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8物理中考分类汇编---凸透镜成像
2018年物理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6: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1.(2018北京,10,2)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如图4所示。
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B.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C.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D. 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光屏上可以呈接的像都是实像,故A选项错误;实像都是倒立的,故B选项错误;像是倒立、放大的,故C选项正确;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倒立、放大的像的有:投影仪、幻灯机。
故D选项错误。
2.(2018广西柳州,9,3)如图6所示,能正确表示照相机成像原理的是【答案】D【解析】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发生偏折,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另一侧的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而ABC三个图中光线没有经过光心,传播方向也没有变化故均是错误的,D是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故D正确。
3.(2018河南省,题号11,分值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图5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C.透镜不动,蜡烛向左移动,光屏向右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透镜不动,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答案】D【解析】物距小于像距,该图与投影仪原理相同,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A对,B错;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物和像移动方向相同,C选项中蜡烛左移,光屏也应该左移,才能再次成像;D根据光路是可逆的,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后仍可成清晰的像。
中考物理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含解析

专题05 凸面镜成像规律的应用【1】(2018年泰安卷)在“研究凸面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面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获得烛焰清楚的像。
则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③该透镜的焦距f必定知足8cm<f<15cm④快要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面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楚的像,光屏应凑近透镜A. 只有①和③B. 只有②和④C. 只有②和③D. 只有①和④【答案】C③凸面镜成倒立减小的实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得:;像距为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即,得:,;综合以上条件得:,故③正确;④快要视镜片,即凹面镜放在蜡烛和凸面镜之间,因为凹面镜对光芒有发散作用,所以像将远离凸面镜,所以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楚的像,光屏应远离透镜,故④错误;应选C。
点睛:凸面镜成像规律是常考试的内容,应切记凸面镜的成像规律,有些同学老是记不住,要下点功夫,能够联合成像光路图进行练习、记忆。
【2 】(2018年临沂卷)在研究凸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面镜和光屏的地点如下图,烛焰在光屏上恰巧成一清楚等大的实像,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该凸面镜的焦距是20cmB. 将蜡烛挪动到20cm刻度处,挪动光屏可获得倒立、放大的实像C. 将蜡烛挪动到35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楚的像,应向右挪动光屏D. 将蜡烛挪动到45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楚的像,应向右挪动光屏【答案】C解答:A、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20cm,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则u=2f,故f=10cm,故A错误;B、将蜡烛挪动到20cm刻度处时,物距为,成的是倒立、减小的实像,故B错误;C、将蜡烛挪动到35cm刻度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故应向右挪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体现清楚的像,故C正确;D、将蜡烛挪动到45cm刻度处,,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光屏上接收不到像,故D错误。
2018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_专题5_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有解析)

专题5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一.选择题(共21小题)1.(2018•自贡)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成的像都是实像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放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D.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分析】(1)近视眼用凹透镜进行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远视眼用凸透镜进行矫正,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v>f。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v>2f。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解:A、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当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所以,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故B错误;C、投影仪是根据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所以,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应放在镜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C错误;D、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之后,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可使光线提前会聚,故D正确。
故选:D。
2.(2018•咸宁)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离凸透镜越远,像也越大。
【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处移到2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焦距,因此凸透镜成实像,由于物距减小,则像距变大,像变大。
故选:A。
3.(2018•烟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蜡烛从如图所示的A位置逐渐移到B位置的过程中,像距及其像的变化情况是()A.像距增大,像变大 B.像距减小,像变大C.像距减小,像变小 D.像距增大,像变小【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018年中考复习专题——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23.ppt

考点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 例3(2013·咸宁)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1所示,调节烛焰、_凸__透__镜___中心和光屏中 心,使之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 (2)实验时,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 _____上___(填“上”或“下”)移动;
(3)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四个不同的位置,
如图2所示,其中蜡烛放在__a____处所得到的实像最 小;放在___d____处得到正立的虚像,___d____处的
成像规律是放大镜的原理;
(4) 如图3是我国海监人员正在用一台可变焦距的相机
拍摄钓鱼岛,如果要让像更大一些,镜头焦距应该调
得__较___大____(填“较大”或“较小”).
例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 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 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
像 ①_f_<_v_<_2_f 与
物 ②_v_=_2_f_ 异
侧
③_v_>_2_f_
会聚于一点
④_缩__小__、倒立、 实像
⑤等大、_倒__立__、 实像
⑥__放__大_、倒立、 实像
测焦距 ⑧__照__相__机_
测焦距 ⑨__投__影__仪_
u=f
v→∞
不成像
获得平行光
同
u<f
v>u
侧 放大、⑦_正__立__、 虚___像
4.眼睛的构造及对光的作用(认识)
年份/年 题型
高频考点 分值/分 难易度
近三年河 北省中考 2017 多选题 凸透镜成像规律 3
考查情况 分 析 2016 单选题 凸透镜成像规律 2
2018年全国中考物理真题专题汇编--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

2018年全国中考物理真题专题汇编--透镜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答案】D【解析】A. 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佩戴凸透镜矫正,A不符合题意;B.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物距在焦距以内时,即放大镜的应用,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B不符合题意;C.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用的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此时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二倍焦距以外,C不符合题意;D. 根据凸透镜成倒立实像时的规律,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增大像距,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减小物距,使镜头靠近投影片,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体从二倍焦距想一倍焦距靠近时,成的像变大,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2.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答案】C【解析】A.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采用较粗糙的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A不符合题意;B.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当蜡烛和像重合时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B不符合题意;C. 探究光的析射特点时,当光从空气垂直于水面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不变,C符合题意;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因为蜡烛、凸透镜、像是在同一直线上的,所以当蜡她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当光线垂直射向反射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3.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A. 大于20cmB. 等于10cmC. 小于10cmD. 在10cm与20cm之间【答案】C【解析】【解答】因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小于10cm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应用:放大镜。
专题03透镜-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1(原卷版)

专题3 透镜一、单选题1.将物体分别放在甲、乙凸透镜前,物距相同,通过甲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通过乙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
图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甲透镜的光路图,图中哪幅图可能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乙透镜的光路图()A. B.C. D.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③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f<15cm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A. 只有①和③B. 只有②和④C. 只有②和③D. 只有①和④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 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C. 将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D. 将蜡烛移动到45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C. 使用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光在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D.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用来矫正近视眼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B. 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C. 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35 cm处,移动光屏可能得到倒立的清晰像D. 更换一个焦距小的凸透镜,只移动透镜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6.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A. 增大像距B. 增大像的大小C. 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D. 增大取景范围7.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凸透镜成的像都是实像B. 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C. 投影仪中的投影片放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D. 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8.如图所示,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80cm起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请晰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 此成像原理可以应用在放大镜上C.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也要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D. 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在蜡烛与光屏之间移动,不可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9.如图所示,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 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 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正远视眼C. 图内中,海市质楼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D. 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循光的反射定律10.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 雨后彩虹一光的色散B. 鱼翔浅底一一光的直线传播C. 小孔成像一光的反射D. 镜花水月一光的折射1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 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 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12.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B.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C. 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13.如图所示的重庆网红图片,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 洪崖洞在平静江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虚像B. 游客看到穿楼而过的轻轨列车是平面镜成的像C. 朝天门夜空中璀璨梦幻的光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 用手机拍摄过江索道的照片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14.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B.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D. 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15.岸上景物在湖水中形成清晰的倒影(如图),下列有关“水中倒影”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B. 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 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D. “水中倒影”比岸上景物大一些二、多选题16.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B. 在平静的东昌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这是光的反射现象C. 烛焰经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烛焰靠近透镜,烛焰的像一定远离透镜D. 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的三、作图题17.图中的入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画出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018-2020年黑龙江省物理中考试题分类(3)——透镜成像规律

2018-2020年黑龙江省物理中考试题分类(3)——透镜成像规律一.透镜的光路图(共5小题)1.(2020•大庆)一束光线射向凸透镜,请补充完整这束光线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图。
2.(2019•大庆)请画出光源S发出的光线SA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图。
(↕表示凸透镜,作图时请保留必要的辅助光线,只画出折射光线的不给分)3.(2018•大庆)请补充完整通过凹透镜两条光线的光路图(其中一条光线指向透镜左侧焦点,另一条光线平行于主光轴)4.(2018•绥化)作出蜡烛发出的光通过透镜之后的光线。
5.(2018•玉林)在图中画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共12小题)6.(2018•齐齐哈尔)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该原理制成的C.若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左移动适当距离,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若换用材料与口径相同但更厚一些的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7.(2020•黑龙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cm处,可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8.(2020•牡丹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1)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填光学仪器名称)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选填“变大”或“变小”)。
2018中考物理真题汇编·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专题练习(共28题,含解析)

2018中考物理真题汇编·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专题练习(共28题,含解析)1.(2018·本溪)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小明用“F”字样的LED光源(如图甲)、凸透镜(焦距为10cm)和光屏进行了如下实验:(1)组装器材时,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除了将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还应调整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2)当透镜和光屏固定在图乙所示的位置时,LED光源应移到(填“A点左侧”“AB之间”或“B点右侧”),才能在光屏上看到(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3)小明将光源向(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并适当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承接到了更大的清晰的像。
(4)接着他将一个近视眼镜放在光源和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为了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向(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
2.(2018·丹东)在某次光学实验活动中,小明做了如下两个实验:(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如图甲所示。
①蜡烛放在A点,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②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明将自己的近视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并靠近凸透镜,若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小明应该向(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
③小明又把蜡烛放在B点,继续观察蜡烛所成的像,此时眼睛应在(填“蜡烛一侧”或“光屏一侧”)观察。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如图乙所示。
①在水平桌面上平铺一张大白纸,玻璃板应放置。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两支蜡烛外形相同是为了验证像与物③多次实验后,小明将数据记录如表二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
次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1 10 102 15 153 20 20 3.(2018·鞍山)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用光具座的长度为1m,如果有焦距为10cm、25cm的两块凸透镜,应该选择焦距为cm的凸透镜完成实验。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03透镜(含解析)

专题3 透镜一、单选题1.将物体分别放在甲、乙凸透镜前,物距相同,通过甲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通过乙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
图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甲透镜的光路图,图中哪幅图可能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乙透镜的光路图()A. B.C. D.【来源】广东省广州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答案】A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③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f<15cm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A. 只有①和③B. 只有②和④C. 只有②和③D. 只有①和④【来源】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答案】C③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得:;像距为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即,得:,;综合以上条件得:,故③正确;④将近视镜片,即凹透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像将远离凸透镜,所以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透镜,故④错误;故选C。
点睛: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常考试的内容,应牢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些同学总是记不住,要下点功夫,可以结合成像光路图进行练习、记忆。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 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C. 将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D. 将蜡烛移动到45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来源】山东省临沂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答案】C【解析】分析:(1)根据像距和物距的关系焦距的大小;(2)根据焦距的大小,由物距与焦距的关系进行判断;(3)凸透镜成实像时,具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4)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018年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5-透镜及其应用(含答案解析)

5透镜及其应用10. (2018·威海) 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DA.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13.(2018·泰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3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 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C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③该透镜的焦距f 一定满足8cm<f<15cm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A.只有①和③B.只有②和④C.只有②和③D.只有①和④20.(2018·泰安)如图所示,入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在答题卡上画出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8.(2018•烟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蜡烛从如图所示的A位置逐渐移到B位置的过程中,像距及其像的变化情况是()A.像距增大,像变大B.像距减小,像变大C.像距减小,像变小D.像距增大,像变小【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离凸透镜越远,像也越大。
【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A位置逐渐移到B位置的过程中,由于物距减小,则像距变大,像变大。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首先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搞清物距和像距。
然后才能准确判断像的性质。
10.(2018•淄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在凸透镜后20cm的光屏上出现一个等大倒立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cm处,则()A.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分析】(1)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018中考物理真题汇编-3.透镜及其应用

1.(2018 ·安徽中考)下列光路图错误..的是(C)。
A.放大镜成像B. 小孔成像 C .光由空气斜射到水面 D.近视眼的矫正解析: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眼睛的矫正。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得到的,故A正确;小孔成像是实际光线通过小孔时沿直线传播会聚成的实像,故B正确;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应靠近法线,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故C错误;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物体“发出”的光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为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让光线发散一些,所以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故D正确。
2.(2018·广安中考)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C.使用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光在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D.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用来矫正近视眼【解析】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透镜对光的作用。
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A错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关,物体离平面镜越近,而物体的大小不变,所以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不变,B错误;使用投影仪成像时,物体一般正放,此时在屏幕上会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在屏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C错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利用凹透镜,可以使远处射向眼睛的光的会聚点后移落在视网膜上,即利用凹透镜可用来矫正近视眼,D正确。
3.(2018·威海中考)10. 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D)A.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精品-1)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6期专题03透镜含解析20181124190

专题03 透镜一、单选题1.以下描述符合实际的是()A.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人离平面镜越远,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就越小C.“潭清疑水浅”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D.凹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具有发散作用【来源】(人教版)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5.2 生活中的透镜【答案】C【解析】【详解】C、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导致看到的“物体”变高,所以“潭清疑水浅”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C正确;D、凹透镜对平行或不平行的光都具有发散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2.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正确的是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来源】2018年长沙市中考物理试题【答案】A【解析】【详解】甲图,远处过来的光线成像于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成因原理图;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故乙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图;丙图,近处过来的光线成像于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成因原理图;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故丁是远视眼矫正原理图。
故选A。
【点睛】重点是近视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近视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造成的,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青少年时期是眼睛近视的高发期,特别要注意用眼的卫生,防止用眼过度而发生近视。
3.如图所示,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80cm起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请晰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此成像原理可以应用在放大镜上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也要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D.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在蜡烛与光屏之间移动,不可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湖南省衡阳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此应用是投影仪的原理,故B错误;C.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则物距变大,像距要变小,所以光屏要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故C正确;D. 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在蜡烛与光屏之间移动,能再次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4.5.1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2018版

说明凸透镜有左右两个焦点
凸透镜的焦点和光心所在的直线叫做主光轴。
三、透镜的光心、焦点和焦距
凹透镜如图:
F称为凹透镜的虚焦点,凹透镜有左右 两个虚焦点。 f是虚焦点到凹透镜光心的距离,称为焦距。
怎样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太阳光聚焦法:
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把一张纸放 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的距离,直到纸 上的光斑变的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 的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这就是焦距。
2.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三、透镜的光心、焦点和焦距 透镜的中心叫光心,用字母O表示。
F
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会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会聚于一点,这个点 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用字母F表示。
三、透镜的光心、焦点和焦距
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用字母f表示。
三、透镜的光心、焦点和焦距
三、透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特殊光线
眼镜片上的透镜
一、透镜分类
1、中间厚,边 2、中间薄,边
缘薄的透镜
缘厚的透镜
称为凸透镜
称为凹透镜
老花镜,照相机的镜头
近视眼镜
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018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作图题分类汇编(含解析)

作图题分类汇编1(2018日照)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位置A时,观测到在位置C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若把蜡烛移到位置B,试作图找出蜡烛通过透镜的成像位置。
解析:从物体A的顶端做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凸透镜后经过焦点而会聚到像点。
由A的顶端发出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从物体B的顶端做平行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过焦点,再从B的顶端做过光心的光线,这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像的位置,如图所示:2.(2018•青岛)物体A、B一起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A的受力示意图解:物体A随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A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G与F是一对平衡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点在物体A的重心;由于A与B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故A与B之间无摩擦力,则A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重力从重心竖直向下画,符号为G;支持力从重心竖直向上画,符号为F,注意两条线段的长度相同,如图所示:3.(2018德州)如图所示,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经墙上的平面镜反射后,射入游泳池中。
请画出它经平面镜发生反射及进入水中发生折射的光路图。
___________【答案】【解析】过入射点作法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再根据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其折射光线,如图所示:4.(2018日照)某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
他们用的实验器材如图所示,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空气,U形管中液面最初相平,两个密闭容器中都有一段电阻丝。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甲两个容器的电阻丝接到电路中。
(2)实验中通过观察液面高度的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3)接好电路,闭合开关,通电一段时间后,右(填“左”或“右”)侧U形管中液面高度变化大,此实验现象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均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所产生的热量越多。
2018全国中考物理真题汇编__专题四_透镜及其应用

2018全国中考物理真题汇编【专题四】透镜及其应用综合1. 如图,甲、乙两个凸透镜的焦距分别是3cm和5cm,画出平行光经过它们之后的光线,哪个凸透镜使光偏折得更显著些?第1题图2、以下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过程,请将其补充完整:(1)幼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2)点燃蜡烛,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
使其在。
(3)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 ,c ,e三点;①蜡烛在a点时移动光屏,接收到了清晰的像,生活中利用了此成像规律。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②在凸透镜位置不变时,将蜡烛从a点移至C点,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透镜方向移动;③将蜡烛移到c点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选填“能”、“不能”)。
第2题图第3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3. 张宁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 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B. 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 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 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 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4. 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5、如图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图中阴影部分),则所成的像将()A.像的A′部分消失了 B.像的B′部分消失了C.成像的效果不受影响 D. 像A′B′是完整的,亮度变暗第5题图第6题图6、如图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知识连线2018中考真题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知识连线2018中考真题一、透镜1.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制成的。
2.透镜与面镜区别:面镜利用光的反射现象成像,透镜利用光的折射现象成像;透镜成像遵循光的折射定律,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透镜分类: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远视镜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近视镜等)。
4.透镜光路基本概念:图(1)是透镜光路示意图。
(1)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主轴),用“CC/”表示,透镜的几何中心叫光心,用“O ”表示。
a.凸透镜光路b.凹透镜光路 图(1) 透镜光路示意图(2)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凸透镜焦点,用“F ”表示,如图(2)a 所示;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其反向延长线会交于一点,这是凹透镜的焦点(虚焦点),如图(2)b 所示。
a.凸透镜光路概念b.凹透镜光路概念 图(2)透镜光路概念(3)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焦距,焦距用“f ”表示,图(1)中就是“OF ”之间的距离。
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4)物体到光心的距离叫物距,用“u ”表示。
(5)像到光心的距离叫像距,用“v ”表示。
二、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3)所示。
图(3)过光心的光线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另一侧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如图(4)所示。
图(4)平行于主轴的光线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5)所示。
图(5)过焦点的光线4.透镜的作用:凸透镜有会聚光线作用,所以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有发散光线作用,所以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物理中考分类汇编===凸透镜成像17.(3分)(2018•岳阳)请画出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后的出射光线。
(2018绵阳)14.(6分)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再将焦距为30cm 的凸透镜甲放置在蜡烛和屏之间适当位置,在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实像;在透镜甲位置上换上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乙,不改变蜡烛位置,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适当距离,就可以再光屏上得到清晰的(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实像。
8.(2018•烟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蜡烛从如图所示的A位置逐渐移到B位置的过程中,像距及其像的变化情况是()A.像距增大,像变大 B.像距减小,像变大C.像距减小,像变小 D.像距增大,像变小(2018吉林)27. 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元件摆放位置如图所示,在光屏中心呈现出清晰的蜡烛的像,由此可知透镜焦距为_____cm;(2)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
把蜡烛放在刻度尺的15cm处,可在蜡烛和凸透镜间合适位置添加一个焦距适当的_____透镜,仍能在光屏上承接到蜡烛清晰的像;如不添加透镜,若适当移动光屏可承接到一个倒立的,_____的实像;(3)在实验中,小明更换了一个凸透镜,使三者还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并使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承接到蜡烛的像(光具座足够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写出一种原因即可)20.(2018泰安)如图所示,入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在答题卡上画出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018重庆)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峻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如图9甲所示操作,测出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cm;(2)接着小峻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9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3)保持图9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向右移动蜡烛时,应该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仍然不变,小峻继续向右移动蜡烛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清晰的像。
13.(2018泰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 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③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f<15cm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A.只有①和③B.只有②和④C.只有②和③D.只有①和④10. (2018威海)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2018山西)20. 如图甲所示,在圆柱体水杯后面放一张画有箭头的纸条。
往杯中倒入适量水,透过水杯,看到一个箭头改变了方向(如图乙)。
这是为什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抓住影响这个问题的主要因素:圆柱形水杯装有水的部分具有_________的特征,忽略掉影响这个问题的次要因素:物体的材质等,构建凸透镜模型进行研究。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判定,看到这个方向改变的箭头是放大的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凸透镜的这一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_________(选填“张相机”或“投影仪”)。
(2018徐州)23.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1)组装调整实验器材时,要使烛焰和______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2)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若烛焰在凸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______)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3)接下来,保持烛焰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一个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则所成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______.(4)如果要估测题(3)中凸透镜的焦距,可以让烛焰距离凸透镜______,此时像距就近似等于焦距.(2018遂宁)11.(6分)勤于动手的小聪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过程中,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放置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的像,利用凸透镜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是(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位置,他将自己佩戴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间适当位置时,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明所患的眼疾是。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2018齐齐哈尔)11.(3.00分)关于生活中的透镜,下列描述合理的是()A.放映幻灯片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景物的倒立放大的实像B.看电影时,屏幕上的像相对于胶片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与放大镜的距离必须小于一倍焦距D.生活中用凸透镜矫正近视眼(2018包头)4. 如图所示,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此时在光屏中心已成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此时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特点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B. 若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C. 若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D. 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将光屏左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2018德州22.(5分)小莉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21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___________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如图21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___________(选填A、B、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21丙中的___________ (选填“1、2、3、4”)。
(3)实验完成之后,小莉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21丁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___________凸透镜。
(选填“靠近”或“远离”)(2018内江)14.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
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后,相当于一个()(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太阳出来后,它对光线有()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
(2018云南)20. (17分)某小组同学利用图11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为使凸透镜所成的像位于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至在上;该实验在光线较的环境中进行更便于观察。
(2)小王同学三次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如图11乙所示,A'、B'、C' 分别是他信A. B.C在光屏上所成的儒。
在此之前调节仪器时,普在光屏上看到国外景物所成的清晰的像。
这个像与图11乙中烛焰(选填“A”。
“B”或“C")的成像原理相同。
当把耕烛移动到M点时,在光屏上找不到烛焰的像,因为此时烛焰_____ (选填“成实像”。
“成虚像”成“不成像”)。
(3)分析图11乙中信息。
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_____ (选填“正”或“倒”)立的。
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像___ _ (选镇“靠近”成“远离”) 凸透镜。
因此用相机拍照,拍完近最再拍远录时,应将相机的镜头向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最物的方向圆一些,才能拍出清晰的照片。
(2018成都)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成像情况如图11所示,小组成员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光屏上的像变大”的问题,经过讨论后形成两个方案,而且结果都达到目的。
方案一: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_________移动适当距离;方案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都向_______________移动。
(2018沈阳)9. 如图所示,小华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选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并将其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处,光屏和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验时,应先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B. 若将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等大清晰的像C. 若将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40cm~50cm刻度之间,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D. 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像成在光屏中心的上方,可将透镜的高度向下调,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18. (2018宁波)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
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
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 (填“注水”或”抽水”)。
(2018 天津)11.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 cmB.当u = 25 cm 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C.当v = 24 cm 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 cm 处向距凸透镜32 cm 处滑动,像会逐渐变小27.(2018泰州)某兴趣小组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元件,使LED灯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小明将各元件调整到如图位置时,小组成员在光屏上都能观察到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缩小的(放大/等大/缩小),此时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
(2)当LED灯向左移动时,要在光屏上再次获得清晰的像,只需将光屏向左(左/右)方向适当移到,或者在凸透镜前放置一个合适的近视眼镜。
(3)小华在用同样的器材进行实验时,发现光屏上出现的像只有中间清晰,两侧却较模糊,小明只对凸透镜进行了调整,就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他的调整是C。
A.左右适当移动凸透镜B.上下适当移动凸透镜C.适当扭转凸透镜D.更换焦距合适的凸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