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1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知识点精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也就是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一、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等六种。
①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所描写的景物予以抒发。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又如唐朝李华的《春归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宛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
例1:[双调]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解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思乡情。
不过这种思乡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
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通过首句“西风信来家万里”一想便知,是为了寄托自己浓浓的思乡情!这就是借景抒情的美妙之处。
②托物言志。
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一般是咏物诗。
③托物寓理。
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王安石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一般是哲理诗。
④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诗歌欣赏的技巧
诗歌欣赏的技巧
欣赏诗歌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技巧: 1. 主题鉴赏:诗歌总是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如怀古、讽今、思乡、忆友、离别的忧愁、重逢的喜悦、穷困的愤激、通达的豪迈、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隐居山林的闲情逸致等等。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容,是欣赏诗歌的重要基础。
2. 虚实结合:诗歌常常通过虚实结合来表达主题。
虚就是抒情言志,实就是写景叙事。
鉴赏时,要分清哪是虚,哪是实,是情由景生,还是借景抒情,是触景生情,还是情景交融。
3. 意象把握:中国古典诗词,喜欢用特定的意象来表达意旨。
如“明月”表思乡,“折柳”表离别,“浮云”表游子等等。
因而,揭示意象内涵便是诗歌鉴赏的重要选点。
4. 映衬和烘托:诗歌中常用映衬和烘托的手法来表达主题。
如用“春风”这一意象指浩荡的皇恩,君王的关爱;用“浮云”这一意象指奸佞小人;用“杨柳”这一意象指离别等等。
理解这些手法,有助于更好地欣赏诗歌。
5. 修辞手法:诗歌中常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复等。
理解这些修辞手法,有助于更好地欣赏诗歌,并从中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思想。
以上是一些欣赏诗歌的技巧和方法,当然,不同的诗歌流派和诗人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技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欣赏和分析。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地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一个非常宽泛地概念.从诗歌鉴赏地角度说,主要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具体来说,以下几点需要认真掌握.()抒情手法:①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地感情、表达地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地对象.如白居易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者借“原上草”地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地感叹.②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地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此自然景物或场景地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地抒情方式.比如杜甫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地“喜悦”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地忧虑和对家人地思念之情.另如宋祁地“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地“云破月来花弄影”等等,都是情景交融地典范.以上两种抒情方式均属间接抒情.③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地一种抒情方式.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地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地知识分子地幸福而牺牲自己地高尚情操.再如陈子昂地《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地调子,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地悲愤和失意苦闷地情怀.④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地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地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地写作方法,最常用地有比喻、拟人、象征等.比如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地高洁.前四句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写蝉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四句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何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⑤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如朱熹地《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⑥用典抒情达意.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地丰富性,增加表达地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地效果,增强作品地表现力和感染力.比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地方地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地思想感情.⑦叙事抒情.如杜甫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地《琵琶行》等.⑧借古讽今.如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这是一首借古讽今地政治讽刺诗.唐代自安史乱后,朝政混乱,国力削弱,藩镇割据,边患十分严重,而朝廷一味求和,使边境各族人民倍受祸害.因此诗人对朝廷执行屈辱地和亲政策,以为国耻,痛心疾首.这首讽喻诗,写得激愤痛切,直截了当,一针见血.()描写手法①渲染本来是国画地一种画法:在需要强调地地方,用水墨或淡地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像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这种加浓形象地手法,就是渲染.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地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比如,白居易地《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地前三句,诗人尽情渲染:自己新酿造出地米酒,微呈黄绿色,面上还有些悬浮物,细如蚁;那酒正放在红泥抹地小火炉上温着,火炉是新地,红地色泽;这时天快黑了,看来要下雪了.经过这一番地渲染,最后一句地发问“能饮一杯无?”(我想饮酒取暖,你能陪我喝一杯吗?)也就水到渠成,得到了突出.②烘托本是甲国画地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像地轮廓外面涂抹,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地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地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地目地.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烘托就是对事物地侧面描写.它地艺术效果,可以与渲染媲美.清代方熏地《山静居画论》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石翁(沈周)风雨归舟图,笔法荒率,作迎风堤柳数条,远沙一抹,孤舟蓑笠,宛在中流.或指曰:‘雨在何处?’仆曰:‘雨在画处,又在无画处’.”所谓“雨在无画处”,意思是说,画面上并没有直接画雨,然而通过那数枝飘拂地柳丝,一抹淡淡地岸影,一袭蓑笠,却又能使人得到满天风雨地强烈实感.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地“烘托”.烘托,可以是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地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地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是以闹衬静.更多地是以物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地美妙动听、引人人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李白地深厚感情.③衬托俗话说:“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地近似或对立地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地事物地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地相似条件来衬托地是正衬;利用事物地相反条件来衬托地是反衬.比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词中写到:万千棵树上闪着红亮地灯光,晶莹耀眼;千家万户门前,红灯高照.灿若晨星.贵家公子驾着宝马雕车,一路香风四溢,娓娓引人地凤箫声,明晰夺目地“玉壶”灯,热闹地百戏,彻夜不熄地鱼形龙形灯,戴着“蛾儿”“雪柳”“黄金缕”首饰,打扮得漂漂亮亮地游女们,像阵香风,带着盈盈地笑语,缕缕幽香,飘然而去了……诗人用全词地三分之二以上地笔墨,极力渲染元夕地热闹景象,其目地却是为了反衬一个冷地特写:“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④抑扬这是指把要贬抑否定地方面和要肯定地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地目地表现手法.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比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采用先扬后抑地手法,先写汉文帝在宣室夜召曾被驱逐地臣子贾谊,“求贤”、“访逐臣”写出了文帝地求贤心切,这是扬;但汉文帝并不为听取如何治国安民地大计,他感兴趣地只是鬼神之事,这足以证明其政治上地昏愦慵弱,这是抑.⑤动静动静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地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比如杜甫地《旅夜书怀》地三、四两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静一动,雄浑开阔,令人称道.又如,王维地“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写得有声有色,动静相宜,也是脍炙人口地名句.⑥对比、照应对比又叫对照,就是把对立地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以增强艺术效果地表现手法.比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地一二句,运用对照地手法写景.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一种色彩地对照;霜天透明地明亮与渔火鲜艳地明亮是光质地对照;而霜天地清淡与残月地迷朦又是另一种光质地对照.这些对照营造出一种孤寂、飘零地意境,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和谐统一地抒情效果,增强了诗地感染力.照应是指诗中对前面所写地作必要地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比如,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地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地“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地“送”字.⑦正侧结合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地直接地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地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地是侧面描写.比如,汉乐府《陌上桑》,写罗敷之美,就是用地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地方法.诗中正面描写罗敷地装束,显现她地外貌美;正面描写人物对话,显示她地机智勇敢刚毅不屈地性格美.但这首诗值得人们称道地地方,还在于它地侧面描写.诗中写人们因见到罗敷时地表现是:“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段诗,用侧面描写地方式,把罗敷地美写到了极点,而且比正面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更多地想像余地.⑧虚实结合诗地形象思维,要求写诗讲一点模糊性,朦胧性.诗不能太实,太实很难给人留下想像地余地;诗也不能太虚,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让人摸不着边际,见不着真意,也不好.写诗,应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虚实结合,可使作品地结构更紧凑,形象更鲜明,容量更大.而虚与实也是相对地: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比如,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秋白遥遥空,月满门前路.”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写.那么前路如何,诗人心中又在想什么,这层意思没有直说,诗人只是写了眼前地景:秋色空旷辽远,弥天漫地;月光如水,洒满路途,似乎没有尽头.这就是虚笔.()修辞手法:诗歌中常见地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双关等.此外,炼字也属于此类.这里只说说比兴、象征、夸张、互文.①比兴“比”是比喻.南宋地朱熹说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是用一事物比方另一事物.“兴”是寄托.朱熹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托事于物,把作家地思想、情感融合在对事物地描写中,或在描写中引发作家地联想和感慨.比兴手法可以使描述更加生动感人.比如张九龄地《感兴(其七)》:“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诗中作者以丹橘自比,用丹橘地耐寒、甘美,来比喻自己有不媚俗地节操,但这“比”又是“兴”,因为它起领了下文.②象征借用某种具体地形象地事物暗示特定地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地感情和深刻地寓意,这种以物征事地创作方式叫象征.象征地创作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地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地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地实感,能表达真挚地感情.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借“黄鹂鸣翠柳”象征“大地回春地气象”,借“白鹭上青天”象征“脱离避难生活”,借“西岭千秋雪”象征“久滞客中地绝望”,借“东吴万里船”,象征“希望终于到来”.全诗通过象征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渴望回乡和无限喜悦地心情.需要指出地是,象征与比喻有相似之处.但象征属于艺术创造手法,它与构思相关,而比喻则属于语言加工地范畴.对于有些比较复杂而又有深刻意义地事情,一时又不易讲清楚,或者有些意思不便明说,这时诗人常常便借用象征地表现手法.③夸张古典诗歌中,有用夸张手法单独描写自然景物地,也有用夸张手法单独描写社会生活地,更多地情况则是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王维地《终南山》,其中地“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二句,是说太乙山(即终南山)距京都长安不远,山脉连绵延伸千余里,直达海边,从而指出了山地位置及其纵横绵亘地长度.终南山距海很远,这里说其峰峦叠连到海,是夸张其跨度之长远,有意将诗地画面拓展向无垠.又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地“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地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地求和派地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地苦难地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④互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地语言结构相耳拼合、共同地表达着一个完整地思想内容;也就是说,上文里省了在下文出现地词,下文里省了在上文出现地词,参互成文,合而见义.这样地修辞手法叫做互文.运用互文手法,能使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节奏明快.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乐府诗集·木兰辞》)诗地意思是:“(木兰)对着窗户和镜子梳理头发,修饰面容.”又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意思是:“修筑长城以御匈奴,起于秦汉,故谓明月照临关塞地景象在秦汉时已是如此.”“秦”、“汉”虽在字面上分属“月”和“关”,而意义上是合指地.)互文与对偶地区别是:互文主要是在意义方面(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对偶着重于语句结构形式方面(两个相对称地结构整齐地语句).大多数互文不是对偶;大多数对偶也不是互文;如果又是互文,又是对偶,便是两种辞格地兼用.。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总汇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总汇主要内容:第一节:修辞技巧比喻;拟人;隐语(谐音)、双关;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列锦;迭字第二节:表现技巧1. 抒情方式(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2)抒情手法分类:直抒胸臆;情景交融;(3)乐景与哀景的关系:以乐写乐;以哀写哀;以乐写哀;以哀写乐(4)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区别(5)移情2. 描写技巧(1)烘托与对比(2)虚实结合(3)动静结合(4)点面(5)细节描写(6)色彩的渲染(7)观察角度的变化(8)白描(9)以少总多、以小见大(10)诗中有画3. 表现手法(1)象征(2)联想和想象(3)抑扬关系(4)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4. 诗歌结构模式(1)层层渲染、铺垫渲染(2)伏笔、照应伏笔(3)结构对比(4)卒章显志引入以动写静、写乐景写豪情《沁园春·长沙》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
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上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重章迭韵,反复呤唱《无衣》;移情《离骚》;铺陈排比的手法、起兴和尾声《孔雀东南飞》;今昔对比的描写《越中览古》;用写景寄予感慨《石头城》;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登高》;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蜀相》;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融情入景的写法《雨霖铃·寒蝉凄切》;虚实相生《雨霖铃·寒蝉凄切》;烘托和映衬《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诗歌的情致理趣《鹊桥仙》;清新的,细腻的风格《一剪梅·红酥手》;词中用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扬州慢·淮左名都》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完美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其它表现:联 想和想象
月夜 杜甫 今夜鄜(fu)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 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 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
欲扬先抑(先扬后抑 )
闺 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间接抒情
• 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 情于景):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 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 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 写法。
乐景乐情: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 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 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
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
• 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 人临发又开封。”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 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 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 亲人的无尽思念。
石灰吟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 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 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若 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 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 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 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明暗
• 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 ,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说,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这是诗词鉴赏考核的重点,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
(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调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诗歌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集要:(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1.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例如陆游《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那些值得纪念的往事。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做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例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诗歌从水中月景写起,生动地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发表的意见。
例如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具体的抒情手法有(1)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想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例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 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 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 时多少豪杰。
问:上片的景物描写对下片中所提到的周公瑾 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上片写大江,写江山如画,写多少豪杰,特 别是“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的描写,在渲染场面雄伟壮丽的同时,也为 下片写对周瑜的建立功业之情感抒发起了很 好的烘托作用。
1)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 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 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 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 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无人知道外边寒)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 国(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感叹王 朝兴衰(惟有树长生) 。
借代:通常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 物,可以使诗歌语言简练含蓄。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互文:言简意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反问:放在诗首多为启下,引出下文,做铺垫; 放在末尾的作用多为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 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 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
(李白《渡荆门送别 》)
故人之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用 另一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 背景来陪衬的一种表现手法。
鉴赏诗歌的十大表达技巧
23
小结
技巧七: 用典
用典: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 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 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 暗用。
用典的作用:能够起到含蓄、洗练、 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 要求:了解典故的含义,读懂诗歌。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抒情诗,“物” 即“瀑布”,“志”即不甘寂寞,意欲建 功立业的豪情。
15
阅读下面的诗,分析有关表达技巧: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 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 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 迹(孤高气节),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 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
技巧八: 虚实结合
小结
技巧八: 虚实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 面的叙述和描写。 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 与描写。 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 同时使用。
26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试对第四句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技巧六: 侧面烘托
20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技巧六: 侧面烘托
21
小结
技巧六: 侧面烘托
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 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 技法,即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 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具体 说来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 到烘托本意的目的。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 合起来使用,易混淆。
诗歌鉴赏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答案:首联写诗人夜宿牛渚,目
秋江空寂,便很自然地想到谢尚对 袁宏的提携;次联正面写怀古,一 个“空”字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 不遇之情和上联的空寂之景交融在 一起。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大志 难酬的孤独和寂寞。
三、表现手法
考点解读:
为增强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引起读者 共鸣,优秀古典诗词都使用丰富的表现手法。
记叙即叙述人物经历、事件发展和情景的转换; 描写即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某一对象的状貌和 情态;抒情即抒发和表现诗人的情感;议论即对景 物、事件及相关人物的命运的态度和评价。
鉴赏诗词的表达方式要了解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分析其在诗词中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技法解密:
1、区别表达方式
要正确判别四种表达方式,应特别注意区分 描写中的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和白描; 抒情中的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还应注意同一首 诗中,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情景分写:开头二句写诗人在黄昏日落之时,满怀惆 怅地遥望乡关所见之景;三、四两句由外界景物的描绘 自然地转入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直抒思乡之情;五六 句又变换笔墨写景,用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加重了 诗人的乡愁;最后两句又是直抒胸臆,极写自己的惆怅 之情,这样全诗层层递进,内涵丰富,主旨深刻。
[例2] 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 题。
[例1]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 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 子黄时雨。
词中下片作者以“一川烟草,满城风 絮,梅子黄时雨”,甚至为人称道,试简要分 析词人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 的思想感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
答: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像出当年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表达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10.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1.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2.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13.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2、对比或对照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二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一联以“江湖夜雨”对“桃李春风”,巨大的反差,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与欢乐。以“十年灯”与“一杯酒”相对,更是进一层:不仅在时间上给人以“长夜难熬”的感觉,还突出了作者独对孤灯的沉重和思念的辛苦。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一)表达方式:诗词中运用叙述、议论、描写、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主要有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远、近、高、低按顺序,绘声绘色、声色并茂。
通过听觉、视觉、嗅觉等多种渠道多角度描摹。
①、动静结合在写景状物的诗文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再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②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再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③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其它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诗歌的鉴赏需要关注其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1.象征手法:通过使用具象或抽象的符号、形象、意象等来代
表或暗示更深层次的意义。
例如,用春天来象征希望和新生。
2.比喻手法: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比较来突显它
们的共同之处或特点。
例如,将心比作苍穹,形容心情广阔。
3.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性和行为,以增强
表达的形象感。
例如,用“秋风”“呼啸”来描述风的声音。
4.排比手法:通过使用并列结构的句子,以强调同等重要的事
物或概念。
例如,"冰冷的风,寒冷的雨,无情的黑夜"。
5.对仗手法:通过对诗句中的词语、句子进行音、韵、意义上
的对应,以增强韵律和美感。
例如,“山隅隐隐”中的“隐隐”与“山隅”产生对仗。
6.修辞手法:包括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夸张、反复、倒装等,以增强表达力和形象感。
7.节奏感和韵律感:诗歌通常具有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
过对诗句的音调、音节、重复等进行处理,使得整篇诗歌具有一种鲜明的韵律感。
8.意象和意境的营造:通过运用具体而生动的修辞手法,使得
诗歌中的意象更加鲜活,以及透过意象的串联和延展,使得整篇诗歌中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情感和氛围。
这些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常常与主题、情感、氛围等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了一首优秀诗歌的魅力。
同时也需要根据诗歌的风格、文化背景等因素进行综合鉴赏。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在众多的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有以下几种:(一)比喻作用:1.形象具体可感。
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2.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
例子:“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刘禹锡《望洞庭》)分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二)比拟作用:1.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形象。
2.突出作者的情感。
例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 (林逋《山园小梅》)分析: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三)借代作用: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引人联想。
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分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四)夸张作用: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分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五)反复作用:1.音节舒缓和谐,朗朗上口。
2.强调主题,形成气势,突出情感。
3.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
例如: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3.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六)对比作用:1.以强烈反差突出事物特征。
2.强化作者思想感情。
例如: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七)隐语(谐音)、双关作用1.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2.使语言含蓄、风趣,令人回味。
例如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分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常见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双关、顶真、互文等。
其中诗歌中考查较多的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
1. 比喻比喻的喻体与本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判断下列几种情况,是不是比喻:同类相比。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表示猜度。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想象。
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示举例。
在祖国建设的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像雷锋等。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等形式。
明喻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暗喻远处绵延的燕山褶皱带作了首都的苍翠的屏障。
借喻夕阳把胭脂抹了一河,便匆匆地落了山。
博喻比起北国的秋来,(南国的秋)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比喻几种特殊形式。
本体同喻体并列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本体同喻体同位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本体修饰喻体这里是花的海洋。
喻体注释本体书籍——人类的朋友。
通感:一种特殊的比喻——感觉间的互相沟通。
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作者把荷花的似有似无的清香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以听觉写嗅觉才能感到的事物,准确而形象地表现了荷香似有似无,忽有忽无的特点。
比喻的作用⑴化平淡为生动⑵化深奥为浅显⑶化抽象为具体⑷化冗长为简洁⑴比喻必须鲜明地表达出思想感情⑵本体和喻体必须是具有相似点的不同事物⑶做比喻的事物要常见、易懂⑷比喻要力求做到新鲜、生动虞美人(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倍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和设问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力度。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命题角度和命题方式看,高考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包括判断技巧名称、分析技巧用法、比较技巧异同和评价技巧效果等。
下面将高考常考的表达技巧以图表方式列出,以便考生对此有一个系统直观的理解。
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象征、渲染、比兴、用典等表达方式⎩⎪⎪⎨⎪⎪⎧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描写方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点面结合构思立意技巧: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抑扬、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并具体解说,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
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诗句作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
1.比喻比喻,“以彼物喻此物也”。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它的主要作用是:化平淡为神奇,化板滞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答题示例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徐昭玉案山房兰茂美人高隐乐从容,宅近滇南第一峰。
喧枕泉声常似雨,傍檐云气或如龙。
长镵破雪寻黄独,曲几看山荫碧松。
此趣料应识者寡,抱琴何日逐游踪。
〖诗意赏析〗兰茂(1397—1476),明代医药家、诗人、教育家。
字廷秀,号芷庵,别号和光道人。
昆明市嵩明县杨林人,原籍河南洛阳。
此诗借描写朋友的居住地,表达自己的羡慕之情。
首联“乐从容”是对朋友隐居生活的赞美,“第一峰”则是对其居住环境的称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5.夸张 夸张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能感染读者。 例如: ①“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 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 邪》)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坚 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 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 霜!”(李白《秋浦歌》)白发因愁而生,长达三千丈,该是多 么深重的愁思!以此写愁,匪夷所思。
手法的概念,从中不难辨识。
【答案】
(1)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结构
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2)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形象地表现人情之 淡薄;将“风景”比为“箭”,生动地展现时光流逝之快; 同时将“风景”喻为“箭”也是夸张,时光飞逝感更加突出。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①泪丌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 ①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第一课时 鉴赏诗歌的常见修辞手法
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
比拟、象征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
采用夸张、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作品
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
反复等手法使作品中字句更为精巧。
一、常用方法 熟知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 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2、比拟 赋予外在的客观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动作和行为,即物 境人格化,描绘事物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增强诗歌感染力
《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返回
1.试指出下面诗句画横线词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借代 还是借喻,并思考两者的区分方法。 借喻 (1)怒涛卷 霜雪 ,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________ (2)谈笑间, 樯橹 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 借代 古》)________ (3)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 衣冠 成古丘。(李白《登金陵 借代 凤凰台》)________ 借代 (4) 烟尘 犯雪岭,鼓角动江城。(杜甫《岁暮》)_______
3.双关 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 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 含蓄、更有趣。例如: ①“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 红 。 ” ( 南 朝 乐 府 《 西 洲 曲 》)“ 莲 子 ” 谐 音 双 关 , 指 “ 怜 子”“爱你”之意。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 题》)“丝”谐“思”的音;“泪”字语义双关,明指“蜡 泪”,暗指“相思之泪”。 ③“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凉”既指半夜气温较低, 也指内心孤寂凄凉.
【答案】
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诗
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的波澜起伏,说
泪下如雨湿袖难干,强烈地表达了自己
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
返回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 恨传。 低。 上片中,词人以一句“声声写尽湘波绿”写筝上弹奏的音 乐,使用了什么手法?说说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
态度。
【答案】 借代、反问。用“粉黛”代当年的歌女,这 是用特征代人。用“笙箫”代音乐,这是用乐器代音乐,使 语句整齐,内涵丰富。同时运用了反问的语气,起到了强调 的作用。表达了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返回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残 李 叶 靓
一树摧残几片存,栏边为汝最伤神。
休翻雨滴寒鸣夜,曾抱花枝暖过春。
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鉴赏。本曲前两句写 景,抒发时光飞逝的情感;后四句写事,抒发田园生活的悠 闲。其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只要考生掌握了常用的修辞 手法的概念,从中不难辨识。
2013高考真题
安徽卷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注释: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答案: 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 气变化,引出下句.
(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 镜 未磨。(刘禹锡《望洞 借喻 庭》)________ 借代 (6)自古妒 娥眉 ,胡沙埋 皓齿 。(李白《于阗采花》)________ 借喻 (7)久在 樊笼 里,复得返自然。(陶潜《归园田居》)________
答题步骤 步骤一: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 如何运用的。 步骤三: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与影有情唯日月,遇红无礼是泥尘。 上阳①宫女多诗思,莫寄人间取次②人。
[注]①上阳:唐宫名。玄宗时杨妃专宠,貌美宫人多被遣居于此。天宝中有 宫人在叶上题诗,宣宗时宫人韩氏也有题红叶诗。②取次:意为随便、草草、 等闲。
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效果?请简要赏析。
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句清新,感情真挚。诗的开头 两句写时已深秋,树叶纷纷凋零,作者凭栏怅望,顿感神伤。
4.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 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 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 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例如: ①“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 陵凤凰台》)“衣冠”代指晋代士族,即名门望族,因为他们以 戴高高的帽子、穿宽大的衣服招摇过市而显耀自己的身份。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 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 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三、四句,以“寒”字点出翻雨的清冷,以“暖”字点出抱花
的温馨;把叶儿的今昔作了鲜明的对比。五、六句,写残叶的 遭遇。前句写残叶未落之前日月以无私之情为它们留下恋枝的 瘦影;后句写坠落的红叶却遭泥尘的无礼玷污。结尾两句,是 设想残叶落后的归宿,表达了作者对落叶的祝福。修辞手法不
难回答,重点和难点是效果,要联系具体的句子来分析,不能
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鉴赏。本曲前两句写 景,抒发时光飞逝的情感;后四句写事,抒发田园生活的悠 闲。其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只要考生掌握了常用的修辞
是用特征代人。用“笙箫”代音乐,这是用乐器代音乐,使 语句整齐,内涵丰富。同时运用了反问的语气,起到了强调 的作用。表达了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②入种桑园。茅苫③三间厦,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 ①吴西逸:生平丌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
【解析】
本题考查借代和反问两种修辞手法。可从以
下几个方面分析作答:(1)既然问的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就要先点明。(2)具体分析两种修辞手法是如何运用的,在这 里要点明借代的类型,并且说明是如何借代的。反问则要说 明语句的表达效果。(3)联系全诗,指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答案】
借代、反问。用“粉黛”代当年的歌女,这
8.设问
用问题引入,牵动全篇,承上启下,深化主题,令人回
味。例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 公。”(《蟾宫曲》)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 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9.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 情。例如:“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②入种桑园。茅苫③三间厦,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 ①吴西逸:生平丌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
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答案】
(1)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
句,结构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2)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形象地表现
人情之淡薄;将“风景”比为“箭”,生动地展现时
光流逝之快;同时将“风景”喻为“箭”也是夸张,
时光飞逝感更加突出。
返回
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 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 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 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 感、阐述观点所采用的各种手法。“表达技巧”是个广 义综合概念,它有时与“艺术特色”“表达特色”“艺 术技巧(手法)”等概念是同义词。一般认为,“表达技
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