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相研究技术路线

合集下载

石油勘探中的沉积相分析方法研究

石油勘探中的沉积相分析方法研究

石油勘探中的沉积相分析方法研究

石油勘探是一项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涉及到识别和评估石油储量的地质

特征。沉积相分析是石油勘探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它通过研究沉积物的堆积模式、岩石特征和沉积环境,为勘探人员提供了详细的地质信息。

沉积相分析的核心目标是确定研究区域的沉积过程和沉积环境。这对于石油勘

探非常重要,因为沉积过程和沉积环境决定了石油的形成和保存机制。因此,通过沉积相分析来确定适合油气富集的层位和领域,对于石油勘探的成功至关重要。

有许多方法可以用于沉积相分析,其中一些常用的方法包括地震成像、岩心描述、测井分析和地震层析等。地震成像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性勘探方法,可以提供关于地下岩层的空间分布和厚度的信息。这些信息可用于推断沉积相类型,并辅助判断沉积物的岩性。

岩心描述是一种直接观察和分析地质岩心的方法。通过观察岩石样品的颗粒组成、结构和碎裂程度,可以推断沉积物的沉积环境和古地理条件。此外,通过化学和物理分析岩石样品,可以获取沉积物的沉积历史和地球化学特征。岩心描述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地质信息,并对勘探地区的潜在油气含量进行初步评估。

测井分析是利用地球物理测井仪器来测量地下岩石的物理特性,包括密度、电

阻率、自然放射性等。这些物理属性可以提供沉积相和岩性的确定,为沉积相分析提供定量数据。测井数据与岩心样品的观察结合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沉积相的理解和描述。

地震层析是一种利用地震数据重建地下岩层的方法。通过不同地震波速度对比,可以确定岩石层的变化和沉积物的分布。地震层析技术可以提供更高分辨率的沉积相信息,并帮助勘探人员识别潜在的油气藏区。

沉积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沉积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沉积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沉积学是研究沉积物的组成、特征、成因及环境演化过程的一门学科。沉积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球范围内的各种沉积物,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沙漠等地质环境。沉积学的繁荣与地质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学科密切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沉积学的研究持续推进,涌现出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

一、沉积学的基本概念

1. 沉积物的定义

沉积物是指初始状态在液体或气体中悬浮的物质,经过重力作用沉降并固结形成的固体物质。沉积物的形成包括物质的输入、输运、沉积和固结四个过程。沉积物的类型包括沉积岩、沉积物和表生层。

2. 沉积相的分类

沉积相指沉积物在发生时所处的水或地理环境,包括海相、湖相、河相和沙漠相等。不同沉积相的物质来源、沉积速率、沉积

物质量和物质组成等特征均不相同。

3. 沉积学的研究方法

沉积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借助各种手段进行研究。例如,通过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分析技术来研究沉积物的颗粒组成和结构、沉积速率和时代、沉积相和成因等。同时,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等学科也为沉积学提供了有力的研究方法。

二、沉积学的研究进展

1. 沉积物的源和作用

沉积物的源是河流、山脉、冰川、火山和陆地等多种因素共同

作用的结果。研究沉积物的来源有助于了解形成这些物质的原因

和过程,并指导资源勘探和管理。

除了源的研究,土地利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也会影

响沉积物的形成、堆积和演变。对这些因素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

好地预测、评估和管理环境问题。

2. 沉积物的成因

沉积物的成因主要包括物理沉积和化学沉积两种。物理沉积指

沉积学沉积相研究方法

沉积学沉积相研究方法
因此,Fr普遍用于碎屑物质以床沙载荷方式搬运和沉积 作用的解释中,尤其是对沉积构造形成的水动力条件分析 中。
二、水流的主要类型及其沉积物特征
1、尤尔斯特龙效应(Hjulström Effect)
欲侵蚀比细砂更细的粘性沉积物,水流得有能够搬运卵 石的速度才行。细粒沉积物抗侵蚀的这种能力称为尤尔斯 特龙效应。侵蚀、搬运和沉积三者之间关系用尤尔斯特龙 图解(Hjulström’s Diagram)表示(图3-2),说明颗粒 大小与水流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的相互关系决定着 流体对沉积物和床底的方式,即侵蚀、搬运及沉积。
(二)层流、紊流与雷诺数
流体主要特性:粘度、密度、抗剪性和在适当条件下形成紊流的 能力。就流体的运动而言,重要力学性质首先应是密度,它是流体 惯性的量度;再有就是长度,它也是重要因素,当然不可忽视流体 的粘度。为了更好地了解判别沉积环境的物理标志,首先要对水动 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1、层流(Laminar Flow;Sheet Flow;Stratified Flow)
(2)推移质搬运(Traction Transport)
在沉积学中称之为牵引搬运(Traction),这一术语乃 是沉积物以床沙载荷(推移质)形式运移的所有作用过程 的集合名词,牵引作用是颗粒惯性的产物。
主要以床沙载荷(推移质)方式进行搬运的流体称为牵 引流,通常密度和粘度均小,与之相对应的是密度流(重 力流、块状流),则是一种密度和粘度均大的,在重力作 用下呈块状整体的流动,是以悬浮载荷方式进行搬运。

沉积微相

沉积微相

划分依据参数是油组的砂岩厚度和砂岩含量。因 此,要从地震角度研究沉积微相,就必须进行地 震主振幅与岩性参数(砂岩厚度、砂岩含量)的 相关分析,找出地震参数中所包含的岩性信息。 首先统计各井的岩性参数、物性参数以及沉积做 相类别,并利用统计结果采用最小二乘法形成地 震主参数与岩性参数的相关拟合图。据图中曲线 趋势、调谐厚度(门m)和钻井相、测井相分析 结果,把主振幅划为3个区带:低振幅带;主振 幅值区带;正常振幅带。 主振幅7000~10000之间的区块的异常高振 幅带:主振幅>100(超过调谐厚度振幅)的区 带。
地震信号的各种参数的变化,都会集 中反映到地震道形状的变化上,
频率f
相位a
变 化
综合来讲:实际是波形在发生变化
振幅A
利用地震道形状即波 形特征对某一层间内的实 际地震道进行逐道对比, 细致刻画地震信号的横向 变化,从而得到地震异常 平面分布规律即地震相图。
3、文东沙三2扇体
文87-濮124井沙三2盐南北向地层对比图
南北向范围 (km)
Baidu Nhomakorabea
1.5-2.6
0.15-1.5
0.5
5
4
3
(三)地震波形划分沉积相 地震波形分类技术
传统意义上的地震相分析都是从 定性的角度出发,根据地震反射特征 来确定。 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对地震道形 状分类技术是近两年发展起来的一种 储层预测新技术。 它主要是利用自 组织人工神经网络对地震道形状分类 把地震信号形状分类形成离散的“地 震相”。

沉积相的研究方法

沉积相的研究方法

沉积相的研究方法摘要:沉积相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沉积相;沉积岩;沉积物;岩石;测井;地震;

沉积相的研究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地质方法:①沉积岩和沉积物的研究:利用各种方法和技术研究沉积岩和沉积物的岩性、结构和构造,确定岩石类型,分析其成因。②沉积相分析:在了解盆地结构、构造和演化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区域对比,综合应用沉积岩和沉积物的颜色、岩性、结构和构造等特征,分析沉积相,恢复古地理和古环境。③建立相模式:在大量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可以起到标准、对比和预测作用的相模式。

二、地球物理方法:特定的岩石,具有特定的物理响应,因此用反演的方法,根据岩石的物理响应可以研究其岩性特征,所以可以用地球物理方法来研究沉积学的某些问题。用地球物理方法来研究沉积相可分为测井和地震两种方法。①测井相分析法:测井相分析的基本原理就是从一组能够反映地层特征的测井响应中,提取测井曲线的变化特征,包括幅度、形态等定性方面的曲线特征以及定量方面的测井参数值来描述地层的地质相,运用各种模式识别方法,利用测井相进行地层的岩性、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测井相分析的基本步骤为:a.建立测井曲线和测井参数与沉积相的对应关系;b.选择测井曲线和测井参数,并对之进行深度较正和环境影响较正;c.对所选择测井曲线和测井参数进行主成份分析;d.对主成份进行聚类分析;e.对测井相进行判别归类,确定最终测井相,最终测井相具有单一的地质特征,与沉积相有很好的对应关系。②地震相方法:根据地震相参数如振幅、连续性、频率、内部结构、外部形态和层速度等可确定地震相类型和空间展布范围。在实际工作中,常选择可信度较高的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作为地震相类型的主要依据,其它参数作为辅助参数。在把地震相向沉积相平面转化的过程中可确定沉积体系的成因类型,在转相过程中应与盆地古地理背景结合、充分利用钻、测井资料与地震相之间的内在联系。目前已建立各种地震相模式与其相应的相参数。

沉积微相研究方法

沉积微相研究方法

一、沉积微相研究方法

沉积微相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基础地质资料

当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对某一地层单位进行沉积相或沉积微相或沉积环境分析时:

1.1.1应从最基础的地质工作入手,研究岩层本身的性质,诸如成分、颜色、结构、沉积构造、分选性、组成颗粒的特征(圆度、球度、表面微观特征)、层序特征(如向上变细或向上变粗,交互层等),分析其岩相特征。

1.1.2应仔细研究岩层中所含的各种生物化石的特征,尤其是生态特征,它可以更多地反映古生物的生存环境。这里所讲的生物化石也包括各种遗迹化石,在许多情况下,生物遗迹化石更为常见,其重要性已为大家所共识。这些工作主要依靠大量的野外露头观察和钻井岩芯描述来进行。

1.1.3 如果条件允许,在进行相分析时应将其与地球物理方法相结合。

1.2利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

目前,利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进行相分析,已成为研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1979年,法国地质学家O.Serra首先提出“电相”(即测井相),他定义“电相”是:表征地层特征,并可使该地层与其它地层区分开来的一组测井响应特征。“电相”分析就是利用各测井响应的定性特征和定量参数来描述地层的沉积相。能用于沉积相分析的测井资料,如视电阻率、自然伽马、声波时差、感应等近十种测井信息,其中以自然电位、电阻率和自然伽马曲线在相分析中的效果最为理想。在研究中主要利用曲线的幅度、形态、组合形态,适当参照接触关系和次级关系等参数,并密切与岩芯和岩屑录井资料相结合。

1.3 综合分析的方法

除此之外,利用地震资料、地球化学分析资料等也可以对沉积相进行研究。当然,地质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对于古代沉积相和沉积体系的研究,需要利用各种手段,也就是综合的方法,而不是单纯依赖某一种方法。事实上,由于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各种地质作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对地层记录的认识很不容易,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决不能失之于片面、主观。研究工作要结合研究区目的层的特征,大量搜集野外及室内资料,通过取芯井详细的岩芯描述和室内测井沉积相的划分,并结合岩芯分析测试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先建立单井沉积微相柱状剖面,然后通过连井剖面分析,最后作出平面沉积微相展布图。

沉积相研究开题报告

沉积相研究开题报告

沉积相研究开题报告

沉积相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沉积相是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注的是沉积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和演化过程。沉积相研究对于理解地球历史、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沉积相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地质时期的沉积相进行综合分析,揭示沉积相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为地质学和资源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

1. 沉积相的概念和分类

首先,我们将对沉积相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其进行分类。沉积相是指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时期下,沉积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和组合特征。根据沉积物的类型、组成和构造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沉积相分为多种类型,如河流相、湖泊相、海洋相等。

2. 沉积相的形成机制

其次,我们将探讨沉积相的形成机制。沉积相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构造运动、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等。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揭示沉积相的形成机制,并对地质历史进行重建。

3. 沉积相的演化规律

最后,我们将研究沉积相的演化规律。沉积相的演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

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通过对不同地质时期的沉积相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揭示沉积相的演化规律,并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野外地质调查、岩心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和数值模拟等。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获取大量的研究数据,并对沉积相的形成和演化进行深入研究。

五、研究意义

沉积相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沉积相的研究方法与作用_测井相的识别与模式

沉积相的研究方法与作用_测井相的识别与模式

(二)形态特征
沉积环境不同,物源、水体大小和能量也不同,导致沉积物组合 形式和层序特征的不同,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不同的曲线形态。
1975年O.Serra等根据自然伽玛(电位)曲线进行了分类,归纳了 两类分类方法:一为形态分类;二为曲线平滑程度分类。
1、形态特征
(1)钟形(Bell)
曲线下部最大,往上越来越小,是水流能量渐弱或物源供应渐少 的表现。其特点为底部突变、顶部渐变,即为向上变细的韵律,反 映河道侧向迁移的正粒序结构,典型的代表为曲流河点坝或河道相 沉积的产物。
砂泥岩剖面,砂岩的泥质含量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高能环境, 水体强烈簸选,形成相对粒级较粗的纯净砂岩,SP/Gr幅度大;低 能环境,泥质得以沉积,形成纯泥岩,其SP/Gr幅度与基线一致, 故SP/Gr的相对高低,可判断砂岩中泥质含量的多少和沉积环境能 量的强弱。
图3-14 曲线形态分类图(据Serra & Sulpice,1975)
第二节 测井相的识别与模式
油气勘探与开发始终都离不开对测井资料的分析与研究。而测井 相分析依据不同的测井资料进行沉积相的识别与研究,因此它是地 下储层沉积相识别的基础手段之一,也是进行小层对比的最基本、 最直接的依据。
一、概述
微相是沉积体系中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反映了沉积条件基本一致 情况下形成的沉积岩。不同微相的沉积特征在测井资料中有所反映 和表现的观点,是测井识别沉积微相的基础。

石油工程第四章沉积相研究

石油工程第四章沉积相研究
一、 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研究 二、 地震相研究 三、 测井相研究
二、地震相研究
1. 地震相概念
地震相:是由特定地震反射参数所限定的三维地震反射 单元,它是特定沉积相或地质体的地震响应。
地震相可以理解为沉积相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总和。
地震相分析就是根据地震资料解释岩相和沉积环境。在 识别出地震相单元后,确定出它们的边界,绘制地震相 图,并通过解释说明产生地震相内部反射的沉积层理、 岩性和其它沉积特征。
地震相研究
2. 地震相与沉积相的关系
地震相与沉积相之间往往是相当的,可以通过解释将地震相 转化为沉积相。但地震相与沉积相之间不存在普遍的绝对的 对应关系。有时一个地震相单元中可能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 沉积相,反过来,一个沉积相可以形成不同的地震反射特征。
形成原因: ①地震分辨率远远低于地质方法的分辨率,地震剖 面上不易发现细微的岩性岩相变化; ②地震资料存在非地质因 素的干扰;同一沉积相内部是不均匀的,存在差异; ③同一沉 积相在不同地区或盆地,由于地质背景和沉积条件的差异,会 形成沉积相的内部结构也不同。
(1)内部反射结构
地震相研究
指层序内部反射同相轴本身的延伸情况及同相轴之间的相互 关系。
反映物源方向、沉积过程、侵蚀作用、古地理、流体界面等。
平行与亚平行
沉积相与沉积微相研究
①详细观察和描述露头或岩心剖面的岩石特征(岩性、粒度、沉 积构造和古生物等)

沉积环境-沉积相研究思路与方法

沉积环境-沉积相研究思路与方法

Facies):某一地层单位所有
原生沉积特征+环境的总和,包括物理、化学及生物特征 等。 波状层理砂岩相:岩性组成与构造 浊积岩相: 沉积成因 河流相:沉积环境 磨拉石相:构造成因 研究尺度不同:相组合、亚相、微相
沉积模式(Depositional Model):根据现代沉积环境、 古代沉积物和实验室模拟的综合研究为依据,对某种沉积环境 的沉积特征、发展演化与沉积相三维组合关系所作的高度概括。 层序地层学(Sequence Stratigraghy) Exxon 石油公司, P.R. Vail 等( 1987 ),根据被动大 陆边缘盆地的研究成果提出。根据地震、钻井与露头资料,并 结合沉积环境与相特征,对地层分布模式进行综合解释,并提 出旋回式的年代地层格架。 层序 (Sequence): 以不整合面或与之对应的整合面为界 的沉积单元。
概括各种资料— 岩心、录井、地震、 露头、化验资料、古生物!
层次分析:
盆地尺度、油藏尺度、油层尺度!
沉积相分析流程
1、沉积相分析流程:层序地层格架、等时
界面--相组合、相-亚相、微相-储集相 2、相关系的建立:两种基本方法:统计法 和模式法 模式法(Model method):将现有资料的沉积 特征与典型相模式对比,并结合研究实例的特点, 提出综合性的相关系。 统计法(Statistical method):根据现有资 料,统计不同岩性的接触次数, 采用某种统计方 法,提出相接触的优先顺序,并进行沉积学解释。

沉积相研究

沉积相研究

《油气田勘探课程设计》沉积相研究

姓名: 陈辉

班级: 资工10702班

序号: 1

指导教师: 郭甲世

油气田勘探课程设计综合报告

一、设计目的

使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加强油田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能尽快熟悉现场生产工作,及时投入到生产工作中去,以适应常规地质研究工作,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

涉及沉积岩及沉积微相的研究与划分、储集层的宏观与微观分析与研究、测井多井评价、圈闭特征及油藏特征研究、储量计算及油藏评价等五大部分研究内容。本组只做了沉积岩及沉积微相的研究与划分(长6油层组)。

三、地质概况

一)工区概况

重点研究工区范围为安边一杨井地区的A8区块,面积约520km2该区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安边乡、杨井乡境内。这里有巨厚的第四系黄土覆盖,地形复杂,沟谷交错。属于典型的黄土源地貌,为半干旱气候,公路交通比较便利。其西侧为盐定工区,范围西至王家场,东至油房庄,北自安边北,南到沙涧子,总面积约为2100km2

截至目前,安边一杨井地区97年底以前共完钻各类探井21口,98年共完钻各类探井16口,勘探目的层为延9,延10,长21,长61,经过一年的钻探和试油工作,业已证实延9,延10,长21,长61具有工业油流,在97年A8井区提供的控制储量基础上,今年上升为探明储量,测井综合解释,纯油层19层,厚46.3m;油水层85层,厚202.8m。

中生界晚三叠世延长组长6为湖盆河控建设型三角洲碎屑岩沉积体系物源可能来自北东晋西褶皱区,河流从北东向南西注入湖泊、长6地层厚约180m,共分为三层; 长2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体,近南北向展布,地层厚约140m,共分为三层;早侏罗世的延安组第7、9、10油层组为网状河与辫状河沉积体系,地层厚约110m.延7、9、10、长21砂体发育带极为有限,由此形成了分布极散的坡缘和古地貌封闭的各类岩性油藏。

沉积相研究方法范文

沉积相研究方法范文

沉积相研究方法范文

1.露头剖面观测:通过对露头剖面的观测和描述,可以了解沉积物的

岩性、颗粒组成和层位关系等。利用露头剖面的测量和照相等方法,可以

获得剖面的地层与构造面形态特征、沉积物厚度、沉积层位关系和不连续

面等信息。

2.钻探取样:通过钻探取样可以获取地下沉积物的垂向分布以及其物

理性质和化学特征。常用的钻探方法有取岩芯钻探、取水样和取气样等。

岩芯的分析可以揭示沉积物的沉积相、岩性、颗粒组成、构造特征和生物

化石等信息。

3.现代沉积相分析:通过对现代沉积物的采样和分析,可以了解不同

的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现代沉积物的分析方法包括沉积物采样、沉积物

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测试,以及生物化石和沉积结构的观察等。现代沉

积物的研究对解释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磁性分析:利用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物对地磁场的响应,可以研究沉

积物的磁化特征。通过对沉积物的磁矩、磁化率和磁化曲线的测试和分析,可以了解沉积环境、古地磁场和古气候变化等信息。

7.地层对比:通过对不同地层的地质特征和沉积相的对比,可以了解

沉积相的空间和时间分布。地层对比可以通过对比地层的构造特征、岩性

和非岩性特征以及沉积物性质和沉积结构等进行。

总结起来,沉积相研究方法包括露头剖面观测、钻探取样、现代沉积

相分析、地球化学分析、磁性分析、生物标志物分析和地层对比等。这些

方法在沉积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

全面了解沉积相的形成机制和古地理环境的演化。

沉积微相研究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沉积微相研究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沉积微相研究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摘要:在油田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储层的沉积相研究内容和方法不同。在开发阶段,根据地质、测井、钻井、油田生产等动态和静态资料,研究了

不同开发区砂体的大小、形状和分布。在对某地区某油田组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开发阶段沉积相研究在储层描述中的方法与应用,包括宏观沉积相与沉积

环境研究、沉积微相类型与沉积特征、平面构造、平面构造等。这些方法对地质

条件复杂、开发难度大的断块油田的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沉积微相;沉积构造沉积特征;砂体形态

一、单井沉积相分析

利用岩心取心资料以及分析化验资料,结合研究区岩石类型及特征,进行沉

积构造、岩石相分析、垂向层序和沉积旋回分析,建立起适合研究区的综合柱状图。单井相分析包括两部分内容:①岩心相分析;②测井相分析。

(一)岩心相分析

(1)岩石结构和矿物标志

岩石矿物性质能够反映物源区母岩性质,成分成熟度的高低反映沉积物的搬

运情况,有助于了解沉积物当时的沉积环境,同时岩石矿物性质也影响着开发效果,特别是粘土矿物,对油田注水开发至关重要。根据取心井岩石薄片资料统计

结果表明,组内石英平均含量小于19.2%,最低为4%;长石平均含量一般小于26.7%;岩屑平均含量为30%~70%分选中等的占60%,好的为30%。砂粒次棱角-

次圆状占70%,次棱角状占20%。岩石成分成熟度极差,结构成熟度属于中等偏差。①根据组内的10个样品点的岩心薄片分析表明,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低,岩屑含量高岩屑含量在96 %以上,成分复杂,岩屑颗粒中,石英

三、沉积微相研究

三、沉积微相研究
b.优选标准的微相岩性剖面→岩电性的相关性分析→建立 微相电相图版,以便用大量的电测曲线资料,直接划分微相类 型。
③几种主要沉积微相的电性特征曲线
a.辫状河道微相:巨厚砂砾岩,电性呈低伽玛、高 电阻、箱状自然电位特征。
柳3 1
柳90- 11
辫状河道微相(巨厚砂砾岩)
b.曲流河床相:中-厚层细砂岩,含中砂细砂岩。 底部含泥砾冲刷面,自然电位曲线底部负异常变小,电 阻曲线极大值不在层界底部。
5)沉积微相平面图的编绘
①成图单元的优选
主力单油层要占总储量50%以上即可 微相的典型性 层位上的代表性
②基础资料的准备 a.单砂体平面图 b.岩芯为依据,参照综合录井资料,编制沉积相单因素特征表
③确定微相类型 在单砂层平面图上,单井定相。
单因素特征 电性特征,尤以自然电位和微电极曲线物征 定相依据 砂体分布几何形态 砂体空间分布的相对位置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关系,可编绘单对数的关 20
W=6 . 8·D 1.54
系曲线,如图。
10
2
3
4
5
6 河深(D)m
河深与河宽的关系曲线
在求得单河道宽度后,可大体圈定曲流带砂体宽度,曲流
带的宽度是河道发生、发展到结束时的宽度,即河流摆动范围,
经验数字一般是河宽的10-15倍(低弯度)。如3.0m的单层,

地震沉积学的研究步骤、研究方法

地震沉积学的研究步骤、研究方法

地震沉积学方法:根据地震沉积学的定义,地震岩性学和地震地貌学是地震沉积学的两个核心组成部分。利用地震岩性学方法可将一个三维地震数据体转化为一个地层岩性数据体,对这种地层岩性数据进行地震地貌学分析,可以将物理意义上的地震属性参数转换为含有岩性标记的高分辨率沉积相平面图。对多层沉积相平面图按地质时间顺序综合分析,可得出有关盆地沉积史、有利砂体分布的地质信息。地震岩性学主要利用地震资料确定或预测主要沉积岩性。

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实现常规地震资料岩性标定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是地震道90°相位。90°相位子波将地震响应的主波瓣最大振幅点移至薄层中间点,此时的地震响应对应于薄层中点,这使主要地震同相轴对应地质上定义的储集层单元,如砂岩层。如此,在0~1 个波长范围,地震极性即可与岩性相对应。虽然当地层厚度小于四分之一波长时准确度不高,但地层的顶底面可以被确定在振幅过零点上。当将上述方法应用于实际资料时,地震同相轴和薄地层岩性单元之间将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这将使沉积岩性的地震解释工作变得更容易,如区分砂岩和泥岩。这些优点是零相位及其他相位地震资料所不具备的。另外,地震资料的岩性转换也可通过地震反演技术、地震参数分析和时频分析技术实现。

地震地貌学主要依据现代沉积学和主要沉积砂体的地貌形态,推断沉积类型。沉积体系作图要借助合适的地层切片工具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地质体追踪和三维显示工具。建立准确的时间地层格架是地震地貌学作图成功的关键,应选择产状基本不随地震资料频率变化而变

化的同相轴,或至少是来自最大洪泛面或特殊岩性的地震反射作为等时地层格架中的标志同相轴;避免将角度不整合面用作标志界面或使角度不整合面出现在两个标志界面之间;避免不经检验将任何已追踪层位直接当作标志界面使用。

沉积微相研究方法

沉积微相研究方法

沉积微相研究方法

沉积微相研究方法是地质学领域中对沉积岩的微观结构和成因进行研

究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对岩石中微小颗粒、微生物化石以及岩石的颗粒排列、颜色和纹理等特征的观察和测量,可以揭示沉积岩的沉积环境、源区

特征、沉积强度等信息,为沉积岩的古地理学、沉积地球化学以及油气勘

探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沉积微相研究方法。

1.薄片观察法

薄片观察法是沉积微相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将岩石切割成薄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测量颗粒的大小、形状、排列等特征,可以获取岩

石的颗粒组成、成岩作用特征等信息。薄片观察法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

扫描电镜等仪器对样品进行观察,结合图像分析软件对颗粒进行计数和测量。

2.颜色和纹理分析法

颜色和纹理分析法是通过对岩石颜色和纹理的观察和测量,揭示沉积

环境和沉积作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通过颜色的亮度、饱和度和色调等特

征来判断岩石的成分和沉积环境,通过纹理的排列、形态和结构等特征来

判断岩石的沉积强度和沉积过程。颜色和纹理分析法通常需要使用显微镜、光谱仪等仪器进行观察和测量。

3.颗粒分析法

4.微生物化石分析法

5.沉积构造分析法

沉积构造分析法是通过对岩石中的沉积构造进行观察和测量,揭示沉

积作用和沉积环境的一种方法。沉积构造可以反映岩石的沉积过程和沉积

环境,比如层理、波浪痕、穴层等,通过对这些构造的观察和测量,可以

进一步了解岩石的沉积强度、沉积速率以及古地理环境等信息。

综上所述,沉积微相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薄片观察法、颜色和纹理分析法、颗粒分析法、微生物化石分析法和沉积构造分析法等。这些方法通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相研究项目,会因侧重点不同,而内容也不同。以下是我接触过的类似项目,思路供你参考

1、先对区域的构造和沉积背景做个研究,确定属于哪个沉积体系;
2、再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是否是要划分到单砂体看你项目的需要;
3、研究工区内的沉积相标志特征,并分析测井相 和单井相特征;
4、分析工区的沉积环境演化和沉积相模式,其中包括物源分析
5、根据沉积相分析结果,分析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



具体技术路线如下:
(1)通过对地震、测井、录井、岩心、古生物、室内分析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建立起工区层序地层格架。
(2)总结各类沉积相在测井曲线、地震剖面上的特殊响应,建立测井相、地震相与沉积相的对应关系,总
结提炼各类沉积相的相模式。
(3)通过取心井段和单井沉积相分析,建立不同构造单元沉积相类型及其垂向演化特征。
(4)在单井相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连井剖面以体系域为单位进行沉积相对比,在层序地层框架内研究古近系
的沉积格架。
(5)以体系域为单位统计砂岩厚度及其百分含量值、砾岩厚度及其百分含量值,编制以体系域为单位的砂岩厚度等值线图、砂岩百分含量等值线图,分析砂岩厚度及其百分含量、砾岩厚度及其百分含量在区域上的变化规律。
(6)根据砂岩厚度等值线图、砂岩百分含量等值线图,编制以体系域为单位的沉积体系分布图,分析工区古近系沉积体系的横向展布特征和纵向演化模式,恢复不同时期的古地理环境。
(7)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分析骨架砂体的分布规律,对有利砂体进行预测和评价,结合成藏条件,预测有利区。
这是别人总结的,应该有些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