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古建筑的民族特色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是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重视对称和平衡:中国古建筑注重对称和平衡,建筑物的左右、前后、上下都要保持平衡,体现出中国人追求和谐的思想。
2. 建筑材料丰富:中国古建筑采用的材料包括木、石、砖、瓦、泥等,这些材料都是当地自然资源的产物,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3. 重视装饰和细节:中国古建筑注重装饰和细节,建筑物的门窗、梁柱、屋顶等都会进行精美的雕刻和装饰,体现出中国人对美的追求。
4. 依山傍水:中国古建筑往往建在山水之间,利用自然环境的优势,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景观。
5. 重视空间布局:中国古建筑的空间布局非常讲究,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分隔清晰,各个房间之间相互独立,同时又相互联系,体现出中国人对空间的精细处理。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美学追求。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十分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
以下是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1. 木结构:中国古建筑多采用木结构,这种结构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防震性能,也非常适合中国的气候和地质条件。
2. 斗拱结构:斗拱结构是中国古建筑的一大特征,它具有牢固的支撑性能和美观的造型,由此产生的空间感也非常丰富。
3. 建筑色彩:中国古建筑的色彩大多采用红色、黄色、绿色等鲜艳明亮的颜色,这些颜色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吉祥和美好寓意。
4. 园林景观:中国古建筑往往与园林景观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宫廷建筑群和私家园林,这些园林景观非常注重景致、造型、布局等方面的完美融合。
5. 装饰工艺:中国古建筑的装饰工艺非常精湛,包括彩画、雕刻、砖雕、石雕等多种技艺,这些工艺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追求和审美理念。
综上所述,中国古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它们的建筑结构、
色彩、园林景观和装饰工艺都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现代社会,中国古建筑也成为了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建筑工程管理]古建筑的民族特色
(建筑工程管理)古建筑的民族特色历史教学与田野调查562古建筑的民族特色——恭城古建筑调查研究蒲艺果(历史教育专业1998级本科)2001年11月于恭城调查时,我们发觉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小城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于建筑方面更是独具特色。
它不仅反映当时精湛的工艺,合理的布局,而且也反映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背景。
作为不能再生的历史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遗存物,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及科学价值是巨大的。
研究古建筑,目的就是更好的保护它,利用它使之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于恭城,保留较为完整,历史较为久远的古建筑有孔庙、武庙、周渭祠、湖南会馆,朗山瑶民古居、古塔等。
他们当中,壹些古庙宇建筑于布局方面具有壹定的相似性,但于设计的式样上又各有千秋;而古民居建筑浑然壹体,但又相对的独立,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
壹、庙宇式的古建筑于调查中,我们发现古建筑风格略有不同,但注意民风、讲究实用,突出特色。
其表当下以下几点:1.于择址方面,几经思考,力求天地合壹。
最为突出的是文庙。
文庙始建于明永乐八年(1410)。
原址于县城北面凤凰山,成化十三年(1477),曾迁入县黄牛岗。
明嘉靖庚申岁(1560),知县杨钧以“学宫不利于科举”而带领捐奉迁文庙于今址(西山)。
后来邑人又觉原来之文庙“不足以壮观瞻”,故辟基扩建。
文庙坐北朝南,背靠西山,依山筑六级平台而建,布局合理,步步高升。
前有茶江,后有高山,为了达到“天地合壹”的理想境界,择址者可谓用心良苦。
从远处见,文庙所处的方位,建筑的布局、设计均和自然界浑然壹体,确实达到了这壹理想的要求。
2.于建筑的组建方式和设计方面有相似之处。
这些古建筑所建立的时间是不同的。
周渭祠建于1478年,武庙建于1603年,湖南会馆建于1872年,而文庙修建最早,于1410年。
他们之间有的相差200多年,有的相差400多年。
但他们的组建方式和设计仍是有相似之处。
武庙有戏台、前殿,后殿、东西厢房;周渭祠也有戏台、正殿、后殿、左右厢房;湖南会馆也有戏台、正殿、后殿、左右厢房。
中国古典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典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典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
重要象征,在多个地区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它在古代以及晚近有着
深厚的影响力,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承到了当今世代。
中国古典建筑具有
许多规范性的特征,主要有浓厚的中国古典文化气息,优美、睿智的几何
形态,重视建筑的功能利用,以及浓郁的建筑装饰等。
首先,中国古典建筑拥有一种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化水平,继承和发扬
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特色,有着百年的沉淀,将传统文化及历史构筑
成一种建筑和文化气质,从而把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传承到了当今的世代。
其次,中国古典建筑拥有优美的几何形态,其统一的设计理念,让建筑整
体更加美观,更具优点,表达出了设计者的智慧,令人叹为观止。
此外,中国古典建筑重视建筑功能的利用,符合传统文化的要求,融
合着文化、审美以及实用,以功能为导向,用历史与审美衔接彼此,从而
满足实用需要,并给使用者带来实用的效率和视觉的冲击。
中国古代建筑的七大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七大特点从北部的四合院到南部的竹棚; 从拥有精致屋顶的宫殿到优雅的花园,中国古代建筑具有自己的风格,具有独特的特色。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古代建筑的七大特色。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木结构受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限制,木材是用于建造大多数中国传统建筑结构的主要材料。
大多数幸存的古建筑由于其木结构而不能追溯到明朝(1368-1644)。
Yingxian Wooden Pagoda是中国最古老的全木塔- 它建于1056年。
2.低层福建土楼中国古代的多层住宅建筑很少。
大多数,从普通的房屋到宫殿建筑,只有一个故事。
一个特例是福建的土楼(土楼)。
这些小城堡的建造是为了抵御海盗的入侵和骚扰。
除此之外,餐厅和酒店分为两层。
中国古代唯一的多层建筑通常是寺庙,宝塔或军事要塞,如城墙。
3.吉祥色彩中国的紫禁城的黄色屋顶瓦片是为皇室保留的,黄色是皇帝的颜色。
屋顶上的红色弧形瓷砖和红色木制品在中国展示了最幸运的颜色。
绿色也是屋顶瓦片的流行颜色,代表着财富,成长和和谐。
4.对称布局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各异,如皇宫,寺庙和住宅建筑。
然而,大多数布局遵循对称规则:主要建筑物位于南北轴线上,然后次要建筑物通常位于东西对的两侧。
中国园林放弃了对称性,更加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
它们融合了自然风光和人造建筑。
阅读更多中国园林。
5.地理变异中国古代建筑随着区域地理而变化。
在北京,受保护的四合院庭院是最好的气候建筑风格。
外墙采用封闭式布局,防止冬季寒风和春季华北地区经常发生沙尘暴。
在陕西,人们在黄土高原的软弱悬崖上挖掘窑洞。
这些窑洞在冬季提供相当温和的温度,夏季凉爽。
他们面向南方以获得最佳照明。
在中国南方,由于其潮湿和炎热的气候,包括古老的龙脊梯田,踩着竹子的房子提供了凉爽干燥的住宿形式。
6.朝南面由于中国位于北半球,因此大多数中国古代建筑结构朝南以寻求温暖和光明。
在过去,当中国人相信风水时,房屋是按照风水指南建造的,这可能是建筑经验的基础。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杰作,多年的历史与文化积淀使中国古建筑具有独特的特点。
这些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对自然、人文环境的尊重。
下面将分别从建筑风格、材料、结构和艺术表现等方面来探讨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首先,中国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于世。
中国古建筑注重整体布局和建筑元素的协调统一。
古代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常以中轴线为基准,将建筑物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这种布局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也显示了中国文化中阴阳平衡的理念。
同时,古建筑还以其独特的屋顶风格著称。
传统的中国古建筑大多采用回廊、亭台、斗拱和檐下彩画等元素,使建筑物更加雄伟而华丽。
其次,中国古建筑的材料也是其特点之一。
古建筑主要使用的是木材和砖石。
例如,经典的中国古建筑——故宫(紫禁城)和中国古代园林——圆明园都采用了传统的木结构。
这种结构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可塑性,能够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下保持相对稳定。
此外,砖石也是古建筑中常用的材料。
中国古代砖石建筑技术非常精湛,通过精心雕刻和拼接,使建筑物充满艺术感。
古建筑的结构也是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采用的结构方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最为著名的结构就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悬挑结构。
悬挑结构是指建筑物的梁柱只支撑建筑物的一部分,使得建筑物可以悬挑在空中,形成宏伟的景观。
这种结构方法不仅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也能有效地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
此外,中国古建筑还注重在结构上体现对天地自然的崇拜。
例如,屋顶的拱券形式被视为天穹形状的象征,使得建筑和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古建筑的艺术表现是中国古建筑不可忽视的特点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建筑中的绘画和雕刻艺术。
在古建筑的斗拱、门楣、窗扇等位置经常可以看到精美的雕刻作品。
这些雕刻作品往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例如传统的龙纹、凤纹等图案。
此外,中国古建筑还注重色彩的运用。
建筑物的彩画大多采用红、黄、绿和黑等鲜艳的颜色,使建筑物更加美丽夺目。
归纳总结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归纳总结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中国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成就。
几千年来,中国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深受世人喜爱。
本文将就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木构特点中国古建筑的一大特点是以木构为主要结构形式。
传统的中国古建筑多采用榫卯结构,以木材作为搭建建筑的主要材料。
这些木构建筑以其高度复杂的结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技巧,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标志。
二、平面布局中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通常以中轴线为基础,形成中轴线对称的结构。
从整体布局上看,中国古建筑通常采用“三进院落”或“五进院落”的形式,即由多个院落组成,每个院落具有独特的功能。
这种平面布局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被广泛运用,形成了独特的空间结构和美感。
三、宫殿式风格中国古代帝王宫殿对古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宫殿式风格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特点之一。
这种风格注重整体气势和庄严感,建筑多为多层楼阁、高耸的屋顶和宽敞的内部空间。
宫殿式建筑以其雄伟壮观的风格,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篇章。
四、装饰技法中国古建筑的装饰技法非常丰富多样,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度成就。
传统的装饰技法包括彩画、木雕、砖雕等,这些装饰手法都注重细节和精细程度。
另外,中国古建筑的装饰也以其寓意深远而著称,如龙、麒麟等神兽图案、吉祥纹饰等都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装饰元素。
五、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中国古建筑的特点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中国古人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筑的设计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注重烘托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在建筑的规模、布局和装饰等方面,都蕴含着深厚的哲学和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中国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木构特点、平面布局、宫殿式风格、装饰技法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无不彰显了中国古建筑的魅力与独特性。
它们不仅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和艺术成就的结晶,也是后世人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中国古建筑的艺术特色及其表现形式
中国古建筑的艺术特色及其表现形式中国古建筑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之一,是中华民族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建筑的艺术特色是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中国古建筑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体构造中国古建筑以整体构造为特点,从总体规划到建筑细部,都体现着“天人合一”的理念。
它们的设计思想是以环境为核心,顾及空间、格局和景观的完美统一,以达到“藏之天地,启之阴阳”的理念。
它们的布局、方位、造型、式样、材料、色彩等,都体现了其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二、建筑技艺中国古建筑的建筑技艺深刻地表现了中国建筑文化的黄金时代。
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上以“榫卯”(即卯榫结构)为主,其古老而精湛的建筑技艺,早已突破了当时人们的认知范畴,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建筑技术之一。
如北京故宫、天坛等宏伟建筑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高超之处。
三、装饰艺术装饰艺术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包括砖雕、木雕、铜铁工艺、彩绘、瓷器制作等多种技艺。
中国古建筑以“图腾”、“祥瑞”、“长寿”、“吉祥”为主要元素,这些元素在装饰中相互融合、交融,形成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装饰艺术。
四、自然环境中国古建筑的特色之一是富有自然味道,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中国古代建筑师以自然环境为基础,根据不同地域的环境和气候特点发挥建筑美学,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例如,苏州园林就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自然环境特色,与周围环境和谐相融,素有“东方水城”之美誉。
总的来说,中国古建筑的艺术特色表现在整体构造、建筑技艺、装饰艺术和自然环境等方面。
它们以独特的审美标准和美学观念,彰显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品质。
中国古建筑的精髓是一种以人文为中心的巨大思路,即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内在精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建筑知识:古代建筑的特色
建筑知识:古代建筑的特色古代建筑的特色古代建筑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大成果。
在建筑技术还未现代化的时代,人们借助自然的材料和工具,建造了数不清的宏伟建筑和城市。
在许多方面,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古代建筑的特色。
一、材料和工具古代建筑使用的主要材料是木材、石头和土。
这些材料的使用不仅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的限制,还受到工具和技术的限制。
例如,在没有钢铁加固的情况下,古代建筑必须使用坚固的木材结构来支持建筑物的重量。
在没有现代灰泥和水泥的情况下,人们使用黏土和外墙涂抹来粘合石头和砖头。
甚至在没有钢铁和氧气割炬的情况下,人们只能使用熟铁铸造技术来制造大型建筑物所需的钉子和其它金属部件。
二、建筑形式古代建筑的形式更加注重传统和文化的表达,而与功能相关的设计则没有过多考虑。
例如,中国古代的宫殿都有着相似的设计和布局。
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特征是屋顶上的“梁架式屋顶”。
这种设计通过竹杆和木材的桁架系统,实现了它们高高的屋顶和精美的装饰。
在欧洲,中世纪建筑以高大的哥特式尖拱和壁画为特色。
希腊和罗马的文化中曾用过柱式和拱门设计。
三、装饰和细节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精美的装饰和细节。
人们在建筑物的每一个部分都考虑到了美学方面的问题。
中国古代的建筑装饰常采用木雕和石雕等技术,在建筑物的门扇、檐口、梁头等部位加入精美的花鸟、题字、莲花等图形,在墙体上用彩画加以提升。
在欧洲,中世纪的教堂每一面墙都装饰着壁画,描绘着圣经故事和天堂地狱的形象。
四、耐久性和功能古代建筑的建造目的通常是为了长期使用,因此它们非常坚固和耐久。
然而,古代建筑的功能通常比现代建筑简单,很少具有复杂的机械和电子设备。
因此,古代建筑必须通过其设计和布局来满足功能需求。
例如,古代的厕所和厨房通常位于建筑物的外部,以防止内部火灾等安全事故。
五、文化和传统古代建筑涉及到当时的文化和传统。
建筑师常常遵循传统建筑和手工制作技术,反映当时的地方文化和信仰。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多采用木结构,以榫卯和斗拱等技术相连接,形成稳固的建筑框架。
梁、柱、枋、栋等构件的形状与用材都经过精心设计和选择,以保证结构的稳定和耐久性。
2.重视对称美:古代中国建筑追求对称美,塑造建筑整体的和谐与平衡。
建筑多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布局。
大门、殿堂、庭院、园林等都体现出对称的建筑美学。
3.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多围绕景观而建,树木、山石、水池等自然元素被巧妙地融入建筑设计中,使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4.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筑多体现出“人文主义”的精神,注重人的尊严和个体的平衡。
建筑的设计和布局都体现出对人的礼仪和仪式的重视。
5.丰富的装饰:中国古代建筑丰富多样的装饰是其鲜明特点之一、建筑以彩色画、木雕、石雕等装饰为主,常常运用吉祥的图案和寓意来装点建筑。
这些装饰不仅是为了美观,也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对吉祥和祝福的追求。
6.庭院的使用: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常见的一种特征。
庭院常被用作空间布局的基本单元,室内和室外环境交融,形成细致而和谐的空间。
庭院中的花草树木和池塘常常被用来增添景观和气氛。
7.多层次的空间:中国古代建筑常采用多层次的空间布局。
建筑常由前殿、中殿、后殿等不同高度的建筑构成,形成层次感和宏伟的氛围。
建筑中的阶梯、窗框、栏杆等也常被利用来突出空间的层次感。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特征和风格,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这些建筑不仅是中国建筑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瑰宝中的一部分。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1.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影响:中国古建筑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人认为“天人合一”,因此古建筑通常以天地人三者的和谐为设计原则。
建筑中的形式、布局、结构等都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哲学思想。
例如,古建筑常常遵循“居中有正”的原则,即将居住空间布局在中心,周围环绕室内或室外空间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
2.严谨的建筑结构:中国古建筑的建筑结构严谨而富有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师注重建筑结构的稳固和平衡。
古建筑通常采用木结构,并运用独特的榫卯结构,即利用榫头和卯榫使木材连接紧密而稳固。
这种结构不仅能够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还能够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发挥一定的防护作用。
3.独特的屋顶形式: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非常独特,常常呈现出流线型、弯曲型或拱形。
这些形式不仅美观,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首先,这种屋顶形式能够更好地抵御风雨和雪,保证了建筑物内部的安全。
其次,独特的屋顶形式也有利于建筑物的通风和散热,提高了住宅的舒适度。
4.厚重的建筑材料和装饰:中国古建筑常常采用厚重的石头、木材等建筑材料。
这些材料不仅耐久,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隔绝外界的寒冷和热量。
同时,古建筑的装饰也非常丰富多样,以砖雕、木雕和石雕为主。
这些装饰图案多为自然景物、神话传说、动植物等,不仅美观,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5.高度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中国古人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一观念在古建筑的设计中得到了体现。
古建筑常常利用自然山水、采用合适的规划布局和建筑形式,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例如,古建筑常常依山傍水,利用山石、水池等自然元素进行布局,形成独特的山水园林。
6.丰富多样的建筑类型:中国古建筑包括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建筑形式,如宫殿、庙宇、园林、民居等。
每种建筑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例如,宫殿通常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凸显皇家权威;庙宇以宗教信仰为主题,布局严谨,装饰华丽;园林侧重于创造景观,运用景物、水池和假山等元素提供一种宜人的居住环境;民居则注重实用性,布局合理,以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
古建筑有哪些主要形式及特点
古建筑有哪些主要形式及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形式与特点主要有:
一、丰富的抽象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有抽象形式的建筑,如宫殿、塔楼、亭台、桥梁,都
屡见不鲜,这些抽象形式的建筑,都具有极高的建筑意象,体现出古代文
化的高度。
1、宫殿建筑
中国传统宫殿建筑主要以复杂的木结构为支撑,采用古老的“九宫四角”的结构,砖木复合结构,黄金等丰富的装饰,极具视觉冲击力,令人
印象深刻。
2、塔楼建筑
塔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种建筑形式。
它们的高度不同,结构各异,有的有多层梯层式结构、有的有单层的塔楼,还有全都砌成的
楼阁式塔楼。
它们的设计精美,充分体现出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独特性。
3、亭台建筑
亭台是中国中古时期以后普遍出现的建筑类型。
它们以木结构为支撑,配合着轻盈的曲线结构,增添了空间层次感,形态优美,极具视觉冲击力。
4、桥梁建筑
桥是中国古代建筑中非常特殊的建筑类型,它们通常以石材建造而成,如长江大桥、太湖大桥等,它们的造型设计十分精美,充分体现出中国古
代建筑艺术的精湛。
二、传统装饰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形式极为丰富。
古代建筑的特点简介
古代建筑的特点简介
古代建筑的特点简介
古代建筑是指形制简单,轮廓分明,线条流畅,风格优雅的建筑,它们大多为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等,是受到传统文化影响和地域性差异而形成的,有着其特有的风格和特征。
1、建筑形制简单,轮廓分明:古代建筑大多拥有简单的形制和分明的轮廓,有时候古代建筑会以简约的线条,给人以负载的空间,也会用精细的雕饰,给人以宏伟的空间感受。
2、建筑线条流畅:古代建筑的线条非常流畅,建筑外形简练,线条优美,给人以柔和的视觉效果,使建筑看上去更加优雅。
3、建筑风格优雅:古代建筑的风格都非常优雅,大多有着苍茫的古意,有时候一个古建筑也会有着现代的感觉,使得古老的建筑看上去更加融洽。
4、建筑受传统文化影响:古代建筑是受到当时的传统文化影响而形成的,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风格,甚至有时候也会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使得古代建筑十分独特。
总之,古代建筑是受到传统文化影响和地域性差异而形成的,它们的特点是简单的形制和分明的轮廓,流畅的线条,以及优雅的风格,是十分有特色的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的七大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七大特点中国古代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艺,体现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现代建筑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一、重视对称性中国古代建筑非常注重对称性。
从居住建筑到宫殿、庙宇、园林等,都重视建筑的整体性和对称美。
这种对称性体现在建筑主体、配搭建筑、装饰部分、庭院、石雕、花木等多个方面。
中国古代建筑的对称性具有一种神秘感和平衡感,让人感受到温馨、舒适和美丽。
二、用材考究中国古代建筑的用材多以木质、砖石为主。
木结构建筑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具有美观、安全、环保等多种优点。
而砖石结构建筑则具有稳固,耐压,防腐等优点。
因此,这些用材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得到了大量使用,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三、讲究空间布局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非常注重方位、对称和构图。
建筑内外的空间不仅体现了它的美感和实用性,也具备了一定的文化意义。
比如,明清时期的宫廷建筑,中轴线布局凸显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审美特点,其内外空间布局和构图都具有一种神秘和庄严感。
四、注重装饰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非常注重细节。
无论是建筑的柱子、墙壁、檐口、窗棂、门框、门头等,还是庭院的花草、石雕、假山、水池等,都是讲究精美的。
这些装饰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符号、象征和寓意,赋予了建筑文化的深刻内涵。
五、崇尚以人为本中国古代建筑崇尚以人为本,这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建筑的空间要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如通风、采光、安全、便利等。
其次,在建筑的规划和布局上,也要兼顾人的舒适和美观。
所以,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不仅注重建筑的实用性,也非常注重人的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
六、强调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价值具有很高的传统性和历史性。
讲求建筑的庄严、稳重、奢华,不仅体现出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特色,同时也传递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主题和思想。
如古代建筑中的影壁、门神、心门等元素,都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中国古建筑的特点第一,完整的木构架系统。
中国古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由此创造出独特风格的各种平面和外观。
第二,独特的群体组合形式。
中国古建筑以“间”为单位,再以这种单体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其组合方式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规划。
还有以某一大型建筑为中心,周围以庭院环绕,布局独特出新。
第三,造型优美色彩绚丽。
中国古建筑的艺术处理讲究形象精巧,多样屋顶的组合主次分明,变化多端,更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同时带有威严、庄重的气氛。
在山清水秀的南方,则与自然环境相调和,形成与皇家豪华气派不同的秀丽淡雅的格调。
此外,雕刻的精巧,屋檐转角的翘起,多姿的斗栱,其艺形象生动活泼,制作十分精致。
1、古建筑的柱子的高度与直径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柱高与面阔也有一定比例。
(1)小式建筑,如七檩或六檩小式,明间面阔与柱高的比例为10:8。
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11:1。
五檩、四檩小式建筑,面阔与柱高之比为10:7。
另一种说法是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10:1,想想很多地方是变通的,是活的,没有完全的定式,因此都可。
(续)(2)大式带斗拱建筑的柱高2、收分:中国古代的圆柱子上下两端直径是不相等的,除去瓜柱一类短柱外,任何柱子都不是上下等径的圆柱体,而是根部略粗,顶部略细,这种作法,称为“收溜”又称“收分”。
柱子做出收分,即稳定又轻巧。
小式建筑收分的大小一般为柱高的1/100,(柱高为3米,收分为3厘米,假定柱根直径为27厘米,柱头收分后直径为24厘米)。
大式建筑柱子的收分规定为1/1000。
3、侧角:为了加强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古建筑最外一圈的柱子的下脚通常要向外侧移出一定的尺寸,使外檐柱子的上端略向内侧倾斜,这种作法称为“侧脚”或“掰升”。
清代建筑柱子的侧脚尺寸与收分尺寸基本相同,即“溜多少,升多少”。
(外檐的柱脚中线按原设计尺寸向外侧移出柱高的1/100(或7/1000)并将移出后的位置作为柱子下脚的中轴线,而柱头的位置仍保持原位不动,这样就出现了柱根、柱头两个平面位置)柱子侧脚是在原设计尺寸的基础上将柱根向外侧移动。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及大体分类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及大体分类1.应用性强:中国古建筑注重实用性,建筑结构合理、功能齐全。
古建筑作为人们居住、工作或举行仪式活动的场所,建筑形式与功能需求相适应。
2.建筑大胆创新:中国古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古建筑中常采用独特的构件和装饰,如斗拱、重檐、翘角、飞檐等,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的巧妙设计和艺术创作能力。
3.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中国古建筑讲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注重依山就势、遵循风水理念,将建筑融入自然景观中。
建筑的布局、材料的选取、颜色的运用等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4.富有文化内涵:中国古建筑融合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和文学艺术,以及历史、民俗等多元文化元素。
建筑构件、装饰图案、雕塑等都富有寓意和象征意义,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邃和博大精深。
根据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用途和特征,可以大体上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宗教建筑:包括佛寺、道观和庙宇等。
这类建筑通常庄重肃穆,宏伟壮丽,建筑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例如北京的故宫、峨眉山的金顶寺等。
2.宫殿建筑:主要是皇宫和统治者的行宫,代表了封建王朝的权力和威严。
这类建筑多采用山水园林的手法,注重布局和景观效果,代表性的有北京的故宫和西安的大明宫。
3.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人们为了追求生活艺术化而建造的。
这类建筑侧重于自然景观和园林景色的营造,有小桥流水、假山亭榭、花木繁盛等特点。
例如苏州的拙政园和扬州的个园等。
4.民居建筑:代表了普通百姓的居住空间,体现了中国古代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这类建筑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建筑形式简洁、功能齐全。
其中,南方水乡的木屋和北方的四合院都是典型的民居建筑。
5.阳台楼阁建筑:典型的代表有杭州的雷峰塔和黄山的光明顶。
这类建筑通常建在高山或绝壁之上,结构独特,景观优美,是人们休憩、游玩的场所。
总之,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传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的理解和追求。
中国古代建筑的民族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民族特点摘要:中国古代建筑在几千年的历史衍变过程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明显地打上了中国传统思想的烙印。
同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建筑在材料、结构、布局、空间及环境的选择和处理上都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关键词:传统建筑民族特色建筑是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历史沧桑的见证,更是文化和思想的外现。
综观中国的古代建筑,在几千年的历史衍变过程中,无论是宏伟的宫殿、庄严的寺庙、幽静的园林,还是丰富多彩的民宅,都以其独特的形式语言,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表述出了丰富而深刻的中国传统思想观念。
1.中庸和谐中庸”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最高价值原则,是由孔子提出来的。
他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是中国人的基本精神之一。
“中为适应之谓,庸为经久不渝之意。
”“中庸”即适用而经久不渝。
它后来演绎为不偏不倚、允当适度之意。
古人论天文、地理、人道都不能离“中”而立。
因此,天、地、人三者的关系必须以“中”为标准,即做到所谓“天人合一”。
“中庸”的观念体现在古代建筑上就是建筑的平面作对称均齐布置,布局上必须有一条庄重的南北中轴主线,起着中枢神经作用。
这一格局成为中国古代各类建筑组合方式的缩影——如宫殿、王府、衙署、庙宇、祠堂、会馆、书院等。
中轴线对称的建筑观念虽然早在商周时代就开始,但最典型地代表这种中轴文化的当数明清的北京城和宫殿了。
整个明清时代的北京城自南向北,沿着一条长达7.5公里长的中轴线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该中轴线以最南端的永定门为起点,以地安门北面的钟鼓楼为终点,其间建筑空间序列重重叠叠、高潮迭起又井然有序,尤以故宫三大殿的平面布局最富特色。
此外,这种关于中轴线的建筑空间意识,也体现在北京一般的四合院民居住宅中。
2.重伦守礼维护等级与秩序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礼”的一项主要内容。
《乐记》中说:“礼者,天地之序也……序,群物有别。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之所以有那么多的礼制内容,说到底是在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风格与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风格与特点一、背景介绍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古代中国的建筑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以及自然环境,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建筑风格。
古代建筑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居住和工作场所,更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富有创造力的设计和建造,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和审美追求。
二、建筑风格的分类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宫殿式建筑、寺庙式建筑、园林式建筑、宅院式建筑以及特色民居式建筑等。
1. 宫殿式建筑宫殿式建筑主要用于皇家和贵族的居住和政务活动。
它通常采用严谨的布局,庄严肃穆的外观和富丽堂皇的装饰。
代表性的宫殿建筑包括北京的故宫和西安的大雁塔。
2. 寺庙式建筑寺庙式建筑是用于佛教、道教和儒教等宗教信仰场所的建筑风格。
这类建筑常以庙宇、塔楼、殿堂为主体,它们以高大威严和庄重肃穆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著名的寺庙建筑有承德的普宁寺和杭州的灵隐寺。
3. 园林式建筑园林式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瑰宝,以它自然融洽的布局和精美细致的园林景观而闻名于世。
这类建筑常常通过精心设计的水池、假山、亭台楼阁和花木等元素,打造出和谐宜人的环境。
著名的园林建筑有苏州的拙政园和北京的颐和园。
4. 宅院式建筑宅院式建筑是古代中国传统民居的代表,它以庭院为核心,以家庭生活活动为基础。
这类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注重空间的合理布局和整体美感。
典型的宅院建筑包括四合院和围屋等。
5. 特色民居式建筑这种建筑风格常见于中国的山区和水乡地区,以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
它们通常采用木结构和石质材料,外观质朴朴实,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
典型的特色民居建筑有青岛的红瓦白墙和苗族的吊脚楼。
三、建筑特点的汇总古代中国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可以总结如下:1. 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古代中国建筑充分尊重自然环境,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建筑物融入周围的山水景观,形成一种与自然界融为一体的美感。
2. 尊重人的尺度:古代中国建筑注重与人的相互关系,根据人的需求和福祉设计建造,体现了人文关怀和尊重。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中国古代建筑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大土壤中生长、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它蕴含着浓厚的东方文化特色和哲学伦理思想,在世界建筑文化史上独树一帜。
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东方文化和哲学的载体之一,不仅自身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而且在其平面和外观上也最能给人们以生动而具体的美感,在世界建筑史的画卷中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
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
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
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
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
这种结构比较原始简单,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
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
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
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
“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建筑风格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十分重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群体组合,这一文化传统几千年来一脉相承。
尤其在封建社会,建筑活动始终受着礼制和“天人合一”时空观的深刻影响,以及土木为主要建筑材料的限制,“除了一些高台建筑以及佛塔之类比较高之外,中国古代建筑一般都显得平缓;不是执着地建造像西欧中世纪那样的教堂尖顶,而是热衷于使建筑群体向地面四处作有序的铺开,以象征严肃的人间伦理秩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建筑的民族特色——恭城古建筑调查研究蒲艺果(历史教育专业1998级本科)2001年11月在恭城调查时,我们发觉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小城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建筑方面更是独具特色。
它不仅反映当时精湛的工艺,合理的布局,而且也反映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背景。
作为不能再生的历史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遗存物,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及科学价值是巨大的。
研究古建筑,目的就是更好的保护它,利用它使之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在恭城,保留较为完整,历史较为久远的古建筑有孔庙、武庙、周渭祠、湖南会馆,朗山瑶民古居、古塔等。
他们当中,一些古庙宇建筑在布局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设计的式样上又各有千秋;而古民居建筑浑然一体,但又相对的独立,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
一、庙宇式的古建筑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古建筑风格略有不同,但注意民风、讲究实用,突出特色。
其表现在以下几点:1.在择址方面,几经思考,力求天地合一。
最为突出的是文庙。
文庙始建于明永乐八年(1410)。
原址在县城北面凤凰山,成历史教学与田野调查化十三年(1477),曾迁入县黄牛岗。
明嘉靖庚申岁(1560),知县杨钧以“学宫不利于科举”而带领捐奉迁文庙于今址(西山)。
后来邑人又觉原来之文庙“不足以壮观瞻”,故辟基扩建。
文庙坐北朝南,背靠西山,依山筑六级平台而建,布局合理,步步高升。
前有茶江,后有高山,为了达到“天地合一”的理想境界,择址者可谓用心良苦。
从远处看,文庙所处的方位,建筑的布局、设计均与自然界浑然一体,确实达到了这一理想的要求。
2.在建筑的组建方式和设计方面有相似之处。
这些古建筑所建立的时间是不同的。
周渭祠建于1478年,武庙建于1603年,湖南会馆建于1872年,而文庙修建最早,于1410年。
他们之间有的相差200多年,有的相差400多年。
但他们的组建方式和设计还是有相似之处。
武庙有戏台、前殿,后殿、东西厢房;周渭祠也有戏台、正殿、后殿、左右厢房;湖南会馆也有戏台、正殿、后殿、左右厢房。
戏台与主体建筑连为一体。
尽管文庙没有戏台,但是它也有东西厢房,有正殿、有后殿。
尽管戏台与主体建筑连在—起,不同的是有的戏台位置位于庙门首处,面对主殿,背倚大阁楼,如武庙;而有的戏台台面距地面之间打通,成为可进出庙宇之通道,如周渭祠。
5623.有独特的斗拱艺术。
斗拱是木构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是古建筑一个重要特征。
它既具有承托屋檐重量使屋面出挑的功能,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在这些古建筑中,最为突出的是周渭祠门楼斗拱。
其门楼重檐歇山,两层屋面之间饰有斗拱,分为坐斗、交互斗、鸳鸯交手斗。
以坐斗为基础,交互斗垂直于坐斗,并受坐斗的依托。
交互斗的两侧以45度角垂直于坐斗。
下层交互斗通过坐斗与上层交互斗吻合保持力量平衡。
两侧鸳鸯交手斗,使屋檐的重量渐次集中下来分于柱和梁上。
以“一斗三升”为一组,门楼共有300多组。
上层半拱与下层斗恰好构成一个完美的图案,严谨而有规律,形如蜂房,因此又称“蜜蜂楼”。
整个门楼斗拱以千余根坚木为榫,互相衔接吻合,彼此扶持。
门楼销间外围墙壁檐排上,还饰有砖形假斗拱相映衬。
檐口是绿色寿字纹图案的方历史教学与田野调查形瓦当和瓦滴,重檐歇山。
其建筑艺术,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
4.具有独特的文化装饰。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古建筑门前或厢房门前均有对联。
它们能起到画龙点睛,反映具体事物特征的作用。
读着对联,让人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在武庙戏台左右入口的拱门处,各有一副对联。
左侧为“协天今古无双帝,至圣华夷第一宫”,横批为“忠君爱国”;右侧为“俎豆馨香崇圣武,诗书礼乐继文宣”,横批为“济世安民’,让人感悟到历史人物的伟大,同时又得到心灵的净化。
湖南会馆门楼两边的石柱上镌刻长联:“客馆可停骖,七泽三湘久矣,同联梓里;仙都堪得地,千秋百世遐哉,共镇茶城。
”确实感到一种独特的滋味。
除了对联外,有一些牌匾的浅刻图案也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文庙棂星门门坊两侧“双凤朝阳,十龙戏珠”浮雕和“封侯拜相,百鸟朝凤”图案。
大成门上雕饰方格图案和精细的镂空雕花,其中有花鸟虫鱼,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大成殿屋面飞檐高翘,重檐歇山。
有“十龙抢珠”、“双狮滚珠”、“鳖鱼戏水”、“麒麟镇潭”等彩釉陶饰画。
在武庙戏台前有“加官晋爵”人物浮雕。
戏台屋面也是重檐歇山,飞檐高翘,脊山花饰浮雕,龙凤起舞,巧夺天工。
尤其是明暗八仙,人物花鸟,千姿百态。
台后画栋雕梁,流光溢彩。
湖南会馆门楼互檐栏板,雕刻有各种虫鱼鸟兽,奇花异草,形态逼真,鲜艳夺目,既衬托古建筑的独特艺术,又显示出特有的文化底蕴。
广西的古建筑,许多地方都显示着本民族的人文特点。
它虽然没有代表高贵的象征的吉祥物——那是因为历史上封建皇帝的564种族歧视,不允许少数民族地区有代表象征高贵顺昌的吉祥物。
恭城也是如此,但是聪明的恭城人的祖先,仍创造了代表本地区的吉祥物,如蝙蝠、鳌鱼、葫芦等,这几种吉祥物在恭城古建筑中均有体现,最明显的是文庙,在西厢房的墙壁上可以看到,它表示福、禄、寿、喜等。
二、古民居建筑在恭城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民居建筑要数朗山瑶族古民居,它不仅显示出民族的特色,浓浓的乡土气息,而且具有浓重的文化氛围。
朗山瑶族古民居位于恭城莲花镇朗山村,朗山村因背倚朗山而得名。
其山为高大的石灰石山,山上树木葱茏,山北麓为30度左右的缓坡,整个村子依缓坡逐级上升。
六座古民居在村中自东向西依次排列,坐北朝南,形成了一个长约200米,进深100米的扇状古建筑群,各房占地约300平方米。
古民居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原为周姓历史教学与田野调查祖业。
六座古民居有四座基本保存完好,古民居为清一色的清水砖墙,砌筑工整细致,硬山风火山墙高低错落有致。
构件花饰繁多,显示了往昔主人家的富贵、儒雅。
从远处看,古民居浑然一体,布局得当。
但各户又相对独立,各户独门独院,都是三进三开间带厢房或跑马楼、一至两层的建筑。
一般是首进为三开间正大门,两层楼高的青水砖硬檐,拾级而上进入一字大门,两侧为厢房、跑马楼,中留天井;过天井到第二进两层高的主楼,楼下为敞厅(俗称堂屋),两侧是厢房;穿过敞厅后面又留天井,天井较窄,主要是为解决第十进与第三进屋面排水而设。
第三进为厨房,厨房后有一条自东而西流淌的溪流,小溪出处东端为龙眼泉。
各户从溪流分出一条小支流引入户内,饮水在溪流中提取,其它用水则在分出的小支流进行。
科学利用水源是朗山村古民居在设计上的特色之一——六家房舍院墙相隔,但又有侧门和巷道相通连成一体。
如此的建筑,据说发生火灾时邻里不会受到秧及,遇盗匪行窃时各房又可相互联防共同御敌。
如此多方考虑的建筑模式,值得建筑学家们研讨。
六座古民居的另一建筑特点是文化味道浓重。
窗棂落扇多为雕花,连挑檐梁上的托峰都是麒鳞瑞兽、花鸟虫鱼之类雕饰,多数堂屋置有做工精细的神龛,供奉先祖神祗和土地神。
个别堂屋楼顶还置有斗八藻井,绘以太极图,古朴大方。
更为别开生面的是,雕花刀法利削,层次分明,比文、武两庙的雕饰更胜一筹。
各房都有内涵丰富的彩绘壁画,除福、禄、寿、喜诸多的吉祥图饰外,还有很多题词题诗。
书法有正楷、行书、篆体、隶书、魏碑。
566六家居呈扇状一字排列,大门都朝南开,如此造型,独具特色。
街中有高耸的碉楼,寨头、寨尾均置有门楼,村边砌筑青石方料的寨墙,巷道多为石板路。
村头还完整地保存着一座建于光绪十二年(1886)的“惜字炉”,该炉为塔式建筑,塔分三层,六角开。
据当地老人介绍,朗山村历代都出文人雅士,舞文弄墨者甚多,常将不满意的手稿焚于塔内,从不乱扔乱丢,养成了良好的惜字风俗。
此惜字炉是瑶族人民崇尚文化重视教育的良好例证。
朗山瑶族古民居是桂林市目前已知的一处规模最大,建筑最精美,平面布局规划最科学的古建筑群。
如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考察组发表的文章所说:“这个村寨是相当精美极有特色的,既可感到汉文化的明显影响,也可以看到本民族的特殊创造。
”朗山瑶族古民居虽建于晚清,但它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和建筑学方面的研究价值,作为民族文物,它是一个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典型实物例证。
历史教学与田野调查568北部湾畔西村族群经济文化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孙宗富(历史教育专业1998级本科)西村是北部湾畔的一个半渔半农的沿海村落,是北海市银海区福成镇的一个行政村。
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革,经济获得迅速的发展。
笔者在廖国一教授的指导下两次对该村的经济文化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本文通过对西村的全*该调查报告为200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04BMZ025)、广西师范大学重点项目资助(批准号:04SKZD07)。
面透视,希望人们了解目前环北部湾沿岸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为政府制定环北部湾沿岸农村社会发展的战略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西村族群的生存环境及族群概况(一)西村族群赖以生存的地理和生态环境西村地处广西南部美丽富饶的北部湾东北畔上,距海岸线仅2公里,位于北海市西村港东岸,与北海市禾沟村委会有一港之隔。
它东接东村,北连大坎村,南濒临北部湾海面,西临狭长的西村港。
从行政地理看,西村地属广西北海市银海区,是该区福成镇的二十个行政村之一。
它东北距福成镇区14.1公里,北距合浦县城28公里,西距北海市区10多公里。
交通便利,有二级沥青公路与镇、县、市公路相通。
广西最大的盐场竹林盐场场部也在西村。
西村总面积为44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为9平方公里,浅海滩涂面积为35平方公里。
据2000年底统计①,全村共有耕地①西村村民委员会编《西村基本情况表》,2000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