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地下害虫实用调查方法
田间实验测定害虫的方法
田间实验测定害虫的方法以田间实验测定害虫的方法为标题,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田间实验来测定害虫的方法。
一、确定实验目的和选取适当的田地在进行田间实验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实验的目的,即要测定的害虫种类和对它的数量、分布范围等进行调查和研究。
然后选择适当的田地,通常会选择害虫较为严重的田地进行实验。
二、田间观察和标本采集在田地中进行观察,记录害虫的数量、种类和分布情况。
观察可以通过直接目测或使用显微镜等工具来进行。
同时,根据实验目的,采集害虫标本,用于后续的鉴定和研究。
三、建立样方和样地在田地中选取合适的样方和样地,以代表田地的整体情况。
样方是指在田地中选取的一定大小的区域,样地是指在样方中选取的实际进行观测和研究的区域。
样方和样地的选取应具有代表性,并且要注意避免人为干扰。
四、害虫种类鉴定和数量统计将采集到的害虫标本进行鉴定,确定害虫的种类和数量。
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比对相关的害虫鉴定手册来进行鉴定。
鉴定后,统计害虫的数量,可以采用直接计数或间接估算的方法。
五、分析数据和结果根据实验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结果的推断。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数据,比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方差等。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关于害虫数量、分布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结论。
六、控制实验和对照实验为了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可以设置控制实验和对照实验。
控制实验是在同一田地中设置不施用农药或其他防治措施的区域,用于对比实验区的差异。
对照实验是在其他田地或条件下进行的实验,用于对比不同田地或条件下的害虫情况。
七、总结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进行总结和讨论。
总结实验结果,得出对于害虫种类、数量和分布等方面的结论。
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田间实验是测定害虫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田间观察、标本采集、样方和样地的建立、害虫种类鉴定和数量统计、数据分析和结果推断、控制实验和对照实验等步骤,可以获取关于害虫的详细信息,并为害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病虫害防治中的调查与诊断技术
病虫害防治中的调查与诊断技术病虫害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调查与诊断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病虫害防治中常用的调查与诊断技术,旨在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病虫害调查技术病虫害调查是确定病虫害发生程度和类型的重要手段。
通过调查,可以及时了解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 样本采集与保存调查病虫害前,首先需要采集标本样本,选择受害植物的症状明显部位,如叶片、茎、果实等。
采样时要注意保持标本的完整性,避免病虫害样本的交叉感染。
为了确保样本的保存,可以使用密封袋或存放于低温环境中。
在样本保存过程中,同时要记录采样的时间、地点和环境等相关信息,以便后续分析。
2. 病虫害观测与记录在调查过程中,重点观测受害植物的症状和病虫害的发展情况。
对于病害,要注意观察受害植物叶片的颜色、形状和质地变化;对于虫害,要观察受害植物的叶片、幼苗和果实等部位。
观测过程中,要详细记录病虫害的特征和数量,并结合其他环境因素,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同时,建立数据库用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有助于对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的研究。
二、病虫害诊断技术病虫害诊断是根据病虫害的症状特征、寄主植物和病原鉴别,准确确定病虫害类型和病因。
1. 病害诊断方法在确定病害类型时,可以结合病害图谱和参考书籍进行研究。
通过比对已知病害类型,对比受害植物的症状和形态特征,可以初步确定病害类型。
进一步的病害诊断可以采用病原菌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
通过采集受害植物样品,提取病原菌,培养出纯种菌株,进行形态、生理和分子鉴定,最终确定病原菌的种类。
2. 虫害诊断方法虫害诊断主要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形态学特征分析。
通过观察害虫的生物特性、体形、头部、足部结构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虫害种类。
对于难以区分的虫害,可以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进一步鉴定。
通过提取害虫的DNA,进行PCR扩增并测序,与已知的DNA序列进行比对,最终确定虫害种类。
实验五地下害虫田间调查及种类鉴定
实验五 地下害虫田间调查及种类鉴定(综合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地下害虫的调查方法;查明当地地下害虫的种类、 数量、优势种群及不同生境中的分布规律,以便准确掌握虫情,制定 合理的防治计划。
2. 掌握地下害虫的鉴别方法, 并能识别主要种类的形态特征; 识别各类地下害虫的为害 状。
二、用具手持扩大镜、直尺、采集盒、广口瓶、记载本、铅笔、小铲、铁锨、标签纸等。
、调查方法和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每组 5〜6人,每组一套用具。
1•调查时间:秋季。
2. 调查方法:常用的地下害虫调查方法有挖土调查法、灯光诱测法、食物诱集法、目测 法等,其中挖土调查法最常用。
3. 地块选择:按不同土质、地势、茬口等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分别进行调查。
4. 取样方法和数量:取样方法取决于地下害虫在田间的种类和分布型,如蛴螬、金针虫 多属聚集分布,以“ Z ”字形或棋盘式取样为宜。
取样量一般1hm 2以内地块取8点,1hm 2以上每增加1hm 2,样点增加2个。
每点挖土 50cm x 50cm ,深度30cm ,边挖土边检查,土 块要打碎。
5•记载内容:地下害虫种类(对一时辨认不清的个别种类应单独存放,写好标签,带回 实验室镜检)、数量、形态特征和危害状,所调查地块的土质、地势、茬口等。
6•统计项目:①蛴螬、金针虫、蝼蛄三大类群各占比例:②对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地下害虫均作如上分析,得出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地下害虫的优势种群,求出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每平方米中地下害虫的数量, 折合每亩的虫口密度及 各类所占比例。
四、种类鉴定(一)蝼蛄类:直翅目,蝼蛄科1•为害特征每类所占比例(%)二 该类虫数三大类群总虫数 100%以成虫、若虫在土壤中咬食刚播下的种子、幼根和嫩茎,将茎秆咬断或扒成乱麻状,使幼苗萎焉死亡,造成缺苗断垄。
特别是在土壤表层活动时,它们来往串食,造成纵横隧道,使种子架空,幼苗吊根,失水而死。
2. 主要种类形态特征全世界已知蝼蛄约40种,我国记载有6种,其中华北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和东方蝼蛄G.. orientalis 分布最广,危害最重,二者成虫的主要识别特征见表5-1和图5-1。
主要农作物一二类病虫害测报调查方法
主要农作物一二类病虫害测报调查方法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测报调查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为农户和农业技术人员提供科学的防治措施,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与产量。
下面将介绍一二类病虫害的测报调查方法。
一、一类病虫害测报调查方法1. 田间调查法:通过实地走访,观察作物叶片、茎秆、果实等部位的症状,如叶斑、叶腐、果实腐烂等,以判断病虫害类型和严重程度。
2. 样本采集法:从受害作物中采集病虫害标本,包括叶片、茎秆、果实、根系等,将其送至病虫害鉴定实验室进行观察和鉴定,以明确病虫害的种类和特点。
3. 黄板诱捕法:在田间设置黄色粘板,吸引并捕获病虫害,通过对粘板上的病虫害数量和种类进行统计,判断病虫害的密度和发生趋势。
4. 捕捉灯法:在夜间利用特定光源设置捕捉灯,吸引并捕获病虫害,通过对灯光周围的病虫害数量和种类进行统计,判断病虫害的密度和活动规律。
5. 土壤检测法:采集受害地区的土壤样本,送至农业科研机构或实验室进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土壤中是否存在病虫害的卵、孢子等。
6. 气象观测法:通过气象站点记录和监测,掌握气温、湿度、降水量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与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趋势进行对比分析,预测病虫害的高发期和高发区域。
二、二类病虫害测报调查方法1. 病虫害标志物法:根据不同病虫害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标志物,如虫蛀孔、病斑、残株等,对农田进行巡查,通过标志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判断病虫害的发生程度。
2. 虫情监测法:利用诱虫剂、诱虫灯等工具,针对特定的病虫害进行诱捕和监测,通过对捕获虫害的数量和种类进行统计,了解虫害的密度和活动规律。
3. 病害调查法:对农田进行系统的病害调查,包括病斑面积、受害植株数量、发病程度等指标的测定,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判断病虫害的流行趋势和危害程度。
4. 病虫害虫源调查法:通过对农田周边环境中的植物、土壤、水体等进行调查和采样,以查找和发现病虫害的虫源,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地下害虫测报技术
地下害虫测报技术操作方法与步骤◆(一)田间种类和虫口密度调查◆(二)为害情况调查(一)田间种类和虫口密度调查◆1.挖土调查法◆2.灯光诱测法◆3.食物诱集法◆4.糖醋盆诱集法1.挖土调查法◆查明当地主要地下害虫种类和虫口密度,以便准确掌握虫情,制定合理的防治计划。
(1)调查时间◆一般在秋季作物收获后土壤结冻前(黑龙江在9月下旬调查)或春、夏、秋播种前进行。
◆地下10㎝土温不低于12℃时调查最好。
(2)地块选择◆调查时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按不同土质、地势、茬口等分别进行调查。
(3)取样方法◆采用对角线或棋盘式或“Z”字形取样法。
取样数量一般1hm2以内地块取5点,1hm2以上,每增加1hm2,样点增加2个。
(4)样点面积◆每个样点面积1m2(沿垄取1.33 m长)(5)挖土深度◆挖土深度根据土温高低而定,一般30 cm(一锹深)为宜,边挖土边检查,土块要打碎。
将调查结果填入表1。
表1 主要地下害虫田间虫口密度调查记载表(单位:头)表2 地下害虫田间虫口密度表(单位:头/m2 )2.灯光诱测法◆对有趋光性的害虫种类,如地老虎、蝼蛄、油葫芦、某些金龟甲和金针虫等,可从越冬成虫开始出土活动时开始,至秋末越冬为止或在主要种类的成虫发生期利用黑光灯进行诱测。
3.食物诱集法◆根据地下害虫的趋性,采取“穴播食物诱集法”,可减轻挖土调查的强度。
一般在冬播或春播前,每隔50cm穴拨小麦或玉米,当发现幼苗受害后,挖土检查,效果很好。
4.糖醋盆诱集法◆利用根蛆成虫的趋化性,在成虫发生期,每块地设置1-2个糖醋盆,盆内先放少许锯末,然后倒入适量诱剂(诱剂配方是红糖:醋:水=1:1:2.5,并加少量的敌百虫拌匀),加盖,盆距地面15-20cm。
每天在成虫活动时间开盖,检查诱集虫数和雌雄比,并注意补充和更换诱剂。
当盆内诱蝇数量突增或雌雄比接近1:1时,是成虫发生盛期,应立即防治。
(二)为害情况调查◆一般春播作物应在出苗后和定苗期各调查1次◆调查方法:选择不同土壤类型田块根据主要地下害虫种类的分布型,每次调查10-20个点。
地下害虫实用调查方法
第三章地下害虫地下害虫是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在土壤中生活,主要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如种子、根、茎等)和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亦称土壤害虫。
地下害虫种类多,适应性强,分布广,为害重,是农业害虫中的一个特殊生态类群,给农、林、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从而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经调查统计,目前我国地下害虫的种类有320余种,分属于昆虫纲8目38科,包括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根蛆、拟地甲、根蚜、根蝽、根象甲、根叶甲、根天牛、根蚧、白蚁、蟋蟀、弹尾虫、根螨等近20类,其中尤以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根蛆等的为害最为重要。
从全国发生为害的情况来看,北方重于南方,旱地重于水地,优势种群则因地而异。
目前,我国地下害虫的发生情况是蛴螬为害严重,危害跃居各类地下害虫首位;金针虫为害有加重的趋势,豫、京、冀、陕、皖、甘等省区的虫口密度普遍回升;蝼蛄为害已基本得到控制;地老虎在许多地区仍然严重发生;根蛆主要在华北、东北、西北和内蒙等地区发生为害较重;其他类群则常在局部地区猖獗成灾。
目前,地下害虫的发生动态又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一是优势虫种此起彼伏交替变化,如有些地区加大了对大黑鳃金龟的防治力度,大黑鳃金龟被防治,暗黑鳃金龟上升为优势种。
另一特点是新的地下害虫种类不断出现,如河北有粉蚧危害玉米;辽宁、山东有危害小麦、玉米、棉花的大蚊;河南、陕西发现麦牙甲危害小麦;山东还发现麦拟根蚜危害小麦,小麦严重受害后不能抽穗。
对新出现的地下害虫种类要密切注意其发展情况。
地下害虫长期生活于土壤中,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在长期适应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不同于其它害虫的发生为害特点:①寄主范围广。
各种农作物、蔬菜、果树、林木、牧草等的幼苗和播下的种子都可受害。
②生活周期长。
主要地下害虫如金龟甲、叩头甲、拟地甲、蝼蛄等,一般少则1年l代,多数种类2~3年发生1代。
③与土壤关系密切。
土壤为地下害虫提供了栖居、保护、食物、温度、空气、通路等必不可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土壤的理化性状对地下害虫的分布和生命活动有直接的影响,是地下害虫种群数量消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地下害虫定稿
单刺蝼蛄
东方蝼蛄
生活史与习性
华北蝼蛄和非洲蝼蛄的全年活动大致可分为六个阶 段: ⒈冬季休眠阶段——约从10月下旬开始到次年3月 中旬。 ⒉春季苏醒阶段——约从3月下旬至4月上旬,越 冬蝼蛄开始活动。 ⒊出窝转移阶段——从4月中旬至4月下旬,此时 地表出现大量弯曲虚土隧道,并在其上留有一个小孔, 蝼蛄已出窝为害。
蛴螬类形态特征
铜绿丽金龟 幼虫成长幼虫体长30-33mm,头黄褐色近圆形,前顶 刚毛每侧8根,成一纵列;臀节腹面具刺毛2列,每列 由13-14根组成,两列刺尖交叉或相遇,钩毛分布于刺 毛列周围。肛门孔横裂。 卵初产椭圆形,后近圆球形,乳白,卵壳表面光滑。
蛹 体长约20mm,椭圆形,土黄色,雄末节腹面中央
阻。新薯初期受害,损失惨重。
如果不加以防治,为害率高达 50%以上。
Gryllotalpa orientalis 东方蝼蛄(非洲蝼蛄)
形态特征
东方蝼蛄
卵
• 卵椭圆形;初产时2.8毫米,宽1.5毫米,孵化前长约4 毫米,宽2.3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后变黄褐色,孵化前 呈暗紫色。 • 共8~9龄。初孵时乳白色,腹部红色或棕色,2~3龄以后体 色接近于成虫。初龄若虫体长4mm左右,末龄24~28mm。 后足胫有棘3~4个。
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土壤类型 盐碱土地虫口密度大,壤土次之,黏土最小。因盐碱地土 质疏松,保温保湿性强,昼夜温差小,适于蝼蛄生活。 (2)前茬茬口 前茬是马铃薯或蔬菜类作物的地块,土质疏松、湿润,适 于蝼蛄栖息,虫口密度大。 (3)土温和气温 当早春的气温和浅土层温度达到2℃~3℃,越冬蝼蛄开始 接近地表活动。当气温达到11℃,土温达到9℃时,蝼蛄 活动性增强,在地面造成大量松土隧道。当气温和土温均 达到16℃~20℃时,蝼蛄猖獗为害。秋季土温下降至10℃ 左右时,成虫和幼虫均潜回深土层越冬。
病虫害调查方案
病虫害调查方案1. 背景介绍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及时、准确地调查和监测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情况,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制定一个科学、系统的病虫害调查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病虫害调查方案的样板,以方便农作物生产者或研究人员进行病虫害的调查和监测工作。
2. 调查目的病虫害调查的目的是收集、分析和监测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通过调查工作,可以了解病虫害的种类、密度和发生时间等重要信息,为农作物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3. 调查内容3.1 农作物种类和分布情况首先需要确定调查的农作物种类和分布情况。
通过调查农田和果园,记录各种农作物的种植状况和分布区域。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了解各个地区农作物的受病虫害威胁的程度。
3.2 病虫害种类和密度调查针对每个农作物种类,需要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进行调查。
通过定期采样和观察,记录病虫害的种类、数量和影响程度。
可以使用简单的抽样方法,比如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观察和统计。
数据收集的频率可根据病虫害的流行情况而定,通常建议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调查。
3.3 病虫害发生时间调查除了病虫害的种类和密度,还需要记录病虫害的发生时间。
通过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的观察和记录,可以分析病虫害的季节性和趋势,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3.4 病虫害防控措施效果评估对已经实施的病虫害防控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查看其效果和可行性。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
4. 调查方法和步骤4.1 样本采集根据调查要求,选取代表性样本进行观察和记录。
样本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农作物的分布情况、病虫害的流行区域和季节等因素。
4.2 观察和记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记录包括病虫害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发生时间等相关信息。
可以使用表格或电子表格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归档。
4.3 数据分析根据观察和记录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包括病虫害种类和密度的统计分析、病虫害发生时间的趋势分析等等。
地下害虫调查
2、调查方法
(1)取样方法 每点取样面积以1平方米为准。15亩以上的田块,
采用棋盘式取样法,至少20个样点,15亩以下采用5 点取样法。挖土深度30~50厘米。每块地采用对角线 或棋盘式取样,选择5-20个点,,每点1米×1米,挖 土深度30厘米。翻土进行详细调查,记好各种虫害数 量,推算亩虫口密度(每亩虫量=平均每样点虫量 ×667)。
实训二
地下害虫
的识别与调查方法
主要内容
一、地下害虫的定义 二、地下害虫的主要种类
蛴螬 蝼蛄 金针虫 地老虎等 三、地下害虫虫口密度调查方法
一、什么叫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是指,那 些整个生命周期全部或 者一个阶段,生活在土 壤下面,危害植物根系 的一大类害虫的总称。
二、地下害虫的主要种类
(四)地老虎
(2)核心分布 是不均匀的分布,即病、虫 在田间分布呈多数小集 团,形成核心,并自核 心作放射状蔓延。
(3)嵌纹型 不均匀分布,病虫在田间的 分布呈不规则的疏密相间状态。
2、调查内容
(1)病虫发生及为害情况的调查:
了解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病虫种类、发生时间、发生数量及危害 程度等。
(2)病、虫、天敌发生规律的调查:
百株虫数
调查总虫数 调查总株数
100
3、病情指数 在植株局部被害的情况下,各受害单位的受害程 度是不同的。可按照被害的严重程度分级,再求病情指数
病情指数
(各级调叶查数总叶 各数级严最重严度重等的级等)级的数总
和 100
(二)加权计算 一般统计调查数据时,多用常算法计算平均数,如果
所调查的资料变数较多,,则可以改用加权法计算比较简便。加权计
地下害虫防治技术
选用抗虫品种
选择抗虫性强的作物品种,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农业防治
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频振灯等灯光诱杀成虫。
人工捕杀
对于活动范围较小、活动能力较弱的地下害虫,可以通过人工捕捉并集中处理。
物理防治
利用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等控制害虫的数量和种群分布。
天敌控制
使用生物农药如细菌杀虫剂、真菌杀虫剂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农药
生物防治
根据害虫的种类和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化学药进行防治。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科学配药
安全使用
按照规定的浓度和用量进行配药,避免对植物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遵守安全使用规定,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
03
化学防治
02
01
03
不同防治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农业防治具有环保、经济、易操作等优点,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依赖性,同时能够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发掘更有效的防治方法和技术
生物防治
研究和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针对地下害虫进行精准防治,同时注重农药的安全使用,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化学防治
利用光、热、电等物理因子,研发出更有效的物理防治方法,如土壤温湿度调控、昆虫行为干扰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物理防治
生态学特征
深入探讨地下害虫与环境、天敌等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相互关系,揭示其生态学规律,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种植诱集植物
在田间种植诱集植物,吸引地下害虫,集中防治。
种植物的选取与布局
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杆菌、球孢白僵菌等,对地下害虫进行生物防治。
生物农药
化学制剂
混合使用
病虫害专项调查方案
一、方案背景病虫害是农业、林业、园林等领域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作物、树木和园林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为全面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提高防治效果,特制定本调查方案。
二、调查目标1. 了解病虫害在调查区域的分布、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2. 评估现有病虫害防治措施的效果;3. 为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查范围1. 农业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水果等;2. 林业植物:针叶树、阔叶树、经济林等;3. 园林植物: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四、调查方法1. 文献调查:收集相关病虫害资料,了解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等;2. 实地调查:采用样方法、随机调查等方法,对调查区域内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3. 实验室分析:对采集到的病虫害样本进行鉴定、检测,确定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程度;4. 问卷调查:调查农户、林业和园林管理人员对病虫害防治的认知、态度和需求。
五、调查步骤1. 准备阶段:成立调查小组,明确分工,制定调查方案,收集相关资料;2. 实地调查阶段:选择调查区域,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采集病虫害样本;3. 实验室分析阶段:对采集到的病虫害样本进行鉴定、检测,确定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程度;4. 数据整理与分析阶段: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5. 撰写调查报告:总结调查结果,提出防治建议。
六、调查时间1. 调查准备阶段:1个月;2. 实地调查阶段:2个月;3. 实验室分析阶段:1个月;4. 数据整理与分析阶段:1个月;5. 撰写调查报告:1个月。
七、经费预算1. 人员经费:调查小组人员工资、交通费等;2. 设备材料费:调查工具、样本采集器具、实验室设备等;3. 住宿费:调查期间住宿费用;4. 其他费用:资料收集、印刷等。
八、预期成果1. 调查报告:详细描述病虫害发生情况、防治措施及效果;2. 防治建议:针对不同病虫害,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3. 提高病虫害防治意识:增强农户、林业和园林管理人员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视程度。
蔬菜苗期主要地下害虫的识别及防治方法
蔬菜苗期主要地下害虫的识别及防治方法摘要:在蔬菜苗期,常受到地下害虫的为害,这类害虫通常食性很杂,几乎对所有播种或定植到土中的种子,苗均可加害,它们可以直接啃食菜籽、苗根、苗茎,又由于在土中钻洞,造成苗根脱离土壤,使作物吸收不到水分而枯萎,此外,它们在作物上造成的伤口又极易为土传病原菌打开方便之门,使菜苗感病死亡,因此,在蔬菜苗期要重视地下害虫的调查识别,并及时做好防治,以免造成缺苗、断垄,影响蔬菜的产量。
关键词:蔬菜苗期;地下害虫;防治方法中图分类号:s4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85-11 蛴螬类害虫1.1 识别要点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又称为白土蚕、白地蚕、核桃虫、老母虫、粪虫等。
老熟幼虫体长14~45毫米,身体柔软多皱褶。
静止时弯成c形,头部黄褐色,体乳白色。
成虫通称为金龟子,体长6~21毫米,体宽3.4~11毫米,长椭圆形,呈棕色或黑褐色、黑色,具光泽,体壁硬,前翅厚,并盖住后翅。
1.2 为害特点1.2.1 成虫白天藏在土中,晚上20~21时进行取食植物叶片等活动,有假死性和趋光性,喜欢未腐熟的粪肥,在全国均有分布,但在北方发生较重,4~7月为活动期。
1.2.2 蛴螬可为害蔬菜及其他农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刚播种的种子、跟、块茎及幼苗,常造成缺苗断垄,薯芋类块根被咬伤易诱发病害。
蛴螬在春、秋两季为害最重,其活动与土壤温度和湿度关系密切,当10厘米土温达5℃时开始上升土表,13℃~18℃时活动最盛,23℃以上则往深土中移动,土壤潮湿活动加强,尤以连续阴雨天气,为害加重。
1.3 防治方法1.3.1 农业防治:实行轮作,清除田间杂草,进行秋翻;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可用碳酸氢铵作追肥;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1.3.2 药剂防治:每667平方米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克,加10倍水稀释,喷在25~30千克细土上,拌匀制成毒土。
将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将毒土撒于播种沟内,覆盖一层细土后播种;或将毒土撒入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在育苗时,每平方米苗床用2.5%敌百虫粉剂3克,拌过筛细土15克,混匀制成毒土,先往苗床内撒一层毒土,然后再覆苗床土;用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防治。
害虫调查方法
害虫调查方法
嘿,咱来说说害虫调查方法哈。
有一回啊,我去我奶奶的菜园子里玩。
那菜园子可热闹了,各种蔬菜长得绿油油的。
可是我发现有些菜叶上有好多小洞洞,这肯定是害虫干的坏事。
我就想,得想个办法看看都有啥害虫。
首先呢,可以用眼睛看。
我就蹲在菜地里,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仔细瞧。
嘿,还真发现了一些小虫子在菜叶上爬来爬去。
有绿色的小青虫,还有黑色的小甲虫。
我就想,这些家伙肯定没少偷吃奶奶的菜。
然后啊,可以用手摸。
不过得小心点,别被虫子咬了。
我轻轻地摸了摸一些菜叶,感觉有些叶子上有黏黏的东西,估计是虫子的分泌物。
这时候我就更加确定有不少害虫在捣乱了。
还有一种方法是用陷阱。
我找了几个小瓶子,在里面放了一些甜的东西,比如糖水啥的。
然后把瓶子埋在菜地里,瓶口跟地面差不多平。
我想啊,那些喜欢甜食的害虫肯定会被吸引过来。
过了一会儿,我去看那些瓶子,嘿,还真有几
只小虫子在里面呢。
我还发现,有些害虫会在土里做窝。
我就拿个小铲子,轻轻地挖开一些土,看看有没有害虫的踪迹。
果然,在土里发现了一些白色的小虫子,还有一些像蚂蚁一样的小虫子在跑来跑去。
我把我发现的这些害虫都告诉了奶奶,奶奶说以后得想办法对付这些害虫,不能让它们把菜都给吃了。
所以说啊,害虫调查方法有很多种,用眼睛看、用手摸、设陷阱、挖土找,就像在玩一个找害虫的游戏。
只有知道了有哪些害虫,才能想办法把它们赶走。
嘿嘿,咋样,我说得够明白不?。
小麦地下害虫的识别与防治
小麦地下害虫的识别与防治作者:马小丽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4年第3期郏县农业局马小丽小麦地下害虫是为害小麦地下和近地面部分的害虫,包括蛴螬、金针虫、蝼蛄。
主要咬食种子、幼苗根部,近地面的茎部。
秋季为害造成小麦缺苗、断垄,春季为害导致枯心苗,使植株提前枯死。
一、地下害虫的识别一看、二听、三灯诱、四调查。
一看:看地面有无蝼蛄活动的隧道及隧道数量,根据隧道数确定实际虫数。
拨开地面杂草看有没有叩头甲(金针虫)和蝼蛄的成虫等。
二听:每当降雨或者灌溉后,雄性蝼蛄移近土表的隧道内,摩擦前翅发音器而发出鸣声,根据鸣声可知蝼蛄多少;根据叩头甲的弹跳声,判断叩头甲的多少。
三灯诱:利用灯光诱杀,统计成虫数据。
四挖土调查:1hm2左右取3~5个点,每点1m2,挖土33~67cm,统计虫口数量。
二、防治方法(一)农业防治1、选用抗虫品种。
选用抗虫性较强的品种种植。
2、合理轮作。
坚持合理轮作,降低越冬害虫基数。
3、合理耕作。
通过合理施肥、中耕除草、合理灌溉等农艺措施,增强作物抗虫性,减少害虫发生率。
4、合理密植。
通过合理密植,降低害虫发生几率。
5、深翻改土。
通过深翻改土,消灭部分害虫。
(二)物理防治1、器械捕杀。
自制铁丝钩钩杀害虫。
2、诱杀。
利用黑光灯等光源诱杀害虫成虫。
利用黄粘版诱粘害虫等。
3、激光应用。
具体做法是用一台大光斑轻便激光器或将10~20台小光斑激光器排成一排照射一块大田,杀死所有害虫。
4、人工挖杀。
对虫口密度较大的地段,利用人工直接挖杀。
(三)生物防治1、以虫治虫。
如用土蜂防治蛴螬。
2、以菌治虫。
如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
3、动物捕虫。
保护天然食虫鸟类,控制害虫发生。
(四)化学防治1、播前药剂拌种。
在以金针虫为主的地下害虫一般发生区,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按药、水、种子1:80:800的比例进行拌种,堆闷2~3h后播种;以蛴螬为主的地下害虫一般发生区,可用50%辛硫磷乳油,按药、水、种子1:(50~100):(500~ 1 000)的比例进行拌种,并可兼治蝼蛄、金针虫。
地下害虫识别与防治(一).
地下害虫识别与防治
3.预测预报 (1)越冬种类和数量调查 时间:北方宜在秋收后尚未秋翻前开始调查,早春 调查可在土地解冻后至播种前进行。 方法:调查时选择有代表性的耕地与非耕地,分别 按不同地势、土质、茬口、水浇地、旱地等作调查。采 用“Z”形取样法取10个点,每点为0.25m2,挖土深度 30~50cm。
地下害虫识别与防治
(5)灯光诱杀 设置黑光灯 或荧光灯诱杀趋光性强的铜 绿丽金龟及暗黑鳃金龟成虫。 (6)药剂防治 成虫初发生期,对虫口 密度大的果园树盘喷施2.5% 敌百虫粉,浅锄拌匀,可杀 死出土成虫; 成虫发生盛期在天黑前,树上喷施90%敌百虫、 50%马拉硫磷等农药10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 油1000~1500倍液,加入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 (7)人工防治 春季组织人力随犁拾虫。田间发现 蛴螬危害,可逐株检查捕杀幼虫。
地下害虫识别与防治
(2)发生条件
春季10cm地温旬平均9.4~9.8℃时,进入危害期。 27~35℃时,幼虫移至15cm以下土层越夏。
秋季地温下降,幼虫又上移危害秋苗根系。
随着地温进一步下降,幼虫下移至深土层越冬。 沙壤土虫口密度最高,壤土次之,黏土和沙土最少。
精耕细作地区发生轻,间、套、复种的地块发生重。
地下害虫识别与防治
3.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参照蛴螬的防治方法) (2)药剂防治 ①施毒饵:90%晶体敌百虫或50%乐果乳油拌炒香 的饵料(麦麸、豆饼、玉米碎粒或谷秕),用药 l.5kg/hm2,加适量水,拌饵料30~37.5kg制成毒饵, 在无风、闷热的傍晚施于苗穴里。 ②堆马粪:蝼蛄发生盛期,在田间堆新鲜马粪, 粪内放少量农药。 ③施毒土:50%辛硫磷乳油,按1:15:150的药:水: 士比例,施毒土225kg/hm2,于成虫盛发期顺垄撒施。 (3)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4)查找虫窝,挖窝灭虫(卵)。
马铃薯地下害虫 标准
马铃薯地下害虫标准一、害虫种类鉴定1.1 种类概述马铃薯地下害虫主要包括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这些害虫对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地下害虫的为害主要表现在啃食马铃薯的根部,导致植株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此外,地下害虫还会导致马铃薯品质下降,严重影响其经济效益。
1.2 鉴定方法地下害虫的种类繁多,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形态学鉴定主要依据害虫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如体形、颜色、斑纹等。
分子生物学鉴定则通过分析害虫的基因序列来进行分类,这种方法更加准确和快速。
二、发生程度分级2.1 分级标准根据地下害虫的为害程度,将发生程度分为五个等级:未发生、轻度发生、中度发生、重度发生、大发生。
不同等级的为害程度对应不同的防治措施。
2.2 判定方法判定方法主要包括田间调查和数据分析。
田间调查通过观察马铃薯植株的生长状况、根部受害情况等来判断地下害虫的发生程度。
数据分析则通过对历年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预测地下害虫的发生趋势。
三、防治原则3.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应注重预防措施,如选择抗虫品种、合理轮作等。
同时,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3.2 安全第一,经济适用。
在防治地下害虫的过程中,应注重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选择安全、经济的防治方法。
同时,要考虑到防治效果和经济成本的关系,选择经济适用的防治方法。
四、防治方法4.1 农业防治:选择抗虫品种、合理轮作、精耕细作等农业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地下害虫的发生。
4.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使用赤眼蜂、肿腿蜂等天敌昆虫以及使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生物农药。
4.3 化学防治: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使用辛硫磷、甲基异柳磷等杀虫剂。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应注意安全和环保,避免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五、防治效果评估5.1 评估标准评估地下害虫防治效果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死亡虫数减少率、为害程度降低率、产量增加率等。
病虫害调查方法与步骤
病虫害调查方法与步骤病虫害调查方法与步骤病虫害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对农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及时发现和控制病虫害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病虫害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病虫害调查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调查的顺利进行。
1.确定调查对象首先需要确定要调查的农作物品种和生长阶段。
不同品种和生长阶段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2.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天气条件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天气条件可以提高调查效果。
一般来说,在晴朗、风速较小、相对湿度较高的天气条件下进行调查效果更佳。
3.准备必要工具在进行病虫害调查之前,需要准备必要工具,如放大镜、手套、剪刀等。
二、外观检查法外观检查法是最简单直接的一种方法。
通过观察植株表面和叶片上的病虫害症状,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病虫害问题。
1.观察植株表面首先需要观察植株表面是否存在明显的虫害,如蚜虫、螨类等。
这些虫害通常会在植株表面滋生和活动,通过肉眼观察即可发现。
2.观察叶片上的症状其次需要仔细观察叶片上的症状,如斑点、凋萎、枯死等。
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真菌、细菌或昆虫造成的。
通过观察叶片上的颜色和形态变化,可以初步判断出可能存在的病虫害类型。
三、取样法取样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取样并送检分析,可以确定具体存在哪些病虫害,并确定相应控制措施。
1.选择合适的部位和数量在进行取样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部位和数量。
一般来说,在叶片、茎秆和果实等部位取样能够更好地反映整个农作物的情况。
同时需要保证取样数量足够多,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取样在进行取样时,需要采用正确的方法。
比如,在取叶片样品时,需要选择健康、无病斑的叶片,并使用干净的剪刀剪下。
在取茎秆样品时,需要选择直径适中、生长良好的茎秆,并使用锋利的刀具切下。
3.送检分析在取样完成后,需要将样品送到专业机构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结果,可以确定具体存在哪些病虫害,并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实验实训二十二 地下害虫调查及防治
实验实训二十二地下害虫调查及防治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常见的地下害虫的危害特点和形态特征,熟悉各种地下害虫的调查及防治方法。
二、实验实训材料
1、材料蛴螬、地老虎、蝼蛄
2、工具镊子、解剖针、放大镜等。
三、方法步骤
1、地下害虫蛴螬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和防治方法
金龟甲属鞘翅目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通称金龟子。
成虫体粗壮;鳃片状触角,末端3-8节呈鳃片状;前足开掘式,跗节5节;腹部可见5-6节。
幼虫寡足型,体成“C”形弯曲,肥胖,多皱褶,俗称蛴螬。
蛴螬成虫和幼虫均能对林木造成危害,且多为杂食性。
蛴螬主要在苗圃及幼林地危害幼苗的根部,除咬食侧根和主根外,还能将根皮剥食尽,造成缺苗断条。
蛴螬是土壤害虫,一生多在土壤内度过,有时潜土很深,防治技术很难奏效,必须根据蛴螬周年活动规律,找出薄弱环节,制订控制对策。
(1) 林业技术措施
①苗圃地必须使用充分腐熟的厩肥作底肥,追肥时尽量避开蛴螬活动盛期。
否则,极易生蛴螬。
②在蛴螬分布密度较大的宜林地,造林前应先整地,以降低虫口密度。
据调查,长期生活在荒地的金龟子,在土壤含水量为20%左右时虫口密度大,17%以下就很少发生。
(2) 人工控制措施
当蛴螬在表土层活动时,适时翻土,随即拾虫。
利用成虫的假死习性,在盛发时期,人工捕杀成虫。
金龟子成虫一般都有假死性,可利用人工振落捕杀大量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