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视域下学校德育创新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德育发展的研究主报告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德育发展的研究主报告第一篇: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德育发展的研究主报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发展的研究》课题资料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德育发展的研究马鞍镇中学傅琴在学校里,有一种东西,看不见却分明可以被触摸到,无法被量化却有着撼动人心的力量,这就是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品行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
一、校园文化和德育教育的含义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
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
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育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的互动,把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和心理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
德育是一个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独特过程。
这一过程不仅有教育环境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也包含受教育者作为主体的自我选择、自我塑造、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
结合两者的含义,不难看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1、校园文化建设有凝聚作用。
通过符合学校特色的校风、教风、学风和校训等精神纽带,沟通师生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出师生对校园的情感归向,激发出他们的团队意识,凝聚成合力,形成一致的价值观。
2、校园文化建设有熏陶作用。
师生置身在精心设计布置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在不知不觉时其行为已经受到影响,通过耳濡目染,榜样作用,一股无形的力量促使他们在言行举止上要文明。
优良的学校舆论、良好的师生关系等对每个人的精神状态有一个积极的导向作用,激发他们工作、学习的积极性。
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的研究
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的研究【导言】在当今社会,教育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而在教育的过程中,德育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的模式创新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想办好一所学校,就必须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
因此,对学校德育模式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旨在探究关于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的研究。
【正文】一、学校德育模式创新背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学校德育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创新。
近年来,学校的德育工作受到了文化多样性、互联网、家庭变化、社会诱惑等多方面的影响,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
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有效开展德育工作,是全国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问题。
二、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学校德育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格、道德,提升学生的素质、关爱他人的能力以及维护优秀校园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
校园德育和学校的发展密切相关,是一个学校的形象和文化的展示,同时也是学校整体素质的提升。
因此,德育模式创新不仅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需要,而且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的探究1.开展多元化德育活动:学校应该在德育教育上开展更多的活动,比如德育口号环境创设、德育演讲、德育手册制作等,让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到爱、友情、宽容、自信等等。
2.建立全员参与的德育管理机制:学校的德育工作不再是少数教师的任务,而是通过全员参与的活动和机制来展开,这样可以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3.开设德育专题课程:在系统、全面、科学地开展德育教育中,建立德育专题课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4.创新德育工作的测评方式:不能只是通过科目分数,而要根据德育教育要求制定更加科学、全面的测评方式,建立德育模式的考核体系。
5.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学校可以在德育工作上利用人工智能,如智能教室、智能考试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新时代视域下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研究
新时代视域下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研究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在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而高职校园文化和德育工作,是高职教育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之一,它涉及到学生的人文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方面,对于进行全面的德育工作、倡导有效的文化建设和促进学生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当前新时代视域下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工作应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但是光有技能并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
因此,高职校园文化德育的核心应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为目标,使学生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成为具有高度技能和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高校应该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营造出高度与之相吻合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愉悦学习并从中吸取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成为爱国、自强、诚信等具有现代社会价值观的人才。
其次,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工作应以教育创新为驱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职教育应该重视建立“专业+创新”教育模式,加强教师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创造出新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推动学生通过科技创新等实践活动,培养其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能够培养出独立思考、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为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最后,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工作应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创新文化方式和载体。
学校管理应该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注重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文化活动方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
学校管理者应该创新文化方式和载体,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等现代技术手段,创建出新的文化载体,使学生更加愉悦地学习和成长。
同时,学校应该更好地发挥德育作用,通过德育教育、学生社团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不断充实自我精神世界,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下的学校德育模式研究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下的学校德育模式研究德育模式研究是德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切实提高德育成效,德育模式成为研究者和相关德育工作机构的研究热点,反映德育新理念的德育特色模式纷纷构建,推动了我国德育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建构。
学校德育模式的研究,总体上有两种类型:一种主要集中于学校德育模式的自身理论研究。
或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对此进行分析,或对学校德育模式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或对不同国家学校德育模式的特征进行比较和深入思考。
如《我国学校德育模式的社会学研究》、《国外学校德育模式的比较研究》等,这类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模式的创新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另一种则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对接。
或从理论出发,针对某种特定问题的解决,运用类比、演绎、分析的方法,经假设而构建,成形后再运用于学校德育实践中加以论证和完善。
或从实践出发,对学校德育实践中正在运作的或已经初具成效的德育运作模式,通过概括、归纳、综合,使之上升到抽象理论形态。
如《实践性德育研究及其基本模式构建》、《互动德育模式研究》等,这类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模式的创新研究提供了现实支撑。
纵观学校德育模式的研究现状,不难发现,学校德育模式研究将更加注重相关学科的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更加关注学生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学生的发展及品质的养成是教育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长期处在某一校园文化中的师生,在这独特的校园文化的熏陶感染下,会形成特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
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的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的研究Ss一、引言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德育是学校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学校文化建设是通过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和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德育则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本文将从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德育的含义、目标、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一种思想观念,也是一种做法方法,更是一种独特的精神风貌。
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等,形成一种积极向上、阳光向前、团结友爱、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
具体而言,学校文化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形成浓厚的精神氛围学校是培养学生的地方,良好的精神氛围能够促进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
学校要创设一种宽松、自由、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种氛围中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
1.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应当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人的尊严、自由和平等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1.3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教室设施、图书馆、实验室等。
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
1.4加强师生关系学校要加强师生关系,营造师生和谐融洽的氛围。
学校应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安慰和支持。
三、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学校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学校德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具备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2.2加强学生的法治教育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法治教育,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明确自己的法律权利和责任。
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的研究
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的研究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学校德育模式创新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任务,备受关注。
德育模式的创新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品质教育和全面素质发展,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本文将从德育模式创新的意义、目标、路径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浅谈。
首先,德育模式创新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了许多变化,传统的德育模式存在着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的问题。
因此,创新德育模式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使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行为习惯,能够做到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待人守信等。
其次,德育模式创新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传统的德育模式注重道德的传授和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发展。
而创新的德育模式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因此,创新的德育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德育模式创新的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建立完善的德育目标和评价体系。
这需要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社会需求,确定学校德育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反馈和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其次,构建积极、开放和互动的德育环境。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类德育活动,创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同时,加强学生与教师、家长和社会资源的互动和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和交往圈子。
最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德育模式创新需要激发学生参与德育的主体性,让他们成为德育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组织者。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学生自治组织、提供公益实践机会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然而,德育模式创新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传统的德育观念和教育体系的束缚。
传统的德育模式尚未完全改变教师“灌输式”教育的倾向,学生对德育的活动产生阻力。
其次,德育模式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
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的研究
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的研究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校德育模式的创新不仅关乎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更关系到国家乃至全球的未来。
因此,我们有责任研究和探索新的德育模式,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并培养优秀的人才。
本文将对学校德育模式创新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新的思考和建议。
一、现状分析目前,学校德育模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灌输,缺乏实践操作和体验教育。
学生往往缺乏对道德理念的认同和理解。
其次,学校德育模式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培养方法。
每个学生的道德发展需求不同,但传统模式缺乏相应的措施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此外,德育模式的创新与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紧密相关。
在德育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和能力发挥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并改进现有的德育模式。
二、德育模式创新的原则1.全面发展。
德育模式创新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除了道德品质的培养外,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的发展,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个性化发展。
德育模式创新应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特点和需求。
因材施教、因人施策是德育模式创新的重要原则。
要求教师进行个性化的德育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需求进行具体的德育计划和活动安排。
3.知行合一。
德育模式创新强调知识和行为的融合。
学生只有通过实践和行动才能真正理解和体验到道德的意义。
因此,德育模式的创新应更加注重实践和体验教育。
4.校园文化。
德育模式创新应融入学校的整体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和支撑,德育模式创新必须符合学校的文化特点和办学理念。
三、德育模式创新的实践1.道德体验教育。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道德行为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可以引入一些道德情感教育的课程,让学生通过课堂活动感受道德的美好和情感的体验。
2.德育资源共享。
学校可以与社会资源进行合作,共享德育资源。
通过与社区、企业和家庭的合作,引入外部资源来丰富学校的德育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研究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德育教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深入探讨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特点及其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并分析如何通过有效的校园文化建设策略和实践案例,提升学生参与度及影响力,以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
一、校园文化概述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由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和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多个方面。
校园文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性:校园文化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
2.互动性:校园文化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过程,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开放性:校园文化不仅局限于校园内部,还与外部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种开放性的文化形态。
4.传承性:优秀的校园文化具有传承性,能够代代相传,成为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
二、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教育关系优秀校园文化建设对德育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其次,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优质的校园文化可以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声誉,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校园文化建设策略与实践案例为了有效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和实践措施。
首先,加强物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这包括完善校园设施、美化校园环境、打造特色景观等。
其次,完善制度文化建设,规范学校管理。
这包括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等。
第三,推进行为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这包括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
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实践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学校德育课程建设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之一。
本篇报告旨在对学校德育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和提升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现状分析(一)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学校德育课程的建设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德育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能力,更注重学生的品德、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学校德育课程,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责任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二)学校德育课程的现状1. 德育课程的设置不够系统化。
目前学校德育课程的设置较为零散,缺乏统一的课程体系。
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但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2. 德育课程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很多学校在开展德育课程时,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导致学生对德育课程产生了厌倦感。
3. 德育教师的培养问题。
由于对德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在德育教师的培养上投入不足,导致缺乏专业化的德育教师队伍。
三、存在问题(一)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不够系统化的问题由于学校德育课程设置较为零散,缺乏统一的课程体系,德育教育的效果不明显。
学生无法在课程中全面了解德育相关知识,无法形成较为完整的价值体系。
(二)德育课程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度,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学生对于德育课程的兴趣下降,德育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不足的问题学校对于德育教师的培养投入不足,导致缺乏专业化的德育教师队伍。
德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对策建议(一)建立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1. 设立统一的德育课程标准和目标,明确每个学段学生应该具备的相关品质和能力。
2. 确定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以校园文化为载体 创新德育形式
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创新德育形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德育为先。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把德育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
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方向,确立了“全面规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德育工作思路,并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拓宽了德育工作渠道,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众所周知:校园文化建设是德育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校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在工作:一、净化、优化育人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
校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这里的每一堵墙都是学生每天需要面对的。
要让校园里每一堵墙说话,就要为学生对话开辟宽阔校园通道,就要赋予学生校园生活的每一细节以丰富的生命力,并使其成为陶冶感染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
为此,我们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积极筹措资金,改造和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在绿化、净化校园环境的基础上,我们注重在美化环境上下功夫,注意校门的设计、文化长廊的布置和绿化带、树木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在逸夫教学楼前新建一个奋飞雕塑,扩充展示橱窗面积,新增不锈钢警示牌20个,并对每班在室内悬挂标语进行统一布置,力争达到立意深、品位高、格调雅,从而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是将每月评选出的“十佳教师”、“十佳学生”、“校园十一星”的事迹、照片制成版面,展示在橱窗和教室里,时刻激励全体师生学楷模,争先进,形成一个争先创优、互帮互学的良好局面;学校主道两侧的黑板报,每周轮流由各班出安全、卫生、推普、学习等不同主题的板报,渲染了校园文化环境;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等坚持为师生开放,以便他们随时汲取精神营养。
学校文化育人理念下的德育模式创新研究
学校文化育人理念下的德育模式创新研究作者:梁杏茹来源:《师道(教研)》 2021年第6期文/江门市江海区景贤小学梁杏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要把文化引导、活动育人、知行合一融入到办学活动中去,并且根据学校文化育人理念创新德育模式,构建理念明确化、目标层次化、内容多样化、途径特色化、评价多元化的德育体系。
一、学校文化是学校德育目标实现的保障1.物质文化为学校德育营造环境氛围景贤小学的文化定位为贤文化。
围绕学校文化育人理念——“景仰贤达,积极向上”,我们精心设计了高品质的校园环境文化。
校园整体设计突出“景仰贤达”功能,体现环境文化的熏陶、引导作用。
在布局格调、育人功能上做到以人为本、和谐统一、典雅精致。
我们用好校园内的每一个空间,打造“壁面文化”“柱子文化”“楼道文化”“场室文化”,让孩子们从进校门开始,就能穿梭在贤文化的探究活动中,寻找心中的贤人。
2.精神文化为学校德育增强力量学校弘扬“见贤思齐、有志必达”的校训精神,并将其贯穿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树立“任人唯贤,和合共生”的管理理念,打造“三心三实”教师团队,培养“善学善思,知行合一”的学生群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强化“乐贤通达,内外兼修”的办学理念,凝练贤文化特点,塑造贤文化品格。
3.制度文化为学校德育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德育工作不能离开以制度文化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常规管理,如学生的日常行为、学习习惯、课外管理、礼仪常规和教师的工作常规、岗位职责、奖惩激励等方面都要作出明确的规定,此规定包含平等、严谨、公正等思想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健康发展。
4.活动文化为学校德育提供有效平台每学期,学校开展体现办学个性的校园活动,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教育与自我调节,在活动中“自己教育自己”。
校园活动的开展给学校德育带来了隐性的效果,学生更自律、自治、自教。
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的研究
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的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德育模式的创新成为了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传统的德育模式主要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但随着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德育模式需要更加全面和综合的改善。
因此,在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的研究中,需要通过对理论的探索和实践的探索,不断完善并促进学校德育的健康发展。
一、学校德育模式的现状分析目前,学校德育模式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注重单方面灌输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二是缺乏创新性,往往过于依赖教师的个人力量,缺乏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模式;三是缺乏系统性,不能将德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无法形成有机的整体。
二、德育模式创新的理论探索1.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模式创新在德育模式创新中,要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明确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目标,将德育与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2.基于学生主体性的模式创新德育模式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通过开展个性化德育活动和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
3.基于全员参与的模式创新学校德育模式要鼓励全校师生参与,形成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通过师生互动、家校合作等方式,建立起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成长的良好环境,实现全员参与、全员育人。
4.基于资源整合的模式创新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资源共享的良好机制。
与社区、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活动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德育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1.构建学校德育模式的组织体系学校应设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组织师生代表共同参与,制定学校德育规划和计划,推动学校德育模式的创新。
2.推进课程改革,融入德育内容学校应推进课程改革,将德育内容融入学科课程中。
通过设置德育课程、德育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新时代视域下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研究
新时代视域下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研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具备一定职业技能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任务也格外重要。
在新时代的视域下,高职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变得尤为重要,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研究需要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出发。
在现代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职院校应该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校园文化的塑造,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正直诚实、守纪律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高职院校可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感恩、奉献精神,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研究还需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出发。
新时代要求高职学生具备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高职院校应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勇于尝试、敢于创新。
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平台和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在新时代的视域下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应该将德育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时代视域下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研究
新时代视域下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前社会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数量的增加,高职院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变革,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也面临着文化和德育教育的挑战。
高职校园文化与德育是高职院校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塑造学生思想品德、规范行为习惯、提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多元化、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高职校园文化德育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时代的需要,急需对高职校园文化德育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时代视域下高职校园文化德育的功能,分析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及特点,探讨高职校园德育在新时代的变革和创新,构建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评价体系,探索高职校园德育实践路径,旨在为高职院校文化德育工作提供可行性建议和借鉴,促进高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在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也肩负着培养德育人才的使命。
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学生道德品质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德育研究的意义还在于促进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需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
通过研究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方案和策略,推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持续发展和提升。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也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特点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的精神家园,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研究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与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和文化氛围,,是一所学校的性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
其宗旨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个性、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提高素质。
过去我们在强调教育功能和途径时,比较注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而对“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则不太重视,其实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树立,高尚道德价格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优化育人环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真正落实德育教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校园文化特色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具有不可低估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陶冶功能”、“辐射功能”,并赋予学校以清新的活力机制,促使学校朝着办学目标健康发展。
几年来,我们通过精心规划,逐项建设,在校内营造了内容丰富,底蕴厚重的育人文化氛围。
(1)用绿色净化人。
首先是建设好校园硬环境。
我们根据教育现代化标准和要求以及未来合格公民的需要,科学合理、实用美观地建造各种富有育人功能的设置。
花在校园硬环境上的投资已超过数十万,立足于打造“陶冶学生情操的花园,育人启智的学园,发展兴趣的乐园”。
(2)用文化熏陶人。
我校在设计校园环境时,不仅注重自然环境的优化,更着力于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化,力争让校园内的每个字、每幅画、每块墙壁都能成为陶冶情操,启智育能的好教材。
我校的校园文化布局合理,匠心独运,处处显示了优雅的育人氛围。
教学楼的通道里展示了以“爱国、求知、做人、成才”为主题的各种标语,各教室内统一布置了古诗词内容;室外墙壁、阅报栏版面上还制作了片,以教育方针、教育内容、培养目标、办学目标、教育理念等为主的文字内容……校园里充满着浓浓的文化气息,无处不陶冶着师生的情操。
(3)用平等凝聚人。
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生长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应当拥有巨大的热爱人和无限热爱自己的劳动的才能,首先是热爱孩子们的才能。
新时代视域下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研究
新时代视域下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研究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德育功能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时代的视域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应当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能力。
一、校园文化德育功能与新时代背景的联系新时代是一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也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时代。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德育功能需要与新时代的背景相结合,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新时代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
新时代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新论坛等活动,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使他们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意识。
新时代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开展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引导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实施方法和途径为了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德育功能,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途径: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在校园内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学术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开展富有特色的德育活动。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校的特点和专业的需求开展富有特色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能力。
可以开展职业素养培训、创新创业讲座、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知识学习。
加强师生互动和社会连接。
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时代视域下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研究
新时代视域下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研究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培养高素
质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新时代视
域出发,探讨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研究。
高职校园文化德育的功能在于塑造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与影响,学生可以在校园中接受德育教育,从而培养积极向上、品德高尚的品质。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校园文化的引导,学生才能
正确认识社会伦理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职校园文化德育的功能还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但这并不意味着只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高职校园文
化德育功能的研究应该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重要目标,通过校园文化的引领,培养
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学术素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
只有通过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高职校园文化德育的功能还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在新时代,职
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研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
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从而塑造学生正确的职业心态和职业行为
规范。
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研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专业能力、职
业技能、跨文化交流能力等。
只有培养出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的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的研究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的研究一、引言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随着教育的发展,学校除了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
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德育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浅谈关于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的研究。
二、理论研究1.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校园文化建设是指在特定的校园环境和教育目标下,通过各种文化载体,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思想是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知行合一、自我发展、谦虚有礼、勤奋努力、真诚待人等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要素。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也能够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2.学校德育的理论研究学校德育是指学校利用教育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学校德育的基本原则有全面性、针对性、教育性和规范性。
全面性是指学校要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不只是注重学术成绩。
针对性是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针对性地进行德育工作。
教育性是指学校德育是教育,不是简单地灌输道德规范。
规范性是指学校德育要有明确的规范和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实践研究1.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设校园文化氛围、推动校园文化创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构建校园文化体系。
首先,要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其次,通过推动校园文化创新,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技术,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再次,学校要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讲座、比赛、文化节等,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素质。
最后,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需要构建一个具有特色和系统性的校园文化体系,使其能够持续发展和传承。
2.学校德育的实践研究学校德育的实践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加强道德教育和建立有效的德育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件 为我们 在校园文化 视域下积极探 索学校德育 的创新 提供
了重要指导和理论依据 。 ( 一) 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教 育特色 校 园文 化是伴随着学 校的产生 发展而变化 的。作为校 园的一部分 , 虽然不直接参 与到教育过程 中 , 但却 担负着教
化作 为育人环境 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强烈的教 育特色和德 育功能,这使 得在校 园文化视域 下探 索学校德育 的创新成为可
行的 、具有现 实意义的课题。从校 园文化 的运作特性 、形 态特性和要素特性分析 出发 ,为学校德 育的创新提供有效借鉴 。
[ 关键词 ] 校园文化;视域 ;学校德育;创 新
中共 中央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 育的若 干意 见》 中特别强调 , 要“ 重视校 园文 化建设 , 建设以社会 主义文 化和优秀 的民族 文化为 主体 的 、 健康 生动的校 园文化 ” 。 《 中
校 园文化视域 下的德育工作创 新 , 充分挖掘德 育资源 , 寻求
德 育方法 的突破 , 是 提高学校德 育实效性 、 有效应 对挑战 的
必然要求 。
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 中把校 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进 行
德育教育的五条重要的途径之一 , 强调“ 加 强校 园文化建设 ,
优化育人环 境 , 发挥环境 的育人 功能” 。这两个纲领性 的文
( 二) 挖掘校园文化德育功能、 提高德育实效性的迫切需要
学校现行德 育模式 的低效 、 社 会上道德失 范 、 德育工作 的形式化等 , 无不彰显着在新形势下要提高学校德育 的实效 性, 提 高青 年学 生的思想道德 素质 , 培养有道德 的社会公 民, 必须 积极促进学校德 育的创新 。校园文化作 为育人环境 的
、
在校 园文化视域下探索学校德育创新的现实意义
在校 园文化视域下探索 学校 德育 的创新 , 是有效应对学
的变
了挑战 , 更需要从德育 的方式 、 方法 、 机制等方面去发现其 自 身 的症结 , 寻求德育 工作 的创新 , 找 出解决 问题的 突破 口。 在社会多元化 、 世界 多极化 、 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 , 社会 生活 的各个领域都产生 了深刻变革 , 青年学生 的人生 、 道德、
学校德育创新 的新视角 , 不断丰富德育理论 。在校 园文化视 域下 探索学校德育 的创新 , 适应 了现实需 要 , 建立起在此视
等方 面的独立性 、 差异性 显著增强 , 给学校德 育带来 了新 的 挑战 。另一方面 , 来 自于内部的传统教育体制和德育模 式的
域下 开展学校德育 的新理念 、 新原 则 、 新模式 , 进一步充实 了 现代德育理论 。
发生 了深 刻变动和调 整 , 意识 形态 的多元化 , 特别是社会文 化 中消极 因素 的渗透 , 人们 在思 想认识 、 道德选择 、 价值 取向
价值观等方面也产生 巨大差异 , 给学校德育 的实施环境带来 新情 况 、 新 变化 。在此背 景下 , 传统德育理论不 足以为提高 新时期学校德育 的实效性提供理论支撑 , 这就需要积极探索
上 行 使 着 应 试 的 功 能 主 : 在 校 园 化 下 探 索 学 校 新 的 理 论 依 据 德 育 的主渠道 仍局 限在课 堂理论 教 二 一、 … …文 …视 …域 … 一 一德 一育 ~创 ”~一 ~
,
育, 尚未实 现与其他学科 教育 内容 的有机融合 和相 互渗透 。 目标 的模糊 、 内容 的空洞 、 形 式的单一 、 评价体 系的低效等 , 是 目前学校德育模式存 在的弊端 。在此背景下 , 积极探索在
[ 中图分类号 ] G 6 4 1 [ 文献标 识码 ] A [ 基金项 目] 校 园文化视域下学校德育的创 新研 究,南京市教育科学 “ 十 二五”规划课题 ( L Q / 2 0 l 1 / 0 0 7 ) [ 作者简介] 余 守萍 ( 1 9 7 9 一)女 ,硕 士,讲 师,研 究方 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与思想政 治教育。 培养人才是学校教育永恒 的主题 , 德育是学校教育 的重 化育功能 , 这种化育功能与那种 以教师教 、 学生学 、 单 向灌输
校德育面 临的严峻挑 战 , 发挥 校园文化 的德 育功能 , 提高学 校德 育的实效性 , 丰富现代德育理论的必 然要求 。 ( 一) 应对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的必然要求
新 时期学 校德 育面临着来 自于内外两方面的挑战 : 一方 面, 来 自于外部社会 文化 中消极 因素的渗 透。随着 我国改革 开放 和现 代化建设 的深 入 , 经济体制 、 社会结 构和利益格局
第2 6 卷第 7 期 2 0 1 3 年7 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o u na r l o f C h a n g c h u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Vo 1 . 2 6 No . 7
J u 1 . 2 0 1 3
校 园文化 视 域 下 学校 德 育创 新研 究
余 守 萍
( 南京晓庄学 院,江苏南京 ,2 1 1 1 7 1 )
[ 摘
要] 新形势下,学校德育面临着严峻的挑 战,需积极探索学校德 育创新 的有效视角,应对挑战 ,提高实效。校 园文
要 内容 。党 的十七大 提 出“ 育 人为本 、 德育 为先 ” 的教 育方 针, 十八大进一步提 出: “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 的根本任务” , 为德育工作赋 予了新的时代 内涵 , 也为我们进一步加强 和改 进学校德育提供了重要指导。
一
为特征的传统课堂理论 教育的功能具 有本 质的区别 , 可以达 到“ 润物细无声 ” 的功 效。这就 为进 一步探索学校 德育的创 新、 提高实效性提供了重要视角 。 ( 三) 丰富现代德育理论的有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