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外国名篇名著》优秀教案设计
部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课文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排的,是在五年级上册“我爱读书”、下册“中国古典名著”学习基础上的一个提升。
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读书的视野,从中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单元选编的3篇文章中,《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这篇课文,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节选的片段的编排方式。
《骑鹅旅行记(节选)》是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品,课文主要记叙了小男孩尼尔斯变成拇指般大小后,遭到了院子里昔日被他欺负的禽畜们的嘲笑和起哄等情节,告诉我们做人不能以强欺弱的道理。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主要写了汤姆·索亚和贝琪从山洞中脱险回家后的故事,表现了汤姆·索亚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3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引人关注。
“口语交际”是让学生一起来开展班级读书会,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
“习作”部分要求学生选择最近读的一本书写梗概。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等板块。
其中“交流平台”讨论的是在阅读名著时怎样评价人物;“词句段运用”则列举文中一些运用了夸张手法的句子,让我们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列举了不同译者对同一句子的不同翻译,让我们感受语言的魅力;“日积月累”部分则要求我们积累一些关于学习、做人、做事的方法和道理。
“快乐读书吧”一方面意在通过《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让我们认识鲁滨逊这个人物形象,并作出自己的评价;另一方面通过提供阅读名著的方法,引导我们阅读更多的名著。
1.能够正确读写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了解世界各国多样的文化,关注人物命运,积淀自己的文学素养。
3.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片段欣赏)、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4.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学生阅读适合自己的外国名篇名著。
重点1.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注人物命运;2.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在浩瀚的世界文学宝库中,有许多灿若星辰的作品,它们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本单元围绕“外国文学名著”编排选编的三篇课文都是从长篇小说中节选的。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经典之作,是一部回忆录似的冒险小说。
《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塞尔玛.拉格洛夫的作品。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这部小说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
阅读这些作品,学生不仅能随主人公一起游历,感受各国的风土人情,更能够随主人公一起成长,体验成长的欢乐和艰辛。
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梗概是对作品内容的浓缩和概括,了解作品梗概是把握名著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本单元《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梗概,把握整部小说的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是“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时不仅能把握故事的内容,还能针对人物和情节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围绕这个要素,《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引导学生交流对主人公鲁滨逊的感受,《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引导学生交流最吸引自己的情节和对汤姆这个人物形象的感受。
“交流平台”,围绕人物评价展开交流,引导学生留意描写人物的句子,立体、多元的评价人物。
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写作品梗概”。
梗概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习作类型,写梗概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本单元的《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给学生提供了梗概的范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梗概,为习作作了铺垫。
本单元还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阅读世界名著《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
这四部小说讲述的都是游历和冒险故事,主题贴近学生的阅读心理,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在阅读方法上也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可以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第二单元 阅读外国名著,学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第二单元阅读外国名著,学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外国名著,学生能够了解作品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作品梗概。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外国名著,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第二单元阅读材料,包括《鲁滨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格列佛游记》等外国名著。
2. 作品梗概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学习作品梗概的写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关键信息,提炼作品梗概,提高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笔记本、笔、外国名著阅读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名著知识,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外国名著,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共同完成作品梗概的撰写。
4. 课堂展示:学生代表上台展示作品梗概,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第二单元阅读外国名著,学写作品梗概2. 板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学生自选一本外国名著进行阅读,做好读书笔记。
2. 撰写作品梗概:学生根据阅读内容,撰写一篇作品梗概,要求内容完整、语言流畅。
3. 课堂分享:下节课上课时,学生代表上台分享自己的作品梗概,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
关于外国名篇名著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以2022版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

关于外国名篇名著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以2022版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发布时间:2022-09-26T06:16:58.590Z 来源:《教育学》2022年4月总第282期作者:白宁[导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外国名著单元,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习作《写作品梗概》,日积月累,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组成。
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城关小学724100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外国名著单元,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习作《写作品梗概》,日积月累,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组成。
一、同读一本书——口语交际新学期伊始,我将这个单元教学的内容往后做了调整,让家长们给孩子购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两本书,要求学生在两个月内读完。
学期进行近一半时,学生两本书都已经读完。
我组织学生进行同读一本书交流活动,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话题:这本书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怎样评价主人公?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情节?读书过程中你有没有想到相似的其他书,或是生活中的人?故事的结局你喜欢吗?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念:新课标学业质量描述第二学段(5-6年级)中:独立阅读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能获取主要内容,用朗读、复述等自己擅长的方式呈现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能与他人分享阅读作品获得的有益启示。
二、教、学、写作品梗概课堂上组织学生学习《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梗概部分,梳理出作者按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牲畜——培育农作物——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的顺序,总结出作者将整本书浓缩到1200多字,其中建房定居、驯养牲畜、培育农作物、救星期五详写,其余部分略写的写作方法。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读外国文学名著,编写阅读备忘录》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赵君◆◆◆◆一、设计理念:课程标准中提到“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围绕“外国文学名著”编排,正是让学生学会读整本的名著,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
教师要体现“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整合,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教师要让学生关注作品的情节和人物,有多元化、多角度的思考,并能够在生活情境中运用语文,凸显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
二、内容简介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学生在《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这三篇课文的阅读过程中,激发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的兴趣,习得阅读名著的方法。
本单元有三个语文要素:一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二是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这两个语文要素教会学生把握整部小说的主要内容,针对人物和情节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第三个语文要素是学习写作品梗概。
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中给出了完整的作品梗概,单元习作时可借助范例梳理出写梗概的步骤。
口语交际和“快乐读书吧”都是引导学生读名著,交流名著。
由此可见,单元编排联系很紧密,有利于开展单元整合式教学。
三、学习目标1.学生掌握15个生字,20个生词。
能理解意思,学会使用,并能正确、美观地进行书写,书写有一定速度。
2.学生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能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对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能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通过文字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产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学生能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能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理由是否充分。
4.学生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作品梗概,并和同学分享,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5.学生能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发挥想象力仿写句子。
六(下)第二单元整合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走进外国名著”
整体化教学安排
一、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外国文学名著”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感知人物的形象;培养学生阅读和想象的能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2.本单元重点:
(1)反复理解阅读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节选于外国文学名著,篇幅较长,情节起伏,引人入胜,只有反复阅读才能逐渐感受到外国文学的精华。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注意阅读节选片段的方法,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2)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每篇课文中在情节发展中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人物的独特感受和心态变化。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品读精彩片段,抓住关键句子来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整部作品的阅读兴趣。
二、单元学习目标:
(一)会写15个生字,会写20个词语。
(二)学习借助梗概,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
(三)能就作品中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学习写作品梗概。
三、第三单元“走进外国名著”课型和课时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外国名著教学设计:5.鲁宾逊漂流记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外车名著第5课《鲁滨孙漂流记(节选)》【教材分析】《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长篇小说,本课内容由梗概和精彩片段组成。
《鲁滨孙漂流记》叙述17世纪有个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航海中遇险,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
为了战胜死亡,他依靠破船上剩下的一点生产和生活资料,同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
每做一件事,都要遇到很大的困难,但他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凭着艰苦的劳动,成功地在荒岛上建起了房舍,开垦了农田,营造了羊圈,使荒岛面貌有了改变,他的生活也有了改变。
经过二十八年的孤苦生活,他终于脱险,返回故乡。
梗概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突出了鲁滨孙恶劣的生存环境,表现了他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
精彩片段写的是鲁滨孙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
片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写鲁滨孙在岛上的生活:缺乏纸笔,就用刀子刻柱留痕记录时间;从船上虽得到了不少东西,但缺少的东西还不少;工具的缺乏使他建木栅栏围墙的工作非常吃力;每天要为自己寻找食物。
后半部分,是鲁滨孙对自己目前的情形和环境的理性思考:他把自己的幸与不幸好处和坏处公正地排列出来,找到了值得感谢的东西,然后开始知足安命,勇敢地生活下去。
【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梗概,用小标题法概括鲁滨孙流落荒岛的主要事件,整体把握梗概的主要内容,明确梗概的写法。
2.快速默读节选片段,了解鲁滨逊克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交流体会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采用鲁滨逊遇到困难列出好处与坏处的方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1. 在了解鲁滨逊克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的基础上,体会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采用鲁滨逊遇到困难列出好处与坏处的方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导入新课1.明确单元目标,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走进第二单元,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部编六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导读【单元导教】本单元围绕“外国文学名著”编排,三篇课文都是从长篇外国儿童小说中节选的。
语文要素是:1.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2.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3.学习写作品梗概。
教学本单元要充分认识单元内各板块内容之间的联系,学到的方法能够迁移运用。
【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会写15个字,会写20个词语。
阅读:1.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2.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对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
3.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表达:有理有据对主人公进行评价。
习作:了解写梗概的步骤,学习写梗概。
快乐读书吧: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学会运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课前解析】关注原著:《鲁滨逊漂流记》是西方文学中冒险小说类型的经典作品之一,作家笛福以当时发生的一段真实故事为蓝本,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想象,采用自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情节曲折细节生动的传奇故事。
故事中乐观勇敢的鲁滨逊通过努力,靠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困难,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勇于创新,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
关注作者:丹尼尔·笛福(1660 -1731),18世纪英国作家。
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称为欧洲的“小说之父”“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英国报纸之父”“现代新闻业之父”等。
关注课文组成:本课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
第一部分是梗概,梗概按照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通过作品中代表性事件,概括地介绍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内容。
学生通过阅读作品的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并依据梗概内容进行拓展阅读,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第二部分是节选。
教材选取了小说中讲述鲁滨逊初到荒岛的部分,描写了鲁滨逊刚刚流落到岛上时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
课文还用表格的形式把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好处和坏处罗列出来,好处与坏处形成的鲜明对比,并通过第一人称的内心独白方式写出了主人公的想法,令读者感受到鲁滨逊复杂的内心情感,从而更加认识到人物冷静理性、积极乐观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