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单元练习测试

合集下载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验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验

高一生物周周清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班级: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2014-2-17~2014-2-21()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2.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A.纤维素B.尿素C.激素D.维生素()3. 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B.牛奶被饮入胃中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4.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A.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B.很快排出体内C.H2CO3 / NaHCO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D.形成Na2CO3排出体外()5.剧烈运动后,血浆pH会因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而A.大于7.35~7.45B. 大于7.35~7.45C. 维持在7.35~7.45D.稳定在3~4()6.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血浆→组织液→靶细胞C.组织液淋巴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7.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8.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9.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累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10.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11.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检测(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检测(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检测(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方面B.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为外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C.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D.若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则组织液生成增多2.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是指①②④构成的细胞外液环境B.①可以运输激素、气体和代谢废物等C.②处液体增多会造成组织水肿D.②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①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②人吃酸性食品会导致体内的pH降低③每个人的体温在一天中是保持不变的④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⑤严重腹泻、呕吐,只需要补充足够的水,不用补充Na+A.①②④⑤B.②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4.人体内环境中所含物质的种类繁多,下列不都属于人体内环境中的物质的是()A.营养物质类,如水、无机盐、氨基酸、葡萄糖等B.信号分子类,如激素、组胺、抗体等C.代谢产物类,如二氧化碳、尿素、尿酸等D.大分子蛋白质类,如呼吸氧化酶、唾液淀粉酶等5.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白蛋白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分布到全身各处。

下列有关白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A.白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低B.白蛋白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C.白蛋白的含量会影响血浆的稳态D.白蛋白减少,氧气运输能力减弱6.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内环境中发生的葡萄糖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D.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正常生命活动7.稳态的生理意义是()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8.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肾炎患者往往会出现组织水肿的症状B.静脉注射的药物需经组织液才能进入肝细胞C.肌肉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D.血液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9.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练习试题(含答案)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练习试题(含答案)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单选题1.当我们的皮肤受到轻微创伤时,受伤部位会出现青紫且局部水肿,如图为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①破裂,C液外流,B液渗透压升高B.①破裂,A液外流,C液渗透压升高C.②破裂,B液外流,C液渗透压升高D.②破裂,B液外流,A液渗透压升高2.下列有关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成分包括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CO2B.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渗透压、温度、pH等的动态平衡C.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血浆pH显著下降3.人小肠中的葡萄糖被吸收到体内成为肝糖原,此过程中葡萄糖共穿过几层膜()A. 6B. 7C. 8D. 94.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A.细胞中DNA含量相对稳定B.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C.血糖含量相对稳定D.血浆pH值相对稳定5.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A.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B.很快排出体内C. H2CO3/ NaHCO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D.形成Na2CO3排出体外6.下列概念中,哪一项不能与其他概念并列()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淋巴、组织液D.内环境7.如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若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D.④为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与淋巴进行交换,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8.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9.如图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A.丙与乙之间的关系表示错误B.如果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失去平衡,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C.淋巴不仅可以调节甲与乙之间的水分平衡,而且能将甲中的少量蛋白质运回乙D.四种液体之间不断发生物质交换,为细胞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并排出了代谢废物10.如图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毛细淋巴管堵塞,不会引起乙溶液增加B.甲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C.与甲相比,乙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较高D.组织细胞的代谢废物经细胞膜进入乙1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D.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是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1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进入内环境B. H2CO3/NaHCO3对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人体的内环境即体液13.下列关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扩散与渗透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D.淋巴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14.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练习题

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练习题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卷B一、选择题:1.人体体液存在于细胞外的部分称为()。

A.组织液B.血浆C.淋巴D.细胞外液2.动物和人的新陈代谢主要发生在()。

A.内环境B.细胞内C.消化道内D.肾小体内3.下列有关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形成组织液B.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和渗透C.一些组织液可以渗人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D.淋巴和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和渗透4.三种细胞外液中,其成分能够直接相互转化的是()。

A.组织液和淋巴B.淋巴和血浆C.血浆和组织液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5.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6.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淋巴、组织液构成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7.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扩散与渗透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D.淋巴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8.毛细淋巴管阻塞会引起()①组织发生水肿②组织发生脱水③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增加④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降低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9.根据教材中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B.稳态是通过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来实现的C.稳态的实现需要调节D.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绝对不变的状态10.下列哪项是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A.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实现的B.温度、pH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C.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D.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直接因素的是()。

第1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单元练习测试

第1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单元练习测试

精心整理第1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单元练习1.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

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A .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B .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C .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D .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2.根据右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 较过程b 和c 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 2有害无益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④过程b 或c 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3.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HC参与维持血浆pH 的稳定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4.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 .抗体 B .糖原C .胰岛素 D .氨基酸5.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6.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 .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 .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 .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B .H 2CO 3/NaHCO 3对血浆pH 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 .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 .人体内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8.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稳态B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D .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9.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 .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B .H 2CO 3∕NaHCO 3是维持细胞外液pH 稳定的缓冲物质C .细胞内、外的Na +、K +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 .运动后Na +、K +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10.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单元测试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单元测试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单元测试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以下表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2.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①A、B、C依次为淋巴液、血浆、组织液②甲状腺激素可以存在于B中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3.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4.炎炎夏日,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为环卫工人提供盐汽水解渴,使环卫工人()A.细胞外液渗透压不断升高B.细胞外液渗透压不断下降C.细胞外液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D.细胞外液渗透压保持绝对稳定5.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淋巴液、组织液构成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④D .①②③④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小肠上皮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B .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决定C .血浆pH 保持相对稳定与3HCO -、23H CO 等物质有关 D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引起组织水肿7.下列疾病中,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被破坏而导致的是()A .中暑B .糖尿病C .低钾血症D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8.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的量和渗入毛细淋巴管的量总是相等的B .老年人骨质疏松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C .血浆的渗透压主要由无机盐离子尤其是Na +、Cl -来维持D .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变化是由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的代谢活动引起的9.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乙可以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B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每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 .CO 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D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10.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A.②④⑤B.⑤⑥C.①③④D.①③⑥11.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12.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蛋白质含量减少会导致组织水肿B.小肠腔内的葡萄糖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人体内环境的成分有生长激素、抗体等D.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13.下图是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其中P处的体液是()A.血浆 B.淋巴 C.组织液 D.细胞内液14.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B.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15.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B.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多,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少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D.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唾液16.下图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A、B分别是体液调节、免疫调节B.C可表示体温,其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C.血浆PH的稳定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D.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它的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17.2019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表彰了三位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中作出的贡献,该机制中离不开一种称为缺氧诱导因子(HIF)的蛋白“开关”,在正常的氧气条件下HIF会迅速分解,但当氧气含量下降时,HIF含量增加,促进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使人体细胞适应缺氧环境。

(完整版)人体内环境与自稳态章测试卷.doc

(完整版)人体内环境与自稳态章测试卷.doc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③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抗利尿
激素增加④摄水量增加⑤减少尿的排出C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
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2-
C.HC03、HP0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A.甲、乙B.乙、丙C.甲、丁D.丙、丁
14.下列对生物代谢的描述中,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A.糖尿病患者多尿的直接原因,是其原尿中的葡萄糖浓度过高B.人从5℃环境进入到25℃的温室中耗氧量将增加
C.原核生物因为没有叶绿体,所以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韭菜夜晚对水分的吸收量少于白天,是因为夜晚呼吸作用减弱
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5.为了保证洋山深水港的建设如期完工,建筑工人们在盛夏仍挥汗如雨地奋战在工地上,
此时他
们体内()
A.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
C.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6.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的正确的顺序是()
加入水中,不久金鱼便恢复正常。注射的激素及其作用分别是()
A.肾上腺素,使血糖过分降低B.胰高血糖索,使血糖过分升高
C.胰岛素,使血糖过分降低D.醛固酮,使血糖过分降低
28。如图为哺乳动物某组织示意图,其中①是毛细血管壁,②是成熟红细胞,③是血浆,④是细胞内液,⑤是组织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在这段时间内,此人不会出现下列哪种现象
A.血糖浓度升高B.糖元合成量减少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测试题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测试题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选择题1.下列各种生理或病理情况下,不能使淋巴液生成量增加的是()A.炎症部位B.静脉回流受阻C.组织缺O2D.组织胺大量释放2.红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种重要细胞,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下列有关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要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通常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为实验材料B.它们均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ATP的合成C.除了蛙的红细胞,其余两种细胞中都会有着丝点分裂D.要观察细胞的无丝分裂,通常以蛙的红细胞为实验材料3.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

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A.组织细胞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C.各级动脉和静脉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4.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5.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的调节来实现的()A.神经调节B.激素调节C.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D.体液调节6.对调节和维持血糖浓度的动态平衡起重要作用的器官是()①肝脏②肾脏③胰脏④小肠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7.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8.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淋巴D.内环境9.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A.泌尿系统B.泌尿、消化系统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D.泌尿、呼吸系统和皮肤10.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有赖于正、负反馈调节。

从总体来说,由正反馈调节完成的生理活动是()A.体温的维持B.血糖浓度的稳定C.水盐平衡的调节D.凝血过程11.根据右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12.右图为人体局部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①中液体的pH能保持稳定,与其含有HCO3-和HPO3-有关B.③中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C.①中液体有蛋白质,④中液体没有蛋白质D.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③中的低13.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C.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就不会发生疾病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14.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B.牛奶被饮入胃中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15.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通过尿液排出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Na+、K+ 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16.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C.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D.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17.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18.内环境必须保持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完整版)高二生物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测试题

(完整版)高二生物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章末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CO2、血红蛋白、H+B.纤维素、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1.D 解析:血红蛋白属于红细胞的组成成分,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因此只有D项中的物质全是内环境成分。

2.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2.C 解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根据人体的组织结构特点可知毛细血管管壁细胞内邻血浆,外邻组织液,故其内环境是②;同理可知,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④。

3.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A.唾液腺、垂体、肠腺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C.睾丸、汗腺、皮脂腺D.卵巢、胃腺、肝脏3.B 解析:唾液腺、胃腺、肠腺分泌的消化液排入消化道,肾上腺、甲状腺、垂体、睾丸、卵巢、胰岛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到血浆,肝脏分泌的胆汁进入胆囊,汗腺、皮脂腺的分泌物排放到皮肤外。

4.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4.C 解析:内环境是指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

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肺泡腔内的气体、小肠腔内的消化液和膀胱腔内的尿液,都属于人体细胞的外界液体。

5.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主要由于()A.淋巴管处发炎,管壁细胞大量凋亡B.淋巴回流受阻,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血浆中葡萄糖浓度升高,血量增加D.组织液中蛋白含量减少,水分过量渗入淋巴管5.B 解析: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淋巴管内的淋巴流动减慢,致使淋巴回流受阻,大量液体积聚在组织间隙,造成人体下肢肿胀。

高中生物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和解析!

高中生物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和解析!

第一章过关检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心肌细胞内的CO 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B .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C .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D .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2.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会引起组织细胞吸水B .丙酮酸的氧化分解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C .血浆中的无机盐参与维持血浆pH 的稳定D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是由Na +和K +维持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小肠上皮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B .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决定C .血浆pH 保持相对稳定与3HCO 、23H CO 等物质有关D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引起组织水肿4.下列关于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载体蛋白、消化酶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③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④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血浆中,但血浆的pH 不会有明显变化⑤过敏反应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会导致组织水肿⑥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A .②⑤B .②④C .③⑥D .①④5.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C .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 显著下降D .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6.下列关于内环境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占明显优势的是Cl-和K+B.组织液、淋巴液与血浆的组成成分与含量完全相同C.内环境中含有葡萄糖、乳酸等物质D.毛细血管动脉端血浆中的O2含量低于组织液7.下列关于正常人的血浆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含有激素、尿素和抗体等物质B.静脉注射的药物经过体液运输到达心肌细胞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D.血浆中的CO2浓度高于肝细胞中的8.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毛细淋巴管阻塞,淋巴液回渗到组织液引起水肿B.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C.一般情况下稳态调节主要依赖于体液调节D.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细胞外液的各种组成成分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9.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

A.细胞不能吸收氨基酸
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
1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激素只通过组织液运输到靶细胞
B.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场所是内环境
C.淋巴细胞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组织液中的 pH 是相对稳定的
13.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第 7 页 共 18 页
(1)图中食物、水和无机盐,经(①)_______系统处理后才能进入循环系统,最后由大肠排出 的是(②)________。 (2)呼吸系统可以吸入(③)________,排出(④)____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细胞与外 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至少需要___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___系统的参与。 (3)由泌尿系统排出的是(⑥)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体细胞要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要通过(⑤)_____________才能完成。 30.在航天飞机的飞行过程中,地面指挥中心对宇航员的生理状况进行了实时监测。如图 1、 图 2 和表 1 是实际测得的三项生理指标,请分析后回答问题:
2.通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
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3.人体内环境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液体是( )
A.血液
B.血浆
C.淋巴
D.组织液
4.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正确的表达是( )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 CO2 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练习题(含答案)(K12教育文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练习题(含答案)(K12教育文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 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单选题1.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A.维持体温处于较低水平B.使体内各处pH保持相同C.保持体内渗透压绝对不变D.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2.下列有关人体内的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B.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D.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3.下列所述不属于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A.血糖的平衡B.水盐的平衡C.血红蛋白的平衡D.温度的平衡4.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5。

汶川大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伤员,保持内环境的稳态能加大生存机会,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机制是()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C.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6。

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了利尿排水应静脉输送的主要成分是()A.复合氨基酸B.葡萄糖和维生素C.无机盐D.血浆蛋白7.如图为恒温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请据图判断下列正确的是()①3中的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至少需要经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②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2,氧气浓度最高的是4 ③正常情况下图中的2不能穿过1进入5 ④3液成分与5液成分相比,含蛋白质较多⑤如果该动物的肾小球病变(产生蛋白尿),可能会导致5中液体增多A.上述说法都不正确B.只有一种说法正确C.有2种说法正确D. 3种说法正确8.下列几种物质中,不属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是( )A.血浆中的Na+和Cl﹣B.神经细胞释放的递质C. 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D.胃腺分泌的胃酸9.内环境稳定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10。

单元1测试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1测试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评(一)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1.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原因是( )A.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速率降低B.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C.淋巴生成率降低D.淋巴循环受阻2.下列各组物质或离子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 O2、C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Na+、HPO2-4、葡萄糖、氨基酸3.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 )A.淋巴B.组织液C.血浆D.唾液4.人体内环境中,与组织液成分最接近的液体是( )A.血液B.血清C.淋巴D.原尿5.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的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

下列各项中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6.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7.通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 )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8.打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病变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病变细胞C.血浆→组织液→病变细胞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病变细胞9.如下图所示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10.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纤维素、CO2、Na+C.胃蛋白酶、Ca2+、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11.下图所示为人体内生理过程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肠道中的物质A通过协助扩散进入血管内B.胰岛素能促进5、7、8过程,胰高血糖素不能促进6过程C.血液中物质A浓度较高时,可在肝细胞和肌细胞内被合成糖原D.剧烈运动时肌细胞内产生大量乳酸,会使血液的pH明显降低12.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13.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中活性最高,在血浆中活性很低。

(完整版)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练习题

(完整版)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练习题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2。

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A.① B.② C.③ D.④3.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4.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

口服抗菌药物 D.肌肉注射青霉素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 B。

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6.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8.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9.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10.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

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A、组织细胞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C、各级动脉和静脉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11.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1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淋巴D、内环境13.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A.泌尿系统 B.泌尿、消化系统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 D.泌尿、呼吸系统和皮肤14.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A.家兔 B.鱼类 C.鸟类 D.草履虫15.直接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A.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 B.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C.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D.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16.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

人教版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

人教版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

2017届人教版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选择题1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内部环境,包含甲、乙、丙B •乙表示细胞内液C. 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丙液中D .丁液中02浓度比甲液中高解析:选C 只有双向箭头指向的丁为细胞内液,有双向箭头指向并有单向箭头指入的乙为血浆,甲表示组织液,丙表示淋巴,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外部环境,是机体的内部环境,包含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中;大多数情况下细胞内液中02的浓度低于组织液中02的浓度。

2. (2014全国卷H )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 •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 .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解析:选A 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血液运输的氧气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端,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组织液进入血液被运输到肺排出体外,因此生成的组织液中的氧气的含量大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两者氧气的含量不相等。

血浆可以形成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也可以回渗到血浆,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流到血浆,因此组织液处于不断生成与回流之中,并保持着动态平衡。

动脉中的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吸收进入血液。

3.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0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 .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就达到了稳态解析:选D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主要发生在血液中,其液体部分属于内环境;血浆中含有CO?、尿素等,组织液中含有神经递质;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很大,但渗入淋巴的量较少;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全章练习

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全章练习

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全章练习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2.人体的内环境是指()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血液3.构成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B.体液C.细胞内液D.细胞液4.内环境是指由下列哪些组分所构成的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①组织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细胞液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人体的内环境是一个液体的环境,但不包括下列哪种液体()A.细胞液B.血浆C.组织液D.淋巴6.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消化液7.人体小肠壁内的肌细胞.可从下列哪种液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A.血浆B.淋巴C.组织液D.肠道液8.血细胞的内环境是()A.血液和组织液B.组织液和淋巴C.淋巴和血液D.血浆9.毛细血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

这层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血浆和淋巴B.血液和组织液C.组织液和淋巴D.血浆和组织液10.为毛细血管壁细胞提供营养的是()A.血液B.组织液C.血液和组织液D.血浆和组织液11.毛细淋巴管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A.血液B.细胞液C.组织液和血浆D.组织液和淋巴12.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13.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B.牛奶喝进胃中C.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D.注射胰岛素14.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15.构成人体的各种液体中,能直接相互渗透转变的是()A.血浆和淋巴B.组织液和淋巴C.血浆和组织液D.血浆、淋巴和组织液16.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图解,其中表达正确的是()A BC D.血浆组织液17.血液、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示意图如下,指出图中哪个箭头表示是错误的()A.①白细胞B.②组织液C.③水D.④红细胞18.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D.氧气19.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B.血浆蛋白C.乙酰胆碱D.氨基酸20.人的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纤维蛋白B.激素C.纤维素D.淋巴细胞21.下列各组液体中,成分上最接近的一组是()A.血浆与原尿B.原尿与尿液C.血液与淋巴D.淋巴与汗液22.血浆中的水来自()A.组织液B.血浆、消化道C.淋巴、组织液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23.人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必须通过的系统是()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循环系统D.泌尿系统24.高等动物内的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过程是()①外界物质②循环系统③内环境④消化系统⑤细胞A.①②③④⑤B.①④②③⑤C.①③②④⑤D.①②④③⑤25.人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通过_________系统把_________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_________系统交换的氧气运送给全身细胞;同时,把体内细胞代谢废物运送到____________________排出体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单元练习1.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

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C.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2.根据右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3.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HC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4.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抗体B.糖原C.胰岛素D.氨基酸
5.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
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6.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人体内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8.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稳态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9.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10.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
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11.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血细胞内液
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
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12.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
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下列有关此
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可以进入A、C、D
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
C.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
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
13.下列关于体液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液的成分主要是水,不含蛋白质
B.内环境只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
C.细胞质基质是体液的一部分
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14.如图为人体内环境中三种主要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

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甲中含有血红蛋白、CO2和氨基酸
B.乙中可能有抗体、激素和尿素
C.乙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比甲高
D.甲、乙、淋巴的成分转化均需跨膜进行
15.下列各组成分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为
A.尿素、抗利尿激素、维生素、血浆蛋白
B.抗体、载体、线粒体
C.尿酸、氨基酸、肌酸、胃液中的盐酸
D.白细胞、溶菌酶、呼吸氧化酶
16.如下图所示,左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右图所示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

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A、B、C、D各代表体液中的哪一类?
为血浆、为组织液、为细胞内液。

(填字母)?
(2)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A、B、C、D中的。

?
(3)若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从肠腔进入B中,经过B的运输,②可到达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它的最主要的作用是,?参与该作用的细胞结构有。

? 17.下面表示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

据图在下列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
(1)图中食物、水和无机盐,经[①] 系统处理后才能进入循环系统,最后由大肠排出的是[②]未被吸收的物质。

?
(2)呼吸系统可以吸入[③] ,排出[④] 。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至少需要系统和系统的参与。

?
(3)人体细胞要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要通过[⑤] 才能完成。

?
(4)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调节网络。

18.下图是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图中的__(填图中序号)构成内环境,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填标号)。

(2)图中能直接交换物质的是___(填标号)。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__(填标号)。

(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

以O2为例,O2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O2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_阶段。

(4)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

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

(5)②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2-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__的相对稳定的重要意义。

(6)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明显减少的物质有___,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19.血液中的红细胞源源不断地为人体组织细胞输送氧气。

血浆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细胞正常的结构与功能至关重要,为患者输液治疗时必须考虑生理盐水的浓度。

请完善下列相关实验。

(1)探究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材料:略
(3)方法步骤:
①取7支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1~7号,并分别加入2mL浓度依次为0.5%、0.7%、
0.9%、1.1%、1.3%、1.5%的______及蒸馏水,并各加入2滴抗凝剂(或柠檬酸钠)。

②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

③向1~7号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血,摇匀,放置5min。

④分别取7支试管中混合液各一滴,置于7个洁净的已
编号的载玻片上做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预期结果及分析:
①如果红细胞在0.9%NaCl溶液中______,则生理盐水的浓度应该大于0.9%。

②如果红细胞在0.9%NaCl溶液中______,则生理盐水的浓度应该等于0.9%。

③如果红细胞在0.9%NaCl溶液中______,则生理盐水的浓度应该小于0.9%。

参考答案
16.
(1)B D C
(2)A
(3)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17.
(1)消化
(2)O2CO2呼吸循环
(3)内环境
(4)神经—体液—免疫
18.
(1)②③④②③
(2)①③、②③、②⑤、③④(3)自由扩散、三
(4)②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③中一般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5)PH (6)O2、营养物质等。

CO2、尿素等
19.
(1)确定适合于人的生理盐水的浓度
(3)①NaCl溶液④红细胞形态有何变化
(4)①吸水涨破②形态没有明显变化③失水皱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