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四年级简便运算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例1例2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新课标⼈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教案课题:加法交换律【教学内容】P28/例1(加法交换律)【教学⽬标】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2.初步学习⽤加法运算定律进⾏简便计算,并⽤来解决实际问题。
3、提⾼观察、概括能⼒和语⾔表达能⼒。
【教学重难点】理解加法交换律【教学准备】课件:卡⽚【教学过程】(—)谈话导⼊,孩⼦们今天今天好多⽼师和我们⼀起,他们有⼀个问题想问你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问题吗?(⽣:想)他们想知道我们班上有多少⼩⼥孩?多少⼩男孩?谁能告诉他们?那么我们班上⼀共有多少个孩⼦?学⽣列式,师板书(⼆)呈现事实,形成问题1.出⽰准备题:(1)27+73 73+27 (2)37+58 58+372.学⽣计算得数。
3、请学⽣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出⽰例1根据学⽣回答板书:40+56=96千⽶56+40=96千⽶师:和前⾯的两个例⼦⽐较你发现了什么?、4、根据学⽣回答板书: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既然和不变,每组算式可以⽤什么符号连接呢?5.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验证猜想,形成结论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符合猜想的例⼦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让学⽣举例,如35+20 =20+35等等让学⽣多说同桌互说学⽣汇报答案。
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
2、同学⾃⼰设计⼀组式题验证,⼩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这种猜想看起来⽐较可靠,但我们不可能把符合猜想的例⼦全部举完过就给我们的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来看⽣活实例。
例:⼀家电影院,⾛廊的左边是476个座位,⾛廊的右边有518个座位,⼀共有⼏个座位,(⽤两种⽅法计算)(1)⼝答列式:476+518 518+476为什么这样列式?(2)判断:得数会相同吗?(3)计算结果,得出结论:476+518=518+476在加法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内容: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P13/例6(0的运算)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第四课时:已有基础:1、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3、已能体会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_人教新课标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学内容: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探究和明白得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培养学生依照具体情形,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进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看主题图,依照条件提出问题(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引导学生观看主题图教师依照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学生观看第一组算式,发觉特点。
引导学生观看第一组算式,总结出:40+56=56+40试着再举出几个如此的例子。
依照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觉了什么?学生发觉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依照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引导学生观看第二组算式,总结出:(88+104+96)=88+(104+96)学生观看第二组算式,发觉特点。
学生连续观看几组算式。
出示:(69+172)+28、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觉了什么?学生总结观看到的规律。
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学生依照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P28/做一做、P31/4、1四、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成?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五、作业:P31/3板书设计:加法的运算定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40+56=96(千米)56+40=96(千米)88+104+96 1 04+96+88=192+96 =2 00+88=288(千米)=28 8(千米)40+56=56+40 (88+104)+96=88+(104+96)┆(学生举例)(69+172)+28=69+(172+28)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第二单元第2课《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西师大版)
2.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第1课时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学习内容:教科书第12-13页例1、例2和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四第1-2题。
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 体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学习难点: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
课前准备:实物展示平台导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的结合律,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加法的运算律来填空。
1.利用加法运算律填空。
45+56=56 + □ (25+49)+51= 25 + (□ +□)甲数 + 乙数= 乙数 + □ (10+ △ )+ c=□+ (□+ □)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一生反馈结果。
2.这两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谁来说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这两个运算律用字母该怎样表示?a+b=b+a (a+b)+c=a+(b+c)3.设疑激趣。
看来同学们对于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都掌握得非常好,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想一下,在乘法运算中有这样的运算律吗?同学们都很有胆量,敢于猜想,那乘法中到底有没有这样的运算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吧。
(板书课题:乘法运算律)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活动一:1.教学例1,乘法交换律(1)解答例1(出示例1)请你仔细观察例1的鸡蛋图,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请列式解答在草稿本上。
反馈:9×4=36(个)4×9=36(个)为什么要用9×4呢?(横着看,一排有9个鸡蛋,有4排,就是有4个9。
)为什么要用4×9呢?(竖着看,一列有4个鸡蛋,有9列,就是有9个4。
)无论是横着观察有4个9,还是竖着观察有9个4,虽然方法不同,但是都得到一共有多少个鸡蛋?(36)(2)观察算式特点仔细观察:9×4=36,4×9=36,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两个算式中的因数位置交换了,但结果相同,我们就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乘法运算定律交换、结合律例1、例2
25×4=100 × =
4×25=100 × =
25×4 = 4×25 × ×
你能再举几个 这样的例子吗? 这样的例子吗?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 关系? 关系?
18×7 124×35
○ = = ○
7×18 35×124
上面的每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上面的每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从上面的算式,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从上面的算式,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考考你
判断题
1、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2、45×28=28×54 、 × ×
( (
3、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 ×b)×c=a×(b×c) ( 、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 :(a× ) = × × ) 4、2×26×5= (2 × 5) × 26只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 × × 只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 只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 × -
÷
-
× + ÷
书院--书院---韩中莲 ---韩中莲
=
回顾练习
= • 32+56○56+32 = 89+72○72+8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应用加法交换律:a+b=b+a • 12+39+28=(12+28)+39=40+39=79 12+39+28= (12+28)+39=40+39=79 • 23+34+27=(23+27)+34=60+27=87 应用加法结合律:(a+b)+c=a+(b+c)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1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及简便运算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1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及简便运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运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2.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3.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及运用。
2. 教学难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演示法:通过具体例子演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简单的乘法题目,让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讲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通过具体例子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题,巩固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培养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总结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特点和应用方法。
六、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题:布置一些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思考题: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演示,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运算。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方法”中的“演示法”和“练习法”。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关键。
对于“演示法”,教师应通过具体、生动的例子来演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免费】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几种类型(全)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几种类型(全)一、交换律(带符号搬家法)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
适用于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256+78-56 450×9÷50二、结合律(一)加括号法1.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345-67-33 789-133+332.在乘除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 510÷17 ÷3 1200÷48×4(二)去括号法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加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加现在还是加,是减还是减。
但是将减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
(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哈) (注:去括号是添加括号的逆运算)例:2789+(211-537) 5254—(254+189)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乘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
但是将除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
(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哈) (注:去掉括号是添加括号的逆运算)三、乘法分配律1.分配法括号里是加或减运算,与另一个数相乘,注意分配。
例:45×(10+2)例 2.提取公因式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35×78+22×353.注意构造,让算式满足乘法分配律的条件。
例:45×99+45四、借来还去法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
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
还要注意还哦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例:9999+999+99+9五、拆分法顾名思义,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认识和应用
每组的上、下 两个算式有什 么相同点和不 同点?
35×25×4= 3500
35×(25×4)= 3500
12×(125×8)= 12000 12×125×8= 12000
③生计算, 验证、归 纳乘法结 合律。
探究新知
3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 再乘第3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 乘,再乘第1个数,积不变。这就是
=6×144
=1152(户) =1152(户)
先算出每幢楼有 多少户,再乘4, 求出小区一共有 多少户?
先算出小区一共 有多少层楼,再 乘8,求出一共有 多少户?
6×24×8=6×(24×8 )
①生解答第2问, 观察思考算式 特点。
②引发猜想
算 一算
16×5×2= 160 16×(5×2)= 160
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之间 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哪些 运算律进行简算?
④小结。(先要看题中的 数据,哪两个数相乘,能够 得整十整百或整千,就运用 乘法运算律把这两个因数凑 到一起相乘)
巩固新知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2×23×25
51×125×8
25×(19×4)
三、巩固新知 ① 练习1
巩固新知
三、巩固新知
拓展延伸
下面各题怎样计算简便?
四、拓展延伸 观察25×4=100,
16×25
72×125 128×8=1000就把16分解成
=4×4×25 =8×9×125 4×4,4和25结合起来;把72分
=4×25×4 =8×125×9 解成8×9,8和125结合起来,
乘法结合律。
如果用a,b,c表示3 个数,乘
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
(a×b)×c=a×(b×c)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知识讲解
课时教案主备教师:执教教师:()教学内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P34 例1和例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难点: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可能对于在使用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又运用乘法交换律有冲突,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简便计算,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与效果。
学情分析: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解答,学生一般都能说出4×25和25×4两个算式。
这两个算式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得数是否相等?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对乘法交换律已有初步的认识,这里通过具体例子,采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使学生发现任意两个数相乘都有同样的性质。
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己给这个规律命名,由于学生刚学了加法交换律,所以一般都能自己说出乘法交换律的名称。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总课时:1课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预设:一、复习导入同学们,大家已经学习了哪些加法的运算律?你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吗?加法交换律:a +b =b +a加法结合律:﹙a +b﹚+c =a +﹙b +c﹚你能根据运算定律填空。
(1)165+126=126+()(2)(316+73)+127=316 +(+)口算: 5×2= 25×4= 125×8=乘法有类似的运算规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乘法的一些运算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教案模板四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教案模板四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7~18页例1~2,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标1? 经历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
2?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能用这两个运算律解释计算的理由。
3?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探索新知1?教学例1出示例1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板书:9x4=36(个),4x9=36(个)。
学生观察板书,思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9x4=4x9。
教师:你还能写出几个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吗?板书学生举出的算式。
如:15x2=2x158x5=5x8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学生2:这就叫乘法交换律。
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这个规律可怎样表示呢?(axb=bxa)2?教学例2出示例2情景图,口述数学信息和解决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8x24)x68x(24x6)=192x6=8x144=1152 (户)=1152 (户)学生对这两种算法进行观察、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 (8x24)x6=8x(24x6)。
出示下面的算式,算一算,比一比。
16x5x2= 16x(5x2)= 35x25x4=35x(25x4)= 12x125x8= 12x(125x8)=观察算式,有同样的特点吗?每排的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吗?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全班交流。
板书:16x5x2=16x(5x2) 35x25x4=35x(25x4)43x125x8=43x(125x8)谁能说出这几组算式的规律?学生1:每个算式只是改变了运算顺序。
四年级:四则运算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及去括号汇总
四年级:四则运算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及去括号汇总!例题:3X8÷2=3×(8÷2)✔8÷2×3=8÷(2×3)✘一、交换律①加法:A+ B+ C=A+ C+ B例子:9 6 1=9 1 6②减法:A-B-C=A-C-B例子:15-9-5=15-5-9③乘法:A×B×C=A×C×B例子:1×2×3=1×3×2④除法:A÷B÷C=A÷C÷B例子:6÷2÷3=6÷3÷2二、结合律①加法:A +B+ C=A+ (B+ C)例子:6 +9 +1=6+ (9+ 1)②减法:A-B-C=A-(B +C)例子:15-1-4=15-(1+ 4)③乘法:A×B×C=A×(B×C)例子:9×5×2=9×(5×2)④除法:A÷B÷C=A÷(B×C)例子:90÷5÷2=90÷(5×2)三、分配率①乘法:A×(B+ C)=A×B+A×C例子:5×(6 8)=5×6 5×8A×B+ A×C=A×(B C)例子:5×17 5×3=5×(17 3)A×(B-C)=A×B-A×C例子:5×(8-6)=5×8-5×6A×B-A×C=A×(B-C)例子:5×24-5×4=5×(24-4)②除法:(A +B)÷C=A÷C+ B÷C例子:(9 +6)÷3=9÷3 +6÷3A÷C +B÷C=(A +B)÷C例子:9÷3+6÷3=(9+ 6)÷3(A-B)÷C=A÷C-B÷C例子:(9-6)÷3=9÷3-6÷3A÷C-B÷C=(A-B)÷C例子:9÷3-6÷3=(9-6)÷3四、去括号①只有“+”“-”算式里,括号在“+ ”后面,去括号后,括号里面所有符号不变:A+ (B+C)=A+ B+ C例子:9 +(2+ 1)=9+ 2+ 1A+ (B-C)=A+ B-C例子:9 (2-1)=9 2-1②只有“+ ”“-”算式里, 括号在“-”后面,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所有符号变相反:A-(B-C)=A-B +C例子:9-(5-1)=9-5+1A-(B +C)=A-B-C例子:9-(1+8)=9-1-8③只有“×”“÷”算式里, 括号在“×”后面,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所有符号不变:A×(B×C)=A×B×C例子:3×(2×6)=3×2×6A×(B÷C)=A×B÷C例子:3×(6÷2)=3×6÷2④只有“×”“÷”算式里,括号在“÷”后面,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所有符号变相反:A÷(B×C)=A÷B÷C例子:12÷(2×6)=12÷2÷6A÷(B÷C)=A÷B×C例子:12÷(6÷2)=12÷6×2去括号法则添括号法则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去掉“+”号和括号,括号里的各项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去掉“-”号和括号,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添括号法则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改变符号;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要点提示★1.去括号法则,实质要连同括号前的“+”号或“-”号同时去掉.2.去括号法则可简记为:去正不变,去负全变.3.括号前有数字因数,去括号时应把它与括号内各项相乘,切忌漏乘.4.去多重括号一般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比较简单,每去掉一层括号,如果有同类项,应随时合并,这样可使下一步运算简便,减少差错.5.添括号时,无论括号前是“+”还是“-”,都是根据需要添上的.6.去括号和添括号都是恒等变形,在数与式的运算、化简、变形、求值中经常用到,务必掌握.解题时要注意观察、比较、归纳和总结.整式的加减运算整式的加减运算是求几个整式的和、差的运算,其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运算的结果仍然是整式.一般步骤为:(1)如果有括号,先去括号;(2)如果有同类项,再合并同类项.。
四年级下册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2)
小结这节课你们学习了哪些运算定律?运用我们所学的运算定律,可以使我们的计算简便?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1、教材第30页的“做一做”
2、练习五的第4、5题。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课题: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例题1和例题2
2、做练习六的第2题,
3、练习六的第3题,
学生独立分析完后,教师讲评。讲评时要鼓励学生多种的想法,每一种的想法都要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课题:乘法分配律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教材第36页的例题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内容。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应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的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同时,这五条运算定律在今后的进一步的教学学习中,还会继续不断地发挥不可或缺的基础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让学生学会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运用观察对比的方法进行乘法运算定律的教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难点:会运用这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动手操作法
学法:自主交流与小组合作的方式
教具
主题图
学具
第三单元
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营养午餐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新课标四下)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新课标四下)教学内容:P34/例1(乘法交换律)例2(乘法结合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
二、新授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1)425=100(人)254=100(人)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255)225(52)=1252=1025=250(桶)=250(桶)小组合作学习。
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②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③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
④字母表示。
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
三、巩固练习P35/做一做1、2四、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
完善板书。
五、作业:P37/24板书设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254=100(人)425=100(人)(255)225(52)254=425=1252=1025┆(学生举例)=250(桶)=250(桶)(255)2=25(52)┆(学生举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年级简便计算完整篇
4年级简便计算完整篇一、遇到接近整千、整百、整十的数字,可以用凑整法。
例1:口诀:多加几减几。
提示:可以变化一个数字,也可以变化多个数字。
184+98 练习:263+1998 3999+498 98+998+9998 =184+100-2=284-2 =282例2:口诀:少加几再加几。
提示:可以变化一个数字,也可以变化多个数字。
695+202 练习:268+903 328+409 401+502+603+704 =695+200+2=895+2 =897例3:口诀:多减几加上几。
提示:重点看减数是否接近整千、整百数…可以变化多个减数。
864-199 练习:497-299 1085-999 5000-198-1998 =864-200+1 =664+1=665例4:口诀:少减几再减几。
提示:重点看减数是否接近整千、整百数…可以变化多个减数. 738-301 练习:561- 403 1132-904 600-101-202-303 = 738-300-1 =438-1 =437二、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简便算法例1:方法提示:要先观察算式特点都是加法运算,可能是多个加数,运用字母公式a+b=b+a和(a+b)+c=a+(b+c)先交换位置再组合,运算过程中可以拆括号,运算符号不变。
计算过程要遵循运算顺序。
380+476+120 158+262+138 375+219+381+225(569+468)+(432+131)(181+2564)+2719思考题:1+2+3+4+5+6+7+8+9 2+4+6+8+…+18+20例2:用加法拆数组合。
提示:拆数后,运用的仍然是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方法同例1. 998+98+4练习: 192+292+392+24 =998+98+(2+2)=(998+2)+(98+2) =1000+100 =1100三、利用减法中的一些简便算法。
一般使用的简便方法的字母公式:a-b-c=a-(b+c) a-b+c=a-(b-c)例1:使用a-b-c=a-(b+c)使得计算简便,注意使用公式要灵活,既可以正用,也可以逆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③(25×7) × 4=7×(25 × 4) ( ④ 1 + 2×3 =1+ 3×2 (
√ √
) )
连一连:
将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连接起来。
① 3 ×25 × 4 ② 89×57 ( 8×125)×(5 ×2) 3×(25×4)
③ a×b×c ④ 8×5×125×2
57×89 a× c × b
=250(桶)
(25×5)×2
= 25×(5×2)
(7×25) ×4=7 ×(25 ×4)
(3 ×125) ×8=3 ×(125 ×8)
1、等号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有 什么联系? 2、从上面的观察与分析中,你能发 现什么规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 第三个数相乘; 或者 先把后两个数相 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 ×c=a×(b×c)
填一填:
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① 48×25= 25 × 48 ②(15×20)×12=15×( 20× 12 )
● ×■ )× ▲ =●×(■ × ▲) ③(
数
医
学
院
判断正误
① 2×6 × 5=2×(6 × 5 ) ② 1×2+3 =1×3+2
说一说
下列等式应用了什么定律?
① 80 + a = a + 80
( 加法交换律 )
说一说
下列等式应用了什么定律?
② (20+30)+40=20+(30+40)
( 加法结合律 )
例1
• 主题图
负责挖坑、种 树的一共多少 人?
25×4=100(人)
这两个算式存在什么关系?
4×25=100(人)
25×4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 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 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
32×25 =800 105×424 =44520
例2
一共要浇多 少桶水?
想一想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5)×2
=125×2
25×(5×2)
=25×10
=250(桶)
=100000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学到了什么?
简便计算:
492×5×2
50×26 × 4
=492 ×(5 ×2) =50 ×4 ×26 =492 ×10 =200 ×26 =4920 =5200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 律
试一试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 ×(4 ×25) =12×100
48× 25
=1200 125× 32× 25
=(125 ×8) ×(4 ×25) =1000×100
= 4×25
50×70=70×50
29×300=300×29
1、等号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有 什么联系? 2、从上面的观察与分析中,你能发 现什么规律?
50×70=70×50 29×300=300×29
• 每组等式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因数, 因数都一样。 等号左右两边的因数交换了位 置。 积是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