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铁接触轨技术发展综述与研发建议1

合集下载

中国地铁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中国地铁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中国地铁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一、网络覆盖扩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中国地铁轨道交通系统将进一步扩大网络覆盖范围。

未来,地铁线路将延伸至更远的郊区和卫星城市,连接城市与周边地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二、技术创新升级
中国地铁轨道交通系统将继续引进和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升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无人驾驶技术、智能调度系统、高架线路和地下线路的智能化监控等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地铁列车的运行速度、准点率和乘客舒适度。

三、多元化交通融合
地铁轨道交通系统将与其他交通方式进行有机融合,形成多元化的交通网络。

例如,地铁与公交、出租车、共享单车等交通方式将实现无缝对接,方便乘客在不同交通方式之间转换,提高出行效率。

四、绿色可持续发展
绿色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地铁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地铁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此外,加强生态保护和景观绿化建设,提升地铁轨道交通系统的环境友好性。

五、服务质量提升
为了满足乘客日益增长的需求,中国地铁轨道交通系统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完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乘客出行安全;优化车站设施和乘车环境,提升乘客舒适度;加强信息发布和咨询导引服务,提高乘客出行便利性。

综上所述,中国地铁轨道交通系统在未来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网络覆盖扩大、技术创新升级、多元化交通融合、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及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将取得显著进展。

这将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探讨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现代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和提供更高效、环境友好的交通选择,城市轨道交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一、智能化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600字)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智能票务系统、智能调度系统以及智能安全监控系统等,不仅提高了轨道交通运营的效率和安全性,还为乘客提供了更好的出行体验。

二、新能源技术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影响(500字)随着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新能源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电力驱动技术、氢燃料电池技术等新能源技术的引入,不仅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了排放物的排放量,还为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更加可持续和清洁的能源供给。

三、高铁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400字)高铁技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分支,对交通效率和出行体验的提升有着显著影响。

高速列车的运行速度快、舒适性高,使得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更加紧密,缩短了旅行时间,提高了运输效率。

四、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中的应用(500字)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的不断扩大,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轨道交通安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智能监控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轨道交通系统的全面监控和安全防护,及时发现并应对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动。

智能化技术、新能源技术、高铁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效率、便捷性和安全性,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利和舒适的出行方式。

这些技术创新与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为现代城市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地铁接触网检测现状及发展趋势

地铁接触网检测现状及发展趋势

地铁接触网检测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地铁接触网检测是确保地铁运行安全和稳定的重要环节。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铁接触网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传统的人工检测和现代化的自动化检测系统。

接着分析了目前地铁接触网检测存在的问题,如检测精度不高和安全隐患等。

随后探讨了地铁接触网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化应用和数据分析预测技术的应用。

最后总结指出,地铁接触网检测技术在未来将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为地铁运营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地铁接触网检测现状、发展趋势、技术介绍、存在问题、智能化应用、数据分析、预测技术、未来发展。

1. 引言1.1 地铁接触网检测现状及发展趋势地铁接触网是地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供电传输和信号传输等重要功能。

地铁接触网的正常运行对地铁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乘客出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地铁接触网检测技术则是确保接触网运行状态的关键环节。

随着地铁系统的不断发展和扩张,地铁接触网的规模和复杂度也在不断增加,为接触网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地铁接触网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地面检测系统和车载检测系统两种。

地面检测系统通过安装在地铁轨道旁的传感器和设备对接触网进行监测;车载检测系统则是通过在地铁列车上安装检测设备,通过列车接触网与地面接触网的连接来实现对接触网状态的检测。

这两种检测方式各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精度不高、实时性不强、数据处理能力有限等。

未来,地铁接触网检测技术将朝着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地铁接触网检测将更加准确、及时地监测到接触网的运行状态,实现故障的预测和预防,为地铁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更加稳定的保障。

的研究将继续深入,为地铁系统的安全和可靠运行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地铁接触网检测技术介绍地铁接触网检测技术是地铁运行安全的重要保障。

接触网检测主要通过检测接触网的供电情况、接触网的绝缘状态、接触网的弯曲和振动情况等参数,以确保接触网的正常运行和及时发现问题。

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问题成为许多大中城市面临的挑战。

传统的交通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高效、快捷、环保的需求。

因此,轨道交通逐渐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

一、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现状1.地铁技术的快速发展地铁作为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目前,许多大城市已经建设了成熟的地铁网络,可以提供高密度、高效率的运输服务。

同时,地铁的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2.高铁技术的革新高铁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长途交通的认知,实现了城市之间的高速连接。

高铁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列车时速逐渐提升,同时提高了列车的安全性和乘坐舒适度。

高铁无疑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3.智能化应用的推广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对轨道交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自动售票、智能调度、远程监控等技术的推广使得轨道交通更加便捷高效。

同时,智能化应用也提高了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轨道交通未来发展的方向1.绿色环保是必然趋势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必须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因此,轨道交通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是绿色环保的。

使用新能源、减少污染排放并采取环保措施是轨道交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2.智慧化和自动化是必然趋势未来城市交通的智慧化和自动化将成为必然趋势。

通过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轨道交通的智慧化是提升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关键。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幅减少人为操作的错误,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

3.高铁网络的扩展和提速高铁的快速发展将成为未来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建设更多连接城市的高铁线路,并提高列车时速,可以大大缩小城市之间的距离,提升人们的出行效率。

4.人性化服务体验的提升未来轨道交通的发展还需要注重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

改善列车车厢的舒适度、提供更贴近乘客需求的服务、增加站点设施等都是提升乘客出行体验的重要手段。

结语轨道交通作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其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都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地铁接触网检测现状及发展趋势

地铁接触网检测现状及发展趋势

地铁接触网检测现状及发展趋势1. 引言1.1 地铁接触网检测现状及发展趋势地铁接触网是地铁列车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铁接触网检测则是确保地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地铁接触网的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本文将对地铁接触网检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目前,地铁接触网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红外热像仪、激光测距仪、超声波检测仪等多种检测手段。

这些技术可以实现对接触网的温度、距离、声波等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帮助地铁运营管理部门及时发现接触网存在的问题,确保列车正常运行。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地铁接触网检测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预计将出现更多结合人工智能算法的检测设备,能够实现对接触网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并能够进行智能化决策。

地铁接触网检测技术将持续发展壮大,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是智能化、自动化。

地铁运营管理部门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的检测技术水平,以确保地铁系统的安全运行。

2. 正文2.1 地铁接触网检测技术的现状地铁接触网检测技术作为地铁运行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针对接触网状态的检测,目前主要采用的是高清晰度图像和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图像识别和传感器监测,可以实时监测接触网的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护。

一些地铁公司还引入了无人机技术进行接触网巡检,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除了传统的检测方法外,一些公司还在尝试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来提升接触网检测的精度和效率。

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和算法,可以实现对接触网状况的智能分析和预测,从而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地铁接触网检测技术在不断创新和发展,逐渐朝着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相信地铁接触网检测技术将为地铁运行安全和效率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2.2 地铁接触网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一、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铁接触网检测技术也将越来越智能化。

城市轨道交通钢铝复合接触轨供电系统发展综述

城市轨道交通钢铝复合接触轨供电系统发展综述

城市轨道交通钢铝复合接触轨供电系统发展综述摘要:我国地铁采用的是接触网供电和接触轨供电两种方式。

与接触网供电相比,接触轨供电具有如下优点:(1)接触轨施工更简单,施工费用更低廉;(2)地铁事故概率较小;(3)维修费用较低;(4)更好地抵御自然灾害;(5)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的破坏,也不会对城市的美感造成任何的负面影响。

因此,目前的接触轨电力供应已经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推动了我国的轨道运输发展。

关键词:轨道交通;钢铝复合接触轨;供电系统引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接触网牵引供电系统被广泛应用到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

该系统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升供电的安全性,并且有效保证供电的稳定性,进而提升轨道交通运行的可靠性。

所以,注重轨道交通接触网牵引供电系统的探析,无论是对于推动轨道交通方面的技术发展还是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与重要的意义。

1刚性接触网的类型刚性接触网主要用于地下线路,以悬挂式为主。

因为地铁隧道的净空有限,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地铁线路的牵引,会占用较大空间,而刚性接触网采用绝缘子悬挂刚体导线,就不需要用到柔性悬挂的腕臂或弹性支座,不仅可以保证对地距离的合理性,同时还能有效降低车辆上方空间。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刚性接触网需要使用汇流排或台架来夹持,以保证其稳定,其中汇流排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铝合金T型汇流排,结构简单紧凑,且整体的载流截面较大,能够很好地降低电流中的电阻;另一种类型是П型汇流排,其本身重量不大,结构更为合理,且安装需要耗费的资金成本也比较低,因此应用范围交广。

2钢铝复合接触轨供电系统总体发展情况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首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在北京建立。

北京轨道交通新线路的接触轨技术也在持续地革新,为接触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推动。

接触轨技术也在发展:从上接点到下接点;从低碳钢制的接触轨道发展到了钢铝复合材料。

在传统的电气陶瓷基础上,还研制出了环氧、硅、橡胶等多种材质。

地铁接触网检测现状及发展趋势

地铁接触网检测现状及发展趋势

地铁接触网检测现状及发展趋势地铁接触网是地铁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它承担着供电、信号传输和数据传输的重要功能。

地铁接触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地铁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接触网的检测工作也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地铁接触网检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地铁接触网检测现状地铁接触网检测的主要方法包括目视检查、触发检查和无损检测。

目视检查是最为常见和传统的方法,通过人工巡查接触网的整体状况来发现故障和问题。

虽然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效率低下、精度不高,而且受到检测人员专业水平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疏漏。

触发检查则是通过设备自动检测接触网的触发情况,一旦发现问题会触发报警。

这种方法只能检测到明显的故障,对于一些潜在问题无法及时发现。

无损检测则是应用各种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电磁感应等技术对接触网的材质、结构和电气性能进行检测和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发现接触网的内部问题,具有高效、精准的特点。

目前,地铁接触网检测主要还是以目视检查和触发检查为主,无损检测技术在地铁接触网检测中的应用还比较少见。

而且,现有的接触网检测设备大多采用传统硬件设计,功能单一,无法满足现代地铁系统的需要。

由于地铁系统的复杂性和维护难度,接触网检测的工作量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成本较高。

这些都制约了地铁接触网检测的效率和精度。

二、地铁接触网检测的发展趋势面对接触网检测的现状,我们需要从技术、设备和管理等方面寻求突破,推动接触网检测工作向着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具体来说,地铁接触网检测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运用先进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已经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在地铁接触网检测中,我们可以引入超声波、红外线、热成像等技术,对接触网的各项性能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精度的检测。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接触网的隐患,提前进行维护,降低故障发生率,提高安全性。

2. 发展智能化设备智能化设备是未来接触网检测的趋势。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大全5篇)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大全5篇)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大全5篇)第一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一、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意义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为现代化城市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速度快、容量大的基本特征,因而容易满足于城郊之间在同一时间点,一定时间内,进行大规模和客流较集中性的出行要求,成为现代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体系中的重要元素,能良好起到客流组织的主导作用。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历经将近40年的发展,如今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把握机遇、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国家政策指导的作用,因此根据相关机构政府,研究制定轨道交通的发展政策,对城市建设以及国家经济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日常生活中,我们体会到现在的生活很方便,因为目前我国所发展的城市轨道系统,有着许多的优越性。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迅猛,居民出行需求增长快,随着国家的发展,国民也在变强,收入水平、以及个人素质也不断提高,因而居民对高质量的交通服务的要求开始提高,经济承受能力也在不断变强。

从这些我们可以猜想,在未来二三十年中,中国城市比其他国家会涌现出更多适合城市轨道发展的高密度交通网络。

在项目实施上,我国现已积累了足够的经验,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复杂、大型的基础设施工程项目。

在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上,我国也具备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经营模式,但随着乘客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处理和对待这一问题,以满足乘客需求为理念,以提供高质量服务为指导思想。

我国在政策、人口与实施等方面的优势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成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但仅靠这些优势,不足以保证巨大的轨道交通投资会实现其目标,成为重要的交通网络。

也不能保证轨道与其他交通方式能妥善的衔接、协调、和高效的运作。

因此,我国城市不仅要能成功地建设高效的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而且还要努力使轨道交通真正起到满足出行需求、改变城市面貌的作用、引导城市发展、缓解道路拥堵、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

轨道交通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轨道交通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轨道交通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们对交通出行的需求不断升级,轨道交通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未来,轨道交通技术将成为城市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将对城市的交通、环境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轨道交通技术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轨道交通技术的现状随着城市化的潮流不断发展,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据统计,目前全球有超过1,000个城市已经拥有了轨道交通系统,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近8000公里。

其中,中国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在中国,轨道交通系统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大城市纷纷投入大量资金加强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

然而,目前轨道交通技术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运营效率有待提高。

虽然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快速公共交通工具,具有运输效率高、安全可靠等优点,但其运营效率仍有待提高。

例如,大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在车站拥堵、换乘接续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对出行效率等造成一定影响。

2、投资成本高。

在轨道交通建设中,轨道交通线路的路基建设、车站建设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同时,随着轨道交通行业的繁荣,部分企业在投资建设轨道交通时存在过度扩张等问题,导致投资成本极高。

3、轨道交通建设难度大。

轨道交通建设难度大、建设年限长,而且往往需要对城市交通和市容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设难度极大。

二、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趋势面对轨道交通技术的现状,未来轨道交通技术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1、智能化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

未来轨道交通智能化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从车站的智能识别、车辆智能巡航,到换乘零等待等方面,轨道交通将实现全面智能化,提高运营效率。

2、体验式建设将成为发展趋势。

未来轨道交通建设将会更加强调乘客的使用体验,以创新运营、智能设备、自然通风、可持续低碳等方面提高旅客的使用体验,满足人们对轨道交通便利、优质出行的需求。

3、人工智能将助力轨道交通的发展。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国际发展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国际发展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国际发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2.1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国际背景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传统的交通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便捷、快速和高效出行的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低碳、环保的交通方式,逐渐成为各国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际范围内,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如德国、日本、美国等,都已经建立了庞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并且在技术研究和运营管理上具有相当富有经验的积累。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不仅提供了人们便捷的出行方式,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国际发展中,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成为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不断地引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得以不断改进和升级,提升了其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其次,城市轨道交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开始显现。

除了传统的地铁系统,轻轨、有轨电车等形式的城市轨道交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以满足不同城市和地区的需求。

此外,国际合作和交流在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各国和地区通过开展技术交流、项目合作等形式,共同推动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面临着巨大的交通压力和挑战。

在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方面,中国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等形式。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技术创新、设备制造、运营管理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和进步。

中国在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国际发展。

首先,将介绍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国际背景,包括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技术水平。

其次,将详细介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现状,包括技术进步、系统建设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成就和挑战。

地铁接触网检测现状及发展趋势

地铁接触网检测现状及发展趋势

地铁接触网检测现状及发展趋势地铁接触网是地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运行是地铁系统正常运营的基础。

现代地铁接触网检测技术的发展,使地铁接触网的安全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本文将介绍地铁接触网检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传统的检测方法传统的地铁接触网检测采用人工巡查的方式,即人员实地巡查,通过目测、触摸等方式检测接触网的安全性能。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人工巡查的效率低、精度不高、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随着城市地铁规模的扩大,这种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2、新的检测技术针对传统的地铁接触网巡查的问题,现在已经发展了一系列新的检测技术。

其中,地铁接触网无人机检测技术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该方法通过利用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机、红外相机等设备对地铁接触网进行检测,不仅提高了检测效率,而且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此外,还有利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激光雷达等实现地铁接触网安全性能检测的技术,这些技术基于图像识别、信号处理等理论实现,提高了查漏补缺的效率。

1、高精度化目前地铁接触网检测技术已经实现了自动化,但是对于数据精度的要求还需进一步加强。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在保证自动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实现高精度化的检测技术。

2、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未来地铁接触网检测技术将越来越智能化。

通过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技术模型的优化,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检测和分析,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3、无人化无人化也是未来地铁接触网检测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

无人机检测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无人机检测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无人机操作技术的要求较高、受气候影响较大等。

未来可能会开发更加智能化、自主化的无人飞行器,实现地铁接触网的全面检测。

综上所述,未来地铁接触网检测技术将越来越高精度化、智能化和无人化。

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作,开发更加安全、高效、智能的地铁接触网检测技术,将为地铁运营的安全性能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浅议我国城市地铁接触轨供电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浅议我国城市地铁接触轨供电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浅议我国城市地铁接触轨供电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摘要:接触轨的一般设置原则是尽可能地连续铺设,减少断轨,但出于安全和功能上的需求,接触轨需要在以下几种条件下设置断轨:在电分段处,道岔处,隧道紧急疏散联络通道处,人防门处,人行通道处和停车库内人行便道处。

由于接触轨断口的存在,会对车辆的连续可靠受流产生影响,尤其在电分段断口、道岔断口和连续断口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的大力推进,地下交通快速发展。

按照供电系统的要求接触轨需设有电分段,本文主要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接触轨供电分段方式,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接触轨;电分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的大力推进,传统交通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地下交通实时出现,并得到快速发展。

接触轨受流方式是最早的城市轨道交通牵引网受流方式,主要采用和走行轨相类似或相同的钢轨条作为正极供电轨向地铁车辆提供牵引与动力电能。

[1]接触轨的一般设置原则是尽可能地连续铺设,减少断轨,但出于安全和功能上的需求,接触轨需要在以下几种条件下设置断轨:在电分段处,道岔处,隧道紧急疏散联络通道处,人防门处,人行通道处和停车库内人行便道处。

由于接触轨断口的存在,会对车辆的连续可靠受流产生影响,尤其在电分段断口、道岔断口和连续断口处。

下面介绍城市轨道交通接触轨的电分段方式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1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轨供电分段方式出于缩小事故范围、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和便于分段检修等方面的考虑,接触轨在牵引变电所的出口处均需要设有电分段。

接触轨电分段在断口的设置上一般有3种设置方式:小断口分段方式、大断口分段方式和短接触轨分段方式[2]。

1)小断口分段方式小断口分段方式,一般断口长度需满足D<L2<L1。

小断口分段形式的断口长度一般大于接触轨由于温度升高而产生的伸长量及接触轨带电体的安全距离要求,且小于1 节动车上前后两套集电靴之间的距离,目前青岛地铁2、3 号线及深圳地铁3 号线小断口电分段处采用的断口长度一般为2 ~ 3 m。

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

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

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一、引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交通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关键。

除了传统的公路交通之外,轨道交通作为快速,便捷,安全的公共交通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轨道交通技术的不断创新,不仅为城市交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且正在改变人们出行的方式和城市的面貌。

本文将探讨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

二、地铁技术发展1. 传统地铁技术传统的地铁技术,如一号线、二号线和十号线等线路,采用了单向行驶、高架/地下建设和列车驾驶员手动操作等方式。

尽管这些地铁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运营成本高和地下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2. 自动控制技术近年来,自动控制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地铁系统可以实现无人驾驶和高效运营。

自动控制技术结合了先进的通信,传感和控制技术,可以实现更加准确的列车控制和运行,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能。

同时,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减少系统的运营成本,同时提高了乘客的体验。

3. 地铁智能化系统除了自动控制技术,地铁智能化系统也是地铁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智能化系统包括智能车门,视频监控和无障碍出入口等,为乘客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体验。

三、高铁技术发展1. 高速列车技术高速列车作为一种高效的出行方式,已经成为现代交通运输中的“明星产品”。

高速列车采用了多种先进技术,如气动外形设计、轮式转向控制和运行控制等,可以在高速和安全的同时为乘客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

同时,LED照明技术和空调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列车,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的旅行体验。

2. 高速列车轨道建设除了高速列车本身的技术创新,高速列车轨道建设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目前,我国正致力于打造一系列高速轨道项目,如京沪高速铁路和成渝高速铁路等线路。

这些线路采用了国际先进的轨道技术和建设方法,为我国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四、轨道交通技术对城市化的影响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方面,轨道交通可以有效分担城市交通压力,使得城市出行更加便捷和高效。

铁路新技术发展趋势研究及对我国的建议

铁路新技术发展趋势研究及对我国的建议

研究探讨铁路新技术发展趋势研究及对我国的建议王镠莹,温宏宇(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81)摘要:世界科技的快速更迭对铁路行业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磁悬浮等代表性新技术在铁路的研发与应用,将推动铁路技术领域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引领和开创铁路发展的新时代。

总结铁路新技术发展特点,分析铁路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磁悬浮技术等融合发展的趋势,结合当前我国铁路发展实际需求,对我国铁路技术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为系统部署和推动我国铁路新技术研发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铁路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磁悬浮中图分类号:U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83X(2020)01-0059-06 DOI:10.19549/j.issn.1001-683x.2020.01.0590引言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

这些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的新技术,代表了世界技术最前沿的发展方向,成为传统产业技术升级迭代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

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磁悬浮等代表性新技术在铁路的研发与应用,将推动铁路技术领域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引领和开创铁路发展的新时代[1]。

1铁路新技术发展特点当前,信息化、智能化、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加速对铁路各主要领域的渗透与融合;同时,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和运输需求不断迭代升级,促使铁路对更高品质服务和更高效益发展的追求愈加迫切。

在外部科技拉动和自身需求驱动的双重作用下,世界铁路技术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2]。

基金项目: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N2018Z011)第一作者:王镠莹(1982—),女,研究员。

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

而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环保、安全的交通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本文将对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进行分析,探讨其在解决交通问题方面的优势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一、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轨道交通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传统的地铁系统以及轻轨系统,已经成为了众多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轨道交通的优势在于其能够提供高容量的载客量、较快的速度以及准时性等特点,有效地解决了城市中大量人口的出行需求。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轨道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正在逐步实现。

各类新技术的应用为轨道交通的运营和管理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例如,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将会使得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更加安全可靠,减少人为操作引起的事故风险。

二、轨道交通技术的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轨道交通技术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以下是未来轨道交通技术发展的预测和趋势。

1. 磁悬浮技术的应用磁悬浮技术具有速度快、运行平稳、无轨槽等优势,被认为是未来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之一。

目前,我国已经在上海、广州等地建设了磁悬浮列车示范线,证明了其在高铁系统中的可行性。

预计未来,磁悬浮技术将在更多的城市中得到应用。

2. 超级高铁的出现随着人们对出行速度的要求不断提高,超级高铁技术将成为轨道交通的重要发展方向。

超级高铁不仅能够提供更快的速度,还可以适应长距离的运输需求。

未来,超级高铁将成为城际交通的重要选择,进一步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

3. 环保、智能的运营模式未来的轨道交通将更加注重环保和智能化的运营。

电动化技术的应用将减少尾气排放,降低对空气质量的污染。

同时,智能化的运营模式将能够更好地监控运行情况,提高运输效率,减少人为管理成本。

嵌入式传感器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将为轨道交通运营提供更多的便利。

三、面临的挑战尽管轨道交通技术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轨道交通系统中的接触网技术研究

轨道交通系统中的接触网技术研究

轨道交通系统中的接触网技术研究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离不开轨道交通,它因为其快捷、高效、安全等优势,在城市交通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而轨道交通系统中的接触网技术是其重要的技术要素,关系着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以地铁为例,地铁列车通过接触网获取电力,并通过轨道将电力传导到列车的电机上,从而带动列车运行。

可以说,接触网技术是地铁运行的基石。

在传统的接触网技术中,使用的是直流电,但这种技术存在着诸多局限性,如电力转换效率低、电压不稳定等问题。

现在,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新的接触网技术也应运而生,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异步稳态电力质量控制技术(APF)和无刷直流电机直接驱动技术。

下面,我将对这两种接触网技术进行介绍。

APF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电力质量控制技术,它通过安装在接触网的地面电源中的电容器和电感器来产生反向电流,使得列车电机所接收到的电能在电流方向上和接触网上的电能方向相反,达到了稳定电力供应的目的。

相比较传统的直流接触网技术,APF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电能损失、提高电力转化效率和实现更稳定的供电。

另一方面,无刷直流电机直接驱动技术则是一种创新的列车驱动技术。

在传统的列车驱动技术中,电功率需要先进行电压变换,再将电源转化为机械能,这个过程中会出现能量损失和功率延迟,影响了列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而无刷直流电机直接驱动技术则是通过直接将电源转化为机械能,无需经过转换过程,速度与电力响应更加精准,能充分发挥列车的动力性能。

当然,这两种技术也存在缺陷和不足,例如APF技术需要占用一定的场地,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同时在接触网的设计和建设上也存在一定的复杂性。

而无刷直流电机直接驱动技术虽然减少了能量转化的损失,但是也面临着技术成本高、部件容易损坏等问题。

然而,这些缺陷和不足无法掩盖这两种技术的重要性和意义,它们是轨道交通系统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技术基石。

总的来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接触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检测技术综述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检测技术综述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检测技术综述摘要: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多个城市已开通或正在建设轨道交通线路,而线路的运行安全成为关键。

牵引供电系统是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基础,接触网是牵引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触网将电能由牵引变电所输送至列车位置,以驱动列车运行。

接触网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运行安全和列车的受流质量。

除此之外,接触网运行过程中,还应保证牵引功率传输的可靠性,保证系统的运行寿命,减少接触网运行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如何保障建设和日常运行中接触网运行状态良好成为轨道交通线路运行的关键要求。

本文主要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检测技术。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检测技术引言为了使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必须细心探讨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所采用的检测技术,同时分析其工作原理,全面了解这些技术的具体特点,将其充分应用于各个项目中,才能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速率,进而促进高铁事业取得更好发展。

1、概述城市轨道交通是我国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目前采用的主要方式是电气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输,随着我国电气化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大中城市城市轨道交通覆盖率已达到80%以上,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名片。

在电气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中,电力机车依靠其顶部升起的受电弓直接接触导线,通过滑动接触获取电能。

在取得能量过程中,弓网关系密不可分,任何情况下接触网应处于受电弓的有效工作范围以内,同时接触网的安装应满足规范要求,在接触网线路中运行的列车受电弓达到最大摆动幅度和最大抬升量时,其任何接触装置不得侵入受电弓的装置系统范围。

另外,接触网系统普遍为露天设置,且无备用,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对电气化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影响较大。

研究弓网关系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良好的受流质量,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

中国电气化城市轨道交通的接触网技术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借鉴吸收了许多城市轨道交通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的先进技术,并制定了弓网系统相关的系列标准,但这些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或多或少受到了上述一些国家的接触网标准的影响,导致受电弓或接触网两方面的各个局部标准与弓网系统标准体系这一整体的关系处理得不够完善,在目标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等方面,未能体现出一定范围内的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所期望的、有机的整体。

轨道交通的发展建议

轨道交通的发展建议

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具有高效、快速、环保的特点,对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改善空气质量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和交通需求不断增长,轨道交通系统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为了进一步发展轨道交通,提出以下建议:1.扩大轨道交通网络:建议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优先考虑轨道交通的建设。

通过扩大轨道交通网络,可以有效地连接城市的各个区域,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

同时,还可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降低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在建设轨道交通线路时,还应考虑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提高出行的便利性。

2.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为了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建议引入先进的智能化技术。

例如,采用自动驾驶技术,可以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和安全性,并且减少人为操作错误的可能性。

此外,还可以采用智能调度系统,根据乘客需求和交通流量,合理安排列车的运行间隔和运力分配,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

3.加强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建议加强对轨道交通系统的监管,制定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列车和乘客的安全。

另外,还应加强对设备和设施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问题。

4.提高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为了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建议增加轨道交通的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

例如,可以在车站设置更多的自助服务设施,如自动售票机、自动充值设备等,提供更加便捷的购票和充值方式。

此外,还可以加强列车内的服务,提供优质的座位、车厢内空调、充电设备等,提高乘客的舒适度。

5.推广轨道交通的智能化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应用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建议在轨道交通中推广智能化应用,如手机支付、二维码扫描进站、乘客流量监控等。

这些应用可以提高乘客的出行便利性,减少列车售票和人工监控的工作量。

综上所述,发展轨道交通需要从建设网络、提高运营效率、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推广智能化应用等方面入手。

地铁接触网检测现状及发展趋势

地铁接触网检测现状及发展趋势

地铁接触网检测现状及发展趋势地铁接触网是地铁列车的重要供电设施,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地铁运营的正常进行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对于接触网的检测和维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地铁接触网检测现状及发展趋势作简要探讨。

一、现状分析1、接触网维护地铁接触网维护需要定期排查,如每周、每月以及每季度排查,检查细节包括缆线的接头是否紧固,弹簧接触是否正常等。

同时,还需要对线路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测,如检查接触网的弹性挂接件是否有裂口、错位或变形等。

一些关键部位如转换放母处的定位销,碳刷终点等还需要每年进行大检修。

2、接触网检测目前,地铁接触网检测主要采用的是"观察法"和"仪器法"两种方式进行。

观察法主要指人工走检或使用机车在轨检,其检测结果准确性低,且需要人力较多;仪器法则是运用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的仪器对地铁接触网进行检测,如使用地铁接触网综合测试仪、接触网弧光光谱仪等。

3、接触网故障处理接触网故障是影响地铁列车运行的重要因素,对于接触网故障的处理需要及时、有效、快速的应对措施。

常见的接触网故障包括碳刷异常磨损、弹簧接触失灵等。

对于这些故障的处理需要保障维护人员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处理,否则会影响地铁列车的正常运行。

二、发展趋势1、接触网自动化技术目前,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接触网自动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自动化技术,可以远程监测地铁接触网的工作状态,同时进行故障诊断和预警,提高接触网故障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2、三维扫描技术三维扫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可以通过三维扫描仪将地铁接触网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其优点是可以大幅提高地铁接触网的检测效率,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

3、智能报警系统目前,地铁接触网的故障处理主要依赖于人工检测,但人工检测存在盲区和偏差。

因此,智能报警系统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解决和预防接触网故障。

智能报警系统主要通过机器学习和预警算法进行故障预防和处理,提高了地铁接触网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地铁接触轨技术发展综述与研发建议接触轨,又称第三轨,或简称三轨。

接触轨系统是地铁牵引供电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它直接影响到地铁供电系统甚至整个地铁系统的安全运以营。

自1965年北京建造我国第一条地铁线以来,仟随着我国地铁建设事业的发展,接触轨技术也走过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

这期间接触轨枝术不断发展,其主要表现为:安装方式由以上部接触搔流方式为主导发展成上部接触交流方式与下部接触授流方式并存:导电轨由低磺钢材料发展成钢铝复合材科:防护罩(及支架)由木板材料发展成玻璃钢材料:绝缘子材料除电瓷外,还开发出环氧树脂材料及硅橡胶材料。

相应地,一些施工安装方法也有所改进.目前,直流1 500V接触轨系统又在积极研发之中,同时钢铝复合接触轨的国产化工作也正在逐步展开,当然这其中面临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也有许多。

在这种情况下,对我国地铁接触轨技术的发展历史进行总结,将有助于目前接触轨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1 概述1.1 接触轨系统的国内应用概况目前,在我国有3个城市6条地铁线路采用了接触轨系统,分别是:北京地铁1号线上程。

北京地铁2号线(环线)工程、天津地铁1号线中段、北京地铁复八线工程、北京地铁门号线工程(即北京城市铁路工程),北京地铁八通线工程、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另外,由中国援建的1984年开通的朝鲜平壤地铁,以及由中国承建的2000年2月21日开通一期工程的伊朗德黑兰地铁,用了接触轨系统。

这些线路韵总长度超过200km,触孰电压等级均为直流750V。

1.2 接触轨系统的构成在接触轨系统零部件中,除包括作为导电轨的接触轨以外,还包括绝缘支架(或绝缘子)。

防护罩.隔离开关设备、电缆等。

接触轨、绝缘支架(或绝缘子)、防护罩是接触轨系统中送电。

支撑、防护的三大件。

1.3接触轨系统的三大技术特征谈及接触孰系统,其技术特征有三个级,二是安装方式,二是导电轨材料。

1. 3.1 电压等级目前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中的直流牵引网电压等级繁多,接触轨系统的电压等级有600V、630V。

700V、750V、825V,900V、1 000V、1 200V等,国外接触轨系统的标称电压一般在1 000V以下,西班牙巴塞罗那采用过直流1 500V及1 200V接触轨,美国旧金山BART 系统为直流1000v接触轨。

目前国内接触轨系统标称电压为直流750V,国际上接触轨电压等级的发展趋向是IEC标准中的直流600V、750V。

1.3.2 安装方式接触轨系统根据授流位置的不同,司分为上部授流接触轨、下部授流接触轨和侧部授漉接触轨三种形式。

1 3.3导电蓑材料接触轨可采用低碳钢材料或钢铝复合材料。

2 北京地铁早期建成线路的接触轨系统北京地铁早期建成的线路包括;1969年通车的北京地铁1号线工程,1984年通车的北京地铁环线工程,1999年9月通车的北京地铁复八线工程。

2.1 北京地铁1号线工程北京地铁1号线工程,东起北京站,西至苹果园,全长24,17km。

工程于1958年开始前期研究,1965年7月1日开工建设,1969年9月20日基事建成并试运营。

该工程接触轨系统是我国第一个地铁接触轨系统.本工程接触轨系统的电压等级开始为直流825V,以后随着牵引变电所设备的改造而成为直流750V,安装方式为上部授挽方式,导电轨材质为低碳钢,主要技术标准如下.2.1.1接触轨的技术条件(1)接触轨断面的总断面积为6 543mm2,(2)接触轨的比重为7.8g/cm3:(3)每米接触轨的理论重量为51.36kg,每根理论重量为642kg,每根12.5m,(4)对中性轴接触轨的惯性矩Jx=1 026.8cm4,断面系数Wz=176.2cm3(5)接触轨的型号为JU-52,钢号为05铝(05A1);(6)在温度为15度的情况下,接触轨的单位电阻不超过O.125Ω·mm2/m:(7)接触轨的断面应铣平,断面歪斜在任何方向测量均不得超过1.0mm;(8)接触轨采用转炉冶炼的优质镇静钢轧制。

2.1.2接抽孰用绝缘子接触轨用绝缘子由以下三个丰要部分组成:(1)瓷件,材料为电磁,工作电压1000V,抗弯800kg,(2)下座,材料为HT15-33灰铸铁:(3)上帽,材料为11T15-33灰铸铁。

另外,瓷件与下座间还没有1-5层的油毡纸垫片.2.1.3木防护板木防护板的木科全部是在天然干性油中浸透的松木制成,井做烘干处理,木防护板翠表面涂阽火滦,木防护板外表面涂防腐油漆。

2.1.4端部弯头端部弯头总长度2300mm.2.2 北京地铁2号线工程北京地铁2号线工程,线路长16.1Fan.1974年完成接触孰施工图设计,1976年建成并试运营,1984年完成改造.根据北京地铁1号线工程的施工运营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接触轨要加强防护的指示,1974年2号线在工程接触轨系统设计时进行了一些修改与完善.1978年5月,根据市兵办工程组技术处于1978年3月27日召开的关于地铁三轨防护板设计问题的会议纪要精神,将2号线工程接触轨防护板靠近线路侧上下的两块和防护支架下边的一块予以取消,形成了日前的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

2.3 北京地铁复八线工程北京炔铁复八线工程,西起复兴门,东至八王坟,线路长12.7KM。

该工程接触轨系统施工图设计完成于1993年10月,工程于1999年9月通车。

与北京地铁环线接触轨系统相比,主要进行了以下修改:(1)接触轨端部弯头由原来的2300mm加长到2775mm,以使受流器与弯头接触时更平稳;同时减小了坡端的接触面到走行轨顶面的垂育距离。

(2)采用3000V支柱绝缘子代替原绝缘子。

(3)结合工程需要,本工程册剥开发了玻璃钢防护罩.并在车站、道岔、隧道联络线等局部地段进行了试验安装(单线总长度约6km).3 德黑兰地铁1.2号线的接触轨系统德黑兰地铁1、2号线,线路全长约53km.1992年初开始投标,1996年合同正式生效,2000年2月21日第一期工程建成通车.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北京城建院联合高校与工厂,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研制开发出“下部校流接触轨系统”,填补丁国内空白,该技术成果于1994年6月8H从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93 2 24173.5).相应地,研制出玻璃钢材料的接触轨支架及防护罩,代替了传统的木板防护罩,这一创新成果带来了接触轨支架与防护罩材料的革命。

本工程接触轨系统的电压等级为直流750V,导电轨材质为低碳钢.3.1 下部授流接触轨的安装结构描述下部授流接触轨主要由导电轨,绝缘支架、防护罩等构成,见图2.绝缘支架由顶郎支架,中部支架,下部支架三部分组成,并共同构成悬臂结构型式;导电轨通过顶部、中部支架,悬挂在下部支架上;下部支架刚根据线路情况固定在整体道床上或碎石道床的轨枕上:防护罩靠自身弹性及支撑垫块固定在导电轨上。

3.2 下部授流接触轨的安装结构特点防护罩对带电接触轨的防护性能好,带电接触轨不容易被无章识地触碰到,能确保人身安全,另外,下部授流方式的遮挡雨雪条件也优于上部授流方式,能确保牵引网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这里需要说明,北京城铁采用的是上部授流接触轨系统。

据2003年11月7日《北京晚报》报道:“城铁今晨中断一个多小时。

由于昨天深夜雪量较大且融化速度慢,遭遇今天凌晨急剧下降的气温后,造成城铁部分路段轨道表面结冰。

首发车在运行过程中,接触轨与列车受流器之间逐渐形成‘地穿甲’似的冰层.造成列车受流器无法受电,车辆网压不稳,使得车辆无法正常行驶。

’3.3 接触轨所含化学元素对电阻宰影响分析合同要求:导电轨在15度时电阻率p=0.125mm2Ω/m.为确保接触轨按照上述合同要求交货,对制造厂欲采用的接触轨材料进行了电阻串测试及化学元素分析,前后历时达伴年之久,分析结论简述如下。

如果采用与北京地铁接触轨相同的材料来加工制造导电轨,则20度时电阻率p(平均值)在0.134Ω·mm2/m左右,将大于合同要求的15度时电阻率为0.125Ω·mm2/m.仅从各元素对电阻串的影响看,P、Si的影响较大,而Mn的影响较小:但由于接触轨中Mn的绝对含量比P与Si要高,因而Mn实际上对电阻系数的影响也非常大.换言之.在分析各元素对电阻系数的影响趋势时,要同时考虑各元素含量大小对此的影响。

另外,工艺条件对各种成分在含量上有影响,即工艺条件也会影响导电轨的电阻系数.在上述测试分析基础上,决定不采用与北京地铁接触轨相同的原材抖加工制造接触轨.而从国外进口原材料来加工制造接触轨.最后的测试表明:用国外原材料加工制造的接触轨,在15度时电阻率p在0.111mm2Ω/m左右。

3.4 支架及防护罩的制造工艺3.4.1玻璃钢支架制造工艺玻璃钢支架制造采用了RTM成型工艺.其优点为:降低了产品成型过程中苯乙烯的挥发量,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工艺成熟、参数齐全,产品质量稳定:可防止玻璃纤维的排布方向发生偏移,使铺层设计、性能设计有保障;可使产品表面附着均匀的胶衣树脂层,增加产品的抗老化能力.3.4.2 玻璃钢防护罩制造工艺玻璃钢防护罩制造采用了拉挤成型工艺.其优点为:可自动化连续生产,产品均匀,质量稳定;产品规格多样化.4 北京地铁新建成线路的接触轨系统4.1北京地铁13号线北京地铁13号线,即北京城市铁路工程,线路全长40.85km。

1999年8月12日,项目被批准立项:2000年9月26日,城市铁路西线全面开工:2002年9月28日,城市铁路西线开通试运行,2003年1月20门,城市铁路全线建成试运营。

结合该工程,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联合北京城市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研制开发出“新型上部授流接触轨系统”,见图3.该工程接触轨系统的电压等级为直流750V,导电轨材质为低碳钢。

新型上部受流接触轨系统的特点:(1)防护罩支架及防护罩采用玻璃钢材质的防火和耐候性功能.使用寿命长,(2)结构形式造型比较美观,(3)结构设计较为合理,承受力的情况较好,省材料:(4)防护罩支架直接固定在接蚰轨上,所以能更好地保证防护罩支架及防护罩与接触轨的相对位置关系.(5)防护罩支架可以在接触轨上移动安装,所以施工安装及运蕾管理维护比较方便,不受走行轨轨枕间距施工误差的影响,从而使防护罩的定货长度与设计长度一致.避免了材料及施工费的损失.4.2 北京地铁八通线北京地铁八通线,西起八王坟,东至通州土桥,线路全长18.964km;2003年12月7日完成热滑,2003年12月28日开通试运营.北京地铁1号线.2号线及13号线,均使用的是瓷绝缘子.瓷件是脆性材料.在运输.安装、运营维护等过程中,容易受到了硬器撞击而破损.近年来,复合绝缘子发展迅猛,性价比,可靠性不断提高.北京地铁八通线工程在前述北京城铁“新型上部授流接触轨系统”的基础上,在正线接触孰系统中采用了环氧树脂绝缘子,在车场线接触孰上试用了硅橡胶绝缘子.5 武汉轨道交通一期工程的接触轨系统武权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自宗关站经硚口至黄浦路,线路全长10.234km,为全高架线路:2000年4月开始初步设计,2003年12月11日完成热滑,将于2004年上半年投入运营.该工程在国内首次采用钢铝复合接触轨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