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与参与:杜威的传播观辨析

合集下载

杜威传播学者

杜威传播学者

杜威传播学者杜威传播学早期学术思想源流包括欧洲源流和美国源流,杜威就是美国源流的代表人物。

一、杜威简介杜威(John Dewey)是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

而对于杜威来说,传播学,就如 D.J.切特罗姆所说:现代传播在“杜威的工作中却不是主要课题,对于杜威漫长丰富的一生事业来说,它确实可以看成是个次要的小题目。

”传播之于杜威,尽管次要,但意义非同寻常。

它不仅曾是杜威重要的关注对象,而且与他其他领域的许多思想相互关联;它承担了推动社会改革运动的使命,也是晚年杜威在各种不同背景下反复思考的问题。

因此,杜威的传播思想不可忽略,尤其应该成为传播思想史和传播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杜威的传播思想是他为新时期的进步主义确定基调的集中表现,他也是在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通过关于传播本质和社会作用的论述,为库利、米德等其他早期传播思想家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理解现代西方传播思想的发展变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二、杜威与传播学(一)杜威的传播观杜威从经验自然主义哲学观出发,形成了自己对传播的理解:活动参与和经验共享。

杜威认为,传播能改变活动参与的双方,使经验共享,使行动合作。

杜威所言的“经验共享”和“活动参与”,不仅有意义的共享,还有经验的共享,更重要的是把传播视为人们共同从事社会实践活动。

这种活动包括有机体与自然以及有机体之间的互相作用,它对有机体和自然都发生社会作用,正是这种作用使人从动物进化到人,即人的社会化过程。

杜威是把社会作为有机体来研究的。

他最著名的观念是:大众传播是社会变迁的工具,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把这些观念灌输给了其学生库利和帕克。

他还认为,“有组织的信息”能帮助创造一个“伟大的社会”。

在杜威看来,社会整体的存在高于社会的个人的利益”,而“传播的功能就是要使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相协调”。

现代传播对于社会存在的意义杜威在《民主与教育》(1915)一书中说:“社会不仅是由于传递、传播而得以持续存在,而且还应该说是在传递、传播之中存在着。

传播媒介视野下的共同体

传播媒介视野下的共同体

传播媒介视野下的共同体在传播媒介视野下的共同体中,人们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进行信息交流与分享,形成了一个互动、共享的社会集体。

这种共同体在当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也对个体及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传播媒介和共同体的关系传播媒介是指人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和平台,如报纸、电视、网络等。

这些媒介形式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和高效,促使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在传统媒介时代,例如报纸和电视,信息的传播较为受限,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形成的共同体也较为封闭。

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规模。

互联网提供了无数的社交平台和应用,如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等,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新闻资讯、与他人交流,并在线上形成各种兴趣、行业、地域等不同类型的共同体。

二、共同体的形成和特点共同体是指由个体组成的特定社会集体,通过共同的兴趣、目标和价值观,形成一种互动、共享的社交关系。

在传播媒介的视野下,共同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兴趣共同:共同体成员通常具有相似的兴趣爱好,他们在特定的媒介平台上汇集,分享彼此的喜好和经验。

比如,在某个微博话题下聚集的用户,他们关注相同的话题,产生了相互交流和共鸣。

2. 交流互动:共同体成员之间通过媒介平台进行信息的互动和交流。

不同的媒介形式提供了不同的交流方式,例如文字、图片、视频等,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沟通。

3. 资源共享:共同体成员通过媒介平台分享各类资源,例如文章、图片、音乐等,促进了知识和经验的共享。

这种资源的共享既促进了个体的发展,也提高了整个社区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4. 信息传播:共同体是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量。

共同体成员可以通过媒介平台迅速传播信息,扩大信息的影响力。

例如,某个热门话题在共同体中被广泛传播,引起广大社会关注。

5. 异体共享: 传播媒介也促进了不同社群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新闻传媒如何扮演民主参与的角色评杜威和李普曼在新闻与民主关系问题上的分歧

新闻传媒如何扮演民主参与的角色评杜威和李普曼在新闻与民主关系问题上的分歧

新闻传媒如何扮演民主参与的角色评杜威和李普曼在新闻与民主关系问题上的分歧一、本文概述新闻传媒在民主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公众参与民主生活、表达意见和进行监督的重要平台。

然而,在新闻与民主关系的问题上,美国学者约翰·杜威(John Dewey)和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持有不同的观点。

本文旨在探讨这两位学者在新闻与民主关系问题上的分歧,并深入分析新闻传媒如何扮演民主参与的角色。

我们将概述杜威和李普曼的主要观点及其分歧所在;我们将从新闻传媒的角度,探讨其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实现民主参与的功能;我们将结合案例,对新闻传媒在民主参与中的角色进行评价,以期为我们理解新闻传媒与民主关系提供新的视角。

二、杜威的新闻与民主观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公共思想家,他对新闻与民主关系的理解,深深根植在他的民主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理论中。

杜威坚信,新闻传媒不仅是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实现真正民主参与的关键工具。

在杜威看来,民主并非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会交往的模式。

新闻传媒在这个模式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们能够连接社会各个部分,促进信息的自由流通和公开讨论。

杜威认为,一个健康的民主社会需要公民们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而新闻传媒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渠道。

杜威强调新闻传媒的公共性和参与性,他反对将新闻传媒视为单纯的商业产品或是精英阶层的工具。

相反,他主张新闻传媒应该由公民共同所有和控制,为公民提供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和平台。

在杜威看来,这样的新闻传媒不仅能够传递信息,还能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

对于李普曼所提出的“拟态环境”理论,杜威持有不同看法。

他认为,虽然媒体可能无法完全反映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放弃对新闻传媒的民主期待。

相反,我们应该通过积极参与新闻传媒的活动,提高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世界。

传播仪式观的理论渊源

传播仪式观的理论渊源

传播仪式观的理论渊源传播仪式观的主要理论来源于三⽅⾯,约翰·杜威的早期芝加哥学派和哈罗德·英尼斯的多伦多学派以及以克利福德格尔茨为代表的⽂化⼈类学派。

约翰·杜威是早期芝加哥学派的代表⼈物,是20世纪最⼴为⼈知的和最具影响⼒的哲学家,构建了实⽤主义的理论⼤厦。

杜威看来,“社会不仅因传递与传播⽽存在,更确切地说,它就存在于传递与传播中”。

在这⼀论述中,杜威不仅区分了“传递”与“传播”这个两个相近的概念,⽽且还强调了传播与社会的关系,认为传播创造了社会,这⽆疑为凯瑞后续区分“传递观”和“仪式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思路,因此可以说约翰·杜威为凯瑞的传播仪式观开辟了道路。

哈罗德·英尼斯是多伦多学派的核⼼⼈物,认为媒介技术的发展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和⼈类⽂明形态变⾰的重要动⼒,英尼斯开创了媒介、传播和传播史研究,被誉为传播学技术学派的奠基⼈,凯瑞在《作为⽂化的传播》中提到:“英尼斯以诚恳的跨学科的⽅法研究传播……他把传播研究定位在这些领域的交汇点上……他将传播学从社会⼼理学的⼀个分⽀中解放出来……他试图将经济学与传播学回归为历史地分析模式。

”这种跨学科的交叉的研究⽅法为凯瑞提供了研究的新思路。

除此之外,英尼斯的时空观对凯瑞在解读电报产⽣了重要影响,凯瑞认为电报不仅是⼀种信息的传递,还是符号的分析、还原现实的⼯具。

英尼斯的媒介偏倚论,偏向时间或空间,但随着理论的不断深⼊,英尼斯认为⼝语是维系社会秩序不可或缺的重要⼀环,同样,凯瑞认为“对仪式的强调还迫使⼈们去分析⽂化的⼝语形式以及在⼤众传播媒介中的传播形式,⽽不是去分析传递的技术形式。

”强调⼝语在传播过程重要性,因此凯瑞的传播仪式观与英尼斯的多伦多学派也密不可分。

克利福德·格尔茨是美国著名的⽂化⼈类学家和阐释⼈类学家的提出者,他在《⽂化的阐释》中提到“仪式是⽤⼀套单⼀的象征符号,引⼊⼀套⼼境和动机因素——⼀种⽓质——并定义⼀个宇宙秩序的图像种世界观。

新闻传播和公共参与

新闻传播和公共参与

新闻传播和公共参与新闻传播对于社会中的公众参与起着重要的作用。

公众参与是指公众在社会事务中的参与和表达观点的过程。

而新闻传播是指将新闻和信息传递给公众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新闻传播如何实现公共参与,并分析其对社会的重要性。

一、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新闻传播是指将新闻和信息传递给公众的过程。

它通过各种媒介,如报纸、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将信息传递给群众。

新闻传播的目的是使公众了解事件的事实和背景,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二、新闻传播的角色1.信息源新闻传播是社会中各种信息的源头。

它通过采访、调查等方式,收集各种新闻和信息,并将其传递给公众。

2.意见引导者新闻传播可以引导公众的意见和观点。

它通过报道各种事件和观点,引导公众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3.社会监督者新闻传播可以监督社会中的各种问题。

它通过报道和分析,揭露社会中的不公正和违法行为,并促使社会进行改变。

三、新闻传播与公共参与的关系新闻传播和公共参与有着密切的联系。

新闻传播为公众提供了获取和传递信息的平台,而公共参与则是公众对社会事务的参与和表达观点的过程。

1.新闻传播促进公共参与新闻传播通过各种媒介,将各种信息传递给公众。

这些信息可以激发公众的兴趣和关注,促使他们参与社会事务。

2.公共参与促进新闻传播公共参与可以激发新闻传播的活力。

公众的参与和表达观点可以为新闻传播提供丰富的素材和信息源。

3.新闻传播和公共参与互为依赖新闻传播和公共参与是互为依赖的关系。

新闻传播的成功需要公众的参与和支持,而公共参与也需要新闻传播的平台和传播渠道。

四、新闻传播和公共参与的重要性1.促进民主政治新闻传播和公共参与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使政府与公众之间建立了相互沟通和相互了解的渠道,有助于民主决策的实施。

2.提高社会公正新闻传播和公共参与有助于揭露社会中的不公正和违法行为,推动社会公正的实现。

3.增加社会凝聚力新闻传播和公共参与可以促使公众更加了解和关注社会问题,增加社会的凝聚力和团结力。

传播学引论读书笔记

传播学引论读书笔记

传播学引论读书笔记
《传播学引论》是一本经典的传播学教材,在学习传播学的时候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传播学的基础概念
1.传播:信息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内的流动过程。

2. 传媒:指以各种形式为载体,向公众传达信息的机构或组织。

3. 传播效果:指信息传播后在接受者身上产生的影响。

4. 传播目的:指信息传播的最终目标。

第二章: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1. 均衡论(传统模式):认为媒介是客观、中立的,只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没有选择的能力。

2. 动态模型:信息传播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信息源、媒介、受众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反馈。

3. 压迫理论:媒介对受众的思想和行为有着强大的控制作用,这种控制是无意识的。

4. 参与性传播:强调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受众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而是主动参与信息交流和传播。

第三章:传播媒介
1. 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介。

2. 网络媒介: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3. 移动媒介:手机、平板电脑等。

4. 物质文化媒介:书籍、影碟、唱片等。

第四章:传播意义与价值
1. 传播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2. 传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性。

3. 媒介的社会责任。

总结:
《传播学引论》详细地介绍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传播媒介以及传播意义与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阅读这本教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的过程和影响,并且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到传媒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

杜威、格尔茨对凯瑞传播仪式观的影响——解读《作为文化的传播》

杜威、格尔茨对凯瑞传播仪式观的影响——解读《作为文化的传播》
“ 播 仪 式 观 ”不 仅 红 极 一 时 , 之 后 传 播 学 界 也 产 生 了 重 面 , 是 提 出 了传 播 即共 享 思 想 , 是 对 传 播 本 质 的理 解 , 传 , 对 一 这 这
要影响。在他 的论述中 , 常常可 以看到凯瑞运用杜威 、 格尔茨 、 样 的理解也倾 向于把传播看成是一 种互动的实践 ; 二是基于

播、 意义和建构社会 , 尔茨强调 的文化、 与格 意义是相通 的。
凯瑞 看 到 了这 些 相 同 之 处 , 上 述杜 威 和 格 尔 茨 的 思 想 将
有 一 个 明晰 的框 架 ” 但 笔 者 认 为 , 第 一 部 分 的 四 个 章 节 仍 , 这
对于传播 , 杜威 以及 由其 同事和后人组成 的早期芝加 哥
是有一个大致 的结构的 , 这样 一 个 结 构 较 为清 晰 地 展 现 了 凯 社 会 学 派 有 着 这 样 一 个 定 义 :传 播 是 一 种 现 实 得 以 生产 、 维

系列意义的体 系。于是 , 对于这样一种 文化的分析 , 也就是 的 一套 相 对 系统 的理 论 知 识 。
杜 威 认 为传 播 、 义 、 会 之 间有 着 密 切 关 联 只 有 传 播 意 社 此 外 , 尔 茨 在 通 过 宗 教 分 析 来 进 一 步 讨 论 同样 作 为 象 才 有 意 义 , 播 之 中充 满 意 义 , 这 样 的饱 含 意 义 、 享 意 义 格 传 而 共
推 进 创 理 论
探 索 创 薪 实 践
ONGN H NS 学 平 — 论 究 ANC UA O 术 台 —理 研
杜威 尔茨对 凯瑞传 播仪 式观 的影 响 格

解读《 作为文化的传播》

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与公共参与

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与公共参与

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与公共参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媒体以其便捷、实时的特点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

在新闻传播领域中,网络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来源,也为公众的参与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本文将探讨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与公共参与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传统媒体和公众参与模式的影响。

一、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1.1 多元化的信息来源在网络时代,人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新闻门户网站、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获取新闻信息。

相比于传统媒体的有限信息来源,网络媒体的多元化信息来源为公众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新闻视角。

1.2 实时性与全球性网络媒体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新闻事件可以在瞬间传播到全球各个角落。

无论是热点事件还是突发事件,公众都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工具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和讨论。

1.3 个性化定制与交互性网络媒体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新闻服务。

用户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主题,以及各种形式的互动参与,如评论、分享、点赞等。

这种交互性的特点使新闻传播更加互动和参与性。

二、网络时代公众参与的机会2.1 在线评论和互动在传统媒体时代,公众对于新闻报道的参与主要是通过写信、来信或者参与一些线下的活动。

而在网络时代,公众可以通过在线评论、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直接参与新闻报道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参与方式,真正实现了公众舆论的多元化和广泛化。

2.2 分享与传播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公众具备了传播新闻的能力。

只要一条信息被用户分享,就能够瞬间扩散至更多的用户,进而引发公众对该事件的关注和讨论。

公众通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和传播新闻,成为了新闻事件的推动者和传播者。

2.3 网络调查和表达意见网络平台为公众提供了便捷的参与途径,例如网上问卷调查、在线投票等。

公众可以通过参与这些网络调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对新闻报道和社会问题发表看法,从而影响公共决策和舆论导向。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共享与传播模式探析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共享与传播模式探析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共享与传播模式探析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知识的共享与传播的效率。

在互联网时代,知识的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出版、教育等渠道,而是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广泛传播和共享。

本文将对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共享与传播模式进行探析。

其次,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传播模式更加平等和民主化。

在互联网上,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分享和传播知识。

传统的知识传播渠道往往由少数机构或专家主导,而互联网上的知识传播则由大众主导。

通过社交媒体、博客等平台,个人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知识,与他人分享和讨论。

这种平等和民主的传播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传播壁垒,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知识的创造和传播中来。

进一步,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共享和传播模式更加灵活和快速。

互联网的特点是信息的即时性和迅猛传播。

在互联网上,知识可以在短时间内传播到世界各地,实现了跨时间和空间的知识传播。

而且互联网上的知识供给和需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非常灵活。

例如,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知识共享和传播者可以迅速地分享疫情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疫情。

最后,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共享和传播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信息过载的问题。

在互联网上,大量的信息、知识充斥着我们的视野,如何从中筛选和获取有用的知识成为了一个难题。

另外,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也是一个问题,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的虚假和不准确的信息,我们需要培养信息素养,提高辨别真假信息的能力。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共享与传播模式在开放性、平等性、灵活性、多样性等方面有了明显改变。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积极探索和应对。

只有在不断创新和完善的前提下,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共享与传播模式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新闻传媒如何扮演民主参与的角色_评杜威和李普曼在新闻与民主关系问题上的分歧

新闻传媒如何扮演民主参与的角色_评杜威和李普曼在新闻与民主关系问题上的分歧

新闻传媒如何扮演民主参与的角色?———评杜威和李普曼在新闻与民主关系问题上的分歧单 波 黄泰岩 提 要 20世纪20年代,杜威和李普曼在新闻与民主政治关系问题上的争论反映了传统民主观与现实主义民主观的冲突。

前者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现代民主的内在危机,后者让我们理解了参与式民主理论的理想色彩。

它提醒我们,新闻传媒在扮演民主参与角色的时候应该有一种对立统一意识,既要维护民主的理想,又要回应民主政治的严酷现实。

一方面,新闻传媒要从参与式民主理念那里获取思想来源,提供更好的信息给理性的公众,帮助公众在参与式互动过程中形成对公共事务的恰当理解;另一方面,新闻传媒又要面对李普曼对现代民主的内在危机的批评,不仅要警惕个人利益、偏见对新闻传播的扭曲,还要防止把公众参与形式化、仪式化。

关键词 新闻传媒 民主参与 杜威 李普曼 中图分类号 G 210 1900年出现了一种强劲的社会思潮:认为民主力图以多数人的意志决定政策,但真正重要的是以知识为轴心来决定政策,即政府应该由工程师来管理。

美国的城市精英也受其影响,不相信新移民,担心城市腐败问题,希望政府由职业管理阶层来统治,强调必须把真实的民主从还未成熟或还没有足够知识来进行自我统治的大众手中拯救出来。

①与此同时,研究新闻传播与社会变迁的学者们又观察到了这样的事实:新闻与社会的平稳发展和民主政治的成功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电气化、摄影术、电影、留声机、电话、广播等新的传播技术戏剧性地改变着媒介领域,也给人们提供了生活基础,以至于传播的变化能戏剧性地改变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同时,人们所处的时代还是垄断资本时代,在追求高额利润的过程中,作为公众舆论必不可少的滋养品的新闻,已被耸人听闻和浅薄无聊所“污染”,并且威胁着民主政治。

更为可怕的是,各种政治、经济力量乃至社会偏见渗透到媒体中来,事实与虚构、新闻与娱乐、信息与广告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新闻不仅经历着它作为民主机构角色的信任危机,而且还经受着人们对其民主能力的普遍怀疑。

网络与新媒体时代的公共参与与民主传播

网络与新媒体时代的公共参与与民主传播

网络与新媒体时代的公共参与与民主传播在网络与新媒体时代,公共参与与民主传播变得更加广泛和便捷。

网络和新媒体平台的普及和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观点、参与社会话题讨论的机会,也促进了信息的流动和传播。

在这个背景下,公共参与和民主传播成为网络空间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一、网络与新媒体的力量网络和新媒体的出现使公共参与和民主传播迈上了新的台阶。

互联网的普及使公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相比于传统媒体,网络和新媒体的特点在于信息的传播更为快速和自由,使得公众更容易参与到社会议题的讨论和表达中。

二、网络与新媒体时代的公共参与1. 网络舆论和话语权的转移在网络与新媒体的时代,公众对于社会事件和议题的关注度较高。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迅速获取到最新的新闻和事件进展,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网络舆论的形成和传播使公众的参与更加广泛,舆论的话语权不再仅限于传统媒体,也包括网络用户的言论和评论。

2. 网络公共辩论与社会议题的引导网络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为公众参与社会议题的辩论提供了平台。

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微博的讨论和二次元文化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共舆论的走向。

网络上的辩论和讨论使得社会议题的多元化和广泛化更加显著,使得公众参与到决策过程中的机会增加。

三、网络与新媒体时代的民主传播1. 新闻报道的多元化在网络和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变革。

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受限于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而网络和新媒体的崛起打破了这种限制,公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获取到更多来源的新闻信息,多角度地了解事件的发展。

2. 平台的开放性和多样性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使得民主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

除了传统媒体,公众也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布带有个人观点和意见的文章和视频。

此外,网络还提供了一些致力于公众参与和交流的平台,如在线论坛和互动直播等。

四、网络与新媒体时代的问题与挑战1. 虚假信息与谣言传播网络与新媒体的时代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学术研究中的知识传播与共享

学术研究中的知识传播与共享

学术研究中的知识传播与共享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学术研究已经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传播与共享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学术研究中的知识传播与共享的重要性、现状和挑战,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知识传播与共享的重要性学术研究的核心目标是探索未知、创新知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动力。

而知识传播与共享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

通过知识传播,研究成果能够迅速传播到学术界和公众,促进知识的普及和应用。

通过知识共享,不同研究机构和个人可以相互借鉴、交流,共同推动学术研究的进步。

二、知识传播与共享的现状当前,学术研究中的知识传播与共享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研究机构和个人的分散性,学术研究往往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导致知识传播受限。

其次,由于利益分配和知识产权等问题,知识共享面临着一定的阻碍。

此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虽然为知识传播提供了便利,但也存在信息泛滥、虚假信息等问题,给知识筛选和鉴别带来困难。

三、可能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学术交流合作:通过建立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不同研究机构和个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这不仅可以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还可以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共享。

2.建立知识库和数据库:通过建立专门的知识库和数据库,整合学术研究成果,提高知识的可获取性和可利用性。

这不仅可以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共享,还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3.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也要注重知识的共享和传播。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学术研究机构和个人积极参与知识传播和共享,同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监管和管理。

4.提高公众参与度:通过加强公众对学术研究的了解和参与,提高公众对知识的需求和认同感。

这不仅可以促进知识的普及和应用,还可以增强公众对学术研究的支持和认同。

5.建立有效的信息筛选和鉴别机制:面对数字化和网络化带来的信息泛滥问题,我们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筛选和鉴别机制,确保知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作为经验共享的传播:知识思想史视角下杜威传播观再解读

作为经验共享的传播:知识思想史视角下杜威传播观再解读

Communication as Sharing Experience Reconsidering Dewey's Idea of Communi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llectual History 作者: 许加彪[1]
作者机构: [1]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版物刊名: 新闻与传播研究
页码: 49-64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8期
主题词: 杜威;凯瑞;传播观;经验自然主义
摘要:在传播学的学术思想史中,杜威的传播观具有开拓性的价值。

杜威界定传播的基石是经验自然主义,循此阐释了传播的核心意旨。

杜威认为传播的本质机制是经验共享,从而使有机体质变为社会人,使单个人构建成共同体,在这种意义上,传播成为社会的表征和隐喻。

杜威特别阐释传递(transmission)、交流(communication)与社会的关系,凯瑞据此认为杜威的著作中存在两种传播观,创造性地继承杜威传播思想,提出了传播(communication)的传递观与仪式观。

两种传播观成为传播学术思想史的主流叙事,杜威传播观与凯瑞传播观之间一脉相传成为共识,但彼此的差异一直被学术界所忽视。

实际上,杜威认为transmission与communication至少是对等的,或者前者位阶高于后者;凯瑞认为transmission只是communication统摄之下的一种子类型而
已。

在这桩学术公案中,依据语境本身准确把握杜威的传播观,并厘清两者的异同,从而还原学术历史被遮蔽的景观,十分必要。

杜威访华演讲中的传播思想拾珍

杜威访华演讲中的传播思想拾珍

既满足了他自己想要通过游历来了解中国这个古老的东 也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但学界对杜威的传播思想及其对
方国度的心愿,又为以后自己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鲜活 传播学科的影响,却论述较少。本文浅析杜威演讲中所流
的现实经验,与此同时,也向中国的知识界推广了自己的 露出来的新闻传播思想。
教育理念、实用主义哲学和民主政治思想。杜威期盼他的 思想能在中国落地生根,能帮助中国发展,诚如他自己所
尔的传播功能观不谋而合。
关键词:杜威;访华演讲;传播思想
DOI:10.19395/ki.1674-246x.2016.09.093 从 1919 年 4 月 30 日至 1921 年 7 月 11 日,杜威访华
身也是杜威在华演讲的重点,②但杜威作为实用主义哲学
期间足迹遍及中国十多个省,一共进行了 200 多场演讲, 的集大成者、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于传播问题
广泛的招募海外球员,才大大地促进了 NBA 的国家化传 播,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球迷。反观 CBA,在招募球员方面限 制各球队的外援数量,外援数量最多不能超过 3 个。一方 面担心国际球员的引入会冲击本土球员的发展,另一方面 担心几家独强会影响比赛的收视率。所以,如果能在外援 使用上打破一些桎梏,CBA 一定会有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崔晓林.NBA 的中国理想[J].中国经济周刊,2008(26): 16-25. 2.蒋玉梅.NBA 网络传播概况的解析与思考[J].体育与 科学,2009,30(6):37-39. 3.王晓东.NBA 国际化传播现状及策略研究[J].广州体 育学院学报,2009,29(1):38-41. 4. 李鸿浩.NBA 体育文化对中国的传播策略研究[D]. 河 南 大 学,2012. 5.张科.美 国 职 业 篮 球 联 盟 (NBA)商 业 模 式 对 中 国 职 业 篮 球 (CBA )商 业 化 运 作 的 启 示 [D]. 西 南 财 经 大 学 ,2011.

知识共享教育学生积极分享与传播知识

知识共享教育学生积极分享与传播知识

知识共享教育学生积极分享与传播知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获取和传播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过去,知识主要通过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则被动接受。

然而,如今的教育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知识共享教育成为一种新的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学生积极分享和传播知识,为学习者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知识共享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共享”。

学生们从传统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创造者和分享者。

他们利用各种平台和工具,积极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独特见解。

这种积极的参与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思考和学习,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一方面,知识共享教育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仅仅通过课堂教学和教科书获取知识。

然而,在知识共享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获取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如网络课程、在线论坛、博客和视频分享等。

这些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另一方面,知识共享教育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

通过分享和传播知识,学生可以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专业知识。

他们可以利用个人博客和社交媒体平台创作内容、发表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种分享和互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还为他们建立起与他人的联系和合作关系,拓宽了他们的人际网络。

知识共享教育的实施还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知识共享教育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学生需要自己选择和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他们需要具备辨别和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以保证获取的知识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

其次,知识共享教育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律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需要管理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资源,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

为了有效推行知识共享教育,教育机构和教育者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需要提供学生所需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和使用学习资源。

同时,他们也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总之,知识共享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杜威 传播学者

杜威 传播学者

杜威传播学早期学术思想源流包括欧洲源流和美国源流,杜威就是美国源流的代表人物。

一、杜威简介杜威(John Dewey)是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

而对于杜威来说,传播学,就如 D.J.切特罗姆所说:现代传播在“杜威的工作中却不是主要课题,对于杜威漫长丰富的一生事业来说,它确实可以看成是个次要的小题目。

”传播之于杜威,尽管次要,但意义非同寻常。

它不仅曾是杜威重要的关注对象,而且与他其他领域的许多思想相互关联;它承担了推动社会改革运动的使命,也是晚年杜威在各种不同背景下反复思考的问题。

因此,杜威的传播思想不可忽略,尤其应该成为传播思想史和传播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杜威的传播思想是他为新时期的进步主义确定基调的集中表现,他也是在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通过关于传播本质和社会作用的论述,为库利、米德等其他早期传播思想家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理解现代西方传播思想的发展变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二、杜威与传播学(一)杜威的传播观杜威从经验自然主义哲学观出发,形成了自己对传播的理解:活动参与和经验共享。

杜威认为,传播能改变活动参与的双方,使经验共享,使行动合作。

杜威所言的“经验共享”和“活动参与”,不仅有意义的共享,还有经验的共享,更重要的是把传播视为人们共同从事社会实践活动。

这种活动包括有机体与自然以及有机体之间的互相作用,它对有机体和自然都发生社会作用,正是这种作用使人从动物进化到人,即人的社会化过程。

杜威是把社会作为有机体来研究的。

他最著名的观念是:大众传播是社会变迁的工具,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把这些观念灌输给了其学生库利和帕克。

他还认为,“有组织的信息”能帮助创造一个“伟大的社会”。

在杜威看来,社会整体的存在高于社会的个人的利益”,而“传播的功能就是要使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相协调”。

现代传播对于社会存在的意义杜威在《民主与教育》(1915)一书中说:“社会不仅是由于传递、传播而得以持续存在,而且还应该说是在传递、传播之中存在着。

从有机互动到维系共同体——杜威传播思想演变研究

从有机互动到维系共同体——杜威传播思想演变研究

目 录摘 要 (I)ABSTRACT .............................................................................................. I II 绪论. (1)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三、研究基本思路及方法 (9)第一章 杜威传播思想的学术基础与时代背景 (11)第一节实用主义哲学的学术基础 (11)第二节大转折的美国时代 (15)第二章 从“有机互动”到“维系共同体”的传播观 (20)第一节杜威传播思想演变的整体趋势 (21)一、从心理学、教育学到社会哲学转移的研究视域 (21)二、从“有机互动”到“维系共同体”演变的传播观念 (23)第二节“有机互动”的传播观念的内涵及呈现 (25)一、有机互动的传播模式 (25)二、传播应服务于社会的功能观 (28)三、倡导实验心理学的方法论 (31)第三节“维系共同体”传播观念的话语体系 (32)一、“经验共享”的传播本体论 (33)二、物质与意识环境的规约要素 (34)三、“维系共同体”的传播功能观 (37)第三章 杜威传播思想演变的影响因素 (44)第一节演化论、唯心主义与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学术酵素 (44)第二节“听觉隐喻”型的人际交往 (47)第三节“知行合一”的社会实践 (49)第四节异于“西方经验”的国际交流 (51)第四章 杜威传播思想演变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53)第一节传播学研究的奠基人 (53)第二节为时代把脉的实用主义者 (57)第三节传播研究新视域的拓展者 (59)一、挖掘传播学科的“断裂”地带 (59)二、关注共同体的构建 (62)结语 (65)参考文献 (67)附录 (71)绪 论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断言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文明国家比美国更不注重哲学,但却认为美国人民有他们自己的一套准则:拒绝束缚、把事实作为学习材料、重视实践探索、不注重形式而直接探究本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 化 研 究 与 文 化 建 设
共享与参与 :杜威的传播观辨析 木
张 军 芳
【 摘 要 】杜 威 依 据人 类 的 交往 行 为 来 界 定 人 类 自身 ,在 其 思 想体 系 中 ,人 类 交往 行 为是 其 政 治行 为 的 决
定 因素 ,也 是 理 解人 类政 治行 为 的 基 点 。 因此 ,交 往 在 杜 威 看 来 就 具 有 本 体 论 地 位 。杜 威 强调 传 播 是 维 系人 类 社 会 交往 的 重要 手段 与 最终 目的 .传播 对 社 会 中的 个 人 而 言 , 同样 具 有 本 体 论 意 义 。杜 威 的 “ 传 播 ” 意味
义” ,而这个 人类 自我描述 的革命性 变化 ,在 智识 、伦理 和政治上 的意义却 尚未被 充分追 问 。 【 】 本 文 即试 图探 析 约翰 ・ 杜威 ( J o h n D e w e y )如何 借助 人类 彼此 交 流 的能力 来界 定人 类 自身 ,并 藉 此诠 释 杜威 传播 观念 的理路 、内涵 与意义 。 在 《 公 众及其 问题》一 书 中 ,杜 威 阐释 了公众 与 国家 因何 而生 。他号 召重 回人类行 为 的事实 本身去 理解 国家 与公众 。基 于现实 ,杜威将 人类行 为 的后果 分为 两类 :一是 与 当事人直 接相关 ,二 是与 非 当事 人 相关 。根 据这 种划 分 ,他 找 到 了公 共 与私 人 的 区别 ,区别 即在 于行 为后 果 的规模 与 程度 是 否需 要管 理 。如 果行 为后 果规 模 影 响大而 必须 进行 管 理 ,那 么这 就是 “ 公共 ” ,反 之则 为 “ 私人 ” 。 由此再 进一
证 明了 的一个 假设 :人类 共 同交 往 的规模 和范 围是那 些带 有显 而易 见政 治性 质 的社会 行为 的决 定 因素 。 [ 4 1 公众 因此 成 为一 种政 治形 态 ,并 被视 为一 个 政治 概念 ,且 与 民 主休戚 相 关 。在 杜威 看 来 ,公 众 的范
围 、规 模 、边 界 ,长时 间 以来都 是 民主 中重要 的政治 问题 。 以上可见 杜威思想 的逻辑 理路 :人 类交往 行为 的特 征 、范 围界定 了公 众及其 特征 ,国家是 因公众联 合而 形成 的 ,由公 众及 其特征则 可 以理解 民主等 政 治 问题 。人 类交 往行 为是 人类 政治 行 为的决 定 因素 , 于是 ,人类交往 行为也 是理解人 类政治 行为 的基点 。当杜威 以人类交 往行 为来界 定人类 自身 之时 ,交往 在他看 来就具 有 了本体 论地位 。他强调 个人 的思维 、信 仰和 意图是在 与他 人 的联 系 中塑造 的 ,因此 ,个
关键词杜威共享参与传播观中图分类号g20c文献标识码ac文章编号1创073262015053306一杜威传播观的理路与内涵约翰彼得斯johnpeter百认为直至19世纪末人类才开始用彼此交流的能力来给自身下定义而这个人类自我描述的革命性变化在智识伦理和政治上的意义却尚未被充分追问
孽未 ‘ 辟亩 2 0 1 5 年第5 期
步 ,杜威界 定 了公众 与 国家 。人类 的互动行 为对非 直接参 与者 可能会 产生很 大影 响 ,以至 于必须 系统管 理这 一影 响 ,于是公 众诞生 了 。公众 即是 由所有那些 互动行 为 的非直 接参 与者 ,却又受 到互 动行 为极大 影 响 的人组 成 。 当认 知 到互 动行 为 可能 会影 响 到非 当事人 的 间接 利益 ,并 试 图管 制规 范这 一 影 响 的时 候 .国家 的雏形也 就产生 了。而按 照官员 和机构 的方式组 织起来 ,管 理人们 之 间互动行 为 的非直 接影 响
的即是 民众 共 同体 。嘲
}本 文 系 2 0 1 4年 中国博 士 后 科 学 基金 第 5 6批 面上 资助 ( 2 0 1 4 M5 6 0 3 4 9 ) 的阶 段 性 成 果 , 同 时 受 上 海 外 国语 大 学 上
海 高校 一 流 学科 建 设 资 助 。 作 者 简 介 张 军 芳 ,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政 治 学博 士 后 科 研 流 动 站 ,上 海 外 国语 大 学新 闻 传 播 学 院 副 教 授 ( 上海,
2 0 o O 8 3) 。

33—
可见 .杜 威为 “ 公 众 ”和 “ 国家 ”下定 义 的方 式恰 是 彼得 斯所 谓 的凭 借 “ 人类 彼 此交 流 的能 力 ” 。 公 众 由于人类 社会 的互动本 质而得 以界定 ,公 众是人 类群体 生活 的必然结 果 。杜威认 为 ,发现 国家不 仅 仅 是对那些 业 已存 在着 的机 构 的理论 审视 ,更 是一个 关 于人 类普遍 联合 行为 的实践 问题 。他指 出 ,应 认 识和领会 个人参 与到群体 中的行 为所产生 的后果 ,并对这 一后果 追本溯 源 。公 众是 有组 织 的 ,并且要 通 过代 表有 效地行 使权 力 ,在 这种 意 义上 ,联 合使 公众 自身成 为政 治 组织 ,而类 似政 府 的机 构也 就形 成 了 。_ 3 _ 因此 ,“ 国家是人类 关 系的政 治组织 ” ,国家是 因公众 而形 成 的。杜威确 信 ,只有追 问公众 这 一具 备 明确 功能 的社会 组织形成 和发展 的条件 之时 ,才能抓住 国家发 展和转 变 的核心 。他指 出世界 形势 已经
『 关键 词 】杜 威 共 享 参 与
传 播 观
[ 中图分 类号]G 2 0[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0 0 0 — 7 3 2 6( 2 0 1 5 ) 0 5 一 o o 3 3 一 O 6


杜 n P e t e r s )认 为 直 至 l 9世 纪末 ,人 类 才 开始 用 “ 彼此 交 流 的能 力来 给 自身下 定
着共享与参与。杜威毕其一 生思考的是在新型工业社会 中。如何依靠传播的力量复兴公众 的民主参 与,他 的
传 播 观 与 美 国民 主 的政 治 问题 息 息 相 关 。杜 威 复 兴 了 自 由主 叉 理 念 中的 古 典 传 统 ,其 民 主观 与 传 播 观 是 传 播
研 究的 丰 饶 源 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