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相研究技术路线

合集下载

测井沉积相分析方法

测井沉积相分析方法

一、概论
因此,测井沉积学研究是和测井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随着科学技术 的进步,现代的测井解释需综合不同来源、不同性质及不同尺度的定量和定 性的信息,特别是成像技术的出现在油藏描述领域产生了质的突破。测井信 息是地层岩石物理性质的反映,岩石物理性质控制流体性质,而流体性质又 信赖于沉积物沉积后的成岩和沉积相特征,这就使测井和沉积学之间建立了 联系。第五代成像测井技术的出现提供了这种特征分析的基础,通过穿过地 层的井壁成像资料的形状、平整度、粗糙度、延伸性、角度关系、电阻率差 异等因素的分析,就可对地层的非均质性作出精细的解释并通过不同的测井 技术实现对其认识和标定。 用测井资料进行沉积学研究是测井资料地质应用的一个新领域,它综合 利用了丰富的测井信息,在沉积学领域又开创了一个新的方向,丰富了沉积 学的研究手段。从测井沉积学研究的背景看,单纯利用测井资料进行沉积学 分析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在扎实的沉积知识的基础之上,充分了解沉积特征 与测井参数之间的关系(测井响应),同时参考野外露头测量、岩心测井和 地震分析的结果,选取适应地质特点的数学方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测井沉积学才能在油气勘探和开发过程中发挥作用。用测井资料研究沉积学, 关键是方法的使用和模型的建立,同时必须根据研究地区和研究目的的不同, 使这些方法和模型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概论 二、测井划相的基本原理 三、岩电关系研究 四、测井曲线要素分析


五、测井曲线相模式
六、单井划相 七、平面相带组合
三、岩电关系研究
岩性在电性上的特征研究
各类岩石在测井曲线上的特征(华东石油学院, 《沉积岩》 ,1997)
类别 岩性 泥岩 电阻率ρ (Ω ·M) 一般 1—10 ,在特殊情 况下,如陆相淡水泥 岩,钙质泥岩可高达 20—30 5—30 , 炭 质 页 岩 和 油 页岩较大,其大小取决 于碳化程度和含油率 0.3—10000 ,其数值大 小决定于空隙中流体性 质及矿化度,含高矿化 度水者电阻率低,反之 高 与砂岩类似,变化范围 大,泥质砾岩电阻率较 小,钙质及硅质胶结的 和含较大砾石的砾岩电 阻率高 电阻率随岩石密度及钙 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松散者可低到 5—7,致 密者可高达几百至几千 1—10000 ,电阻率与岩 石的孔隙性和结构有 关。含有高矿化度水的 高孔隙性的碳酸盐岩, 其电阻率较低 大于 1000 自然电位 SP (mV) 正值,颗粒越细,泥 质越纯, 偏正越多(地 层水矿化度小于泥浆 矿化度时则为负值) 正值。颗粒愈细,岩 石愈致密则偏正愈多 负值。含泥质及其它 胶结物愈少,则偏负 愈大 微电极ρ (Ω ·M) 微电极曲线上为低值,并 近于真电阻。微电位与微 梯度曲线读数相近,无幅 度差 与泥岩相似。变质较深的 页岩微电极曲线读数增大 电阻率值不高,微电位与 微梯度曲线有较大的正幅 度差。致密的钙质砂岩在 微电极曲线上显示尖峰, 但幅度差不明显 较细的砾岩与砂岩相似, 胶结紧密的砾岩,微电极 的读数较高,但没有幅度 差 在微电极曲线上以正幅度 出现,但无幅度差或很小 自然伽玛射线强度 (脉冲/min) 强度高,颗粒愈 细,沉强度愈大, 深海沉积和含沥青 的泥岩强度很高 强度高,与泥岩相 似 强度低,含泥愈少 则愈低,泥质砂岩 及含独居石,海绿 石或火山灰的砂岩 则强度高 中等。在泥质砂岩 中强度高 中子伽玛射线强度 (脉冲/min) 低,颗粒愈细含水 越多则强度愈低 声波时差Δ t (μ s/m) 时 差 高, 岩 石 致 密者 变 低 钻时 (min/m) 低或中等 井径 大于钻头直径

沉积微相研究

沉积微相研究

⑴ 对于湖相和三角洲前缘等比较稳定环境沉积的砂层
大多具有明显的多级次沉积旋回和清晰多个标准层, 岩性和厚度的变化均有一定规律可循; →常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旋回-厚度对比方法
⑵ 对于河流沉积环境下的不稳定沉积
由于沉积环境变化快,河流侧向摆动与下切剧烈, 而导致砂层厚度与岩性变化大,
→一般采用“等高程”对比法或“切片”对比法

储层综合评价--储层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
不同 成因 砂体
油层细分沉积相研究
导致注水开发过 程中,表现出不 同的油气流动规 律及开发效果。
砂体的形态与分布、颗 粒排列、孔隙结构、内 部纹层、粒度韵律、泥 质薄夹层、储油物性 等存在一定差异
油层细分沉积相研究的意义: ▲ 预测砂体的分布特征 ▲ 揭示油层的非均质性 ▲ 掌握油水运动规律 ▲ 提高油气采收率
石灰岩 165~250
白云岩 155~250 2.5~2.85 硬石膏 石膏 盐岩 约 140 约 170 约 220 约 3.0 约 2.3 约 2.1
接近于零 高值
搜集岩屑资料,总结测井资料划分岩性规律→定性判断岩性
★ 测井相与沉积相关系
测井相与沉积相相当--不同的沉积相因其岩石的成分、 结构、构造等不同而造成测井响应不同。 但是,两者并不都是一一对应,必须用已知沉积相对电 相进行标定。
一、沉积相研究的基础资料
4、测井资料: 在相似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砂岩体,垂向上具有较一致 的岩性组合特征和演变规律。因此,在岩性-电性关系研 究的基础上,编制不同沉积相带的典型电测曲线图版,可 用于指导大相的划分。
5、地震资料(三维)--地震相 6、试油、试采等生产动态资料
二、沉积微相研究方法
沉积微相分析一般分为五个阶段: → 以砂层组为单元划分大相和亚相

沉积微相研究方法

沉积微相研究方法

一、沉积微相研究方法沉积微相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1.基础地质资料当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对某一地层单位进行沉积相或沉积微相或沉积环境分析时:1.1.1应从最基础的地质工作入手,研究岩层本身的性质,诸如成分、颜色、结构、沉积构造、分选性、组成颗粒的特征(圆度、球度、表面微观特征)、层序特征(如向上变细或向上变粗,交互层等),分析其岩相特征。

1.1.2应仔细研究岩层中所含的各种生物化石的特征,尤其是生态特征,它可以更多地反映古生物的生存环境。

这里所讲的生物化石也包括各种遗迹化石,在许多情况下,生物遗迹化石更为常见,其重要性已为大家所共识。

这些工作主要依靠大量的野外露头观察和钻井岩芯描述来进行。

1.1.3 如果条件允许,在进行相分析时应将其与地球物理方法相结合。

1.2利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目前,利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进行相分析,已成为研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1979年,法国地质学家O.Serra首先提出“电相”(即测井相),他定义“电相”是:表征地层特征,并可使该地层与其它地层区分开来的一组测井响应特征。

“电相”分析就是利用各测井响应的定性特征和定量参数来描述地层的沉积相。

能用于沉积相分析的测井资料,如视电阻率、自然伽马、声波时差、感应等近十种测井信息,其中以自然电位、电阻率和自然伽马曲线在相分析中的效果最为理想。

在研究中主要利用曲线的幅度、形态、组合形态,适当参照接触关系和次级关系等参数,并密切与岩芯和岩屑录井资料相结合。

1.3 综合分析的方法除此之外,利用地震资料、地球化学分析资料等也可以对沉积相进行研究。

当然,地质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对于古代沉积相和沉积体系的研究,需要利用各种手段,也就是综合的方法,而不是单纯依赖某一种方法。

事实上,由于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各种地质作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对地层记录的认识很不容易,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决不能失之于片面、主观。

研究工作要结合研究区目的层的特征,大量搜集野外及室内资料,通过取芯井详细的岩芯描述和室内测井沉积相的划分,并结合岩芯分析测试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先建立单井沉积微相柱状剖面,然后通过连井剖面分析,最后作出平面沉积微相展布图。

沉积相研究流程-简述

沉积相研究流程-简述

沉积相研究(单井划相)沉积相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油藏范围内储集体所属的沉积环境、沉积相和微相类型及其时空演化,进而揭露储集砂体的几何形态、大小、展布及其纵、横向连通性的非均质特征,建立沉积模式,并深入探讨沉积微相对油气的控制关系。

正确识别沉积相和微相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是进行油田勘探和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

沉积相的概念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

相和环境的含义是有区别的。

沉积相是特定沉积环境的产物,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沉积相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根据某沉积物的空间分布情况判断其上下左右存在的沉积物类型及其储渗特征。

沉积物空间变化的这种规律性,称为“相序递变规律”。

沉积相的分类沉积相按其规模大小一般分为以下四级:一级相——相组:如海相、陆相、海陆交互相。

二级相——大相:如陆相中的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相等。

三级相——亚相:如三角洲相中的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等。

四级相——微相:如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分支河道微相、河口砂坝微相等。

沉积相分为碎屑岩沉积相和碳酸盐沉积相。

由于碎屑岩储集层比较常见,因此,重点介绍碎屑岩沉积相的分类。

表1是冯增昭等(1993)的分类方案。

由于亚相和微相的划分方案比较复杂,在此不在一一介绍。

表1 碎屑岩沉积相的分类相分析的方法、流程相分析就是根据“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则,运用比较岩石学的方法,根据沉积岩的各种特征即相标志来分析形成时的各种环境条件,从而最终达到恢复古地理的目的。

相分析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单井剖面相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和平面相分析。

由于相分析在地质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复杂性,本期主要讨论单井剖面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和平面相分析将在后续的文章中进行讨论。

单井剖面相分析1.相标志的研究能够反映古代沉积条件和环境特征的标志,通常称为相标志或环境成因的标志。

沉积体系分析是从详细观察和描述相标志开始的。

确定沉积体系的标志主要包括:岩石学、沉积构造、剖面结构、古生物学、自生矿物、颗粒结构和测井相等标志作为沉积相划分的主要依据,地震相仅作为沉积相判别的辅助标志。

第七章 沉积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方法

第七章 沉积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方法

2.统一地层划分对比方案,确定编图单元 编制中、小比例尺沉积相古地理图,通常 是以年代地层为单位,即研究同一时间范围 内的沉积环境变迁。这就要求所有的地层剖 面是近似等时的。因此在工作之初就要注意 地层的等时、穿时和相变等问题,正确选定 地层对比的时间界线和分层标志,提出合理 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案,作为测制剖面、填制 卡片和计算地层厚度的准则。 一般的成图单元的划分标准是:工作区范 围越大,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小,成图单元时 限越长,沉积相级别越高,当然所表现的环 境内容也就越粗略。
第三是碳酸盐岩的成岩后生作用研 究。对于白云岩,应确定其生成时期, 是准同生期、成岩期或后生期。通常是 用其粒度大小和晶形特征,结合野外产 状和其它因素加以确定。除准同生白云 岩化外,其余的不具有环境意义。因此 对成岩或后生白云岩,应采用多种手段 恢复其原岩特点,然后才能确定其沉积 相类型。
3.泥质岩的研究 泥质岩颗粒很小,所以必须配合其 它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泥质岩研究一 般是观察其颜色及原生沉积构造(纹理、 层理、生物扰动构造)、矿物成分及含量、 有机质含量、生物化石等。
在碳复出 现。但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组 合特点,例如灰泥序列、颗粒序列、叠 层石序列、生物礁序列以及海岸萨布哈 序列
3.掌握相变的规律性 野外确定相类型时,应按瓦尔特相 律,注意沉积性相域或相序在平面上和 剖面上相变的规律性。
第四节 室内工作
第七章 沉积相古地理研究 与编图方法
概念 编图工作的设计和准备 野外工作 室内工作
第一节 概

沉积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是一项理论性、综 合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基础地质工作。它是以沉 积学理论为基础,广泛运用地层学、大地构造 学、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 理学等基础资料,研究沉积作用,重塑沉积环 境,分析不同沉积环境下沉积物的特征及其分 布规律,总结不同地史时期海陆变迁、古气候 变化、古地理景观特征,为阐明地球表面的环 境变迁和大地构造演化等重大问题提供依据, 为查明沉积矿产和油气资源的形成条件和分布 规律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沉积相的研究方法

沉积相的研究方法

沉积相的研究方法摘要:沉积相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沉积相;沉积岩;沉积物;岩石;测井;地震;沉积相的研究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一、地质方法:①沉积岩和沉积物的研究:利用各种方法和技术研究沉积岩和沉积物的岩性、结构和构造,确定岩石类型,分析其成因。

②沉积相分析:在了解盆地结构、构造和演化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区域对比,综合应用沉积岩和沉积物的颜色、岩性、结构和构造等特征,分析沉积相,恢复古地理和古环境。

③建立相模式:在大量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可以起到标准、对比和预测作用的相模式。

二、地球物理方法:特定的岩石,具有特定的物理响应,因此用反演的方法,根据岩石的物理响应可以研究其岩性特征,所以可以用地球物理方法来研究沉积学的某些问题。

用地球物理方法来研究沉积相可分为测井和地震两种方法。

①测井相分析法:测井相分析的基本原理就是从一组能够反映地层特征的测井响应中,提取测井曲线的变化特征,包括幅度、形态等定性方面的曲线特征以及定量方面的测井参数值来描述地层的地质相,运用各种模式识别方法,利用测井相进行地层的岩性、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测井相分析的基本步骤为:a.建立测井曲线和测井参数与沉积相的对应关系;b.选择测井曲线和测井参数,并对之进行深度较正和环境影响较正;c.对所选择测井曲线和测井参数进行主成份分析;d.对主成份进行聚类分析;e.对测井相进行判别归类,确定最终测井相,最终测井相具有单一的地质特征,与沉积相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②地震相方法:根据地震相参数如振幅、连续性、频率、内部结构、外部形态和层速度等可确定地震相类型和空间展布范围。

在实际工作中,常选择可信度较高的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作为地震相类型的主要依据,其它参数作为辅助参数。

在把地震相向沉积相平面转化的过程中可确定沉积体系的成因类型,在转相过程中应与盆地古地理背景结合、充分利用钻、测井资料与地震相之间的内在联系。

目前已建立各种地震相模式与其相应的相参数。

石油工程第四章沉积相研究

石油工程第四章沉积相研究
以粘土岩、砂岩和粉砂岩为主; 层理类型多样,以水平层理最发育; 生物化石丰富。
由湖泊三角洲、滨湖、浅湖、 半深水湖、深水湖亚相组成。
沉积相与沉积微相研究
④海相
以碳酸盐岩及粘土岩为主,碎屑岩次之; 从海岸到中心,粒度由粗变细,更远则是粘土沉积; 生物丰富,种类繁多。
按照海底地形及海水深度,可将 海相分为:滨海、浅海、半深海、 深海。
(3) 相分析的一般程序
沉积相与沉积微相研究
研究思路:以区域相背景为指导 ,利用测井资料、岩心资料划分 沉积相(有时结合地震相),用动态资料进行检验 。
相分析程序:
①了解区域沉积背景,确定相和亚相;
②单井剖面相分析 通过观察露头和岩心岩石的成分、结构、沉积构造
及古生物等特征,建立垂向层序,分析可能的形成条 件,了解相互关系,确定沉积相类型。
沉积相与沉积微相研究
相序:从一种相逐渐一过级渡:到相另组外(一陆种相相组的、一海系列相相组的、关系或相 的有序组合。海陆过渡相组) 二级:相
相序定律:只有在横三向级上:成亚因相相(近河且流紧密相相-邻河而床发亚育的 相,才能相在、垂堤向岸上亚依相次、重漫叠出滩现亚而相没)有间断。 四级:微相
(2) 沉积相的分类
地震相研究
2. 地震相与沉积相的关系
地震相与沉积相之间往往是相当的,可以通过解释将地震相 转化为沉积相。但地震相与沉积相之间不存在普遍的绝对的 对应关系。有时一个地震相单元中可能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 沉积相,反过来,一个沉积相可以形成不同的地震反射特征。
形成原因: ①地震分辨率远远低于地质方法的分辨率,地震剖 面上不易发现细微的岩性岩相变化; ②地震资料存在非地质因 素的干扰;同一沉积相内部是不均匀的,存在差异; ③同一沉 积相在不同地区或盆地,由于地质背景和沉积条件的差异,会 形成沉积相的内部结构也不同。

沉积相分析方法论述

沉积相分析方法论述

沉积相分析方法论述沉积相分析是指通过研究沉积物中的物理特征、岩相组成及生物群落等,确定沉积环境的方法。

该方法旨在揭示沉积作用背景下的地貌发展、气候演变等地球科学领域的问题。

沉积相分析方法日益成为地质勘探、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并逐渐成为石油地质、地质灾害等领域最为常用的技术。

沉积相分析主要使用多种地质、生物学方法,以较为清晰的序列——沉积剖面(又称震源资料组)为基础,分析沉积相和物源分布情况。

常用技术包括多波束测深、岩芯、化石、地球化学、地震记录等多种方法。

其中,多波束测深技术可以获取海底地形、海沟、海峡、海岸线、水深等地质信息,为沉积相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岩芯是从地下岩层中取出的实际的岩石样品,由于取样深度的不同,能够记录不同时间、地层各自的沉积过程,是研究沉积相的最为直接的方式之一。

通过对岩芯中颗粒的分析,可以定量地描述颗粒粒度、成分和有机质含量,从而确定沉积相、古环境等信息。

生物群落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对不同时间、环境下生存的动植物的化石、遗骸以及痕迹化石的分析,来确定当时的生物特征,进而判断出沉积相环境。

这种方法仅适用于古生物群的研究,具有很好的地层区划及环境指示意义。

地球化学方法是通过岩芯分析,特别是对其中某些元素含量和组成、同位素等进行的分析,来推导出岩石的成因、沉积环境变化、地球物理学参数等方面的信息。

沉积相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分析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沉积物,推断出当时地理环境及其特征,从而确定相应的沉积相。

常用的沉积相有低地沉积相、海侵沉积相、海岸沉积相、河流沉积相等。

其中,低地沉积相多由淤泥、砂、卵石等非生物成分组成,是一种比较平静的环境;海侵沉积相是海水侵入陆地形成的沉积相;海岸沉积相是位于海岸或岛屿沿岸的沉积相;河流沉积相是由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形成的沉积相。

沉积相研究是探索地球演化规律的必不可少的技术。

通过对沉积剖面的分析,可以研究区域地貌演化,为勘探油气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提供依据。

沉积环境-沉积相研究思路与方法

沉积环境-沉积相研究思路与方法

Facies):某一地层单位所有
原生沉积特征+环境的总和,包括物理、化学及生物特征 等。 波状层理砂岩相:岩性组成与构造 浊积岩相: 沉积成因 河流相:沉积环境 磨拉石相:构造成因 研究尺度不同:相组合、亚相、微相
沉积模式(Depositional Model):根据现代沉积环境、 古代沉积物和实验室模拟的综合研究为依据,对某种沉积环境 的沉积特征、发展演化与沉积相三维组合关系所作的高度概括。 层序地层学(Sequence Stratigraghy) Exxon 石油公司, P.R. Vail 等( 1987 ),根据被动大 陆边缘盆地的研究成果提出。根据地震、钻井与露头资料,并 结合沉积环境与相特征,对地层分布模式进行综合解释,并提 出旋回式的年代地层格架。 层序 (Sequence): 以不整合面或与之对应的整合面为界 的沉积单元。
(fossils and Paleocology)
化学参数(Chemical parameters): 岩性
(Lithology), 岩矿(Minerals), 氧化还原电位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酸碱度(AcidicityAlkalinity),盐度(Salinity),温度(Temperature)
相序列(Vertical Facies Profile):几种有成因 联系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在垂向上的叠置关系。正旋回 (Fining-upwards sequence):在某一相序列中,沉积 物的粒度自下而上由粗变细,底部为突变接触关系;反 旋回(Coarsening-upwards sequence):在某一相序列 中,沉积物的粒度自下而上由细变粗,底部为渐变接触 关系。 物源与古流分析(Provenance and Paleocurrent): 沉积物颗粒的分选、磨圆 沉积物结构:纹理(微观)、反射外形(宏观) 沉积物的组成:重矿物、矿物成分变化 沉积物颗粒的定向:砾石定向、粘土矿物定向、 有机质定向

三、沉积微相研究

三、沉积微相研究

②三角洲沉积相模式
a.沉积基本特点
●位于曲流河下游,地势 坡降较小;
●单向水流和河、湖双 向水流共同结果。
b.发育的主要微相
●水上部分:分支流河 道;
●水下部分:分支河口 坝、内前缘席状砂、外前缘席 状砂和湖相泥。
分支流河道 三角洲平原 湖岸线 分支河口坝 内前缘席状砂
前 缘 席 状 砂
外前缘席状砂
自然电位
岔7 4-12 4井


岩性
微电极
自然电位
岔3 9-30 3井


岩性剖面
14
微电极
14 14
14
河漫滩相(以泥岩为背景夹薄层砂层)
h.河泛平原相:泥岩夹薄层状过渡岩性。自然电位低平段。
自然电位
岔15-332x井


岩性剖面
11 14 11
14
14 11 14 11 14 11
微电极
岔39-303井
席状砂、浊积岩
3)确定沉积微相类型
以岩芯为基础,综合录井资料作参照,以电测曲线形态为 手段,综合判断微相类型。
①基本原则
a.以沉积相的标准相模式,指导微相划分; b. 小层地层单元是确定微相类型的基本单元。
②主要主法
a.分析小层单元岩性组合、单层厚度、砂岩岩性、泥岩颜 色等有关相划分的单因素指标,进行逐井、逐层定相。
井号:厚度
d.油砂体圈闭类型: 油砂体圈闭类型主要有四种情况:
● 断层圈闭; ● 构造圈闭:油砂体边界要与构造线走向大体接近; ● 岩性圈闭; ● 岩性、构造复合型闭合,如图。
油砂体边界
尖灭线 断层
油砂体边界 断层 构造线
尖灭井 油井

沉积相研究方法范文

沉积相研究方法范文

沉积相研究方法范文
1.露头剖面观测:通过对露头剖面的观测和描述,可以了解沉积物的
岩性、颗粒组成和层位关系等。

利用露头剖面的测量和照相等方法,可以
获得剖面的地层与构造面形态特征、沉积物厚度、沉积层位关系和不连续
面等信息。

2.钻探取样:通过钻探取样可以获取地下沉积物的垂向分布以及其物
理性质和化学特征。

常用的钻探方法有取岩芯钻探、取水样和取气样等。

岩芯的分析可以揭示沉积物的沉积相、岩性、颗粒组成、构造特征和生物
化石等信息。

3.现代沉积相分析:通过对现代沉积物的采样和分析,可以了解不同
的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

现代沉积物的分析方法包括沉积物采样、沉积物
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测试,以及生物化石和沉积结构的观察等。

现代沉
积物的研究对解释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磁性分析:利用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物对地磁场的响应,可以研究沉
积物的磁化特征。

通过对沉积物的磁矩、磁化率和磁化曲线的测试和分析,可以了解沉积环境、古地磁场和古气候变化等信息。

7.地层对比:通过对不同地层的地质特征和沉积相的对比,可以了解
沉积相的空间和时间分布。

地层对比可以通过对比地层的构造特征、岩性
和非岩性特征以及沉积物性质和沉积结构等进行。

总结起来,沉积相研究方法包括露头剖面观测、钻探取样、现代沉积
相分析、地球化学分析、磁性分析、生物标志物分析和地层对比等。

这些
方法在沉积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
全面了解沉积相的形成机制和古地理环境的演化。

沉积微相分析技术方法及典型微相特征

沉积微相分析技术方法及典型微相特征

高 精 度 标 准 化 石 带 建 立
5.50
花港组上段
花港组下段
断 桥 1 井 常 量 元 素 纵 向 变 化
) % ( e F ( ) % l A ( ) % i S
4.50
Fe(%)
3.50
2.50
1.50 2000 10.00 2250 2500 2750 3000 3250 3500 3750
H1
H2
H3 H4+5
H6 H7
H8
H9+10 H11+12
9.00
Al(%)
8.00
7.00
6.00 2000 34.00 32.00 30.00 2250 2500 2750 3000 3250 3500 3750
Si(%)
28.00 26.00 24.00 22.00 20.00 2000 2250 2500 2750 3000 3250 3500 3750
3、典型构造(Typical Structures) 鸟眼构造(Birdeye structure):发育于干旱潮坪环境 示顶底构造(Geopetal structure):上层为亮晶方解 石,下层为泥晶或碎屑。 4、重矿物(Heavy Minerals) 稳定类型:石榴子石、电气石和锆石
5、沉积地球化学 常量元素、微量元素与同位素
紊流(Turbulent flow): 流体分子运动轨迹不规则 (2)流态(Flow Regime) 弗劳德常数 Froude number (F):F =V╱√ g . d v: 流速(velocity of flow) g: 重力加速度(gravitational acceleration) d: 水深(depth of water) 低流态(Lower flow regime),F<1, : 流体阻力较大, 搬运能力弱,水面波动和沉积物表面的起伏不同相。 过度流态( Transitional flow regime): F=1, 流态不 稳定。 高流态( Upper flow regime):F>1,流体阻力较 小,搬运能力大,水面波动和沉积物表面的起伏同相。

沉积学沉积相研究方法

沉积学沉积相研究方法
涡流带。在分离涡流的底部,水流方向和主流相反,速度
约为主流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若沉积是细砂且涡动回
流的速度相当大,则回流也能形成交错纹层倾向和主流相 反的小型波纹(图3-3)。同时,大型沙波还使水面“波 ”第一组沙波的相位不同(图3-3)。当剪切速度较大时 ,出现D型沙波。它不与小型沙纹共生,向下游流动和水 与D型沙浪的剖面上所有部分都保持连续的接触;水流不 发生分离现象(图3-4)。
流波纹,被向下游迁移的沙浪坍塌面上落下来的砂粒所掩埋而得以保存。
回流波纹的小型交错层与沙浪的大型交错层之结合是流水搬运细砂所特有 的形态,是由沙浪造成的水流分离作用形成的(据Boersma,1967)。
(b)水流在粗砂上形成沙浪时,在平行于水流方向的垂直平面中水和沉积 物的示意剖面。在沙浪脊上面的水面下降;在沙浪脊之间的波谷上面,水
牵引流搬运颗粒的动力主要是推力,搬运方式包括溶解 负载、悬移负载、推移负载或床沙负载。沉积物重力流是 由大小不一的碎屑物质与流体形成的高密度混合体,相对 密度可达1.5~2.0,主要以悬移方式搬运。沉积重力流的 驱动力主要起因于陡坡条件下重力大于剪切力时的重力加 速度,所以当坡度变缓、流速降低时,会发生骤然卸载, 形成各种类型的重力流沉积物。
“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使碎屑物质作牵引运动的流体”,如含有 少量碎屑物的水流(河流、海流、湖流、波浪流、潮汐流、等源流 等 ) 和 大 气 流 等 ; 因 此 , 牵 引 流 也 有 人 称 流 体 重 力 流 ( Fluid Gravity Flow)。
(2)重力流(Gravity Current or Gravity Flow)
如果是在明渠中流动,水深为D时,则福劳德数可定义 为:
Fr= gD
当Fr>1时,流水为急流或为超临界流动(临界上的流 动),其特点是水浅急流的动态,又称为高流态(Upper Flow Regime,上流动体制)。而在fr<1时所出现的则是 缓流或临界下的流动,它代表的是一种水深流缓的动态, 又称为低流态(Lower Flow Regime,下流动体制)。

沉积相分析原理及精细沉积相工作方法

沉积相分析原理及精细沉积相工作方法
Bill Yu
二、储层沉积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5、经验公式与参数的应用: 一般与特殊——规律与典型; 6、水动力条件分析——水槽实验 : 实验——观察与分析结果; 7、数值模拟方法 : 可靠的数学模型与地质解释; 8、高分辩率层序地层学与沉积相导向的等时对比 : 等时性的确定与沉积相的演变; 9、地震相与测井相分析 : 地质相的概念与其地球物理响应。 Bill Yu
Bill Yu
讲课提纲
第二部分:方法、技术篇
一、河流沉积的构形要素与层次分析法 二、河流体系的新分类—结构成因分类 三、河流沉积体系基本特征与识别方法 四、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结构成因分类法 五、各类扇体与三角洲沉积体系异同点 六、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地质特征与识别 七、重力流沉积的分类、特征及其识别 八、储层沉积学与地球物理的有机结合 九、岩心观察与描述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十、相控储层地质建模技术的方法原理
准噶尔盆地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研讨班
沉积相分析原理及精细沉积相工作方法
于兴河 教授、博导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石油教研室
Tel: 82320109或82321857 (O) Mobile: 13501005020 Email: billyu@ 2005年10月16号
Bill Yu
Bill Yu
Bill Yu
Bill Yu
Bill Yu
Bill Yu
Bill Yu
Bill Yu
Bill Yu
Bill Yu
Bill Yu
Bill Yu
Bill Yu
Bill Yu
Bill Yu
沉积环境包括三个要素:
①物理:风、波浪和流水的速度、方向和变化,气候和风化作用,温 度的变化等; ②化学:覆盖着沉积环境的水的成分,汇集区的岩石地球化学性质; ③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两类生物的作用。 在具体划分环境时,可以根据以上三大要素中的1个或2个来进行划分。

5.第五章 沉积相分析

5.第五章 沉积相分析

20
沉积相
q
20
微相 亚相

支流 间湾
水下 分支 河道
支三
流 间 湾
角 洲 前
三 角 洲

水下
分支
河道
支 流 间 湾
水 下 分 支 河 道
支 流 间 湾三
角三 洲角 前洲 缘 水下 分支 河道
河 口 砂 坝 支流 间湾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水 下 分 支 河 道
三 角三 洲角 前洲 支缘 流 间 湾
水下 分支 河道
第三节 实例分析
2、地震相分析
一、辽中凹陷东下段
第三节 实例分析
一、辽中凹陷东下段
3、速度-岩性分析
第三节 实例分析
4、地震相转沉积相
一、辽中凹陷东下段
第三节 实例分析
二、辽西凹陷沙二段
1、地震相分析
第三节 实例分析
二、辽西凹陷沙二段
2、 速 度
岩 性 分 析
第三节 实例分析
第三节 实例分析
四、埕北断阶带沙河街组
沙三段低位体系域地震砂岩指数图
3、速度-岩性分析
沙一段湖扩体系域地震砂岩指数图
第三节 实例分析
四、埕北断阶带沙河街组
沙三段低位域沉积相图
4、地震相转沉积相
沙一段低位域沉积相图
思考题 1、地震相向沉积相转换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地震相向沉积相转换的步骤?
第一节 地震相转沉积相的方法与原则
◆ 地震相直接转换的沉积相通常比较粗糙
地震相多半有不同程度的多解性,加上地震分辨力的限 制、构造假象和地震陷井的干扰等因素
2、在有钻井的探区,转换应尽可能结合钻井资料。

沉积相分析方法论述

沉积相分析方法论述

沉积相分析方法论述沉积相的研究对沉积环境的分析和古地理的恢复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论述了沉积相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并以辽河盆地曙一区馆陶组湿地冲积扇沉积为例,通过分析,最终得出其为半干旱-潮湿环境下的冲积扇沉积,并提出了沉积相分析应注意的事项。

标签:沉积相;分析思路和方法;冲积扇1 沉积相的分析思路及方法沉积相研究的直接目的是恢复古地理,即以现代自然地理面貌等环境条件和沉积特征作为借鉴,进行比较和推断。

当然,古今自然地理及其他环境条件不尽相同,但其沉积环境的总轮廓和总特征确有许多共同之处。

1.1 沉积相的分析思路先对相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沉积物供给、气候、构造、海平面变化、生物活动及火山活动。

其中,沉积物供给控制沉积相的组成和厚度;气候控制相类型与水介质性质;构造控制古地理格局、沉积空间、沉积厚度、沉积物供给及盆地类型;海平面变化控制沉积边界、沉积物供给、相变等;生物活动控制有机物的堆积速率、沉积结构等;火山活动控制沉积物供给、水介质性质、古地理等。

觀察沉积相的空间形态,然后从相标志下手分析沉积岩的特征,这包括岩性特征、古生物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

先找具有指相性的标志,如海绿石指示的是海相地层。

相标志能反映出当时的沉积环境状况,例如,岩石的颜色为红色则一般是干旱、氧化的环境;矿物成为主要为方解石的一般以海相为主,湖泊相为少数;岩石的颗粒大小反映水动力的强弱,磨圆度反映物源的距离;沉积构造中的波痕、泥裂反映环境更明显。

先对相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进而观察沉积相的空间形态,然后从相标志下手分析沉积岩的特征,先找具有指相性的标志,如海绿石指示的是海相地层。

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分析出沉积相的亚相及微相,将所研究的沉积相空间组合形式与沉积相模式进行对比,最终确定沉积相具体类型。

1.2 沉积相的分析方法沉积相的研究最重要的是相标志的获取,其次是确定沉积相模式,应遵循相序递变规律。

相序递变规律是只有那些没有间断的,横向与纵向时间空间上的关联为只有在横向上紧密相邻并且成因相近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相上没有间断的依次叠覆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在单井相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连井剖面以体系域为单位进行沉积相对比,在层序地层框架内研究古近系
的沉积格架。
(5)以体系域为单位统计砂岩厚度及其百分含量值、砾岩厚度及其百分含量值,编制以体系域为单位的砂岩厚度等值线图、砂岩百分含量等值线图,分析砂岩厚度及其百分含量、砾岩厚度及其百分含量在区域上的变化规律。
5、根据沉积相分析结果,分析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
具体技术路线如下:
(1)通过对地震、测井、录井、岩心、古生物、室内分析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建立起工区层序地层格架。
(2)总结各类沉积相在测井曲线、地震剖面上的特殊响应,建立测井相、地震相与沉积相的对应关系,总
结提炼各类沉积相的相模式。
(3)通过取心井段和单井沉积相分析,建立不同构造单元沉积相类型及其是我接触过的类似项目,思路供你参考
1、先对区域的构造和沉积背景做个研究,确定属于哪个沉积体系;
2、再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是否是要划分到单砂体看你项目的需要;
3、研究工区内的沉积相标志特征,并分析测井相 和单井相特征;
4、分析工区的沉积环境演化和沉积相模式,其中包括物源分析
(6)根据砂岩厚度等值线图、砂岩百分含量等值线图,编制以体系域为单位的沉积体系分布图,分析工区古近系沉积体系的横向展布特征和纵向演化模式,恢复不同时期的古地理环境。
(7)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分析骨架砂体的分布规律,对有利砂体进行预测和评价,结合成藏条件,预测有利区。
这是别人总结的,应该有些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