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 君子之处世道

合集下载

《君子之道》教案

《君子之道》教案

《君子之道》教案《论语》《孟子》选读教案专题三:仁者爱人课题:《仁者爱人》主备人:鲁江时间:2007、8、15 编号:7教学目的:1、研读课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理解人的价值,掌握“仁”的内容,明确君子之道。

教学重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仁”的内涵,君子的含义,仁义礼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现实意义。

教法:读析、质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第三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仁义礼智”,请问其中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进入下一课内容的学习。

2、板书课题:仁者爱人——君子之道二、初读感知1、识记:輗()軏()惮()硁()狷()筲()便()狎()弟同“悌”2、初步感知:孔、孟在文中提出了哪些君子之道?三、读析、讨论、质疑1、学生自读,找出自己的疑点,以备讨论交流。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1)君子不器:君子不要做一个器具。

意指器物各适其用但不能相通,君子则注重修养道德,成就通才,用无不周。

(2) 輗:音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

大车指的是牛车。

(3) 軏:音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

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4) 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5) 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

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把“如”解释为“类似”。

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6) 士: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低层。

此后,士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称。

(7) 硁硁:音kē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

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

(8) 斗筲之人:筲,音shāo,竹器,容一斗二升。

比喻器量狭小的人.(9) 中行:行为合乎中庸。

(10) 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各方面之间彼此不同.(11) 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叫做同。

浅谈合理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

浅谈合理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

浅谈合理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引言在当下社会,教育被赋予了更大的责任,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文化素养。

而“君子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对于推动学校教育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何为君子文化、如何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以及实施中的挑战和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何为君子文化君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核心概念,通常指代儒家思想中对于高尚品德和行为规范的追求。

君子文化主要包括道德修养、礼仪修养、品行修养等几个方面。

道德修养,强调学生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准则,具有仁爱、诚实、宽容等优秀品质。

礼仪修养,着重强调学生应该具备尊敬长辈、尊重他人的行为习惯和社交礼仪规范。

品行修养,强调学生应该注重细节,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形成一种端正的个人品行。

这些方面的内容,构成了君子文化的核心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道德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如何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1. 引入经典教材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首先要引入一些经典的儒家经典教材,如《大学》、《中庸》等,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精神和道德规范。

2. 设计君子文化专题课程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应该专门设计君子文化专题课程,包括道德修养、礼仪修养、品行修养等内容,通过专题授课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君子文化的重要性,注重道德修养和品行规范。

3. 开展君子文化主题活动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君子文化主题活动,如君子日、君子月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道德品质和礼仪修养的机会,激发学生对于君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 建立君子文化榜样学校应该在教师队伍中,建立一批君子文化的榜样教师,树立道德典范,引领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君子文化的影响。

也应该建立学生君子文化榜样,激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5. 制定君子文化评价标准学校可以制定君子文化评价标准,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行为习惯的评价,科学地量化和评价学生的君子文化素养,从而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品行。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弟子规》是中国古代传统美德教育的经典之作,它系统地阐述了为人子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弟子规》,让学生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

1.2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弟子规》,使学生能够:(1)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价值观念;(2)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3)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弟子规》的精神,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第一节:弟子规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弟子规》的起源、作者及其历史背景,理解《弟子规》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2.2 第二节:孝道文化学习《弟子规》中的孝道观念,了解孝道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美德。

2.3 第三节:兄弟相处之道学习《弟子规》中关于兄弟相处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友爱兄弟、和谐相处的品质。

2.4 第四节:为人处世之道学习《弟子规》中关于待人接物、礼仪规范的内容,培养学生谦虚有礼、诚实守信的美德。

2.5 第五节:学习态度与方法学习《弟子规》中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论述,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讲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理解并吸收。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弟子规》的精神内涵。

3.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思考,提升道德认识。

3.4 实践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将《弟子规》的精神贯彻到日常生活中。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将《弟子规》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第五章:教学安排5.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周2课时,共16周。

国学教案--《论语之君子之道》精品教案.doc

国学教案--《论语之君子之道》精品教案.doc

国学教案--《论语之君子之道》精品教案.doc《论语之君子之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教学目标: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四则论语。

2.理解这四则论语的思想内容,结合具体例子说出对君子和小人的理解。

3.树立君子品德,做智慧人。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四则论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讲述春秋时期楚国乐官钟仪的故事。

(板书:君子)2.听了故事,为什么说钟仪是君子呢?3.那么,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呢?4.今天,我们跟随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一起走进“君子之道”。

5.学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教学内容,初步感知内容意思1.课件出示学习内容2.学生自己读,找到阅读障碍。

3.学生汇报理解困难,师生一起解决困难。

4.多种形式朗读内容。

三、品读理解,拓展延伸出示任务:○1先自学,对照注视、译文逐字逐句理解。

○2与同桌交流君子和小人各有什么特征,用自己的话讲给同桌听。

1.学生汇报自学结果,教师适时指导和点播。

(1)君子特征:怀德、怀刑、喻于义、求诸己、坦荡荡。

(2)讲解“义”时,借助视屏《大禹治水》(课件显示)。

(3)“求诸己”,借助论语中的“己所欲不欲,勿施于人”2.正因为君子有“怀德、怀刑、求诸己、喻于义”这些内在的自我要求,所以君子才有“坦荡荡”的外在表现。

“坦荡荡”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呢?3.出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提问:范仲淹也有忧愁,他是小人吗?学生探讨交流。

4.与君子相比,小人有什么特征呢?借助百家讲坛《于丹心得之君子之道》片段,帮助学生理解。

5.学生从剩余的三句中选择一句,结合生活的事例来说一说自己对君子和小人的特征的理解。

四、指导朗读1.指名朗读2.齐读3.齐背五、课堂小结论语中还有很多关于君子的句子,我们要多读,多品,多思。

国学经典《君子之道》公开课教案

国学经典《君子之道》公开课教案

《君子之道》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3、对“君子之道”有初步认识。

教学重点: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导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今天我们要一起去看看怎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君子,君子生存之道又是如何的。

2、板书揭题:君子之道。

齐读课题。

二、经典研读1、整体把握君子之道体现了古代儒家对于高尚人格的追求,本文的主题即是君子之道,也就是如何做一名君子的问题。

在课文中,所谓君子之道,其实也就是上节课所说的“中庸之道”。

2、字句梳理(1)君子之道费而隐。

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不肖”在古代“贤”与“不肖”是对举的,因此不肖也就是不贤明的意思。

(2)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

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语”,动词,说的意思。

“语大”就是往大了说,“语小”就是往小了说。

“载”,承载,放置的意思。

(3)《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言其上下察也。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诗》。

指《诗经》。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出自《诗经·大雅·旱麓》,这是是说君子之道向上向下都是很显明的。

“夫妇”,这里指代日常生活。

三、拓展延伸1、学习奇特汉字“妇”。

“妇”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是一个妇女拿着扫帚在打扫,因此,“妇”的本意乃是操持家务的女人。

但是在现代生活中,女性的地位已经获得了改善,操持家务不再是女性唯一的选择。

这个字充分说明了课文中讲“夫妇”二字合用以表示平常人或日常生活得意思。

2、学习日积月累苏州园林中的一处出名风景“开朗泼地”。

“开朗泼地”来源于程颐对《中庸》的一段评述:“此一节,子思吃紧为人处,开朗泼地,读者其致思焉。

五四制初中一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岛出版社

五四制初中一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岛出版社

1课课题:君子立德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了什么是君子,如何去做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

教学目标:学习并掌握《论语.宪问》和《论语.学而》。

教学重点:《论语.宪问》和《论语.学而》。

教学难点:《论语.宪问》和《论语.学而》的译文。

教学用具:课本插图教学方法: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博学多闻: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对照译文进行自学。

二、细察勤问: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说说孔子在这段话里共说了君子几个方面的品德?普通人与君子的差距有哪些?三、乐学深思:梅兰竹菊被古人称为“四君子”,结合名句,说说它们分别象征着君子的哪些品德?教学板书:君子立德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2课课题:坦荡处世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了君子如何做人处世。

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论语》、《孟子》中的儒家处世要求。

2、通过学习,掌握如何才能做到君子之行。

教学重点:《论语》、《孟子》教学难点:《论语》、《孟子》的译文教学用具:课本插图教学方法: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博学多闻: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对照译文,进行自学,教师加强对重点语句的指导。

二、细察勤问: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对照译文,说一说在孟子说的“君子三乐”中,你最向往哪一种?为什么?三、乐学深思:结合《鲁连游说辛垣衍》的故事,说说你心目中的君子是什么样子的。

四、善辩明理:知道了《子路正冠》的故事,你是如何看待子路践行“君子死而冠不免”的行为的。

教学板书:坦荡处世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君子之道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君子之道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君子之道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正文】尊敬的教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设计一堂以《君子之道》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教学课程。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们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君子之道的内涵,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下面是本次课程的设计。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君子之道的概念和内涵;2. 掌握君子之道的核心价值观;3.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素质教育;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君子之道的内涵及其核心价值观。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君子之道的理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理解、接受并践行。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论语》中关于君子之道的相关篇章;相关诗词、故事、文章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PPT等。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短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君子之道》的学习氛围。

2. 导入导读教师出示相关诗词、故事或文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简单表达对君子之道的认识。

3. 阅读理解教师选择《论语》中的相关篇章,向学生解读其中的内容,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朗读和讨论,以达到共同理解和交流的目的。

4. 情感体验教师选择并引导学生欣赏相关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对君子之道产生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品味。

5. 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资料查找和整理,每组选择一位历史人物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展示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君子之道,以及他们对社会和人民的贡献。

6. 情感激发教师通过展示君子之道的经典名言警句,引导学生思考并撰写自己对君子之道的理解和感悟。

7.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要始终坚持君子之道,提高个人品德修养,争做道德模范。

五、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要求学生选择一篇与君子之道相关的文章或故事,独立阅读并做读后感。

2. 撰写感悟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思考和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君子之道的感悟文章,要求题目自拟。

校本教材使用总结

校本教材使用总结

校本教材使用总结校本教材使用总结校本教材使用总结北故邑小学郑红肖近两年来,我校对校本课的开发和实施十分重视,《弟子规》是我校编写的供一、二年级使用的校本课教材。

它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学生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

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

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

《弟子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这门功课实施近两年了,使学过的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行动有了准则。

他们明白了什么叫尊老爱幼,什么叫孝敬父母,什么叫勤俭节约,什么叫宽容大量部分家长也反映孩子懂理了,知礼了,改掉不少坏习惯,提高了学习成绩。

这一切一切,都是学习《弟子规》带来的收获。

《弟子规》的原文也属于半古文半现代文的性质,但所揭示的道理却浅显易懂,像《弟子规》经文中说的那样“功夫到滞塞通”,课堂上教师引用圣贤故事,谈今人教训,与学生合演生活琐事深入浅出地帮助孩子明理晓义。

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学习国学经典,可以感受古人情怀,培养爱国情操。

国学经典蕴涵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

我国古代有许多“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志士,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战胜一切困难,勇往直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些闪耀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诗文,曾经激励过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祖国独立、民族解放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鼓励学生诵读这类经典诗文,就是要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和祖国的血脉相连、生命相依,潜移默化地熏染学生的爱国情怀。

继承优良传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的是国人应该具有自强不息的民族尊严。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讲的是我们应该胸怀广大,学会包容,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人和事。

孔子说:“言必虑其所终,行必稽其所敝。

”说的是我们应该具有勤奋务实的民族性格,对于说出去的话必须考虑最终的效果。

1.《“论语”专题阅读—君子之道》教学设计

1.《“论语”专题阅读—君子之道》教学设计
《“论语”专题阅读—君子之道》教学设计.
年级
学科
教师
课题
《论语》阅读——君子之道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 第三条 在教学中重视对国学经典文化的学习,重视历史文化的熏陶,加强与革命传统教育的结合,使学
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使语文教学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 要源泉之一。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论语》是中考名著阅读的考查范围,考试说明中对名著阅读的要求是:了解作品的主体内 容,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和价值取向。“君子”一词在《论 语》中共出现 107 次,并且在所有二十篇中都有出现,在开篇第一章和最后一篇最后一章中都 提到了“君子”,是《论语》中唯一一个贯穿始终的概念,可见其地位之重要。实际上,孔子当 年办学,所创办的学校就是培养“君子”的学校,孔子就是“君子之师”,孔子之学就是“君子 之学”。通过《论语》学习君子之道是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 效途径。
第十一条 初中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倡整体阅读、主题阅读、比较阅读。 第十五条 初中培养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鼓励以日记、随笔等形式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多角度 观察生活,丰富情感体验,积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反映生活。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适 应现实生活需要的实用类文章的写作能力。 二、课标要求 1.阅读方面: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2.写作方面:(1)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2)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 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浅谈合理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

浅谈合理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

浅谈合理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合理构建“君子文化”的校本课程,是当前中国学校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君子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珍贵遗产,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因此,在加强学生道德教育方面,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是当务之急。

一、理解君子文化君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一,是古代儒家文化的主流思想。

它是礼、义、廉、耻等诸多美德的综合体,主要突出了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五个方面,它不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中国古典文化重要的道德理念。

二、君子文化的价值和功能君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具有着深刻的道德意义。

君子的行为是以仁为本,以礼为法,以义为准则,以廉为底线,以耻为红线的。

这一文化的价值和功能是多方面的:1、具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

君子文化的传承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2、具有美化社会风气的功能。

君子文化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标准,是对社会腐化现象的一种有力改善。

3、具有促进人类思想的进步的作用。

君子文化强调仁爱和尊重,这些道德标准可以帮助人类思想的进步和创新。

1、仁爱学生应该学习如何对自己的身心及身边的人关爱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学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发扬“慈善精神”。

2、礼仪学生应该了解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基本内容,学会通过身体语言、言行举止传达优雅和尊敬之情。

3、勇气和坦率学生应该学会面对困境,勇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并能够合理发表见解,坚持真理,敢于面对批评。

4、义务和责任学生应该了解家庭、社区及整个社会的权利和义务,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如何承担责任,为家庭和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5、公正学生应该学会如何评判事物的公正性,强调公平对待每个人,了解公正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民权益的作用。

四、结语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精神主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提倡和传播君子文化愈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0.《君子之道》教学设计(打印)

10.《君子之道》教学设计(打印)

10.《君子之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君子之道的意思、明白其中所包含的哲理。

2.能诵读《过零丁洋》。

二、教学重难点:对君子之道的理解。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屏幕出示本段文字,学生试读。

对于文意的理解,参考文下翻译。

那么对于文题的理解,同学们参考翻译,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日积月累:
1.同学们自由读这则小故事,看看主要讲了个什么事?
2.对于诸葛亮,你有什么想对他说的?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诗歌赏读:
1.同学们自由读这首诗,抓住诗题看看这是一首什么诗?
2.同学们对作者有什么了解?
3.结合作者生活背景,来看看古诗讲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师总结: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作者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整首诗格调沉郁悲壮,正气浩然,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伟大复兴而奋争,其力量胜过百万雄兵。

5.熟读《过零丁洋》。

君子之交校本教案

君子之交校本教案
学生把准备的故事进行展示:
如:岳飞:精忠报国,写下脍炙人口的《满江红》
诸葛亮:足智多谋,鞠躬尽瘁,羽扇纶巾,代表作《出师表》
周恩来:一声辛勤,清贫,从小就知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包拯:大公无私,不畏强权,有勇有谋,尊嫂如母,还有孔子,颜回,苏武……等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故事是让学生不忘英雄,有榜样可依可循,能进一步明白君子的意思,知道君子的真正含义,还可以养成学生自己收集整理有用资料的习惯)
(设计意图:通过揭示对比手法的运用,理解君子和小人的意思是对立统一的,语句较工整,又好读又好记)
三、出示本课所学内容(教师事先用毛笔写好条幅)
论语中老是把君子和小人放在一起比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君子和小人到底有什么不同?
出示句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A.这两句话中没有什么生字,请同学们齐读这两句话,请读流利,并把古文的韵味读出来。
2怀:是心中存有的意思。土:是故乡的意思。惠:可以理解为实惠,好处。君子心中存有的,常常惦记的事是不一样的。君子尊重道德法规,而小人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喜欢钻空子,占小便宜。
这2句话的意思要和同学们一起分析,让学生自己理解出来,特别是“土”的意思,是故乡的意思,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呢?可以结合一下“地方保护主义的意思”让学生理解看事情要有大眼光,大眼界)
君子:仁(人)知(者)勇(士)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写出:仁人,知者,勇士
小人:忧惑惧
教师小结:是的,君子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是崇高的,伟大的,是知识渊博的,是勇往直前的,是温文尔雅的,就好像诗人和英雄的合体。大家同意吗?同学们,你们了解在我国漫漫五千年的历史中哪些人可以被称为君子呢?给我们讲讲他们的故事吧!

君子之道课件ppt

君子之道课件ppt
• 【译】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 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 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 一个人在显达的时候能以天下为己任,而在困窘之 时还不放弃个人修养,还能心怀天下,这就是君子
了。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 受冻死亦足!
• 我们学习论语就是为了把日渐消亡的精华重新拾 起,把自己对读书的喜爱升华到以读书为乐,让
这种雅事回归其纯洁的本性。

——郑淑君
• 对待学习正如对待朋友,若能真心地主动地去接 近她,那么一定会有收获;若是带着某种目的迫
不得已的去接近她,那么她也不会还你实学。学
习是一位眼里不揉沙子的朋友,若你接近“学习” 只是为了“分数” ,那么“学习”也不会以诚相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 什么叫“仁者不忧”? • 一个人有了一种仁义的胸怀,他的内心仁厚、宽和,
所以可以不纠缠于小的得失。 • 真正做到内心安静、坦然。
• 什么叫“知(智)者不惑”? • 知者对自己、对人生有着足够的了解和领悟, • 因而面对外界的诸多选择,心就不会迷惑了。
• 什么叫“勇者不惧”?
《论语》中有关“君子”语录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 有宽广的胸怀,心胸坦荡的人是君子。

——戴安琪
• 能容忍别人,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的人是君
登者。 •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

《论语》“君子之道”专题阅读教学

《论语》“君子之道”专题阅读教学

理论•学术/课题荟萃03《论语》“君子之道”专题阅读教学张迎刘虹(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广东广州510080)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作品阅读教学的核心素养为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

《论语》有很多种打开方式,而以“君子之道”专题阅读这种方式可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论语》蕴含的中华文化和人文精神,并能创造性地转化和发展,联系生活、感悟经典。

实施系列的专题阅读,通过系列学习任务和学生活动设计,将中华文化经典名著通过专题的形式进行整合,不再单篇逐章阅读,而是建立“类”阅读文本,要求学生读写结合,深刻理解《论语》蕴含的文化内涵。

不同层级的阅读之间具有一定的衔接性,可促使学生对文本深度学习,也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专题阅读;《论语》;君子之道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〇〇2 —2155(2021 )04 -0003 -02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学习任务群,旨在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传承我们优秀的文化基因。

《论语》章句排列是杂乱无序的,加上语言的阻隔,恐怕很多学生难以自主地坚持读下去。

要增强阅读效果,专题式阅读是被普遍采用的方式,它可以把阅读引向深人。

根据《论语》整本书的特点,学生个体成长的需要和相关的学习资源,笔者把散落于《论语》各篇的主题进行整合归类,按“为学之道”“君子之道”“修身之道”“交友之道”“处世之道”和“为政之道”等相关专题进行了重构,供学生选择学习。

同时,为学生提供支架性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阅读体验和认知体系。

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独立或成立合作小组,自主设计自己想要深度阅读的专题。

比如:孝悌观、女性观、教育观等专题。

学生在一定阅读时间内,针对某个专题,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综合、思考等,做深入的理解与探究,最后得出结论,获得新的知识,也能将《论语》知识学活。

表1“君子之我们所重构的《论语》专题阅读,是基于专题的深度阅读,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了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通过学习小组开展阅读活动与评价。

国学经典校本教材(六年级)

国学经典校本教材(六年级)

目录六年级上学期论语……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赤壁唐·杜牧……十五夜望月唐·王建……卜算子·咏梅南宋·陆游……六年级下学期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党第十……七夕唐·白居易……夏日山中唐·李白……观沧海三国·曹操……《论语》《论语》是记载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一部古代经典,是我国古代史、文化史、教育史上影响卓著的儒家典籍。

《论语》名称的由来,班超《汉书·艺文志》中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

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现通行的《论语》20篇,共511章。

其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伦理、美学、文学、音乐、教育、道德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及为人处世的原则与方法等等,对中华民族的人生观、价值观、气质、性格、思维等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认为,半部《论语》治天下;著名国学大师钱穆指出:“《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孔子学说和《论语》本书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

著名学者李南也指出:“认识中国文化传统要从儒家开始,认识儒家要从孔子开始,认识孔子则需从《论语》开始。

《论语》是中国绝无仅有的一部奇书,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著名学者李家秀提出:“《论语》是中国文化中最早成功的传记书,是中国经籍中最好的一部。

”中华孔子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汤一介提出:“《论语》是一部两千多年来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面貌的伟大的书。

中学生必读的国学经典一:《君子之道》

中学生必读的国学经典一:《君子之道》

中学生必读的国学经典一:《君子之道》中学生必读的国学经典一:《君子之道》作者:余秋雨推荐理由:这是一本文学散文类图书,是一本追寻“君子之道”的文化散文。

余秋雨先生以“君子”为题,慨叹千年君子之道,用质朴凝练的语言讲述中华文化,在丰厚自由的事例取材中剖析君子,并以情真意切又不乏深邃思想的笔调阐述“君子之道”的主要轮廓,赞其为中华文人的终极成果。

中学生必读的国学经典二:《中国古代的君子文化》作者:李洪峰推荐理由:本书围绕中国儒家文化体系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主线,从“《周易》之君子气象”、“《论语》之君子风范”、“《大学》之君子修养”、“《中庸》之君子故事”、“《荀子》之君子理念”这五个方面,对“君子之学”、“君子之识”、“君子之德”、“君子之行”作了较为具体的分析,有利于加深对君子文化内涵的理解。

中学生必读的国学经典三:《先秦君子风范》作者:赵敏俐推荐理由:本书在对君子内涵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对君子的精神、道德追求、人格理想、学识、气节、品性等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讨,对于全面了解君子文化,可以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中学生必读的国学经典四:《礼乐人生:成就你的君子之风范》作者:彭林推荐理由:是清华大学学者彭林在讲演基础上而整理而成的。

通过梳理中华礼乐文明的发展过程,介绍了中华礼乐文明的核心内容,力图纠正当代人对传统礼仪的傲慢与偏见,论述了正确继承和创建中华礼仪规范对于唤醒民族文化自觉和重塑民族形象的重要性合迫切性。

中学生必读的国学经典五:《幽梦影》作者:张潮(清) 推荐理由:《幽梦影》主要着眼于以优雅的心胸、眼光去发现美的事物,可以说是求美的著作。

书中没有强烈的、尖锐的批评,只有不失风度的冷嘲热讽。

而这些不平、讽刺,其表现形式也都是温和的。

《幽梦影》这样的书绝不是匕首投枪,而更像中药里的清凉散。

为《幽梦影》作序的石庞说张潮此书“以风流为道学,寓教化于诙谐”,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珍贵的史料价值。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子之道校本教材
在现代生活中,如何把握为人处世之道?孔子说:“过犹不及”。

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

那么如何把握分寸?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要保持怎样的心态?面对自己亲近的人又该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又应该怎样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弟子问孔子说:“老师,以德抱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一个人已经以德报怨了,那他还拿什么抱人家的恩德呢?当别人对你好时,你该怎么办呢?“以德抱怨”不可取,但“以怨报怨”也不可取,因为怨怨相报何时了?还是“以直抱怨,以德报德!”如果有他人有负与你,对不起你了,用你的正直、耿介对待这件事,但是要用你的恩德,你的慈悲、去回愦真正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

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人格去坦然地面对这一切,即不是德也不是怨。

人生有限,生也有涯. 把我们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用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当前人的心灵环境荒芜,自身生命能量浪费,物质繁荣了,但心灵的生态未必随之改变,变得欣欣向荣。

怎样才能避免心灵资源浪费呢?就是面对一件事要迅速做出判断,选择最有价值的方式。

宰我问孔子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特别仁义人掉入井中,你会跟着跳下去吗?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也许不能避免许多伤害了,可以被别人欺骗了, 但自己的心不可迷惘,人不能被自己欺骗了,不可冲动、莽撞行事,做出人生没有效率傻事。

孔子告诉我们,人的行为一定要有分寸,要有原则,把握尺度。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父母对孩子关爱得无微不至,为什么孩子会反感?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为什么会彼此伤害?费尽心机和领导、同事套近乎,为什么总是好心不得好报?
是因为“过犹不及”。

你去工作,面对领导,要忠诚,要热爱领导,这没有错;面对朋友要将心比心,甚至是两肋叉刀的,也没有错;但不管是对领导,还是对待朋友,要有分寸吗?子由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就是说,你跟你的领导关系过于密集,离你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与你的朋友关系过于密集,就离你们俩疏远程度就不远了。

有一个哲学寓言叫"豪猪的哲学".说有一群身上带刺的豪猪,大家挤住在一起过冬,它们一直有一个困惑,不知道大家在一起保持怎样的距离最好,离得稍远一些,冬天冷,不能互相取暖,离的太近,彼此的刺又扎的慌,多少次磨合后找到最合适、最恰如其分的距离,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群体的温暖。

今天的社会,物质生活是越来约发达了,但人际关系却越来越冷漠。

子贡问孔子说:“什么样的朋友是好朋友啊?”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务必辱焉。

”朋友有不对之处就善意地告诉他,如果不听就不要说了,否则就是自取其辱了。

好朋友也有度,因为没有任何人能给他人一个未来。

无论是朋友还是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稀疏的分寸,那么对自己亲人是不是就可以亲密无间吗?父母和子女之间,丈夫和妻子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吗?
现代人交往中有一种“非爱行为”,就是以爱名义对自己最亲近的人进行非爱性的掠夺,这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以爱的名义进行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让他人按自己的意愿去做。

英国有一个心理学女博士说:“世上的所有的爱是以聚合为最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所以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越早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你的教育就越成功。

”明白距离和独立是一种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该保有。

《论语》中讲的仁爱之心到底是什么呢?是从一开始就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稍微留一点的分寸,保留一点的余地,就像禅宗里所说一种最好的境界,就是“花未全开,月未圆”。

也就是说花一旦全开,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就要亏损了。

而未全开,未全园,就是你内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海阔天空。

无论对待朋友还是对亲人都应该把握一个分寸,适度为最好。

那么对待工作也要有分寸吗?无论是对待份内还是份外工作,是不是做的越多越好呢?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一个人不要越俎代庖,在什么位置上,做好本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只要把你应该做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这个社会不缺少锦上添花,缺少雪中送炭。

子曰: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我也,义之于比."这是一个多么坦荡、磊落的态度,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薄厚亲疏之分,只有一个标准在前,就是一个字义,按照你的标准去做。

处世之道首要任务就是把握好一个度,否则“过犹不及”。

为人处世更重要的是把握自己的言谈举止要适度。

孔子不鼓励巧言令色的人,鼓励积极做事的人。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不说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要少说多做,慎言,慎于言,这也是一个分寸。

因为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孔子的学生子章出门做官问老师说;“我得注意些什么啊?”孔子说:“带着耳朵闭着嘴,少说话,少抱怨,做事多用脑子,少后悔.你的官就做稳当了。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了许多抱怨;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小心翼翼,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能减少后悔。

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多思、多想、多看、多见,落实到语言层面和行为层面就是要三思而后行,让自己的心少一点后悔。

要多闻、多见、慎言、慎行,“言寡尤,行寡悔. 禄在其中矣。

”一个人如果说话时少了一些指责、抱怨,行为中少一些后悔的经验,成功也就在其中了。

有一个坏脾气的小男孩子,经常发火,特别的任性。

有一天他父亲对他说,你若发一次脾气你就往篱笆上钉一颗钉子,你看看你一天发多少次脾气?孩子就按他父亲所说的做了。

没有过多久,篱笆上就钉满了钉子,孩子也觉得不好意思,就问父亲该怎么办?父亲说:你一定要学会克制!你若克制一整天不发一次脾气,你就从墙上拔一颗钉子,等他把篱笆上钉子都拔光了,小男孩很高兴,就又去找他的父亲,说自己学会克制了。

但父亲说,篱笆上的钉子虽然已经拔光了,但洞还在。

其实你每向你的亲人发一次脾气,就是往他的心上打一个洞。

钉子拔了你可以道歉,但洞永远不能消除。

这就是在做事之前先想想,在此刻的隐忍中,去消除以后的伤害。

这就是孔夫子说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在做当下的一件事,哪怕是冲动做的事,都先想一想在以后会怎么样呢?孔子对弟子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我们还是悄悄地多做一点事,不要把一些空话说在头里吧!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要学会为人处世,首先要学会礼仪。

那么什么是礼仪呢?
孔夫子说,礼仪就是要必恭必敬地对待当官的人、带孝的人和盲人。

他还说:“乡人饮酒,杖者出,己出。

”意思是宴席后让老人先出去,自己才出去。

孔子的言谈举止就是这么朴素,落实在非常小的细节上。

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就是做一个优秀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我该做些什么事?
孔子说:“修己以信”。

就是修炼自己,保持一个恬静的心,保持严肃尊敬的态度。

子贡觉得这样不够,就继续问:“这样就行了吗?”孔子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

”意思是要好好修炼自己,就可以安顿别人,你把自己修炼好了,就能帮助别人,有利于社会了。

子贡觉得还是不够,还继续问。

孔子说:“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尤不衷。

”就是用你的道德情操,以安百姓,帮助别人,连尧舜还发愁呢!
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与其怨天忧人,不如恭身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掌握做事的原则、把握做事的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就自然就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

首先不是如何安天下,而是修自身。

修身养性,是对家国、社会负责的第一前提。

而在这个修炼过程中,不是苦行僧的心态,而是乐观的、光明的、抱有未来希望的心态。

子曰:“发奋忘食,乐已忘忧,不知老之将止。

”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切从修身养性开始,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生活的每一点分寸,让自己成为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的能源去普照世界,辐射他人,让周遍的人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