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发展中的环境保护现状与策略分析

合集下载

《包头市城镇化质量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范文

《包头市城镇化质量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范文

《包头市城镇化质量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包头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城市,其城镇化进程对区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包头市城镇化质量,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包头市的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

二、包头市城镇化质量实证分析1. 城镇化发展现状包头市作为内蒙古的重要工业城市,其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

然而,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城乡发展不均衡、城市规划滞后、环境污染等。

2. 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采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友好、城乡统筹等方面,对包头市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估。

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对包头市城镇化质量进行量化分析。

3. 实证分析结果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包头市城镇化质量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表现较好,但在环境友好和城乡统筹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其中,环境污染、城市规划滞后、农村人口外流等问题较为突出。

三、包头市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 存在的问题(1)环境污染:包头市工业发展较快,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对居民生活和城市形象造成一定影响。

(2)城市规划滞后: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3)农村人口外流:农村地区发展滞后,导致人口外流,城乡发展不均衡。

2. 原因分析(1)产业结构:包头市以重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2)政策支持:政府对城市规划和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不够,导致城市规划和农村发展滞后。

(3)教育资源不均: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导致农村人口外流。

四、对策研究1. 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1)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

(2)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3)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技术,提高城市建设的环保水平。

《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然而,城镇化进程中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本文将针对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1. 空气污染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排放物不断增加,导致空气质量严重下降。

雾霾、光化学烟雾等污染现象频发,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2. 水资源短缺与水体污染城市水资源短缺与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一方面,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导致水资源紧张;另一方面,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排放不当,造成水体污染,严重威胁着城市的水资源安全。

3. 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过度开发问题突出。

大量农田、林地等被占用,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此外,城市扩张还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等问题。

4. 噪音污染和光污染城市化进程中,噪音污染和光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建筑施工、交通噪声、商业活动等产生的噪音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过度使用人工光源造成的光污染也影响了人们的视觉环境和生物节律。

三、对策研究1. 加强环境治理和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强化环境治理和监管力度。

建立完善的环保监测体系,对污染物排放进行严格监控,确保各项环保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加强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2.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排放。

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此外,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降低城市碳排放。

3. 实施水资源保护和节约措施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措施的实施。

推广节水型器具和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新型城镇化2024年城镇发展的新里程

新型城镇化2024年城镇发展的新里程
能源互联网建设
发展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等技术,实现能源的 高效、安全、清洁利用,推动城市能源变革。
信息通信技术普及和应用拓展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提高网 络覆盖率和传输速度,为智慧城市建 设提供有力支撑。
数字化服务普及
智能化应用拓展
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城市 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提升 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
多样化文化需求。
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03
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
态和文化消费模式。
07
总结回顾与未来展望
新型城镇化成果总结回顾
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
2024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较高 水平,城镇人口数量稳步增长,城
乡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城镇体系更加完善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 市群、都市圈等城镇体系不断完善 ,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特点
新型城镇化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推动 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政策支持与推动力量
政策支持
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新型 城镇化建设,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土 地管理制度改革、财政金融支持等。
推动力量
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推动新型城镇 化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推动力量。其 中,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市场发挥决 定性作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
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推进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等 新型服务模式,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便捷性和可及性。
文化传承创新活动丰富多彩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01
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生态修复与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商洛城市更新为例

生态修复与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商洛城市更新为例

生态修复与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商洛城市更新为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

目前我国城市发展正在经历深刻的更新转型,城市更新已经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

然而城市盲目更新建设不仅损害了城市所依赖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平衡,还导致了一系列诸如土壤污染、水环境污染、绿地系统破损、山体破损等生态环境问题。

因而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刻不容缓,而通过城市更新落实生态修复工作则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改善城市生态宜居环境的重要手段。

同时以商洛为例,研究了生态修复与城市更新相结合,在实践中探讨了新时期山区城市生态修复和城市更新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生态修复;城市更新; 商洛市;1.1城市生态修复的发展概况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城镇化发展形势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明确目标。

2015年底中央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首次将生态修复写入政府文件中。

2016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恢复城市自然生态有关举措。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为我国生态修复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住建部于2017年3月发布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生态修复的原则、目标、基础工作,并提出了要加快山体修复、开展水体治理和修复、修复利用废弃地和完善绿地系统的具体生态修复内容”。

生态修复从会议精神开始走向落地实施并向全国各地城市推广,成为当前城市更新建设的关键任务。

1.2生态修复内涵生态修复是应用生态学重点关注的五大研究领域之。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包括经济学、生态学在内的各个学术领域开始讨论可持续理论的运用与实践,并致力于在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保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新型城镇化进入全新阶段

2024年新型城镇化进入全新阶段
2024年新型城镇化进入全 新阶段
汇报人:XX 2024-01-26
目录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与意义 • 2024年新型城镇化全新阶段特征 • 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创新 • 产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机会拓展 •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 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推进举措 • 总结与展望:迈向更高水平新型城镇化
推广绿色低碳建筑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推广节能门窗 、绿色建材等,降低建筑能耗。
3
促进绿色出行
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 推广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交通拥堵和 尾气排放。
06
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推进举措
社会治理体系改革深化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干预,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提高政 府服务效能。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新型城镇化强调社会公平和包容 性发展,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01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 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 量发展。
02
03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新型城镇化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和 城乡一体化,有利于缩小区域发 展差距和实现全面小康。
04
02
2024年新型城镇化全新阶段特征
人口集聚与产业优化升级
1
人口集聚效应显著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人口将不断向 城市集聚,形成大规模的城市人口。这 将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促 进城市产业的繁荣。
2
产业优化升级明显
在人口集聚的推动下,城市产业将不断 进行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 务业等高端产业将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 ,推动城市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政策建议及路径选择

中国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报告

中国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报告

中国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报告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城镇化不仅仅是人口和经济的聚集,更涉及到社会、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

因此,对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对于推动中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报告》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估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质量,揭示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报告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城乡统筹等多个维度,对中国城镇化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通过本报告的分析和评价,我们希望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为推动中国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也希望本报告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城镇化质量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共同推动中国城镇化进程朝着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城镇化质量内涵与评价框架城镇化不仅仅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简单迁移,它更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复杂过程。

城镇化质量内涵丰富,包括经济发展质量、社会进步质量、生态环境质量以及城乡统筹质量等多个维度。

经济发展质量体现在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提升以及经济效益增长等方面;社会进步质量则涉及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居民生活品质提高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等要素;生态环境质量关注的是城市绿化、空气质量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等指标;而城乡统筹质量则要求实现城乡发展的均衡与协调,缩小城乡差距。

为全面、客观评价中国城镇化质量,我们构建了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框架。

该框架以经济发展质量为基础,以社会进步质量为保障,以生态环境质量为底线,以城乡统筹质量为目标,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采用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源,同时结合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多种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

关中传统村落现存环境有机更新与保护研究——以韩城市郭庄砦村为例

关中传统村落现存环境有机更新与保护研究——以韩城市郭庄砦村为例

“有机更新”这个名词来源于生物学范畴,即把研究对象看成是有机整体,在研究对象的整个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通过自身进行新陈代谢和进化的过程。

建筑学领域有机更新理论的提出者是吴良镛教授,该理论关注并强调物质形态、文化空间与区域环境的有机结合,以一种动态的视角,遵循事物发展的固有规律,顺应研究对象的发展脉络,保证其内在秩序的延续性,在持续动态的进程中因势利导,将“修缮、保护”与“更新、重建”并重[1]。

有机更新理论自提出以来被广泛地应用于历史城镇、传统街区等的更新改造研究中。

20世纪90年代末,王路教授将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与有机更新理论相结合[2],由此开启了传统村落有机更新的新型发展模式。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体现,也是寄托乡愁的重要载体。

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传统村落逐渐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3]。

长久以来,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实践中,一方面由于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成机制和保护策略的研究不够深入,除少数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古村落结合当地旅游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缮、保护外,大部分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传统村落、古寨堡、古民居仍然处于自生自灭的生存状态;另一方面,由于部分传统村落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时,关注点往往落在改变传统村落的物质空间形态,形成了“千村一面”的风格,破坏了传统村落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空间格局和环境风貌。

而有机更新理论则强调应该在保护其原有空间形态格局、历史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思考如何结合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进行更新,既要延续历史文脉,又要注入现代元素,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求,将更新与保护有机结合,恢复传统村落原有的空摘要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城乡格局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村落面临着肆意破坏和无序开发的危机,村落人居环境日趋恶化,很多有特色的传统村落在快速消亡。

对传统村落的科学保护与更新迫在眉睫,需要更加广泛地研究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理论,针对性地提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策略。

存量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规划策略研究

存量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规划策略研究

存量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规划策略研究摘要:本文深入阐述了在资源约束日益显著的存量时代背景下,推动城市迈向内涵式集约型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与核心策略。

通过强化城市规划的先导作用,精细优化空间资源配置,以及积极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本文旨在为城市的可持续繁荣奠定坚实基础。

文中不仅详尽剖析了绿色发展作为城市发展新引擎的不可或缺性,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构建和完善绿色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强化环境监管与成效评估机制,以及搭建政府、企业、社会与公众共同参与的多维度协作平台。

这些举措旨在形成上下联动、内外协同的绿色发展合力。

尤为重要的是,本文深刻揭示了政策与制度创新在驱动城市发展变革中的关键作用,强调了通过创新引领,能够有效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局限,开辟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的绿色、智慧、和谐的发展道路。

展望未来,文章描绘了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其中智能化与绿色化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显著特征,不仅提升了城市管理效率与居民生活质量,还促进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进一步缩小发展差距,实现更加均衡的社会经济布局;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度融合,将为城市披上生态宜居的绿色外衣;而公众参与与多元共治模式的深化,则赋予了城市发展更强的韧性和内生动力。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策略体系与未来展望,为城市内涵式集约型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面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南,对于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第一章引言 (1)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二、研究目的和任务 (2)三、研究方法和流程 (3)第二章存量时代城市发展现状及挑战 (4)一、城市发展现状分析 (4)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5)三、内涵式集约型发展的必要性 (7)第三章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 (8)一、绿色发展的内涵与特点 (8)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与目标 (9)三、绿色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10)第四章规划策略的总体思路与原则 (11)一、总体思路 (11)二、规划原则 (13)三、实施路径 (14)第五章城市规划的具体策略与措施 (16)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16)二、推进绿色交通体系建设 (17)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8)四、促进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 (19)第六章政策保障与实施机制 (20)一、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20)二、加强监管与评估工作 (21)三、建立多方参与机制 (23)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24)一、研究结论与成果 (24)二、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展望 (25)第一章引言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全球经济格局与人口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城市发展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与机遇。

城镇生活垃圾的防护与治理措施

城镇生活垃圾的防护与治理措施

城镇生活垃圾的防护与治理措施摘要:目前,对于城镇中的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有三种即:焚烧、填埋和堆肥。

这三种方式存在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要想真正的从垃圾利用以及合理处理的角度进行生活垃圾的处理还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居民认识到生活垃圾造成的严重污染以及防治污染的必要性,从自身出发尽量减少生活垃圾的制造与排放。

关键词: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方法污染防治对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随之而来的垃圾排放量也越来越大。

据统计,每年新增的垃圾能达到100亿吨。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垃圾污染问题,世界各国的视线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如何销毁生活垃圾这一问题上,而应将眼光放在更长远的位置:如何通过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垃圾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以及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目前城镇生活垃圾的现状当前,随着城市化发展进行的不断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已经成为摆在环保部门面前一个需要即刻解决的严峻问题。

随着城镇生活垃圾的年产生量逐渐增多,堆积在城镇周围未经处理的垃圾也是越积越多,不仅占有很大一部分土地面积而且对整个环境造成的污染更是无法避免的。

城镇生活垃圾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可腐有机物、可燃有机物以及无机物。

城镇生活垃圾的构成主要与当地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居民燃气化率等相关,假如一个地区是以煤为主要的燃料,那在生活垃圾中无极物占主要成分。

随着垃圾产量的不断增加,垃圾的组成成分以及垃圾的特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燃物在垃圾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因此使垃圾的可利用价值也逐渐增大。

二、城镇生活垃圾造成的危害1.塑料制品:塑料制品(塑料袋、快餐盒、塑料包装、冷饮外包装等等)在城镇生活垃圾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这些塑料制品不容易被分解,对土质造成严重的破坏,如果掩埋后会对触及的地下水造成污染,而焚烧又会产生有毒的气体,危害人类的健康。

2.剩饭与剩菜:与垃圾或者快餐盒一起倒掉的剩饭与剩菜,尤其在夏季会滋生大量的苍蝇与蚊虫,不仅会传播大量的细菌,而且一旦聚集产生大量有毒的其他或者沼气类易燃物,很容易引发火灾或者爆炸。

新型城镇化2024年新型城镇化规划

新型城镇化2024年新型城镇化规划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人口集聚趋势明显
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人口将继续向城市群和中心城市集聚,中小城 市和特色小城镇也将成为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
智能化和绿色化成为发展重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智能化和绿色化将成为新 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城乡融合发展加速推进
城乡之间在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将加速推 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典型案例分析与启示
案例分析
选取国内外新型城镇化典型案例进行 深入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及教训。
案例启示
从案例中提炼出对新型城镇化空间布 局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益启示,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提供借鉴。
04
CATALOGUE
产业转型升级与就业保障措施
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及路径选择
加快传统产业升级
培育新兴产业
发展质量和效益。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促 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新型城镇化注重提升城市功能 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利于提高 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新型城镇化强调生态文明理念 ,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
续发展。
02
CATALOGUE
2024年新型城镇化目标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新型城镇化中应用
1 2
资源节约
在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应注重资源节约利用,推 广节能、节水、节地等绿色建筑和基础设施,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
环境友好
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减少 污染排放,构建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
3
社会和谐
关注民生福祉,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治 理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

浅谈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浅谈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浅谈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方法作者:郭馨茹申志慧来源:《公关世界》2022年第05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新时代经济呈现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的特征。

城市高质量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本文围绕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展开,根据对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遇到问题的分析解读,提出解决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城市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经济特征,发展现状,应对措施一、规划背景1.城市需要高质量发展的原因分析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

從表格(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经济高速增长会带来许多问题,例如: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城乡差距扩大;破坏环境,不利于持续发展等。

[1]所以要想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我国的城市发展就需要遵循经济规律。

中共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论断。

城市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2.高质量发展的六大内涵解读十九大指出高质量发展的六大内涵包括: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配置、高质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质量的经济循环。

高质量发展不是指发展不追求速度,只注重质量。

提高发展质量,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发展的速度也会提升。

所以说高质量发展的“质与“量”是辩证统一的。

高质量发展六大内涵的解读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公民、生态、国家。

从公民层面来说,高质量发展就是改善城乡差距,让区域发展均衡,能够让经济的发展更加公平地惠及公民。

高质量要以人为本,提高社会公平性,高质量发展需要人民的努力,发展的成果应该人民共享。

要始终明确发展的目的是为了造福人民[2]。

从生态层面来说,发展要顺应经济规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维持生态平衡。

坚持绿色发展原则,为未来更加长远的发展做打算。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展规划解读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展规划解读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展规划解读第1章引言 (3)1.1 城镇化的背景与意义 (3)1.2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与内涵 (3)第2章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战略 (4)2.1 发展目标与基本原则 (4)2.2 空间布局与城镇体系 (4)2.3 政策措施与制度创新 (5)第3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5)3.1 交通基础设施 (5)3.1.1 优化公共交通体系 (5)3.1.2 构建多层次交通网络 (5)3.1.3 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 (6)3.2 水资源与给排水设施 (6)3.2.1 水资源保障 (6)3.2.2 给排水设施建设 (6)3.3 能源供应与环保设施 (6)3.3.1 能源供应保障 (6)3.3.2 环保设施建设 (6)第4章产业布局与转型升级 (7)4.1 产业结构优化与新兴产业培育 (7)4.1.1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 (7)4.1.2 新兴产业选择与发展策略 (7)4.1.3 政策措施与支持体系 (7)4.2 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发展 (7)4.2.1 产业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7)4.2.2 产业集群构建与发展策略 (7)4.2.3 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7)4.3 服务业发展与就业促进 (7)4.3.1 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7)4.3.2 服务业发展重点与布局 (7)4.3.3 服务业发展与就业促进策略 (8)4.3.4 案例分析与启示 (8)第5章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8)5.1 生态环境保护 (8)5.1.1 生态功能分区与保护 (8)5.1.2 生态红线划定与管控 (8)5.1.3 生物多样性保护 (8)5.1.4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8)5.2 环境污染治理 (8)5.2.1 水环境治理 (8)5.2.2 大气环境治理 (9)5.2.3 土壤污染防治 (9)5.2.4 噪声与固体废物治理 (9)5.3 生态修复与建设 (9)5.3.1 退化土地修复 (9)5.3.2 森林与城市绿化 (9)5.3.3 生态廊道建设 (9)5.3.4 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9)第6章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9)6.1 教育资源优化与配置 (9)6.1.1 优化教育资源布局 (9)6.1.2 提升教育质量 (10)6.1.3 完善教育保障机制 (10)6.2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0)6.2.1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10)6.2.2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 (10)6.2.3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10)6.3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10)6.3.1 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布局 (10)6.3.2 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10)6.3.3 促进文化体育产业发展 (10)第7章城乡融合发展 (11)7.1 城乡规划与政策统筹 (11)7.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1)7.3 农村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 (11)第8章人口与就业管理 (11)8.1 人口规模与结构优化 (11)8.1.1 人口规模控制 (11)8.1.2 人口结构优化 (11)8.2 劳动就业与培训 (12)8.2.1 劳动就业保障 (12)8.2.2 职业技能培训 (12)8.3 人才引进与培养 (12)8.3.1 人才引进政策 (12)8.3.2 人才培养机制 (12)8.3.3 人才激励机制 (12)第9章城市治理与社区建设 (12)9.1 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 (12)9.1.1 完善城市管理体制 (12)9.1.2 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13)9.1.3 创新城市治理手段 (13)9.2 社区治理与居民自治 (13)9.2.1 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13)9.2.2 推进居民自治 (13)9.2.3 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13)9.3 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 (13)9.3.1 加强城市安全管理 (13)9.3.2 构建应急管理体系 (13)9.3.3 强化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13)9.3.4 提高市民安全意识 (13)第10章保障措施与评估监管 (14)10.1 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14)10.1.1 完善政策体系 (14)10.1.2 加强资金保障 (14)10.1.3 创新融资模式 (14)10.2 评估监测与绩效考核 (14)10.2.1 建立评估监测机制 (14)10.2.2 强化绩效考核 (14)10.2.3 完善激励机制 (14)10.3 社会参与与公众监督 (14)10.3.1 加强社会参与 (14)10.3.2 强化公众监督 (14)10.3.3 推进信息公开 (15)第1章引言1.1 城镇化的背景与意义城镇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镇风貌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镇风貌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镇风貌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摘要: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有效推动了社会各领域的快速发展,乡村振兴本身就是关系到国家现代化社会建设的重大发展战略,更是一项长期需要坚持的历史任务,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我们也需要重点意识到乡村发展的复杂,还有一些其他的规律与原则,一定要有针对性地挖掘一些具有各项资源、要素潜力的乡村地区,需要从科学的角度,去计划乡村发展的模式,推动城镇与乡村协调发展的战略体系,激发乡村多元化文明以及培养其内涵的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通过阐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镇风貌建设主要路径,满足社会大众美好生活的需求,为现代化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城镇风貌建设;问题;对策引言城镇是“城市之尾,乡村之首”,是兼具城市和乡村特色的空间载体。

小镇风貌是小镇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现代风情、精神文化、经济发展等的综合呈现。

既体现了小镇的空间景观,又蕴含着地域特色。

加强城市和建筑风格管理,增强文化自信,延续城市文脉,体现城市精神,展现时代风貌,彰显中国特色。

风貌控制是改善和提升城镇风貌的有效途径。

城镇风貌引导控制规划是城镇风貌建设控制和开发建设系统化工作的最有效手段,符合政府、人民和参与发展各方的利益。

1城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1)经济基础较薄弱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更新改造的资金相对短缺相较城市,小城镇的经济发展不健全,过分依赖于部分城市遗留下来的产业,人均收入不高并且,小城镇的发展以农业和工业为主,在发展过程中经济实力不够后劲不足。

2)小城镇规划不合理小城镇建设不同于大城市,缺乏科学合理的城镇规划,且小城镇不重视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环境卫生也需要改善,车辆停放等无规划具有特色资源的小城镇定位模糊,未发挥出自身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服务能力落后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镇风貌建设对策2.1保护利用传统风貌,促进村庄持续发展要坚决稳妥推进这类农村的新型城镇化,就要在原有基础上,借助城市强大的产业基础,继续承接中心城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外溢,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为新兴产业和企业提供良好营商环境。

环境污染的现状及保护对策

环境污染的现状及保护对策

环境污染的现状及保护对策【摘要】为解决城市与农村发展进程中存在的水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土壤条件恶化等各类问题,本文首先对环境污染现状做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从立法、监测、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重点研究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进而提升环境质量,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污染;现状;保护对策1引言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与污染。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环境保护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国家层面上也接连出台了相关的保护法案与措施,以提高环境保护力度,提升环境质量。

但是,当前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存在,加强对环境污染与保护对策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环境污染现状分析2.1水污染问题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降低了我国环境质量。

一方面,工业废水将会造成水体环境污染,尤其对于冶金、造纸、制革等行业而言,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

如果工业废水未进行净化处理就排放到外界环境中,将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

鉴于此,应制定强有力的解决措施,并加强对排水管理制度、排污许可制度的完善,确保生产废水达标之后才能排放。

另一方面,居民生活期间会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其对于水环境质量的影响也比较大。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居民的数量越来越多,受限于基础设施建设、污水管网铺设等因素,使得居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率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进而导致了水环境污染的问题[1]。

2.2大气污染问题大气污染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尾气排放量逐步增大。

其中,尾气中包含了大量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使得大气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虽然一些地区采取了单双号限行政策,但是从长远来看并不能有效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其次,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各类能源的消耗量急剧增加。

尤其是煤炭等能源的消耗,可以为工业生产、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但也会加剧大气污染问题。

此外,工业发展进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置,将影响到周围环境的质量。

环境管理与保护的主要形势和对策分析

环境管理与保护的主要形势和对策分析

环境管理与保护的主要形势和对策分析摘要: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随之我国对能源资源消耗极速增加。

环境出现污染,那么会降低资源的利用效率,人们的实际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环境保护及管理工作的开展,其主要目的是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资源,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家政策,已为公众所熟知,但部分个人和企业为经济利益而破坏环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在实践过程中,传统的环境管理机制无法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导致的问题。

因此,迫切需要掌握环境管理和保护的发展趋势,合理提高环境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实力,合理改善我国传统的质量管理体系。

关键词:环境管理;环境保护;主要形式;相对策略引言环境出现污染,那么会降低资源的利用效率,人们的实际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要做好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理,加强环境检测的情况下,不断整合环境保护工作。

在全方位的改善污染问题之下,让环境保护稳定落实。

由此,结合环境检测的具体作用开展论述,做好了环境保护措施的运转。

1现阶段我国环境管理与保护的现况现阶段,通过不懈努力,尽管国内当前的环境情况明显改善,但长期性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未从源头上获得处理。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生态环境问题愈发严峻,环境保护及治理的措施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有效平衡,是当前我国反复强调的重点。

提倡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各类企业需要严肃、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

当前,由于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的影响因素众多,比如采取传统的生产方式,能源损耗大,污染程度高,空气严重受其影响;此外,环境评价审批程序繁杂,造成部分新项目,或投资人冒险开展非法建设,最终形成被动管理的局面。

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自身存有一些问题,部分岗位工作职责划分不明确,工作效能低,存有这种问题,对环保和整治有严重影响。

2改善环境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措施2.1提高对管理工作的关注度要有效提高对管理工作内容的关注度,需要对当下已经实施的工作制度进行研究,结合工作中实际发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将工作制度作出整改,保证在合理的工作制度中,促进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

洛带古镇发展现状分析及改善策略

洛带古镇发展现状分析及改善策略

洛带古镇发展现状分析及改善策略洛带古镇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古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洛带古镇在发展中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对洛带古镇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策略,以促进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1. 经济发展瓶颈洛带古镇目前以传统手工业为主,如织布、染坊、造纸等,这些产业在现代社会中已经逐渐式微,导致古镇经济发展面临瓶颈。

旅游业虽然发展迅速,但规模相对较小,对古镇的经济贡献有限。

2. 基础设施滞后古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狭窄、排水不畅、电网老化等问题较为严重。

这不仅限制了古镇内部的发展,也影响了外部交通和游客的舒适度。

3. 文化传承面临困难洛带古镇拥有丰富的文化传统,但在现代化进程中,这些传统文化渐渐被边缘化,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强,传承受阻。

4. 生态环境破坏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古镇周边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水质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问题日益突出,给古镇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

二、改善策略1. 挖掘传统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为了提升古镇的吸引力,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可以开设文化体验馆,让游客了解古镇的历史渊源和传统文化,推出具有古镇特色的文化活动和节庆,增加游客体验的趣味性和参与度,提升古镇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可以发展以乡村旅游为主题的民宿,让游客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古镇的魅力。

2. 优化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古镇的基础设施需要得到改善,包括道路拓宽、排水系统完善、电网升级等。

这样既能提升古镇的居民生活品质,也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环境。

加强古镇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设绿道或森林公园,提升古镇的生态环境品质。

3.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拓展经济增长空间古镇可以通过引进新型产业和技术,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

可以发展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新型产业,如手工艺品制作、文创产品设计等,为古镇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城镇化提高中国绿色发展效率了吗

城镇化提高中国绿色发展效率了吗

城镇化提高中国绿色发展效率了吗一、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城镇化在带来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伴随着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对绿色发展效率提出了严峻挑战。

探讨城镇化是否提高了中国的绿色发展效率,对于优化城镇化发展路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镇化进程中,大量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资源的集中高效利用。

同时,城镇化也推动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变革,为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如城市扩张导致的土地资源浪费、交通拥堵引发的能源消耗增加以及环境污染等,这些都对绿色发展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城镇化与绿色发展效率之间的关系,分析城镇化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机制,并探讨如何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提高绿色发展效率。

这对于推动中国城镇化与绿色发展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 城镇化与绿色发展的背景介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镇化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城镇化率持续攀升,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乡发展格局。

这种快速城镇化进程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资源消耗过度、生态破坏严重等,给中国的绿色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绿色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旨在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它强调在城镇化进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城镇化与绿色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城镇化进程中的绿色发展效率提升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探讨城镇化如何影响中国绿色发展效率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对城镇化与绿色发展之间关系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进而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和措施,推动城镇化与绿色发展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困境及对策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困境及对策研究

城乡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年第32卷第06期(总第506期)1 “城中村”问题研究现状城市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者这个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1949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10.64%,2011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超50%,2018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9.58%,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70%左右,中国大约用了30年的时间,实现了城镇人口多于乡村人口。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实现农民市民化已然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在发展进程中,“城中村”问题也日益显现。

城中村拥有着城市和乡村的特点,却不同于城市和乡村中的任何一个,它与城市社区在空间形态、商业形态、住宅类型、人口组成等存在明显的不同,有一定的复杂性和边缘性。

城中村的产生和发展也使得城市边缘环境脏乱、人流混杂、治安混乱、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全、居民居住环境恶劣、社会关系复杂、管理难度大等城市社会问题频发。

在此背景下,为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改造城中村势在必行。

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这一议案中,重点阐述了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等具体任务,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国家政策所要求的重点任务。

在此基础上,思考怎样将城中村改造和我国城市化的转型发展联系起来,讨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中村改造策略,成为现实中亟待处理的重要难题。

我们从新型城市化的内涵研究框架结构出发,系统的解析了城中村改造中现存问题和主要矛盾。

2 “城中村”改造面临问题及困境2.1 道德价值具有差异性,城中村改造意识有待转变城中村的流动人口多且形成复杂,导致人员的品德素质良莠掺杂,价值观呈多样性。

村民的认识观念守旧,生存方式跟不上城市飞速发展脚步,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小农经济思维的局限性,难以融入现代文明的都市。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报告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报告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报告引言城镇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城镇化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进行详细分析。

1. 城镇化发展的现状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据统计,截至2020年,中国城镇人口已经超过8亿人,城镇化率达到了60%以上。

城市的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引擎。

1.1 城市化带来的经济增长城市化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中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服务业比重不断增加,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提升。

这些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1.2 城市化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城市化为农村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契机。

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不断向城市流动,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得到了巨大改善,农业现代化取得了重要进展。

农村地区的农民也通过务工等方式提高了收入水平,改善了生活质量。

1.3 城市化推动了人口流动和资源配置城市化使得人口流动成为可能。

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和人力资源。

同时,城市的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2. 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尽管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顺利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国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2.1 加强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中国需要加强对城市规划的科学研究和规划实施,合理安排城市的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避免城市拥堵、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出现。

2.2 提高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中国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使得农村地区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经济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化发展中的环境保护现状与策略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已向更深层面迈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镇,并在城镇居住、工作和生活,使得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农村产业体系以及资源配置都在不断地调整和更新。

随之而产生的就是生态环境问题。

本文以环境保护为视角,探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引发的环境问题与应对策略。

【关键词】城镇化发展;生态环境;存在问题;治理方法
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镇人口日渐集中和扩大,各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由此而引发的最直接的问题是原来本应回归农田的各类垃圾开始流入其他领域,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城市区域环境的污染。

如果区域内废弃物及各类排泄物滞留过多,而对外输入能力和渠道又相对匮乏,区域产业系统所需的能量和物质就会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必然会产生资源与能源消耗过大的问题。

而相于有限的城镇面积,城镇内各种工业活动所产生的“负”能量就显得过于庞大,这些废弃污染物之间很容易相互作用,当自然系统所固有的净化能力无法“应对”这些污染物后,生态环境就会遭到更为严重的破坏。

就目前来看,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很多城镇气候与水质污染十分严重,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

1、城镇化环境问题的具体现状
1.1发展城镇化导致城镇周边农村和农业污染严重。

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各类化学肥料、农药用于农田及塑料膜的大量使用,加上规模化养殖等都对农业产生了很大的污染,乡村及城镇居民生产
生活的所产生的污水、垃圾等严重污染区域空气。

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取代有机肥料的化学肥料对区域环境所造成的危害日趋加重。

据研究表明,大量施用的化学肥料,长年积淀最终流汇于地下水体,对人类身体健康形成致命的隐患。

1.2乡镇工业开发建设使得污染源逐步扩大。

乡镇企业是城镇化发展农村经济的核心主体,在这一战略进程中生态环境与乡镇企业发展是紧密联系的。

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高潮,然而乡镇企业一般规模不大,分布比较分散,经营方式粗放等等,这些不利因素严重污染城乡生态环境,对城乡居民的身心健康也是极为不利的。

1.3 农村土地开发导致大量农田被毁,极大地损害了农业产业发展。

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因素就是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可再开垦的荒地少之双少,大量农田被侵占,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来属于农村工业占地。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我国农村工业占地高达一亿余亩,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

另外,大量的农田在农村工业活动中受到污染和破坏,我国每年有近2亿亩土地,其中有15%属于耕地因工业废水而遭受污染,粮食产量每年因此而减少100亿公斤,其中47%是农村工业污染及破破而产生的。

1.4农村工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农业生产基础。

农村工业对区域环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并不是危言耸听,比如我国西南地区土法炼硫就使周边大面积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远
远超出了国家标准。

局部地区甚至形成了ph值高含量酸雨。

炼硫
附近山同内岭呈现“秃头”,周边大面积农田不长庄家,成为死地,成千上成的农民失去了懒以生存和养育后代的农业生产生活环境。

虽然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治理工业污染的举措,然而受企业基础条件,经济环境和管理水平的制约,很多落后地区的乡镇业依旧如故,并没有太大改善。

2、协调治理城镇化进程中环境问题的策略
2.1城镇化经济发展大系统必须以维护自然与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在过去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主要以推动区域经济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为目的,并没有将自然环境资源列入保护范围,极易形成对自然和环境资源造成忽视和破坏,导致了很多生产者不顾自然资源保护与更新而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

只有将自然与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作为城镇化发展的核心,才能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二者之间彼此依存,有机地结合起来。

2.2推动城镇化必须兼顾农村与农业的发展。

农村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目标是产量目标、收入目标、环境目标。

随着城镇化发展耕地不断减少,农业收成面临巨大压力,产量目标作为农业发展重要指标,直接决定着农民收入和农村市场容量,只有保障了这两大目标才能保障工业发展和劳务产品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环境目标是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为农村农业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可以说我国城镇化能否顺利实现良性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自然生态环境。

因此,必须将农业与农村自然资源纳入核算机制,从实物、质量和价值等方面对相对时间与空间内的农村自
然资原进行真实合理的统计、评估、测算,以此来确认自然新源的平衡水平和利用水平,以便第一时纠正和改变过度损害自然资源现象。

2.3政府需强化管理干预。

行政手段、经济制约和法律监督是政府管理农村农业环境的基本方式,其中以行政手段较多。

但是以往的行政制度不够规范,缺货约束力和制度化。

因此,行政手段需进一步规范、优化和完善,提高执行力度和行政干预的严肃性。

经济手段则是通过补偿、收费和排污交易等对企业进行制约。

这一手段在我国运行已久,问题也十分尖锐。

比如排污收费制度是以排污浓度强弱为收费标准,而标准较低,一些排污量大的企业宁愿交排污费也不愿出资治理污染,极大地压制了企业治污的积极性。

法律监理手段是以立法和司法活动监督城镇经济活动、规范经济活动,促进城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大目标保持一致的法律行为。

目前,以法治化建设管理我国农村农业环境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系列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相断出台,但对于农村农业以及城镇化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仍相对薄弱,缺乏相对适应的法律法规机制和条文。

这种现象很大程度地影响了监督执法的力度,无法确保小城镇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位。

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强化法律监督机制,提高法律手段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4着力推广生态农业发展。

以生态、经济和系统学为指导,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农村良性互动发展为基础,将现代科技成果融入传统农业技术,使农业活动、经济发展及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
管理、资源更新高效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生态农业的基本理念。

生态农业并不是完全封闭的,自给自足的有机农业,也不是完全依赖于外界投入的工业化农业,是将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的统一。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当前应以发展立体种植生态农业为主,即在人工或半人工环境下以自然生态原理为指导的生产种植。

这是提高资源高效利用的有力模式,它能够将农业生态系弘巧妙地构划,合理利用资源,使各生物之间形成互相依顾、利用关系。

2.5加快和构建生态型城镇化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镇化发展步伐,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主要以传统城市、花园城市及生态城市为主。

面对资资与环境这一日益紧迫的全球性问题,未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应向生态型城镇发展已毋庸置疑。

生态型城镇并不是在于绿化占地面积多少,而是城市的生态功能是否良好,强调的是自然生物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调控能力。

生态型城镇建设要先对城镇做一个整体规划,使区域内的自然因素处于调控环境质量位置,同时兼顾区域交流、居住、水流等的生态学设计,通过对污染集中治理,调整不合理产业结构,严肃处理无法治污的企业等手段,使高频率下的城镇居住环境达到无公害化。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全面推进,人人都必须充公、全面、客观地认识到城镇化发展中的自然与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的迫切性,增强自身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维护自然、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德军,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l],2008年
[2]李奎,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期对策初探,黑龙江科技信息[l],2009年09期
[3]王芳,探析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城市建设理论研究[l],2012年第3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