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
1.人们面临稀缺性的问题: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人们必须面临做出选择的问题。
2. 指导理性人的行为的机会成本原理:由于选择一种行为必须牺牲其他行为,因此人们必须考虑机会成本。
3. 市场会达到均衡状态: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会相互作用,导致价格和数量达到均衡状态。
4. 政府可以干预市场: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和法律规定等手段来干预市场。
5. 贸易可以让每个人受益:自由贸易可以让各国在不同的领域获得利益。
6. 市场效率会导致最优分配:在市场效率下,资源会分配到最有价值的用途。
7. 政府干预可能导致效率损失:政府的干预可能导致市场效率的下降。
8. 价格上涨会导致需求下降:价格上涨会导致需求下降,反之亦然。
9. 风险和回报成正比:风险和回报是成正比的,高风险投资通常具有更高的回报。
10. 市场不完美: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垄断和外部性等问题,需要政府干预来解决。
- 1 -。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局限:人们在做出决策时,必须权衡不同的选择,并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做出取舍。
2.成本的概念:当人们做出决策时,必须考虑他们所面临的代价和机会成本。
代价是指为了获得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而机会成本则是指为了选择一种行动而放弃的最好的替代行动。
3.理性人假设:经济学假设人们是理性的,即他们会根据他们的利益来做出决策。
然而,理性人并不意味着他们总能做出最佳决策,因为信息不完全和认知有限。
4.边际分析:边际分析考察每增加一单位的行动所产生的额外效果。
边际分析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工具,它有助于决策者决定是否继续增加一个单位的行动。
5.贸易能使每个人从中受益:贸易能够使个体和国家在资源分配方面受益。
通过贸易,人们能够获得来自其他地方的资源和产品,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
6.市场的有效性:市场在足够的竞争下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
市场机制通过价格的变动和供求关系的调节,能够使资源流向能够产生最大社会福利的地方。
7.政府的作用:虽然市场在资源分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政府也有必要干预市场,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公共利益。
8.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体产出的持续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资源投入和技术进步来实现。
9.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经济中两个主要的问题。
在短期内,通货膨胀和失业通常呈现负相关关系,即通货膨胀上升时失业率下降,反之亦然。
10.理解整体经济:经济学家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和经济体系运行的规律。
整体经济包括国民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宏观经济指标,以及货币供应、利率、政府支出等政策因素。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如何做出选择的社会科学。
在这门学科中,有十个基本原理贯穿始终,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现象和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选择,而这些选择往往意味着要在不同的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比如,一个人在有限的收入下,需要决定是购买更多的食品还是更多的衣物;一个国家在有限的财政预算下,需要决定是将资金投入教育还是医疗。
这种权衡取舍是无处不在的,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而我们的欲望和需求却是无限的。
当我们做出选择时,就意味着放弃了其他可能的选择。
而被放弃的选择中所带来的价值,就是我们做出当前选择的机会成本。
例如,一个大学生选择毕业后立即工作,而不是继续深造,那么他放弃的继续深造所带来的知识和未来更高的收入,就是他选择工作的机会成本。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正如前面提到的机会成本,理解某种东西的成本不仅仅是我们为了得到它所付出的金钱,还包括为了获得它而放弃的其他机会的价值。
比如,一个企业决定投资一个新项目,不仅要考虑项目的直接投资成本,还要考虑如果把这些资金用于其他项目可能获得的收益。
对于个人来说,时间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当我们选择用时间做一件事情时,就意味着不能用这段时间做其他事情。
比如,周末选择在家休息,就放弃了外出社交或学习新技能的机会,这些被放弃的机会就是在家休息的成本。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人在做决策时,会考虑边际量,即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和额外成本。
例如,一家航空公司在考虑是否要增加一个航班时,会比较增加航班所带来的额外收入(边际收益)和额外成本(边际成本)。
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增加航班就是有利可图的。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决定是否要购买更多的商品时,也会考虑边际量。
比如,在购买面包时,如果第一个面包能解决饥饿问题,带来很大的满足感,那么第二个面包带来的满足感可能就会减少。
经济学原理十大原理

经济学原理十大原理一、市场机制调节供求市场机制调节供求即依赖于市场供求关系来调节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通量。
当供应比需求多时,价格下降;反之当供应比需求少时,价格上升。
二、“边际理论”边际理论是市场经济中使用最多的经济学理论之一,它主张通过增加或减少价值来提高收益。
它的基本原理是:当一个单位的收入增加时,不一定会提高总收入,而是依赖于收入增加的多少。
三、最优分配原理最优分配原理是指公平、合理地将利益和责任分配给各个效益者。
在各个权利和义务之间,应该找到最优的分配方式,即将利益最大化,以满足任何组织的目的。
四、消费者利益最大化原理消费者利益最大化原理是指消费者经济行为的基本原则,即追求获得最大利益。
也就是说,消费者在购买时,应该把利益最大化作为决定因素,以达到最大收益的目的。
五、经济发展与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原理经济发展与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原理是指通过社会结构调整,不断扩大国民收入和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各项需求的原则;也就是说,要取得经济发展的有效成果,必须重视社会结构的调整和重组。
六、利润最大化原理利润最大化原则是指企业行为的基本原则,即企业追求获得最大的利润,通过价格、产出、市场结构等管理策略,将收益最大化。
七、最低成本原理最低成本原理是企业行为的基本原则,即企业在生产货物或提供服务时,应当尽可能降低成本,以便降低价格经营招揽客户,以壮大企业产业利润。
八、利用经济技术进步原理利用经济技术进步原则是指keep利用最新的经济技术进步,不断改善生产设备环境,增加产量,获得最大的收益和效益的原则。
九、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原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原则是指充分尊重自然环境,发展和维护社会适应环境变化的原则;也就是说,在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时,应当科学地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
十、资源有效利用原理资源有效利用原则是指合理配置资源,尽可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更节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十大经济原理

十大经济原理一、机会成本原理机会成本原理是指,当做出一个选择时,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选择就是机会成本。
简而言之,就是为了得到某个东西,必须放弃其他东西。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在做决策时要考虑到放弃的那些选择,并且要权衡利弊。
二、边际效应原理边际效应原理是指,当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或消费量时,所带来的额外收益或成本就是边际效应。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在生产和消费中要考虑到每一单位的增量和减量对整体的影响。
三、供求关系原理供求关系原理是指,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由供给和需求两者相互作用决定。
当需求增加时,价格上升;当供给增加时,价格下降。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中要根据供求关系来确定价格和数量。
四、市场失灵原理市场失灵原理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市场不能有效地分配资源和调节经济活动。
市场失灵主要有三种形式: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垄断。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中要注意市场失灵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政策干预。
五、收益递减原理收益递减原理是指,当增加一种生产要素时,其他要素不变时,其边际产出会逐渐减少。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在生产中要考虑到生产要素的边际效应,避免过度投入导致收益递减。
六、比较优势原理比较优势原理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生产某种商品上存在差异性优势。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在国际贸易中要根据比较优势来进行分工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七、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是指,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给量增加而导致的。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在货币政策制定中要控制好货币供给量,以避免通货膨胀。
八、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原则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原则是指,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要协调使用财政和货币两种手段来实现经济平衡和稳定。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要注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性。
九、劳动力市场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了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在劳动力市场中要关注供求关系,合理确定工资水平。
十、公平与效率的权衡原则公平与效率的权衡原则是指,在经济活动中要考虑到公平和效率两者之间的关系,追求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中国的十大经济学原理

中国的十大经济学原理
中国的十大经济学原理
1.供求关系——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规律之一,供求的变化会影响市场价格和数量,企业和消费者可以根据供求关系做出决策。
2.边际利润递减——企业成本增加一定量时,其利润增长率会逐渐降低,企业应该根据这一原理动态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
3.激励机制——以经济奖励或惩罚来激发人们对某种行为的积极性,可以促进个体和组织的发展和创新。
4.人力资本——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经验等对个人和组织的价值有着重要影响,企业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
5.成本效益——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应该通过有效控制成本,提高效益,以保证长期竞争力。
6.外部性——一种经济活动可能会影响到旁观者,企业和政府应该考虑外部性的影响,采取相应的环境和社会责任措施。
7.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政府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包括税收、支出和货币供应等。
8.国际贸易——通过国际贸易,企业可以获取更广阔的市场和竞争优势,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贸易政策来促进贸易的发展。
9.产业政策——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来扶持某些行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10.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政府应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和公共利益,包括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
总结:
以上十大经济学原理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基本规律和政府干预的主要手段。
企业和政府应该根据这些原理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政策,以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
同时,对于广大市民来说,了解这些原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参与经济活动,增加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生产、分配和管理稀缺资源的学科。
它试图解释为什么一些决策会产生一些结果,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决策和政策来改善资源分配和社会福利。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经济学家们总结出了一些基本原理,被称为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以下是对这些原理的介绍。
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原理(People face trade-offs):这个原理指出,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人们在做决策时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权衡取舍。
比如,个人在时间上的选择、政府在决定资源分配的问题上都需要进行权衡取舍。
2. 机会成本的原理(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其中一种物品或享受其中一种服务,所放弃的最好的替代品。
该原则指出,人们在做出经济决策时应该考虑到机会成本,而不仅仅是考虑货币成本。
3. 理性决策的原则(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这个原则指出,理性的人们会在边际上进行决策,即他们会考虑每个额外单位的成本和收益,并基于这些信息来做出决策。
4. 市场机制的原理(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市场机制是指由供需关系决定价格和分配资源的机制。
该原则指出,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即当其中一种激励改变时,人们的行为也会相应地改变。
5. 市场失灵的原理(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这个原理指出,通过贸易的方式,人们可以相互受益,使得每个人都能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
这个原则指出,尽管市场是一种有效的资源分配机制,但在一些情况下,政府的干预可以促进更好的市场结果,如通过监管、税收和补贴等手段来纠正市场失灵。
7. 生产力的原理(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这个原理指出,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其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能力。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多拥有一些某物品通常就意味着少拥有一些其他物品。
如大炮与黄油,食品与衣服,效率与公平。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又称择一成本,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是对选择中被舍弃的机会的最高估价。
如上大学的成本,姚明剪草的成本。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作出更好的决策。
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如飞行前的低价余票,钻石比水贵(一个人对任何一种物品的支付愿望都基于其边际利益,即物品产生的额外利益)。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如科比不读大学直接进球队,系安全带的法律引起更多事故,油税鼓励节油。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它的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通过激励产生的不太明显的间接影响。
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那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5.贸易使每个人状况变得更好(P2)贸易使各国(人)能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种类更多的物品与劳动。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在任何一种经济制度中,都在各种竞争性的用途之间分配稀缺的资源。
市场经济利用供给与需求的力量来实现这个目标,它们共同决定了经济中许多不同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价格又是引导资源配置的信号。
市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
看不见的手原理:每个人都力求运用它的资本,生产出最大的价值。
一般而言,他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促进多少。
他只考虑自己的安全,自己的所得。
正是这样,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实现着他自己并不打算实现的目标。
通过追求他自己的利益,他常常能够,与有意去促进相比,更加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公益。
——亚当斯密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只有在政府实施规则并维持对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制度(如产权)时,看不见的手才能施展其魔力。
十大经济原理

十大经济原理
1.比较优势原理:不同个体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上的优势比较,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
2.需求和供给原理:市场经济下,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3.稀缺性原理:资源有限,而需求是无限的,因此必须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做出选择,以满足最重要或最紧迫的需求。
4.机会成本原理:进行某种经济活动时,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选择所带来的成本。
5.边际效应原理:每次增加一单位的投入(如劳动、资金)或消费一单位的产出时,所带来的额外效益或成本。
6.货币中性原理:一国货币供应的增加并不会对实际经济产出产生持续影响,而只是导致价格上涨。
7.市场失灵原理:市场机制并非总能有效地分配资源,可能会出现市场失灵、外部性等问题。
8.资本积累原理:积累更多的资本(物质和非物质)可以增加生产力和经济发展。
9.货币贬值原理:货币贬值会导致物价上涨,但对于出口和旅游业来说有利。
10.需求弹性原理:价格变动对商品和服务需求量的敏感程度,影响着市场供求关系、定价和营销策略的制定。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是由经济学家尤金·弗里德曼提出的,它们描述了经济行为的基本规律和原理。
下面是其中的十大原理:
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问题:资源是稀缺的,人们必须在各种选择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当人们做出决策时,他们会考虑成本和效益。
2. 机会成本是所有决策的关键:机会成本是指放弃某种选择所需要付出的成本。
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会比较各种选择的机会成本,并选择能够带来最大收益的选项。
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人们做出决策时,会考虑增加或减少一单位数量的效果。
边际量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数量时所带来的额外收益或成本。
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是促使人们做出某种行为的动力。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以追求个人利益或实现目标。
5.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受益:贸易可以使不同地区和个人之间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实现互利互赢的局面。
6. 市场通常是有效的:市场经济通过供求关系自动调节资源分配,达到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
7. 政府可提供公共产品和处理市场失灵:政府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提供公共产品,以及在市场失灵时采取干预措施,以维护经
济的稳定。
8. 政府政策可能导致预期的结果与实际结果不同:政府的政策可能会出现意外的结果,因为社会和经济系统的复杂性。
9. 价格上涨会导致需求下降:物品价格上涨会导致需求下降,因为人们会寻求替代品或减少消费。
10. 经济增长的长期结果是通货膨胀: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可能导致货币供应增加,进而导致通货膨胀。
这些原理提供了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的基本框架,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更明智的经济决策。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释了大部分经济现象背后的秘密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释了大部分经济现象背后的秘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1、关于决策1.1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解释: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我们通常不得不放弃某个东西。
举个例子:我们为了赚钱而放弃在赚钱的这些时间,这些钱相当于你喜爱的东西,而时间相当于你放弃的东西,当然时间你也可以做其他,但总来说就是你舍去的相对你原本应该有的东西。
1.2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就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与原理一一样,只是这里精确定义了某个东西成本,我们把它称为机会成本。
解释:我们为了取得学士学位,我们会努力学习,考上大学,然后毕业获得学位,你获得知识,也许更好的格局,人脉等等。
相对的我们放弃的是学习的时间和这段时间你工作赚的钱。
举个例子: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为什么中途辍学?因为他们觉得时间这个机会成本远远大于他们上学获得的价值,因此他们权衡后创业取得更大的成就。
1.3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解释:理性人指的是系统和有目的尽可能实现其目标的人。
理性人通常考虑的是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而进行决策!(自变量增加一单位【边际成本】,因变量所增加的量就是边际量【边际收益】当成本等于收益时利润最大)举个例子:假如假设你正在考虑用手机给一个朋友打电话,你确定与朋友通话十分钟带给你的收益估计为7美元,你手机的服务费是每个月40美元固定费用加上每分钟0.5美元的通话费用。
你每个月打电话100分钟,因此你每个月费用为90美元。
这样情况下,你是否该打电话?答案为:边际成本为增加的费用10*0.5=5美元<边际收益为:7美元,你应该打电话!1.4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解释:激励指引起某人做出某种行为的东西。
我们几乎所有动机都能用激励来解释。
举个例子:安全带的法律影响汽车安全和事故发生几率!直接影响显而易见,人们发生事故存活率提高了。
但是,这项法律提供的激励改变了人们开车的速度和谨慎程度,由于原本谨慎行驶的司机精神高度集中,这是他们最直观的成本,有了安全带后谨慎程度得到降低,而导致事故率却提高了。
经济学原理第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原理第章经济学十大原理第一大原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经济学的第一大原理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在各种选择之间做出决策,并承担相应的代价。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同时获得所有的想要的东西,因此我们需要在不同的选择之间做出取舍。
这种权衡取舍的思维方式贯穿着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
第二大原理:成本与效益经济学的第二大原理是考虑成本与效益。
在做出任何决策时,我们需要权衡所获得的利益与所承担的成本。
成本不仅仅指金钱方面的成本,还包括时间、精力、机会成本等。
在做出决策时,我们需要比较不同选择带来的效益与成本,选择最符合我们利益最大化的方案。
第三大原理:理性人的决策经济学的第三大原理是假定人们是理性的决策者。
理性意味着人们会根据现有信息做出最合理的选择,以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
经济学研究的基础是对理性决策的分析,从而揭示人们在选择时的行为模式和决策依据。
第四大原理:激励的作用经济学的第四大原理是激励的作用。
人们的行为受到激励的影响,人们会通过对激励的反应来做出决策。
激励可以是外部的奖励或惩罚,也可以是内部的动机。
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研究激励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以及如何利用激励来达到特定的目标。
第五大原理:贸易的好处经济学的第五大原理是贸易的好处。
贸易可以使各方得到更多的利益,通过贸易可以实现资源的更有效配置。
不同地区和国家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通过贸易可以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
因此,贸易可以为各方带来更多的福利和经济增长。
第六大原理:市场的作用经济学的第六大原理是市场的作用。
市场是一种通过供需关系和价格机制来实现资源配置的机制。
市场上的交易可以使各方根据自身的利益进行交换,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分配。
市场经济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的增长。
第七大原理:政府的作用经济学的第七大原理是政府的作用。
政府在市场的运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通过制定政策和规则来引导市场的行为。
经济学10大原理

经济学10大原理
1. 放弃其他的选择来追求自己的利益 - 人们面临有限的资源,
需要在不同的选择之间做出决策,并选择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项。
2. 比较优势原理 - 个人、团队或国家应该专注于他们擅长的事物,并通过交换与他人分享这些产品或服务,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和效率提高。
3. 供求平衡原理 - 当需求增加时,价格上升,供应减少;当需
求减少时,价格下降,供应增加。
供求的平衡决定了价格的制定和市场的走势。
4. 投资与效率增长原理 - 投资于资本、技术和教育等方面可以
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
5. 激励原理 - 个体的行为受到激励的驱动,人们会根据激励来
做出选择和决策,支配着市场行为和经济活动。
6. 机会成本原理 - 做出某种选择时,必然会放弃其他的选择,
这些放弃的选择所带来的成本就是机会成本,需要在决策中考虑。
7. 外部性原理 - 经济活动可能会对除参与者之外的人产生影响,这些影响称为外部性。
当外部性存在时,市场不能有效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需要政府干预。
8. 市场失灵原理 - 市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达到最优状态,导致资源未能有效配置,需要政府干预以改善市场效率。
9. 政府作用原理 - 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是提供公共产品、管理市场失灵并纠正不公平现象,以及维持宏观经济稳定。
10. 公平与效率的权衡原理 - 在经济活动中,追求效率可能会导致不公平,追求公平可能会牺牲效率。
需要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做出权衡,寻找最佳的平衡点。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分配和利益最大化的学科,它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个人的消费决策到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在经济学中,有一些基本的原理是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它们对我们理解经济运行机制和做出理性决策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经济学中的十大原理。
第一原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这个原理指的是人们在做出决策时需要权衡不同的选择,因为资源是有限的,无法满足所有的需求。
比如,一个人在选择购买商品时需要考虑价格、质量、品牌等因素,需要在不同的选择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第二原理,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这个原理强调了机会成本的概念,即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其他东西的价值。
比如,一个人选择上大学,就需要放弃在工作中获得的收入,这个收入就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第三原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量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某种物品所带来的额外收益或额外成本。
理性人在做决策时会考虑到边际量,以便做出最优的决策。
第四原理,人们对激励会作出反应。
激励是指能够改变人们行为的东西,比如奖励、惩罚等。
人们在面对激励时会作出相应的反应,这个原理对于理解市场经济中的供求关系非常重要。
第五原理,贸易能使每个人都受益。
贸易能够让不同的人分工合作,使得每个人都能够从中获益。
比如,一个国家可以通过贸易获得其他国家生产的商品,从而获得更多的选择和更便宜的价格。
第六原理,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机制来协调资源的分配,使得资源能够流向最需要它们的地方,这种自由市场机制通常能够取得比计划经济更好的效果。
第七原理,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虽然市场通常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但是有时候市场会出现失灵,这时政府可以通过干预来改善市场结果,比如监管垄断、提供公共物品等。
第八原理,标准的生活水平取决于经济生产。
生产能力的提高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因为它能够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求。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释了大部分经济现象背后的秘密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释了大部分经济现象背后的秘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1、关于决策1.1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解释: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我们通常不得不放弃某个东西。
举个例子:我们为了赚钱而放弃在赚钱的这些时间,这些钱相当于你喜爱的东西,而时间相当于你放弃的东西,当然时间你也可以做其他,但总来说就是你舍去的相对你原本应该有的东西。
1.2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就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与原理一一样,只是这里精确定义了某个东西成本,我们把它称为机会成本。
解释:我们为了取得学士学位,我们会努力学习,考上大学,然后毕业获得学位,你获得知识,也许更好的格局,人脉等等。
相对的我们放弃的是学习的时间和这段时间你工作赚的钱。
举个例子: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为什么中途辍学?因为他们觉得时间这个机会成本远远大于他们上学获得的价值,因此他们权衡后创业取得更大的成就。
1.3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解释:理性人指的是系统和有目的尽可能实现其目标的人。
理性人通常考虑的是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而进行决策!(自变量增加一单位【边际成本】,因变量所增加的量就是边际量【边际收益】当成本等于收益时利润最大)举个例子:假如假设你正在考虑用手机给一个朋友打电话,你确定与朋友通话十分钟带给你的收益估计为7美元,你手机的服务费是每个月40美元固定费用加上每分钟0.5美元的通话费用。
你每个月打电话100分钟,因此你每个月费用为90美元。
这样情况下,你是否该打电话?答案为:边际成本为增加的费用10*0.5=5美元<边际收益为:7美元,你应该打电话!1.4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解释:激励指引起某人做出某种行为的东西。
我们几乎所有动机都能用激励来解释。
举个例子:安全带的法律影响汽车安全和事故发生几率!直接影响显而易见,人们发生事故存活率提高了。
但是,这项法律提供的激励改变了人们开车的速度和谨慎程度,由于原本谨慎行驶的司机精神高度集中,这是他们最直观的成本,有了安全带后谨慎程度得到降低,而导致事故率却提高了。
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二: 原理二: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 放弃的东西。这是某种东西的真实成本。上大学 的机会成本显然包括你的学费。它还包括你可以 用于工作的时间的价值,这种价值按你的潜在工 资评价。它不包括你的食宿费,因为无论你上不 上学,都要吃饭睡觉。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四: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膀做出反应
由于理性人评价活动的边际成本与边际利益 所以,当这些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他们就做出反 应。例如,当汽车的价格上升时,买者有少买汽 车的激励,而汽车制造商有雇用更多工人并生产 更多汽车的激励。公共政策可以改变活动的成本 或收益。例如,对昂贵游艇的奢侈品税提高了其 售价,并不鼓励人们购买。一些政策会有不合意 的结果,因为这些政策以一种未预见到的方式改 变了行为。
选择题
12.下列哪一种关于市场经济的表述是正 12. 确的? 确的?
市场参与者仿佛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 行事,产生了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b. 税收有助于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成本与利 益。 c. 在有足够大的电脑时,中央计划者可以比市 场更有效地指导生产。 d. 市场体制的力量倾向于在消费者中平等地分 配资源。 a.
选择题
13. 13.美国工人享有高生活水平是因为 a. b. c. d. e. 美国的工会维护了高工资。 美国保护自己的工业免受国外竞争。 美国有高的最低工资。 美国工人的生产率高。 以上每一项都不是。
选择题
14. 14.高而持久的通货膨胀的原因是 a. b. c. d. 工会使工资增加得太多了。 欧佩克使石油价格上升得太高了。 政府增加的货币量太多了。 管制使生产成本增加得太多了。
a. b. c. d.
经济学十大原理及例子

经济学十大原理及例子经济学十大原理:1、货币原理:指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它在一定时期内所具有的购买力,而不是它包含的金属成分。
例如:现在1元人民币仍可以买到一个馒头,但是10年前这样是不行的。
2、消费者选择原理:指消费者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会尽可能的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欲望,并尽可能的获得最大的收益。
例如: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购买更多的商品。
3、供求原理:指市场上存在着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当市场供应减少时,价格就会上涨,当市场需求增加时,价格就会下降。
例如:当石油供应减少时,汽油和柴油价格会上涨。
4、市场平衡原理:指市场价格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当供求关系处于平衡状态时,价格也会保持稳定。
例如:番茄价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不会出现剧烈波动。
5、机会成本原理:指投资者在一定时期可以实现的最大收益,是由他/她在这一时期内,投资的机会成本所决定的。
例如:投资者可以选择买入房产,也可以将钱存入银行,投资者必须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判断哪种投资方式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6、效率原理:指投资者不断寻求最大化自身收益,而不断改善生产和消费技术,使得市场资源能够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化的利用效果,从而达到社会总体最大化收益的效果。
例如:企业通过改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以达到最大化收益的目的。
7、竞争原理:指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会使价格不断降低,质量不断提高,使消费者受益。
例如:各大品牌汽车厂商之间的竞争,使汽车价格不断下降,质量不断提高。
8、公平原理:指市场上的价格应该能够反映消费者的意愿,使消费者得到公平的待遇。
例如:当消费者想买一件商品时,应该能够得到合理的价格,而不是被“掏空”。
9、投机原理:指投资者通过买入和卖出资产来获取收益,而不是资产本身的收益。
例如: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买入股票,当价格上涨时,可以卖出获得收益。
10、风险原理:指投资者在投资前应该考虑风险,以此来决定投资还是不投资,以及如何投资。
经济学十大经济原理

经济学十大经济原理稀缺性: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的到的最大利益平等:将这些利益平均的分配给社会成员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人: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目标边际变动: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进行调整)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一个人对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都基于其增加一单位该物品获得的边际效益)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原因: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和收益)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例如惩罚和奖励的预期)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贸易可以使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国家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贸易享有种类更多的物品和服务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市场经济:(尽管市场中存在分散的决策和利己的决策者,但事实证明,市场经济在以一种促进总体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方面非常成功-价格自发调整,指引买者和卖者达到某种结果,从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市场价格:既反映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原因1、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的影响(例如污染)2、市场势力:指单个人或公司或某个小群体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服务的能力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服务数量的差别——如何提高生产率:1、教育2、工具3、技术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通货膨胀的原因:货币量的增长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货币贬值通货膨胀货币量增长消费能力提高雇佣工人增加失业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之间也能从贸易与专业化中受益: 将他们生产的物品出口而得到一个更好的价 格。 从国外进口更便宜的物品而不用在国内自己 生产。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 济活动的一种好办法
在一个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 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这些企 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 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 见的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的市场结果。
经济学(economics)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 生活事务的学问,经济学原理可以运用到生活 中的许多方面,它可以帮助你了解你所生活的 世界,可以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无论你今 后身处何方,你都会为学习过经济学而感到欣 慰。
经济学研究什么问题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比如:人们决定购买什么?工作多长时间?储蓄多
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 的活动。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 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其他所有家庭竞争, 但是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 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的话, 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做衣服, 盖房子。 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七:政 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政府可以改变市场结果以促进公平。 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这个词来指市场本身 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如果经济福利的市场分配结果不是合意的, 税收或福利政策能改变经济“蛋糕”的分 配方式。
市场失灵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外部性。 污染的例子:如果一家化工厂不承担排放烟 尘的全部成本,它就会大量排放。 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市场势力。 假设镇里只有一口井,这口井的所有者对 水的销售就有市场势力。 在这些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增进效率。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八:一国的生 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 的能力
用什么来解释各国和不同时期中生活水平的 巨大差别呢?
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 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一个工人一小 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的差别。同样, 一国的生产率增长率决定了平均收入增 长率。 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 与劳务量。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 样。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动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买者或卖者有能显著影响市场价 格的能力。
政府的重要作用:保护产权(通过警察、法 庭) 如果人们的财产存在很大的被侵犯的风险, 那么他们便不愿意工作、生产、投资或购买 物品。
例如:学生面临如何分配学习时间的交替,
父母在购物,旅游和储蓄间面临交替,社会面 临效率与平等的交替。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 东西的特性。 公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的特性。(富人、穷人)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二:某种东西的成 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 显。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为了得到 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十:社会面临通 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人们通常认为降低通货膨胀会引起失业暂 时增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这种交替 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philips curve)。
菲利普斯曲线
1961-1969美国的通货膨胀与失业
当政府减少货币量时,它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 数量。较低的支出与居高不下的价格结合在一 起就减少了企业销售的物品与劳务量。销售量 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就暂时增加了失业。 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inflation)与失业 (unemployment)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四:人 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做出反应
例如: 当汽油价格上涨时,消费者会更多地购买 混合动力汽车,更少购买耗油的越野车。 当烟草税上升时,青少年吸烟人数会下 降。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五:贸 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生产率取决于设备、劳动者的技能以及可用 的技术。 其他因素(比如工会组织、国外的竞争)对 于生活水平的影响远远小于生产率。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九:当政府 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inflation)是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 上升。 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
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 罪魁祸首结果总是相同的:货币量的增长。 当一个政府创造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 价值下降了。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看不见的手”通过价格体系来发挥作用。 买者与卖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市场价格。 每个价格反映了物品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反映了 生产物品的成本。 在许多情况下,价格引导自利的家庭与企业做出 使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决策。
价格指引这些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 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 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 资源的经济。
考虑上大学的决策,成本不是住房和伙食,因为即 使不上大学,也要租房和吃饭。最大的成本是时间, 如果把上大学的时间用于工作,能赚到的工资就是上 大学最大的单项成本。 因此,很多正值上大学年龄的职业运动员如果放 弃运动而上大学,可能每年少赚几百万美元,因此他 们上大学的成本比普通人高得多。这也是为什么许多 职业运动员一定要退役后才去上大学的原因。
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座,多增加一位乘 客的成本微乎其微。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 均成本是500美元,但是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 额外的乘客将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杯饮料 而已。
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 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小的增量调整。
例如:
当一个大学生考虑是否要多上一年学时,他会 比较学费加上损失的工资和多上一年学所增加的额 外收入。 当一个经理在考虑是否要增加产出时,他会在 增加的原材料与原材料的成本和额外的收益之间进 行比较。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三:理性人 考虑边际量
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 增量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 动。
假设一架200个座位的飞机飞一次的成本 是10万美元,每个座位的成本是500美元,有 人会说:票价决不应低于500美元。但是当飞 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座,在登机口等退票 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票,应该卖给 他吗?
经济学原理
公共管理学院 管理学教研室 保永文
专题一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研究什么问题?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推荐的参考书:
[美]萨缪尔森等:《经济学》; [美]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美]凯斯与费尔:《经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美]霍尔、泰勒:《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88年。 [美]平狄克等:《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美]邓布希等:《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美]巴罗:《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胡代光主编:《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及其影响》,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7年。 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商务印书馆,2001年。
少?消费多少? 企业决定生产多少,雇用多少工人。 社会决定如何在国防、消费物品环境保护和其 他需求之间分配资源。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 们面临交替关系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为了得到一件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 东西。 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 之间有所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