的性质与生产方法

第1章氯乙烯的性质与生产方法1.1 氯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1.1.1 物理性质氯乙烯的分子式为C2H3C1,结构式为CH2=CHCl,分子量为62.5,在常温和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有乙醚香味的气体,其冷凝点为-13.9℃,凝固点为-159.7℃。

它的临界温度为142℃,临界压力为52.2大气压,因而尽管它的冷凝点在-13.9℃,但稍加压力就可以得到液体氯乙烯。

1.1.1.1 氯乙烯的蒸气压氯乙烯蒸气压力和温度的关系见表1.1。

(1-1)式中PT ————蒸气压,atm;绝对温度,K.1.1.1.2 液体氯乙烯的密度与一般液体一样,温度愈高,氯乙烯密度愈小,液体氯乙烯密度见表1.2。

液体氯乙烯的密度亦可按下式计算:(1-2)式中 dt ————液体密度,g/ml;温度,℃。

1.1.1.3 氯乙烯的潜热潜热即蒸发或冷凝1g氯乙烯所需的热量。

氯乙烯易溶于丙酮、乙醇和相应烃类中,微溶于水,它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表1.4常压下氯乙烯在水中的溶解度温度℃0 10 15 20 28溶解度体积/体积水0.808 0.572 0.433 0.292 0.10 1.1.1.5 氯乙烯的爆炸性氯乙烯易燃,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其爆炸浓度范围很大,从4~21.7%(体积比),所以使用氯乙烯要特别注意安全。

1.1.1.6 氯乙烯的毒性氯乙烯对人有麻醉作用,可使人中毒,其中毒症状表现为头晕、浑身软弱无力,逐渐神志不清、站立不稳,严重者四肢痉挛,呼吸由急变微,最后失去知觉。

当氯乙烯蒸气浓度在1%时开始有麻醉感觉,5%以上时,即出现上述症状,所以空气中氯乙烯的最大允许浓度为500ppm。

1.1.2 化学性质氯乙烯的两个起反应部分,氯原子和双键,能进行的化学反应很多。

但一般来讲,连接在双键上的氯原子不太活泼,所以有关双键的反应则比有关氯原子的反应多,现各举一两个例子如下:1.1.2.1 有关氯原子的反应1、与丁二酸氢钾反应生成丁二酸乙烯酯:(1-3)2、与苛性钠共热时,脱掉氯化氢生成乙炔:(1-4) 1.1.2.2 有关双键的反应1、与氯化氢加成生成二氯乙烷:(1-5)2、在紫外线照射下能与硫化氢加成生成2—氯乙硫醇:(1-6)3、氯乙烯通过聚合反应可生成聚氯乙烯:(1-7)1.2 氮乙烯的生产方法氯乙烯的生产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按其所用原料可大致分为下列几种:1.2.1 乙烯法此法系以乙烯为原科,可通过三种不同途径进行,其中两种是先以乙烯氯化制成二氯乙烷:(1-8) 然后从二氯乙烷出发,通过不同方法脱掉氯化氢来制取氯乙烯。

氯乙烯-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氯乙烯-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建规火险分级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无资料
泄漏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采用刚瓶运输时பைடு நூலகம்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