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节日(说课稿)
中国的传统节日(说课稿)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中国的传统节日(说课稿)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c122512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c.png)
中国的传统节日(说课稿)一、教学思路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它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无穷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感染力。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学习过程中懂得感恩祖国,爱护传统文化。
并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运用能力,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中秋节中秋节是一个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是指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时值三秋,故名“中秋”。
蜜饯、糖果、瓜子、莲蓉饼、月饼以及桂花酒等传统节日食品成为中秋节最为重要的特色。
教学目标•了解中秋节的起源、文化内涵以及传统习俗;•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家国情怀;•能够制作并品尝传统中秋食品。
教学内容•中秋节的由来和意义;•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制作蛋黄酥及月饼;•中秋节赏月的文化内涵。
2.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时间节点,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俗称“过年”。
除夕夜是春节的最重要时刻之一,全家团圆在一起吃年夜饭,敬神祭祖,燃放爆竹、放烟火等。
教学目标•了解春节的起源、文化内涵以及传统习俗;•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家族文化;•能够制作传统春节年货。
教学内容•春节的由来和意义;•春节的传统食品;•制作汤圆和年糕;•放烟花爆竹和禁燃宣传。
3. 清明节清明节,也称踏青节、寒食节,是中华民族传統节日之一,是为了祭祀前人、表达思念之情、传递道德、弘扬民俗等等目的而广为传承。
人们到墓园扫墓,祭奠祖先。
教学目标•了解清明节的起源、文化内涵以及传统习俗;•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家国情怀;•掌握清明节文化知识和扫墓礼仪。
教学内容•清明节的由来和意义;•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扫墓礼仪;•优德母校植树活动。
三、教学方法1. 观看短片利用PPT或其他方式播放相关短片,让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背景、由来、相关的食品及活动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文化内涵和节日意义。
2. 游戏体验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体验和互动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激发他们对节日的热爱和参与热情。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b6ea3cc7227916888586d717.png)
2、(出示课件):下面的节日哪些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春 节( ) 端午节( ) 劳动节( ) 儿童节( )元宵节( ) 植树节( )国庆节( )中秋节( )圣诞节( ) 重阳节( ) 母亲 ( )清明节 ( ) 七夕节( )
3、和同桌交流交流,你能按时间顺序给中国的传统节日排队吗? 师生交流后(出示课件)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等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开始逐步 形成,这有利于学生课外开展阅读活动,培养阅读兴趣,也为交流分享 的形式与内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三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接触到 不少的古诗词,虽然对传统文化有一些了解,但对中华传统节日并不太 清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 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学生对这些节日了解很多, 却对中华传统节日了解缺失。
2、汇报学习的成果(师适机点拨)分小组进行。 春节 ——讲“年”的来历,习俗(拜年、放鞭炮、吃饺子、贴年画、贴 倒福、贴春联等。分享学生自己写的春联。) 元宵节——元宵节的来历,习俗,猜灯谜等 清明节——清明的习俗(扫墓、踏青、植树、插柳、放风筝、荡秋千等 ),诵读关于清明的相关诗词,文明扫墓等
端午节——讲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吃粽子、游百病、赛龙舟、挂菖蒲 艾叶等),展示学生包粽子的视频,快板表演赞扬屈原的歌谣。 七夕节——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习俗,诵读关于七夕的古诗等 中秋 节——配乐朗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习俗(吃月饼、赏月、吃团 圆饭等)视频播放《吴刚伐桂》的故事。 重阳节——诵读《过故人庄》,讲重阳节的来历,习俗。 腊八节——讲腊八节的习俗。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苗族的花山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 蒙古族的那达慕等
三、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由来、习俗。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通过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让学生学会沟通、理解,提高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 4.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培养学生对中国 传统文化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Unit 7 Chinese festivals 说课稿(Checkout time)-五年级英语下
![Unit 7 Chinese festivals 说课稿(Checkout time)-五年级英语下](https://img.taocdn.com/s3/m/b8674b9a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15.png)
Unit 7 Chinese festivals 说课稿(Checkout time)教学背景本篇说课稿主要是面向五年级英语下册同步备课译林版(三起)的教材,属于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该单元是以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主要内容进行设计的,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节日的传统文化,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同时也促进学生的语言运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基本知识,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2.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词汇及句型;3.学生了解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习俗和活动。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并获取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信息;2.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3.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文化比较,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
情感目标1.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2.学生能够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文化;3.学生学会感恩和珍惜自己的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及步骤Step 1:导入通过复盘学生所学过的关于节日的知识,比如学生已经了解了圣诞节等西方传统节日,本次课将介绍中国传统节日。
Step 2:呈现通过PPT或者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几幅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比如春节的灯笼、端午节的粽子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Step 3:输入与输出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几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精美的动画短片、图片和相关的词汇与短语等方式进行知识输入。
2.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通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输出练习。
Step 4:学以致用学生分组研究并介绍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或者已经熟知的节日。
让学生在小组内选择一个传统节日,编写一个海报或手抄报,然后展示给全班同学。
同时让学生使用英语和小组成员们讨论与节日有关的话题,增强英语教学的实践应用。
Step 5:总结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特点,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文化比较,了解以及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
《传统的节日》说课稿
![《传统的节日》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010430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e.png)
《传统的节日》说课稿《传统的节日》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__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传统的节日》。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传统的节日》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第6课第1部分。
它共有两方面的内容:春节,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本课通过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中绚丽多彩的传统节日生活是各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各种节日活动也是学生所喜爱的,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也定位在了解认识节日、习俗,体会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带来的乐趣。
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绿色小卫士。
学会了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自然和环境,这位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同时,本节课旨在帮助同学们树立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升喜欢自己班级的情感;强化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能力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布置教室,形成打扮教室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增强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
【知识目标】认识到教室是自我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空间,自己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和美化自己的成长空间,消除不利于健康发展的因素,初步了解教室布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重点】能科学、合理地装扮自己的教室,使教室有“家”的味道。
【难点】培养学生认同和喜爱自己的班级。
五、说教法和学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情景创设法。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SZ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SZ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56e9e308a1284ac85043a0.png)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SZ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传统节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
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识字1。
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______种传统节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6﹒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1)(课件出示)tiē jiē sǎo zhōu ài zhuǎn tuán rè nɑo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
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中国传统节日(说课稿)
![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中国传统节日(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52fa0e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62.png)
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中国传统节日(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历史背景以及节日文化内涵,能够描述各个节日的主要特点和习俗;2.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尊重和维护传统文化,树立他们的文化身份认同;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认知能力;4.发扬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教学准备素材收集: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资料,以便于在课堂上使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哪些传统节日?你们知道这些节日的意义和习俗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为本节课的深入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2. 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25分钟)选取几个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或重阳节等,教师通过幻灯片或课件展示相关的文化资料,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历史背景和节日文化内涵,同时指导学生描述各个节日的主要特点和习俗,展开学生的口语表达与听说能力。
3. 感性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25分钟)让学生通过讲故事、看图片、制作手工、品尝食品等方式来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例如:教师介绍端午节,并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端午节龙舟赛比赛的录像,还可结合手工活动来制作粽子、课堂点心等。
4. 进行综合实践活动(35分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的的需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课堂比赛等实践活动,并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增加对古老传统文化的爱与尊重,提升学生吸收文化的内涵并将其融入到生活中的能力。
5. 总结与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让学生表达对此次学习的感受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和发展的思考,并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和插图,加强对于传统文化的掌握,同时引导学生向家长传授所学知识,提高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
中 国传统节日说课稿
![中 国传统节日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25f6ad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7.png)
中国传统节日说课稿《中国传统节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国传统节日》。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中国传统节日》是一节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多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通过对这些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等方面的介绍,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材的编排注重系统性和逻辑性,从节日的时间顺序展开,逐步深入地介绍每个节日的特点。
同时,教材还配有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描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来获取知识,但在信息筛选和整合方面还需要加强训练。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和主要习俗。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促进文化自信的树立。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基本信息,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腊八粥》(精选6篇)
![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腊八粥》(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ca2da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8.png)
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腊八粥》(精选6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腊八粥》篇1一、说教材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其次篇精读课文。
腊八节的腊八粥是中国传统佳节的传统食品。
本课选自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呈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详写等粥,从八儿向母亲着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异,对话贯穿全文,呈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表现了腊八粥的美味迷人。
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一般百姓生活的酷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如同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溢了生活的气息。
二、说教学目标1.会写“腊、粥”等13个字,正确读写本单元词语。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改变,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氛围。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暖和。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感受八儿的心理改变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主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于以上相识,我主要采纳以读为主,读思议相结合以及引扶放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文章描写中蕴含的浓浓真情。
而老师引导流程,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点拨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以《老北京的春节》中的腊八粥连接导入新课,唤起学生的阅读感受,为文本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词,老师利用多媒体检查自学效果。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说课(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说课(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4501415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0e.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说课(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说课第1篇】一、说课型设计思路:《礼记中庸》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它强调了做事之前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的重要性。
事实上,做事有计划对于一个人来说,不仅是一种做事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他的做事态度,是能否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因而,学会制定计划、提高规划能力对于学生学会做事,未来走向事业的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制定的过程逐步学会制定计划、提高规划能力,并使学生从规划活动逐渐走向规划人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这便是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制定课的价值所在。
本节课基于学生已有经验,教师引导学生由主题生成顺利过渡到研究方案制定,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大组交流,使学生对活动的目标更明确、活动的步骤更清晰、活动的过程更科学。
周密完善、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将为学生顺利、有效地开展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了解家乡传统节日的来历、礼仪、风俗习惯和面食文化。
2、能力目标:(1)运用上网调查、走访、拍摄等形式,让学生知道家乡的民间风俗习惯,初步学会收集整理家乡节日的面食,记录家乡特色面食的制作方法。
(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1)发扬家乡传统面食文化,借鉴祖辈们的制作经验,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
(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说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两年的综合实践活动经验,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所以在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分工与合作,都要让学生自己作主,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有时教师会从自身认识出发,给学生研究的主题一些建议或提出修改意见,但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允许学生进行与指导老师观点不一致的探索,尊重他们的意见,让在实践中学会自我判断、自主选择。
传统节日说课稿
![传统节日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51e618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66.png)
传统节日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载体,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
在教材中,它占据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
主要内容围绕我国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展开,通过介绍这些节日的起源、习俗、活动以及相关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1)作用与地位本文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文化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认识到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同时,本文在教材中起到了串联起不同节日,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的作用。
(2)主要内容本文详细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习俗以及相关故事。
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案例,使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习俗及相关故事;(2)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介绍自己家乡的传统节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提高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3)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传统节日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3)引导学生关注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习俗及相关故事;(2)文章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3)运用所学知识,介绍自己家乡的传统节日。
2. 教学难点:(1)对文章中复杂句子结构的理解和运用;(2)分析传统节日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引导学生关注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以及凸显与他人教学的不同之处。
传统节日优秀说课稿
![传统节日优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906587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d.png)
传统节日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传统节日”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本文在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既是语文学习的载体,又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本文主要内容涵盖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我国四大传统节日,通过对这些节日的起源、习俗、活动等方面的介绍,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此外,本文还涉及了一些与节日相关的诗词、故事等,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1.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本文通过描述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让学生了解春节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我国人民心中的地位。
2. 清明节:作为传统的祭祀节日,清明节承载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
本文介绍了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和相关的诗词,让学生感受这个节日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3. 端午节:端午节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
本文从端午节的起源、习俗、活动等方面展开,让学生了解这个节日的独特魅力。
4. 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日,寓意着家庭和睦、国家繁荣。
本文通过讲述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和诗词,让学生感受这个节日的温馨氛围。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活动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学会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节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欣赏、体验、创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引导学生关爱家庭、尊重长辈,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学会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节日。
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悟节日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2024火把节说课稿范文
![2024火把节说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1d00b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7.png)
2024火把节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024火把节》,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火把节》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知识并了解了火把节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社会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火把节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火把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认识火把节的意义和重要性。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和热爱,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精神,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授火把节这个内容时,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和互动式学习法。
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辅助材料,例如图片、视频等,以直观生动地呈现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通过播放一个视频,展示火把节的热闹场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发学生对火把节的认知和兴趣。
2、知识讲解:在学生对火把节的整体了解基础上,我将介绍火把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意义。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火把节的独特魅力。
3、互动探究:通过提问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火把节的相关活动中,亲身体验和感受火把节的氛围和乐趣。
通过互动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4、拓展延伸:通过给学生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火把节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传承。
让学生思考如何将火把节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并提出自己的创新和想法。
5、总结回顾:通过提问和讨论,总结火把节的重要性和意义,回顾学生在这堂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和体验。
10《我们当地的风俗-奇妙的节日风俗》(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10《我们当地的风俗-奇妙的节日风俗》(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c04a28a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c6.png)
10《我们当地的风俗-奇妙的节日风俗》(说课稿)写作背景本篇文章是为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编写的课本内容,重点介绍能够代表当地文化特色的节日风俗,帮助学生了解并传承民族文化。
内容概述本文主要介绍当地一些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节日,包括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传统习俗等内容,通过展示这些特色风俗,引导学生学习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
内容分析1.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浪漫而有趣的节日。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后成为佛教传统节日之一。
学生通过学习元宵节的由来和庆祝方式,并体验其中的传统活动,如猜灯谜、放烟花和吃元宵,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和魅力。
同时,在学习中还要注意和强调安全问题,引导学生合理地庆祝节日。
2.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
学习端午节时,可以引入《屈原》等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和庆祝方式,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3.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时在农历八月十五。
在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了解节日的起源和庆祝方式,同时也需要关注与传统习俗相关的现代潮流,例如月饼与文化的创新联结等。
4.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年节”。
在学习春节时,除了了解节日起源、庆祝方式和传统习俗外,还应该学习春节的相关文化,如中国画、红色包装和中国民居等,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得当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和理解当地的节日礼仪和文化特色的细微差异,培养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增强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决心和信念。
学习方法和策略本文采用讲解、逐步练习、文本分析和群体讨论等多种方法教授,帮助学生在有趣的场景中,深入了解中国民间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教学活动设计1.发现和探究当地的节日文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调研和讨论,通过多个渠道搜集有关当地节日的信息,例如问卷调查、家访和小区调查。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2课时)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cd9d28f9ff00bed5b8f31d2c.png)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第一课时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说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第12课之后有一次综合性学习,主题是“中华传统节日”,与第三单元的学习主题相契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本组课文都是围绕传统文化展开的,先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丰富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每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的情趣、丰厚的文化底蕴。
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体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我结合地方实际设计了《中华传统节日》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通过传统节日这个窗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感受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说学情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学生对这些节日了解很多,却对中华传统节日了解缺失。
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我通过组织《中华传统节日》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过好中国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说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各地有些什么习俗?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词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五、说教法学法1、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综合性学习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手段,以拓展综合性学习的时空范围,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说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说课(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ae63a6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71.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说课(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说课【第1篇】说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感受浓浓的亲情与全家,团聚的幸福,关爱家人。
2、在尊老、敬老的节日里获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体验,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尊敬老人。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以及不同民族、地区过中秋节的习俗。
2、在敬老的节日里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尊敬老人。
知道平时该如何关心老人。
说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尊敬老人、帮助老人。
说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音乐磁带、多媒体演示操作台、实物投影仪、挂历、祝福纸条数张、小白球、小星星数颗、一张中国地图、描写月亮的诗歌(实物投影)、一些月饼、扮演老人的服装、生日蛋糕、老花镜等。
说学生课前准备:(1)了解秋天的节日有那些?搜集描写中秋或月亮的诗歌。
课前通过听家长讲、看书或看电视等了解有关中秋节或月亮的传统故事以及中秋节的习俗等。
(2)学生调查:A、通过问大人或查资料,了解重阳节的含义及风俗。
B、社会上尊老、敬老的活动有哪些?C、老人节这一天自己家周围(社区)、开展哪些敬老活动。
D、了解身边老人的需要。
说教学过程:一、月儿圆,人团圆1、教学引入:(1)、进入秋季,我们迎来了秋高气爽,获得了五谷丰登,也迎来了一个秋天的节日。
请同学们观看动画,告诉大家这是什么节日,好吗?(2)、出示课件:玉兔吹喇叭,爷爷打月饼,辅以歌曲《月饼歌》。
歌词: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呀!一块月饼一片情呀!引出中秋节。
(3)、出示挂历找到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即为中秋节。
(4)、教师讲中秋节的起源。
(八月十五日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这一天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还要亮,所以又叫做“月夕”或“八月节”。
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地与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的传统节日》(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的传统节日》(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9e2afc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6e.png)
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的传统节日》(说课稿)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珍视和传承中华文化,开展了以“我们的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目的本活动旨在:1.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体验和传承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3.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班级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活动内容1.学生自主选择传统节日进行研究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自主选择一种传统节日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如互联网、图书馆、文化馆、街头巷尾等,进行调查和研究,并撰写一篇习俗和文化内涵的小论文。
2.组织班级文化体验活动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传统节日,组织班级各种文化体验活动,如展示文物、制作手工制品、绘画、剪纸、品尝食品等。
3.班级之间互相交流在活动结束后,不同班级之间进行交流和展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文化体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活动意义本活动开展以来,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文化素养,在学生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力。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重要性,同时也促进了班级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这种综合实践活动有着很高的实际意义,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促进班级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同时也可以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传统节日方面的图书、杂志等;•中华文化网等中国传统文化网站;•各地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
以上是本活动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在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运用,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端午节大班说课稿(通用5篇)
![端午节大班说课稿(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970e2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9.png)
端午节大班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大班说课稿(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大班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进端午节》。
我将从以下九个方面向大家汇报:一、主题背景的确立端午节是咱们中华民族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
过端午节也是我们民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传统习惯。
然而,许多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相对较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逐渐淡漠。
为了让学生亲近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端午节的了解,我设计了《走进端午节》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本次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增强对端午节文化的认同感。
二、活动目标的制定新课程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倡导要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以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为此,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端午节的历史传说、节日习俗、饮食文化以及相关诗词歌谣;2、在包粽子等实践活动中增强动手操作能力;3、在展示交流与总结评价过程中发展思考与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学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2、通过动手实践,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通过各种民俗活动体会实践带来的幸福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针对以上三维目标,本次活动的重点为: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特色饮食文化,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本次活动的难点为: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对端午文化的认同感。
三、活动理念的诠释本次主题活动的设计思路是以端午节的节日文化为核心,以研究性学习、技能学习为基本形式,以学习包粽子为主要载体。
在自主活动与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了解与感悟端午节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对端午文化的认同感。
奇妙的节日风俗说课稿
![奇妙的节日风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8df861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2.png)
奇妙的节日风俗说课稿本文介绍了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并探讨了这些风俗的由来和文化内涵。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奇妙的节日风俗说课稿》,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奇妙的节日风俗说课稿》篇1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
这些风俗不仅是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奇妙的节日风俗。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其中包括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赏花灯等。
其中,贴春联是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春联是写有对联的红色条幅,一般写在门框或者墙上,寓意着新年的美好祝福和吉祥祈福。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祭祖节日。
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回到自己的家乡,祭拜先人,扫墓祭奠。
此外,人们还会在这一天吃清明粿,这是一种用糯米和艾草制作的美食,口感清香可口。
3.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等活动。
其中,吃粽子是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粽子是一种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制作的美食,口感香甜可口。
4.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等活动。
其中,赏月是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会聚集在一起,欣赏美丽的圆月,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这些风俗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奇妙的节日风俗说课稿》篇2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说课主题是“奇妙的节日风俗”。
节日风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习俗和风貌。
世界各地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风俗,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领略其中的一部分。
首先,我们来到了中国。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有着丰富的节日文化。
过新年说课稿5篇
![过新年说课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a3475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8.png)
过新年说课稿过新年说课稿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过新年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过新年说课稿1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八单元中的歌曲《过新年》,课型是综合课,计划一课时完成。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理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启示”五个方面对本课教学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我们中国人管“新年”叫“春节”,也叫“过年”。
“过年”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人们过年图的是喜庆、团圆,而对孩子们来说,过年更多的是一种快乐和满足,他们感受窗花带来的温暖,春联带来的祝福,在合家团圆中感受亲情的温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过新年》这一课是本册教材最后一个单元的内容,教学时间正值岁末年尾,学生已经能嗅到浓浓的年味,感受到新年的临近,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本课,是非常适合的。
这首歌曲曲调欢快活波,歌词通俗易懂,充分表达了孩子们过新年时的愉快心情。
其中模仿锣鼓的衬词“咚咚呛”以及部分旋律和节奏的重复,更为歌曲增添了喜庆热闹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理解,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点: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过新年》,能用欢快、热烈的声音表现过年热闹的情景,感受并掌握歌曲中节奏、力度的变化。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依据听觉感受,结合生活实际中的相关经验歌曲伴奏。
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与音乐相关的其他艺术形式(舞蹈、美术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表现过年的喜悦,师生在活动中交流、分享活动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唱”会歌曲,在熟练演唱的基础上,从歌曲及各种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过年的欢乐气氛。
(四)教学难点:是歌曲的三、四乐句(主要是掌握好它们的节奏变化)。
二、说“教学理念”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用音乐、舞蹈、美术等手段进行综合教学。
尉氏县四小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说课稿新人教版
![尉氏县四小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说课稿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c9fe985a45177232e60a2a4.png)
(二)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看着图再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三)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1)注意读准生字词尤其是:让、往、烧、知(2)会读:”累、息、柴、救、却”以及多音字"着(zhao)” (四)读读议议
2、你想对雪孩子说些 什么?
四、续编故事《雪孩子又回来了》,想像小白兔与雪孩子见了面 会做什么,说什么。
五、复习巩 固
作业: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
课后反思:
找春天
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意境丰满、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的散文。一个“找”字,说明春天的景象尚没有完全显露出来,读着读着,我们仿佛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指出: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诵读儿歌——感受语言的优美。所以,本课秉承着“读写并重,言意兼得"的思路进行设计:“读写并重”是指要一如既往地注重学生朗读和写字、写话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朗读中走进文本所描绘的意境,感受意境美、语言美;“言意兼得"是指教学中紧扣文本语言,在想象、朗读、补白、欣赏中体会语言的意境,领会其中的情与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丰富多彩,同时在说写训练中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1、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让学生通过图片和生活实际或情境进行说话训练和朗读训练。
2、注重了学法指导。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要想深入、全面地了解这些节日,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及时梳理学生所提出来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3、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传统节日(说课稿)
中国的传统节日(说课稿)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国标版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第二单元第6课《我们的民风民俗》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和来历、故事传说等相关知识。
2、通过感受过节的欢快和喜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的能力,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辨别,分析能力。
3
教学重点是教育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以及由传统节日衍生的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是教育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初步理解节日的含义,初步接触由传统节日衍生的传统文化,传统礼仪。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东西,国家今年为了保护传统文化,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节这四个传统节日列为了法定国假日。
可是生活中很多孩子并不清楚这些节日所蕴涵的民风民俗。
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一、引入中国最盛大的节日是春节,因此本堂课我就用春节来引入课题。
为了吸引孩子的眼球,我首先以一张热烈的红红火火的贴福照片激起学生对中国最大传统节日春节的感受。
互相说说对春节的印象和体验,但孩子的表述一般比较零散,往往只触及某个细节,不可能比较系统、到位,为了较规范的学会认识传统节日的方法,借助引入动画《春节的由来》,使学生对春节的由来、传统民风民俗有个完整、系统的认识。
进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对传统节日比较有章法的认知,也为教学本课揭开了
话题:中国的传统节日。
同时借助开篇春节的认识,也引导好孩子认识民俗节日的思路,那就是既要了解它的内涵(由来\传说\寓意),也要充分感知人们的庆祝活动以及开展这些活动的意义,为孩子们自我探索其他节日铺垫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新知
(一) 认识传统节日
学生往往对传统节日认识不太清晰,为了帮助学生准确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特别设计了两个游戏。
一是节日的归类:将节日的名称分别移入“传统节日”和“非传统节日”两个灯笼中,如果归类错误将弹出。
通过这个小游戏便于学生区分传统节日与非传统节日,知晓我国特有的几个重大传统节日。
二是通过连线游戏为传统节日找到正确的日期,明确节日的具体时刻。
其中侧重介绍中国农历节气对节日的重要意义。
(二) 感受传统节日
在感受传统节日这一教学重要环节上,为了帮助学生增强节日的直观感受。
为同学建立了资料库,以魔盒的形式组建了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四个重大节日的图片、历史故事、传说等资料。
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分组活动,按个人喜好探索4个节日的由来、民风民俗。
以此增强对传统节日的了解。
比如:端午节,学生可以通过小组活动找到过端午节我们吃的食品是粽子,亲手包一包,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并能了解到人们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当学生通过分组活动交流,形成一定认识后,利用我的资源库,向全班同学介绍各自对某个节日的认识,从发散到集中,不仅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侧重学生交流展示的能力。
借助学生活动和展示交流,将民俗节日认知上的难点化成同学们熟悉的场景,把孩子们不易认同和意会的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民族品性化成可以感受和触摸的实际体验,通过呈现各种民俗民风的直观图片,即让学生了解我们民族特有的节日文化,活动,饮食特色,也让学生在各类不同传统节日文化中体会我们丰富多彩的
人文追求、社会意义……增强同学们对传统节日的认可、了解、感悟,进而激发同学们强烈的参与感,自觉爱护自己的节日。
从而达到本课教学的目标。
(三) 保护发扬传统节日
当学生已经对中国传统节日充满兴趣时,我特意设计了一个质疑辨析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端午节被韩国夺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一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热爱传统节日,自觉意识到保护和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在群情激奋中,让学生提出保护传统节日的金点子,比如:申报世界遗产、将传统节日定为国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过好节日。
三、课堂总结与延伸
最后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从保护和发扬我们的传统节日延伸到保护和弘扬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从身边做起,重视我们苏州的山塘、吴方言、古平江。
从而将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对文化的珍惜和爱护,树立孩子们良好的文化保护意识,懂得珍惜身边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