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指导
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
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中考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运用知识积累,借助注释读懂浅易文言文;能正确朗读文言文,按意义划分朗读节奏;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能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翻译浅易文言语句;能理解浅易文言文的思想内容,了解其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等。
纵观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涉及文言文阅读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考点一:划分朗读节奏【考点透视】划分朗读节奏是同学们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其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1)标示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2)选出朗读停顿标示有误或正确的一项。
【解题指津】一般来说,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1)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2)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中考真题】(2009年山东潍坊卷)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解析]朗读文言文时,主谓之间应该有适当停顿。
在这个句子中,“落笔”是主语,“辄为人所传诵”是谓语,两者之间应该停顿。
[参考答案]落笔/辄为人所传诵考点二: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考点透视】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文言虚词的数量比文言实词要少得多,但是它们的使用频率却很高,用法也比实词灵活。
其考点一般集中在“之”“其”“而”“于”“以”等几个常见的文言虚词上,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解题指津】要掌握这些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积累整理,系统归纳。
可以分篇目进行,对每篇文言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典型例句进行分析,以加深理解。
(2)结合语境,灵活运用。
理解文言虚词要注意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具体语句确定其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中考真题】(2009年浙江义乌卷)下列句中加点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a. 肉食者谋之b. 长跪而谢之曰c. 辍耕之垄上d. 小大之狱[解析]“之”是常用的文言虚词之一,其主要作代词、助词,也可以作动词。
初二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必看
初二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必看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每一门功课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有它自身的特点,语文当然也不例外,如果同学们在平日的学习和练习中,注意了这些规律和方法,语文也一定会得心应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1.在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逐段概括内容要点,然后“合并同类”,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弄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也就把握住了。
2.注意文体特点,把握核心句和关键句。
核心句指对主旨做出概括、提示的句子。
把握了核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
关键句指那些在思路的展开、主旨的表现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3.结合有关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评判文章的社会意义。
4.重视诵读。
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分析写法、品味语言。
(1)分析选材和剪材有什么特点。
分析作者为什么选这些材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详略安排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什么作用。
(2)分析写人、写景、记事的方法。
(3)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补、删、留、变、换的方法。
补,就是指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翻译时要补足。
如“帝感其诚”在动词“感”后面省略了介词“于”,相当于“被”,译时补出,全句可译成“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删,是指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等,翻译时要删去。
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久”后的“之”,是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可删去。
留,是指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国号、器具等,翻译时要保留,可照录不译。
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变,指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变成现代汉语的句式。
如“何苦而不平”,此句可变为“苦何而不平”的形式。
换,是指把文言词语换成恰当的现代汉语的词语。
中考文言文阅读方法指津
坌
…
个 “ ” 指 课 文 。 一 定 要 把 有 限 步 形 成 一 定 的 文 言 语 感 。 还 要 尽 量 多 本 ,
的精力用在 “ 认真读好教科书”上。 背诵一些名 篇名 句 ,以 提高 自己的文
。 、 赫 棼 ≥j 二= |
秣 锈
读 与 火 意 的 把 握 ; ⑥ 诗 词 名 句 的 默 成 语 “ 走 相 告 ” “ 马 观 花 ”,义 为 奔 走
写 与鉴 赏 ; ⑦ 古 文 化 文 体 常 识 等 。 “ ” 跑 。
【 应对策略】
1. 词虚 词 ,掌 握 重 点 。 实
2. 浅易文言 ,理解大意 。
备 战 此 考 点 的 题 型 可 采 用 三 种
备 战 此 考 点 的 题 型 盯 采 用 两 方 略 :一 是 重 点 培 养 理 解 能 力 。 大
种方略 :一是迁移课 内所学 。应 力 家 平 常 就 要 切 实 读 懂 教 科 书 上 的 文 言
求 做 到 三 点 : ① 以 “ ” 为 本 。 前 课 文 , 认 真 体 会 作 者 的 思 想 情 感 ,逐 本
【 点聚焦】 考
②要 准 确 理 解 文 中字 、 词 、句 的 含 义 ,
文 言 文 阅读 ,历 来 是 中 考 语 文 特 别要 注 意 文 章 中的 注 释 、 重 要 的 词 试 卷 中 一 个 非 常 重 要 的 测 试 板 块 , 句 及 一 些 有 深 意 的 句 子 。 ③要 注 意 掌
许 多 考 生 都 把 它 视 为 “ 点 ” 失 握 和 积 累 文 言 字 词 ,要 掌 握 重 点 文 言 难 , 分 也 较 为 普 遍 。 纵 观 近 年 来 全 国 各 实词和 虚词 ,尤 其是要 对通假字 、古 地 中 考 语 文 试 卷 ,文 言 文 阅 读 一 般 今 异 义、 一 词 多 义 、词 类 活 用作 必 要 设 置 5~8道 小题 ,分 值 在 2 0~2 的 整 理 、 归纳 ,以 便 全 面 掌 握 。 二 是 3
初中文言文阅读技巧和方法
初中文言文阅读技巧和方法2019.10 考试说明中的要求: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贝叽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解析: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
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
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贝U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中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方法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方法解析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固定表述一、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型1.“何……之有”表示反问,其中的“之”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有”是动词,“何……”是其宾语。
提前宾语的作用在于强调宾语。
“何……之有”可译为“有何……”。
“何”并不是宾语,而是定语。
宾语是“……”所代替的名词性短语。
如:(1)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亦君之力,臣何力之有?(《韩非子?难二》)――也是国君的力量,臣子有什么力量呢?2.“不……乎”“不亦……乎”是较委婉的反问说法,即“不是吗”,或者“不也是吗”。
如:(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习了又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2)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左传?子鱼论战》)――利用敌人受阻的机会进攻他们,不也可以吗?3.“何以……为”,“为”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作“为”的前置宾语;“以……”是介宾短语,作“为”的状语。
所以“何以……为”,等于介宾短语“以……”加动宾短语“为何”,相当于“用(要)……做什么”。
如:(1)然则又何以兵为?(《荀子?议兵》)――既然如此,那么用兵做什么?(2)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就要做真王了,要个假王的名义做什么?“何以……为”有时也作“奚以……为”“安……以为”。
如:(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要飞到九万里之外又向南飞干什么?(2)君长有齐,奚以薛为?(《战国策?齐策》)――您长久地据有齐国,要薛城做什么?4.“无乃……乎”,可译为“恐怕……吧”,用反问的形式,委婉地表示说话人肯定的看法。
如:(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私心刺谬乎?(《报任安书》)――现在您让我推荐贤士,恐怕与我的心意相违背吧?(2)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孔子说:“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二、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型1.“如……何”“奈……何”“若……何”,相当于“对(把)……怎么样(怎么办)”。
中考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方法
新大纲明确规定“能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围绕新大纲,近两年来中考文言文阅读以考查理解文言词句为主,在题型设计上有客观题,也有主观题,但以主观题为主,鼓励学生有创见。
文言文阅读题以填空、选择、简答、翻译出现,其中又以填空、简答、翻译居多。
一、填空题。
1.用原文原句填空。
这类题型分为一般性考查填空和理解性的填空。
一般性考查填空通常放在记诵、默写部分,属于机械记忆,文言阅读考查时不再使用。
而理解性的填空主要是提供原文情境,要求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用原句填空。
如2002年广东三明市中考卷:用文中原句填空。
(1)写陋室不陋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不受世俗、官场干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如2002年四川内江市中考卷:请说出“是进亦忧,退亦忧”的“进”“退”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 这两题都属于理解性的填空,考生必须先理解原文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把握其含义,准确答题。
答案是:(1)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广东)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四川)2.概括意思填空。
此类题理解性更强,一般要求考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的含义,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态度等,属于能力较高的题型。
如2002年北京海淀区卷:《出师表》“臣本布衣,……而忠陛下之职份也”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_。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方法解析大全
中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方法解析大全中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方法第一步:助力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助力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要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助力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中考语文 阅读理解之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思路及答题要点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之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思路及答题要点1.学习建议:(1)学习文言文的意义不止于中考,阅读文言文本身应该是一场与古人的心灵对话。
太过机械,太过功利会失去你思想原本的活力。
注重复习课本,对课本进行多角度梳理。
把文言词语的积累当作日常功课。
(2)端正阅读态度,保持良好心态。
(3)通过出处、作者、注释、了解背景。
分辨人物不同称呼,弄清人物关系。
注意断句和分层,理清事情前因后果。
品味人物描写和对比烘托感知人物形象。
紧扣文本,先点后面,规范答题。
2.文言词汇意义推断(1)语境推断法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解析:“再”与“一”“三”相对使用,可见它不是指“又一次”,而是“第二次”。
(2)字形推断法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解析:“瞑”字部首为“目”,与眼睛有关,而“冥”意为“昏暗”,据此我们可推断其含义是“闭上眼睛”。
(3)成语推断法例:十年春,齐师伐我。
(《曹刿论战》)解析:由“出师不利“师出有名”“兴师问罪”等成语可以推断此句中“师”的含义是“军队”。
(4)组词法例:自往数王蓝田。
(2016中考江西卷)解析:“数”组词有“数落”,代入句中译为“亲自前去数落王蓝田”,句意正确,语意连贯。
3.文言句子翻译(1)基本原则:信、达、雅A.文言文翻译基本原则:信、达、雅。
做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用现代汉语词汇对应文言词语翻译,尽可能符合原意,做到“信”;意译,则根据语句大意翻译,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不生搬硬套,力求优美传神,富有韵味,做到“达”“雅”。
(2)五字口诀如何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既要达到句意准确,又要做到语意顺畅。
请记住并学会运用这五个具体方法:留、替、调、补、删(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积累拓展五”)。
1)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例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因罪贬请到巴陵郡做太守。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答题技巧【篇一: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答题技巧】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解析: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
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
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技巧
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题型1、字词解释:中考文言文命题中,一般都是选用较为重点的字词实行解释,涉及的知识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为主。
2、句子翻译:以抓关键性、富有哲理性和生命力的句子为主。
翻译要遵循三个原则:信(对于文言词语的解释要准确无误)。
达(词语的翻译要作到文人字顺。
雅(翻译要富有文才,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总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的步骤:解词、串意、顺意。
具体方法:留、补、删、换、调。
重点整理的文言句子;首先,整理课文中名言警句,体现中心主题的关键句子。
其次,整理课文中带有句式变化的句子(如,到装句,省略句)。
第三,整理文中有固定格式、常见格式的句子。
3、朗读停顿;一般以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大致有以下情况:(1)、按词语断,(2)、按主谓之间断,(3)、句首表连接的词后停顿,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发语词后停顿,如: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介词前停顿,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整体感知:是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前提下,对文章信息的郑和和筛选,考查归纳和分析提取的水平。
如2009年安徽中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的感受?5、鉴赏感悟。
6、比较阅读: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就是指通过比较阅读,实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点,揭示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着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现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点。
解题方法技巧文言文历来是中考丢分的一项。
中考文言文阅读应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扫读一遍,大致弄懂是什么文体?如果是记叙文,那么要知道写的是谁,大致是怎么一回事,这时,一定不要把注意力过多的放在具体的语句上,要把有些看不懂的地方暂时放过去,顺着往下读,借助文段的题目、注解和出处、设题和选择项,先弄懂文段的大致意思。
然后,借助着个大致意思,反过去读第二遍,如果碰到比较难的文段,就要反复这样“串”几遍。
中考语文必备:初中文言文考试阅读答题技巧汇总
中考语文必备:初中文言文考试阅读答题技巧汇总“文言文阅读”一般会考到实词、虚词、句子翻译以及文意理解这四大考点,那么每个考点都有哪些答题技巧呢?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技巧四: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河北2015年真题中“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
技巧一: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如:“之”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用法有:①代词,可译为“他(她、它)”“这”“他(她、它)的”或自称等;②结构助词,译作“的”;③助词,不译;④动词,译作“去”“往”“到”等。
然后一一代入相应句中进行理解和筛选。
如昆明中考9题B项“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前一个“之”是助词,不译;后一个“之”是代词,指撕碎的奏牍。
技巧二: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技巧三: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中考文言文阅读七种题型答题技巧
中考文言文阅读七种题型答题技巧中考要求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题型一:断句方法指导:断句分为二种: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二是句子内部的停顿。
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越准确。
2.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
3.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3)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题型二:文言虚词和实词方法指导:1.文言虚词。
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4个,我们要熟记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据这些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的相关考题。
2.文言实词。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
实词解释的方法:(1)扩词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
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3)揣测法。
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一、题型梳理从近年出题形势看,多以选择、翻译、简答等形势呈现。
1、选择题:基本还是围绕字词基础知识展开,文言实词、虚词均有所涉及,特别对一些具有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的字词"情有独钟",一般以"选择与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下面哪一(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等方式加以提问。
2、翻译题:即将文言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一般选择文中包含重点实词含义,具有特殊句式,或在文本中处于重要位置的语句。
3、简答题多进入文本内里,关乎课文整体的把握,包括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内涵的分析,对人物形象、思想、情感的评论、艺术手法的剖析以及选文间的比较辨析及延伸拓展。
二、应对技巧针对不同的题型,复习和应考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近年语文中考中,选择题仍以词义辨析为主,具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等文言现象的字词是重点。
这类题一方面仍倚赖同学平日积累,反复训练,触类旁通,以至对一些重点字词"刻骨铭心",另一方面做此类题特别要注意审题,到底是选择"正确的一项"还是"不正确的一项"。
另外,做选择题除了扎实的认知基础外,还可讲究方法,用代入检验的方法将解释放入句子中,看是否符合语境,语句是否通畅;用排除确定项的方法将自己有把握的选项剔除出去,以缩小选择的范围,降低选择的难度;用对照选项的方法对选项词语进行意义、用法、语法位置的分析与判断。
翻译题今年将出现在课外文言文考查中,因此基本字词义的掌握程度及翻译技巧的把握将成为关键。
文言翻译不是个体字词简单的拼凑,它既考察学生对实词、虚词、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及句子间语意关系的掌握和领会,又考察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只是有时呈现出来的译句语言不够通顺,导致文意晦涩难懂。
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
中考⽂⾔⽂阅读答题技巧与⽅法⽂⾔⽂是相对现今新⽂化运动之后⽩话⽂来讲的,古代并⽆⽂⾔⽂这⼀说法。
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律⼯整,包含策、诗、词、曲、⼋股、骈⽂等多种⽂体。
这次⼩编给⼤家整理了中考⽂⾔⽂阅读答题技巧与⽅法,供⼤家阅读参考。
⽬录中考⽂⾔⽂阅读答题技巧与⽅法考点⼀:划分朗读节奏。
【考点透视】划分朗读节奏是同学们学习⽂⾔⽂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能⼒之⼀,其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1)标⽰句⼦朗读时的正确停顿;(2)选出朗读停顿标⽰有误或正确的⼀项。
【解题指津】⼀般来说,⽂⾔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1)⼈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2)表⽰⼀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考点⼆:常见⽂⾔虚词的意义与⽤法。
【考点透视】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虚词的数量⽐⽂⾔实词要少得多,但是它们的使⽤频率却很⾼,⽤法也⽐实词灵活。
其考点⼀般集中在“之”“其”“⽽”“于”“以”等⼏个常见的⽂⾔虚词上,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解题指津】要掌握这些常⽤⽂⾔虚词的意义与⽤法,不妨从以下两个⽅⾯着⼿:(1)积累整理,系统归纳。
可以分篇⽬进⾏,对每篇⽂⾔⽂中出现的常⽤虚词的意义和⽤法进⾏归纳整理,并结合典型例句进⾏分析,以加深理解。
(2)结合语境,灵活运⽤。
理解⽂⾔虚词要注意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具体语句确定其在句中的意义和⽤法。
考点三:常见⽂⾔实词的意义与⽤法。
【考点透视】常见⽂⾔实词的考点主要有:准确地理解常见⽂⾔实词的常⽤义;辨别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正确地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并⽐较其与今义的区别;准确解释⼀词多义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思;辨别词类活⽤现象,并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其意义和⽤法。
【解题指津】⾸先,要了解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和词类活⽤等这些⽂⾔现象;其次,要注意分类搜集整理常见的⽂⾔实词,并对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法正确理解、牢固识记;最后,理解常见⽂⾔实词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
中考文言文阅读高分技巧方法
中考文言文阅读高分技巧方法一、中考要求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题型一:断句断句即句读(dòu),分为两种: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二是句子内部的停顿。
句读判断方法有: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句读也越准确。
2.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
3.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有:(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
(3)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
(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古二今一”型词语之间要停顿。
(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
(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题型二:文言虚词和实词1.文言虚词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4个,我们要熟记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据这些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的相关考题。
2.文言实词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
实词解释的方法有:(1)扩词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
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3)揣测法。
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做文言文阅读的技巧
中考语文解题方法点拔福建省宁化县水茜中学游东华一、重视阅卷,用好阅卷时间:中考各科均有15分钟左右的阅读时间,这段时间同学们要好好利用。
可利用这十几分钟浏览全卷,粗步了解试卷所考查到的知识点,确定试题的难易情况,自我估计一下所需答题时间,这段时间内对于一些简易题目可先做思考,酝酿答案。
二、认真审题,谨慎作答:这个过程是考试的关键环节。
同学们首先遵循一个总的原则,即:逐字逐句审题,先易后难,绝不漏题、空题。
具体各部分知识点解题方法如下:(一)语基:⑴语音题:包括注音、看拼音写汉字、抄写拼音等,常考教材中出现的生字。
解答方法如下:①直接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②以“熟”求“生”,进行推断;③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⑵汉字题:包括辨别、修改错别字;解释字义、查字典、抄写汉字等题型。
解题方法如下:①熟练掌握汉字书写规则,规范认真书写;②注意识记形似字、同音字;③字义理解一定要结合语境;④熟记两各常用检字法。
⑶运用题:包括标点符号、词语、修辞、句式等运用,解题方法如下:①熟记各种标点符号的书写,使用规则,具体结合语境揣摩句间怎么停顿、什么语气。
②正确运用理解词语应注重平时积累,多加辨析,结合语境运用。
一般步骤是:先通读全句,体会语境需要,再作比较分析。
③句子:a、病句修改要先凭语感发现问题,结合语法分析,找准病因,以正确方法修改、不变原意。
b、句式选择:要明确句式变换种类、作用,要按语言表达需要选择。
c、造句:造句题中情景衔接类造句题要注意内容情景、形式情景的吻合,要紧扣语境句义解答;情景仿写类造句题常与修辞使用结合,解答时要注意从修辞、句式、内容、情感等方面去做到一致。
d、概括语意题的解答应注意:一要通读感知,把握主旨;二要筛选重点信息;三要概括叙述。
⑷积累题:包括文化知识、名言警句、成语典故、诗文名句等积累,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①平时认真积累,做好归纳分类。
②正确理解、运用。
(二)口语交际:口语交际题从形式上看是变化无穷的,但就内容而言,无非是做到以下三点:1、简明;即表达简洁、明白。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
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③寝: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固不可彻________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③鲁公治国________④公犹夷不能决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 汝心之固公善之C. 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D. 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指导
一、试题回放(2010年上海市中考)
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
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
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居家恒服布衣(居住) (2)实勉我也。
(其实,实际)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b (3分)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14、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积极进取(豁达、乐观)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治学严谨(勤勉好学)的态度。
(3分)
二、命题解析
面对课外文言文考题,同学们首先从心理上不要惧怕。
畏惧、慌张只会自乱阵脚,这样还没开始答题就已经开始失分了。
我们走上中考考场前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复习,再加上平时的积累,我们已经拥有了解答课外文言文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
另外,中考课外文言文内容上一般比较浅显,并不深奥难懂,在命题上有以下特点:
第一,选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的选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
且选文大多为叙事类小故事,这类故事通常能给人以启示或表达某个道理。
第二,题型。
近几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都安排了四道题,12分。
四题分别涉及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篇章理解、主旨把握。
具体的题目是,第一题是“解释加点词语”,有两小题,主要是实词解释,另外还有“之”、“而”、“其”、“以”、“于”、“何”六个虚词也会出现在课外文言文的考察中。
第二题是“翻译文中的句子”,一小题,既有要求将文中的某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也有给4个选项,选择正确的义项。
第三题和第四题是主观简答题。
通常第三题的提问重点在语段内容的理解上,这一题一般能从语段中找到解答的语句。
第四题多是对短文中的人物进行性格特点的概括,或提问语段给人的启示或阅读后能从语段中得出什么道理。
第三,考点。
虽然课外文言文的选文来自课外,但遵循的却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
课外文言文考题主要考查的是同学们阅读文言篇章的能力,这能力从何而来?当然是从课内来。
所以,实则考查的是同学们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至课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