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三姓简介

合集下载

中古“河东三姓”文学研究

中古“河东三姓”文学研究

中古“河东三姓”文学研究

“河东三姓”是指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三个重要家族,分别是河东梁氏、河东赵氏和河东杜氏。这三个家族分别以其成员在文学创作上的杰出

贡献而闻名于世,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

将就这三姓家族的文学研究进行讨论。

首先,河东梁氏是以梁纲为代表的家族,他们的成员在唐代文学史上

有着重要的地位。梁纲是唐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他主

张“文以载道”,强调文学作品应该传达一定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梁

纲的文学创作以“唐宋派”的特点为主,他以“直言抱负”而著称,作品

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除了梁纲,梁宽也是河东梁氏家族的杰出代表,

他的创作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情调,以写景为主,受到了后世文人的广

泛喜爱。

其次,河东赵氏是以赵嘏为代表的家族,他们的成员在宋代文学史上

有着重要的地位。赵嘏是宋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他主

张“咏物为诗”,强调文学作品要有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描写。赵嘏的文

学创作以“嘉泰二赵”的特点为主,他的作品大都以咏史为题材,以饱满

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赵蕃和赵文则是河东赵氏家

族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创作风格各具特色,表现出浓厚的宋代文学风貌。

最后,河东杜氏是以杜牧为代表的家族,他们的成员在唐代文学史上

有着重要的地位。杜牧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他主

张“写意超写实”,强调文学作品要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富于想象力的表

现手法。杜牧的文学创作以“诗史派”的特点为主,他的作品多以抒发情

感为目的,以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著称。杜衍和杜审言也是河东杜氏

河东裴氏

河东裴氏

河东裴氏

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望世家族,这就是河东裴氏家族。河东裴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其始祖为赢秦始祖非子之后,非子之支孙封pei(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因以为氏。周僖王时,六世孙陵封为解邑君,乃去“邑”从“衣”,以“裴”为姓。后裴氏分为三支,分居河东、燕京、西凉等地。

裴氏家族的始祖,是位列五帝之一的颛顼。颛顼的后代伯益被舜帝赐姓为嬴。其后人在周僖王时开始姓裴。裴陵,就是裴氏家族公认的第一位裴姓祖先。裴陵的第27世孙裴晔,在东汉顺帝时任并州刺史、度辽将军。他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经反复斟酌,终于在汉顺帝永建初年(公元126年)合族搬迁到闻喜县东50华里的地方定居。

天下之大,为何偏偏选中此处?因为裴晔看到这里群岭巍峨,松柏苍郁,紫霞萦绕,荷香弥漫,认定此处是最适宜家族繁衍人丁、哺养英才的风水宝地。因这里漫山遍野都是柏树,于是起名裴柏村。自此以后,闻喜县裴柏村就作为裴氏祖地而被裴氏后代列入家谱和被历代史家用入正史。也就是从裴晔定居裴柏村开始,裴氏家族才掀开了灿烂辉煌的家族史页,公侯将相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裴晔首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的两个儿子都当了宰相。长子裴羲,汉桓帝时任尚书令、开国公,是裴氏家族的第一位宰相。次子裴茂,从县令、郡守当起,一直官至尚书令,被汉灵帝封为阳吉平侯。身为侯爵的裴茂生了4个儿子。这4个儿子后来分为东、西、中3支,名曰“三眷”,分别南下西迁,分居全国。近两千年过去,如今,裴氏后代遍布中华大地,不少还移居海外。但是考查其谱系家纲,追本溯源,所有裴姓子孙都出自“三眷”之后,总族根都在闻喜县裴柏村。所以才有“宗人遍天下,天下无二裴”之说。

33124843

33124843
收 稿 日期 :2 0 0 9—0 9—0 8
作者 简 介 :宋艳 梅 ( 9 0一) 女 , 西 高 平人 , 学博 士 ,讲 师 , 究 方 向 : 晋 南北 朝 史。 18 , 山 史 研 魏
① 陈 寅恪 《 书 司马 睿 传 江 东民 族 条释 证 及 推 论 》 《 明馆 丛 稿 初 编 》, 联 书 店 ,0 1年 版 ) 周 一 良《 瞎 巴三 千 生 啖 蜀 魏 (金 三 20 、 “
薛广 德 、 薛永 之 后 的 记 载 , 为 薛氏 是 在 曹魏 灭 蜀后 投 降 曹魏 而 迁 居 河 东的 。周 一 良先 生 推 测 蜀 薛 迁 徙 到 河 东与 西晋 末 认
年 的 民族 大 迁徙 , 巴族 氐 族 的 动 荡 迁移 有 关 , 者根 据 薛 强历 石 虎 、 坚 、 兴 立 国年 间 , 活 年代 大致 在 公 元 四 世 纪后 笔 苻 姚 生 期 推 测 , 氏见 于史 载 的 最早 在 河 东 活 动 的 代 表 人 物 薛 陶的 生 活 年 代 应 与 周 一 良所 推 测 的 蜀 薛 迁 居 河 东 的 西 晋 末 年 薛
代 表 , 刘 宋时期凭借 军 功 成 为孝 武 帝 勋 旧 , “ 在 为 义嘉 之 乱 ” 心 人 物 , 震 南境 。 义 嘉之 乱 被 核 威 平, 薛安 都举 州降魏 , 薛氏大部北 归 , 齐梁之世 虽仍 有 薛氏 成 员活动 , 已十分 寂 寥 , 但 梁代 以后 河

【百家姓探源】辅氏、续氏、戏阳氏三姓之源

【百家姓探源】辅氏、续氏、戏阳氏三姓之源

【百家姓探源】辅氏、续氏、戏阳氏三姓之源

【百家姓探源】辅氏、续氏、戏阳氏三姓之源

王正鹏(土家族)/文

以邑为氏

晋邑姓氏

辅氏:姬姓,晋之公族也。本荀氏,又食邑于智(夏时小国,在山西境内。),故又为智氏。智果(春秋时为晋国大夫,有看人入木三分之技。)以智伯,刚愎必亡。其宋别为辅氏,又晋大夫有辅栎(春秋时晋国大夫,为辅氏之一世祖)。汉有辅狼(汉代,官拜尚书令。)为尚书令。今河东有此姓。望出扶风。宋朝登科辅章(与苏轼同朝为官。),无为军人。

续氏:姬姓,晋大夫狐鞠居食采于续(春秋时晋国之小国续国,狐鞠居替自己族人狐射姑刺杀了太傅阳处父(公元前?~公元前-621年,晋国大臣,晋楚之交之功臣。),之后被赵盾“公元前?年~公元前-601年,晋国第一位重臣。”处死。),故谓之续简伯。又为续氏。一云:舜七友续牙之后。后汉《功臣表》续相如(西汉武帝征和四年“公元年-89年”四月癸亥,承父侯续相如因杀害军史,谋划逃往蛮夷居住区,被官府发觉后处腰斩死罪。)封承父侯。晋有续武威撰《异物志》(《异物志》有三位作者。一为晋续武威著,一为汉杨孚著。一为续咸著。)。石赵有太子少保续咸(杜预学生,著有《远游志》10卷、《异物志》10卷、《汲冢古文释》10卷)。上党、河东、襄阳并有此姓。望出雁门。宋元祐登科续涣若,汝州人。建炎续商贤,兖州人。近续戚,为史部尚书。

戏阳氏:晋邑也,旧属卫,今相州安阳县永和镇东二十五里戏阳城(《春秋》昭九年,晋荀盈(公元前-566年~公元前533年。晋国六卿之一。)卒于戏阳城。城东有殷中宗(即大戊,商朝皇帝。)陵。)。卫大夫戏阳速(卫庄公之家臣,曾因令戏阳速杀卫灵公之夫人南子,戏阳速装作未看见。事败随卫庄公出逃,庄公后复立,戏阳

河东杨氏世系

河东杨氏世系

河东杨⽒世系

⼭西旧称河东,因黄河经此作北南流向,此地位在黄河以东,故⽽得名。河东郡,秦置,治安⾢(今⼭西夏县北),辖今⼭西之黄河以东,长城以南,太⾏以西。⼭西之洪洞,史称“杨国”、“杨县”,其遗址就在洪洞县的东古村。始于周朝初,商朝为“易国”。⾄周,受晋⽔霍泉的滋润,杨柳成林,遂改为杨国。隋义宁元年(公元617年),李渊起兵太原,南下霍⾢,途经杨县,因恶其名同隋“杨”姓⽒,遂改为洪洞,乃以古戌洪洞为名。史上之“三封杨候”,就发⽣在这⾥。亦即河东杨⽒祖居的起源地,也包括今襄垣、新降、永济等县。

⼭西境内的⼤部分杨⽒都不是外迁移民,⽽是根深蒂固,长期⽣活于此的河东杨⽒。本⽀杨⽒记载最早见于周朝,其上祖,可追述到周朝晋国,始祖杨⼲,本名姬乐,晋悼公⼋年(公元前566年)受封于“杨”,为“杨

国”实际管理者,后以采⾢“杨”为⽒,是为“河东杨⽒”始祖。

晋平公⼆年(公元前556年),“杨”⼜成为叔向(⽺⾆肸,晋太傅)之采⾢,其长⼦⽺⾆⽯(字⾷我,号伯⽯,晋上卿)承袭杨⾢,以⾢为⽒,遂名杨⽯,是为“弘农杨⽒”上祖。

河东杨⽒,⼈丁亦旺。现⼭西约有五万⼈,⼭东有三万⼈。⽽在四川的梓潼、河南开封、浙江绍兴、江苏杨川、江西南昌,都有其后⼈繁衍居住。

河东杨⽒以武将出名,族⼈多为将帅;弘农杨⽒则以⽂官著称,族⼈多为相侯。所谓⽂有弘农杨震,武有河东杨业。河东杨⽒、天⽔杨⽒与弘农杨⽒并列为全国三⼤杨⽒。

本⽂世系图需在台式或者笔记本电脑上,⽹页以100%的⽐例⽅可正确显⽰。

|—⽺⾆⾚→⽺⾆容

|—姬逊→⽺⾆突→⽺⾆职→|—杨肸→|—杨⽯→杨道(改⽒“杨”为姓)

隋唐河东柳氏家族研究

隋唐河东柳氏家族研究

family
they had strict
family trait.Liuping wrote LIUSHIJIAXUN,it formed Liu Family’s statute,all this composed Liu Fa-aily culture.
Liu Family culture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for preserv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Liu Family declined with the whole clan system in last phase ofTang dynasty,but Liu Family was still famous because of its Special Family culture.The big family’s social position based
Tang dynasty Liu
Family developed
gently in Tang dynasty.In compared with
Family
officials reduced
to

lower rank in
Tang dynasty
before,the pedigree wasn’t very clear in Liu Family in Tang dynasty.Some persons in Liu got

河东裴氏简介

河东裴氏简介
河东裴氏简介
裴氏源流
• 裴姓源出有三:
• 1.源于嬴姓 为伯益之后。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伯益的后裔有个 叫飞廉的,他的裔孙被封于苹邑(今山西省闻喜县东),称为苹氏,至六 世孙为苹陵,他在周僖王时被封为解邑(原字为上非下邑)(山西省蔺猗 西南)君,他就去掉邑字底,改加衣字底,表示已经离开了苹邑,称为裴 姓。
➢ 裴楷,字叔则,风神高迈,容仪俊爽,时称“玉人”。博涉群书,犹精《老 子》、《易经》。才识过人,当时独步。钟会荐之于武帝,说“裴楷精通,王 戎简要”,都是人才。累迁吏部郎,散骑常侍,侍中,中书令。与时贤交往甚 多。曾从司空张华,司徒王戎等名人上巳游洛,高谈阔论,传为美谈。
➢ 裴康,字仲豫,官太子左卫率。
得姓始祖
• 伯益。裴姓是4000多年以前舜之时贤士伯益的后裔。
• 根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裴姓是伯益的后代,被封于非(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后代因 此以非为氏,后来他们的后裔徙封解邑,就去掉邑旁,以衣旁为裴,称裴氏。
• 而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说,裴姓原为嬴姓,与秦同姓,是伯益的后代,秦时的非子之 孙被封为裴乡侯,子孙因此以裴为氏,即山西闻喜的裴氏家族。
➢ 二、裴骃
➢ 裴骃,字龙驹,裴松之之子,曾任南朝宋中郎外兵曹参军,生平事迹不详。 他出身世家大族,从小受父亲耳提面命,好学不辍,知识渊博。他亲眼目 睹父亲补注名著《三国志》的成功,受到极大的鼓舞。他也立志注史,目 标选定尚无好注的史学名著《史记》,著成《史记集解》80卷。《史记集 解》是现存最早的《史记》注本,它与唐朝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张守 节的《史记正义》,合称《史记三家注》,与名垂千古的《史记》长流人 间,裴骃的名字也因此流芳百世。《史记集解》是《史记》问世以后第一 家大型的综合性的注本。

2023关于姓氏的调查报告_1

2023关于姓氏的调查报告_1

2023关于姓氏的调查报告

2023关于姓氏的调查报告1

一、问题的提出

书上有一篇关于李姓的研究报告,让我明白了姓氏也是一种文化,这时我想起了我国最多的三大姓之一--王,便想出要调查王姓的历史。

二、调查方法

查阅有关书籍、报纸,上网浏览,问家长,了解古今王姓名人及王姓人口数量。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上网

历史、现代的名人

战国时“鬼谷先生”王诩、书法家王羲之及王献之,文学家王维、王勃、王昌龄,政治家王安石等。

上网

王姓人口数量

据统计,王姓人口数量为9288.1万人。

上网、问家长

王姓的历史由来

1.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

2.源于太子晋的王氏

3.为周平王太孙赤之后

4.出自妫姓

5.出自子姓

6.他族改姓或赐姓

7.少数民族改姓王氏

四、结论

1.王姓历史久远,加之支系众多,世族繁盛,代代名人层出不穷。如战国时期授苏秦、张仪纵横术的“鬼谷先生”王诩。琅琊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千古留名。唐代,有著《滕王阁序》的“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大诗人王维、王昌龄。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

2.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这一支王姓源自原来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肃、陕西西安一带,其后来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东省境。根据考证,福州王氏发源于山东琅琊王氏,以王审之为福州王氏的祖先代表。

3.据最新统计,王姓人口数量达9288.1万人。

2023关于姓氏的调查报告2

前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它们世代相传,而我们是否了解它们的起源呢?假期里,我调查了我的姓氏——柴姓的起源,以次了解自己的姓氏。

近三十年隋唐家族文学研究综述

近三十年隋唐家族文学研究综述
启发意义。
东裴氏 及其族源》¨ 分别从不同 视角对唐代河东裴氏家族的族
祖籍渊源, 家族流动变迁, 家族主要历史人物和家 族文学等诸多
( ) 世纪9 年代的隋 -2 0 O 唐家族文学研究
古代家族文学研究真正受到重视, 并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 方面进行了详细考证 , 可视为9 年代唐代裴氏家族文学研究的 O
进 入新 世纪以 隋唐家族文学研究成果显著, 来, 无论从数量 家 族文学的 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07 2 年李国 金源云在《 0 强、 唐代 上 还是质量 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收获, 选择某一家族文学 范阳 其中 卢氏的 仕宦状况研究》 一文中 ¨ 认为, 唐代范阳卢氏家族 进行具体的 个案研究的 成果尤为丰硕。 内 部的 仕宦发 展情况是不 平衡的。 07 20 年南开大学祖双 喜的硕 中唐扶风窦氏 家族文学是新世纪以 来的研究热点 之一, 0 士 20 0 论文《 唐代独孤氏 家族研究》 认为独孤氏 家族由于其独特的 年尹占 五窦及其诗论略》 和20 年西北师范大学田 华《 0 6 玉芳 周、 唐三代外戚地位, 隋、 在中古时期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 的 硕士 论文《 五窦及其 诗歌 研究》 研究了 窦氏家 族文学状况及 其 色。 07 2 年西北大学 0 董超的 硕士论文《 唐代吕 温家族与文学》 论 在诗坛上的地位和影响。 0 年雷恩海、 20 7 田玉芳《 五窦” 证了唐代社会下吕 “ 交游 温家族的全貌与整体特征。20 年曲阜师范 09 考》 叫 ¨ 研究了 五窦与时人的交往, 揭示了中 唐中下层士人独特 大 学郑 芳的 硕士 论文《 古世家大族博陵 中 崔氏研究》 认为博陵崔

关于河东三姓简介

关于河东三姓简介

中古时期,出现了众多的文学世家,特别是陈郡谢氏、琅琊王氏、彭城刘氏、兰陵萧氏等家族,为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对于中古颇有影响的“河东三姓”的文学研究还不系统深入。为此,笔者选取“河东三姓”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其文学发展过程以及呈现出的特点,特别是探讨家风家学对于家族成员文学观念及创作的深刻影响。第一章:详细地介绍裴氏家族概况。首先,根据大量墓志记载,证明裴氏家族的直接祖先是秦公子赢鍼。裴氏房支繁多,主要分为东眷、西眷、中眷三支。其次,西晋末年,裴氏家族四处迁播:或随皇室南下;或留守北方;或西迁凉州。南北朝时期,裴氏成员或凭借深厚的学术文化修养、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确立了家族显赫的政治地位。隋唐时期,裴氏进入更辉煌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唐代出现了十七位宰相。最后,概括裴氏的家学家风:崇尚儒学,谨守礼制;严守孝悌,居丧合礼;躬履俭素,轻财重义;浸染玄风,擅长清谈;信仰佛教,弘扬佛法:将门有将,文武兼擅;多才多艺,文化传承;史学传家,著述丰富。第二章:关于中古时期裴氏家族文学的总体考察与研究。首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裴氏家族成员大都具备了一定的文学才能,其中成就较高的是裴子野、裴让之。其次,在隋唐时期,裴氏家族成员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们不仅从事诗文的创作实践,而且编撰诗集、参加诗酒聚会,并有唱和之作。最后,考察裴氏家族文学观念的演变,并指出裴氏家族仍以传统的儒家诗学观为主。第三章:对河东裴氏家族成员进行文学个案研究:以裴子野、裴度为代表。裴子野强调政教文学观,诗赋作品则呈现出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等特点;

最新第九讲河东世家文化

最新第九讲河东世家文化
第九讲 河东世家文化
第九讲河东世家文化
一 河东裴氏
▪ “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 余芳犹存。在上下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 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
▪ 《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 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 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 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人,太 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公主20人等,中国“宰 相村”由此而得名。
▪ 军事家有裴行俭、裴茂、裴潜、裴叔业、裴邃、裴骏、裴 衍、裴宽、裴果、裴文举、裴镜民、裴济等;
▪ 法学家有裴政; ▪ 外交家有裴矩、裴世清等 ▪ 西晋地图学家裴秀(224—271年) ▪ 南北朝时期的“史学三裴”:裴松之、裴骃、裴子野
第九讲河东世家文化
裴氏名人
▪ 唐代小说家裴铏著《传奇》一书,首先提出的“传奇”这 个专有名词。
第九讲河东世家文化
裴氏家族兴盛的原因
▪ 得益于封建门阀制度 ▪ 自东汉初年,我国就逐渐形成了所谓的“衣冠望
族”或“姓族”。魏晋以后,门阀制度得以完全 确立。虽然到了隋朝,建立了科举制度,但非氏 族姓氏的仍难被录取。
第九讲河东世家文化
裴氏家族兴盛的原因

河东三姓与魏末政局

河东三姓与魏末政局
- 13 -
2021 年第 1 期 总第 37 期
史志学刊 Journal of History and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orography
NO.1.2021 Serial No.37
变”宗室勋贵惨遭屠戮,大权落入尔朱氏。后来,高欢消灭了尔朱氏“,然时北方诸族,不为欢下者尚多,如斛斯 椿,如贺拔氏兄弟,皆其佼佼者也”[1](P612)。河东士族活动在这样的时代,不可能置之于外、不受局势的影响。这 里,我们摘出几则有关河东士人的史料,对他们的言行进行分析,以便明白河东士族的态度。
一、河东三姓:太和改制定姓族后的河东士族
定姓族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太和十九年(495)孝文帝借助皇权和法律的保障颁布了 定代人姓族的诏书。分定汉人士族门第与代人方法相似,按照官爵的高卑将不同士族划分等级,以高下排列 分别是四海大姓、郡姓、州姓、县姓。分定姓族的措施得到了中原地区的世家大族的赞同,当时的崔僧渊就曾 说过:“分氏定族,料甲乙之科;班官命爵,清九流之贯。礼俗之叙,粲然复兴;河洛之间,重隆周道。”[1](P631)说明 孝文帝通过定姓族加强门阀制度的措施是符合汉人世家大族的利益的。
当时荆州有贺拔胜的军队,孝武帝考虑南依贺拔胜,柳庆认为不可,建议西就关中。 北魏末期节闵、孝武二帝时,不少大臣对时局有清醒的认识,都看重了关中的险要地势,或建议派人镇守 关中,以为后计;或鼓动孝武西迁,依靠关中宇文泰的势力。劝孝武西迁的大臣有中军将军王思政、散骑侍郎 河东柳庆、阁内都督宇文显和、东郡太守河东裴侠、右仆射周惠达等。孝武帝也知西行实非良图,但舍此又无 他策,最终西迁的建议占了上风。柳庆、裴侠,加上劝节闵帝派人巩固关中的薛孝通,就可以发现河东士人将 其对当时形势做出认真分析后的言论进之于帝,对关中形势、对后来关陇集团的形成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正 是因为薛孝通的建议使得宇文泰在关中有用武之地,并且有机会在贺拔岳之后据关中以成事;由于柳庆、裴 侠等人的西迁建议,使宇文泰军事实力有所壮大,更重要的是使关右成为当时的“正朔”所在,吸引不少忠于 元魏的大臣以及有识之士的加入,使西魏初缔造的关陇集团有可能迅速发展。可以说,河东士人倾向关中、倾 向宇文泰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宇文泰及西魏北周政权。宇文泰也明白这一点,对三人非常器重,极力 拉拢:裴侠从孝武入关,“赐爵清河县伯,除丞相府士曹参军”[1](P1400);柳庆入关稍迟,“独孤信之镇洛阳,乃得入 关。除丞相府东阁祭酒”[2](P2283);薛孝通无缘进入关中,在其死后“,周文帝追轸旧好,奏赠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青州刺史”[3](P1337)。从裴侠、柳庆两人刚入关中便被委以丞相府属官一事来看,虽然官职不大,但被宇文泰引为 心腹加以重任。后来,二人在西魏北周政权中也仕途顺利,高官封爵。说明在河东士族和宇文泰接触的初期, 二者就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良好的开局为二者的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基础。此外,河东地区随魏孝武帝入关者 还有河东汾阴(今万荣县)薛寘[4](P685)、正平郡(今新绛县)高凉人杨杨票寸[5](P590)等河东士族。西魏北周时,河东三姓 的裴侠、柳庆、薛寘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在府兵制系统中均担任较高职位。

关中郡姓辨析

关中郡姓辨析

#读史札记#

/关中郡姓0辨析

李浩

5新唐书6卷t||5儒学中#柳冲传6引柳芳论氏族说}/过江则为−侨姓.o 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为−吴姓.o 朱!张!顾!陆为大~山东则为−郡姓.o 王!崔!卢!李!郑为大~关中亦号−郡姓.o 韦!裴!柳!薛!杨!杜首之~代北则为−虏姓.o 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首之∀0这段话又见5唐会要6卷vy 5氏族6类o 惟将两个/首之0改作/为大0o 并补/各于其地o 自尚其姓为四姓0两句∀暗示柳芳是从地域分布及来源论士族姓望的∀今人多称此文为5氏族论6∀

柳芳所论/侨姓0与/吴姓0实际上是南朝士族o 侨姓是东晋以来由中原侨迁至南方的中原士族o 吴姓则是南方土著士族∀余则为北朝士族∀山东郡姓是滞留在中原的北方士族∀/关中0与/山东0对举o 显然是指地域上的关内士族∀代北虏姓是胡姓士族o 主要是指北魏以来西北少数民族贵胄∀可见o 这种区别既包涵地域分布o 又隐含着渊源所自∀5氏族论6还对山东!江左!关中!代北各文化区系中士族的不同习尚做了评论∀

柳芳5氏族论6为后来治谱牒学及研究中古k 包括唐代l 士族制度者不断援引o 作为较原始的研究士族制度的经典文献o 许多范畴概念及观点几成定论o 学人们在引用时大多不再加以分析验证∀偶尔也有对此不以为然者≠o 但与本篇所论关系不大∀柳芳论氏族中尚有一极大疑问并未引起学界的重视}杨氏郡望之弘农属河南道o 裴!薛!柳三氏郡望属河东道o 均与汉唐以来关中地域无涉o 柳芳为何将其与韦!杜两氏并归关中郡姓呢 韦!杜作为京兆士族o 列入关中郡姓自无待说o 杨氏为弘农郡望o 但其重要房支都居于华阴o 划归关中郡姓亦当无大疑问∀惟薛!裴!柳三氏o 谱牒文献及史传多推为河东望族o 从隋唐地理上说并不属关内道o 柳芳将其列入关中郡姓o 依据何在

百家姓堂号简介大全(三)

百家姓堂号简介大全(三)

百家姓堂号简介大全(三)

百家姓堂号简介大全(三)

柳姓-

堂号:河东堂郡望:河东郡-

堂联:文宗世泽笔正家声-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春秋时期,鲁孝公后裔在鲁国任士师(法官),为人正直,恪守礼仪,以知礼闻名于诸侯,被封邑于柳下(今山东新泰里夏家隅),其人有'坐怀不乱’的美德,死后谥号为惠,故史称柳下惠,其后代子孙以柳为姓。”-

鲁国灭亡后,柳氏族人迁往河东(山西永济县)史称河东柳氏。- 在柳氏族人中最有名望的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公元773—819年),人称柳河东,著有《河东先生集》,与韩愈齐名,为唐宋八大家之冠,其大量的诗文都抒发了进步的政治、哲学见地。- 与柳宗元齐名的还有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公元778—865年),封河东郡公,工书、正楷尤知名,自成一家,也称柳体,与颜真卿齐名,并称颜柳,唐穆宗十分喜欢他的书法,问他字为什么写得那么好,公权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为纪念柳宗元和柳公权,氏人以“河东”为堂号,以“文宗世泽、笔正家声”为堂联。-

史姓-

堂号:孝友堂郡望:京兆郡-

堂联:溧阳世泽京兆家声-

史是以官职命名的姓氏。西周初年有伊佚者为史官,为人忠于职守被世人尊为楷模,他因此终身司其职,子孙因此世袭其职,并以史为姓。-

西汉有鲁国人史恭,宣帝时三个儿子俱封侯。其长子史高任大司马,封乐陵安侯。史高的二儿子史丹,成帝时为左将军,封武阳顷侯,自鲁迁杜陵(陕西西安),有九子皆为侍中,在京兆发展成名门望族,

所以《百家姓》列京兆(陕西西安)为史氏郡望。-

史丹的曾孙史崇,东汉初封溧阳(江苏)侯,举家迁溧阳,此后因做官等原因迁徙各地,其名人志士,史不绝书。-

近二十年来河东柳氏家族研究综述

近二十年来河东柳氏家族研究综述

Ap r . 2 01 5
Vo 1 . 28 No . 2
第2 8卷
第 2期
近 二 十 年来 河 东 柳 氏家 族 研 究 综 述
姚 卫 霞, 吴 超
( 包头 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学 院 , 内蒙古 包头 0 1 4 0 3 0 )

要: 柳 氏家族作 为河 东望 族之一 , 其 家族和 家族成 员在历 史上留下 了深 远的影响 , 近二十年 来 , 学界
有 的统一 局面 , 北 方少 数 民族 南 下 , 各据一方 , 中原 呈现 出混 乱不 堪 的局面 。北 方许 多世 家大族 为躲 避
战祸 , 纷 纷 向南 迁 移 , 柳 氏家 族也 在南迁 之列 。 柳 氏南迁 , 分 为两 大支 , 即 以柳恭 为代 表 的西 眷
惠, 关 于 这一定 论 , 学 者们 不再 局 限于对 正史 资料 的 应用 , 更 多结合 了相关 文集 和柳 氏族 谱等 文献 。
( 一) 柳 姓 来源 1 . 姬 姓和 展 姓 。柳 姓 由古 老 的姬 姓 发 展 而 来 , 因柳 氏 先 祖 柳 下 惠 “ 食 采 于 柳 下 ,遂 姓 柳 氏” … 。笔 者所 见 文 章 中关 于 柳 姓 之 来 源 , 大
多 持此 种说 法 , 如梁静 的《 中古 “ 河东三姓 ” 文 学 研 究》 认 为柳 姓 来 源 于 姬 姓 和展 姓 , 因展 禽 食 采 于 柳 下, 故姓 柳 氏 ] ( 蹦’ 。王永 平 的 《 南 朝 时 期 河 东柳 氏 “ 东眷” 之 家 族 文 化 风 尚述 论 》 也 认 为 柳 氏 源 于 姬 姓 ] N ¨。

河东裴氏世系补正与研究——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为中心

河东裴氏世系补正与研究——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为中心

摘要

河东裴氏是我国中古时期的世家大族之一,以其世祚绵长而闻名于世。《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是二十四史中唯一收录帝王宗室以外谱系的巨表,而其所载裴氏世系部分较为完整、系统,是现存裴氏早期谱牒之一。然而由于体例等原因,《宰相世系表》并未完全收录裴氏世系。学界虽然对于裴氏已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但是缺少对裴氏世系进行系统的补正。为此,对裴氏世系的补正,是以《宰相世系表》为中心,按照西眷裴、洗马裴、南来吴裴、中眷裴、东眷裴的顺序,对其中出现的世次舛误、名称讹误、官爵与文献记载不符、兄弟雁序混淆颠倒等四类错误进行补正。关于裴氏世系方面的研究,主要辨析了《宰相世系表》裴氏世系与《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辩证》的关系,明确了明清时期的裴氏谱牒多本自《宰相世系表》,而《宰相世系表》中裴氏世系部分可能抄录了唐宋时期官方收录的某份裴氏家谱,其所载裴氏族源亦非真正的族源,通过对正史的梳理和墓志的考察,可以看出裴氏三眷的分法最晚于唐中期就已经出现,“三眷五房”并非裴氏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作史者人为建构的结果。

关键词:《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裴氏;世系;校补

Abstract

The clan of Pei,which located in Hedong area(namely today’s Shanxi province),is one of the aristocratic families in the Middle Ages of China that noted for its long history.The Descent of Prime Minister of Xin Tang Shu is the only one that contains the genealogy outside the imperial clan in the Twenty-Four Histories.The recorded Pei's genealogy in the Table is comparatively more complete and systematic,which is one of the Pei's early genealogy that still existing.However,due to style(stylistic rules and layout)and other reasons,the Prime Minister's Family Table was not fully included by The Table.Although academia has made lots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there is still lacking systematic correction of it.Therefore, Based on the Table,the correction of Pei's lineage is for these respectively four kinds of errors-the fallacies of order of ages,the errors of names,the inconsistency of official titles and documentary materials,then the confusion and disorder of sibling order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Xijuan Pei,Xima Pei,Nanlaiwu Pei,Zhongjuan Pei and Dongjuan Pei.Researches about Pei's genealogy were mainly differentiated and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ime Minister's Family Table and The surname Compilation of yuanhe as well as The Ancient and Modern Family Name Book Dialectics,and it also clarified that most of Pei's family tree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as originated from The Table,while some of Pei's genealogy in the Prime Minister's Family Table may have copied some Pei's genealogy officially collected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And it was very likely to be the false origin of Pei's family. The untangling of official history and the review of the epitaph reveals that the division of Pei's three families had appeared at the latest in the mid-Tang Dynasty,and that"three families and five houses"is not Pei's organically developed,but the artificially constructe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古时期,出现了众多的文学世家,特别是陈郡谢氏、琅琊王氏、彭城刘氏、兰陵萧氏等家族,为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对于中古颇有影响的“河东三姓”的文学研究还不系统深入。为此,笔者选取“河东三姓”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其文学发展过程以及呈现出的特点,特别是探讨家风家学对于家族成员文学观念及创作的深刻影响。第一章:详细地介绍裴氏家族概况。首先,根据大量墓志记载,证明裴氏家族的直接祖先是秦公子赢鍼。裴氏房支繁多,主要分为东眷、西眷、中眷三支。其次,西晋末年,裴氏家族四处迁播:或随皇室南下;或留守北方;或西迁凉州。南北朝时期,裴氏成员或凭借深厚的学术文化修养、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确立了家族显赫的政治地位。隋唐时期,裴氏进入更辉煌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唐代出现了十七位宰相。最后,概括裴氏的家学家风:崇尚儒学,谨守礼制;严守孝悌,居丧合礼;躬履俭素,轻财重义;浸染玄风,擅长清谈;信仰佛教,弘扬佛法:将门有将,文武兼擅;多才多艺,文化传承;史学传家,著述丰富。第二章:关于中古时期裴氏家族文学的总体考察与研究。首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裴氏家族成员大都具备了一定的文学才能,其中成就较高的是裴子野、裴让之。其次,在隋唐时期,裴氏家族成员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们不仅从事诗文的创作实践,而且编撰诗集、参加诗酒聚会,并有唱和之作。最后,考察裴氏家族文学观念的演变,并指出裴氏家族仍以传统的儒家诗学观为主。第三章:对河东裴氏家族成员进行文学个案研究:以裴子野、裴度为代表。裴子野强调政教文学观,诗赋作品则呈现出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等特点;

裴度的诗歌创作以语言自然流畅,情感随文而出为特色,亦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而轻视艺术形式,同时,因自身的人格魅力成为中唐诗人群的核心人物。第四章:详细地介绍柳氏家族概况。首先,柳氏源自姬姓,祖先为柳下惠,于秦并六国后,迁到河东解县。从西晋开始,柳氏定著二房:西眷、东眷。其次,柳氏东眷随皇室南迁,迁居雍州,凭借军功进入中央政权,获得了很高的发展。特别是在柳世隆的倡导与影响下,东眷逐渐由武力豪族转变为高门士族。柳氏西眷虽曾仕江表,但很快北归,凭借深厚的儒学修养以及对典章朝仪的精通,得到统治者的重用,并获得了很高的政治地位与声望。最后,概括柳氏的家风家学:军功起家,门风豪勇;谨守礼法,孝悌传家;家教严谨,家法传承;为官清廉,约身节俭;擅长书法,才艺兼备;博学尚儒,精通史学;注重门第,精于谱牒。第五章:对中古时期柳氏家族文学的总体考察与研究。首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柳氏家族的文学创作主要以南朝东眷柳世隆支为主,其中以柳恽为代表。其次,在隋唐时期,柳氏家族的文学创作主要以西眷成员为主,尤以柳宗元为代表。最后,分析柳氏家族文学观念的演变,并指出“尚质”的文学思想倾向,特别强调“文以载道”,主要以柳冕、柳宗元为代表,不过,两人的思想存在较大差异。第六章:对柳氏家族成员进行文学个案研究:以柳恽、柳宗元为代表。柳恽的诗歌创作体现出鲜明的“永明”特色,表明他对南朝文学审美趣味的接受与认同;柳宗元以大量优秀的散文、独标一格的诗歌、以及丰富而深刻的文学思想,成为柳氏家族文学最杰出的代表。第七章:详细介绍薛氏家族概况。首先,指出薛氏最早是

东汉末年由蜀迁入的少数民族的一支。薛氏定著二房:西祖、南祖。其次,指出薛氏不同房支的发展。南祖基本上沿着豪族的道路发展;西祖则向文化士族转变,子孙逐渐具备了深厚的文化修养。最后,概括薛氏的家族门风:武力见长;孝悌传家;推廉尚俭。第八章:对隋唐时期薛氏家族文学的总体考察与研究。自北朝以来,薛氏西祖确立了显赫的政治地位,家族成员也都具备了深厚的文化修养,从而为隋唐时期家族文学创作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涌现出较多的文学家,如薛道衡及其子孙。第九章:对薛氏家族成员进行文学个案研究:以薛道衡、薛逢为代表。薛道衡的诗歌呈现出南北诗风融合的特点,并对后世子孙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薛逢的诗歌以咏叹仕途偃蹇为基调,带有鲜明的“家族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