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整理(高鸿业)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答案整理
4、简要说明古典主义和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分歧。
答:宏观经济学中的古典主义学派都是建立在斯密的两个基本假设之上的:(1)个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2)工资与价格能够迅速调整以保证所有市场的均衡,即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的状态。
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相信萨伊定律,即“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
按照萨伊定律,生产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生产什么通常是由企业决定的,无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通过竞争形成了整体有序的经济活动,构成了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波动仅仅是局部的、暂时的现象。
当供求关系失衡时,市场可以通过价格、工资等因素的灵活调整,让经济自动地回到由供给决定的自然水平。
政府在自由市场体系中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绝大多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失灵:政府的政策要么是无效的,要么与其初始目标背道而驰。
因而,大部分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政府不应该主动去平抑经济周期。
凯恩斯主义认为,宏观经济的波动主要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
有效需求不足是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作用的结果。
凯恩斯认为,由于货币工资和价格刚性的存在,经济中的非自愿失业可能会长期存在,经济中不存在有力的自动恢复到均衡的力量。
针对经济衰退造成的高失业,凯恩斯提出的解决方法是依靠国家干预。
国家调节经济不能主要依靠货币政策,而必须运用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最有力、最重要的调节手段。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1.为什么GDP既能衡量经济中的总收入,又能衡量经济中的总支出?答:GDP能够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又能够衡量对经济中商品和劳务产出的总支出,之所以能够同时衡量这两个量,是因为这两者实际上是相同的。
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同时二者都等于产出。
从会计的角度来看,一笔收入一定对应着相等的一笔支出。
总收入从总供给的角度衡量总产出;总支出从总需求的角度衡量总产出,它们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经济总量的度量。
12.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I≡S恒等式)的成立,是否意味着经济体系的收入流量循环一定处于均衡状态?答:不一定。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三章-习题答案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解答:C2.当消费函数为c =a +by(a>0,0<b<1),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
A .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 .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 .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解答:A3.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这将导致均衡收入GDP 增加 ( )。
A . 20亿元;B . 60亿元;C . 180亿元;D . 200亿元。
解答:D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解答:当处于均衡产出水平时,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这是因为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而均衡产出就是等于消费加计划投资的产出,因此计划存货不一定是零。
计划存货增加时,存货投资就大于零;计划存货减少时,存货投资就小于零。
需要指出的是,存货是存量,存货投资是流量,存货投资是指存货的变动。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它不一定是零,但是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是零,如果非计划存货投资不是零,那就不是均衡产出了。
比方说,企业错误估计了形势,超出市场需要而多生产了产品,就造成了非计划存货投资。
5.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解答: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
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的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可以用公式MPC =Δc Δy 或MPC =d c d y表示),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可以用公式APC =c y表示)。
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不增加消费即MPC =Δc Δy=0,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Δy=Δc +Δs ,因此,Δc Δy +Δs Δy =1,所以,Δc Δy =1-Δs Δy 。
(完整版)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和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一、选择题1.国内生产总值表示一定时期内的某一国家或地区领土范围内( D )的市场价值总和.考察GDP的概念A。
所有经济交易 B。
所有市场交换的最终商品和劳务C.所有商品与劳务D.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2.已知某个国家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时为2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折旧是300亿美元。
这样,这个国家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A).总投资500=净投资+折旧300A.500和200亿美元B。
2500和2200亿美元C. 500和300亿美元D.1500和2200亿美元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支出是指(C)。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之和C.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D.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以及公债利息等之和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故政府支出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4.在二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等于(A )。
A.C+IB.C+I+GC.C+I+G+X-M D。
C+I+G+X5.在四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等于(B)。
A.C+I+G+X B。
C+I+G+X-MC.C+I+G+M D。
C+I+G+M-X6.下面哪一部分收入不是居民挣得的但他们却拿到了?(A)。
A.转移支付 B。
利息C.租金D.利润7.假如某人不出租他的房子而是自己使用,这部分房租(B )。
A.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出租房子不属于生产行为B。
算入国内生产总值,按出租可以得到的租金计算C。
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房子由房主本人居住D。
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没有经过市场活动8.下列何种行为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 D )。
A。
购买公司债券 B.购买公司股票C.购买国债 D。
上述都不是9.根据国民收入核算的法则,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 A )。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4)12.1复习笔记 (4)12.2课后习题详解 (9)12.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3)第13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19)13.1复习笔记 (19)13.2课后习题详解 (24)13.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9)第14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35)14.1复习笔记 (35)14.2课后习题详解 (42)14.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49)第15章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56)15.1复习笔记 (56)15.2课后习题详解 (65)15.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70)第16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78)16.1复习笔记 (78)16.2课后习题详解 (85)16.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91)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 (103)17.1复习笔记 (103)17.2课后习题详解 (110)17.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17)第18章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27)18.1复习笔记 (127)18.2课后习题详解 (133)18.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37)第19章经济增长 (144)19.1复习笔记 (144)19.2课后习题详解 (150)19.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56)第20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167)20.1复习笔记 (167)20.2课后习题详解 (172)20.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81)第21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87)21.1复习笔记 (187)21.2课后习题详解 (191)2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00)第22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207)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2.1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测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最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即通货膨胀率。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整理(高鸿业)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二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而且曲线的变动趋势相同。
(2)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和答案
⾼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和答案第⼀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选择题1.国内⽣产总值表⽰⼀定时期内的某⼀国家或地区领⼟范围内( D )的市场价值总和。
考察GDP的概念A.所有经济交易B.所有市场交换的最终商品和劳务C.所有商品与劳务D.⽣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2.已知某个国家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时为2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产了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折旧是300亿美元。
这样,这个国家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A)。
总投资500=净投资+折旧300A.500和200亿美元B.2500和2200亿美元C. 500和300亿美元D.1500和2200亿美元3.在国民收⼊核算体系⾥,政府⽀出是指(C)。
A.政府购买物品的⽀出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出加上政府转移⽀付之和C.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出, 不包括政府转移⽀付D.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出加上政府转移⽀付以及公债利息等之和在国民收⼊核算体系⾥,政府转移⽀付不计⼊GDP,故政府⽀出不包括政府转移⽀付。
4.在⼆部门经济中,如果⽤⽀出法来衡量,国内⽣产总值等于(A )。
A.C+IB.C+I+GC.C+I+G+X-MD.C+I+G+X5.在四部门经济中,如果⽤⽀出法衡量,国内⽣产总值等于(B)。
A.C+I+G+XB. C+I+G+X-MC.C+I+G+MD. C+I+G+M-X6.下⾯哪⼀部分收⼊不是居民挣得的但他们却拿到了? (A)。
A.转移⽀付B.利息C.租⾦D.利润7.假如某⼈不出租他的房⼦⽽是⾃⼰使⽤,这部分房租(B )。
A.不算⼊国内⽣产总值,因为出租房⼦不属于⽣产⾏为B.算⼊国内⽣产总值,按出租可以得到的租⾦计算C.不算⼊国内⽣产总值,因为房⼦由房主本⼈居住D.不算⼊国内⽣产总值,因为没有经过市场活动8.下列何种⾏为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 D )。
A.购买公司债券B.购买公司股票C.购买国债D.上述都不是9.根据国民收⼊核算的法则,家庭⽤于教育的⽀出( A )。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答案和笔记
内容简介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学出版社)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我国众多高校采用的经济学优秀教材,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经济类”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考生复习备考,我们精心编著了它的配套辅导系列: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2.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3.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章节习题精编详解4.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5.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6.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7.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8.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章节习题精编详解9.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10.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本书是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教材的配套电子书,严格按照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11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每章的复习笔记以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为主,并结合国内外其他宏观经济学经典教材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 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的有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 精选部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
为了强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
高鸿业第七版答案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得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却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解答:两者之间得区别在于:(1)研究得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得单个经济主体得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得运行规律与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得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价格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价格机制得运行展开得,而宏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得决定展开得。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总量分析方法、两者之间得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得目得就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得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得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得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得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得问题,而宏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得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得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得分析与研究方法、(3)微观经济学就是宏观经济学得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得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得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得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得角度瞧,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就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得那个厂商得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得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就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与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第7版配套练习题库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第7版配套练习题库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判断题二、简答题三、计算题四、论述题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第十四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第十五章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第十六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第十八章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第十九章经济增长第二十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第二十一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第二十二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判断题1如果LM曲线水平,则财政政策失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研]【答案】F查看答案【解析】政府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表现在IS曲线的移动上,具体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紧缩性财政政策引起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政府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则表现在LM曲线的移动上,具体为增加货币的扩张性政策引起L 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减少货币的紧缩性政策引起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如果LM曲线水平,政府实行财政政策引起的IS曲线向右上方或左下方移动虽然不会改变利率水平r,但仍然会增加或减少国民收入y。
如图1所示,LM曲线水平,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到IS1时,收入由y0相应增加到y1;政府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到IS2时,收入由y0相应减少到y2,这表明财政政策起到效果。
图1 财政政策有效2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净出口。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研]【答案】F查看答案【解析】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因此二者不能混淆在一起。
再者,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若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就是净出口,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7~22章【圣才出品】
第17章 宏观经济政策1.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答:(1)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和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得到发挥。
(2)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私人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愈大,自动稳定作用愈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稳定量愈大。
这一点可以从混合经济的支出乘数公式1/[1-β(1-t )]中得出。
当t 愈大时,该乘数愈小,从而边际税率的变动的稳定经济作用愈大。
举例来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当税率为0.1时,则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3.57美元()11 3.5710.810.1⎡⎤⨯≈⎢⎥-⨯-⎢⎥⎣⎦;若税率增至0.25时,则增加1美元投资只会使总需求增加2.5美元()11 2.510.810.25⎡⎤⨯=⎢⎥-⨯-⎢⎥⎣⎦。
可见,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愈小,说明自动稳定作用越大。
2.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答:(1)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指财政收入与支出相平衡,财政预算盈余等于零的财政思想。
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按其历史发展阶段有三种含义:一是年度平衡预算,这是一种量入为出的每年预算均需平衡的思想;二是周期平衡预算,指政府财政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繁荣时期采用财政盈余措施,在萧条时期采取预算赤字政策,以前者的盈余弥补后者的赤字,以求整个经济周期盈亏相抵,预算盈余为零的平衡预算;三是充分就业平衡预算,这种思想认为,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
这三种平衡预算思想的发展表明,平衡预算已由以往的每年度收支相抵的思想逐步发展至以一定的经济目标为前提的平衡预算思想,在一定周期内,或某年度可有一定的财政盈余或赤字,但是这类平衡预算思想的本质仍旧是机械地追求收支平衡,是一种消极的财政预算思想。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二章--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与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5.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解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6.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解答: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是因为公务员提供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政府给他们的工资就是购买他们的服务,因此属于政府购买,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并不是因为灾区或困难人群提供了服务,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们发生了经济困难,丧失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因此这部分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7.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GDP?解答:间接税虽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商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DP 和收入法计得的GDP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DP.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00美元,这100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DP.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美元的营业税和3美元的折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只有92美元.因而,从收入法计算GDP时,应把这5美元和3美元一起加到92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GDP.8.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2>购买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卡车生产时已经计入GDP了,当然买卖这辆卡车的交易手续费是计入GDP的.<3>买卖股票的价值不计入GDP,例如我买卖了一万元某股票,这仅是财产权的转移,并不是价值的生产.<4>购买一块地产也只是财产权的转移,因而也不计入GDP.9.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的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确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10.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乙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零.如果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就变成两地区间的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属于同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GDP的价值都是18万美元.11.假设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加工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解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万美元-10万美元=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5=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7.5>+<30-5>=27.5<万美元>用收入法计得的GDP为12.5+27.5=40<万美元>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12.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2>1999年名义GDP;<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对否?<6>用1998年作为基期,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解答:<1>1998年名义GDP=100×10+200×1+500×0.5=1450<美元>.<2>1999年名义GDP=110×10+200×1.5+450×1=1850<美元>.<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1450美元,1999年实际GDP=110×10+200×1+450×0.5=1525<美元>,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525-1450>/1450≈5.17%.<4>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1850<美元>,1998年的实际GDP=100×10+200×1.5+500×1=1800<美元>,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850-1800>/1800≈2.78%.<5>GDP的变化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数量的变动,二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以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6>用1998年作为基期,1998年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450/1450=100%,1999年GDP折算指数=1850/1525=121.3%.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解答:<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2>从GDP=c+i+g+nx中可知nx=GDP-c-i-g,因此,净出口nx=4800-3000-800-960=40<亿美元>.<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 =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 d=NNP-T=4300-990=3310<亿美元>.<5>个人储蓄S=y d-c=3310-3000=310<亿美元>.1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解答:<1>用s代表储蓄<即私人储蓄s p>,用y 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y d-c=4100-3800=300<亿元><2>用i代表投资,用s p、s g、s 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s g=t -g=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 g=BS=-200.s r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即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投资为i=s p+s g+s r=300+<-200>+100=200<亿元><3>从GDP=c+i+g+<x-m>中可知,政府支出g=5000-3800-200-<-100>=1100<亿元>15.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就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存在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与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X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习题答案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A.右移10亿美元;B.左移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解答:C2.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解答:B3.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解答:A4.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A.右移10亿美元;B.右移k乘以10亿美元;C.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D.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
解答:C5.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解答:A6.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解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
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会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整理(高鸿业)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二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而且曲线的变动趋势相同。
(2)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详解(高鸿业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 (产出) 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 (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二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而且曲线的变动趋势相同。
(2)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 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 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 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 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解答:最终产品指在核算期内不需要再继续加工、直接可供社会投资与消费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是指在核算期间须进一步加工、目前还不作为社会投资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
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3.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 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 GDP (北方交通大学考研)解答: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 GDP,而从政府那里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这是因为:(1)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货币,把货币投入到生产。
比如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当然要计入 GDP.(2)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动,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利用从纳税人身上所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不计入 GDP 的.4.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 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 (多校考研题)解答:政府通过雇请公务员为社会提供了服务, 公务员提供服务创造了价值,而且发生了实际的市场交易活动,所以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 GDP. 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属于转移支付, 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的收入转移给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创造价值,也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这些救济金不计入 GDP.另外救济金属于转移支付, 最终会变成消费或投资. 若救济金 (转移支付) 计入 GDP,再把由此引起的消费或投资也计入 GDP,则会出现重复计算.5.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 (如营业税)也计入 GDP解答: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GDP)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严格说来,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 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企业间接税虽然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要通过产品价格转嫁给购买者,故也应视为成本.企业间接税主要包括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等.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DP 和收入法计得的 GDP 相一致, 必须把间接税计入 GDP. 举例说, 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00元,这100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DP.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美元的营业税和3美元的折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就只有92美元. 因此, 用收入法计算 GDP 时,应把这5美元和3美元一起加到92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 GDP.6.假定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 (b)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 GDP.(2)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 GDP. 解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所以 GDP=40 (万美元).(2)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5=125 (万美元); 在生产活动中, 所获利润共计:(10-75)+(30-5)=275 (万美元).用收入法计得的GDP 为125+275=40 (万美元).7.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
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某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品(1)2016(2)2017年名义GDP;(3)以2016年为基期,2016年和2017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4)以2017年为基期,2016年和2017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
”这句话对否(6)用2016年作为基期,计算2016年和2017年的GDP折算指数。
答:(1)2016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10×100+1×200+×500=1450(美元)(2) 2017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10×110+×200+1×450=1850(美元)(3)如果以2016年作为基期,2016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10×100+1×200+×500=1450(美元)2017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10×110+1×200+×450=1525(美元)这两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15251450100%=5.2% 1450-⨯。
(4)如果以2017年作为基期,2016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10×100+×200+1×500=1800(美元)2017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10×110+×200+1×450=1850(美元)这两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18501800100%=2.8% 1800-⨯。
(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为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是不正确的,因为实际GDP的变化取决于产出变化,与价格无关;名义GDP由当年价格水平和社会总产出决定。
(6) 2016年GDP折算系数=名义GDP/实际GDP=1450/1450=100%2017年GDP折算系数=名义GDP/实际GDP=1850/1525=%8.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试计算: (1) 国内生产净值;(2) 净出口;(3) 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解答:(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5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4300 (亿美元). (2)从 GDP=c+i+g+nx中可知nx=GDP-c-i-g, 因此, 净出口nx=4800-3000-800-960=40 (亿美元).(3)用BS 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 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 =T-g,从而有T=BS+g=30+960=990 (亿美元).(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由国民生产净值减去净税收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d=NNP-T=4300-990=3310 (亿美元).(5)个人储蓄S=yd-c=3310-3000=310 (亿美元).9.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 政府预算赤字是200, 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 (单位都是亿元),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解答:(1)用s代表储蓄 (即私人储蓄sp),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yd-c=4100-3800=300(亿元)(2)用i代表投资,用sp、sg、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t-g=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 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 sg=BS=-200.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 即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 对本国来说, 则是进口减去出口, 在sr本题中为100,因此投资为i=sp+sg+sr=300+(-200)+100=200(亿元)(3)从 GDP=c+i+g+(x-m)可知,政府支出g=5000-3800-200-(-100)=1100(亿元)10. 举例说明资本存量、总投资、净投资和重置投资四者的关系,这四者是否都计入 GDP 它们是否一定都是正数总投资等于重置投资加净投资。
净投资=总投资-重置投资,各个时期净投资总和为某一节点的资本存量。
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不一定增加,总投资增加时净投资不一定增加,而只有净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才能增加。
例如,某年某国总投资是200亿元,假如重置投资也是50亿元,则净投资为150,本期资本存量增加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