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科学单科排名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4.3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练习卷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4.3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练习卷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4.3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练习卷一、选择题1.厨房里餐具中,与人体接触的部分基本上都是用()的材料制作。

A.导热性能好B.导热性能不好C.没有差别2.相互接触的两个温度不同的固体,它们之间热传递的方式是()。

A.热对流B.热辐射C.热传导D.无法确定3.餐桌上使用的碗垫属于()。

A.热的良导体B.热的不良导体C.热的绝缘体4.妈妈将汤锅放在电磁炉上加热。

电磁炉向外发射热能的过程称为()。

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5.冬天,人们常用热水袋来取暖,热水袋主要是通过()的方式把热量传给身体。

A.热传导B.热辐射C.热对流6.冬天,我们在房间里使用取暖器时,正确的安装是()。

A.B.C.7.在相同环境下的两个烧杯,在第一个烧杯中放入100毫升80℃的水,在第二个烧杯中放入100毫升20℃的凉水。

10个小时后,两杯水的温度对比应该是()。

A.第一个烧杯的水温度更高B.第二个烧杯的水温度更高C.两杯水的温度差不多D.两杯水的温度相差很大8.店家端上一盆冰镇西瓜,优优想起汪曾祺先生曾写到:“西瓜以绳络悬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下列关于井水冰镇西瓜说法正确的是()。

A.冰镇前西瓜温度比井水的温度高B.冰镇过程中,热量从井水传给西瓜C.冰镇后西瓜的温度比井水低9.夏天,想让房间里迅速降温,空调扇叶应该调整成()。

A.向下B.向上C.向左D.向右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的传热本领一样快B.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只要有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递C.热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递方式都是一样的11.热传递现象产生的必需条件是()。

A.物体直接接触B.必须在物体上加热C.要有一定的温度差12.寒假时小科跟家长来到长春旅游,长春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城市,这里的房子里都安装了暖气片,小科发现暖气片都安装在房间的()。

A.上方B.中间C.下方13.制作绿茶的过程中,有一个步骤叫作“杀青”,就是把在摊晾过的茶叶放入干净的铁锅中翻炒。

2019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2019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2019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3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一、设计意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和生活实例,让孩子们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家庭的组成,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家庭的组成,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培养孩子们的亲情意识,让他们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

3. 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家庭的组成,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难点:培养亲情意识,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卡片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张全家福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自己家庭成员的名字,引出活动主题。

2. 讲解:通过视频和图片,向孩子们介绍家庭的组成,如父母、兄弟姐妹等,并讲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3. 互动: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张家庭成员的卡片,通过卡片上的描述,让孩子们扮演卡片上的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加深对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理解。

4. 创作:让孩子们用画笔和彩纸,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家庭画作,并写下自己对家人的祝福。

5. 分享:邀请部分孩子分享自己的画作和祝福,引导其他孩子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家庭的组成,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难点:培养亲情意识,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大部分孩子们能够说出自己家庭成员的名字,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但在表达爱方面,部分孩子仍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孩子们的亲情意识,让他们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

同时,我还将引导孩子们将这种爱延伸到家庭之外,关心身边的人,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组织孩子们参观养老院,让他们亲手为老人们制作礼物,表达对老人的敬意和关爱。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3《它们有确定的质量吗》教学设计2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3《它们有确定的质量吗》教学设计2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3《它们有确定的质量吗》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它们有确定的质量吗》是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物质”的第三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质量的概念,学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大小。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对于质量的概念和测量质量的方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形象直观的演示,引导学生掌握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大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天平的使用和调平衡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掌握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学生分组,每组一台天平、砝码、测量容器等实验器材。

2.教师准备一些不同质量的物体,如书本、铅笔、糖果等。

3.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出质量的概念:“什么东西,越用越少,放在桶里,清清楚楚?”让学生猜测,引发学生对质量的思考。

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然后,教师进行一个实验,演示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让学生初步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天平测量教师准备的不同质量的物体。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准确测量质量。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和体会,讨论如何准确测量质量。

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测量质量的注意事项。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4.3 生锈课件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4.3 生锈课件

谢谢观看
典型习题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观察铁和铁锈
比较铁与铁锈的区别
实验目的:比较铁与铁锈的区别

颜色
银白色
光泽 用磁铁吸
有金属光泽 能被吸引
是否能导电
能导电
实验结论:铁和铁锈不是同一种物质
铁锈 红褐色 没有金属光泽 不能被吸引 不能导电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观察铁和铁锈
典型习题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铁和铁锈不是同一种物质,铁锈是新的物质。 铁生锈的过程也有新物质产生。
看一看铁的颜色。
1号
2.将一根铁丝(1号)放在潮湿的吸水纸上,另一根铁
丝(2号)放在干燥的环境中。 2号
3.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两根铁丝发生的变化,做好记录。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研究生锈的原因
典型习题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实验记录
现象 环境
时间
两天后
有少许铁 潮湿的吸水纸上
锈生成
四天后
生成的铁 锈增多
七天后 一段时间后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研究生锈的原因
典型习题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有些物质变化的反应速度较快,如蜡烛的燃烧、小苏打和 白醋的反应;有些物质变化的反应速度较慢,如铁的生锈。
3.典型习题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填空题
1.铁在 潮湿 的环境下会生锈。
2.铁锈是 红褐 色的。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想一想
生锈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2.新课教学

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4.3《茎的奇妙》教学设计

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4.3《茎的奇妙》教学设计

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4.3《茎的奇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茎的奇妙》是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

本课通过探究茎的奇妙之处,让学生了解茎的组成部分,如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导管等,以及它们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旨在激发学生对植物茎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茎的结构和功能认识不够深入。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掌握茎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认识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导管等组成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途径,学会探究茎的奇妙之处。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保护植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植物茎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理解茎各部分结构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2.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茎的奇妙。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植物茎的实物标本或图片,用于观察和讲解。

2.准备茎的模型或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茎的结构。

3.准备相关视频或课件,丰富教学手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植物茎的外观,提问:“你们知道植物茎有哪些奇妙之处吗?”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展示茎的实物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茎的各个部分,如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导管等。

同时,讲解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操作茎的模型或教具,亲自触摸和观察茎的各个部分,加深对茎结构的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3《电和磁》 (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4.3《电和磁》 (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4.3《电和磁》(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电和磁) 科学探索与研讨探索一:用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观察导线是否会产生磁性1.活动:出示资料,引导学生仔细阅读。

2.过渡(师):让我们今天一起当一回奥斯特先生当年的学生,来重上一次奥斯特先生的课吧!3.布置任务(师):指导学生实验。

生:重现奥斯特实验,播放视频【1】。

3.小结(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通电直导线能产生磁性。

探索二:电路短路的情况下重做奥斯特实验1.师:去掉小灯泡,在电路短路的情况下重做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观察并得出结论。

(教学提示:提醒学生当电路短路时,电流很强,电池会很快发热,所以开关只能短暂接通一下,马上断开。

)2.生:完成实验,播放视频【2】3.小结(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当电路短路时,电流越大,产生的磁性更越强。

生做实验【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重演科学家奥斯探索三:用通电线圈靠近指南针,重演奥斯特实验1.过渡:在第一个的实验中,合上开关后,指针只是轻微偏转,怎样才能使磁针偏转的角度更大呢?(预设:增大电流;增加导线根数。

)2.过程(师):下面我将利用通电线圈给同学们再次重演奥斯特实验,探究通电线圈对小磁针的影响。

播放视频【3】3.小结(师):观察实验,我发现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位置不同,小磁针偏转的角度也不同,当通电线圈立着套在指南针上时,小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所以电能产生磁,电流越大,产生的磁性越强。

师做实验特发现电能生磁的实验,得出电和磁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体验到科学发现的重要价值。

拓展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一块废电池。

)用完了的废电池是不是一点电都没有了呢?能用我们的线圈和指南针检测一下吗?2.拓展:由学生回家自行研究探索,并思考这个实验的社会价值。

(预设:用废电池给导线供电,若导线能使磁针偏转,说明废电池里还有电;若导线不能使磁针偏转,说明废电池里没有电。

) 学生实验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延伸到生活应用,让学生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2024年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4.3它们有确定的质量吗(教案)

2024年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4.3它们有确定的质量吗(教案)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 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 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 实证意识。
一、选择题
四、练
1 . 一 杯 200 毫 升 盐 水 的 质 量 的 多 少 , 取 决 于
一练 (
)。
A.盐的多少 B.水的多少
C.杯子的大小 D.杯子的形状
2.两个一样的轮胎中空气质量的大小,取决于( )。
PPT]
提问:改变它们的形状,它们的质量会变吗?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变形前质量
变形后质量
橡皮泥
冰格袋
气球
全班交流、分析。(板书:与形状、状态无关 ) 小结: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变化、状态变化而改变。
三 、研讨 和交流 (预设
5分 钟)
1.提问:物体以哪三种形态存的在呢? 2.提问:三种形态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吗? 3.提问:三种形态的体积有什么特点吗? 4.提问:三种形态的质量有什么特点吗?
重点 知道当含有物质量变化时,物体的质量会变。 教学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难点 测量同一个物体不同形状的质量。
教学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教师: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准备 学生:橘子,盐,水,烧杯,小勺,橡皮泥,冰格袋,电子秤;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1.A 2.C 3.A 4.D 5.D
1.√ 2.√ 3.× 4.√ 5.×
五、整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它们有确定的质量吗
六、板 书设计
固体 液体 气体
含有物质 量的多少
与形状、形态无关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教学备注
上课 教师自我介绍: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4.3电和磁 同步练习(含解析)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4.3电和磁 同步练习(含解析)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4.3电和磁同步练习(含解析)4.3 电和磁一、选择题1.电脑开机后周围会有磁,这是因为()。

A.电脑屏幕会发光B.电脑安装了电池C.通电导线会产生磁性2.让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

A.电流的强度会增大B.指南针会产生电流C.指南针会发生偏转3.生活中有很多物体利用电能生成了磁能,下列物体没有产生磁能的是()。

A.电磁炉B.电动机C.手电筒4.如图所示,奥斯特发现将小磁针放在通电导线的附近会()。

A.不动B.偏转C.一直不停旋转5.下图中,通电后观察到指南针的变化最大的是()。

A.B.C.6.改变电磁铁的导线缠绕方向,同时再改变电磁铁连接电池正负极的方向,此时电磁铁()。

A.南北极改变B.南北极不变C.没有南北极D.都是南极7.小明同学学习了电和磁的知识后,尝试了一个新实验。

他将磁针放置在一根直尺的顶端,让通电线圈从10厘米远逐渐接近磁针,观察磁针偏转角度的变化情况。

小明这个实验适合研究的问题是()。

A.磁针的偏转角度与距离的远近有关系吗B.磁针的偏转角度与线圈的圈数有关系吗C.磁针的偏转角度与电流的强弱有关系吗D.磁针的偏转角度与线圈的大小有关系吗8.信鸽有着高超的认路本领,人们对此原因提出了如下猜想:()A.信鸽对地形地貌有极强的记忆力B.信鸽能发射并接收某种超声波C.信鸽能发射并接收某种次声波D.信鸽体内有某种磁性物质,它能借助地球磁场辨认方向二、填空题9.我们把两个相同的磁极称之为,把两个不相同的磁极称之为。

10.通过适当的装置,生活中的大部分磁能都可以由能转换而来。

11.指的是工作时单位时间内耗电量的大小。

12.1820年,丹麦科学家( )在一次实验中发现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指南针会发生偏转。

三、判断题13.电磁起重机断电时,仍能吸起钢铁。

( )14.我们在研究“电和磁”实验时,只能短暂接通电路,因为电流很强,电池会很快发热。

( )15.我们可以借助线圈和指南针来检测废旧电池中是否还有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们进行互评和自评。他们需要评价自己和团队成员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等方面。通过这个评价过程,学生们能够培养自我反思和评价的能力,并从中获得反馈和改进的机会。
最后,我会对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和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我会根据实验结果和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一些改进和建议。通过这个评价过程,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并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最后,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讨论和总结,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实验发现和平面镜成像的理解。通过这个教学案例,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他们应该能够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形成过程,理解成像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们应该能够识别和描述平面镜成像的各种情况,并能够用物理语言来表达和解释这些现象。
接着,我会引入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如成像与物体的位置关系、成像与平面镜的倾斜角度关系等。我会通过示例和公式来阐述这些规律,并鼓励学生们进行笔记和思考。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并共同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通过这个合作过程,学生们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和分享成果。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的最后顾和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和实验过程,思考自己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会告诉学生们,当我们使用镜子来整理仪容时,我们其实是在观察到一个物体的像。然后,我会提问学生们:“你们知道这个像是如何形成的吗?”通过这个问题,我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并激发他们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兴趣。

一年级【科学(湘科版)】4.3 塑料-PPT课件

一年级【科学(湘科版)】4.3 塑料-PPT课件
颜色不同
ɡuān chá fā xiàn
观 察 发 现:
dà xiǎo bù tónɡ
大小不同
ɡuān chá fā xiàn
观 察 发 现:
yòng tú bù tónɡ
用途不同
jiē shi
结实
yì zhé dié ruǎn
易 折 叠、软
bú tòu mínɡ
不透明
tòu mínɡ yìnɡ
yònɡ lì lā chě
用力拉扯
kāi zhǎn yán jiū
开展研究
rèn wù dān
任务单
tòu mínɡ chénɡ dù
透明程度
bú tòu mínɡ
不透明
tòu mínɡ
透明
rèn wù dān
任务单
√ √ √ √
jiē shi chénɡ dù
结实程度
yì lā duàn
观 察 发 现:
bù tónɡ yán sè
不同颜色
ɡuān chá fā xiàn
观 察 发 现:
bù tónɡ yònɡ tú
不同用途
xiǎo diào chá
小调查
wù pǐn mínɡ chēnɡ biāo shí shù zì shì fǒu shǐ yònɡ zhènɡ què
易拉断
bú yì duàn
不易断
rèn wù dān
任务单


√Leabharlann √√√√

kāi zhǎn yán jiū
开展研究
ɡuān chá fā xiàn
观 察 发 现:
yìnɡ
ruǎn

2024年秋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4.3《轮子的故事》(课件)

2024年秋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4.3《轮子的故事》(课件)

探究新知
shǐ yònɡ lún zǐ shì fǒu shěnɡ lì
使用轮子是否省力?
shí yàn cái liào
zì diǎn běn yuán mù bànɡ ruò ɡān ɡēn
实 验 材 料 : 字 典 1 本 , 圆 木 棒 若 uō yì shuō
shí yàn
实 验 1:
wǒ de ɡǎn shòu
我 的 感 受:

shí yàn
实 验 2:
wǒ de ɡǎn shòu
我 的 感 受:

探究新知
lún zǐ de lì shǐ hěn yōu jiǔ
轮子的历史很悠久。
àn zhào xiān hòu shùn xù wéi zhè xiē lún zǐ pái pái xù
2024年 新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配套课件
12.《轮子的故事》
知识导入
ɡuān chá zhè xiē lún zǐ
zhǎo chū tā mén de ɡònɡ tónɡ tè zhēnɡ
观察这些轮子,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轮圈(轮)
(轴)轮轴
探究新知
zhǎo chū zhè xiē lún zǐ shànɡ de lún hé zhóu
bǎ tā men biāo chū lái
找出这些轮子上的轮和轴,把它们标出来。
轴 轮
轴 轮

轴 轮

探究新知
shēnɡ huó zhōnɡ hái yǒu nǎ xiē dì fānɡ yònɡ dào le lún zǐ
dài lái le nǎ xiē biàn lì
生 活 中 还 有 哪 些 地 方 用 到 了 轮 子 ?带 来 了 哪 些 便 利 ?

《4.3 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六年级下册

《4.3 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六年级下册

《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物质变化的含义,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的新物质是如何产生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记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物质变化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爱。

二、作业内容1. 观察生活中的物质变化: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物质变化现象,如植物的生长、水的蒸发、铁生锈等,记录下观察到的变化过程,并尝试解释这些变化中的新物质是什么。

2. 实验操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如酸碱反应、沉淀生成等,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尝试解释这些变化中的新物质是什么。

3. 阅读相关资料:学生阅读一些关于物质变化和化学反应的科普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物质变化的原理和现象,增强对科学知识的认识。

4. 完成作业报告: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结果、阅读心得等整理成作业报告,要求图文并茂,加深对物质变化的理解。

三、作业要求1. 观察生活中的物质变化和实验操作应在小组内共同进行,相互讨论,共同探究,得出结论。

2. 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意外发生。

3. 作业报告应如实记录观察和实验过程,分析变化中的新物质,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4. 按时提交作业报告,字迹工整,图文清晰,以便于批改和反馈。

四、作业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提交的作业报告是否真实记录了观察和实验过程,是否分析出了变化中的新物质,是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2.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作业报告质量、实验操作规范性和准确性以及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3. 评价方式:教师批改学生作业报告,进行集中讲评或个别指导,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和探讨。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和建议,对作业报告进行修改和完善。

2. 对于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学生可在课后继续探究和改进。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3《看星座》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3《看星座》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3《看星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看星座》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夜空,认识一些常见的星座,了解星座的位置和名称,培养学生对天文观测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天文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善于观察,勇于探究,但对于星座的认识和观察还较为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掌握星座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星座,了解星座的位置和名称。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夜空,培养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天文观测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星座,了解星座的位置和名称。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夜空,独立找到星座,并理解星座的形成和变化。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夜空,找到星座,并了解其位置和名称。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找到的星座,增进合作意识。

3.实践法:学生亲自动手,观察星空,提高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提前了解星座知识,准备教学PPT和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观察夜空的设备和记录笔记的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星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夜空中的星座,激发学生对星座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一些常见的星座,如大熊座、小熊座、猎户座等,并简要介绍其位置和名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利用设备和工具观察夜空,寻找教师呈现的星座。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将自己找到的星座画在纸上,并在小组内进行分享。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大家一起学习。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星座的形成和变化,让学生知道星座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为什么星座的位置会变化。

4.3 地壳中的岩石 课件(共17张PPT)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4.3 地壳中的岩石  课件(共17张PPT)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资料卡
变质岩
变质岩是地壳中已经生成的岩石,在
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发生成分和结构变化
而产生的新岩石,如片麻岩、大理岩等。
得出结论
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收集到的资料相结合,反思 我们的猜想假设,相互交流我们对岩石的新认识。
但是在地表 的岩石中,沉积 岩的面积却占了 75%。
我知道整个 地壳中的岩石以 岩浆岩为主,其 次是变质岩,沉 积岩最少。
的,质地很软,应该是我
们之前学习认识过的大理
岩。
B
我观察到C岩石表面 很光滑,从侧面看层次分 明,就像是水中的泥沙一 层一层沉积下来的……
C
模拟实验
设计一个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C岩石形成过程模拟实验
探探组
实验材料 水槽、杯子、碎石、沙子、土壤、水、木板
实验 步骤
1.在水槽中放入一些碎石、沙子和土壤,加 适量水混合均匀。 2.用杯子盛一杯混合液均匀地浇在木板上。 3.等沙子和土壤差不多干燥后再浇第二杯。 4.……
2.下列不属于地壳中的岩石的是( A )。
A.陶瓷
B.花岗岩 C.砂岩
3.在地表的岩石中,( C )所占的比例最多。 A.岩浆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4.下列岩石中,花纹美丽,质地坚硬,经常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A ) 。
A.花岗岩 B.石灰岩
C.板岩
5.鱼类化石通常出现哪种岩石中?( B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A
B
C
D
猜想假设
我观察到A岩石非常轻,
表面有很多孔,形状不规则。
它是在火山附近开采的,我
觉得与火山喷发有关系, 可能是岩浆冷却后形成的。
A
我观察到D岩石上有条 小鱼的图案。这块岩石是 在河床底部捡到的,我猜测 应该是死亡的鱼儿沉在河 底,过了很多年,和砂石一 起形成了岩石。

各种学科的重要等级排名表

各种学科的重要等级排名表

各种学科的重要等级排名表一、自然科学类学科重要等级排名1. 物理学: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基础、最广泛应用的学科之一,研究物质的本质、运动规律以及能量与力的相互关系。

物理学对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基石。

2. 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等相关问题的学科。

化学在工业生产、药物研发、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生物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生物进化、生物遗传等方面的内容。

生物学对于了解生命起源、生物多样性、人类健康等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核心学科。

4. 地球科学: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地表特征、地球表层变化等方面的学科。

地球科学包括地质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等分支,对于人类认识地球、预测自然灾害、保护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科学类学科重要等级排名1. 经济学:经济学研究人类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规律和机制,对于指导国家经济政策、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学在资源配置、市场运作、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

2. 政治学:政治学研究政治现象及其规律,包括政府组织、政治制度、政治意识等方面的内容。

政治学对于研究国家政权、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价值。

3. 社会学: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组织、社会关系以及社会行为规律的学科。

社会学对于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问题等具有重要意义,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4. 心理学: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心理过程、行为和心理机制,包括认知、情感、人格等方面的内容。

心理学对于了解人类行为、改善心理健康、推动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工程技术类学科重要等级排名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计算机系统的原理、设计、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涉及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多个领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于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数字化具有重要作用。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4.3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课件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4.3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课件

55℃
上升 下降
45℃
45℃
相同
温度高
热平衡(或温度相等) 温度低
随堂训练 一、判断题
二、选择题
4.3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
第四单元:热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 度低的物体,并趋于平衡。 科学思维: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 的结论。 探究实践:通过测量获取证据,根据温度变化的记录,制作折线图。 态度责任:形成对事物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能运用探究的 证据进行信息加工,科学地表述探究的规律。
凉水的温度变化是怎样引起的?
热水
热 量 传 递 凉水
温度一致
凉水的温度会不断上升吗?热水的温度会一直下降吗? 温度一致
1.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温度高的物体会降温,温度低的物体会升温, 并趋向于热平衡。
04
科学拓展
为什么热水和凉水热平衡后,两者的温度还继续下降? 最后两者和室内温度一致
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试管中的凉水和烧杯中的热 水的温度变化情况,每间隔一定时间记录读数。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分钟 12分钟 14分钟
温度变化记录表 凉水温度
22℃ 28℃ 36℃ 46℃ 50℃ 48℃ 44℃
热水温度
60℃ 57℃ 54℃ 51℃ 50℃ 48℃ 44℃
将记录表上的数据制成折线图。
热可以在任何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之间传递吗?
固体和液体
气体和液体
气体和固体
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最后达到热平衡。
感温 粉末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