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真菌药物

合集下载

抗真菌药物ppt课件

抗真菌药物ppt课件
22
2024/1/30
1
2
3
如念珠菌属感染可选用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根据真菌种类选择药物
如深部真菌感染可选用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等。
根据感染部位选择药物
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调整剂量,确保安全有效。
剂量调整
23
2024/1/30
对于严重或难治性真菌感染,可采用两种或多种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
影响蛋白质合成酶
如特比萘芬、氟康唑等。
代表药物
15
2024/1/30
04
CHAPTER
常用抗真菌药物介绍
16
2024/1/30
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导致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细胞内重要物质漏失而发挥抗真菌作用。
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形成微孔,导致细胞内物质外泄而死亡。
两性霉素B
抗真菌药物ppt课件
1
2024/1/30
目录
引言真菌的生物学特性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常用抗真菌药物介绍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及防治策略
2
2024/1/30
01
CHAPTER
引言
3
2024/1/30
真菌感染的定义和分类
由真菌引起的疾病,包括浅表性、皮下组织和系统性感染等。
针对真菌代谢途径的新型药物研究
基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新药筛选研究
03
38
2024/1/30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39
2024/1/30
传播途径
28
2024/1/30
院内感染
社区感染
动物源性感染
29
2024/1/30

抗真菌胶囊治疗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选择

抗真菌胶囊治疗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选择

抗真菌胶囊治疗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选择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可以影响人体的各个部位,包括皮肤、指甲、口腔、消化道等。

针对真菌感染的治疗,抗真菌胶囊被广泛使用并证明是一种有效的药物选择。

本文将针对不同部位的真菌感染,介绍常用的抗真菌胶囊药物,并分析其治疗效果。

一、皮肤真菌感染的抗真菌胶囊药物选择皮肤真菌感染是最常见的真菌感染类型之一,它可以引起瘙痒、红肿、脱屑等症状。

对于该类型真菌感染的治疗,口服抗真菌胶囊是常见的治疗方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抗真菌胶囊药物选择:1. 克霉唑胶囊:克霉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可以有效抑制多种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经过长期临床应用,克霉唑胶囊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减轻症状,治愈感染。

2. 伊曲康唑胶囊:伊曲康唑是一种强效抗真菌药物,具有广谱杀菌作用。

该胶囊可以快速抑制真菌的生长,并能够改善症状,从而达到治愈目的。

3. 氟康唑胶囊:氟康唑是一种高效的抗真菌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多种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该药物的临床应用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皮肤真菌感染的症状。

二、指甲真菌感染的抗真菌胶囊药物选择指甲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类型,它会导致指甲变厚、变黄、脱落等症状。

针对指甲真菌感染的治疗,抗真菌胶囊也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抗真菌胶囊药物:1. 牙齿脂溶胶囊:牙齿脂溶胶囊是一种抗真菌药物,它可以渗透指甲,直接作用于真菌感染的指甲区域,并迅速抑制真菌的生长。

该药物可以显著改善指甲真菌感染的症状,促进指甲恢复正常。

2. 留克肟胶囊:留克肟是一种抑制真菌生长的药物,它可以通过口服的方式,抑制指甲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经过临床实验证明,留克肟胶囊可以有效地改善指甲真菌感染的症状,实现治愈。

三、口腔真菌感染的抗真菌胶囊药物选择口腔真菌感染主要是指口腔黏膜受到真菌侵袭,引起口腔溃疡、舌苔等症状。

抗真菌胶囊在治疗口腔真菌感染中也具有良好的效果,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抗真菌胶囊药物:1. 酮康唑胶囊:酮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它可以通过口服的方式,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兽医临床应用的抗真菌药

兽医临床应用的抗真菌药

兽医临床应用的抗真菌药真菌是一类微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有些会导致植物疾病,有些则能引起动物和人类的疾病。

在兽医临床实践中,抗真菌药物是治疗和预防真菌感染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兽医临床应用中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及其特点。

一、抗真菌药的分类根据作用机制和用途,抗真菌药物可以分为多种类别。

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包括:1. 多酮类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酶的活性,从而破坏真菌细胞壁,导致真菌的死亡。

2. 三唑类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米康唑等。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对皮肤病变和全身感染均有效。

3. 抗真菌多肽类药物:如伊托康唑、利氟沙星等。

这类药物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对不同种类的真菌感染均有一定疗效。

二、兽医临床应用的抗真菌药物在兽医临床实践中,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动物的真菌感染病例。

常见的疾病包括皮肤真菌感染、呼吸道真菌感染、消化道真菌感染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真菌感染,兽医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1. 皮肤真菌感染:对于动物的皮肤真菌感染,常用的抗真菌药包括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

外用药物通常是抗真菌药膏剂或喷雾,用于局部涂抹或喷洒,能有效缓解皮肤瘙痒和红肿。

口服药物则是内服药物,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对控制真菌感染起到重要作用。

2. 呼吸道真菌感染:动物呼吸道真菌感染多见于鸟类和哺乳动物,如氨苯酯异唑腈类抗真菌药物对呼吸道真菌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

同时,鼻腔滴剂和口服制剂也可在治疗过程中辅助应用。

3. 消化道真菌感染:消化道真菌感染常见于动物的胃肠道,可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对于这类感染,兽医常常选择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或米康唑,通过内服药物抑制真菌生长,达到治疗目的。

三、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兽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合适的药物:不同的真菌感染需要选择不同类别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兽医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抗真菌药物

抗真菌药物

伊曲康唑(1)
胶囊:口服吸收差(约37%),蛋白结合率99.8%,
T1/2 15-20h 主要在肝内代谢(P4503A4),尿排出原形药<1%,CSF 内浓度低 口服液:以羟丙基环糊精为助溶剂,10mg/ml,环糊 精口服后少量吸收,经肾小球滤过排出,与胶囊剂不 可相互换用 口服吸收55%,Tmax5h,Cmax 127ug/ml, t1/2 20h 注射液:以环糊精助溶,静滴时需溶于0.9%NS液, 不可用葡萄糖液,静滴时须新鲜配制,滴1h
2000
两性霉素B 脂质体
抗真菌药物分类
分类 抗真菌 抗生素 多烯类 咪唑类 第一代 第二代 代表性药物 中文名 外文名 Amphotericin B 及 两性霉素B及衍 ABLC、ABCD、L-AmB 生物 咪康唑 酮康唑 氟康唑 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普沙康唑 拉夫康唑 氟胞嘧啶 特比萘芬 卡泊芬净 米卡芬净 阿尼芬净 Miconazole Ketoconazole Fluconazole Itraconazole Voriconazole posaconazole ravuconazole Flucytosine Terbinafine Caspofungin Micafungin Anidulafungin
1 (动物) 无数据 0.06 (动 无数据 物) 极少 极少 <1.4% 1%
无数据
无数据
0.5~0.9 极少 80% 1%
肝脏代谢
大部分

大部分
大部分
肝脏代谢方式
CYP450酶 (CYP2C19/ 无 CYP3A4/ CYP2C9)
CYP450酶 (CYP3A4)
大部分 儿茶酚胺氧位 甲基转移酶 (COMT) N-乙酰化 硫酸酯酶 水解 CYP450酶 水解

抗真菌药-----网上摘录

抗真菌药-----网上摘录

抗真菌药-----网上摘录•抗真菌药上传视频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抗真菌药(antifungal drugs):真菌感染可分为表浅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两类,表浅感染是由癣菌侵犯皮肤、毛发、指(趾)甲等体表部位造成的,发病率高,危害性较小。

深部真菌感染是由念珠菌和隐球菌侵犯内脏器官及深部组织造成的,发病率低,危害性大。

在所有的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中,只有氟康唑和氟胞嘧啶能透过血脑屏障,治疗中枢真菌感染。

常用抗真菌药按照作用部位分为治疗浅表真菌感染药物有十一烯酸、醋酸、乳酸、水杨酸、灰黄霉素、克念菌素、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联苯苄唑、酮康唑等。

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有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球红霉素、甲帕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按结构分为有机酸类、多烯类、氮唑类、烯丙胺类(如特比萘芬)等。

•中文名•抗真菌药•外文名•antifungal drugs•类别•药品•作用•治疗真菌感染一、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抗真菌药物,就其作用机制分类,大致可以分为3种:(1)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中甾醇合成的抗真菌药物,包括:酮康唑等咪唑类药物、多烯类抗生素、两性霉素等,以及烯丙胺类药物特比萘芬等;(2)作用于真菌细胞壁合成的抗真菌药物,如:棘白菌素类药物卡泊芬净,其抑制真菌细胞壁主要成分1,3-β-D-葡聚糖的合成,以及抑制几丁质合成的日光霉素和多氧霉素等;(3)作用于核酸合成的抗真菌药物,如:5-氟胞嘧啶等 [1]。

二、抗真菌药物按化学结构分类1、三唑类吡咯类抗真菌药,包括:咪唑类和三唑类。

咪唑类包括:酮康唑、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和舍他康唑等。

目前,多为浅表真菌感染或皮肤黏膜念珠菌感染的局部用药。

三唑类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处于研究阶段的沙康唑、帕索康唑、雷夫康唑、SCH39304(SM8668)和SDZ89-485,均可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

吡咯类药物作用的主要靶酶是14-去甲基酶(14-DM),利用咪唑环和三唑环上的第3位或第4位氮原子镶嵌在该酶的细胞色素P450蛋白的铁原子上,抑制14-DM的催化活性,使羊毛甾醇不能转化成14-去甲基羊毛甾醇,进而阻止麦角甾醇合成,使真菌的细胞膜合成受阻,导致真菌细胞破裂死亡。

《抗真菌药物》课件

《抗真菌药物》课件

哺乳期妇女
抗真菌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哺乳期妇女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
儿童
儿童使用抗真菌药物时应根据年龄和 体重调整剂量,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
老年人
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较弱,对抗真 菌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应谨 慎使用。
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与预防措施
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长期使用抗真菌药物可能导致真 菌产生耐药性,使药物失去疗效 。
唑类抗真菌药物
总结词
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对念珠菌、曲霉菌等有良好疗效。
详细描述
唑类抗真菌药物是一类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氟康唑、伊 曲康唑、伏立康唑等。这些药物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对念 珠菌、曲霉菌等有良好疗效,因此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
总结词
对皮肤癣菌、酵母菌等有较强抗菌活 性。
抗真菌药物的分类
多烯类抗真菌药物
如两性霉素B,是治疗深部真菌 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
唑类抗真菌药物
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是治 疗浅部真菌感染的常用药物。
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
如特比萘芬,主要用于治疗皮 肤癣菌感染。
其他抗真菌药物
如灰黄霉素、制霉菌素等,主 要用于治疗浅部真菌感染。
02
常用抗真菌药物介绍
抗真菌药物的联合治疗
联合治疗概述
联合治疗是指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抗真菌药物治 疗同一疾病的方法。
适应症
联合治疗主要用于治疗难治性、复发性或重症真 菌感染。
注意事项
联合治疗时需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以及患者的耐受性。
04
抗真菌药物的副作用与 注意事项
抗真菌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肝脏损害
部分抗真菌药物可能导致肝脏功能异常,表 现为转氨酶升高、黄疸等。

常见抗真菌药物的特点-

常见抗真菌药物的特点-
卡泊芬净
米卡芬净
白念
S
S
S
S
S
S
热带念
S
S
S
S
S
S
近平滑念
S
S
S
S
S
S
光滑念
S-I
SDD-R
SDD-R
SDD-R
S
S
克柔念
S-I
R
SDD-R
S
S
S
葡萄牙念
S-R
S
S
S
S
S
隐球菌
S
S
S
S
R
R
组织胞浆菌
S
R
S
S
R
R
烟曲霉
S
R
S
S
S
S
黄曲霉
S
R
S
S
S
S
黑曲霉
S
R
S
S
S
S
土曲霉
R
R
S
S
S
S毛霉菌SR来自RRR
R
几乎所有的念珠菌对伏立康唑敏感
Pfaller MA et al J Clin Microbiol. 2003;41:1440-1446.
白色念珠菌(n=916)
光滑念珠菌(n=235)
近平滑念珠菌(n=198)
热带念珠菌(n=150)
克柔念珠菌(n=43)
葡萄牙念珠菌(n=24)
99%
93%
100%
+++
++(MIC高)
++
葡萄牙念珠菌
+
+
++

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

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

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随着真菌感染病例的增加,抗真菌药物成为了治疗常见真菌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由于药物的特殊性质,正确使用抗真菌药物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氟康唑氟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常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等疾病。

在使用氟康唑前,首先应进行真菌的革兰氏染色试验,以确定感染病原菌的种类。

根据感染部位和病情严重程度,可选择口服或外用氟康唑。

口服氟康唑一般每天一次,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和肾功能来确定,治疗期一般为2-4周。

外用氟康唑可根据需要涂抹在感染部位,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频次和使用时长。

二、酮康唑酮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可治疗念珠菌、皮肤癣等疾病。

使用酮康唑前,应先确定感染的真菌种类,然后按照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剂型和使用方法。

口服酮康唑一般每天一次,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病情来确定。

外用酮康唑可根据需要涂抹在感染部位,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频次和使用时长。

三、伊曲康唑伊曲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常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球孢子菌感染等疾病。

在使用伊曲康唑前,应先进行真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药物的敏感性。

口服伊曲康唑一般每天一次,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病情来确定。

治疗期一般为2-6周,具体根据病情来调整。

外用伊曲康唑可根据需要涂抹在感染部位,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频次和使用时长。

四、咪康唑咪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常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

在使用咪康唑前,需要先确定感染的真菌种类,然后选择合适的剂型和使用方法。

外用咪康唑可根据需要涂抹在感染部位,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频次和使用时长。

口服咪康唑的剂量一般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病情来确定,每天一次,治疗期根据病情来调整。

总结起来,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确定感染的真菌种类、选择合适的剂型和使用方法、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病情来确定剂量、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频次和使用时长。

在使用抗真菌药物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避免因药物不当使用而造成不良反应。

抗真菌药

抗真菌药

酮康唑
酮康唑是第一个广谱口服抗真菌药,口服可有效 地治疗深部、皮下及浅表真菌感染。亦可局部用 药治疗表浅部真菌感染。 与食品、抗酸药或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同服可降 低酮康唑的生物利用度。 口服酮康唑不良反应较多,肝毒性很重。
咪 康 唑 (miconazole,达克宁daktarin ) 特 点:
药动学
口服、肌注难吸收且不稳定,仅能静
脉滴注。 蛋白结合率 90-95% ,不易透过血脑屏 障,主要在肝脏内代谢,缓慢以原形 自肾排泄,半衰期24h。

最重要的广谱抗真菌药物之一,几乎对所 有真菌都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目前仍是治 疗多种深部真菌引起的内脏或全身感染的 首选药物。
临床应用
两性霉素B目前仍是治疗严重系统真菌
三唑类
新一代
嘧啶类
胞嘧啶 丙烯胺类
棘白菌素类
抗真菌药物分类
1、影响真菌细胞膜的药物 多烯类(两性霉素B)、唑类(酮康唑 、氟康唑、伊曲康唑)、丙烯胺类( 特比萘芬)吗啉类(阿莫罗芬) 2、影响真菌细胞壁的药物 棘白菌素类 (卡泊芬净、米卡吩净) 3、其他抗真菌药 氟胞嘧啶

1.作用于真菌细胞膜
酮 康 唑 (ketoconazole,KCZ,康特霜)
特 点: 第一个口服用于真菌感染的唑类药物,广谱,口服 易吸收,分布广,不宜透过血脑屏障。 酮康唑抑制人的甾醇合成产生严重的肝毒性,也抑制 皮质激素和睾丸素的合成,产生男性乳房发育。 用 途: 局部用于浅部真菌感染, 如头癣、体癣、手足癣、 指(趾)甲癣;亦可用于防治阴道念球菌感染及白色 念珠菌、类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引起的全身感 染。 不良反应: 偶有严重肝毒性和过敏反应,孕妇及肝病患者 禁 止全身应用。
两性霉素B

抗真菌药物适应症与禁忌症

抗真菌药物适应症与禁忌症

抗真菌药物扁桃体炎带状疱疹单纯疱疹肺炎风疹甲癣尖锐湿疣阑尾炎痢疾流感霉菌性阴道炎尿道炎气管炎肾盂肾炎水痘体癣胃炎咽喉炎其它抗菌消炎类按药品分类查询抗感染药物青霉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碳青霉烯类药物氨基苷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酰胺醇类药物林可酰胺磺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其他抗微生物药物抑制抗菌药排泄的药物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其他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antifungal drugs),能抑制或杀灭真菌的药物。

一些古老的抗真菌外用药,如水杨酸、雷琐辛、碘剂、硫磺等,仍在利用。

本文着重介绍抗真菌作用显著的新药,有两大类:一类是抗生素,要紧有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和二性霉素B等;另一类是合成药物,包括咪唑类药物(如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和酮康唑等)、氟胞嘧啶和丙烯胺衍生物。

药代动力学要紧介绍灰黄霉素、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氟胞嘧啶及酮康唑。

灰黄霉素此药在胃肠道吸收较差,服药4小时血中浓度达到顶峰,半衰期~21小时,停药24小时后血中几乎全数消失。

吸收部位要紧在十二指肠,微颗粒可大大增进吸收。

此药散布于体内大部份组织中。

4~8小时即可达角层,停药2天后角层内药物消失,长期服药角层水平增高,这对医治皮肤真菌感染极为有利。

此药由肝内代谢,绝大部份药物代谢后从尿中排出。

制霉菌素此药在胃肠道吸收极差,大量口服血浓度不超过1~μg/ml,因此不适合医治系统性真菌病,药物要紧从胃肠道排出。

二性霉素 B此药口服难以吸收。

仅能医治少数疾病,如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口服6周可大部治愈。

要紧作静脉滴注,半衰期24小时,因此可隔日应用。

药物缓慢从尿中排出,可能是与脂蛋白结合,缓慢释放,有时在1年之内仍可在尿中查出。

因此,停药以后仍然能够显现肾中毒病症,但肾衰竭病人并非阻碍其排出。

氟胞嘧啶(5-FC)化学结构见图2。

此药口服后在胃肠道吸收较好,血中水平较高,血浓度大约50~75μg/ml。

半衰期为~6小时。

但干燥综合征病人不能吸收此药。

抗真菌药物PPT课件 (2)精选全文

抗真菌药物PPT课件 (2)精选全文

1.3 伏立康唑
voriconazole
Slide: Malcolm Richardson, 2002 Adapted from JP Donnelly
药代动力学特点
口服给药后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达96% 。 食物可影响药物的吸收(生物利用度约下
降20%),因此应在进食后 1~2小时服药。 血浆蛋白结合率约58%;药物在脑脊液中的
fluconazole
Slide: Malcolm Richardson, 2002 Adapted from JP Donnelly
药代动力学特点
口服可吸收给药量80-90%,不受胃酸的影响 (与伊曲康唑、酮康唑不同)。
氟康唑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11~12%)。脑 脊液中药物浓度可达到血药浓度的50-94%,对 正常和炎症脑膜均具强大穿透力。
抗真菌药物
抗真菌药物分类
1. 吡咯类药物(azoles)
作赖用酶机 ,制 使: 麦这 角类固药醇物合通成过受抑阻制从细而胞 破色 坏素 了真P4菌50依细 胞的完整性;
供外用: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联苯苄唑、 酮康唑等。
供系统使用:酮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氟 康唑、伏立康唑等。
1.1 氟康唑
不易被透析除去
伊曲康唑具有高度的亲脂性、亲角质性及药物后效应,在富 含角蛋白的组织,尤其是皮肤中的浓度比血浆浓度高4倍, 药物浓度在停药后可维持2~4周;甲真菌病治疗结束后,药 物在趾甲、指甲中可分别保持3、6个月。
临床应用
曲霉病 念珠菌病 隐球菌病(非脑膜炎) 组织胞浆菌、孢子丝菌病等双相真菌-一线用药 对发热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疑为系统性真
3.由足放线菌属和镰刀菌引起的严重 感染
不良反应

抗真菌药物

抗真菌药物

氟康唑耐药念珠菌对伏立康唑的敏感性
白色念珠菌 (n=85) 光滑念珠菌 (n=78) 克柔念珠菌 (n=60)
0
57% 0% 79% 13% 0% 57%
伏立康唑* 伊曲康唑* 两性霉素 B†
98% 2% 2%
20 40 60 80 100
* 采用NCCLS标准M27-A微量稀释法测定。 敏感率(%)‡ † 采用E试验纸条法测定。 ‡ 敏感性临界浓度标准:伊曲康唑MIC值 <0.12 μg/mL;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 MIC值 <1μg/mL。 Pfaller MA et Peking University Chemother. 2002;46(6):1723-1727.Center for Medical al. Antimicrob Agents First Hospital, Research
其它
环吡酮胺、阿莫罗芬、利拉萘酯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Research Center for Medical Mycology
真菌病及抗真菌治疗发展过程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Research Center for Medical Mycology
Mycology
对曲霉菌具有强大的杀菌活性
临床分离的曲霉菌菌株的MIC90* (菌株数>10的曲霉菌) 侵袭性曲霉菌病全球对照研究结果
伏立康唑
4.5 4 3.5 3 2.5 2 1.5 1 0.5 0
两性霉素B
4
MIC90 (μg/mL)
2 1 0.5
烟曲霉菌(n=160) 黑曲霉菌(n=16)
2 1 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丙烯胺类:丙烯胺类抗真菌药是近年来研制的真菌角鲨烯环 氧化酶抑制剂,具有抗真菌谱广、杀菌作用强、毒性小,与其他 药物相互作用小等特点。
特比萘芬(tebinafine)对各种浅部真菌如毛癣菌属、小孢子 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均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对酵母菌、假丝酵 母菌也有抑菌效应。口服或外用可治疗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癣、 体癣、股癣、手癣、足癣。
浅部真菌病
浅部真菌病简称癣,发病时真菌位于角蛋白组织(表皮角 层、毛发、甲板)。常见的有头癣、体癣、手足癣、甲 癣等等。由小孢子菌、发癣菌、念珠菌和马拉色菌感染 引起。
深部真菌病
深部真菌病是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黏膜和内脏, 感 染器官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念珠菌属占主要致病菌的 80%以上,其中主要为白色念珠菌。但近年来,非白色念珠菌 逐渐增多(如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等)。其他常见的致病 菌主要包括隐球菌、曲霉菌、毛霉菌、孢子丝菌、马内菲青 霉菌、组织胞浆菌、副球孢子菌和皮炎芽生菌等。
从而干扰真菌细胞壁的合成。
四、代表药物、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1.多烯类:目前,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的多为七烯类(抗菌作用较 其他多烯类强)抗真菌药,如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 ), 抗真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曲霉、毛 霉、球孢子菌、孢子丝菌、芽生菌、组织胞浆菌等具有抗菌活 性,是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最有效的药物。临床上用于治疗严重 的深部真菌引起的内脏或全身感染。
2.唑类:常用的有酮康唑(ketoeonazole)、伊曲康唑 (itraconazole)、氟康唑(flueonazole)等。用于新型隐 球菌、白念珠菌等深部真菌感染和浅部真菌感染(如甲癣)的治 疗。
咪唑类:(1)咪康唑(miconazole)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口 服吸收差,静脉给药不良反应多,故主要制成2%霜剂和2%洗剂 作为外用抗真菌药,治疗皮肤癣菌或假丝酵母菌引起的皮肤黏 膜感染。
抗真菌药物
Antifungal Drugs
国家临床药学培训基地 2016年春季班 赵志宇
一、真菌的简介及感染部位 二、抗真菌药物的分类 三、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四、代表药物、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五、特殊人群用药
一、真菌的简介及感染部位
真菌是一大类不含叶绿素,不分根、茎、叶的 真核细胞性微生物,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在自然界 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真菌在药学领域具有重要意 义 。根据侵犯人体的部位不同,分为浅部真菌病和 深部真菌病。
(2)克霉唑(clotrimazole)对大多数真菌有抗菌作 用,对深部真菌作用不及两性霉素B。仅限局部应用,治疗表 浅部真菌病、皮肤黏膜或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
三唑类:三唑类抗真菌药对人体细胞色素P450的亲和力低,对 肝药物代谢酶影响小,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较咪唑类少、半衰 期长、药动学特性好、抗真菌作用强、毒性低,已逐渐取代咪 唑类,是目前国内外开发研究的热点。
3.嘧啶类:氟胞嘧啶(flueytosine)在体内转化为氟尿嘧啶, 可选择性抑制真菌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而不抑制哺乳物细胞 合成核酸,故不良反应少。体内分布广,可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脑脊液中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60%~90%)。抗真菌谱窄,仅对 酵母菌(新型隐球菌)和酵母样菌(念珠菌属)有较高的活性, 适用于治疗念珠菌属心内膜炎产生耐 药性,故常与两性霉素B或氟康唑联合使用。
近年来,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或滥用,导致菌群失调而并发真
菌感染。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放疗、化疗、腹 膜透析等均使得抵抗力下降而诱发本病。由于深部真菌病有增 多趋势,故对抗真菌药物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二、抗真菌药物的分类
抗真菌药物按按化学结构分为: (1)多烯类:三烯类(变曲霉素)、四烯类(制霉菌素)、
人体细胞含固醇类,因此对人毒性大而严重,用药需慎重。主 要不良反应有高热、寒战、头痛、恶心、呕吐。静脉滴注速度 过快可引起心律失常、惊厥,还可致肾损害及溶血。如用生理 量的地塞米松可减轻反应。不能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合用,以防 肾毒性。
近年来研制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既保持了原来的高度抗菌活性, 又降低了毒性,是一类很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抗真菌药新剂型。 脂质体是一种有多种功能的定向药物载体,具有类细胞结构,进 入体内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而激活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 并改变被包封药物的体内分布,提高药物治疗指数,减少药物的 治疗量和毒性,是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
五烯类(制霉色菌素)、六烯类(恩多霉素)、七烯类 (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 (2)唑类:咪唑类(酮康唑)、三唑类(伊曲康唑) (3)嘧啶类 (4)丙烯胺类 (5)棘白菌素类
三、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多烯类:药物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甾醇结合导致细胞表面形 成许多小孔,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成分外漏而导致真菌细胞 死亡。
唑类: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从而抑制细胞膜麦角甾 醇合成,使通透性增加。
烯丙胺类:该类药物主要高度特异性地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 使角鲨烯积聚、麦角甾醇的合成受阻,从而引起真菌细胞死亡。
嘧啶类:转变氟尿嘧啶,抑制胸苷酸合成酶,干扰DNA合成。 棘白菌素类:能有效抑制真菌细胞壁β(1,3)-D-葡聚糖的合成,
5.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caspofungin)有广谱抗真菌活性, 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等有良好 的抗菌活性,对烟曲霉、黄曲霉、土曲霉和黑曲霉及除曲菌以 外的几种丝状真菌和二形真菌也有抗菌活性。
(1)氟康唑(flueonazole)抗菌谱窄,对多数念珠菌、隐球 菌、球孢子菌具有抗菌活性,对曲霉无抑制活性。临床主要用 于治疗口咽部和食道念珠菌感染;播散性念珠菌病,包括腹膜 炎、肺炎、尿路感染等;念珠菌外阴阴道炎。 (2)伊曲康唑(itraconazole) 较氟康唑抗菌谱宽,对曲霉 具有杀菌活性。临床主要用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花斑癣、 皮肤真菌病、真菌性角膜炎、口腔念珠菌病;系统性真菌感 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