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x知识分享
部编版小学语文“1+X”单元整合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部编版小学语文“1+X”单元整合阅读教学模式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都已经采用了“1+X”单元整合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将不同的知识点和技能进行整合,从而达到知识点和技能的互相关联和配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针对该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X”单元整合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情境、问题和任务的、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模式。
其核心是以主题为基础,跨学科整合知识和技能,通过任务驱动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该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在“1+X”单元整合教学模式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确定学习主题,明确学习目标,展开学习活动,开展任务学习,整合知识和技能,评价学习成果。
通过这些步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拓展知识和技能,发展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1+X”单元整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确定学习主题在学习小学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作为学习主题,例如爱好、假期、动物等。
通过这样的学习主题,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
2.明确学习目标在确定学习主题之后,需要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应当基于学生的能力和阅读水平,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例如,可以将学习目标设定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等。
3.展开学习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选择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例如,可以通过拓展阅读、阅读马拉松、阅读心得分享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分析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精神。
任务学习是“1+X”单元整合教学模式的核心之一。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兴趣点、锻炼点、展示点等任务来促进学生的有效阅读。
浅谈小学语文“1+x”多文本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1+x”多文本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语文“1+x”多文本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通过多文本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在过去,小学语文教学主要以单一文本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而“1+x”多文本阅读则突破了传统教学的范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小学语文“1+x”多文本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备受重视。
教师们需要通过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文本阅读,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
在本文中,将重点探讨多文本阅读的意义以及相关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2. 正文2.1 多文本阅读的意义多文本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具有以下几点意义:多文本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增加知识面。
通过比较不同文本的内容和观点,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从而开拓思维,增加见识。
多文本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之处,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多文本阅读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同。
不同的文本会带给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引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思考和情感共鸣,增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联系。
多文本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和情感认知。
教师在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认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 教学策略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是多文本阅读课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浅谈小学语文“1+x”多文本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1+x”多文本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1+x”多文本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既是以往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继承和延伸,又具有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意义和价值。
在小学“1+x”多文本阅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精细化教学,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学习基础。
一、精读与扫读相结合。
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精读和扫读相结合,即先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抓住文中主要内容或重要信息,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进入精读环节,深入挖掘文章语言运用,发现生动形象的描写和深邃思想的表达等内容。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二、多元文本交叉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多种不同类型的文本,如诗歌、小说、散文、新闻等,引导学生对这些不同文本进行交叉阅读,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和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三、激发情感共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体验和情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让学生从阅读中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如喜怒哀乐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共鸣,增强学生对阅读的欲望和热爱。
四、贴近生活实际。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阅读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阅读的依据和思想,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阅读教学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并积极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启发思维和创造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思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言外之意,挖掘文章含蓄的思想,唤醒学生的阅读思维和创造力,使学生具备独立分析和表达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1+x”多文本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应该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情实际进行灵活运用,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学生更加主动参与,达到既有益于学生学习又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X读思达”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课堂YUWEN KETANG2020年6月Jun.2020教师•TEACHER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X读思达”教学策略研究郑萍(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麟峰小学,福建莆田351100)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愈发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同时,新课改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对学生的综合阅读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有很大的局限性,而“1+X读思达”模式的出现则能有效地弥补这些不足。
教师应当深刻领悟“1+X读思达”模式的重要性,多层次地运用“1+X读思达”模式,从而优化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充分结合理论与实际,指导学生开展高效语文阅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表达的能力。
文章基于此,先阐述了“1+X读思达”的概念,然后分析了“1+X读思达”模式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最后提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X读思达”的有效教学策略,以给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X读思达”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9-11-29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6-0031-02所谓的"1+X读思达”就是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读。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读懂,还能增加阅读量,锻炼思考和表达能力;同时,教师也能改变以往精读精讲、处处指向写作的教学习惯。
本文以此为背景,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X读思达"的教学策略。
一、“1+X读思达”概念"1"是指精读课例教学,从教材的每个单元中挑选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精读”。
精读课例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从而促进学生与文本、编者以及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对话,概括文章内容,领悟文章思想情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训练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掌握学习方法。
学习任务群中的“1+X”读思联动——以阅读《草船借箭》为例
任务群教学学习任务群中的“1+X”读思联动———以阅读《草船借箭》为例文|彭正军《草船借箭》是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语文要素指向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为实现这一单元目标,可推进学习任务群“1+X”教学模式的构建,引领学生于任务驱动下完成对该阅读文本的深度把握。
一、“1+X”学习任务群:阅读类任务课程标准中“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提到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有效阅读、观察、获取课程知识。
《草船借箭》中融入阅读类任务,有利于学生在初期阶段把握文本中的人物和情节。
(一)指向人物探索一篇文本中,人物作为主要部分,是一切故事情节的推进者。
阅读类“1+X”学习任务群的融入,首先要聚焦学生对人物的探索,使学生经由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层面的观察,了解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以此为基础,学生能够获取对人物最直观、整体的认知,并产生初步的情感体悟。
为引发学生的积极探索,使学生在人物探索上有目标、有方向,教师在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上就要确保其与学生基本情况相契合,使学生对任务有兴趣,肯参与,且能够依托任务完成人物探索的过程。
《草船借箭》一课中,出现了诸葛亮、周瑜、鲁肃等人物,如何让学生对文中的人物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呢?教师可立足课程内容,设计“1+X”学习任务群,如下:任务一:整理文章出现的人物,总结他们各自的特点。
任务二:明确自己最喜欢的一位人物,思考原因所在。
任务三:明确自己还想对哪些人物有进一步的了解,又想了解哪一方面的内容。
以上三个任务中,任务一属“1+X”中的“1”,直指学生对文本人物的探索。
该任务聚焦于学生的“读”,要求学生在读中去观察和总结,形成对文本人物的初步认识。
任务二和任务三重在“思”,是学生基于任务一的探索后展开的自主性思考与探索。
围绕任务展开读思结合的过程,可促使学生掌握《草船借箭》中人物的特点。
具体实施阶段,基于第一项任务的探索,学生能够读到“周瑜让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立下军令状”明显是在为难诸葛亮。
小学语文1 x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
呈现群文: 选择适合的 群文,并向 学生呈现, 引导学生进 行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分组进行 合作学习,讨 论群文的主题、 结构、语言等 方面,加深对 群文的理解。
分享交流:学 生分享小组讨 论的成果,全 班交流,教师 进行点评和总 结。
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 业,巩固所 学知识,拓 展学生的阅 读视野。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内容较为客观。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说明对象的特 点和本质,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培养逻辑思考和表达能力。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观点鲜明,论证严密。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论点论 据,学习论证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诗歌: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语言凝练、富有韵律。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 境美和韵律美,培养审美情趣和语言感受能力。
评价与反馈: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 效果,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采用 多种评价方式, 如教师评价、学 生自评和同学互 评等。
反馈机制:建立 有效的反馈机制, 及时了解学生的 学习情况,调整 教学策略。
评价指标:根据 教学目标制定评 价指标,对学生 的学习成果进行 量化评估。
案例选择: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案例
应用方式:分析案例中教师如何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 力
效果评估:对案例教学实践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速度、阅 读兴趣等方面的提升
总结反思:总结案例教学的成功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Part Six 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教
教学资源的创新与拓展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1+X”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分析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1+X”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分析在小学教学阶段积极推进“1+X”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将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而要想顺利地推动“1+X”阅读教学活动,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该教学模式的内涵,采取恰当的教学举措,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1+X”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基本含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了教师要多让学生读书,而且要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阅读文本,从而有效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教授教材文章,而可供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时间比较少。
再加上有自主阅读习惯的学生也相对较少,所以这就导致了学生的阅读量不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不够显著。
但是“1+X”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把教材文章与课外阅读文本有效地结合,“1+X”中的“1”就是指教材文章,“X”指的是与该文章内容相关、主题相连的其他文章。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组以教材文章为主附加其他众多篇文章的阅读文本集,在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二、“1+X”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小学“1+X”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阅读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将目光不仅放到教材文章上,而且也投向课外广阔的阅读空间,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师采用“1+X”阅读教学模式,会在讲解教材文章时引入比较多的课外阅读文本,教师就需要把课上的时间合理地进行分配,适当压缩授课时间,而给学生留出较多的阅读时间。
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文章时既要详细透彻,又要抓住核心和要点,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核心和关键知识,抓住合适的机会引入“X”,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1+X”阅读教学模式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1+x”多文本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
DOI:10.19392/j.cnki.1671 7341.202009056浅谈小学语文“1+x”多文本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张卫红 徐艳丽新华区乐福小学 河南平顶山 467000摘 要:纵观目前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传统的小学语文“单篇精读”阅读课型的教学实效性不够强,语文教学幸福指数低,多数教师采用的课堂教学策略较少,缺乏与学生多层次的交流,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较弱。
基于以上教学现象,我们通过巧设议题,激发期待的阅读策略;内容整合,掌握连结的阅读策略;深度思维,掌握提问的阅读策略;方法多样,掌握节奏的阅读策略等四个方面对“1+x”多文本阅读课堂进行探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素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
关键词:“1+X”;多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1+X”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即一节课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内或课外阅读的文章。
此课型对教师而言,是通过“1+X”多文本阅读实现对课文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再学习,以多文本阅读教学促进课堂阅读教学改革。
一是可以增强教师课程整合能力;二是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三是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益;对于学生而言,通过“1+X”多文本阅读的方法引领,在阅读素养方面应该有四个层级的提升。
一是阅读素养的增值(应用与创意)。
二是阅读能力的升华(评价与反思)。
三是阅读思维的进阶(比较与整合);四是阅读习惯的养成(辨识与提取)。
那么怎样更有效地进行“1+x”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一、巧设议题,激发期待的阅读策略所谓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讨论的话题。
一组选文中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话题。
一个好的议题既能唤起学生的阅读体验,又能激发学生共同阅读、分享的兴趣。
如《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夸父追日》这三篇课文都是神话体裁的文章,在对这三篇文章进行组文时,我们可以选择它们内容的共同点,每篇神话故事中都有一个神话人物“大禹”“愚公”“夸父”,那么,可以把这组多文本的议题定为“了不起的神话人物”。
基于统编教材简析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策略
基于统编教材简析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策略关键信息项:1、群文阅读的目标与意义2、统编教材的特点与要求3、 1+X 群文阅读的模式与方法4、阅读材料的选择与组织5、教学实施的步骤与策略6、评价与反馈机制11 群文阅读的目标与意义111 明确通过 1+X 群文阅读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包括阅读速度、理解深度、批判性思维等。
112 阐述群文阅读对于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113 强调群文阅读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自主阅读习惯的积极作用。
12 统编教材的特点与要求121 分析统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包括单元主题、课文类型等。
122 研究统编教材对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和指导方向。
123 探讨如何将群文阅读与统编教材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
13 1+X 群文阅读的模式与方法131 解释“1+X”的含义,即一篇精读课文带多篇拓展阅读文章。
132 介绍多种群文阅读的组织模式,如以主题为线索、以作者为线索、以文体为线索等。
133 分享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的方法,如比较阅读、整合阅读、探究阅读等。
14 阅读材料的选择与组织141 提出选择阅读材料的原则,如相关性、多样性、适宜性等。
142 列举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材料来源,如经典文学作品、优秀报刊杂志、网络资源等。
143 说明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对阅读材料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整合。
15 教学实施的步骤与策略151 规划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步骤,包括导入、阅读指导、讨论交流、总结归纳等。
152 阐述在每个教学步骤中教师应采取的策略和方法,如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何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等。
153 强调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16 评价与反馈机制161 制定群文阅读教学的评价指标,如阅读量、阅读速度、理解程度、思维能力等。
162 介绍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如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
163 说明如何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1. 字词认读:学生需要学习认读常见的字词,包括常用的汉字、常见的词语和短句。
2. 基础阅读:学生要学会按顺序阅读短文或句子,并理解其中的基本内容。
3. 识字量扩展:学生要逐步扩展认读的字词,学会阅读更复杂的词语和句子。
4. 理解能力:学生需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理解简单的描述和表达,培养理解能力。
5. 细节理解:学生需要学会从短文或句子中获取细节信息,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6. 归纳总结:学生需要学会将所读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主要信息。
7. 文章情感理解:学生需要学会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情感倾向和意图。
以上是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的主要知识点,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如有需要,可随时追问。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识字能力: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主要以识字为基础,孩子需要学会认识并掌握常
见的汉字,包括认识字的形状、结构和发音。
2. 词语理解:孩子需要学会理解词语的意思,包括单词的字义和词义,理解词语在句
子中的含义和作用。
3. 句子理解:孩子需要学会理解句子的构成和意义,包括认识句子的基本结构和成分,理解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和修饰关系。
4. 阅读理解:孩子需要学会通过阅读理解篇章的意思,包括理解篇章的主旨和要点,
理解篇章中句子的逻辑关系和上下文的提示。
5. 阅读技巧:孩子需要学会一些阅读技巧,包括划读字、句子和段落的技巧,学会利
用标点符号、标题和插图等辅助理解篇章。
以上是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孩子可以通过多读书、多练习和多思
考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浅谈“1+x”阅读教学模式
浅谈“ 1+x”阅读教学模式近年来,国家倡导“核心素养”,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来看,核心素养的内涵有“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层面,对于阅读教学的质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明确指出,阅读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并于“教学建议”中提出“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的实施意见。
如何增加提高小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1+x”阅读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一、何谓“1+x”阅读?“1”指的是课文中的单篇文章或同主题的文章;“X”指的是课外的单篇文章或多篇文章,也包括整本书的阅读。
“1+X”式的阅读教学模式是从教材内容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与扩展。
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方面,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将“一课一文”的课堂教学模式变更为“一课多文”,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强化了教学目标在学生头脑中的意识,通过文本、段落、关键词的相互比较和提炼为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提供良好的基础,学生在这种由点到线再到面的阅读模式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如何在教学中实施“1+x”群文阅读?(1)确定议题群文阅读中的文章之间是有联系的,它们是根据一个议题组合在一起的。
可以是文章的体裁、作者、写作方法,还可以是文章的结构形式、表达方式、阅读策略。
确定议题后,用相关联的多个文本引导学生去读,拓展联系,比较异同,梳理整合,达到读一篇带多篇的效果。
如:确定“有趣的童话故事”这个议题后,我选择了主体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和选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爱心树》、《田鼠太太的项链》、《七颗钻石》一起阅读,学生在共读共议的阅读中,体会童话故事中的结构特点,不再只注重童话的故事本身。
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认识童话,原来很多童话都是反复结构,主人公遇到三次困难,发生三次变化,交换三次物品,连续阅读一类文章,去发现写作的技巧,发现故事的密码,发现文学的秘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例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例谈作者:王梦仪来源:《速读·上旬》2020年第05期群文阅读教学是目前新颖的学习形式,重视对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速度的把握,促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大胆猜想,提出质疑,主动发现规律性认识,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去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因此,群文阅读的介入也使得课堂教学简化教学环节,应对新时代的教育,教师应学会选择核心教学内容,突出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
在选好文章的基础上,相应设计合理的阅读教学活动,有步骤、有程序地实施阅读策略进行教学,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两种群文阅读的方式进行探索,第一种就是1篇精读课文拓展阅读课外文本,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8课《牛和鹅》为课例:《牛和鹅》这个单元要素是用批注的方法学习课文,而本课中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批注。
文中“我”很怕鹅,怕鹅的我偏偏就遇上了鹅,课文的5-7自然段写的就是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情景。
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1.默读5-7自然段,根据批注,用“——”画出表现“我”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2.从这几个具体的动词,体会作者的作者恐惧的心理,再找找描写我的句子。
3.请一位同学扮演作者,老师扮演配角大白鹅,演一演。
4.体会读者读这一段的感受,分析批注:批注中写“逃跑-被鹅咬住-呼救”,好像读者也经历了这些似的,这就是感同身受并且记录下来。
读者不仅记录了感受,还用了个词“写得很真实”,读者在评价作者写的文章,也可以这样说,读者是从评点写法的角度进行批注的。
作批注也可以这样评点几个词,或是评点一段话,遇到好的,我们可以评点,遇到不好的,也可以评点。
“1+X”式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
“1+X”式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作者:李敏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79期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部编版教材中的古诗词篇数从原来的69篇上升至129篇,但在阅读量中古诗很难达到课标要求。
那么,如何提升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质量,增加诗词的积累?笔者在教学中开展了“1+X”式古诗词阅读教学实践,有效地将教材内与课外古诗词衔接起来,拓宽了学生古诗词的阅读范围,丰厚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1+X”古诗词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指围绕教材内的一首古诗词,即文本“1”,整合与该文本相关联的其它几首古诗词,即课外“X”,开展的群诗阅读教学。
下面笔者将以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中的《敕勒歌》为例,谈谈如何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实施“1+X”式群诗教学。
一、立足文本“1”,品读感悟——发现“动静搭配之美”文本是师生间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
教师指导学生研读教材中的一首古诗,其实就是“授人以渔”的过程,学习方法很重要。
教学时,我们首先要立足文本“1”,根据文本“1”来确定教学目标。
立足文本“1”,就是指教师紧扣教材提供的文本,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在阅读中让学生静下心来感悟、品味、理解、学会欣赏文本的语言文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所以,教学前,教师须对文本《敕勒歌》进行解读,以此来确定群诗教学的目标与阅读方向。
《敕勒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诗歌开头交代阴山脚下的敕勒川,草原苍茫辽阔,一直向远处延伸。
接着将天空比作“穹庐”,笼盖住了浩瀚的草原,举目远眺,天色郁郁,草原宽广无际仿若大海。
最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劲风过后牧草弯伏,草丛间露出了遍地肥壮的牛羊。
全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草原全景图,诗中有静有动,有形有色,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就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知识积累、认知都比较薄弱,古诗词的教学还是以直观、形象为主,在读中启发想象,在读中感受音韵之美。
小学语文“1+X”主题阅读教学探讨
小学语文“1+X”主题阅读教学探讨一、引言“1+X”主题阅读是指以一个主题为核心,通过阅读一系列相关的文章或材料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深度。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选取一篇或多篇与主题相关的文章或材料,供学生阅读和研究。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主题,并进行相关的讨论和思考。
这种教学模式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X”主题阅读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1. 拓宽知识面:通过阅读一系列相关的文章或材料,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有关主题的知识。
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一系列相关的文章或材料时,学生需要进行区分和比较,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有着积极的影响。
3. 培养综合思考能力:通过阅读不同角度的文章或材料,学生可以从多个方面思考和分析主题。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深度。
4. 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在“1+X”主题阅读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小组或团队合作,共同研究和探讨主题。
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在实施“1+X”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以下步骤的设计:1. 确定主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确定一个适合的主题。
主题可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也可以与社会热点相关。
2. 选取文章或材料:教师可以在教材中选取与主题相关的文章,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材料,如报纸、杂志等。
这些文章或材料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3. 设计活动:教师可以根据选取的文章或材料设计一些相关的学习活动,如分组阅读、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
这些活动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4. 指导学生:在学生进行活动时,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5. 总结讨论: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讨论,总结活动中的收获和问题,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和指导。
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应用探究
在 2018 年江苏举办的“全国统编教 平行类中,通过“X”实现对“1”的印证与巩 主迁移的略读的过渡。避免了阅读教学
材与语文学科素养”讲座中,全国统编教 固;补充类中,“X”是对“1”的补充;解文类 “平均主义”导致的“两手抓、两手空”。教
材总主编针对新版的统编教材表达了自 中,“X”是对“1”的解释说明,即所谓的“以 师要善于结合单元编排主题教学思路,从
“1+X”群文阅读教学为新教材阅读教学 教育小学阶段的阅读量应达到 150 万字 的 《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
的有效实施指明了方向,但依然存在诸多 以上,而课内阅读的容量十分有限,更多 索亚历险记》 这三篇外国文学名著的节
问题需要厘清。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很 地要从课内向课外延伸。“1+X”群文阅 选,本单元的阅读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
1.含义与类别。
师引导与精读教学,转向学生自主的略读, 岛———建房定居—— —养牧种植—— —遇到
所谓“1+X”群文阅读,是指以某一篇 学生获得了大量的课外自主阅读机会。最 野人— ——回到英国);并围绕小说的主人
精读课文,或以某一具体的语文训练要素 后“,1+X”群文阅读促进阅读要素的迁移。 公鲁滨逊的人物形象特征进行总结,尝试
简要论述,重点论述“1+X”群文阅读的有 代表性的精读课文,其中蕴含主题教学知 文阅读,就是要致力于解决单篇阅读“少慢
效 实 施 策 略 。 文 章 提 出, 在 小 学 语 文 识点;另一方面,也包括某方面的具体议 差费”的顽疾,让阅读“多快优省”起来。
“1+X”群文阅读中,首先要合理选择精读 题,一般是单元主题、语言知识点、读说写
3.要素呼应。 所谓“要素呼应”,是指补充的若干阅 读篇目“X”与阅读教学的议题“1”之间是呼 应的,具有阅读策略、方法上的衔接性。比 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古诗三首 《示 儿》《题临安邸》以及《己亥杂志》,以侧重古 诗阅读的情感领会为阅读要素,教师引导 学生进行情感诵读,体会诗歌的真挚情 感。再以古诗的“情感化”诵读以及古诗情 感领会为阅读训练点,加入王维《九月九 日忆山东兄弟》、王翰《凉州词》、高适《别董 大》、杜甫《春望》这几首“以情胜情”的充满 情感的古诗词,进一步地进行情感阅读并 通过赏析诗句来领悟古诗的真实情感。 4.如何“+”起来。 如何将“1”与“X”有效地整合起来,达 到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一个难点。 一是基于任务驱动的 1→X。在群文 阅读教学的组文过程中,教师围绕一篇精 读课文或者阅读“议题”,给学生布置自主 阅读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阅读。如六 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阅读教学,教师以臧 克家《有的人》这首诗出发,在有感情朗读 基础上,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群—— —结合 本单元的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说说鲁迅 是一个怎样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 学生布置鲁迅作品的课外阅读任务,通过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篇》、 散 文 诗 集《野 草》、散 文 诗 集《朝 花 夕 拾》 等,在拓展阅读中对鲁迅这一伟大的文学 家、思想家、革命家有更好了解。 二是基于阅读要素总结的 X→1。通 过多篇课文、多部作品的阅读,要从语文
以阅读立校,建构“1+X”阅读课程
以阅读立校,建构“1+X”阅读课程作者:李生花来源:《启迪与智慧·上旬刊》2021年第06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
”可见,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只有它们有机地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加强阅读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一直以来,语文阅读教学处于重课内知识传授轻课外知识的拓展,重知识的传输理解,轻阅读的熏陶感染的困境。
当前小学生的“语文通病”是:阅读面窄,朗读水平低下,语言表达能力弱。
我们认为,在新课程标准下,在统编教材的指导下,课内阅读已经成为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也已经成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延伸。
因此,在当今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如何做好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效连接,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一体化的构建,既是统编教材对加大课外阅读的呼应,也将是今后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
“1+X”阅读课程是立足于教材这个“1”,通过若干拓展文本“X”。
引导学生從课内的文字品读到课外的拓展阅读,丰富课内的文本,课外反哺课内,内外联系,构建新型阅读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X”阅读课程要求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兴趣指引下,主动选择阅读材料,从课堂的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外的主动阅读。
虽然学生在课内接触了很多阅读材料,但阅读量很有限,知识面狭窄,还需要在课外做更多的补充性阅读,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的很好途径,既可以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又可以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让真、善、美广植于学生的心灵。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方面做得很好,他要求他们学校的学生入学第一天就要每人带一本伟人传记和一本名著。
可见他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探讨小学语文在“1+X”体系下的拓展阅读教学
探讨小学语文在“1+X”体系下的拓展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十分关注的话题,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培养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近年来,“1+X”体系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探讨小学语文在“1+X”体系下的拓展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X”体系是指学习内容中的基础知识“1”和拓展知识“X”,其中“X”是可变的部分,可以是多种形式的拓展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1+X”体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拓展阅读内容,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1+X”体系下的拓展阅读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课文为主,学生接触到的内容相对较少,而“1+X”体系下的拓展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学作品、诗歌、散文等,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体验,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X”体系下的拓展阅读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通过更多元化的阅读内容,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1+X”体系下的拓展阅读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具备的语言运用能力、文学欣赏能力、批评分析能力等。
通过拓展阅读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文学作品,增强语文素养,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1+X”体系下的拓展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和提升语文素养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1+X”体系下的拓展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在实施“1+X”体系下的拓展阅读教学时,需要教师和学校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以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效果。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作者:郭芸伶任奕秋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年第20期摘要:群文阅读是一种创新的阅读教学方式,强调在议题的统领下,选择一组文本,通过集体建构和寻求共识,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阅读品位。
笔者在教学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四单元时,就从单元人文要素“童心”出发,以“不一样的‘小玩家’”为议题,让学生们在充满童趣的诗文中,找到自己。
學生们在这个过程中找到打破生活常规的放纵感,打破惯性思维的惊奇感,找到梦想实现的幸福感,找到自己做主的主体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0.002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曾说过:“现在语文课最大的弊病就是读书太少。
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
我建议教师们采取1加X的办法,即每讲一课,就附加若干篇同类或者相关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读。
”基于以上建议,笔者在教学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四单元时,就从单元人文要素“童心”出发,以“不一样的‘小玩家’”为议题,让学生们在充满童趣的诗文中,找到自己,找到自己想做但做不成的事。
通过群文教学,避免了单篇文本带给学生的单一、片面的认识。
通过对比阅读、求同比异,使学生的思维在实践中得以发展。
一、把握语文要素,确定议题目标议题是群文阅读的出发点、归宿和内在逻辑支撑,决定了群文阅读的教学内容指向。
群文议题为“不一样的‘小玩家’”,它与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童心”高度契合,同时它也是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中小学低段的阅读要求:“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综合性学习要求“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以及第六单元“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这三项语文要素出发,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展开想象,感受拟人化语言的魅力,并获得感受和体验,使联系生活经验阅读逐渐成为一种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X单元授课教学法”(毕英春)(2013-04-10 15:43:42)转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X单元授课教学法”撰写时间:2011年04月01日18:47新课改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教师们已耳熟能详。
但我们也不可回避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我们的小学生进入阅读晚,比发达国家晚一至两年,阅读量小,和美国比,仅是1/6,阅读能力不强,比如分析概括能力普遍比较弱;学生所学的基础不是很牢,存在词汇量下降,书写不工整,错别字比较多,词不达意,语句不通的现象;另,师生的幸福指数不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找到答案:一是课堂上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时间被老师挤占掉一大部分,没时间拓展阅读;二是有的课组织活动形式仅为取悦学生,追求形式的好看而忽视了扎扎实实的训练;三是许多教师依然是就课文教课文,教过一篇文章,仅满足于让学生知道一个故事或明白一个道理,忽视了语言的积累,能力的形成,思维的发展,淡化了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及“教会学生学习”。
在潍坊市主题学习实验的大背景下,如何让学生既能品词析句,透过字里行间去慢慢体味语言的冷暖和温度,披文入情,培养学生的语感、分析和鉴赏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形成能力陶冶情操,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呢?我注重“精读”与“略读”有机融合,做好“理解”与“运用”并重,形成了中高年级阅读教学“1+X单元授课教学法”。
一、概念阐释“1”指的是精读课例的教学。
从教材的每个单元中挑选一篇富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精读”。
精读课例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实现与文本、教师、编者、同学间的平等对话,概括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进行听说读写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渗透、领悟一定的学习方法。
这篇文章就是叶老“例子观”中的“例子”,相当于数学习题中的“例题”,担负着“以例悟法”的艰巨任务,起着“举一反三”的作用。
“X”,指的是若干篇略读课例的教学。
每单元内除一篇精读课例之外的其它几篇文章(或两篇,或三篇不等),采用学案的形式,放手让孩子们运用精读课例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自学,即“依法自学”,起到“反三归一”的作用,旨在通过大量阅读,最后让孩子们感悟点什么,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
所谓“单元授课”,就是把教材的一个单元看作一个整体,整合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主题训练点,围绕重点大胆取舍,做到一课一小得,一单元一大得。
二、课例特点(一)“精读课例”特点1.要实现平等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 精读课例的教学,教师首先要走进文本,与文本平等对话,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再引导和组织学生走进文本,实现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间的平等对话。
讲真话,抒真情,感悟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情感,与作者同喜同悲,还要跳出文本做理性的审视与思考,真正读懂文本。
如,在教学《鞋匠的儿子》时,作者笔下的林肯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大体浏览课文或粗浅阅读后,孩子们会产生诸多不同的答案:宽容、有爱心、孝敬父母、幽默、勤劳、真诚、平等……这些优秀品质,在伟大总统林肯身上肯定或多或少地具备着。
如果不深入走进文本,仅仅局限在这个层面上,那么对林肯这位伟大总统的认识一定有偏颇。
他之所以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凭的是什么?当我们查阅历史背景,就会了解在非人的社会制度下,黑人就是工具,是商品,随意买卖,灵魂、肉体……人与人之间极度不平等,再结合课文内容,抓住林肯面对参议员嘲笑时的表现:“我一定会永远会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我们就会读懂在他的内心深处,永远忘不了的不仅仅是他的父亲,而是千千万万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他从来没有觉得鞋匠和总统的人格有什么差别,而是平等的。
只有这样,林肯这个平民总统,他的睿智、他悲天悯人的情怀、他的独特气质才会在孩子们心中树起一座永恒的丰碑。
2.把教“教语文”落到实处。
上师大吴忠豪教授提出:要由“教课文”到“教语文”。
“教课文”就是围绕理解课文内容来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教学时间主要花费在课文分段解读讨论上;课文上完,学生的主要收获是加深了些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而“语文”能力方面似乎没有明显的长进。
这样的语文课可以认定是“教课文”。
反之,如果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能够明确地说出这堂课“学会”了什么语文知识或语文学习方法,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接受了哪些训练,有哪些新的收获,这样的语文课大致可以认定教师是在“教语文”。
在精读课上,要实现“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
如,在执教《盘古开天地》时,摒弃原来的仅仅围绕盘古献身精神深入层层分析的做法,抓住本文语言第二段对偶句和第四段排比句的鲜明特点,做到理解与运用并重,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精读第四段时,先让学生理解这段意思,再由易到难,展开合理想象,练习说话和仿写。
师:同学们想一想,盘古的身体还会发生什么变化?生1:盘古的牙齿会变成岩石。
师:他的牙齿会变成的岩石。
生2:他的牙齿会变成坚硬的岩石。
生3:他的牙齿会变成巨大的岩石。
师:就像刚才这同学说的一样,大家再想一想,他的还会变成的。
生4:我觉得盘古的手掌会变成连绵不断的山峰。
生4:他的毛发会变成美丽无比的柔柳。
生5:他的鼻孔会变成深邃的山洞。
……师:请大家把自己想到的这些补充到课文中再读一读。
在这儿,教师让学生模仿课堂中语言的特点、结构,先想象再表达,并加上形容词把句子说形象。
这样做,不仅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丰富的想象力,还把仿写的句子带进课文中再读,使学生体会到盘古把自己的所有都献给了人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到盘古为人类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操。
3.教会学习方法。
在《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中指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可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极其重要。
如苏教版教材三年级《掌声》一课,我就侧重了理解词语方法的教学。
师:小英不再忧郁,“忧郁”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读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
拿起笔来边读边画,看看演讲之前,小英是什么样子?(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边读边划)师:演讲前的小英是什么样子呢?生1:她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师:还有谁有补充?生2:她总是慢吞吞地说话。
生3:她很孤单,很怕别人笑话她,不敢举手。
生4:总是自己玩,不敢找别人。
师:是呀,她很胆怯。
演讲之前她的这些表现,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生异口同声:忧郁。
师:对,大家真聪明呀,谁来说一下,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了“忧郁?生:从课文中找到句子来理解的。
师:太棒了!在理解词语时,我们可以到课文的前面找找相关的句子帮助我们理解,有时也从课文后边的句子中理解,这种理解词语的办法就是“联系上下文”,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师板书:联系上下文)(二)“略读课例”特点1.针对性强。
学案的设计,千万不可面面俱到,要针对本单元的主题训练点进行设计。
如苏教版六上“景物聚焦”一组,就要扣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人教版六上“初识鲁迅”一组,要扣住“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学案概括内容作者周晔回忆了伯父生前的哪四件事?试着给每一部分加个小标题。
1. 2.3. 4.体会品质在周晔眼中,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书中的句子回答.在青年读者阿累眼中,鲁迅又是一个怎样的人?理解含义深刻句子请你联系上下文或时代背景,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意思。
学习表达 1.在“救助车夫”一事中,作者侧重鲁迅哪一方面的描写?请你找到相关句子多读几遍。
2.请你找出《一面》一文中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这些句子和鲁迅先生伟大品格有什么关系?2.学习方式更为自主。
略读课文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太多的表现机会,主要是把时间放给学生,让孩子们根据学案,阅读、查阅资料、小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学习有序而又自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
3.大容量、高密度。
通常情况下,一课时能学二至三篇文章,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依据自己的喜好,或积累背诵,或复述文章,或摘记妙词佳句等等。
4.实践性强。
“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
”略读课上,孩子们可以在大量阅读中,“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三、操作流程(一)精读课例的一般操作模式1.导入,揭题激趣。
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好的导入能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图片导入,积累背诵导入,歌曲导入、实物导入等等。
导入方法切记生搬硬套,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无论运用哪种导入方法一定要紧扣教学中心,千万不要为哗众取宠而绕得太远。
2.交流预习,整合疑难。
预习是学好课文的基础,学生在交流时,畅谈相关资料的搜集、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生字词的认读、疑难问题等。
教师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摸清预习情况,把学生的疑难问题归类、整合,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达到“以学定教”。
学习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之上,所以孩子们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3.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带着不理解的问题,徜徉文本之中,静静地读书思考,享受阅读的情趣。
待他们有了自己的见解后,发挥小组智慧,围绕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共同切磋,研究、解决问题。
教师走入学生中间,适时启发、引导、鼓励,让课堂成为学生体验感悟、探索创造的摇篮。
4.展示提升,教师点拨。
各小组代表对研究的问题班内交流,展示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抓住关键词句品析感悟,入情入境朗读理解,根据文意画出图画,进入角色进行表演。
展示的同学积极主动,旁观的同学全神贯注,并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以补充、纠偏、改错、深化等等,达到“得失寸心知”的良效。
教师要参与到孩子们的学习中,在他们对所学知识出现易混、易错、易漏时,进行三言两语的点拨、说明或升华。
5.突出重点,归纳学法。
总结本课书的学习方法,一课一得,学法的总结可放在课中,也可放在课后。
(二)略读课例的一般操作模式1.回顾学法,掌握方法。
教师引领学生回顾精读课例中学到的相关方法,加深印象,做到有章可循。
2.依照学案,自主合作。
若完全放手,担心学生无从下手,给以提示,可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进而提高效率。
此环节,应给学生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不可走过场,流于形式。
3.集体交流,纠偏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