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写作课程大纲
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教学大纲导言:基础写作是一门重要的语言技能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其表达思想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本大纲旨在为基础写作教学提供一个指导框架,以确保课程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组织思维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包括语法、拼写、标点符号等。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掌握文体、观点和论证。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写作来促进学习。
二、课程内容1. 写作准备阶段a. 主题选择:教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写作主题,并帮助他们明确目标和发展论点。
b. 预写作活动:包括头脑风暴、概念地图和提纲等,以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和组织想法。
2. 写作技巧和规范a. 语法与拼写:教导学生常见的语法规则、常见错误的矫正,以及正确的拼写和标点符号的使用。
b. 文体与结构:介绍不同文体(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的特点和写作结构,让学生熟悉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3. 论证与分析能力a. 提供相关的演绎与归纳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逻辑论证的重要性。
b.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论点和证据,以及评估其可靠性。
4. 合作写作a.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写作主题,广泛获取意见和想法。
b. 合作写作:在小组中进行写作任务,并分享结果,以促进学生在组织、合作和批判性思维方面的能力。
5. 写作稿件的修改a. 自我修订:教导学生通过查找和修正常见错误、改进句子结构和词汇等方式自我修订写作稿。
b. 同伴评估:引导学生对同伴的写作进行评估和提供反馈,促进集体学习和互相帮助。
三、教学方法和评估1. 教学方法:a. 讲授与演示:通过讲解和实际演示写作技巧和规范,引导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和技能。
b. 小组活动与讨论:组织小组活动和讨论,鼓励同学们共同参与、交流和分享观点。
c. 练习与实践:提供大量的写作练习和实践,以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大纲第一章:课程简介大学语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
本课程将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使学生逐步掌握汉字、词汇、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目标1. 掌握汉字的基本构造、读音和书写规范;2. 积累丰富的词汇,并灵活运用于写作和口语表达中;3. 熟悉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方法,能正确解读古代文献;4. 提升现代文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各类文章;5.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6.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
第三章:课程内容1. 汉字学习1.1 汉字的基本构造和书写规范1.2 常见汉字的读音和意义1.3 汉字的常见误用与纠正2. 词汇积累2.1 日常生活词汇的积累与运用2.2 学术词汇的学习与理解2.3 同义词和近义词的辨析和运用3. 文言文阅读3.1 古代文献的阅读技巧和方法3.2 关键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与应用3.3 文言文阅读中的常见难点解析4. 现代文阅读4.1 不同体裁、不同主题的现代文阅读4.2 文章结构和逻辑的分析与理解4.3 文章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学习与应用5. 写作能力培养5.1 写作的基本要素和结构5.2 文章写作中的逻辑和连贯性5.3 提升写作技巧的训练与实践6. 文学鉴赏6.1 不同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的欣赏6.2 文学作品的符号、象征和意义解读6.3 优秀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第四章: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授基础知识和技巧,并结合实例进行解析。
2. 阅读法: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讨论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促进思想的碰撞和观点的交流。
4. 写作法:通过指导学生写作,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写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1. 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词汇积累情况、文言文阅读理解水平、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核。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与要求1.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广度。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如《红楼梦》、《诗经》等。
2. 现代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如《围城》、《家》等。
3. 文言文阅读与写作: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进行文言文的诵读和鉴赏,并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4. 阅读与写作:进行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同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5. 修辞与韵律:学习修辞手法和韵律,了解其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学欣赏技巧。
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3. 阅读实践: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写作训练: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研究,参与语文社团和文学活动,积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占总评成绩的30%。
2. 课堂测试:进行定期的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40%。
3. 期末考试: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等,占总评成绩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大学语文教学要求的教材,包括文学作品选读和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配合图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大学语文课程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课程以文学、语言学、文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文学、语言学、文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语言文化基础:包括汉语拼音、汉字书写、词汇积累、语法分析、修辞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2、文学鉴赏:选取中国古代、现代、当代优秀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3、文化学概论:介绍文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探讨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4、语言学概论: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探讨汉语语言的构成、发展和变化。
5、批判性思维: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演讲、辩论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
教师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
同时,教师还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电子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部分组成。
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将占总评成绩的30%,期中考试成绩将占总评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将占总评成绩的50%。
期末考试将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完整版)文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文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评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欣赏和理解文学的魅力。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意义。
2.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评思维和创造力,使其能够进行文学评论和创作。
4.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准确表达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见解。
三、教学内容1.文学作品选读入门阶段: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选读,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拓展阶段: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世界文学作品的选读,例如《百年孤独》、《傲慢与偏见》等。
2.文学理论与批评文学批评方法的介绍与应用。
文学流派的探讨,例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
文学作品的意象与象征的解读。
3.文学写作与创作文学写作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基于已阅读文学作品的创作,例如文学评论、故事改编等。
四、教学方法1.经典文学作品的讲解与解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2.文学作品的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文学作品的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4.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式授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估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情况。
2.作业评估: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考察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以及创作能力。
3.小测验:定期进行文学知识的测试,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4.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课程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包括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理论的运用等。
六、参考资料1.《红楼梦》、《西游记》等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
2.《百年孤独》、《傲慢与偏见》等中国现当代和世界文学作品。
3.《文学批评导论》、《写作技巧指南》等文学理论与写作方面的书籍。
七、注意事项1.学生需积极参与讨论和作业完成,主动思考和提问。
《写作(一)》教学大纲

《现代写作教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的性质:《现代写作教程》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并带有师范专业的特色。
课程的任务:开设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和今后的发展夯实“会写”的基础;同时,使学生了解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原理,初步熟悉作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为将来胜任语文教学工作做好“会教”的准备。
三、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1.了解写作、写作学的概念;2.了解写作活动的特点;3.理解学习写作的方法与途径;【教学重点】现代写作的含义和特性;【教学难点】现代写作的作用;【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现代写作的含义与作用一、现代写作的含义(了解)(一)现代写作的诞生(二)现代写作文体的发展(三)现代写作的空间意识(四)现代写作的工具化特征(五)思维和思维方法二、现代写作的作用(掌握)(一)贮存与传播信息的基本途径(二)现代管理借助的必要手段(三)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媒介第二节现代写作的特性(掌握)一、个体创造性二、实践操作性三、动态综合性第三节高师现代写作课的任务(了解)一、传授写作理论二、锻炼综合素质三、增强教练本领第四节现代写作教程的框架体系与学习方法(了解)一、现代写作教程的框架体系二、现代写作“教”与“学”的方法思考与练习第二章写作主体与客体【教学目的】1.了解写作主体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2.理解写作客体的作用及构成;3. 掌握写作主、客体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教学重点】1.写作主体的能力;2.写作主、客体的关系;【教学难点】写作主、客体的关系;【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写作主体的素质一、写作主体的生活素养(了解)(一)生活素养的源泉(二)生活素养的升华二、写作主体的学识修养(了解)(一)学识修养的内涵(二)学识修养的构成三、写作主体的人格品位(了解)(一)人品与文品(二)人格品位与选材立意(三)人格品位与文章格调四、写作主体的审美理想(了解)(一)审美理想的作用(二)审美理想的创造1.按美的规律创造美2.美的创造需要激情3.审美创造与美学知识第二节写作主体的能力一、写作主体的观察能力(理解)(一)观察的含义(二)观察能力的构成要素1.注意力2.鉴别力3.联想力(三)观察的方法1.定位观察2.移位观察3.比较观察二、写作主体的感受能力(理解)(一)感受的含义(二)感受能力的培养1.培养敏锐地感知能力2.扩展丰富的情感趣味3.追求独特的体悟能力(三)感受的种类三、写作主体的思维能力(理解)(一)思维的含义(二)思维的方法1.归纳与演绎2.分析与综合(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四、写作主体的想象能力(理解)(一)想象的含义(二)想象的种类1.再造想象2.创造想象3.幻想(三)想象能力的培养1.以丰富的生活为基础2.以强烈的激情为动力3.以高度的理性为指导第三节写作客体的构成一、对象化的自然景观(掌握)(一)自然现象与写作对象(二)自然物景与写作触发(三)自然物象语表达媒介二、群体化的社会生活(掌握)(一)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二)文学的社会功能三、个体化的人生状态(掌握)(一)个体的人生状态(二)个体特征的生理基础(三)个体特征的后天因素(四)写作的个性化特征四、外在化的精神产品(掌握)(一)精神文化与精神产品(二)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三)精神文化的生产特性(四)精神文化与精神消费第四节写作主客体的关系一、写作主客体的对照关系(理解)二、写作主客体的同型关系(理解)三、写作主客体的双向建构(掌握)四、写作主客体联系的中介(理解)思考与练习第三章写作载体与受体【教学目的】1. 理解材料、主题、结构、语言及其相关的概念;2. 掌握集材、炼意、谋篇、用语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教学重点】1.材料、主题、结构、语言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2.集材、炼意、谋篇、用语的基本方法、要求和能力;【教学难点】提高采集材料、提炼材料、安排结构和使用语言的能力;【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写作载体的内质一、材料的含义与作用(理解)(一)材料的含义(二)材料的作用1.材料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前提2.材料是形成主题的基础和表现主题的支柱3.材料是安排结构的依据二、材料的选择与使用(掌握)(一)材料的选择1.要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2.要选择真实的材料3.要选择典型的材料4.要选择新颖的材料(二)材料的使用1.材料的顺序要贴切2.材料的详略要得当3.材料与观点相统一三、主题的含义与特性(理解)(一)主题的含义(二)主题的特性1.主题具有客观性2.主体具有主观性3.主体具有时代性四、主题的提炼与要求(熟练掌握)(一)主题的提炼1.选择好表现主题的角度2.追求一定的深度3.用于推陈出新(二)提炼主题的要求1.主题要正确2.主题要深刻3.主题要集中第二节写作载体的外形一、结构的含义与形式(理解)(一)结构的含义(二)结构的形式1.开头2.主体3.结尾二、结构的单位与要求(掌握)(一)结构的基本单位1.层次与段落的区别2.层次和段落的划分(二)结构的基本要求1.形式匀称2.衔接紧密3.节奏鲜明三、语言的功能与素养(理解)(一)语言的功能(二)语言素养的培养1.吸收生活中的鲜活语言2.博览群书,从书本上学习3.在写作实践中加强训练四、语言的特性与要求(熟练掌握)(一)语言的特性1.新闻语体2.文学语体3.理论语体4.应用语体(二)语言的要求1.准确2.简洁3.生动第三节写作受体解读的特征一、写作受体解读的素质(理解)(一)良好的身心感受素质(二)广博的文化修养素质(三)丰富的生活阅历素质二、写作受体解读的特征(掌握)(一)求知性(二)交际性(三)创造性三、写作受体解读的方法(熟练掌握)(一)解读的原则1.类型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三思性原则(二)解读的方法1.笔读法2.声读法3.分类法4.比较法5.圆识法第四节写作受体与写作载体的关系一、写作受体对写作载体的选择(理解)二、写作载体对写作受体的制约(理解)三、写作受体与载体的双向建构(掌握)思考与练习第四章写作行为过程【教学目的】1.了解感知、运思、行文的交叉递变过程;2.理解写作行为过程是认识和表达的矛盾统一过程;【教学重点】掌握感知与采集、运思与构思、行文与表达三组概念;【教学难点】写作感知、运思、行文的交叉递变过程;【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写作感知一、写作感知的特性(理解)二、写作感知的方法(掌握)三、写作感知的过程(掌握)第二节写作运思一、写作运思的特性(理解)二、写作运思的方式(掌握)三、写作运思的过程(掌握)第三节写作行文一、写作行文的特性(理解)二、写作行文的方法(熟练掌握)三、写作行文的过程(熟练掌握)思考与练习第五章写作表达方式与技巧【教学目的】了解并掌握写作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技巧;【教学重点】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的类别与方法;【教学难点】表达技巧的训练;【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写作表达方式一、叙述的视角与方法(掌握)(一)叙述的视角1.第一人称2.第二人称3.第三人称(二)叙述的方法1.顺叙2.倒叙3.插叙4.补叙5.平叙二、描写的类别与要求(掌握)(一)人物描写1.肖像描写2.语言描写3.行动描写4.心理描写(二)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2.社会环境描写(三)场面描写(四)细节描写三、抒情的方式与要求(掌握)(一)直接抒情(二)间接抒情四、议论的要素与方法(掌握)(一)议论的要素1.论题2.论点3.论据4.论证(二)论证的方法1.立论方法2.驳论方发五、说明的分类与方法(掌握)(一)说明的类别(二)说明的方法1.定义说明2.诠释说明3.分类说明第二节传统常用写作技法一、聚焦与立骨(理解)(一)聚焦1.人物聚焦2.细节聚焦3.场面聚焦(二)立骨1.一字立骨2.一句立骨3.一段立骨二、悬念与那辗(理解)(一)悬念1.设悬2.解悬(二)那辗1.多重铺垫,曲径通幽2.抑扬结合,欲擒故纵3.明断暗续,另辟蹊径三、巧合与误会(理解)(一)巧合1.巧合要合理2.巧合要新奇(二)误会1.言语误会2.视觉误会第三节现代常用写作技法一、意识流与蒙太奇(理解)(一)意识流1.内心独白2.自由联想3.时空交错(二)蒙太奇1.相似式蒙太奇2.平行式蒙太奇二、反讽与黑色幽默(理解)(一)反讽1.言语反讽2.情境反讽3.互文反讽(二)黑色幽默三、象征与变形(理解)(一)象征1.整体象征2.局部象征(二)变形1.畸变2.物化第四节写作技法的辨证艺术一、正与反(掌握)(一)先正后反(二)先反后正二、虚与实(掌握)(一)以侧显本(二)以对写本三、抑与扬(掌握)(一)欲扬先抑(二)欲抑先扬四、张与弛(掌握)(一)张弛式(二)弛张式五、断与续(掌握)(一)断处皆续(二)先断后续思考与练习五、本大纲尚需说明的问题1、本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结合实例进行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学生则要多注意结合案例理解理论并运用于实践。
文学创作 课程教学大纲

文学创作课程教学大纲文学创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提升其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文学创作的理论与实践,学生将掌握基本的创作技巧和方法,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文学创作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价值,认识文学创作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2. 掌握文学创作的基本技巧,包括选题、构思、写作和修辞等方面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提高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能力;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评论能力,使其能够理性评价和分析文学作品;5.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文学创作,提高其创作实践水平和作品的艺术质量。
三、教学内容1. 文学创作概论- 文学创作的定义和分类- 文学创作的意义和价值2. 文学创作理论- 文学风格与表现手法- 情节结构与人物塑造- 语言运用与意象构建3. 文学创作技巧- 选题与构思- 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 篇章结构与节奏掌控4. 文学创作实践- 短篇小说创作- 长篇小说创作- 诗歌创作- 散文创作5. 文学批评与评论- 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评价- 文学评论的写作技巧和规范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授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介绍文学创作的基本理论和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2. 学生讨论设立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就课程内容进行思考和交流,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3. 作品分析给予学生一些优秀文学作品,并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提高其文学批评和评论能力。
4.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实践,提供可能的选题和写作指导,指导学生完善作品的艺术性和表达能力。
五、学术要求1. 课堂出勤率学生应保持课堂出勤率达到90%以上,缺勤者需提供请假证明或及时申请补课。
2. 课堂表现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发表独立见解并尊重他人观点。
3. 作业完成学生需按时完成课堂作业,包括阅读作业、写作练习等,提交后会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文学课程教学教案

文学课程教学教案【文学课程教学教案】一、课程概述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理论,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作技巧,通过阅读、讨论和创作实践,提升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
1.2 教学内容- 文学理论基础:介绍文学的定义、分类、流派及重要理论观点。
- 经典作品解读:选取不同文学时期和风格的代表作,进行深度剖析。
- 写作指导:教授创作技巧,如情节构建、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等。
-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进行小组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1.3 教学方法- 理论讲解与实践结合:通过讲授理论知识,辅以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互动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课堂参与感。
- 个人创作与展示:鼓励学生独立创作,定期进行作品展示和反馈。
二、课程大纲2.1 第一单元:文学的起源与演变- 文学定义与分类- 古代文学简述- 近现代文学发展2.2 第二单元:文学理论基础- 文学批评视角- 主题与情节分析- 情感与象征手法2.3 第三单元:经典作品解读- 现代诗歌:《艾青诗选》选读- 小说:《红楼梦》片段分析- 古典戏剧:《西厢记》片段解析2.4 第四单元:写作实践- 创作指导:短篇小说创作- 个人创作分享与反馈2.5 第五单元:文学创作与批评- 课堂讨论: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 学生作品展示与点评三、教学进度与评估3.1 每周课程进度:理论学习、作品分析、写作指导、讨论分享3.2 期中评估:理论知识测试、作品分析报告3.3 期末评估:个人创作展示、口头报告与论文撰写3.4 课程反馈:定期收集学生意见,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需求。
四、教学资源4.1 课程教材:《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等4.2 阅读材料:推荐经典文学作品及相关理论著作4.3 电子资源:文学网站、在线课程平台等五、教学注意事项5.1 保持开放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尊重不同的观点。
5.2 保护隐私:在讨论和创作中,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写作教学大纲

写作教学大纲《写作》教学大纲学时:102 学分:5理论学时:68 实践或讨论学时:34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大纲执笔人:黄建成芮瑞大纲审定人:黄建成课程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写作》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并带有师范专业的特色。
开设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和今后的发展夯实"会写"的基础;同时,使学生了解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原理,初步熟悉作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为将来胜任语文教学工作做好"会教"的准备。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即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写作现象的观照相结合;理论知识教学与写作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2) 充分注意大学写作的特点,从较高层次的写作能力,尤其是研究性写作能力的培养上,进行写作训练。
(3) 练笔活动宜突出重点文体(散文、文艺评论和研究性文章)。
(4) 要充分利用教材《写作学教程》章后的"思考和练习"题。
3、课程教学改革(1) 完善"写作百篇工程"的改革。
(2) 提倡开展研究性写作活动。
(3)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条件时可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本文课程理论教学绪论一、写作的性质(一)写作的含义(二)写作的特性:综合性、创造性、自悟性二、学习写作的意义(一)写作促进社会的发展(二)写作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工具三、学好写作的主要条件(一)做人是写作之本(二)积累是写作之源(三)勤练是写作之径[重点难点及思考题]1、掌握写作的含义、特点。
2、理解学习写作的途径。
3、在各类考试中,常常要考作文,甚至有些地区正尝试在语文中考中只考作文。
请说说原因何在。
4、写作具有"自悟性",请联系自己的写作实践谈谈体会。
5、写作的"创造"是有层次的,请结合作品谈谈不同层次的"创造"的差异。
《大学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写作》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5A01150课程名称:大学写作英文名称: College Writing课程类型: ■通识必修课□通识核心课□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总学时:24 讲课学时:24 实验学时:0学分:1.5适用对象:全校所有专业推荐教材:夏秀、于瑞桓、陈晓洁:《大学写作》,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2年。
参考书目:1.王安忆:《小说家的十三堂课》,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
2.(前苏联)康·巴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大学写作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具体的文体写作,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以便适应将来实际写作工作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深入思考能力、清晰表达能力等的目的,全面开发学生的智能,提高综合素质。
大学写作课程的任务是全面地剖析写作过程,讲授各类文学文体的特点、写作要求和方法,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写作训练。
三、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过程的基本情形,纠正关于写作的种种误区。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写作水平,必须首先正确理解写作,否则不可能找到进入写作之门的有效途径。
2.借鉴已有的文章,即要加大阅读量。
要在阅读借鉴的基础上,熟悉各种文体不同的语言风格,借鉴成熟的文章建构方式和方法。
3.锻炼思路,提升思维水平。
即要有意识地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只有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能够全面把握客体,才能准确反映其本来的面貌。
4.强化实践环节。
既不仅要重视理论层面的知识讲授,更要重视写作实践,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多写多练。
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写作的概念、意义、作用和课程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写作活动的多样性、复杂性。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学时:54 其中实验学时:学分:3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文学与写作》是文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从实践的角度,将各种文学知识运用到文学写作、文学鉴赏以及文学研究的领域。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本课程的先修课成为大学语文、文学概论。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文学写作主体论、过程论、文本论、接受论以及文体论的学习,掌握文学写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提高文学写作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培育、提高学习者的文化素质和文学专业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写作实践法。
教学重点:各类文学形式的写作。
教学难点:文学写作能力、文学鉴赏能力。
五、学时分配六、课程考核期末考查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作业、实践等)占50%。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王国魏主编文学鉴赏,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1。
参考书:1、陈果安编文学写作教程,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01。
2、陈果安//何纯//王定编写作学基础,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3。
八、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教学内容:什么是文学?什么是文学写作?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界定文学、文学写作的涵义,讲述文学写作的三大特征;通过列举文学写作的发展历史、当今现状、分类情形以及基本的审美功能来阐述文学写作的三大方法。
3、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文学写作的特征。
难点:理解并掌握文学写作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文学写作的基本条件1、教学内容:文学写作的基本条件。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写作主体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分条叙述,使学习者能从主体静态角度,了解文学写作主体的智能结构;了解文学写作主体的必备能力;知晓文学写作主体的文化素养。
3、重点、难点:重点:文学写作主体的必备能力中的体察能力、想象能力、技巧运用能力难点:文学写作主体的智能结构的内涵,它六个方面的因素是怎样影响文学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挥。
第三章文学写作的过程1、教学内容:文学写作与其他艺术生产不同的是,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文学写作是一种特殊的话语生产,是通过创造性的话语系统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生产。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从动态的角度,描述文学写作主体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描述文学写作成品是如何由生活原象转换为写作者的心理意象,再转换为审美对象的心理和过程。
3、重点、难点:重点:正确地理解文学写作成品从生活到艺术的过程,懂得这个过程是“原象——意象——物象”的转换,懂得这三个关键术语的内涵。
难点:文学作品在从生活到艺术的转化过程中,文学写作主体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他对生活的艺术感觉和生命体验,他在构思、酝酿过程中的艺术发现和审美想象以及他的情感把握和价值判断,需要教学者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条理清晰并生动直观地讲述。
第四章文学文本的审美要求1、教学内容:文学文本是用话语体系形态凝聚和定格下来的文学创造样式,是写作者生命体验和艺术发现的物化形式,是文学写作成果的标志。
文学活动本身就包含了文学写作活动和文学接受活动,因此文学文本的形成不仅是文学写作活动的结束,同时也是文学接受活动的开始。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生动的案例教学,学习者要懂得作为文学写作的载体——文学文本,在情感上、在语言上、在结构上的一些具体审美要求。
3、重点、难点:重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文学文本在语言上的四大审美要求。
难点:本章的教学难点是第二节文学文本的结构要求里提到的“审美召唤结构理论”。
第五章诗歌写作1、教学内容:中国新诗的发展、表达方式与写作。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诗歌精品的赏析、解读,归纳出诗歌文体的五大审美特征,根据这五大审美特征,从诗歌文体最小的结构单元入手,掌握诗歌文体写作的四个最基本的写作方法。
3、重点、难点:重点:歌文体最小的结构单元是一个诗歌意象,诗歌意象是如何被写作者发现、提炼、表达的,即写作者那种抽象的、无形的情绪情感是如何通过诗语而得到具体的、有形的艺术传达的?难点:怎样通过超常化的语言构造来呈现诗歌意象,特别是,如何正确理解并学会使用诸如:“动词精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省略跳跃”、“近比远比”等具体的诗歌写作方法以及一些“感觉挪移”、“色彩错杂”、“博喻与铺陈”、“悖论与突反”等具体的组合诗歌意象的方法,是诗歌写作学习的难点。
第六章小说写作1、教学内容:小说的含义、发展及显赫地位,小说的写作与鉴赏。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小说文体产生、发展的历史,掌握小说文体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方法,学会运用小说文体的基本知识去鉴赏、分析小说作品,开展小说文体的教学和研究。
3、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小说文体的人物理论、情节理论,掌握微型小说的特征与写作技巧。
难点:运用小说理论去鉴赏作品、分析作品、研究作品,初步懂得微型小说的写作规律和教学方法,并能利用网站平台,开展小说文体的创新写作活动。
第七章散文写作1、教学内容:散文的含义与写作技巧要求。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古今散文文体的演变历史,懂得散文的基本分类和新形态散文(电视散文和网络散文),掌握散文的写作方法,能够运用散文文体知识去研究散文作家和散文精品,写得出达到一定水平的散文作品,并顺利地开展散文研究性学习和散文教学。
3、重点、难点:重点:散文从内容到形式的特征,特别是散文在自由、随意、家常的本质特性下隐涵的审美韵味。
难点:在散文写作实践中,怎样追求较高的艺术境界和审美质量,特别是散文写作怎样在平常的题材和平常的表达中,形成不平常的艺术构思和不平常的审美立意。
第八章杂文写作1、教学内容:杂文的含义,对于作家的要求以及写法。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结合现代文学课的学习、特别是通过结合鲁迅杂文的学习,了解杂文文体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发展,掌握杂文基本的文体特征,培养正确的欣赏杂文的意识、学会杂文的基本写作方法。
3、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杂文的文体特征,特别是通过与杂文相邻近的文体(小品文、随笔、时评)进行辨析来理解杂文的文体特征。
难点:杂文写作中需要掌握的常用技巧(如“刻毒”笔法、曲笔幽默、机智诡谲、归谬方法、反语制造、对比手法、“文摘公”式摘引、异体叙述等),并且还要在杂文写作实践中有效地去使用它。
第九章科普小品写作1、教学内容:科普小品的含义、审美特征及创作。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科普小品在中国发展的简史,也了解科普小品文体在今天贫弱的创作现状和广大读者对优秀科普小品的阅读需求,培养鉴评、研究科普小品的文体意识。
文科同学在阅读、欣赏科普小品时提升自己的科技素质,理科同学在欣赏、写作科普小品时培孕自己的人文素养。
3、重点、难点:重点:科普小品的审美特征,特别是对科普小品的严谨的科学性、生动的文学性、通俗的大众性在结合上的理解。
难点:掌握并运用科普小品写作特有的方法、技巧(如绘形、拟人、比喻、比较等)。
第十章儿童文学写作1、教学内容:儿童文学的性质、特点、意义与写作方法。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儿童文学的文体定义和文体特征,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类别,懂得儿童文学的写作规律,能够顺利地对中小学生开展儿童文学的案例教学。
3、重点、难点:重点:正确阐释儿童文学的本质特征和艺术规律;难点:真正科学地掌握儿童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第十一章传记文学写作1、教学内容:传记文学的含义及文体;作者的修养是写好传记文学的前提,材料的搜集、鉴别、梳理是关键,人物的形象和个性的刻画是核心,结构的安排也是重要环节。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传记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演变,结合中国古代文学课的学习,熟读几部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传记文学经典(如:《战国策》、《左传》、《史记》等)。
知晓传记文学的三大基本文体特征,掌握传记文学写作五大基本方法。
3、重点、难点:重点:传记文学写作如何选材和用材,采用何种方法突出传主的个性和精神。
难点:“真实”与“想象”的内涵。
第十二章报告文学写作1、教学内容:报告文学的含义、文体特征以及、写作。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报告文学文体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演变过程,阅读几部重要的报告文学经典作品,掌握报告文学文体三大特征。
掌握报告文学写作从采访、选材、立意、结构以及人物塑造等的全过程和基本方法。
3、重点、难点:重点:报告文学的选材、用材和报告文学为了突出报告人物的性格而可能采用的文学方法。
难点:把握新闻的真实性和文学的想像性之间的“度”和“分寸”。
第十三章戏剧文学写作1、教学内容:戏剧与戏剧文学的含义,戏剧文学的四大审美特征以及戏剧文学的基本写作方法。
2、教学基本要求:结合中外文学史的学习,了解戏剧文学的历史发展和戏剧理论基本知识,懂得戏剧文学的文体特征,掌握戏剧小品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3、重点、难点:重点:戏剧冲突理论——戏剧冲突的构成、提炼、发展、解决以及舞台表达方式难点:戏剧小品的写作,特别是戏剧小品设置戏剧场面的方法、戏剧小品强化戏剧冲突的技巧、戏剧小品塑造人物的要求第十四章文学评论写作1、教学内容:文学评论的含义、文学评论的写作。
2、教学基本要求:懂得文学评论的定义、类型,知晓文学评论作为文学文体与理论文体有机结合后体现出来的基本文体特质,能掌握文学评论写作的基本写作方法。
3、重点、难点:重点:文学评论的写作过程和写作技巧。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养成对文学作品的研读能力、分析评论能力以及理论语言的运用能力。
第十五章网络文学写作1、教学内容:网络文学的含义与多样化的创作方式和文本特征。
2、教学基本要求:懂得网络文学的基本定义和在近10 年内的演变叙略,掌握网络文学的四大文体特征——依托网络的电子文本、超文本链接的立体构成、多媒体演绎的综合艺术、追求简约的语言表达,能把网络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运用于网络文学文体的写作上,运用于“网络写手”的能力培育上。
3、重点、难点:重点:真正理解网络文学、认同网络文学并进而欣赏网络文学精品,能对高新技术背景下产生的新形态文学展开研究,并把它们改造成为自己文学学习。
难点:能够学会并掌握博客的理念和技术,并把博客的理念和技术运用于文学写作实践,在文学网站上创建自己的博客网页,能在各网站上发表自己的文学作品。
九、实验教学执笔人:吴彩云专业负责人:主管教学副院长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