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大“训诂学”练习题

合集下载

《训诂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训诂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训诂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我国第一部声训专著是()A 、《尔雅》B 、《方言》C 、《释名》D 、《说文解字》答案:C2. 成语“偷工减料”中“偷”的词义是()A 、偷窃B 、苟且C 、怠慢D 、减损答案:D3. 《水经注.江水》:“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这个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A 、对偶B 、并提C 、排比D 、互文答案:B4. 《经典释文》的作者是()A 、郑玄B 、杜预C 、陆德明D 、孔颖达答案:C5. 十三经注疏中,《论语集解》的作者是()A 、杜预B 、郑玄C 、王逸D 、何晏答案:D6. 《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

”张晏注:“以鹿喻帝位。

”张晏指出的修辞方式是()A 、比喻B 、比拟C 、双关D 、引用答案:C7. 《说文》:“ 日,实也。

”又:“月,阙也。

”这两条训诂所用的训诂方法是()A 、形训B 、声训C 、义训D 、观境为训答案:B8. 《水经注·江水》:“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句中“属”的词义是()A 、属于B 、嘱托C 、连接D 、随从答案:C9. 用一个词去解释许多个同义词的方法是()A 、直训B 、同训C 、互训D 、递训答案:B10. 释词方法中,“给词所标志的事物下定义”属于()A 、因声求义B 、以形说义C 、同义相训D 、设立界说答案:D11. 《春秋·庄公九年》:“冬,浚洙。

”《公羊传》:“洙者何?水也。

浚之者何?深之也。

” 《公羊传》的解释说明了“浚”这个词的词类活用现象是()A 、名词用作动词B 、名词用作状语C 、动词使动用法D 、形容词使动用法答案:D12. 《说文解字》:“命,使也。

从口令。

”“命”属于()A 、象形字B 、指事字C 、会意字D 、形声字答案:C13. 下列训诂术语中,用来校勘文字的一组是()A 、之言、之为言B 、谓之、之谓C 、当作、当为D 、读曰、读为答案:C14. 《诗·周南·汝坟》:“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训诂学》精选习题

《训诂学》精选习题

《训诂学》课程习题一、填空1、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学被叫做小学,又叫做或,包括文字学、和训诂学三个分支学科。

2、训诂发生于先秦,始盛于汉,极盛于______;训诂之为学是由______建立的,而第一个提出“训诂学”这一名称的学者则是________。

3、作为术语,“训”、“诂”二字单称最早见于__________一书;而二字连言则最早见于《毛传》一书,此书的全称是《___________》;“训诂”复语在____代已经用得很普遍。

4、“谓”这一术语的基本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段玉裁认为用来“义隔而通之”的术语是“____”;标志被释词属于名词的术语是“______”;“之言”、“之为言”这两个术语的作用是________。

5、《说文》:“天,颠也。

”这一训释,从训诂构成看,属于________,而从训释方式看,则属于________。

6、训诂学的本体即研究对象是________;而训诂学的任务,按黄侃的话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

7、“止”、“之”、“自”、“各”、“武”、“孔”、“叔”、“特”等八个字的本义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墨子》“野于饮食”,《左传》“室于怒而市于色”,这两个语句的辞例是_______;《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的辞例是_______;《论语·述而》“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孟子·离娄》“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这两处语句的辞例是________;《论语·乡党》“迅雷风烈必变”,《淮南子·主术训》“疾风而波兴,木茂而鸟集”,这两处语句的辞例是________;《礼记·玉藻》“大夫不得造车马”,《史记·仓公列传》“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这三处语句的辞例是________。

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词语是正确的训诂学术语?A. 形容词B. 动词C. 首字D. 病句2. 古汉语中的常见字形变化有哪几种?A. 转注、省字、罕见字B. 字义、字音、字形、字义、字义C. 繁体字D. 英文字母3. 训诂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字音B. 字形C. 名词D. 文字4.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文字的字形B. 文字的字义C. 文字的用法D. 文字的收录5.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句子属于语义学的研究范畴?A. “这个字形是怎么变化的?”B. “这个字的字义是什么?”C. “这个字的读音是怎样的?”D. “这个字怎么使用?”二、问答题1. 什么是字形转注?字形转注是指古代汉字在演变过程中,某些字形发生了改变,变为另一个字的形状。

2. 简述训诂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训诂学是研究汉字形、义、音及其应用的学科,主要研究文字的字形、字义、字音、字引及字义正文等方面。

3. 请举例说明字义的多义性。

古代的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多个意义。

例如,“明”字早期的字义是“光明”,后来又引申为“明亮”、“清楚”等含义。

4. 为什么训诂学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训诂学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古代文献中的文字和词语的真实含义,从而推断出古代文献的背景和作用,对于文献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5. 请简述字义正文的研究方法。

字义正文是指古代文献中对某个字的详细解释。

研究字义正文时,需要综合考虑字形、字义、字音、引证等因素,通过对古代文献中几个字义解释的比较和分析,找出最符合上下文语境的解释。

三、解答题1. 简述字形转注的三种常见情况,并举例说明。

字形转注有三种常见情况,即形声、象形和会意。

形声是指一个字形上部分是表示字音的部分,下部分是表示字义的部分,用于表示字音和字义的字形相结合。

例如,“伞”字的字形上部分来自“散”字的声旁,下部分来自“衣”字,表示了“散”字的发音和“衣”字的义项,形成了一个新的字义:“伞”。

北京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北京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北京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下列哪部作品是训诂学的经典著作?A. 《诗经》B. 《说文解字》C. 《论语》D. 《左传》答案:B2. 训诂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文字的起源B. 文字的演变C. 文字的解释D. 文字的书写答案:C3. “训诂”一词最早出现在以下哪部典籍中?A. 《周礼》B. 《尔雅》C. 《礼记》D. 《周易》答案:B4. 下列哪位学者对训诂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A. 孔子B. 荀子C. 郑玄D. 王充答案:C5. 训诂学中,“形训”指的是什么?A. 解释词义B. 解释字形C. 解释字音D. 解释字的结构答案:B6. “六书”是指汉字的六种构成方式,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指事B. 象形C. 会意D. 拼音答案:D7.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方法?A. 比较法B. 历史法C. 文化学法D. 统计法答案:D8. “训诂学”一词中的“训”指的是什么?A. 教育B. 解释C. 翻译D. 评论答案:B9. 下列哪部作品是训诂学研究的重要资料?A. 《康熙字典》B. 《说文解字注》C. 《古文观止》D. 《资治通鉴》答案:B10. 在训诂学中,“声训”是指什么?A. 解释词义B. 解释字音C. 解释字形D. 解释字的结构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ACD)A. 古代文献B. 现代汉语C. 古代词汇D. 古代语法12. 下列哪些是训诂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BC)A. 文献考证B. 比较研究C. 系统分析D. 实验模拟13. 训诂学在现代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BD)A. 古籍整理B. 古文教学C. 现代文学创作D. 汉字信息处理14. 下列哪些典籍对训诂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ACD)A. 《说文解字》B. 《红楼梦》C. 《尔雅》D. 《广雅》15. 在训诂学中,“义训”通常指的是什么?(AB)A. 解释词义B. 解释短语或句子的意义C. 解释字形D. 解释字音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训诂学的定义及其研究目的。

1310-北京市-训诂学

1310-北京市-训诂学

1310-北京市-训诂学总分:100一、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训诂义务是用语言阐明语言的举动,要紧有________、________跟考证义务。

(2分)2、纂集使字、词、义分开它所依靠的语言状况,成为相互依靠的一群,它表示语言系统,表达了综合研究的趋势,非纂集类专书是在清楚实践指导下的研究结果,本身就包括实践课题。

这些都阐明训诂专书已进入了________范畴。

(2分)3、《经籍纂诂》属于________型训诂专书,《说文解字》属于________型训诂专书。

(2分)4、《楚辞补注》是________代学者________的著作。

(2分)5、《年纪》一经有《左传》、《________》、《________》。

(2分)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共10分〕6、从一个汉字所记录的语言单位来看,“蟋蟀〞、“犹豫〞中的每个汉字分不记录〔〕(1分)A:一个单音节词B:两个单音词的组合C:一个单语素D:双音语素中的一个音节7、《尚书·洪范》:“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孔颖达疏:“润下炎上曲直从革,即是水火木金,体有天分;其稼穑以人事为名,非是土质天分。

生物是土之天分,其稼穑非土天分也。

爰亦曰也,变曰言爰,以见此异也。

〞据孔颖达疏,原文所用的修辞方法是〔〕(1分)A:连文B:变文C:互文D:省文8、《左传·成公二年》:“顷公之嬖人卢蒲就魁门焉。

〞杜预注:“攻龙门也。

〞按照杜预的注,加点的“门〞属于〔〕(1分)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名词作状语D: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9、训诂中以音义相关的词作为训释词,从而一样两词之间同源关系的训释用语是〔〕(1分)A:犹B:谓之C:之言D:曰10、《周礼·天官·小宰》:“以时颁其衣裘。

〞郑玄注:“颁读为班,班,布也。

〞注释用语“读为〞阐明的字际关系是〔〕(1分)A:通假字与本字B:古今字C:异体字D:同义字11、主见“就古音以求古义,引伸触类,不限形体〞,并著有《广雅疏正》的学者是〔〕(1分)A:顾炎武B:段玉裁C:戴震D:王念孙12、以下各项中,编纂目的是汇合先秦古训,以便做到以标准语释方言俚语,以常用词释难僻词语,以当代语言释古语的训诂专书是〔〕(1分)A:《释名》B:《方言》C:《尔雅》D:《经典释文》13、指出“诂者,古也。

《训诂学》习题与答案

《训诂学》习题与答案

《训诂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训诂学:训诂学是研究古代文献中词语的意义、用法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通过分析字义、词义、句义以及语言环境来揭示古籍的真实含义。

2. 互训:互训是指两个或多个词语在解释彼此时相互引用,以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或关联性。

3. 引申义:引申义是指一个词的基本意义经过逻辑推理或类比扩展而产生的新意义。

4. 通假字:通假字是指在古代文献中,由于书写错误、音近形似等原因,一个字被另一个字代替的现象。

5. 反训:反训是指一个词既有正面的意思,也有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二、填空题1. 训诂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古代文献中的______和______进行深入研究。

答案:词语;句子2.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字义分析;语境分析;比较研究3. ______是指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考证和分析,确定其准确的字义和句义。

答案:训诂4. ______是指一个词的本义与其衍生出的新义之间的关系。

答案:引申关系5. ______是指在古代文献中,一个字被另一个字错误地代替使用。

答案:错别字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训诂学的研究内容?A. 字义分析B. 文体研究C. 句义理解D. 词汇演变答案:B. 文体研究2. 下列哪一项不是引申义产生的原因?A. 类比推理B. 逻辑推演C. 语音变化D. 社会变迁答案:C. 语音变化3. 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可能出现通假字现象?A. 同音字误写B. 不同音字误写C. 新造字代替旧字D. 习惯用法答案:A. 同音字误写4. 下列哪个词语不存在反训现象?A. “好”B. “快”C. “大”D. “高”答案:D. “高”5. 训诂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研究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B. 探索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C. 揭示古代文献的真实含义D. 发现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答案:C. 揭示古代文献的真实含义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训诂学的研究方法?A. 字义分析B. 语境分析C. 比较研究D. 社会历史考察E. 文体研究答案:A、B、C、D2. 下列哪些是引申义产生的原因?A. 类比推理B. 逻辑推演C. 社会变迁D. 语音变化E. 语境影响答案:A、B、C、E3. 下列哪些情况可能导致通假字现象?A. 同音字误写B. 形近字误写C. 俗字替代正字D. 笔画简化E. 印刷错误答案:A、B、C、E4. 下列哪些词语存在反训现象?A. “好”B. “快”C. “大”D. “小”E. “上”答案:A、B、C、D5. 训诂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A. 古代文学研究B. 历史学研究C. 语言学研究D. 文化遗产保护E. 教育教学答案:A、B、C、D、E五、判断题1. 训诂学只关注古代汉语的研究。

1210-北京市-训诂学

1210-北京市-训诂学

1210-北京市-训诂学总分:100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共10分〕1、《孟子·梁惠王上》:“经始勿亟,明日夷易近子来。

〞赵岐章句:“言文王不敦促使之,假设子来为父使也。

〞按照赵岐的注,原文中“子〞属于〔〕(1分)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名词作状语D:名词活动为一般动词2、在以下各项中,属于晚清实学派训诂考证方面的代表作的是〔〕(1分)A:《陔余丛考》B:《历代刑法考》C:《二十二史考异》D:《癸巳类稿》3、声符表现某种意思是汉字孳乳中客不雅观存在的现象,见解这种现象并对此停顿系统阐述,清楚提出“右文说“的学者是〔〕(1分)A:郑玄B:刘熙C:杨泉D:王圣美4、按训诂纂集专书的分类,以下著作属遴选调查型的是〔〕(1分)A:《方言》B:《释名》C:《经书纂诂》D:《说文解字》5、认为“连言故训与分言故训者又异。

盖诂训本为故言,由今通古皆曰诂训,亦曰训诂;而单词那么为诂,重语那么为训“的学者是〔〕(1分)A:毛亨B:孔颖达C:马瑞辰D:郝懿行6、以下各项中,按事物类不编排的训诂专书是〔〕(1分)A:《尔雅》B:《广韵》C:《玉篇》D:《集韵》7、以下各项中,不反响字形结构的一项为哪一项〔〕(1分)A:象形B:指事C:会意D:假借8、在以下各项中,属王念孙撰写的著作是〔〕(1分)A:《日知录》B:《方言疏证》C:《广雅疏证》D:《说文解字注》9、在训诂学史上,训诂学科学实践的创破期是〔〕(1分)A:魏晋隋唐B:宋元明C:清代D:近现代10、《荀子·非十二子》:“成名况乎诸侯。

〞王先谦《荀子集解》:“成与盛通。

〞正文用语“通〞阐明的字际关系是〔〕(1分)A:通假字与本字B:异体字C:古今字D:同源字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1、考证的证据分________________两种。

(2分)12、因考释目的跟论证取向的差异,考证分为两大年夜类________________。

《训诂学》练习题及答案

《训诂学》练习题及答案

《训诂学》练习题及答案说明下列各例属何种训诂方式1、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

(《尔雅·释诂》)互训2、党、晓、哲,知也。

楚谓之党,或曰晓;齐宋之间谓之哲。

(《方言》)互训3、二足以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

(《尔雅·释鸟》)义界4、市,买卖所之也。

(《说文解字》)义界5、天,颠也。

(《说文解字》)音训(音近为训)6、天,坦也。

(《释名》)音训(音近为训)7、庠者养也,校者教也。

(《孟子》)音训(音近为训)8、政者,正也。

(《论语》)音训(音近为训)9、明明、斤斤,察也。

(《尔雅·释训》)互训10、采,采取也,从木从爪。

(《说文解字》)形训11、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者,得也。

(《庄子·齐物论》)递训12、山大而高曰嵩。

(《诗政训传》)义界(就形状而言)13、黑与青谓之黻,五色备课之绣。

(《诗政训传》)义界(就颜色而言)14、柳,柔脆之木。

(《诗政训传》)义界(就性质而言)15、木曰豆,瓦曰登。

(《诗政训传》)义界(就质料而言)16、园,所以树木也。

(《诗政训传》)义界(就功用而言)17、邑外曰郊,郊外曰野。

(《诗政训传》)义界(就位置而言)18、春曰祠,夏曰,秋曰尝,冬曰。

《诗政训传》义界(就时间而言)19、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

(《诗政训传》)义界(就涉及的对象而言)20、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尔雅·释宫》)互训21、福者,备也;备者,备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之谓备。

(《礼记》)递训22、具,俱也。

(诗毛《传》)互训(以今字释古字)23、征之为言正也。

(《孟子·尽心下》)音训(同音为训)24、乱,治也。

(《尔雅·释诂》)反训25、落,始也。

(《尔雅·释诂》)反训。

训诂学整理

训诂学整理

训诂学综合练习题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训诂、训诂学。

2.训诂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什么?3.训诂学与语义学有什么关系?4.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⑴“训诂”二字在古代是不能分开解释的。

×⑵最先提出“训诂”一词的是晋代的郭璞。

×⑶训诂学主要解释词义,所以与修辞学、语法学都没有关系。

√⑷现代的词典编纂也必须借助训诂学。

√⑸“诂”和“训”分开解释时,都有“解释”的意思。

5.传统训诂学有什么局限性?你认为训诂学应该如何革新?6、为什么从事语言研究、从事古典文学以及历史研究等工作的,需要学习训诂学?第二章训诂体式(上)1.名词解释:传、说、笺、诠、订、校、证、微、隐、疑、疏、集注、义疏、音义、章句。

2.注疏的内容包括哪些?3.注疏可分为哪几类?4.文献正文的训诂有哪几方面的内容?5.辨别正误。

×⑴文献正文的训诂最早出现在先秦以前的《诗经》等著作中。

×⑵说明章旨中的“章旨”是指解释古诗文中的每一个字的意思。

×⑶“述”和“诠”两个注疏名称都含有谦逊之义。

×⑷注书叫笺,是从汉代的许慎开始的。

√⑸叙事考史和考论古音古义都是注疏的内容。

第三章训诂体式(下)1.《尔雅》有哪些价值及缺撼?雅学群书中还有哪些比较重要的著作? (五雅)2.《释名》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广雅疏证》主要有哪些开创性工作?4.《文始》一书的主要成就与不足是什么?《果裸转语记》《同源字典》等都是什么性质的专著?5.解释俚言、俗语的著作主要有哪些?它们的作者是谁?6.解释文言虚词的著作主要有哪几部?它们的作者是谁?7.《说文解字》四个创造性特点是什么?8.《玉篇》和《说文》的不同点有哪些?9.高邮王氏四种、当代五大汉语工具书分别指哪些书?10. 《汉语大字典》突破性进展表现在哪些方面?《汉语大字典》的总体设计思想是什么?《汉语大字典》整理汉字字形时采取了哪些措施?11.简述训诂的四种样式?12.《康熙字典》有哪些成就与不足?13.《汉语大词典》的编纂方针是什么?14. 《玄应音义》和《慧琳音义》为什么是研究训诂、考证典籍的宝贵资料?15.写出下列著作的作(编)者:《广雅》张揖、《经籍纂诂》阮元、《转语》张元干、《读书杂志》王念孙、《经义述闻》王引之、《群经平议》俞樾16.写出下列学者的主要著作:[汉]扬雄《太玄经》、[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南朝梁]顾野王《玉篇》、[晋]吕忱《字林》、[明]梅应祚《字汇》、[清]朱起风《辞通》、[唐]颜师古《匡谬正俗》、《急就章注》《汉书注》17.判断正误,需改正。

《训诂学》试卷及答案A卷

《训诂学》试卷及答案A卷

《训诂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已知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是( B )A、仰韶文化原始陶文B、商代文字C、籀文D、小篆2、下列各组汉字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 B )A、本末刀斗B、令瓜田下C、刃亦寸朱D、长门上斤3、下面选项不是古今字的一组是( A )A、其箕B、员圆C、昏婚D、飞蜚4、“人”“民”这组同义词之间的差别在于( A )A、范围广狭不同B、性情状态不同C、侧重的方面不同D、语法功能不同5、“排,挤也;抵,挤也;催,挤也”这里使用的词义训释方式是(C )A、互训B、递训C、同训D、都不是6、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 C )A、是社稷之臣也。

B、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D、千金,重币也。

7、“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中的“兄”字是( B )A、使动用法B、名词作状语C、名词用作一般动词D、意动用法8、“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的“穷”字是( B )A、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形容活用作一般动词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D、都不是9、“君为我呼入”中的“为”字,其词性与语法作用是( C )A、动词,作谓语。

B、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的实际发出者。

C、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的服务对象。

D、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10、下列句子,“之”连接主谓结构的一句是( A )A、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

B、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虱C、姜氏何厌之有?D、仲了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盗拓之所筑与?11、在古代汉语里,谓语动词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使宾语怎么样有意思,这种用法就叫( A )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词类活用D、词类借用12、下面对“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中的“逝”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A、往B、跑C、死D、通“誓”,发誓。

13、在古代汉语中的代词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的是(C)A、谁孰B、安焉C、者所D、胡奚14、下列双音词中,属于双声连绵词的是( D )A、逍遥B、恣睢C、契阔D、栗烈15、初唐以后,诗人按照相馆古诗的形式写作,只要求押韵和句式大致整齐,叫做( C )A、律诗B、绝句C、古体诗D、今体诗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引申义可分为()和()两种。

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训诂学”一词最早见于()。

A.《说文解字》B.《尔雅》C.《周礼》D.《论语》答案:C2. 下列哪部著作不属于训诂学著作?()A.《说文解字》B.《方言》C.《史记》D.《尔雅》答案:C3.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以下哪项?()A. 字词解释B. 语法分析C. 语音研究D. 修辞手法答案:D4. “训诂学”中的“训”指的是()。

A. 训斥B. 训诫C. 训导D. 训释答案:D5. 训诂学中“诂”的含义是()。

A. 诂训B. 诂说C. 诂解D. 诂译答案:C6.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比较法B. 归纳法C. 演绎法D. 以上都是答案:D7. 下列哪位学者对训诂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许慎答案:D8. 训诂学在现代汉语研究中的作用不包括()。

A. 理解古文B. 翻译古籍C. 编纂字典D. 创作新诗答案:D9. 训诂学中的“本义”指的是()。

A. 词的原始意义B. 词的引申意义C. 词的比喻意义D. 词的转义答案:A10. 训诂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

A. 理解古代文化B. 学习古代语言C. 传承古代知识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训诂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古文字研究B. 古文献校勘C. 古文献翻译D. 古文献编纂答案:ABC2. 训诂学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作用包括()。

A. 帮助理解古代文学作品B. 促进古代文学创作C. 帮助校对古代文学作品D. 帮助翻译古代文学作品答案:ACD3.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些?()A. 语料库分析B. 语义场分析C. 语义演变分析D. 文化人类学分析答案:BD4. 训诂学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包括()。

A. 帮助学生理解古文B. 帮助学生学习古代文化C. 帮助学生学习古代语言D. 帮助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答案:ABCD5. 训诂学在古籍整理中的作用包括()。

训诂学试题

训诂学试题

训诂学试题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每题3分,共15分)1.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2.互训——即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

3.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一般用于以同义词或近义词作释。

4.读曰——又称“读为”“破字”,即用本字本义来说明假借字。

5.当为——校勘术语,用以直接指明正字以纠正误字。

也称“当作”。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我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_音韵学_、_文字学_、_训诂学_。

2.所谓义疏,也是一种传注形式,其名源于六朝佛家的解释佛典,以后泛指_正义_。

3.学习和研究训诂学,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它要求实事求是、无征不信。

具体说来,应注意如下三点:一曰务平实,忌好奇;二曰重证据,戒臆断;三曰宁阙疑,勿强解。

4.谓和谓之不同: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放在谓之的后面;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

5.《一切经音义》有两种,一种的编者是释玄应,凡二十五卷;另一种的编者是释慧琳,凡一百卷。

6.王念孙、王引之,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称他们的四部主要著作为高邮王氏四种,即:《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7.读破又称破字或易字,这个术语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指用本字来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

其二是指改变一个字原来的读音以表示意义的转变。

8.训诂的中心内容是释词,因此所谓训诂的方法,主要就是释词的方法。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10分)1.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

( ╳ )微闻:略略听到。

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 √ )保:依恃,凭仗。

3.察笃夭隐,孤寡存只。

( √ )笃:察。

4.杯觞引满从衣湿,墙壁书多任手顽。

( ╳ ) 从:随着。

5.牧童向日眠春草,渔父隈岩避晚风。

(╳ )隈:躲在。

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每小题1分,共8分)1.郝懿行:《易说》《书况》2.刘熙:释名、孟子注3.张揖:广雅、埤仓、古今字诂4.颜师古:匡谬正俗、急就章注、汉书注、五经正义5.郭璞:尔雅注6.服虔:春秋左氏传行谊、春秋汉义驳7.邢昺:论语正义尔雅义疏孝经正义8.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每题4分,共12分)1.周礼正义——书名,八十六卷,二百余万字,作者为清代学者孙诒让。

北师大“训诂学”练习题

北师大“训诂学”练习题

北师大“训诂学”练习题第一讲、第二讲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汉代,我国就有了以________为实用目的一种工具的专门工作,叫做训诂,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后来所说的________。

2.“训诂”这两个字连始于汉代的________。

3.黄侃先生对“训”二字的解释是:“诂”就是“故”,意思是________;“训”就是“顺”意思是________。

4.从孔颖达到黄侃,训诂学的研究范围已比较固定,方向也日益明确,它偏重在________的研究,研究的语言单位更偏重于________。

5.早在两汉时代,训诂这门学问就已很发达,但最初的训诂严格的说还没成为一个学科,它只是一种附性于________的专门工作。

毛亨所作的系统解释《诗经》的________,就是这种训诂最典型的样式。

6.________是在随文释义的训诂的基础上发展出的另一种训诂的方式。

这种训诂方式,影响最大的是汉武帝时就广为流传的________和许慎所作的________。

7.我国古代专门研究语言文学学的学问被称为________,到清朝时,这种学问分成了三个互相有分工又有联系的门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方言》的全名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9.《尔雅》共19篇,前三篇是________二、选择题1.被称为“训诂学鼻祖”的是:A《尔雅》B《方言》C《说文解字》D《释名》2.我国第一部对方言词汇进行比较研究的专著是:A《尔雅》B《方言》C《说文解字》D《释名》3.我国第一部几乎全书都用声训来解释的训诂专著是:A《尔雅》B《方言》C《说文解字》D《释名》4.清代研究训诂的两大派别是:A以惠栋、江声为代表的“钩沉”之学和以戴震为代表的“创新”之学B朴学和理学 C音义之学与形义之学D以段玉裁为代表的《说文》之学和以王念孙为代表的《文雅》之学5.“义疏”是:A既解释原典又解释传注的注释类型 B偏重于为字词注音并兼释义注释类型C对于词义的疏证 D解释词义的方法6.《说文解字》分为多少部?A540 B206 C19 D93537.朱熹的训诂学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和:A《诗诂训传》B《诗集专》C《通雅》D《广韵》8.《楚辞章句》的作者是:A汉高诱B唐王逸C汉郭璞D汉王逸三、名词解释1.训诂2.训诂学3.《尔雅》四、简答1.唐代的孔颖达在《诗经周南关睢》的疏中对“训”和“诂”分别作了解释:“诂者,古也。

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词是训诂学中的“义训”?A. 词义B. 词源C. 词义演变D. 词义辨析2. “训诂”一词最早见于哪部著作?A. 《说文解字》B. 《尔雅》C. 《尚书》D. 《周易》3. “训”和“诂”在训诂学中分别指什么?A. 训:解释,诂:注释B. 训:注释,诂:解释C. 训:词义,诂:词源D. 训:词源,诂:词义4. 训诂学中的“音训”是指:A. 通过音韵变化来解释词义B. 通过词义来推断音韵C. 通过音韵来推断词源D. 通过词源来推断音韵5. 下列哪个不是训诂学的研究方法?A. 形训B. 音训C. 义训D. 语法分析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训诂学中的“________”是指通过字形的演变来解释词义。

7. “________”是训诂学中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侧重于词义的解释。

8. 在训诂学中,“________”是指通过比较不同文献中的用词来解释词义。

9. “________”是训诂学中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侧重于词源的探究。

10. “________”是训诂学中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侧重于通过音韵变化来解释词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训诂学在古代文献研究中的作用。

12. 举例说明训诂学中的“义训”是如何进行的。

13. 阐述训诂学中的“音训”方法及其重要性。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训诂学与现代汉语研究的关系。

15. 以《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例,分析训诂学在理解古代文献中的应用。

训诂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A4. A5. D二、填空题6. 形训7. 义训8. 比较训9. 词源训10. 音训三、简答题11. 训诂学在古代文献研究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学者准确理解古代文献中的词汇、语法和修辞,揭示文献的深层含义,为历史、哲学、文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语言文字的支持。

12. 义训是通过分析词义的内涵和外延,结合上下文,对古代文献中的词汇进行解释。

训诂学试题

训诂学试题

训诂学试题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每题3分,共15分)1.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2.互训——即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

3.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一般用于以同义词或近义词作释。

4.读曰——又称“读为”“破字”,即用本字本义来说明假借字。

5.当为——校勘术语,用以直接指明正字以纠正误字。

也称“当作”。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我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_音韵学_、_文字学_、_训诂学_。

2.所谓义疏,也是一种传注形式,其名源于六朝佛家的解释佛典,以后泛指_正义_。

3.学习和研究训诂学,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它要求实事求是、无征不信。

具体说来,应注意如下三点:一曰务平实,忌好奇;二曰重证据,戒臆断;三曰宁阙疑,勿强解。

4.谓和谓之不同: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放在谓之的后面;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

5.《一切经音义》有两种,一种的编者是释玄应,凡二十五卷;另一种的编者是释慧琳,凡一百卷。

6.王念孙、王引之,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称他们的四部主要著作为高邮王氏四种,即:《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7.读破又称破字或易字,这个术语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指用本字来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

其二是指改变一个字原来的读音以表示意义的转变。

8.训诂的中心内容是释词,因此所谓训诂的方法,主要就是释词的方法。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10分)1.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

( ╳ )微闻:略略听到。

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 √ )保:依恃,凭仗。

3.察笃夭隐,孤寡存只。

( √ )笃:察。

4.杯觞引满从衣湿,墙壁书多任手顽。

( ╳ )从:随着。

5.牧童向日眠春草,渔父隈岩避晚风。

(╳ )隈:躲在。

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每小题1分,共8分)1.郝懿行:《易说》《书况》2.刘熙:释名、孟子注3.张揖:广雅、埤仓、古今字诂4.颜师古:匡谬正俗、急就章注、汉书注、五经正义5.郭璞:尔雅注6.服虔:春秋左氏传行谊、春秋汉义驳7.邢昺:论语正义尔雅义疏孝经正义8.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每题4分,共12分)1.周礼正义——书名,八十六卷,二百余万字,作者为清代学者孙诒让。

北师大训诂学

北师大训诂学
二十八、56页,简答:语序的作用?第一种,是借助语序表示客观事物在主观感触上的先后。
如《孟子,尽心》篇“若崩厥角稽首”,一般的语序是“厥角稽首若崩。”这里的“若崩”放在句首,
是重点强调声音,也就是先“缘耳而知声”,次“缘目以知形”。第二种,为了重点突出,紧接上文,
而颠倒语序。如《左传,公元年》:“为吴太伯,不亦可乎!犹有令名,与其及也。”杜注:言虽去犹
一、训诂的功能:汉代人去读先秦或更早的典籍,已略有困难;而到了唐代,一般人对两汉、
先秦的典籍,就更不容易懂了。所以,在阅读和研究古代文献时,就需要首先扫清文字障碍,减少语言
隔阂。
二、“训诂”这两个字连用,始于汉代的《毛诗诂训传》。唐代的训诂学家孔颖达在《诗经。
周南。关雎》的疏中对“训”和“诂”分别作了解释。他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十二、训诂的内容:甲、保存在注释书和训诂专书中的训诂内容。1 、解释词义:战国时的荀
况在《正名篇》中“名闻而实喻,名之用也。累而成文,名之丽也。用丽俱得,谓之知名”。荀况所说
的“名”,就是今天语言中的词(古代称实词为“名”或“字”。郑玄说:“古曰名,今曰字,其实一
也。”)
训诂首先要揭示词的概括意义。这种概括的词义必须是客观的,绝不能主观臆断、凭空推测。
(以《毛诗诂训传》为主)中曾经有过同样训释的词归纳到一起,再依它们意义的类别加以分编,是一
部我国最早的训诂资料集。
《说文》根据“部首”将文字的形体分为五百四十部,用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
注、假借)的法则来解释字形,又用以形说义的方法来解释字的本义,用“读若”和形声声旁来说明字
音。
(《说文,旦部》:暨,日颇见也)。“讫”当作迄,迄,直行也。这段话的前三句说的是日光所照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训诂学”练习题第一讲、第二讲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汉代,我国就有了以________为实用目的一种工具的专门工作,叫做训诂,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后来所说的________。

2.“训诂”这两个字连始于汉代的________。

3.黄侃先生对“训”二字的解释是:“诂”就是“故”,意思是________;“训”就是“顺”意思是________。

4.从孔颖达到黄侃,训诂学的研究范围已比较固定,方向也日益明确,它偏重在________的研究,研究的语言单位更偏重于________。

5.早在两汉时代,训诂这门学问就已很发达,但最初的训诂严格的说还没成为一个学科,它只是一种附性于________的专门工作。

毛亨所作的系统解释《诗经》的________,就是这种训诂最典型的样式。

6.________是在随文释义的训诂的基础上发展出的另一种训诂的方式。

这种训诂方式,影响最大的是汉武帝时就广为流传的________和许慎所作的________。

7.我国古代专门研究语言文学学的学问被称为________,到清朝时,这种学问分成了三个互相有分工又有联系的门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方言》的全名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9.《尔雅》共19篇,前三篇是________二、选择题1.被称为“训诂学鼻祖”的是:A《尔雅》B《方言》C《说文解字》D《释名》2.我国第一部对方言词汇进行比较研究的专著是:A《尔雅》B《方言》C《说文解字》D《释名》3.我国第一部几乎全书都用声训来解释的训诂专著是:A《尔雅》B《方言》C《说文解字》D《释名》4.清代研究训诂的两大派别是:A以惠栋、江声为代表的“钩沉”之学和以戴震为代表的“创新”之学B朴学和理学 C音义之学与形义之学D以段玉裁为代表的《说文》之学和以王念孙为代表的《文雅》之学5.“义疏”是:A既解释原典又解释传注的注释类型 B偏重于为字词注音并兼释义注释类型C对于词义的疏证 D解释词义的方法6.《说文解字》分为多少部?A540 B206 C19 D93537.朱熹的训诂学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和:A《诗诂训传》 B《诗集专》 C《通雅》 D《广韵》8.《楚辞章句》的作者是:A汉高诱 B唐王逸C汉郭璞D汉王逸三、名词解释1.训诂 2.训诂学3.《尔雅》四、简答1.唐代的孔颖达在《诗经周南关睢》的疏中对“训”和“诂”分别作了解释:“诂者,古也。

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训者,道也。

道物之形貌以告人也。

”他还综合起来给训诂下了定义:“训诂者,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以。

”解释一下孔颖达这两段话的意思。

2.黄侃先生是如何解释“训诂”的?这反映出他怎样的观点?3.举例说明《说文解字》的训释体例。

4.简述训诂学和文字学的区别。

5.两汉训诂学兴盛的原因是什么?6.清代训有何重要发展?2006年10月自考训诂学串讲主观题(北师大版)翻译题 1 《国语.召公谏厉王弥谤》: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句读: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翻译:卫王发怒,找来卫巫,让他去侦探诽谤国王的人。

卫巫把自己侦探到的诽谤国王的人报告厉王,厉王就把批评的人杀掉。

2 《项脊轩志》: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句读: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翻译:房子前壁开了四扇窗子,用围墙围住庭院,以便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

3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句读: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翻译:您老送燕后上车的时候,抱着她的脚为她哭泣,为她的远嫁而悲伤,确实是爱怜她。

4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句读: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翻译: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有好衣服穿,有肉吃,年轻人没有挨饿的,挨冻的,(能把国家治理成这样)而不实行王道的,还没有这种情况。

5 《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句读: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翻译:然而陈涉只是个用破瓮作窗户、用草绳作门枢的穷人,是个地位低下的农奴,是个正在发配边疆的罪人。

6 《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句读: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翻译:熊在咆哮,龙在吼鸣,岩泉在震响,它们的声音使深林战栗,让高山惊动。

7 《烛之武退秦师》: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句读: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翻译:如果灭亡郑国对您秦国有好处,那我岂敢半夜三更跑来麻烦您?请您不要帮晋国灭郑国,这样对您对郑国都有好处。

8 《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趣舍有时若此类名堙灭而不称悲夫! 句读: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岩穴之士,趣舍有时若此,类名堙灭而不称,悲夫。

翻译:伯夷、叔齐虽然是贤德之人,但实际上是在得到孔子的颂扬后,声名才更加显扬;颜渊虽然好学,但也要追随在贤者之后,德行才更加突出。

而一般的隐士,他们的德行虽然有的跟伯夷差不多,却由于没有好的机遇,大都名声被淹没而不能称扬于世,真是可悲呀! 9 《论语.八佾》: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句读: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翻译: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东西可去争抢,如果一定说有的话,那就是比赛射箭的时候吧。

但也会相互作揖礼让后登台,下场后还要互相敬酒。

这种”争“也显示出君子的风度。

” 10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句读: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翻译:你怎么还能理解我的意图?如果只活到60岁的话,你的坟墓上的树也该有两手合抱那粗了! 分析题 1 《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廷内,弗洒弗扫。

”毛《传》:“洒,灑也”。

试分析毛传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之间的关系。

答:《说文.水部》:“洒,涤也。

从水,西声。

古文以为灑扫字。

”《说文》多次用“洒”的本义为训,应读同今“洗”字。

《说文》又有“灑”字,是散水于地之义。

可见“洒”用作“灑”,是本有其字的通假,所以毛亨认为有解释的必要。

2 谓之、曰、为 “曰”“谓之”“为”解释词义,大体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叫作”,通常在属中求别,兼含同义词的辨析。

“曰”“谓之”“为”的训释常隐含着同义词的辨析,隐含的内容可以参见同书的训释或纂集类的训诂专著。

《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毛传:上曰衣,下曰裳。

原文中衣、裳同时出现,注释可以辨析、比较。

《诗经.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毛传:南风谓之凯风。

《诗经.邶风.凯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毛传:南风谓之凯风。

同样隐含着同义词辨析的内容。

3 谓 用“谓”解释词义,多为词义的具体指向。

可能是特定语言环境中的词语的特殊义、灵活义,也可能是具体所指的人或事。

《汉书.循吏传》: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 颜师古注:胜谓以威力克而杀之,安谓以德化抚而安之。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何晏《集解》:马(融)曰:“子者,男子之统称,谓孔子也。

” 4 犹 “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用来解释词义时,主要是沟通词的相关含义和古今变化。

《汉书.陈胜项籍传》:良与俱见沛公,因伯自解与羽。

颜师古注:自解,犹今言分疏也。

颜师古用当时(即唐代)的语言解释汉代的语言。

5 之言 “之言”的主要作用是以音义相通词作为训释词,从而沟通两词的同源关系。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肆献祼享先王 郑玄注:祼之言灌,灌以欎鬯,谓始献尸求神时也。

“祼”和“灌”同源词,音义相通。

《周礼.春官.大宗伯》:蔽芾甘裳,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裳,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裳,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郑玄笺:拜之言拔也。

“之言”在这里是指出“拜”为“拔”的假借字,不过也没有超出通过语音线索寻求语义的功能。

6 貌 “……貌”在训诂中用来表示事物的某种形态,有描写的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样子”。

被训释词主要为形容词,其中大部分是叠音词或联绵词。

《周礼.齐风.载驱》:汶水汤汤,行人彭彭。

毛传:汤汤,大貌。

彭彭,多貌。

7 《国语.召公谏厉王弥谤》:“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注〕:“〔以告〕:按照(卫巫)的报告。

以,按照,依据。

”这样的注解对吗?为什么? 答:这样的注解不对。

作注者的意思是“以告”为介宾结构作“则杀之”的状语。

但“则”作为连词没有连接介宾状语的用法,把“以告则杀之”看作单句不符合汉语语法。

其实这应该是个复句,前后分句的主语并不相同,意思是:巫把自己侦探到的谤王者告知厉王,厉王就把谤者杀死。

“以”虽然是介词,但介绍的对象不是“告”,而是省略的“谤者”。

8 《项脊轩志》:“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注〕:“〔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院子周围砌上墙,用(北墙)挡着南边射来的日光。

垣墙,名词作动词,砌上垣墙。

垣,矮墙,也泛指墙。

”这样的注解对吗?为什么? 答:这样的注解不对。

依注释,“垣墙”是动词砌上垣墙,“周”是名词周围,“庭”是名词院子,那么对应原句连起来就是“砌上垣墙周围院子”,虽可意会,但不成辞例,不合语法。

其实,“垣墙”仍然是名词,句中作状语,“周”为动词,围绕之义。

全句的意思是:用围墙围住庭院,以便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

9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注〕:“念悲其远也:惦念着她,为她远嫁而伤心。

”这样的注解对吗?为什么? 答:这样的注解不对。

按照注释,原文应该表述为“念之,悲其远也”,这并非作者原意,也不合古人行文之法。

其实“念”也是“悲”,古人习惯把两个意义相近的字连在一起使用,它们表达的是一个复合的整体意义,不能分别解释为两种不同的含义。

这里的“念悲”就是“悲伤”的意思,人还没离开,也不到“惦念”的时候。

全句的意思是:您老送燕后上车的时候,抱着她的脚为她哭泣,为她的远嫁而悲伤,确实是爱怜她。

10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王〕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这样的注解好吗?为什么? 答:这条注释不能算错。

但“为王”究竟是称王、做王还是达到王道、实行王道?“使天下百姓归顺”是“王”本身的含义还是言外之意?表述欠缺。

而实际上,梁惠王此时已经是王,所以这里谈论的不是当不当王的问题,而是怎样实行王道的问题。

他们谈话的的主题是王道,“然而不王者”的“王”就是上下文“王道之始也”的“王道”,因此应该解释为“王,指王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