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中异化法与归化法的正确认识
汉英翻译中的语言异化与归化
20 0 2年 7月
襄 樊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a g a n v r iy o r a fXi n f n U i e s t
Jl 2 0 u y. 0 2
VoI 2 . 3 NO. 4
第2 3卷 第 4期
Trnlt n一 书 中指 出 : as i ao
“
・ ・ ・
i s t e r lc s ns s ofo n o m o s o e so lt a sa o s i hi o ti he g ne a on e u pi i n a ng tpr f s ina r n l t r n t s c unty t tt a l o s r ha r nsat r
… t e n u g f a i a u e ”( 5 h i l g a eo bt l s . P. )也 就 是 说 , 国 人 应 以英 ( ) 翻 译 为 主 。 因为 除 了少 数 例 外 , ra h u 中 外 汉 人 们对 母 语 的 掌 握 l x #- 的 掌 握 总 要 好 些 。 真 正 精 通 两 种 语 言 的 人 是 不 多 的 。 但 是 , 们 需 要x # 介 :  ̄l g 语 我  ̄l - 绍 中 国各 方 面 的 情 况 , 进行 国 际 交 流 , 就 是 说 , 要 进 行 大 量 的 汉 译 英 工 作 , 译 英 既 然 有 相 当 的难 度 , 也 需 汉 产 生这 样 那 样 的 问题 也 就 在 所 难 免 。 … 笔 者 发 现 , 习英 语 的人 , 其 是 初 学 者 和 具 有 中级 水 平 者 , 普 遍 感 到 汉 译 英 的 难 度 大 于英 译 汉 , 学 尤 都 对 于 汉 译 英 往 往 不 知 如 何 下手 , 便 有 时 硬 着 头 皮 做 , 常 常 碰 到 语 法 、 词 、 达 方 式 等 各 方 面 的 障 碍 , 即 也 用 表 翻 译 出 来 缺 这 少 那 , 误 甚 多 ; 是 译 成 “ 文 式 英 语 ” C igi ) 亦 或 因 “ 错 或 中 ( hn l h ; s 问题 ” 多 , 脆 弃 笔 半 途 而 废 。 太 干 那 么, 怎样 消 除 汉译 英 之 难 , 样 才 能 培 养 和 提 高 汉 译 英 能 力 , 怎 无疑 是 英 语 翻 译 教 学 的 一 大 课题 。 现 在 , 笔 者 依 据 翻 译 理 论 的研 究 成 果 , 合 自身 的 教 学 实 践 和 切 身 体 会 , 语 言 的异 化 和 归 化 方 面 作些 尝试 性 的探 结 从
中英互译中的异化法与归化法
中英互译中的异化法与归化法一、异化与归化的含义异化:指在翻译方法上迁就外来文化的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
Foreignization: refer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ign cultures before the translation method, and absorbs foreign language expressions .归化:指恪守本族文化的语言传统,回归地道的本族语表达方式。
Domestication: the language tradition that abides by the native culture and the idiomatic expression of native language .二、翻译实例:1、A good teacher should have his head in the clouds sometimes , but his feet always on the ground .异化法翻译:一个好老师的头有时要放在云层中,但他的脚应该永远站在地上。
归化法翻译:一个好老师应该有时富于幻想,但时刻必须从实际出发。
2、Go to law for sheep , you lose a cow .异化法翻译:为了一只羊打官司,却损失了一头牛。
归化法翻译: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异化法: trump card王牌sour grapes酸葡萄grade inflation分数贬值归化法:talk horse吹牛at a stone’s throw近在咫尺,一箭之遥wet like a drown湿如落汤鸡as stupid as a goose蠢得像猪A big reward will make the brave come forward.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Only a headhunter like Bo Le---an ancient Chinese good at headhunting fine steeds---can discover talented people. 有伯乐而后得千里马。
英汉翻译中异化法与归化法的正确认识
英汉翻译中异化法与归化法的正确认识前言一直以来,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与意译(liberal translation)是两种在实践中运用最多,也是被讨论研究最多的方法。
1995年,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提出了归化(domestication)与异化(foreignization)之说,将有关直译与意译的争辩转向了对于归化与异化的思考。
归化与异化之争是直译与意译之争的延伸,是两对不能等同的概念。
直译和意译主要集中于语言层面,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语言的范畴,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思维、美学等更多更广阔的领域。
异化和归化是在1995年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形》(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提出来的。
从历史上看,异化和归化可以视为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
直译和意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
直译和意译主要是局限于语言层面的价值取向,异化和归化则是立足于文化大语境下的价值取向。
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
它应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
异化(foreignization)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Venuti,2001:240)[1];或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
它主张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
归化法要求译者向译语读者靠拢,采取译语读者习惯的译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异化法则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使用的原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最新-浅析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认识 精品
浅析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认识篇一:浅析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认识浅谈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摘要:归化和异化是处理语言形式与文化因素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它是意译和直译的进一步延伸,从二者的概念入手,用实例阐述了它们在翻译过程中相辅相成,并用互补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归化;异化;概念;辩证关系一归化、异化的概念归化和异化这对翻译术语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来的。
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那样说话,原作者要想和读者直接对话,译作必须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
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所以归化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一种翻译策略。
它应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
可以说是归化翻译的典型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的概念。
他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出发,把目的语读者臵于首位,并仔细分析源语信息的意图。
在各种不同场合重复他的这一观点,即“译文基本上应是源语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
在看来,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的目的是,译文的表达方式应是完全自然的,并尽可能地把源语行为模式纳入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范畴。
这种关于翻译的概念不强调读者为了理解源语信息一定得接受源语文化的模式。
因此,他提出了“功能同构”的策略作为解决的方法,以求在不同体系中取得相同的效果。
异化():是“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
在翻译上就是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
使用异化策略的目的在于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
试论英汉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试论英汉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摘要翻译中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的策略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归化和异化是两种互相补充的翻译方法,译者应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本文用实例阐述了它们在翻译过程中相辅相成,并用互补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翻译归化异化辩证统一引言近年来,国内的外语类学刊发表了不少有关归化和异化的文章,这些文章努力将西方文学批评和比较文学理论中关于归化和异化的讨论运用于翻译理论和实践之中,有的文章从文化的角度对意译和直译作出概括,还有的文章运用关联理论来寻求归化和异化的最佳关联点,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拓宽了归化和异化的研究。
本文认为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对抗性概念,而是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归化能很好地传达原语寓意和精神,异化能很好地保留原语文化和形象,二者各具特色,各有用途。
本文就英汉翻译中的归化法和异化法进行粗略探讨,旨在说明英汉翻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互为补充,缺一不可的,译者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两种处理方法,根据具体语境把握分寸,灵活运用。
二、归化和异化理论归化和异化是1995年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译者的隐形》一书中提出来的。
归化和异化可以视为意译和直译概念的延伸,是两种相异的翻译策略。
归化论认为翻译应该遵循“何处去”的原则,采取认同目的语文化的策略。
异化论强调“何处来”,认为翻译就是传播陌生的文化,因此在翻译的作品中应有原语文化的风格。
归化追求最大程度的等效,而异化则追求最大程度的等值。
因此,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具有不同的社会语用价值和文化构形特征。
1、归化翻译所谓归化翻译就是改变原文的诸多特征,以读者习惯的思维方式表达原文的内容,让作者向译文读者靠近,意在用流畅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传统的情调”取悦译文读者。
归化理论最著名的代表人物美国交际翻译理论家奈达(Nida),他提出了动态对等、功能对等和其他一些翻译理论。
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异化”与“归化”之间的关系并评述1、什么是归化与异化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常面临的两种选择。
钱锺书相应地称这两种情形叫“汉化”与“欧化”。
A.归化所谓“归化”(domestication 或target-language-orientedness),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用本民族的方式去表现外来的作品;归化翻译法旨在尽量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译文。
Venuti 认为,归化法源于这一著名翻译论说,“尽量不干扰读者,请作者向读者靠近”归化翻译法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谨慎地选择适合于归化翻译的文本;(2)有意识地采取一种自然流畅的目的语文体;(3)把译文调整成目的语篇体裁;(4)插入解释性资料;(5)删去原文中的实观材料;(6)调协译文和原文中的观念与特征。
B.“异化”(foreignization或source-language-orientedness)则相反,认为既然是翻译,就得译出外国的味儿。
异化是根据既定的语法规则按字面意思将和源语文化紧密相连的短语或句子译成目标语。
例如,将“九牛二虎之力”译为“the strength of nine bulls and two tigers”。
异化能够很好地保留和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使译文具有异国情调,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
但对于不熟悉源语及其文化的读者来说,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愈来愈紧密,原先对于目标语读者很陌生的词句也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即异化的程度会逐步降低。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归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异化: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异化: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归化:the thick ice is not formed in a day.2、归化异化与直译意译归化和异化,一个要求“接近读者”,一个要求“接近作者”,具有较强的界定性;相比之下,直译和意译则比较偏重“形式”上的自由与不自由。
论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
论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摘要:异化与归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策略。
归化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将译文读者置于首位;异化以原语文化为归宿,旨在保留语言和文化异质。
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之争由来已久。
异化将成为发展趋势,但与此同时,归化也是不可缺少的手段。
译者要把握好度,努力在异化和归化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
关键词:翻译;异化;归化异化与归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策略,最初是由美国翻译家Lawrence Venuti在其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提及的。
“异化法”即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归化法”即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
异化和归化之争由来已久。
异化派注重展示原语的表达方式,刻意保留文化异质。
他们认为翻译的目的之一是文化交流,因此,翻译时应当保留原文中的异国文化。
另外,采用异化手法进行文化移植亦可丰富目的语文化及其表达方式。
归化派主张将译文读者置于首位,注重流畅地道。
他们主张交际翻译,认为翻译不仅要克服语言障碍,更要克服文化障碍,尽力避免文化冲突。
因此,翻译时应尽可能将原语文化转换成目的语文化,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或相近的认知和感受。
事实上,异化和归化是对立统一的整体,那种将两者完全对立起来、孤立开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我们应当科学、全面、辩证地认识异化和归化。
一、异化是翻译的发展趋势异化是以原语文化为归宿的一种翻译理论。
LawrenceVenuti是异化理论的代表。
他提出了“反翻译”的概念,即译作在风格和形式上应完全保留原语的特色,不同于目的语,且忽略目的语读者是否接受原语的文化意象。
异化翻译的目的是推崇文化交流,是让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原语文化。
在异化翻译中,新的东西可能会加进去,从而凸现译者的身份,提高翻译的地位,并且对翻译的文化霸权进行有力的回击。
异化翻译有助于文化交流,缩小文化差异,减少文化冲突,促进文化融合,异化成为翻译的发展趋势。
对英汉习语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研究
对英汉习语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研究作者:张诗焓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6年第07期摘要:习语是一门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式简明,但意义深奥,通常阐述深刻的道理,并且带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所以翻译过程不应该只是词汇的翻译,除了要遵循翻译的基本原则之外,还应该包括文化的一个移植过程。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阐述了英汉习语的翻译。
关键词:英汉习语翻译归化异化习语是一门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语言的精华(平洪,张国扬,2001)。
习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形式简明,但意义深奥,通常阐述深刻的道理,并且带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
在人们的英汉交流过程中,经常用到习语表达,如果使用得当,一个人的表达会更加生动贴切。
相反,语言可能会变得晦涩、乏味。
习语在结构上具有固定性,语义上具有整体性。
由于不可预测的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因素,他们往往是在跨文化沟通的主要障碍。
所以习语翻译最难的地方在于处理文化因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所以语言的翻译过程不应该只是词汇的翻译,除了要遵循翻译的基本原则之外,还应该包括文化的一个移植过程(包惠南,2001)。
本文作者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阐述英汉习语的翻译。
一、习语的含义习语是idiom一词的汉译。
习语的定义广泛,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得出。
就其广义而言,通常包括成语、谚语、格言、俗语、典故和俚语等。
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也对其进行了界定,美国学者安默尔认为,习语是由两个或多个词组成的固定词组,它的意义不同于各组成词的字面意义。
国内学者骆世平认为习语是结构相对固定的词组或短句,它的意义不是其构成词各个意义的简单相加。
因此。
对于习语的学习不仅是词汇和语法的学习,更是对其承载着的民族文化信息和悠久的文化传统的学习(骆世平,2005)。
二、归化与异化之争归化与异化于1995年被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fi)提出,两者都是英汉互译中主要的翻译方式。
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作者:孙楠楠来源:《中国科技财富》2010年第22期摘要:长时间以来,翻译界一直把“归化”与“异化”这两种翻译方法看做对立体,对二者的争论一直伴随着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持续着,本文从理论与翻译实例两方面来论证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并试图探索“归化”与“异化”使用中度的把握的问题。
一、“归化”与“异化”释义在翻译过程中,特别是在处理文化差异问题上,翻译界有两种对立意见,即归化(domesticating)与异化(foreignizing). 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谈到这两种翻译方法:“就文体和风格而论,也许会有希莱尓马柯区分的两种翻译方法,譬如说,一种尽量欧化,尽可能让外国作家安居不动,引导我国读者走向他们那里,另一种尽量汉化,尽可能让我国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外国作家走向咱们这来”。
所谓归化翻译就是指以目的语为文化归宿的翻译方法,运用目的语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使译文通俗易懂,跟适合于目的语读者,它不考虑原文的目的和形式,而使用读者熟悉的语言和形式来翻译,尽可能地达到原文的功能和意义。
在英美翻译文化中,一直以归化理论为主导,其主要代表是翻译家尤金.奈达,提倡功能对等,强调原文和译文读者反映的对等。
而异化翻译则指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即尽力再现原文语言和文化特色,以便更好地保留原语文化的异国情调,其目的是发展一种抵御以目的语文化价值观为主导地位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以表现外国文本的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劳伦斯.韦努蒂。
二、“归化”还是“异化”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频繁,近年来电影中出现了一些被西方大众所接受的翻译,功夫为Koufu而不是Shadow Boxing,豆腐为tufou, 麻将为majiang等等。
这些词汇采用的都是异化的翻译方法而不是归化法,可见这种异化法翻译的词汇还是为大众所接受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国外旅游,可以更多的收到异域文化的影响。
浅谈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
公关论坛浅谈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文/王琪摘要:在各个国家联系日趋紧密的今天,翻译对促进各国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
在处理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差异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两种重要的翻译方法。
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和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选择哪种翻译方法是由作者意图、读者对象、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归化法和异化法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实践中使用哪一种方法还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应该根据上下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论文通过对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深入探讨,以期让翻译工作者更深入了解两种重要的翻译理论,为日后的翻译实践活动提供帮助。
在国与国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国与国文化的交流互鉴。
关键词:归化法;异化法;跨文化交际;源语文化;目的语文化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地的联系日趋紧密,在当今这个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时代,翻译对实现各民族的融合、交流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翻译工作已经不再是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而是一种跨文化交际。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的传播必须借助语言这个媒介;文化对语言起到了制约的作用,不同地区的文化下,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
英语与汉语各自隶属于不同的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法、句法甚至篇章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要完成读者能够理解,又能体会到其中文化特征的英汉跨文化翻译是一项相对来讲比较困难的工作,很多来自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翻译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跨文化交际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研究中一对非常重要的范畴。
熟练掌握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对于开展国际交流、文化输出等大有益处。
一、何为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可以分成两种对立的看法,即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和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这两种原则和方法。
浅析英汉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ENGLISH ON CAMPUS2023年12期总第660期浅析英汉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摘 要:英汉跨文化翻译中,译者面对文化背景的差异必须在归化与异化之间做出合理选择,以提高译文质量。
为做好跨文化翻译工作,本文将对归化与异化的基本概念、两者关系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归化与异化翻译的基本要求与常用方法。
通过研究可知,归化与异化两者相互对立,但又相辅相成,彼此功能并不相同,在满足基本要求的条件下熟练应用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能有效提高英汉跨文化翻译质量。
关键词:英汉跨文化翻译;归化与异化;跨文化翻译策略作者简介:梁济韬(1998.06-),女,山西文水人,宁夏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英语与汉语在语言表达方式、语法逻辑、语义表达习惯等多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要完成读者能够理解,又能体会到其中文化特征的英汉跨文化翻译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而要做好该项工作,就需要译者熟练掌握归化与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
同时从现实层面出发,熟练掌握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对于开展国际交流、文化输出等大有益处,因此有必要对比展开相关研究。
一、归化和异化理论(一)基本概念归化是指将外来语言及内在文化元素归入读者文化背景,用读者母语的语言逻辑等进行翻译,使得外来语言化为读者能够理解,且有认同感的译文。
译者在翻译时,既要考虑原作及原作作者,尽可能地将原作的内容和风格忠实地表达出来;同时,还要考虑译入语读者,尽量淡化原文的陌生感,使译文便于读者接受。
归化翻译的最大特点便是采用通顺地道的译入语进行翻译,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
我国翻译家傅雷和钱钟书先生便主张归化的翻译策略,傅雷曾坦言:“理想的译作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
异化是指在译文中保留外来语言的特有表达方式、语法逻辑的一种翻译策略。
简言之,异化就是要保留原文的原汁原味。
异化法要求在充分理解源文本语义的基础上,将源文本的意义转化为目的语的新结构,并赋予其新的表达意义,使源文本的精神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下来。
浅谈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 224-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浅谈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西安翻译学院/王媛【摘要】本文探讨了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首先简要阐述了归化与异化的概念及差异并举例说明,接着在实际运用中对归化与异化进行比较,并进一步阐述了它们在翻译过程中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策略 归化 异化 运用翻译过程中有两种策略——归化与异化。
根据辩证法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
归化与异化的翻译方法也不例外,它们各有利弊,不能偏向其中的哪一种,认为这个好,那个不好。
其实这两者并不对立,而是互补的。
在翻译过程中究竟用哪种方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能笼统而言。
一、归化与异化的内涵及差异归化(domestication/adaptation)指在文学翻译中恪守本族文化的语言文化传统,回归地道的本族语表达方式。
如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有功者受赏)这是一句英语谚语,字面意思是“好狗应得到好骨头”。
如果这样翻译,字面背后的深层意义就没有译出来,让中国读者感到莫名其妙,而译文归化为“有功者受赏”就比较符合中国人的表达习惯。
再如将Mary was 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her mouth. 这句译为“玛丽出生在富贵人家”就是一种翻译中的归化。
如果译为“玛丽是嘴里衔着银勺子出生的”,虽然文字表达还算通顺,却没有传达出原文的深层意义。
当然此句也可以保留原文的比喻形式,但需要套用汉语的现成喻体——“嘴里衔着金汤匙出生的”。
这种从译文读者的立场出发,将原作中的异国情调变成读者喜闻乐见的本国风味,无论在表达方式上,还是在文化色彩上,都是一种“向目的语读者靠拢的翻译”,其特点就是译文的语言地道,意思清楚,读者易懂。
相反,异化(foreignization/alienation)指在翻译策略上迁就原作中的语言文化特点,采用倾向于外来语的表达方式。
例如,She walked at the head of the funeral procession ,and every now and then wiped her crocodile tears with a big handkerchief. 译为“她走在送葬队伍的前头,还不时用一块手帕抹着她那鳄鱼般的眼泪。
英语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英语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英语电影在各国文化市场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英语电影翻译成其他语言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
翻译的方法主要有归化和异化两种。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探讨英语电影翻译的问题。
归化是指将源语言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目标语言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使目标语言的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电影的内容和情感。
在英语电影翻译中,归化通常包括使用押韵、比喻、俚语等手法,以便在目标语言中传达相同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在《疯狂的石头》中,英语“hold your fire”被翻译成“别急”,这种表达方式非常符合中国观众的用语习惯,让观众更容易理解。
异化则是指保留源语言的独特性,保持原有的语言风格和文化背景,以便向目标语言的观众展示不同的文化特色。
在英语电影翻译中,异化通常包括保留英语中的一些特殊表达方式、语法结构、口音等,以便让目标语言的观众更好地了解英语文化和历史背景。
例如,在《泰坦尼克号》中,英语“I’m going to go”被翻译成“我要走了”,这种表达方式保留了英语的文化特色,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英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在英语电影翻译中,归化和异化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归化的优点在于能够让目标语言的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电影的内容和情感;缺点在于可能会削弱源语言的独特性和文化特色。
异化的优点在于能够保留源语言的独特性和文化特色;缺点在于可能会让目标语言的观众难以理解和接受。
英语电影翻译需要兼顾归化和异化的特点。
只有灵活运用归化和异化的技巧,才能把电影中的文化和语言差异降到最低限度。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尽量保持原有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便让目标语言的观众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英语电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电影字幕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其处理方式仍然存在许多争议。
其中,归化和异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将围绕这两种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浅谈英汉翻译策略之“归化”与“异化”
浅谈英汉翻译策略之“归化”与“异化”作者:颜春晖来源:《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第12期摘要:在翻译界,长久以来,就文化传播所采用的恰当手段之一的归化和异化这两个主要的方式,是一直被热烈讨论的话题。
这篇文章旨在通过对一节选英文原著的翻译,来分析对归化和异化手段的选择,并说明两种翻译技巧的重要性,以及在归化和异化之间取得最佳平衡点的必要性。
关键词:归化;异化;翻译;文化信息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2一、引言翻译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译者应充分认识构成矛盾的各种因素,采取恰当的方式,从主要方面入手,采用适宜的翻译策略,实现翻译目的。
这里提到的翻译策略是指译者在处理源语与译语语言文化差异时所用的方法,在翻译中有两种基本策略:归化和异化。
本文试在节选翻译美国乡土文学女作家萨拉·奥恩·朱厄特(Sarah Orne Jewett, 1849-1909)的代表作《针枞之乡》的第20章之过程中,就译文当中所遇到有关异化和归化问题进行粗略探讨,以说明在翻译过程中,异化与归化翻译策略的重要性。
二、关于原作及作者萨拉·奥恩·朱厄特是美国著名的乡土文学女作家,她的作品几乎都以缅因州沿海渔村的风土人情为写作素材,其文笔简洁大方,坚定、纤柔、有趣而成熟,她是描写新英格兰地方色彩最好的作家,亦是美国19世纪后半叶乡土作家中最重要的女性作家。
《白色苍鹭》(A White Heron)是她最著名的短篇之一,1896年出版的《针枞之乡》又译《针枞之乡和其他故事》(The Country of the Pointed Firs)是她公认的力作。
在了解了这样一位作者所处的历史时期与文化背景,在翻译其作品的过程中,就要关照到相应的文化和时代背景,注意到语言特点与相关的修辞。
《针枞之乡》讲述的是关于海滨小镇和当地沿海渔村里村民的生活故事,带有浓厚的乡土文学色彩,文中有很多地方,涉及到地方文化和一些专业名词,语言晦涩难懂,如老渔夫的语言,一些捕鱼器具的描写,个别难理解的长句等,在翻译中不仅要理解作者的源语语言所表达的意思,还要试着将其不减风味地使用目的语翻译出来,这就涉及到翻译策略之一的归化。
论英汉习语互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论英汉习语互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王宁内容摘要:众所周知,习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长期使用的简短又生动形象的短语或句子,它代表着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文化特色。
现如今,世界各国间交往日益密切,这种交流不仅体现在经贸等方面,文化交流也在其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习语的翻译与传播尤为重要。
由于中西方风俗习惯、地理位置等差异,中西方习语表达出的文化内涵也存在一定差异,这对习语的翻译与传播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主要对英汉习语互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使读者能够更加明晰习语翻译时策略的选择。
关键词:归化异化习语翻译随着国家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各国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深入,习语的翻译与传播也对中西方文化交流起着重要作用,若习语翻译不当,极有可能造成误解。
然而,由于中西方语言及文化差异,语言选择上会有一定的偏差。
近年来,习语的翻译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在翻译英汉习语时主要采用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
尤金·奈达提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
①(郭建中,2000)。
我国学者对于翻译策略的选择也分为两派,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学者主张归化法,以梁实秋先生为代表的学者则主张异化法。
本文将主要探究英汉习语互译时归化异化策略的选择,并且也将重点对归化异化的优缺点进行评析。
目前人们对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已越来越重视,因此英汉习语翻译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在习语的翻译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争议。
因此,本文希望能够通过对英汉习语翻译现状的研究,总结出行之有效的习语翻译策略,有效地提高英汉习语翻译的准确性。
一.文献综述为了世界各国文化能够良好传播,习语翻译变得尤为重要。
归化异化策略是英汉习语翻译时所采用的的主要策略。
本章将简述对归化异化的定义以及国内外学者英汉习语翻译的研究现状。
(一)归化与异化定义归化与异化最早是由韦努蒂提出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
对翻译中异化法与归化法的正确认识
对翻译中异化法与归化法的正确认识班级:外语学院、075班学号:姓名:张学美摘要:运用异化与归化翻译方法,不仅是为了让读者了解作品的内容,也能让读者通过阅读译作,了解另一种全新的文化,因为进行文化交流才是翻译的根本任务。
从文化的角度考虑,采用异化法与归化法,不仅能使译文更加完美,更能使不懂外语的人们通过阅读译文,了解另一种文化,促进各民族人们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跨文化的交流。
有时,从语言的角度所作出的译文可能远不及从文化的角度所作出的译文完美。
本文从翻译策略的角度,分别从不同时期来说明人们对异化法与归化法的认识和运用。
关键词:文学翻译;翻译策略;异化;归化;辩证统一一直以来,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与意译(liberal translation)是两种在实践中运用最多,也是被讨论研究最多的方法。
1995年,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提出了归化(domestication)与异化(foreignization)之说,将有关直译与意译的争辩转向了对于归化与异化的思考。
归化与异化之争是直译与意译之争的延伸,是两对不能等同的概念。
直译和意译主要集中于语言层面,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语言的范畴,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思维、美学等更多更广阔的领域。
一、归化翻译法Lawrwnce Venuti对归化的定义是,遵守译入语语言文化和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对原文采用保守的同化手段,使其迎合本土的典律,出版潮流和政治潮流。
采用归化方法就是尽可能不去打扰读者,而让作者向读者靠拢(the translator leaves the reader in peac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moves the author towards him)。
归化翻译法的目的在于向读者传递原作的基本精神和语义内容,不在于语言形式或个别细节的一一再现。
英语习语汉译过程中的异化与归化
摘
要
异化和归化是英汉翻译 中两种基本方法。通过对 英语 -语汉译过程 中异化 和归化的分析 , 3 ' 可
以得 出以下结论 : 异化和 归化译法各有春秋 , 分优 劣。在英语 - 难 3语翻译过程 中, ' 只有 合理、 度地使 用异 适
化和归化法 , 才有利 于中英文化的顺畅交流, 才能促进 中萎文化建设的互补 和繁 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 t g ao n h u h s n e i r u dt e b s
旁 敲侧击
B t rb t ie f n ’ ra u t oh sd o e sb e d e s o
语 习 语 时 , 用 异 化 还 是 归 化 译 法 是 我 们 需 要 采 认真对 待 的问题 。
法, 抓住 其语 用意义 , 译 人语 中选 取 与 原文 语 从
用意 义 相 同 的表 达 方式 译 之 ” 曾 宪 才 ,93 ( 19 )
它 是“ 与原语 词语 有 相 同使 用 频率 , 一般 都 用 但
行的语 际 之 间 的 转换 ; 归 化 则 是 以译 人 语 为 而
尽 便 依归 的 译 法 随 着 中英 文 化 交 流 的 深 入 和 扩 ¥ 挥译人 语 的优势 , 量 使 译 文贴 近读 者 , 于理 撇 展, 大量 英语 习语 进入 汉语 语境 , 翻 译 这些 英 解 。归化 的具 体 做 法 是 “ 开 原 文 的 词 语 和 句 在
带 有 某 些 译 语 文 化 色 彩 的 词 语 来 翻 译 原 语 词
二
异 化 和 归 化 的理 论依 据
异化 的 理 论 依 据 是 文 化 的 开 放 性 及 渗 透 力 首先 文 化 本 身 是一 个 开 放 的体 系 , 并且 具 有不可估量 的吸 纳包 容 能力 。各 个 国家 和 民族 的文化之 间 一 直并 将 继 续 存 在 巨大 差 异 , 括 包 习语 翻译 在 内 的整 个 文 化 交 流 的根 本 目的 , 是 使每种文 化都 能充 分借 鉴 和 吸收 其 它文 化 中的 异 质成 分 , 不断 充 实 自身 。异 化 翻译 , 把 一种 能 文 化及语 言 中的信 息 以近 乎 保持 其本 来 面 目的 方式 贡献 给 另 一 种 文 化 和 语 言 , 个 国家 和 民 各 族 文化之 间的 相互 融合 因此 得 以大 大推 进 。 以
浅析如何处理科技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关系
浅析如何处理科技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关系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科技行业的发展也日益迅速。
科技翻译作为重要的传播途径,也日益受到关注。
在进行科技翻译时,怎样合理处理归化与异化的关系,是每个科技翻译者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工作中最基本的两种方法。
归化是指将外来语言直接翻译成目标语,不考虑源语文化对目标语的影响,以达到“易懂”、“易接受”的效果。
而异化则是将源语语言的文化特色和语言表达方式保留,尽量保证译文与原文保持一致,以达到“准确”、“传神”的效果。
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往往会混用两种方法,根据需要适当地进行调整,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在科技翻译中,归化和异化也是必不可少的,两者也必须要恰当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文化的传承和知识的传递。
首先,在科技翻译中,归化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
科技术语在不同语言之间往往会产生词汇的差异,因此,在进行科技翻译时,需要将被翻译的词汇进行归化,以使得目标语读者更容易理解。
例如,在翻译计算机中的“mouse”一词时,我们常用“鼠标”一词来进行归化。
此外,在翻译某些符号或图标时,使用归化的方法也更易于传达观念,加深读者对文本的理解。
这种方法十分适合用来翻译一些体现了科技发展的专门名词和术语。
其次,在科技翻译中,异化也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
正如前文所述,异化是将源语语言的文化特色和语言表达方式保留,以达到“准确”、“传神”的效果。
在科技翻译中,异化的主要作用是准确地传递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尤其是对于一些能够影响文本意义的动词以及形容词等,不应该使用归化的方法,避免误解或丢失原文的意思。
例如,在翻译计算机语言时,在使用“load”或“store”等动词时,将这些动词进行异化,以保留源语所体现出的意思,同时又能够传达准确的科技含义。
最后,无论是归化还是异化,科技翻译作为一种在全球化进程中重要的传播渠道,虽然有着不同的作用,但它们都应该有所侧重,并相辅相成。
一个好的科技翻译,不仅要注重文本的准确性,还要保证读者的接受度,这需要翻译者在翻译时进行综合考虑,并根据不同文本和目标读者调整归化和异化的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翻译中异化法与归化法的正确认识前言一直以来,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与意译(liberal translation)是两种在实践中运用最多,也是被讨论研究最多的方法。
1995年,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提出了归化(domestication)与异化(foreignization)之说,将有关直译与意译的争辩转向了对于归化与异化的思考。
归化与异化之争是直译与意译之争的延伸,是两对不能等同的概念。
直译和意译主要集中于语言层面,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语言的范畴,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思维、美学等更多更广阔的领域。
异化和归化是在1995年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形》(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提出来的。
从历史上看,异化和归化可以视为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
直译和意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
直译和意译主要是局限于语言层面的价值取向,异化和归化则是立足于文化大语境下的价值取向。
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
它应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
异化(foreignization)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Venuti,2001:240)[1];或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
它主张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
归化法要求译者向译语读者靠拢,采取译语读者习惯的译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异化法则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使用的原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一、归化翻译法Lawrwnce Venuti对归化的定义是,遵守译入语语言文化和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对原文采用保守的同化手段,使其迎合本土的典律,出版潮流和政治潮流。
采用归化方法就是尽可能不去打扰读者,而让作者向读者靠拢(the translator leaves the reader in peac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moves the author towards him)。
归化翻译法的目的在于向读者传递原作的基本精神和语义内容,不在于语言形式或个别细节的一一再现。
它的优点在于其流利通顺的语言易为读者所接受,译文不会对读者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其缺点则是译作往往仅停留在内容、情节或主要精神意旨方面,而无法进入沉淀在语言内核的文化本质深处[2]。
有时归化翻译法的采用也是出于一种不得已,翻译活动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它受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两种不同文化语境的制约,还要考虑到两种文化之间的可译性问题。
有时译者在译语中无法再现源语形象,完全抛弃源语形象又太可惜,这时一种较好的办法是:用译语读者所熟悉的形象来代表源语形象,用译语读者要遵从的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这种形象替换的归化法的优点在于它可以使译文达到与原文相同或相近的表达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不能再现源语想象而造成的损失。
在隐喻的翻译中会遇见这样的问题,以英语成语as timid as a rabbit (or hare) 为例,不译作“胆小如兔”,而是译作“胆小如鼠”,英语中的rabbit 或hare 被归化处理为“鼠”,因为在汉语中,兔子给人的联想并不是胆小,而是敏捷乖巧的形象。
中文里的一些表达方式,虽然说不上与英语完全一致,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进行语言层面上的“归化”处理。
在比如例子:High buildings and large mansions are springing up like mushrooms in Beijing.译文:在北京,高楼大厦犹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将“like mushrooms ”译为“雨后春笋”符合中国的地貌风情和语言表达习惯。
如果异化译法把它译为“犹如蘑菇般”,虽然体现了原文的风格,但是会让中国的读者难以接受。
还有另外的例子如:She could not desert Tara; she belonged to the red acres far more than they could ever belong to her.(M. Mitchell: Gone with the Wind, p. 20)译文:她不会放弃塔拉;她属于这些红土地,远比它们属于她更加真实。
上句的译文是按照原文的句法结构把far more than... 译成“远比它们属于她更加真实”,语言表达较生硬,意思不明确,让读者难理解。
因此用归化法将其译成这样,似乎更合适:她不能放弃塔拉,这块红土地是属于她的,而她更是永远属于这块红土地。
更多的例子有①A:How often do you eat here, David? B:I eat here a lot. 应译为:“你多久来这吃一次啊,大卫?我经常来这吃。
”如果把“a lot”直译为“许多”或“很多很多”,这句话就不通顺了。
② A: All his geese are swans.? B: John is really such a person.应译为:“他老是言过其实么?约翰就是这样一个人”。
如果译成“他养的鹅都是天鹅。
”,那听上去就会莫名其妙了。
③ It is an ill bird that fouls its own nest. 家丑不可外扬。
④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⑤ Empty vessels make the most noise. 满瓶子不响,半瓶子晃荡。
⑥ False friends are worse than bitter enemies.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直译就是译文既与原文内容一致,又与原文形式相同的翻译方法。
直译可以对号入座,字字翻译,但很多时候必须在句子某些成分上作些调整或变动,才能使翻译出的“成品”成为既“忠实”又“流畅”的“再创作作品”。
意译就是译文与原文内容保持一致,不拘泥于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
意译包括用词的选择、句子的重新调整、隐含意思的恰当表达等,比如“competitive products”一词,可译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而译为“拳头产品”就更为传神,并且更容易被中国读者所接纳。
归化指恪守本族文化的语言传统,回归地道的本族语表达方式;而异化指在翻译方法上迁就外来文化的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
上个世纪的文学翻译中:归化为主调。
19世纪的70年代至90年代,是我国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初始阶段, 1899年,林纾翻译出版了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获得巨大成功,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先后翻译西方文学作品 180 多种。
在林纾、伍光健、苏曼殊等人的带动下,20 世纪头十年掀起了一股翻译出版西洋文学的高潮。
1898年,严复提出了“译事三难:信、达、雅”,但晚清的文学翻译并未实行这三字标准。
当时,小说被选作改良社会的工具,并非因为它的文学价值或美学功能,而是因为它具有“怨世、低世、醒世”的社会功能。
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主要考虑的不是如何“忠于原著”,而是如何顺应晚清的社会及文化趋势。
为了博得读者的喜爱,译者大多采取译述法,常常出现夹译夹作、改写改译的现象。
以林纾为例,他的译文不能说一点“异化”成分也没有,比如他把honey moon译成“蜜月”,就是典型的异化译例,但他更多的是采取归化译法,如他描写福尔摩斯“勃然大怒,拂袖而起”,至今还被人们传为笑谈;而他把莎士比亚的戏剧译成记叙体的古文,则被胡适责为“莎士比亚的大罪人”。
因此,,晚清时期的文学翻译,除了引进少量外来词之外,基本上谈不到异化翻译。
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文学翻译又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
在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人的带动下,不少作家、翻译家试图从外国文学中吸取营养,以达到改造文学、改造社会的目的。
从翻译的策略来看,这次运动带来了两个可喜的变化:其一,彻底废除文言文,无论写作还是翻译,一律通用白话文,大大推动了国语标准化、统一化的进程;其二,翻译界出现了“欧化”主张,借鉴吸收西洋的语言长处,来提高汉语的表现力[3]。
在提倡欧化译法中,鲁迅同样发挥了旗手作用。
早在 1 9 18 年,他在写给张寿明的信中说:“我认为以后译本,……要使中国文中容得别国文的度量,……又当竭力保持原作的‘风气习惯,语言条理’。
最好是逐字译,不得已也应逐句译,宁可‘中不像中,西不像西’,不必改头换面。
”(陈福康,1 992 : 176 ) [4] 1925 年,鲁迅又在译文《出了象牙之塔》后记中写道:“文句仍然是直译,和我历来所取的方法一样;也竭力想保存原书的口吻,大抵连语句的前后次序也不甚颠倒。
” 1934 年,鲁迅又几次论述了“欧化”问题,他说:“欧化文法的侵入中国白话中的大原因,并非因为好奇,乃是为了必要。
……固有的白话不够用,便只得采些外国的句法。
”1 9 35 年,鲁迅又明确表示反对“归化”,主张“尽量保存洋气”:所谓“洋气”,就是“必须有异国清调”。
鲁迅的这些见解具有很大的超前性,按说在当时实行起来,是有很大难度的,但是,无可否认,鲁迅的“宁信而不顺”的翻译主张,也产生了不少负作用,导致了一定程度的生硬翻译风。
因此,从 30 年代后期起,中国译坛在翻译策略上出现了一个“逆反应”,归化法再次占据了主导地位。
二、异化翻译法Lawrwnce Venuti 是异化的代表人物,他对异化的定义是这样的,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也就是在翻译过程中使得读者向作者靠拢(the translator leaves the author in peac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moves the reader towards him),力争采取相应于源语的表达方式,再现原作的风格特点与文化气息。
由于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广泛交流,各国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语言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读者对语言总是心存期待的,希望能在译文中欣赏到新颖生动的语言,腻烦陈词滥调,不甘平淡无味,较好的异化翻译从某种意义上能够满足读者这种对新鲜,刺激文字的期待,有利于吸收外语中的新元素,它们一旦被社会接受,即约定俗成,即加入到传统语言文化中成为新的成员,其结果必然丰富表达方式,促进语言的接近和交流,增强语言的生命力,使得读者能够不出国门就从译者的译本中领略到异国风情,欣赏到异国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