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下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1 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含3篇范文)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自己参加过的风俗活动的经历。
2.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会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风俗。
3.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民俗作品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的表达方法,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风俗。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家乡又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呢?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
但本单元的课文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分享你所知道的民风民俗吧。
二、畅谈风俗习惯1.什么是风俗?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2.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家乡有哪些不同的风俗。
(提示:可以是调查了解到的风俗习惯,也可以是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1)生产习俗。
水稻是湖北的主要农作物,在选种和插播的过程中都有着当地盛行的一些习俗。
过去,在播种前农户会选取少量谷物,放在神龛或灶台前,点上香烛,观察它发芽的情况,预测年成好坏。
插秧时,有打“秧鼓”、唱“秧歌”、送“秧茶”的。
(2)建房习俗。
正式动工时,亲朋好友都要带上猪肉、豆腐、糍粑、挂面、烟酒或贺联前往祝贺,主人置酒设宴款待,称之为“吃神福”。
“架桁条”“起梁”等也都有一定的讲究。
(3)过节习俗。
黄冈同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样,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
整个春节,从“小年”(腊月二十四)开始,历时二十多天,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结束。
传统习俗里,腊月二十四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洁锅灶、点灶灯、接祖宗。
三、写作思路点拨刚才大家一起畅谈了自己所了解或实际体验过的家乡风俗。
这么多的风俗都有着它存在的一定道理,我们如何把它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呢?请走进第一单元的习作阅读提示。
习作:家乡的风俗-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习作:家乡的风俗-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家乡的风俗”这一话题,使学生了解家乡的习俗、文化,并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归属感。
2.通过本次习作,使学生能够自主撰写一篇家乡风俗的文章,发现自己的家乡之美、讲述自己的家乡故事。
3.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锻炼语言组织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学习《家乡的风俗》一文,了解并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述。
2.带领学生回忆家乡的风俗习惯,促使学生思考如何从自己的经历中提炼出生动形象的描写。
3.给学生时间自主撰写家乡风俗的文章,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写作方式,寻求自己的风格。
三、教学过程1. 学习材料准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笔记本或纸张•笔2. 学习《家乡的风俗》一文1.教师阅读《家乡的风俗》一文,并引领学生一起思考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述。
2.指导学生理解需要注意的词组和句式,例如:“长辈们”、“亲热的问候”、“有口皆碑”、“留下永久的印痕”、“生生不息”等。
这些词组和句式不仅使得文章更加地道和生动,同时也展现了对家乡风俗和文化的喜爱和发自内心的热爱。
3. 回忆家乡风俗习惯1.让学生回忆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引导他们回忆自己童年的岁月,从外观、行为举止、节庆习俗、口头禅等方面入手,调动他们的记忆和创造力,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想。
2.让学生和小组中的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记忆,互相帮助提炼、凝练自己的写作主题和内容。
4. 自主撰写家乡风俗的文章1.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主撰写家乡风俗的文章,并在写作时着重注意自己的表述方式、生动性和吸引力。
2.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写作风格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例如叙事、描写等,鼓励他们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5. 课堂总结在完成习作环节之后,让学生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文章,听取他人的反馈,互相帮助改善文章的写作。
让学生总结本次习作学习的内容、收获和困难,并与教师进行交流和反馈。
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文章发表出来,与更多人分享家乡的风土人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习俗文化的智慧和营养。
2.过程与方法(1)提高自己搜集材料的能力。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习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3)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能说会道的能力,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能认真地倾听。
3.情感与价值(1)创设交际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2)感受祖国民族文化习俗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家乡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把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与同学交流,交流时做到内容真实,表达流利。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晰。
【教学准备】1.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方式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各地民风民俗。
2.向父母或长辈了解本地的风俗习惯。
3.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许多传统节日。
中国人过节也是非常讲究的,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悦耳的童谣把我们带入到了浓浓的节日的氛围中。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粗略地了解到中国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风俗。
过春节要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这些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历代人们约定俗成的节日传统就是风俗。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由于文化的差异、地域的不同,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着天壤之别。
今天,我们就从家乡的节日风俗着手,来上一节“家乡的风俗”的写作指导课。
二、了解何为“风俗”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之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三、说家乡风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 “家乡的风俗” 》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 》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家乡的风俗” 》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作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家乡”,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家乡的美好,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本篇作文要求学生以“家乡的风俗”为主题,写一篇习作,旨在让学生通过作文,表达对家乡风俗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对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人物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家乡的风俗,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观察、调查和访问等方式,搜集相关信息。
此外,学生在写作方面,可能存在语言表达不准确、条理不清晰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家乡的风俗,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和访问等方式,搜集家乡风俗的相关信息,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作文,表达对家乡风俗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了解家乡的风俗,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2.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作文,表达对家乡风俗的理解和感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搜集家乡风俗的相关信息。
3.访问法:学生通过访问,了解家乡的风俗。
4.写作指导法: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帮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家乡的风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课件、参考文献等。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和写作。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风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者视频,呈现家乡的风俗,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家乡的风俗,通过观察、访问等方式,搜集相关信息。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习作:家乡的风俗 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学会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家乡风俗,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表达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内容要求如下:1. 选择一种家乡的风俗进行介绍,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饮食习惯等。
2. 描述风俗的特点、起源、发展及在当地人民生活中的意义。
3. 结合亲身经历或感受,表达对家乡风俗的热爱和传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调查、收集家乡风俗的相关资料,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风俗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结合,表达出真情实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调查问卷、照相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家乡的风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调查了解:让学生分组调查家乡的风俗,收集相关资料,整理成文字或图片。
3. 交流分享:各组学生汇报调查成果,互相交流,教师点评、指导。
4. 写作指导:教师讲解作文要求,指导学生如何选材、构思、表达。
5. 学生写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完成作文。
6. 修改润色:学生互相评改作文,提出修改意见,教师点评、指导。
7. 优秀作文展示:挑选优秀作文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借鉴。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的风俗2. 主要内容:风俗特点、起源、发展、意义3. 写作要求:选材、构思、表达七、作业设计1. 根据所学内容,修改自己的作文,力求语言优美、表达流畅。
2. 收集更多关于家乡风俗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3. 以“家乡的风俗”为主题,创作一幅图画或手工作品。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调查、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部编版小学6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家乡的风俗教案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学会介绍家乡风俗故事使文章内容丰富。
2.学会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方法刻画事物特点或描写场景。
3.学会适当写写个人实际体验。
【教学重点】1.学会介绍家乡风俗故事使文章内容丰富。
2.学会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方法刻画事物特点或描写场景。
3.学会适当写写个人实际体验。
【教学安排】1.导入。
用学生熟悉的春节风俗画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选材。
通过风俗习惯图片,引发学生选材,挖掘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家乡风俗习惯的特点以及仪式,或经历的风俗活动的认识与理解。
3.写特点。
学会抓住“家乡的风俗”的特点或仪式等进行描写的写法,可以合理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刻画风俗习惯或活动情景,也可以通过写风俗活动写出个人实际体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亲爱的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格伦大语文作文课堂。
这节课我们的习作题目是“家乡的风俗”。
同学们一定听过不少有关家乡风俗的神话传说或生活故事,也一定经历过或看见过许多有关风俗生活的活动或仪式。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写有关家乡的风俗。
写“家乡风俗”之前,我们要了解一下我们家乡有哪些风俗。
1.同学们先来看四张图片,你知道这些图片都与哪些风俗习惯有关吗?想,在心里描述一下。
与同学交流。
好了,我们先来挖掘我们家乡的风俗特点或仪式。
二、抓特点(不同的风俗各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抓住这一点突出介绍)刚才,大家都看了有关春节拜年、包饺子、放爆竹、贴对联的风俗图片,那么,想一想,试一试,能不能用两三句话来介绍一下其中一个风俗呢?好了。
大家对春节风俗都了解的很清楚,而且介绍的也很详细恰当。
那么,大家有哪些春节风俗活动的经历呢?不妨说一说:三、抓场景活动场景是凸显家乡风俗习惯的重要方法,你是否参观或参加过一些风俗活动呢?将你所见所闻写下来,注重活动的场景描写。
这段文字,小作者就写一个“贴福字”的场景,将“福”字倒贴,并且设置了一个与妈妈对话的场景,内容充实而有趣味。
好,大家对春节的习俗都了解的很清楚,也都说了自己的经历,那么怎样才能更好、更形象的介绍自己家乡的风俗,怎样才能将家乡的风俗生动的展现出来呢?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形象地描述家乡的风俗。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写作方法,清楚、具体地写家乡的一种风俗,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查阅资料等途径,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
教学内容1. 风俗背景介绍: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包括起源、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
2. 写作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风俗的具体内容。
3. 作文指导:指导学生如何清楚、具体地写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指导学生清楚、具体地写家乡的一种风俗,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风俗的具体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参考资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课件展示家乡的风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
2. 风俗背景介绍: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包括起源、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
3. 写作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风俗的具体内容。
4. 作文指导:指导学生如何清楚、具体地写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5.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与指导。
板书设计1. 风俗背景介绍:起源、历史背景、文化内涵2. 写作方法指导:观察、调查、查阅资料3. 作文指导:清楚、具体、真情实感作业设计1. 必做题: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要求清楚、具体地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 选做题:收集更多关于家乡风俗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清楚、具体地写家乡的一种风俗,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观察、思考、模仿、表述等方式,深入挖掘家乡的风俗文化,了解常见的节日、传统习俗及风情民俗;2. 通过写作,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俗文化的魅力,对家乡的感情有更深的体会;3. 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和描述家乡的风俗文化。
教学难点:写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演讲、互动问答、小组合作、整体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1.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家乡的风俗”,你们最喜欢什么节日?为什么?(提高学生兴趣)2. 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一些风俗,询问学生理解程度。
3. 提出探究家乡的风俗文化并讲解目标和重点难点。
二、学习内容(30分钟)1. 通过讲解、图片展示等形式介绍各种家乡的风俗文化,如乡村民间婚丧嫁娶习俗、年节习俗、民间独具特色的游戏等;2. 鼓励学生阅读家乡的文学作品,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文化。
3. 指导学生如何写作,以及注意事项。
三、写作练习(30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家乡风俗的图片,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思考家乡流传的有趣习俗和故事。
2. 学生们以小组形式合作,通过讨论交流,整理出各自所感所想,梳理每组的中心思想和共同点。
3.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员代表整理组内所有成员对于风俗的观点,并表达出来。
四、分享演讲(15分钟)1. 每个代表依次分享他们小组的“家乡风俗”的观点和感想。
2. 学生们相互交流,提出问题和建议,互相鼓励和支持。
3. 得出结论,让学生认识到家乡文化的重要性,领会到乡土情怀的真谛。
五、总结(2分钟)1. 回溯教学内容,重点总结体会,确认是否实现了预定目标。
2. 点评前面演讲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建议和指导。
3. 希望学生发扬家乡风俗文化,传承发扬乡土文化使我们的家乡更加美好。
六、作业布置(3分钟)1. 认真阅读教材P36页,再将自己写的文章进行修改、补充和展开,尽可能充实文章内容和情感。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习俗》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习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习俗,感受家乡的民俗文化。
2. 培养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习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家乡的习俗。
2. 讲述家乡习俗的来历和意义。
3. 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家乡的习俗。
4. 指导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习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习俗,感受家乡的民俗文化。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习俗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家乡的习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家乡的习俗,讲解习俗的来历和意义。
3. 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家乡的习俗,让学生深入了解习俗的特点。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习俗的感受和认识。
5. 练习:指导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习俗,进行写作练习。
6. 交流:组织学生进行作品交流,互相学习和借鉴。
7. 总结: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家乡习俗的重要性和传承家乡文化的意义。
六、板书设计1. 家乡习俗2. 主体部分:介绍家乡习俗的来历、意义和特点。
3. 结尾部分:强调家乡习俗的重要性和传承家乡文化的意义。
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家乡习俗的作文。
2. 收集家乡的其他习俗,进行深入了解。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家乡习俗的兴趣?2. 学生对家乡习俗的了解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3. 学生在写作练习中,是否能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家乡习俗?4.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改进?5. 如何更好地传承家乡文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以上是一份关于《家乡习俗》的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习俗,感受家乡的民俗文化,培养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习俗的能力,以及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习作内容: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可以写一写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也可以写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还可以写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
二、习作目标:1.抓住重点写“家乡风俗”,写出特点。
2.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体验故土乡情。
教学重点:学会抓住特点写出重点,表达对故乡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课前向长辈们了解家乡的风俗,并写一段简单的介绍词。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一、谜语引入主题1.节日习俗知多少:“十里一风,百里一俗。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各地都有各自的乡土风情和民俗民风。
老师先带同学们进入猜谜板块。
2.看图猜节日:课件逐一出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等的一些风俗。
学生一边猜一边介绍这些节日的风俗,师生一起品味中华大家庭浓浓的家乡情。
二、初步了解民俗1.何为“民风民俗”: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2.春节习俗大百科:“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许多传统节日。
你家乡的春节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和长辈们了解家乡的风俗,并写一个简单的介绍词。
现在开始同一个籍贯自由组合,资源共享,互相交流自己家乡特色的风俗。
3.图文出示:师生共同梳理各省的春节风俗【浙江】杭州:罗神竹舞、赶十八、打年糕绍兴:送灶、社戏。
温州:分岁酒。
东阳:抲年鬼。
【四川】走人户、游喜神方、人日祭诗圣【福建】过火群、隔年饭、长年菜、分圆【江西】板凳龙、吃隔岁、换茶、掸青、起牙【山东】贴年红、送百神【陕西】做面食、做顶针、扭秧歌……【设计说明:由于寄宿制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班级学生籍贯基本不少于10个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3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篇教学设计语文园地一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
3.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
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成一本风俗集。
教学重点描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教学难点在介绍风俗习惯时候,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出示课件1】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2分钟)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请同学们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
(板书:家乡的风俗)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民族文化,知道民俗活动历史悠久,为接下来的环节做铺垫。
二、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知道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感受民俗活动的多样性。
(板书:多样性→)【出示课件2】1、“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教师出示图片,简要介绍不同地方的风俗。
师: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相传。
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出示课件3】2、结合ppt图片简要介绍以下传统民俗:♦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
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
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
(端阳节,也就是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秀香囊等,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为了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出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一、导入: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家乡安阳正在蓬勃发展,作为小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宣传安阳贡献力量,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从写家乡风俗做起吧。
二、目标航船因为有了目标才能顺利达到彼岸,学习因为有了目标才能事半功倍,一起读。
写作目标1、我能画出习作材料中的关键词,提炼本次习作要求,确定写作重点;2、我能根据习作要求选材,确立中心。
收集资料,列出提纲;3、我能根据习作要求确立独特的写作方法,抒真情实感,显个性特点。
4、我能做到字体工整,字数600左右,和同学分享,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三、学习过程自学:(1)、审题请大家默读材料,边读边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并在书上批注。
1、本次作文属于命题?半命题?自拟题目?2、本次习作的要求我们写哪两个文体?3、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建议、特别强调了什么(加分项重涂)?(根据学生回答,列出板书)自学(2)、梳理导学案——学习任务1、确立题目要新颖,列出提纲我能行。
2、精彩开头和结尾,且听我给你说明。
3、典型事件排时间,特点来历穿插好。
4、写作方法有新意,模仿魔方要发扬。
四、队学交流、合作、预展、抽取任务五、群学展示展示一:定题目,列提纲,说开头,道结尾。
展示二:定内容,说过程,插来历,听谁说。
六、后展示提升亲爱的孩子们,你知道“好作文”的标准吗?一篇好文章有三个标准。
1、语言表达的准确性;2、布局谋篇的创新性;3、主题思想的正确性。
模仿就是魔方,读是为了写。
最近你学到的哪种写作方法可以运用到你的习作中?(指名回答)七、写作歌:家乡风俗并不难,认真审题是关键。
列提纲,分详略,穿插来历和特点,字儿不够事来凑,活动现场和感受。
开头结尾有方法,模仿魔方是高手。
八、结束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感受家乡的民俗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家乡风俗的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
3.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撰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风俗: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
2. 收集家乡风俗的资料:观察、调查、访问等。
3. 撰写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收集家乡风俗的资料,撰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2.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高质量的作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照相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家乡的风俗,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民俗文化。
2. 讲解家乡的风俗: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让学生对家乡的风俗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指导学生收集家乡风俗的资料:讲解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收集资料。
4. 讲解如何整理资料: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为撰写作文做好准备。
5. 讲解如何撰写作文: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将整理好的资料撰写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6. 学生写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收集家乡风俗的资料,完善作文。
六、板书设计1. 《习作:家乡的风俗》2. 主要内容:家乡的风俗、收集资料的方法、整理资料的方法、写作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课后继续收集家乡风俗的资料,完善作文。
2. 让学生将作文与家人分享,增进对家乡风俗的了解。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家乡的风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收集资料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2.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内容清晰,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得当。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 “家乡的风俗”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传统风俗文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2.提高学生的观察、描述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2.材料:笔、纸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4.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温馨舒适三、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图片或小视频展示家乡特色风俗,引发学生兴趣。
2.教学目标:介绍家乡风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表达家乡情感的愿望。
3.活动一:学生自我介绍家乡的一两个特色风俗。
4.活动二:小组合作,讨论家乡风俗的意义,并汇总形成小结。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家乡风俗的理解。
2.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家乡风俗。
3.活动一:学生根据所了解的家乡风俗,撰写一篇100字左右的自由作文。
4.活动二:学生交流作文,互相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课时1.复习:再次强调家乡风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
2.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对家乡风俗的热爱和了解。
3.活动一:小组合作,准备呈现家乡风俗的PPT,每组介绍一种风俗并展示具体场景。
4.活动二:全班讨论,分享家乡风俗的不同之处。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对家乡风俗有了更深的了解,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合作与交流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注重学生的参与感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更主动地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考和情感。
五、延伸阅读1.《家乡风俗的魅力》,刘瑞康,少儿图书出版社,2008年。
2.《风俗文化探索》,李宁,中华书局,2015年。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引发学生对家乡风俗的热爱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借鉴本单元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2.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过程与方法:写出自己熟悉的民风民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1.写出民风民俗的特点。
2.字里行间表达自己对民风民俗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明确习作要求,抓住特点介绍民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节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谈节日。
你们知道哪些节日呢?跟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自由发言)2.学生探讨后,教师归纳总结:如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清明节等。
设计意图:习作与生活相联系,说说知道的节日就是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消除习作的畏惧感,以迅速进入一个自由表达、自由发挥的情境中。
二、明确要求。
1.学生读习作要求。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随机课件出示)这次习作内容可以写什么?①介绍一种风俗;②写一写你参加这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3.有什么要求呢?(课件出示习作要求)①介绍一种风俗。
想想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以从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也可以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②写一写你参加这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可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穿插在合适的地方。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审题,明确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本次习作。
三、写作指导。
1.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
课文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家乡的习俗》教案教学目的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3、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展示各民族民风民俗)“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的风俗习惯。
2、如果要让你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你会选择介绍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3、导入新课:现在,让我们用文字来把家乡特别的风俗介绍出来吧!(板书:家乡的风俗)二、启发思路。
1、介绍之前,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种风俗。
(学生自由讨论)2、汇报讨论成果。
(1)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3)你将把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去写?3、根据你要介绍的风俗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1)写特色小吃,可以直接用其名称作为作文题目。
(2)可供选择的题目:《春节习俗》《家乡的春节》《欢度节》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种风俗,想想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抓住重点课文,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
出示课文片段欣赏: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教师点拨:这一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写除夕。
中心句是“除夕真热闹”,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从味、色、声三个角度描写老北京除夕的风俗习惯。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作者从气味到色彩再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4.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1.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2.能通过习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自豪、赞美之情,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策略1.阅读理解以《北京的春节》为例,带领学生品味经典,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素材,激发灵感,动笔写家乡的风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表达运用通过阅读习作例文,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同时让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家乡风俗习惯。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能够恰当审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习作。
3.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写作方法,做到详略得当。
4.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对家乡风俗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板块一欣赏,导入新课1.边欣赏边思考,说说这些中隐藏着哪些传统节日。
2.学生说一说:这些节日各有什么习俗?预设1:图一是春节,展示的是春节拜年。
预设2:图二是元宵节,展示的是元宵赏花灯。
预设3:图三是春节,展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
3.引言导入:同学们,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
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不已。
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想要介绍的家乡的风俗。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风俗,提高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独立完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有趣的风俗,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风俗: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2. 写作技巧:如何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的指导。
3. 作文修改:学生完成作文后,进行互相修改和评价,提高作文的质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风俗,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风俗,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等。
2. 学具:作文纸、笔、参考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风俗,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对家乡的风俗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写作指导:讲解写作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如何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4.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5. 修改与评价:学生互相修改作文,并进行评价,提高作文的质量。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的风俗2. 正文: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3. 写作技巧: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的指导。
七、作业设计1. 写作作业:根据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2. 修改作业:互相修改作文,并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家乡的风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写作指导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活动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家乡的中秋习俗。
2.在共同品尝、分享月饼的气氛中,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1.各种月饼活动过程1.了解中秋(1)介绍中秋节的来历。
(2)介绍广东中秋节的习俗(3)师:你的家乡在哪里?请说说你家乡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4)师:你还知道其他地方过中秋节的习俗吗?2.月饼品尝会(1)师:看看月饼都有哪些形状,为什么都是这种形状呢?(圆圆的月饼表示团圆的意思,又表示圆满、丰收之意)(2)了解月饼的品种(3)分享月饼。
活动延伸1.欣赏民间故事《嫦娥奔月》2.制作月饼资料: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的秋季而且又正好是的秋季的中期,所以就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被称为仲秋。
每年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被叫做月夕或八月节。
在中秋之夜,人们望着天空上又圆又亮的月亮,很自然的就会盼望和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中秋节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除了吃月饼啊还有其它的习俗比如:赏月、赏桂花、品茶、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金门要拜天公、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等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2】篇〗教材分析《家乡的风俗》是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本单元的习作能力要求是: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教材安排了两个板块。
一是出现了春节拜年、元宵闹花灯、除夕包饺子等风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写作兴趣。
二是提供两个话题: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基于描写事物类习作的特点,选择了前一个话题。
关于介绍节日风俗习惯,统编教材一共安排了两次,一次是在三下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要求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或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部编版六下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下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家乡的风俗,如节日、婚礼、葬礼等,培养学生对自己家乡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加深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学习并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对家乡风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小组合作、展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师引导学生回忆或描述一下自己家乡的特色风俗和习惯。
2.学生回答问题,或者互相交流讨论。
二、呈现(15分钟)1.教师呈现一些家乡风俗的图片,如节日庆祝、婚俗、葬礼等。
2.教师简单介绍这些图片所代表的家乡风俗习惯的含义和意义。
3.引导学生思考:你是否在家乡也有类似的习俗?你想了解具体的细节吗?三、展开(30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家乡的风俗习惯进行调查和研究。
2.学生通过亲自采访、查找资料、观察等方式,了解选定风俗习惯的具体细节和意义。
3.学生将调查结果整理成一个小组汇报,包括风俗的由来、主要活动、象征意义等。
四、汇报(20分钟)1.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调查结果,展示图片、摆放物品等。
2.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梳理出家乡风俗的共同特点和区别。
五、总结(10分钟)1.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家乡的风俗习惯是文化宝藏,每个人都应该对家乡文化有所了解和认同。
2.学生进行观点发表,表达自己对家乡风俗的认同和自豪感。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习惯的作文,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项风俗习惯,包括由来、活动内容和象征意义等。
2.学生可以通过亲身经历、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写作。
教学延伸:1.邀请当地老人或有丰富经验的村民来校分享家乡的风俗习惯。
2.带领学生去实地观察、体验家乡的风俗活动,如参加庙会、观赏新婚夫妇出洞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家乡的风俗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4.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2.能通过习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自豪、赞美之情,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策略
1.阅读理解
以《北京的春节》为例,带领学生品味经典,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素材,激发灵感,动笔写家乡的风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表达运用
通过阅读习作例文,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同时让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家乡风俗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能够恰当审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习作。
3.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写作方法,做到详略得当。
4.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对家乡风俗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图片欣赏,导入新课
1.边欣赏边思考,说说这些图片中隐藏着哪些传统节日。
2.学生说一说:这些节日各有什么习俗?
预设1:图一是春节,展示的是春节拜年。
预设2:图二是元宵节,展示的是元宵赏花灯。
预设3:图三是春节,展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
3.引言导入:同学们,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
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不已。
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想要介绍的家乡的风俗。
可以是查阅资料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询问长辈时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
(板书:家乡的风俗)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风俗习惯,对本次习作充满写作热情,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板块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你最想介绍的是家乡的哪种风俗?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3.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1)指名学生说。
(2)教师归纳总结: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传说、风俗,或者有着独特的纪念意义。
(3)谁知道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都有什么风俗?学生自由发言。
4.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写作方法。
《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述,详略得当。
作者老舍先生用通俗易懂、富有“京味儿”的语言,对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展现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及传统节日的习俗。
《腊八粥》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藏戏》先连用三个反问句把藏戏的特点写了出来,接着详写藏戏的由来,分述藏戏的三个特点。
5.说说你在本次习作中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板块三梳理思路,指导习作
1.指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家乡的风俗。
(1)要想写好家乡的风俗,得要注意观察家乡风俗活动的特点。
(2)生动、具体地写出风俗活动的场面和细节。
(3)观察时不仅仅是看,还要注意认真地听,要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4)要注意观察人们的动作和心情变化等细节。
(5)注意观察的顺序。
2.指导写法。
(1)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气氛,使读者有整体的印象。
(2)要注意刻画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活动,在人物的动态中写出人物的特征。
(3)要注意“点”与“面”的关系,把个别人物的活动或细节描写与整体概括描写结合起来,渲染气氛,加强艺术效果。
(4)要把写人、写景、写事、写物融为一体,使文章形象真实而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板块四自拟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课件出示:
●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个方面加以介绍?
●将哪一部分作为重点进行具体介绍?
●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什么题目?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4.拟定作文提纲。
【设计意图】写好作文,要选取合适的素材,要有清晰的思路。
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文思路,这其实就是训练学生拟提纲,梳理文章层次脉络的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让学生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写作中去。
2.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修改自己的作文。
3.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1
▶教学过程
板块一范文赏析
1.范文赏析。
家乡的春节
杨晨曦
照家乡的规矩,从腊月初一就开始新年的预热了。
腊八一般是最冷的一天,大家都在这天熬腊八粥,里面的食材丰富极了,让人闻到就觉得心里暖和。
在过年前,孩子们都喜欢提前准备自己过年时要用的东西。
第一种是大家都喜欢买的花炮或鞭炮,尤其是男孩子,一买一大包。
第二种便是又硬又甜的糖或又甜又红的枣,只要大人一买到,小孩就一抓一大把。
终于到了小年腊月二十三,在这一天,鞭炮声接连不断,年味浓浓。
街上卖东西的也多了,尤其是糖和瓜子,孩子们也开心多了,到处是欢声笑语。
虽然别的地方一般是除夕当天才贴春联,但在我的家乡,腊月二十八便开始了。
人们喜气洋洋地一边贴着春联,一边哈哈大笑,显示出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期待已久的除夕之夜终于到来了。
这天晚上,鞭炮声比以前多了许多,每分每秒都在响,人们穿着新衣,做着一道又一道的美味佳肴。
外出打工的人,除了万不得已,必定会回家吃个团圆饭。
这天晚上吃完饭,人们便忙了起来,烧香、磕头、拜天、拜地,一刻也不停。
一切活动结束后,除了很小的孩子,一家人都要守岁,听说这么做可以延年益寿。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都要去拜年,互相表达新年的美好祝愿。
正月初六,多数商店都已经开张。
这天也是我最不愿过的一天,因为家里每一个干活的人都要出去干活。
元宵节是春节期间又一个重要的日子。
这天晚上,人们去城里看灯会,有“二龙戏珠”“龙凤呈祥”……各形各色,各不相同。
人们看完灯会便匆匆赶回来,因为大家都要点蜡烛、闹花灯,整个村子火红一片,真是一片灯的海洋。
就这样,过完元宵节,春节也就结束了。
人们各忙各的,又开始了新的生活,孩子去上学,大人去上班,一切就又恢复了平静。
2.教师点评:小作者以时间为序,将春节从“腊八”开始写起,一直写到了元宵节,将家乡春节的热闹和喜庆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设计意图】展示优秀范文,引导学生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取长补短,主动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板块二完成习作,学会修改
1.学生根据所写的作文提纲,完成习作。
2.学生自主修改习作。
3.学生交换欣赏习作。
4.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完善习作。
5.全班展示优秀习作。
6.收集优秀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教学反思
指导作文,要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构思与众不同的题目,告诉学生一篇好的文章,题目也是至关重要的,为学生今后习作定题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在美文欣赏环节,教师朗读范文,让学生结合本次习作的要求掌握写作方法,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点评,让学生明晰一篇好的文章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完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写法,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写作方法,使学生在每次习作中都有所收获。
在集体修改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朗读要修改的文章,然后小组讨论文章哪些方面需要修改。
小组讨论后,学生自由修改,让学生学会诊断,学会创新地修改。
让学生在评改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既是学生又是老师的双重角色,提高作文评改效果,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