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及基础(完整注解)
近体诗格律

近体诗格律近体诗(律诗,绝句)的平仄,指的是句子的平仄格式。
五言律诗共有四个句型,即:(一)○仄仄平平仄(二)平平仄仄平(三)○平平平仄仄(四)○仄仄仄平平(字外加圈表示可平可仄。
下同。
)四个句型错综变化,成为五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如下:(一)首句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二)首句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三)首句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四)首句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绝句是五言律诗的一半,所以也有四种平仄格式,如下:(一)首句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二)首句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三)首句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四)首句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律诗也有四个句型,即:(一)○平平○仄仄平平仄(二)○仄仄平平仄仄平(三)○仄仄○平平平仄仄(四)○平平○仄仄仄平平四个句型错综变化,成为七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如下:(一)首句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首句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的格律近体诗的格律五律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平仄由五律而來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四种平仄格式。
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如果一联中两句说的是一个意思,就叫“合掌”,是律诗的大忌。
(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五律的四种格式:(诗谱中的符号意义为:○平、●仄、◎宜平可仄、⊙宜仄可平、△平韵、▲仄韵。
所举例诗,皆选自高步瀛先生的《唐宋诗举要》)1、平起平收,首句押韵(此格唐人极少见)奉和杨驸马六郎秋夜即事王维高楼月似霜,秋夜郁金堂。
对坐弹卢女,同看舞凤凰。
○○⊙●△,⊙●●○△。
⊙●○○●,○○⊙●△。
少儿多送酒,小玉更焚香。
结束平阳骑,明朝入建章。
◎○○●●,⊙●●○△。
⊙●○○●,○○⊙●△。
2、仄起平收,首句押韵房兵曹胡马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
◎○○●●,⊙●●○△。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
◎○⊙◎●,⊙●●○△。
3、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送唐环归敷水庄贾岛毛女峰当户,日高头未梳。
地侵山影扫,叶带露痕书。
⊙●○○●,◎○⊙●△。
◎○○●●,⊙●●○△。
松径僧寻药,沙泉鹤见鱼。
一川风景好,恨不有吾庐。
⊙●○○●,○○⊙●△。
◎○○●●,⊙●●○△。
4、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牛山春晚即事王安石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
⊙●◎◎●,○○⊙●△。
床敷每小息,杖屨亦幽寻。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
⊙●◎○●,○○⊙●△。
七律的四种格式1、平起平收,首句押韵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苏轼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
⊙●◎○○●●,◎○⊙●●○△。
长风吹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近体诗的平仄格律规则

近体诗的平仄格律规则
说到近体诗的平仄格律基本规律,不外乎以下三个原则:
(1)相间原则:一句之中,节奏字字音平仄交错分布。
假使第一个节奏字(一句诗中的第二字)音平,则第二个节奏字(一句诗中的第四字)音仄,第三个节奏字(一句诗中第六字)音平;假使第一个节奏字(一句诗中的第二字)音仄,则第二个节奏字(一句诗中的第二字)音平,第三个节奏字(一句诗中的第二字)音仄。
(2)相对原则:一联之中,对句和出句在相同位置的节奏字,平仄应该相反。
(3)相粘原则:相邻的两联,下联的出句,和上联的对句,在相同位置的节奏字,平仄应该一致。
“”
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失粘”。
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失对”。
唐朝前期,由于律诗尚未定型,有些诗人的一些作品就有失粘、失对的情况
例如: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3句失粘。
4、5句失粘。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近体诗平仄规则

近体诗平仄规则〖简介〗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诗或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分辨一首诗是古风还是近体诗,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该诗是否区分平仄。
我们对平仄的要求可以不如古人那么严格,但不能完全丢弃。
〖规则〗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主要又三条:1、同句交替: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
七言诗则依此类推。
是为组句规则。
2、上下句相对: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
是为组联规则。
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
何谓上下联?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
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
例如: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城春草木深。
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平平平仄仄,恨别鸟惊心。
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仄仄平平仄,家书抵万金。
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平平平仄仄,浑欲不胜簪。
仄仄仄平平。
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
平白了这三个规则,一首诗的平仄格式就很容易推算出来了。
也许你一时还难以明白,那就先别理这些。
另外,如果你已经能分辨平仄,会发现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与例子中的平仄不完全符合,在仔细看看,原来粗体字的位置的平仄有所出入,如第三句“感时花溅泪”,按规则应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个仄声字,这不是没有依照格律吗?不是的,这里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实际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
正如例子中所见,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
那么第五个字(七言的第七个字)呢?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声字。
诗歌创作基础近体诗平仄的基本规则

诗歌创作基础近体诗平仄的基本规则在辨四声的基础上学会了辨平仄,就可以学平仄配置的规则了。
学这规则,最好从学平仄标准句式开始。
所谓标准句式,就是一句诗的每个字都符合平仄要求,也就是理想的句式。
但作诗为照顾字义,允许在非关键的字眼上有条件地变通,所以不论前人今人所作的格律诗,许多并非标准句式。
但是学平仄配置,则应从学标准句式开始。
好象学打麻将,学会了"推倒胡"-----怎么把万、条、饼等配成胡、将等简单的规则,再学什么"一条龙"、"清一色"、"门前清"等算翻的复杂规则就有基础了。
就平仄配置的规则而言,它比麻将规则简单得多,但运用到做诗上,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它还包含有关文学修养的许多问题。
学标准句式,先要懂得诗句的音节,格律诗的抑扬顿挫的声调和节奏,是通过诗句中音节的平仄上下交递、左右回环体现出来的。
五言诗句有三个音节:头两字叫头节;中间两字叫腹节;最后一字叫脚节。
七言诗句比五言多两字,也就是多一个音节。
这个音节是在最前头的,叫顶节,其后各节名称同五言诗句同,依次为头节、腹节、脚节。
标示如下:五言诗句:白日|依山|尽(王之涣《登鹳雀楼》)∧∧∣仄仄|平平|仄∧∧∣头节|腹节|脚节七言诗句:西山|白雪|山城|戍(杜甫《望野》)∧∧∧∣平平|仄仄|平平|仄∧∧∧∣顶节|头节|腹节|脚节五言、七言的标准句式,并不复杂,各为两类四式。
五言标准句式分仄起、平起两类。
仄起就是诗句的头节是仄仄;平起就是诗句的头节是平平。
两类又各分两式。
即:仄起仄收式,仄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平起平收式。
仄起仄收式----头节和脚节都是仄声,不入韵句;仄起平收式----头节仄声,脚节平声,入韵句。
平起仄收式----头节平声,脚节仄声,不入韵;平起平收式----头节和脚节都是平声,入韵。
例句如下:仄起仄收式:白日|依山|尽(王之涣《登黄鹳雀楼》)仄仄|平平|仄为叙述简便计,把这种句式叫作甲1式。
近体诗押韵规则范文

近体诗押韵规则范文近体诗,又称七言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形式,也是唐诗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的韵律规则较为复杂,不能简单地归纳为一种押韵规则。
以下是关于近体诗押韵规则的详细介绍。
一、押韵要求:1.七言诗共分四声,一平、二仄。
押韵时,同一韵的两个字必须处在同一声调,称为“平起仄入”。
2.近体诗要求每句押七韵,也就是每句的倒数第二个字和倒数第四个字必须押韵。
3.近体诗一般要求以双调为主,也就是每句的平、仄声出现的次数要相同,例如“仄仄平平仄平平”或“平平仄仄平仄仄”。
二、韵脚的分类:1.平韵:又称阴韵,声调为一平的韵脚,如“之、之、丝、悲”等。
2.仄韵:又称阳韵,声调为二仄的韵脚,如“愁、流、风、秋”等。
三、韵脚的组合:1.近体诗的押韵通常采用“仄起平入”的方式,前一字是仄声,后一字是平声。
2.韵脚的组合有多种形式,例如:仄平、平平、仄仄、平仄等等。
不同的组合形式会产生不同的韵味和节奏感。
四、注意事项:1.近体诗不要求必须每句都有押韵,但是一般会保持一定的押韵度。
有些诗人也会采用断韵的方法,即在段落开头或结尾处押韵,而中间部分不押韵,以增加诗歌的变化和趣味。
2.在押韵时,字音受到语言发音的变化和发展,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也产生了一些差异。
因此,在韵脚的选择上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近似的韵脚。
3.近体诗的押韵可以选用一个字、两个字、甚至多个字来押韵,这取决于诗人的写作风格和要表达的意境。
总结起来,近体诗的押韵规则相对灵活。
在一般情况下,近体诗要求每句押七韵,采用“仄起平入”的方式,前一字是仄声,后一字是平声。
但是在实际创作中,并不要求每句都必须有押韵,可以根据需要和情感来调整。
同时,为了增加诗歌的变化和趣味,诗人还可以运用断韵和选择近似的韵脚等技巧。
近体诗格律(个人整理版)

②平平仄仄平
⑴、
粘
③平平平仄仄
Ⅲ ④仄仄仄平平
七绝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⑵、
Ⅲ ③平平平仄仄 ④仄仄仄平平
①仄仄平平仄 Ⅰ②平平仄仄平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⑶、
Ⅱ ⑤仄仄仄平平(同④) ②平平仄仄平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6(韵)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7 (尾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8(韵)
③平平平仄仄 Ⅲ、
④仄仄仄平平 ⑵
①仄仄平平仄 Ⅰ、
②平平仄仄平 2、
③平平平仄仄 Ⅲ、
④仄仄仄平平 ⑵
①仄仄平平仄 Ⅰ、
②平平仄仄平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上平十一真:
真因茵辛新薪晨辰臣人仁神亲申身宾滨槟缤邻鳞麟珍瞋尘陈春津秦频 苹颦濒银垠筠巾囷民岷泯[轸韵同]珉贫莼淳醇纯唇伦轮沦抡匀旬巡驯钧均 榛莘遵循甄宸纶椿鹑屯呻粼嶙辚磷呻伸绅寅姻荀询峋氤恂嫔彬皴娠闽纫湮 肫逡菌臻豳
上平十二文:
文闻纹蚊云分[分离]氛纷芬焚坟群裙君军勤斤筋勋薰曛醺芸耘芹欣氲 荤汶汾殷雯贲纭昕熏
下平四豪:
豪劳毫操[操持]髦绦刀萄猱褒桃糟旄袍挠[巧韵同]蒿涛皋号[号呼]陶 鳌曹遭羔糕高搔毛艘滔骚韬缫膏牢醪逃濠壕饕洮淘叨啕篙熬遨翱嗷臊嗥尻 鏖螯獒敖牦漕嘈槽掏唠涝捞痨芼
下平五歌:
歌多罗河戈阿和[和平]波科柯陀娥蛾鹅萝荷[荷花]何过[经过]磨[琢 磨]螺禾珂蓑婆坡呵哥轲沱鼍拖驼跎佗[他]颇[偏颇]峨俄摩么娑莎迦疴苛 蹉嵯驮箩逻锣哪挪锅诃窠蝌髁倭涡窝讹陂鄱皤魔梭唆骡挼靴瘸搓哦瘥酡
近体诗中的平仄关联

近体诗中的平仄关联一、有关定义定义1:“—”表示平声;“︱”表示仄声。
定义2:句间的平仄关系用“”圈示。
二、有关定律:定律1——句内平仄分布基本要求: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
定律2——句间平仄关联基本要求:遵循“联内相对,联间相粘”的原则。
三、几点说明1. 这里仅考察句与句之间的平仄关联。
2. 对定义2的补充说明:按定律1,近体诗句内的平仄分布要求基本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所以在考察句间(联内或联间)的平仄关系时我们只需关注二、四、六字位的平仄。
且为了字面版式的美观简洁,在圈示时,并不需要将所有偶数字位全部圈出,这里仅在不同的句子中选择性地进行圈示。
3. 对定律2的补充说明:当近体诗中某一处甚至于两三处出现拗救句式时,在出现拗救句式的上下句间对应拗救处的平仄关联并不遵循“联内相对,联间相粘”的原则,这样的近体诗我们称其为“拗体”。
拗救只是某一特殊处的临时补救措施,其并不影响整首诗的格律安排。
拗救是合律的,因此“拗体”也是合律的。
四、格律式样举例1、绝句1.1五绝:唐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1.2、七绝:晚唐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尾联首联联内相对联间相粘联内相对联内相对联间相粘联内相对尾联首联2.律诗2.1七律: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 ︱︱———︱︱, 绿杨荫里白沙堤。
︱——︱︱——。
首联 颔联(对仗句) 颈联(对仗句) 尾联 联间相粘 联间相粘 联内相对联内相对 联内相对联内相对 腹联 联间相粘2.2五律:唐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近体诗只涉及押平声韵。
本人认为近体诗也可押仄(zè)声韵,平仄规律与此相同,可自行推导。
注意现代四声与古四声不同,所以判定--古人所写诗词平仄的时候需要按照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
旧四声。
注意现代四声与古四声不同,所以判定古人所写诗词平仄的时候需要按照旧四声。
基础:
平仄
古代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上,去,入。
所以在古代平指平声,仄指上,去,入三声。
仄指上声和去声。
仄就是不平的意思。
古代的入声被划分到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四个声调中。
所以现在普通话中没有入声。
但是读古人的诗词(或者现代人用平水韵写诗,词用的是词林正韵。
)要注意入声。
而用中华新韵写的诗词只要依照普通话的标准就好。
平仄:指拼音声调
平是一二声,仄是三四声,四声中平声以外的上、去、入三声
现在四声就是普通话中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阴平与阳平统称为平,上声与去声统称为仄。
阴平为第一声;阳平为第二声
上声为第三声;去声为第四声
入声为古代声调,普通话中没有
注:但是读古人的诗词(或者现代人用平水韵写诗,词用的是词林正韵。
)要注意入声。
而用中华新韵写的诗词只要依照普通话的标准就好。
平水韵、词林正韵及中华新韵的区别
《平水韵》为写格律诗所用。
《词林正韵》是在《平水韵》的基础上归并而成的,供填词使用。
《中华新韵》是按照现代汉语拼音归纳而成的韵书,方便支持新韵的现代人写诗、填词,但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
一、五言、七言
【句内平仄相间】
五言标准句:(平仄交替,容易记忆。
)
1.平平仄仄平。
2.仄仄仄平平。
3.仄仄平平仄。
4.平平平仄仄。
中平仄仄平。
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
中平平仄仄。
【中代表可平可仄】
例:中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
注:平平平仄仄不算,那么分开有7句
为什么不能是平平平仄仄呢?因为律诗的偶数句必须押韵,(此处说的是句数为偶数)即最后一个字是平,所以只能选择四句基本句式中的平平仄仄平与第一句仄仄仄平平相对呐。
孤平:诗词大忌
中平仄仄平第一字若是仄,则是孤平,孤平乃诗词大忌,故不可。
结尾是仄声词如果用了平声词就为孤平,(详细请看紫色注)。
注:王力先生对上框情况中的平字称为单平
【总结】五言常用律句为
平平仄仄平。
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
中平平仄仄。
【七句】
七言的相当于在五言的基础上到前面平仄相间的加上两个字。
故七言的常用律句为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中平平仄仄。
注:根据五言可知七言句式有14句
【以上七言14句话,五言7句话是可以随意在近体诗中使用的。
】
【注:孤平在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是王力先生认为的(五言句)平平仄仄平句式中第一字用了仄。
(或七言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用了仄。
)我理解为七言第四字或五言第二字是单平则为孤平。
二是启功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句子中只要出现“仄平仄”即夹平则为孤平。
个人认为王力先生的说法是对的。
所以这篇文章中的孤平是指王力先生说得孤平,其它有些结论也是在这上面成立的。
】
【注:除了常用律句之外,还有挽救,可以进行挽救且挽救过的句子是可以在近体诗中使用的,其它不遵守平仄规则的句
中。
】
二、律绝
平仄相对:平对仄(平仄)
平仄相粘:平粘平,仄粘仄(平平、仄仄)
【律诗联内(两句为一联)平仄相对,律诗联间邻句平仄相粘,律绝则是第一与第二句平仄相对,第三与第四句平仄相对。
律绝相粘是指第二与第三句平仄相粘。
】
在律诗中,每两句为一联。
联间的平仄要相对,就是平对仄。
(平对仄并不是每个字都要这样,只是第二句和第四句一般必须相对,)
例子:(也可看最后的例子详解)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如五言律诗第一句话是
仄仄仄平平。
(万壑树参天)(第一字可不论)
平平仄仄平。
(千山响杜鹃)(第一字不可不论)
第一句句末和第二句首为平
(此二句为一联,即律诗之首联)
【注:律诗的偶数句必须押韵,而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而其它的不押韵句子(奇数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必须与韵脚相反,称之为“脚分明”】
注:诗句的末尾被称为脚。
声字结尾的句子就是单平脚。
第三句需与第二句相粘,且不能押韵,即最后一字需为仄,所以只是是基本句式中的
平平平仄仄(山中一夜雨)(第一字可不论)
第四句需要与第三句平仄相对,且须押韵,所以只能是
仄仄仄平平(树杪百重泉)(第一字可不论)
此二句为一联,称颔联。
(三四句)
后四句依此类推为
仄仄平平仄(汉女输橦布)(第一字可不论)
平平仄仄平(巴人讼芋田)(第一字不可不论)
称颈联。
(五六句)
平平平仄仄(文翁翻教授)(第一字可不论)
仄仄仄平平(不敢倚先贤)(第一字可不论)
尾联。
(七八句)
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
首联尾联随意。
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
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白字在古代为入声)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1)相粘、脚分明例解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总点:平仄、平仄相对/相粘、脚分明、韵脚、首/颔/颈/尾联、孤平、五言和七言的句式、两句一联、不拘句。
也许你最后也没能环游世界,可是你在实现梦想的途中找到了自己。
那是能够为了一个目标默默努力的自己,不抱怨,不浮躁,不害怕孤单,沉默却又努力的自己。
说不定你想要苦苦追寻的梦想,已经握在你手中了。
我们会觉得焦虑,无非因为现在的我们,跟想象中的自己很有距离,不喜欢现在的自己。
只有拼命地想办法去改变,只有马上行动起来,因为这个事情只有你自己能做到,只有你自己能找到出口。
不要害怕改变,那些真正爱你的人会理解你,会包容你的缺点,接受你的改变,祝福你的未来。
而那些说你变了的人,不用理会他们,那只是因为你不再按照他们想要的生活轨迹生活而已。
记住那些一直陪着你的人、懂你沉默的人,忘掉那些说你变了、远离你的人。
事实上,你不会发现自己有多强大,直到有一天你发现你身边的支点都倒下了,你也没有倒下。
没有人能打倒你,除了你自己。
你要学会捂上自己的耳朵,不去听那些熙熙攘攘的声音。
这个世界没有不苦的人,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你自己。
总有一天,我们都能强大到无论什么都无法扰乱我们内心的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