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组织模式创新的若干思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组织模式创新的若干思考

罗繁明符永寿

[提要]经过31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正在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但是,我们发现效率优先给中国带来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竞争下的分配格局,造成社会问题急剧膨胀。当今群众最为关心并期待改善的是社会公平和社会建设问题。本文作者认为,前者需要通过国家宏观调控来解决;后者则需要通过政策与制度创新,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来解决。其中,如何构建社会工作组织创新模式应是社会建设中需要优先突出解决的问题,这因为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就此本文提出如下解决方案:一是要从国家治理向公民治理转型的制度环境下发挥社会工作组织在缓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二是社会工作组织创新要处理好与政府、社区、居民的关系;三是组织经费来源要从“输血”方式向“造血”方式转移的市场化路径寻求出路;四是组织模式创新要借助知识管理思想引导学习创新、知识创新和组织创新,以此提升社会工作效率。

关键词:社会工作模式创新市场化知识管理

一、引言

从现代文明的进程来看,社会工作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是社会需求所产生的社会分工。一个国家的社会工作服务水准的高低标志着这个国家提供的社会服务公共产品的发达程度,反映了全社会民众的生活质量。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准进入小康社会,人们对社会福祉的追寻有了更高的需求。但是,相对经济增长速度而言,社会保障服务相对滞后,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开始从执政党层面提出加强社会建设问题,社会服

务纳入政府的制度安排。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多数注重“输血”功能,忽略“造血”功能,使许多已经上马的项目因缺政府资金的持续支持而难以维继,而仅凭目前大多数的地方政府财力还无法包揽社会所需服务的全部内容。从社会工作服务面看,仅局限于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定位也不利于全社会对社会工作的持续参与,不利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主义风气和社会大家庭集体心智模式的培养或聚合,不利于社会工作的持续发展。

社会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群众路线在当今历史发展阶段的模式创新。显然,从过去战争年代供给制下或计划经济时期分配制度下创立的群众工作及服务功能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社会生活的需求,群众工作已经不能完全代替社会工作的功能。原来的群众组织的职能也不能代替现今社会工作的职能。但是,从国外引进的社会工作模式如何实现本土化的问题却迟迟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营造一个由政府宏观规划管理指导及资助服务,为社会工作组织提供市场化、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生态环境,这是建立社会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假设这个理论模型成立,接下来主要是应该解决如何架构或创新社会工作组织的管理模式的问题。

二、把握社会工作理论前沿是模式创新的前提

(一)社会工作思想和实践溯源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学科,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西方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产物。一百多年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随着服务业的发达最先出现了专门培养和训练帮助人们解决心理、行为和社会关系等方面问题的职业,而随后出现专门帮助各种弱势或边缘群体解决困难或问题的

组织,至今,发展为面向社会各领域对象服务的行业或社会工作组织。回溯西方早期的社会工作重要实践,以及对社会工作的界定,我们能够从中找到社会工作的思想本质。

1601年英国是第一个以国家名誉颁布关于社会工作法律的国家。伊丽莎白女皇1601年颁布的法案“Poor Law”(史称旧济贫法)正式承认政府对济贫负有责任,并建立了初步的救济行政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成为各国现代社会救济事业的开端。同时,与产业革命相适应的社会工作职业也在英国萌生。1869年伦敦成立了第一个“慈善组织会社”,相继出现的“睦邻组织运动”也被视为专业社会工作的重要早期实践。社会工作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各国用于修复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干预社会福利事务的重要工具。

40多年前威特默在他所著的《社会工作——一种社会制度分析》一书中认为:“社会工作是一个有组织的机构或社团为解决个人所遭遇的困难而提供有一种援助,为协助个人调整其社会关系而提供的各种服务。”

联合国出版的《国家社会服务计划的发展》报告给社会工作的定义是运用个人潜能与社会资源,以协助个人调适环境的一种方法和技术,社会工作是一种活动,用以帮助个人与其社会环境获得更好的相互调适。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社会工作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改变,现在一般认为,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更确切一点说,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服务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行善活动①。社会工作的价值实现是从利他主义出发,通过主观上助人的价值追求达到客观上利己主

义的生存目的。他与慈善事业和义工事业的分工不同。现在所讲的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实际属于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引进的舶来品,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一般意义上所讲的“在社会上兼职做些社会性公益活动”或慈善活动、义工活动等的社会工作有本质区别。

可见,社会工作不仅是一种助人的活动,一种专业,一种职业,从国家管理层面来看,更是一种安抚民心稳定社会的制度安排,是帮助修复社会细胞维持健康状态不可缺的统治手段。简而言之,所谓社会工作,是社会需求所产生的社会分工的一门专业,是通过帮助有需要的社会成员或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缓解社会个体矛盾,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关系和谐的一门职业;是以利他主义为目标,实现服务价值交换的职业人格化存在的目的。

(二)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探索前沿

在中国,真正意义的社会工作组织一方面来自近年来由社会学研究分支组成的专门研究社会工作的理论专业团队;另一方面由XX市政府开了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实践先河。以政府购买服务为动力的社会工作民间组织如雨后春笋在一线城市成立。观察目前国际上的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前沿,中国社会工作要适应时代需求的转型应对如下问题做出正确判断并回答,正确应对这些变化是扫清社会工作组织模式创新障碍的前提。

1、社会工作内涵的外延扩展趋势。社会工作的内涵从主要为弱势群体服务向社会有需求就有提供服务的机会方向扩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外延在扩大,服务的方式从个案服务扩展到社区服务,从助人自助的个人行为、小组行为、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