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第一、二单元练习及答案

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第一、二单元练习及答案

第二分册第一、二单元练习

1.右图(石镰)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

A.原始农业 B.聚族而居

C.贫富分化 D.文明起源

2.右图为姜寨遗址的复原图,呈现的是一个共同耕作、平均分

配的生活情景。当时在此生活的人们日常主要种植和分享的粮

食可能是

A.粟 B.甘薯 C.稻 D.玉米

3.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

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

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的特点是

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 B.呈现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态势

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 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

4.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一般认为孔子及儒家所称颂的这种理想社会终结于(时间)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5.《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以下四项中与“家天下”有关的是

A. 大同之世

B. 传贤不传子

C. 禅让制

D. 世袭制

6.小华在某博物馆看到一座史前城址复原图:有城垣、宫殿等大型夯土建筑,不同大小的墓葬,大型窖穴,以及土鼓、石磬等礼乐重器。据此可推测当时

A.处于石器时代早期,以采集和渔猎为生

B.进入农耕社会初期,同耕共居集体生活

C.属新石器时代后期,已经具备国家雏形

D.从“公天下”转为“家天下”,世袭代替禅让

7.西洋论中国史的著作通常自商朝开篇,主要是因为商朝

A.青铜工艺极为发达 B.考古资料极其丰富

C.有完整的国家机构 D.有成熟的文字系统

高中历史第一~四分册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第一~四分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分册

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古希腊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

1.国家生产的根源:生产力;国家职能:保障国家安全;调节国内矛盾;管理社会公共事。

2.大约公元前3500年至3100年,苏美尔人率先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一批城市国家.

3.《吉尔伽美什》的史学价值: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和文化的第1手文献.

4.《汉穆拉比法典》的价值与地位: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1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1手文献.

5.《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充分显示出法典的时代特征。《汉穆拉比法典》的目的:管理国家

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100年苏美尔人建立城市国家

公元前18世纪中叶汉穆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公元前1792年汉穆拉比继位古巴比伦国王

第2课:古代埃及:公元前332年,埃及被亚历山大征服

1. 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地理范围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

2. 尼罗河与两河流域一样,成为世界古代文明的又一发祥地。

6. 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

7. 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

1.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动荡和紧张埃及文明:稳定而安宁

2.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最终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3.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高中历史第一到第五分册整理

高中历史第一到第五分册整理

第一册

1.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古希腊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2.楔形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3.《汉穆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汉穆拉比制定的。目的是: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统治;法律地位是:各国法律集大成者;对其他地区法律制定有重大影响

历史价值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4.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专制统治。其君主称为法老,他强化君权神授,拥有政治权、军事权经济权、司法和宗教权。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君王专制权力的象征。

5.雅利安人社会分裂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宗教社会、权利生活均不相同。6.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出现了早期佛教,相传其创始人是释迦牟尼,倡导众生平等。

7.印第安人的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是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南美洲的印加文化。其中玛雅人长于农耕,培育了马铃薯、番茄、玉米、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

8.古希腊城邦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是其历史上的古典时代,也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

9.公元前 594 年的梭伦改革和公元前508 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的两个里程碑。公元前5 世纪以后,雅典民主政治迎来了历史上的全盛时期,主要担任首席将军的是伯里克利。

上海历史高中第三四分册知识点总结

上海历史高中第三四分册知识点总结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三分册

第17课宋朝的建立和制度创设

1、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

立北宋,都城开封。

北宋与北方的辽、西北的西夏以及东

北的金等民族政权长期并立。

2、北宋的制度创设:文官体制

背景:鉴于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在政治、军事制度等方面进行

调整和改革。

特点:重文轻武。

措施:军事改革:(1)中央: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高

级将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

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挑

选强壮士兵编入中央禁军(2)地方:

留老弱者充任厢军和乡兵,采取更戍

法,轮流变换驻地

政治改革: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完善科举制,通过科

举考试来选拔官职,地方、中央要员都由文

官担任,形成士大夫主体的文官政府;实行

官、职、差遣分离的制度

影响:消除分裂割据和军人乱政的隐患,但也带来冗官冗兵冗费和积贫积弱的消极影响。

3、北宋科举制的完善(内容、影响)

改革措施:考试制度的变革-增设殿试,从此,解式、

省试和殿试三级考试成为定制;

考试规则的变革-创设“弥封”、“誊录”

等制度规则

考试内容变化—废除“帖经”(单纯记忆背

诵),增加策论,更注重对

儒家典籍的理解和对社会

事务的分析能力

影响: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起到积极影响。

第18课北宋中期的改革

1、王安石变法

(1)背景:

①积贫积弱的局面

增设官僚机构⇨冗官

扩充军队⇨冗兵⇨积贫局面养兵养官、战争赔款⇨冗费

分散军权⇨军队战斗力弱⇨积弱局面②辽宋西夏连年征战,民族矛盾激化

阶级矛盾尖锐,社会矛盾尖激化(2)内容:

高中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高中必修二历史的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罗马帝国的兴亡

1.古罗马帝国的兴起:古代罗马城市的建立、君主政体的形成、奴隶制对社会的影响等。

2.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军队的建立和战争征服、罗马的殖民

地和边疆政策、统一法律制度等。

3.罗马社会的特点:贵族和平民的矛盾、奴隶制带来的社会问题、政治腐败等。

4.罗马帝国的衰亡:军事问题和边境的崩溃、经济问题和财政

危机、社会、文化和宗教因素等。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帝国和文化

1.秦朝的建立: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

和货币等。

2.西汉的兴起:刘邦的执政和中央集权、汉武帝的改革和刺史

制度等。

3.汉朝的繁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丝绸之路的开通、科技

和文化的进步等。

4.东汉的衰落:地方豪强和腐败官僚的出现、中央集权的动摇、黄巾军起义和社会动荡等。

5.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儒家思想的兴盛、道家和墨家等其

他思想流派的影响、科技和文化的进步等。

第三单元:亚洲的对话

1.漠南和漠北的统一:蒙古帝国的建立和世界征服、蒙古文化

和宗教、丝绸之路的重要性等。

2.元朝的繁荣与衰落:元朝的统治制度和政策、元代文化和艺

术的发展、统治者的民族政策和反抗等。

3.日本的军事化:封建时期的日本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武士阶

级的兴起和武士精神、日本对外扩张的原因和目标等。

4.朝鲜的独立与冲突:朝鲜半岛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中国和日

本对于朝鲜的争夺、李氏朝鲜的建立和传统文化等。

第四单元:欧洲的转型

1.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的起因、基督教派系的分

离和宗教改革的影响、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冲突等。

高一历史纲要下一二单元知识点

高一历史纲要下一二单元知识点

高一历史纲要下一二单元知识点高一历史的下一二单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中国古代奴

隶社会的衰亡和封建社会的形成、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经

济制度和社会等级、对外文化交往以及科技与思想文化的进步。

下面将逐一进行介绍。

一、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衰亡和封建社会的形成

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衰亡主要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矛盾

的加剧造成的。在这一阶段,奴隶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生产力的提高,同时社会矛盾也不断加剧,导致奴隶社会的衰败。在这个过

程中,封建社会逐渐兴起,并最终取代了奴隶社会的地位。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以皇帝为中心,实行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皇帝拥有最高的统治权力,下设地方官员,进行地方管理。

同时,封建社会中还存在着世袭制度,权力往往由家族内部传承。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

在封建社会中,农业是经济的主要形式。地主剥削农民,形成

了严重的阶级分化。此外,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发展,成为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科技进步,如

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等级

封建社会存在着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上层是皇帝和贵族,中

层是士人阶级,下层是农民和佃农,最底层是奴隶。社会等级制

度的存在导致了社会阶级之间的剧烈矛盾。

五、对外文化交往

在封建社会中,中国与其他文明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交流。这种交流带来了许多新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产物,也对中国的社会

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中国的文化也通过丝绸之路等途径传

播到了世界各地。

六、科技与思想文化的进步

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第八课

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第八课

探索与争鸣
3、历史小论文主要有史论型和史料型两 前者是对某一历史观点的论证, 类。前者是对某一历史观点的论证,后者 是从史料中提炼主题,自拟标题, 是从史料中提炼主题,自拟标题,撰写论 小论文的撰写,除要有论点、论据、 文。小论文的撰写,除要有论点、论据、 论证等论文写作的要素外, 论证等论文写作的要素外,还要体现论从 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特征。 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特征。根据所学知 识和掌握的材料, 识和掌握的材料,以“世袭贵族主宰政权 时代的基本结束”为题,撰写一篇400 400字 时代的基本结束”为题,撰写一篇400字 左右的历史小论文。 左右的历史小论文。
练习与测评
1、后人常用“汉承秦制”来概括秦 后人常用“汉承秦制” 与汉初政治制度的关系, 与汉初政治制度的关系,谈谈你对 这一概括的认识和理解。 这一概括的认识和理解。
这一概括很有道理。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 这一概括很有道理。 包括皇帝集权、中央政府的组成以及郡县制) (包括皇帝集权、中央政府的组成以及郡县制) 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的起始, 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的起始,汉统治者从 皇帝制度、 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一直到地方的郡县制度都 继承秦朝。 继承秦朝。
何谓黄老之学?西汉黄老之治学盛行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何谓黄老之学?西汉黄老之治学盛行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黄老之学源于齐国的稷下学宫,黄老之学于战国末期形成, 黄老之学源于齐国的稷下学宫,黄老之学于战国末期形成,兴 盛于西汉初期,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 盛于西汉初期,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开始 衰退。 衰退。 黄老之学”就是黄帝与老子的学说。黄老之学将老子的“ “黄老之学”就是黄帝与老子的学说。黄老之学将老子的“道” 进行改造,把它看成客观存在的规律, 进行改造,把它看成客观存在的规律,又指出社会生活中也有 客观规律。主张“无为而无不为” 与民休息、轻徭薄赋, 客观规律。主张“无为而无不为”,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省 刑约法等。使统治者少生是非少扰民,以利人民休养生息。 刑约法等。使统治者少生是非少扰民,以利人民休养生息。 “黄老之学”主张清虚自守,因此它适应农民战争后的政治形 黄老之学”主张清虚自守, 符合恢复生产、稳定封建秩序的需要。所以, 势,符合恢复生产、稳定封建秩序的需要。所以,在汉初统治 者的提倡下,黄老之学盛极一时。 者的提倡下,黄老之学盛极一时。 负面影响:轻徭薄赋政策, 负面影响:轻徭薄赋政策,还是地主获利最大助长了兼并势力 的扩展,为西汉中期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的扩展,为西汉中期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

精编高中历史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

第一分册

第一单元古代东方

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

知道:

1.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东西两面分别与伊

朗高原和阿拉伯大沙漠相邻、北接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2.楔形文字(钉头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象形文字之一。《吉尔伽美什》是用楔形文字写成,

并通过泥板文书保留下来的古代优秀文学作品。

理解:

1.《汉穆拉比法典》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2.《汉穆拉比法典》的历史价值:它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世界上第

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

知道:

1.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地理范围与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

2.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

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他强化王权神授,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全国的土地,并控制所有的军队,掌握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3.在古代埃及金字塔中,最负盛名的就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

4.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文字因其字形与各种具体事物的形

态相似而得名。象形文字对后来腓尼基人创造字母文字产生了巨大影响。

理解:

1.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作为世界文明奇迹,金字塔的象征意义包括:它是古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也古代埃及人创造性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希腊

1. 基本概念和特点

•希腊城邦制度

•希腊的民主制度

•希腊的奴隶制度

2. 雅典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帕台农神殿

•希腊建筑艺术的代表

3. 斯巴达

•斯巴达的军国主义精神

•斯巴达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

•斯巴达的教育制度

二、古代罗马

1. 基本概念和特点

•罗马的共和制度

•罗马的行省制度

•罗马的奴隶制度

2. 罗马的扩张

•罗马的征服战争

•罗马的地方自治制度

•罗马的土地问题

3. 罗马帝国

•奥古斯都的改革

•罗马法的代表作

•城市罗马的建设

三、近代欧洲

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起因

•马丁·路德的改革思想

2.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确立

•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和起因

•法国的大革命

•德国的统一

3.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矛盾

•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

•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表现

•社会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四、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1. 十九世纪中国的社会状况

•农民起义运动的兴起

•中国社会的封建性质

•外国侵略和民族危机的加剧

2. 辛亥革命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起因

•辛亥革命的目标和影响

•辛亥革命与中国的未来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

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二的部分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希腊、古代罗马、近代欧洲和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过程和影响,为我们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海高中历史第一、第二分册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整理

上海高中历史第一、第二分册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整理

历史会考知识点复习

第一分册

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

1、地理位置: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东与伊朗高原、西与阿拉伯大沙漠相邻,北接小亚细亚山地,南邻波斯湾。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大约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3100年,苏美尔人率先在两河流域建立城市国家)

2、楔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

名称由来: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

发明时间:公元前3100年前,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

历史地位: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3、《汉穆拉比法典》:

汉穆拉比制定这部法典的目的:1)是为了更有效的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2)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3)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

作用:1)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2)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

历史价值:1)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用楔形文字保存下来。2)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3)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

1、地理位置: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地理范围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尼罗河自南而北流经埃及全境,形成狭长的尼罗河下游河谷地带,其北端为低平的尼罗河三角洲。

2、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高二必修二历史知识点

高二必修二历史知识点

高二必修二历史知识点

高二必修二历史知识点分为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两个部分。下面将依次介绍这两个部分的重要知识点,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

掌握历史学科。

一、中国近代史知识点

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它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爱国主义运动,

它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主要目标,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中国国共两党合作推翻北洋政府的一

次战争,也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崭露头角的时期。

4.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对抗日本侵略的一次全面战争,

中国人民进行了浴血奋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5.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之间进

行的一系列战争,最终导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二、世界现代史知识点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爆发的一场

全球性战争,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在1917年推翻临

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的一次重要事件。

3. 苏联的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是世

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成立。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二战期间的一场全球冲突,涉及众多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 冷战: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对抗。它持续了近五十年的时间,直至苏联解体。

以上只是高二必修二历史知识点的部分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你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发展和中国的变革。历史是人类经验的宝库,也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重要途径。希望你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充实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历史素养。

高一高二历史考试知识点

高一高二历史考试知识点

高一高二历史考试知识点

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科学科,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

教育意义。在高一和高二的历史学习中,学生们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

知识点,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本文将就高一高二历史考试知识

点展开论述,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备考。

1. 古代文明与汉文明

在古代文明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以下知识点:埃及文明、希腊

文明、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等。尤其需要重点掌握这些文明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科学技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内容。

在汉文明的学习中,学生应该熟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形态、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深入了解汉文明的特点,对于理

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世界古代史

学生需要关注古希腊罗马世界史、印度古代史、中世纪欧洲史等方

面的知识点。这些知识将帮助学生们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发展,并对世界历史的演变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3. 近代史

在近代史的学习中,学生们需要了解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关

键事件和重要时期。对于中国近代史,学生们需要重点掌握清末民初

的政治变革、近代化运动、辛亥革命等方面的知识。而对于世界近代

史,学生们应该重点了解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时期、亚非拉国家的独

立运动等重要事件。

4. 当代史

学生们还需要学习当代史的相关知识,包括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需要了解国际政治经

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如全球化、经济危机、恐怖主义等。

5. 重要人物与事件

无论是古代文明还是近现代,学生们都应该掌握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比如中国的孔子、秦始皇、毛泽东等;而世界历史中的亚历山大

高中历史会考整理(第二分册)

高中历史会考整理(第二分册)

高中历史会考整理(第二分册)

第二分册

第一课

1、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渔猎)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农业)

距今1万年前进入新石器时代

南稻北粟是中国早期农业的特点

早期农业定居陶器

2、中华大地文明

东北:红山文化

山东: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江汉: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

北方:仰韶文化半坡文化

东南:良渚文化

第二课

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进入阶级社会

启建立夏,禅让制为世袭制取代

时间和地域上与夏最吻合的是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第三课

1、夏商周称为三代

2、商,殷商,公元前1600年由汤建立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甲骨文,殷墟)商朝的国家体制:内服(中原地区)

外服(方国和部落)

松散的联盟关系

3、青铜时代

器物:礼器兵器

青铜器物的大小、形制、数量是政治地位的象征

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当时主要用于占卜商

人饮酒成风,导致商的衰亡,同时说明商的农业有较大的发展第四课

1、西周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牧野之战

2、西周的分封制提高了王权的地位

3、西周的井田制是西周主要的土地制度

4、西周的礼乐制度

礼: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

乐: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缓和社会矛盾

1、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

2、社会大变革

政治领域:各国内政改革,耕战并重,

经济领域: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耕地开垦,农业经济提升文化领域:百家争鸣

社会阶层:自耕农和新兴地主出现

3、百家争鸣

背景:社会转型,士的出现

儒家:孔子:仁礼

孟子:仁政

荀子:礼法

法家:韩非子:法治,主张君主集权

道家:老子庄子

上海高中历史书第二分册1—9课参考答案

上海高中历史书第二分册1—9课参考答案

《高中历史》第二分册

栏目参考答案(第1-9课)

(征求意见稿)

第1课中华文明的摇篮

读图学史

找出地图中重要文化遗址,归纳其分布的主要特点。

重要文化遗址:如湖南玉蟾岩遗址、湖南彭头山遗址、浙江河姆渡遗址、陕西姜寨遗址等。

主要特点:遍布中华大地,如同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其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最为集中。练习与测评

1. 农业的起源有什么意义?对于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有哪些重大影响?

意义: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谷物种植、家畜饲养等劳动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栽培谷物,驯养牲畜具有生产性经济活动的性质,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影响:历史悠久的农业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农业是中华民族古代社会经济的基础,中国以农业立国,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国古代的重农政策,重农思想,科学技术(天文、历法、数学、中医药等),农事节日习俗,饮食文化以及田园诗篇等,都紧紧围绕农业生产而展开。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使中国的血缘亲情比较密切,从而形成与之相关的伦理道德。

(本题点到即可,随着学生历史知识的丰富,逐步补充你、展开。

2. 为什么上古时期的历史记忆常常是以神话传说的形式传承下来的?除神话传说外,还有哪些材料能传达真实的历史信息?

原因:(神话)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对自然的认识是有限的,往往借助想象去解释周围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这样就产生了神话。而传说中许多人和事件,往往也附以神话的色彩。(传说)上古时期是一个依口耳相传所描述的远古历史时代。在文字产生之前,历史靠世世代代的讲述而流传。这些内容后被文字记录下来,成为文献中的古史传说。中国古代文献里有丰富的古史传说内容,从中可看出中国原始时代大概的社会面貌和发展变化。

人民版高中历史同步导学必修二学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同步导学必修二学案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

C.铁犁牛耕D.耒耕耜耕

解析:根据所学刀耕火种是最原始的农业耕作方式,而不是春秋战国以来,故A项错误;最早的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我国古代农业进入“石器锄耕”阶段,仍然是原始时期,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故C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耒耕耜耕同等石器锄耕,故D项错误。

答案: C

2.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开始向土地实际耕种者征收租税,有“粟米”,还有“布缕”等。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国家赋税过于繁重B.井田制已经彻底瓦解

C.自然经济雏形显现D.小农经济正逐步确立

解析:材料“一些诸侯国开始向土地实际耕种者征收租税”但不能反映国家赋税过于繁重,故A项错误;“井田制已经彻底瓦解”与材料“一些诸侯国开始”表述不符,故B项错误;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对,强调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出现于原始社会时期,材料“春秋战国时期”与此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一些诸侯国开始向土地实际耕种者征收租税,有‘粟米’,还有‘布缕’等”,从侧面反映出小农经济正逐步确立,故D项正确。

答案: D

3.商朝甲骨文中的“田”字被刻作等不同形状,这些田字的形状特征可以用于研究()

A.井田制B.分封制

C.均田制D.郡县制

解析:商朝甲骨文只能研究商朝或商朝以前的制度,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根据材料“甲骨文中的‘田’字”的形状特征得出可以用于研究井田制,故A项正确;与“田”字有关的是土地制度,分封制是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均田制是北魏到唐朝前期实行的土地国有制度,故C项错误;郡县制是战国时期秦国以及秦朝以后的地方行政制度,故D 项错误。

上海高中历史复习资料第二分册完整版

上海高中历史复习资料第二分册完整版
校训:志存高远,自强不息——苏步青
历史第二分册资料第六版 2015.1
写在最前:本资料原始版本来自于互联网,经大幅度增加修改内容和深度优化排版后发布于互联网,版权 归修改作者所有,不推荐再次修改电子版本(将严重影响排版)。由于本资料最初编写目的仅 为让修改作者更好地复习历史学科,结合上课笔记编成,故本资料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同学的复 习计划,敬请原谅。2015 年 1 月起本资料的所有权利转交给第二修改作者黄珍妮。
第六课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从列国分争到秦统一:
【A】战国七雄:齐 楚 秦 燕 赵 韩 魏。
【A】商鞅变法:富国强兵,兼并天下(秦孝公时期)。
措施:①废除井田制度。
②废除世卿世禄。
③开创奖励农耕。
④郡县制。
⑤什伍连坐。
PS: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改革,但是都“人亡政息”。
目的:使秦由弱变强。
【A】大一统帝国的建立时间:
秦的暴政: ①秦律名目繁多,诛罚苛刻,横征暴敛,超出社会所能承受的限度。 ②秦朝统治者不能审时度势,改弦易辙,仍一味重功利、恃酷法,最终导致了社会矛盾 的激化。 ③统治者仍忙于宫廷争斗,大肆诛杀宗室朝臣,加速了秦朝的覆灭。 ④六国臣对秦的归属感和秦制的认同都非在短时期能建立的。
【A】第一次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揭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公元前 209 年 一度打入关中,最终失败。) 项羽军大败秦军主力于巨鹿,刘邦则率兵向西顺利进军霸上。 公元前 206 年,秦王婴投降,秦朝灭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分册

第1课中华文明的摇篮

1、原始农耕:

(1)诞生的时间:距今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2)标志:学会栽培谷物和驯养牲畜;

(3)中国早期农业特征:粟类旱地作物起源于黄河流域,水稻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稻

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的格局(南稻北粟),是中国早期农业的一大特点。

(4)意义:1)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

的经济变革;2)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使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3)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

(5)代表: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是早期农耕聚落的一个典型。特征:共同耕作、平均

分配,表明当时还处在原始社会阶段。

2、炎黄传说:

在华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关炎帝、皇帝的传说,在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文献中占

有突出的地位。近代以来,中国人普遍以炎黄子孙自称。

3、中华文明的起源:

特征: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核心地区: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主要在今河南)。

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1、文献中的夏文化(公元前21世纪)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儒家典籍《礼记?礼运》说夏朝建立之前是“大同之世”,夏朝建立之后进入了“小康之世”。“大同之世”是“天下为公”的社会,“小康之世”是“天下为家”的社会。

2、考古中的夏文化:二里头文化遗址

时间与地域上与文献记载中的夏朝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址。(纸上之材

料与地下之材料相互印证,历史二重证据法)

特征:1)在二里头遗址中,发掘出两类类似宫殿的遗迹,说明了二里头社会的分化已

很明显。2)二里头居民的经济生活大体以农业为主,农具有石只制和骨制的铲、镰、斧等。饲养家畜。3)二里头文化已进入青铜时代,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和玉器大多属于礼器和祭

器。

意义: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史探究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

第3课商朝与青铜文化

1、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

印证成为信史。(历史多重证据法)

信史:多元互证,孤证不立

2、二重证据法:纸上之材料(文献)和地下之新材料(考古遗迹)互相印证。

3、方国联盟:

特点:商与周边方国存在着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主,方国则臣服

或依附于商。

商王朝国家的体制:内外服制,“内服”是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外服”是商王

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的畿外之地。甲骨卜辞中称直接管辖的区域为“大邑商”或“天邑

商”,称间接管辖的区域为“四土”、“四方”。前者大体位于以今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后者是指当时四周数量众多的方国和部落。

影响:商朝的兴衰,可以四周方国的向背为晴雨表。至商朝末年,方国的众叛亲离,

实是商周更替的一大原因。

4、青铜时代:

处于青铜时代的商朝,青铜冶炼和铸造工艺日趋成熟。出土和传世的商朝青铜器数以万

计,著名的“司母戊鼎”等大型青铜器,制作精良,造型独特,纹饰瑰丽,为世界青铜文

化史上所罕见。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

商朝青铜器的特征:主要是礼器;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被赋予了沟通

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利的功能。

5、甲骨文:主要是商朝人刻或写在龟甲兽骨等上面的文字。

地点: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

功能:商人主要记载占卜情况

特点: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从结构和造字法来看,甲骨文已经具备了

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书”规律

价值:甲骨文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

手资料。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1、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后,建立了周朝,定都镐,史称“西

周”。

2、封邦建国体制:

目的:对新征服的地区进行有效统治

内容: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又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

成为地方的政治中心。

意义:达到”翻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功效;对殷人的合围控制;提高王权地位。

3、周公“礼乐文化”的内容:礼起源于原始先民的习俗仪式,后逐渐演变为人们生活中必

须共同遵守的规范,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

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以显示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间的身份差异及权

利义务。周公又创作舞乐、史诗,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礼肯

定社会的差异等级,乐激起人们的认同,维系和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5课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1、东周的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

个时期。

(社会大变革:连年征战和社会动荡使经济、政治、文化发生剧变。500余年中,从“封邦建国”变为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到秦朝终告完成。)

2、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影响:

1)经济:原因:代表新生产力的铁制农具和梨耕技术的出现。表现:农耕熟地不断被

开辟(促进了自耕农和新兴地主的产生),耕地不能买卖规定失效;诸侯.卿大夫竞相占地,列国战争以攻城略地为目的;各国推行奖励农耕军功的政策,促进自耕农和新型地主的产

生;私人手工业.商业的活跃。结果:整个社会出现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

2)社会领域:随着农业的发展,私人手工业、商业也活跃起来。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

有的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