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与总体框架
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
![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4301522cc7931b765ce1579.png)
信息安全工作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技术部及各部门信息系统安全工作,提高技术部信息系统整体安全防护水平,实现信息安全的可控、能控、在控,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文档。
第二条本文档的目的是为技术部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提供一个总体的策略性架构文件。
该文件将指导技术部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为技术部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照,以实现技术部统一的安全策略管理,提高整体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水平,确保安全控制措施落实到位,保障网络通信畅通和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营。
第三章适用范围第四章第三条本文档适用于技术部信息系统资产和信息技术人员的安全管理和指导,适用于指导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策略的制定、安全方案的规划和安全建设的实施,适用于公司安全管理体系中安全管理措施的选择。
第五章引用标准及参考文件第六章第四条本文档的编制参照了以下国家、中心的标准和文件第五条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第六条二《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的实施指导意见》信息运安〔2009〕27 号第七条三《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四《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 20269—2006 五《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技术方案设计要求》报批稿六《关于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整改工作的指导意见》公信安[2009]1429号第七章总体方针第八条企业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管理和技术并重,综合防范”的总体方针,实现信息系统安全可控、能控、在控。
依照“分区、分级、分域”总体安全防护策略,执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第八章总体目标第九章第九条信息系统安全总体目标是确保企业信息服务平台系统持续、稳定、可靠运行和确保信息内容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防止因信息系统本身故障导致信息系统不能正常使用和系统崩溃,抵御黑客、病毒、恶意代码等对信息系统发起的各类攻击和破坏,防止信息内容及数据丢失和失密,防止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防止中心对外服务中断和由此造成的系统运行事故。
CISP知识体系大纲2.0正式版
![CISP知识体系大纲2.0正式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e48e5b804d2b160b4ec0d5.png)
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CISP)知识体系大纲版本:2.0正式版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目录前言 (3)第1 章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CISP)知识体系概述 (4)1.1 CISP资质认定类别 (4)1.2 大纲范围 (4)1.3 CISP知识体系框架结构 (5)1.4 CISP(CISE/CISO)考试试题结构 (7)第2 章知识类:信息安全保障概述 (9)2.1 知识体:信息安全保障基本知识 (9)2.1.1 知识域:信息安全保障背景 (9)2.1.2 知识域:信息安全保障原理 (10)2.1.3 知识域:典型信息系统安全模型与框架 (10)2.2 知识体:信息安全保障基本实践 (11)2.2.1 知识域: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概况 (11)2.2.2 知识域: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工作基本内容 (11)第3 章知识类:信息安全技术 (13)3.1 知识体:密码技术 (13)3.1.1 知识域:密码学基础 (14)3.1.2 知识域:密码学应用 (14)3.2 知识体:访问控制与审计监控 (15)3.2.1 知识域:访问控制模型 (16)3.2.2 知识域:访问控制技术 (16)3.2.3 知识域:审计和监控技术 (17)3.3 知识体:网络安全 (17)3.3.1 知识域:网络协议安全 (17)3.3.2 知识域:网络安全设备 (18)3.3.3 知识域:网络架构安全 (18)3.4 知识体:系统安全 (19)3.4.1 知识域:操作系统安全 (19)3.4.2 知识域:数据库安全 (20)3.5 知识体:应用安全 (21)3.5.1 知识域:网络服务安全 (21)3.5.2 知识域:个人用户安全 (22)3.5.3 知识域:恶意代码 (22)3.6 知识体:安全攻防 (23)3.6.1 知识域:信息安全漏洞 (23)3.6.2 知识域:安全攻防基础 (24)3.6.3 知识域:安全攻防实践 (24)3.7 知识体:软件安全开发 (25)3.7.1 知识域:软件安全开发概况 (25)3.7.2 知识域:软件安全开发的关键阶段 (25)第4 章知识类:信息安全管理 (27)4.1 知识体: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27)4.1.1 知识域:信息安全管理基本概念 (27)4.1.2 知识域: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28)4.2 知识体: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29)4.2.1 知识域:风险管理工作内容 (29)4.2.2 知识域: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实践 (30)4.3 知识体:安全管理措施 (31)4.3.1 知识域:基本安全管理措施 (31)4.3.2 知识域:重要安全管理过程 (33)第5 章知识类:信息安全工程 (35)5.1 知识体:信息安全工程原理 (35)5.1.1 知识域:安全工程理论背景 (35)5.1.2 知识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 (36)5.2 知识体:信息安全工程实践 (37)5.2.1 知识域:安全工程实施实践 (37)5.2.2 知识域:信息安全工程监理 (38)第6 章知识类:信息安全标准法规 (39)6.1 知识体:信息安全法规与政策 (39)6.1.1 知识域:信息安全相关法律 (39)6.1.2 知识域:信息安全国家政策 (40)6.2 知识体:信息安全标准 (41)6.2.1 知识域:安全标准化概述 (41)6.2.2 知识域:信息安全评估标准 (41)6.2.3 知识域:信息安全管理标准 (42)6.2.4 知识域:等级保护标准 (42)6.3 知识体:道德规范 (43)6.3.1 知识域:信息安全从业人员道德规范 (43)6.3.2 知识域:通行道德规范 (44)前言信息安全作为我国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关系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社会等国家战略举措的实施,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安全保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信息安全保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8bc6b14a8114431b90dd8ba.png)
1、前言为了更好地保障我国的信息安全,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
27号文明确了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对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5年内建成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IA(Information Assurance)的构想。
目前,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3大基础信息网络(电信网络、广电网络和互联蜘络)和8个重要信息系统行业(金融、电信、证券、保险、民航、铁路、税收和海关)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统逐渐建成,并投入使用。
信息化是信息技术系统与社会系统相互作用、紧密耦合,且有大量人的行为参与其中的综合发展进程。
然而安全因素和系统因素相互制约,使得信息安全具有很大的综合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同时,信息安全保障会伴随信息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为了保证国家基础网络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等关键部门所建设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长效机制,迫切需要针对不同重要行业、业务系统研究建立科学的、可度量的,可操作的信息安令保障评价指标体系(Indicator),对其信息安全保障的整体状态进行科学的、客观的评价与描述,从而确定所建设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保障水平、保障实效和保障周期等问题。
闪此。
信息安全保障评价指标体系就是用一组科学的、可度量的指标作对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保障功能、保障效果和保障周期进行综合的考核和评价。
2、相关工作现有的安全评估方式可以大致归结为4类:安全审计、风险分析、安全测评和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SSECMM(Systems Security Engineering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等。
大部分通用的信息安全标准,如ISO17799,ISO13335等,其核心思想都是基于风险的安全理念。
信息技术先进的国家,例如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在信息安全保障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已经率先开展了研究工作。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体系建设方案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体系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321a726c175f0e7dd13727.png)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体系建设方案目录第1章.项目概述 (3)1.1.项目背景 (3)1.2.项目依据 (4)1.3.项目建设内容 (4)第2章.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5)2.1.总体安全体系建设 (5)2.2.安全管理层面 (6)2.2.1.安全管理制度 (6)2.2.2.安全管理机构 (7)2.2.3.人员安全管理 (8)2.2.4.系统建设管理 (8)2.2.5.系统运维管理 (8)第3章.项目规划建设 (9)3.1.总体工作计划 (9)3.2.系统差距评估 (10)第4章.安全建设清单及预算 (16)第1章.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省公安厅、省保密局、密码管理局和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发文《省深化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方案》(粤公通字[2009]45号)中又再次指出,“通过深化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全面推动重要信息系统安全整改和测评工作,增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整体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更加突出重点、统一规范、科学合理,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建设”。
由此可见,等级保护测评和等级保护安全整改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147号)、《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等文件要求,某市某单位积极响应等级保护要求,将开展等保定级、等保评估、等级保护整改、差距测评等评估工作,切实将信息发布系统建成“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三位一体的业务体系,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政务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需要对现有的6个系统展开等级保护工作,7个系统分别是:某市某单位OA系统、某市某单位档案系统、某市某单位大道班系统、某市某单位财务系统、某市某单位路政巡查系统、某市某单位网站。
虽然系统各异,但是都在同一个物理地址,故此统一对6个系统进行等级保护安全建设,使之更加安全、稳定。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精编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b4f136c5941ea76e58fa0440.png)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2003年9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并要求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是为进-步提高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维护公众利益和国家安全,促进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而提出的。
具体意见有以下几点:一、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二、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加强以密码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保护和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四、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五、重视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作六、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开发,推进信息安全产业发展七、加强信息安全法制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八、加快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增强全民信息安全意识九、保证信息安全基金十、加强对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国省国家保密局对部分省级机关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保密检查根据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保密局有关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保密检查的通知要求,根据国家保密局和省国家保密局有关涉密计算机和上国际互联网计算机使用保密管理的规定、标准要求,省国家保密局在各地以及省直机关单位自查的基础上,于7—8月对部分省直机关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抽查检查工作。
从目前已抽查的部分省直机关单位重要部门、要害部位的保密检查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目前,我省大部分单位的内部局域网还没有经保密部门审批。
省局多次发文,各单位内部办公局域网的保密问题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2、按中办发〔2003〕17号文规定,电子政务网络划分为涉密网和非涉密网,即电子政务内网和电子政务外网。
有部分单位对网络的划分不明确,所有的网络接在INTERNET上。
3、有的部门的涉密计算机随意通过电话线就可上国际互联网;有的在自检自查后,还有部分计算机中有过上国际互联网的历史;少数部门还存在上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存储涉密信息的严重问题。
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
![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https://img.taocdn.com/s3/m/3e37d9e1172ded630b1cb6fe.png)
2 明确 了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主要原则 .
立足国情 ,以我为主 ,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 ;正确处
理 安全 与发展 的关 系 ,以安全保发展 ,在发 展中求安全 ;统
需要进一步完善 和加 强我国信息安全保 障体系建设
20 0 4年 ,党 的十六 届四 中全会 《 决定 》提出 :针 对传
信息安全工作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说明需要加强 以下几个方
面的工作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信 息安全 保障体 系 : 1 明确信 息安全等级保护 是我国信息安全 工作的基本制 .
度;
典 型的是关 于信 息安全产 品和信息技 术产 品安全管理工 作 。信息 安全产 品和信 息技术产 品安全 管理包 括市场准入 、 产 品安全性 的质量验证 等多方面 。质 量认证只是信 息安全产 品和信 息技术产 品安全 管理 的手段之 一 ,并且不能直接 代替 产 品的市场准入 。比如 ,有的国 家在 非强制性认证 的同时在
一
20 年关于信 息安全保障体 系总体框架 的研究明确了信息 02 安全保障 的基本 环节 、保障体 系的组成要素和体系建设 的基
本 要求 以及 必须完成 的若干 重要 工作 。 其总体 框架可 以总结 为 :从 保护 、检测 、反应 、恢复 、
3 规划了信息安全保 障主要的九方面 工作 。 .
九个方面的工作可 以分为四类:
( 1)实行 信 息 安全 等 级保 护
抓紧建立信 息 安全 等级保 护制度 。
( 2)建 立健 全信 息安 全 责任 制
反制 、预警 等环 节着 手 ,依靠 组织 管理 、基 础设施 、技术
保 证 、产业 发展 、人 才队伍 、环境 建设等要 素 ,形 成国家 、 部 门行业等全社 会的安全 防护 能力 、隐患发现能 力、应 急反 应 能力和信 息对 抗能 力 。
信息安全整体架构设计
![信息安全整体架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9046f9b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d.png)
信息安全整体架构设计1.信息安全目标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的保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可用性(Availability) o基于以上的需求分析,我们认为网络系统可以实现以下安全目标:>保护网络系统的可用性>保护网络系统服务的连续性>防范网络资源的非法访问及非授权访问>防范入侵者的恶意攻击与破坏>保护信息通过网上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防范病毒的侵害>实现网络的安全管理2.信息安全保障体系2.1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框架通过人、管理和技术手段三大要素,构成动态的信息与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WPDRR模型,实现系统的安全保障.WPDRR是指:预警(Warning).保护(Protection)>检测(Detection)、反应(Reaction)、恢复(Recovery),五个环节具有时间关系和动态闭环反馈关系。
安全保障是综合的、相互关联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管理和技术三大要素的结合。
支持系统安全的技术也不是单一的技术,它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整体的安全策略的控制和指导下,综合运用防护工具(如:防火墙、VPN加密等手段),利用检测工具(如:安全评估、入侵检测等系统)了解和评估系统的安全状态,通过适当的反应将系统调整到“最高安全”和“最低风险”的状态,并通过备份容错手段来保证系统在受到破坏后的迅速恢复,通过监控系统来实现对非法网络使用的追查。
信息安全体系基本框架示意图预警:利用远程安全评估系统提供的模拟攻击技术来检查系统存在的、可能被利用的脆弱环节,收集和测试网络与信息的安全风险所在,并以直观的方式进行报告,提供解决方案的建议,在经过分析后,了解网络的风险变化趋势和严重风险点,从而有效降低网络的总体风险,保护关键业务和数据。
保护:保护通常是通过采用成熟的信息安全技术及方法来实现网络与信息的安全,主要有防火墙、授权、加密、认证等.检测:通过检测和监控网络以及系统,来发现新的威胁和弱点,强制执行安全策略。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问责方案》的通知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问责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2c0cf60a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f.png)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问责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08.07.07•【文号】银监办发[2008]142号•【施行日期】2008.07.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问责方案》的通知(银监办发〔2008〕142号二○○八年七月七日)各银监局,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为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机制,落实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责任制度,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的安全、持续、稳定运行,现将《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问责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并要求法人机构签署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承诺书,指导、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信息安全管理,落实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责任。
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问责方案为建立有效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落实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责任,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原则(一)明确责任。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建立信息安全治理架构,明确董事会、高管层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职责权限,建立并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
(二)主动预防。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建立信息安全突发事件风险防范体系,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风险预警机制,对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分析和控制,并实施对风险指标的动态、持续监测。
(三)快速响应。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信息安全应急管理机制,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响应及时、联系通畅、操作准确、处理高效。
(四)持续改进。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定期评价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对各级信息安全责任人进行考核,持续改进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及方案。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b2cbca40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5.png)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地保护信息资产、降低风险和防范威胁,建立和运行一个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实施过程。
一、引言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为管理信息安全风险,保护信息资产,确保信息安全合规性,并持续改进信息安全绩效而建立和运行的一系列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的元素、政策、程序、流程、结构和资源。
二、基本框架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可基于国际标准ISO/IEC 27001:2013建立。
ISO 27001是最为广泛接受的信息安全管理国际标准,提供了一套通用的框架和方法,适用于各种规模和类型的组织。
1. 领导承诺和治理结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需要高层管理人员的全力支持和承诺。
组织应明确指派信息安全管理的责任人,并建立相应的治理结构,确保信息安全政策和目标得到有效的组织支持。
2.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
组织应该进行详尽的风险评估,确定关键的信息资产以及可能面临的威胁和漏洞。
基于评估结果,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
3. 资产管理信息资产是组织的核心财产,需要受到妥善的管理和保护。
组织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资产清单,并为每个资产定义相应的安全要求和控制措施。
4. 安全政策和程序信息安全政策是指组织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总体指导方针和原则。
组织应明确制定和沟通信息安全政策,并根据政策要求建立相应的程序和控制措施。
5. 安全意识培训和培养组织的员工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环节,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对于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组织应定期进行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安全素养。
6. 安全合规性和监控信息安全合规性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目标之一。
组织应建立相应的监控和审核机制,确保信息安全政策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执行,并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的安全审核。
7. 持续改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升的过程。
工业互联网垂直平台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工业互联网垂直平台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8ad2d1f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b0.png)
2021.01 /55工业互联网垂直平台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文│众能联合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张海港经过近4年的政策指引,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融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走向了市场化,并演变出双跨平台引领,垂直平台百花齐放的局面,其信息安全也出现了三个演进趋势:面向垂直平台保障的安全体系1.0向产业上下游融合保障的2.0体系;面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安全方案逐步走向落地;此外随着我国隐私数据法律法规的出台,隐私合规是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的第三个发展趋势。
本文将以典型工业垂直平台企业信息安全体系构建的案例,介绍三个趋势在实际落地的一些实践过程。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趋势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从智能制造政策导向,向2020年的各行业垂直领域市场导向演变。
2015年国务院先后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以及《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围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关键环节,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020年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首要任务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四项工作——改造升级工业互联网内外网络、增强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核心能力、建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代表了工业互联网重点发展方向。
此外,国家“十四五”依然将工业互联网定位新基建的战略发展方向。
新基建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指路,为融合应用做强“数字底座”,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其过程中细分出各个垂直行业的特有创新业务模式,以价值链导向的业务多形态百花齐放。
二、垂直平台安全发展趋势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将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中以网络、平台、安全的框架,延伸到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的全产业链保障,更多地面向物联网安全接入和平台上下游企业生态数据安全和行业安全扩展。
其中垂直平台数字化转型过程的安全保障趋势,目前初步形成三条落地路径,一是在垂直行业层面,通过对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的连接及优化配置,变革业务流程,形成新的商业模式。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与总体框架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与总体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9d7fcc1e6edb6f1aff001f5f.png)
M_6: 评价和决策模型和方法
阐述信息安全的评价和决策方法,如:风险评估等
M_7: 工程模型和方法
体现了信息安全的基于过程的工程方法,比如PDCA等
M_3: 信息安全属性 经典的安全目标(属性)- CIA
Confidentiality 保密性
基本策略
适度集中、控制风险 突出重点、分级保护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人民银行信息系统网络结构
人民银行信息系统网络规划为涉密网、业 务网和互联网三大类,即总体安全框架“ 三纵三横两平台一端”中 “三纵”所指的 内容。如图所示:
第三方网络
涉密网(涉密信息传输) Nhomakorabea物理 隔离
业务网
内联网 金融卫星网 支付清算网
Integrity 完整性
Availability 可用性
安全目标:安全属性和安全管理属性
7个信息安全属性
保密性Confidentiality 完整性Integrity 可用性Availability 真实性Authenticity 不可否认性NonReputation 可追究性 Accountability 可控性Controllability
1、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及严峻性(Cont.)
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大量基础设备依靠国外引进,无法保证我们的安全利 用和有效监控。因此,解决我国的信息安全问题不能依靠外国,只能走独立 自主的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许多应用系统处 于不设防状态。要用我国自己的安全设备加强信息与网络的安全性,需要大 力发展基于自主技术的信息安全产业,而自主技术的发展又必须从信息与网 络安全的基础研究着手,全面提高创新能力。
安全网络 标准先行
![安全网络 标准先行](https://img.taocdn.com/s3/m/0f577955804d2b160b4ec08f.png)
企业 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产 品标准和检溅标 准, 开展绿 色上网软件产 品的标 准制 定及
配套测 试评判标 准的研究制 定工作- 更好
球 网络 更安 全” 确定为2 0 年世界 电信 日 06 的主题 , 以确 保信息通信技 术持续发 展壮 大和信息社会的全面进步 。 在 20 年 2 06 月开始 , 信息产 业部就联 合各有 关部 门从 信息产 品开 发、 网络运行 管理 以及信息服 务提供等领域 , 在全国范 围内分阶段组织 开展 内容丰 富 、 形式多样
事 件不断 出现 , 电脑病 毒 网络化 趋势愈来 愈 明显 , 垃圾 邮件 日益 猖獗 , 黑客攻 击成
指 数增长 , 利用互联 网传播有 害信息手段
信 网 、 动通信 网等 多个 网络 层面 。 悉 , 移 据 政 府将 通过 强化政 府监 管 、开 展宣 传教
育、 引导 行业 自律 、 倡导绿 色文明的 网络
保障体 系进行 了比较 详细 的介 绍 。他 强 调 ,在 网络边 界保护 的主要技 术领域里 , 我们 国家主要使用 了防火墙技 术 、 拟专 虚
的安全 , 中标 准化工作就 是一项有效 的 其
措施。 目前 我 国 网络安 全的 保障 主要 依靠 技 术上 的不 断 升级 ,实 际过 程 中大 多是
日益翻新 , 网络 与信息安全方面 反映 出来 的问题 日显 突出 , 已经成际 电联将 “ 让全
据 信产部科技 司通信标准处戴晓慧处
长 透露 , 中国互联 网协会和 相关研究生产
行 为等 多种 方式 , 深化互联 网行业管理 的 各项工作 , 规范互 联 网相关 信息服务 市场
信息安全 : 网络不能承受之重
互联 网和多 网融合技术 发展 , 在给人 民群 众生产 、 活提供极 大便利 , 国家 生 对 社 会经济政治产 生重要影 响的同时 , 网上 各 类违法和不 良信息 屡有 出现 , 网络安全
《北京市电子政务技术总体框架(试行)》
![《北京市电子政务技术总体框架(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ee19b4c04028915f804dc220.png)
第一章总体技术框架模型北京市电子政务的总体技术框架模型如图1.1所示,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层、信息资源层、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应用层、门户层、访问渠道、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与管理体系。
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企业、公众、政府和公务员。
图1.1:北京市电子政务技术总体框架图1、网络基础设施层在模型中处于最底层,是支撑北京市电子政务和“数字北京”的重要基础设施,包括市级、区县级有线专网和无线专网,以及公众网。
2、信息资源层构建于网络基础设施层之上,并为上层的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提供各种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共享信息资源、目录资源及各部门业务信息资源。
3、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在整个模型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处于应用层和信息资源层之间。
4、应用层是在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基础上构建的各种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主要包括职能部门的行业应用系统、跨领域综合性应用系统以及面向领导决策的综合性决策支持系统等。
5、门户层是整个电子政务系统面向最终用户的统一入口,是各类用户获取所需服务的主要入口和交互界面,由首都之窗和政务专网门户组成。
6、访问渠道是指用户访问电子政务门户的方式与途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话、互联网、信息亭、电视等渠道进行访问,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多渠道访问。
7、电子政务标准规范包括专用于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和综合现有信息技术的标准规范两大部分,它是确保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设计、建设和运行符合相关标准的保障体系,在模型的各层都有相应的标准规范。
8、管理体系是确保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得以顺利建设和正常运行的保障体系,包括模型巾各层的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
9、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确保电子政务安全运行的保障体系。
信息安全贯穿于电子政务的各个层面。
第二章网络基础设施一、网络结构北京市电子政务的网络基础设施包括有线政务专网、无线政务专网和公众网等。
l、有线政务专网有线政务专网分为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两部分。
其中,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之间是物理隔离:有线政务专网和公众网络之间是逻辑隔离。
互联网信息化系统安全保障方案
![互联网信息化系统安全保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c0ed2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8.png)
(1) (1) (2) (3) (3) (3) (4) (5) (9) (10) (10) (10) (11) (11) (11) (11) (11) (12) (12) (13) (13) (13)数据玉泉系统运行在网络系统上,依托内外网向系统相关人员提供相关信息与服务,系统中存在着大量非公开信息,如何保护这些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以及系统的持续服务能力尤其重要,是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
数据玉泉系统使用中国电信股分有限公司云计算分公司服务器。
中国电信股分有限公司云计算分公司是中国电信旗下的专业公司,集约化发展包括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内容分发网络(CDN)等在内的云计算业务和大数据服务。
中国电信股分有限公司云计算分公司在网络安全方面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获得了国家信息安全测评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测评证书及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等一系列网络安全方面的证书(见 8 章附件)。
信息化系统安全总体目标是:结合当前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水平,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保障体系,形成有效的安全防护能力、隐患发现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和系统恢复能力,从物理、网络、系统、应用和管理等方面保证“信息化系统”安全、高效、可靠运行,保证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操作的不可否认性,避免各种潜在的威胁。
具体的安全目标是:1)、具有灵便、方便、有效的用户管理机制、身份认证机制和授权管理机制,保证关键业务操作的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
确保合法用户合法使用系统资源;2)、能及时发现和阻断各种攻击行为,特殊是防止 DoS/DDoS 等恶意攻击,确保信息化系统不受到攻击;3) 、确保信息化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确保主机资源安全,及时发现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漏洞,以有效避免黑客攻击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4) 、确保信息化系统不被病毒感染、传播和发作,阻挠不怀好意的 Java、ActiveX 小程序等攻击网络系统;5) 、具有与信息化系统相适应的信息安全保护机制,确保数据在存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敏感数据的机密性;6)、拥有完善的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具有有效的应急处理和灾难恢复机制,确保突发事件后能迅速恢复系统;7)、制定相关有安全要求和规范。
信息安全管理体总体工作计划的内容包括
![信息安全管理体总体工作计划的内容包括](https://img.taocdn.com/s3/m/54f172f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f.png)
信息安全管理体总体工作计划的内容包括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信息安全管理体总体工作计划的内容包括,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重要主题。
在信息时代,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企业和个人必须重视的问题,而信息安全管理体总体工作计划则是确保信息安全的重要工具之一。
为了更好地探讨信息安全管理体总体工作计划的内容,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1. 目标和任务2. 战略和规划3. 组织和职责4. 技术和措施5. 培训和意识6. 应急和预案7. 评估和改进【1. 目标和任务】信息安全管理体总体工作计划首先需要明确制定目标和任务,明确企业或组织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长远目标,以及当前阶段需要实施的具体任务。
这需要对整个组织的信息安全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以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
【2. 战略和规划】在确定了目标和任务之后,信息安全管理体总体工作计划需要制定相应的战略和规划,包括信息安全管理的总体框架、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 组织和职责】信息安全管理体总体工作计划还需要明确组织和职责,包括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机构、确定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和相关岗位职责等。
只有明确了组织和职责,才能保证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4. 技术和措施】信息安全管理体总体工作计划还需要考虑具体的技术和措施,包括安全设备和安全软件的选择和部署、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保护措施等。
同时还需要建立监测和响应机制,确保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事件和安全威胁。
【5. 培训和意识】除了技术和措施,信息安全管理体总体工作计划还需要考虑培训和意识,包括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和防范意识。
【6. 应急和预案】针对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信息安全管理体总体工作计划还需要建立应急和预案,包括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流程、应急响应组织、应急响应措施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信息安全事件对组织的损失。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https://img.taocdn.com/s3/m/bc2f894d14791711cc79179d.png)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2003年9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并要求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是为进-步提高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维护公众利益和国家安全,促进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而提出的。
具体意见有以下几点:一、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二、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加强以密码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保护和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四、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五、重视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作六、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开发,推进信息安全产业发展七、加强信息安全法制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八、加快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增强全民信息安全意识九、保证信息安全基金十、加强对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国省国家保密局对部分省级机关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保密检查根据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保密局有关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保密检查的通知要求,根据国家保密局和省国家保密局有关涉密计算机和上国际互联网计算机使用保密管理的规定、标准要求,省国家保密局在各地以及省直机关单位自查的基础上,于7—8月对部分省直机关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抽查检查工作。
从目前已抽查的部分省直机关单位重要部门、要害部位的保密检查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目前,我省大部分单位的内部局域网还没有经保密部门审批。
省局多次发文,各单位内部办公局域网的保密问题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2、按中办发〔2003〕17号文规定,电子政务网络划分为涉密网和非涉密网,即电子政务内网和电子政务外网。
有部分单位对网络的划分不明确,所有的网络接在INTERNET上。
3、有的部门的涉密计算机随意通过电话线就可上国际互联网;有的在自检自查后,还有部分计算机中有过上国际互联网的历史;少数部门还存在上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存储涉密信息的严重问题。
信息安全保障概述
![信息安全保障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4f6d7c5102de2bd960588e8.png)
保密性:确保信息没有非授权的泄漏,不 被非授权的个人、组织和计算机程序使用 完整性:确保信息没有遭到篡改和破坏 可用性:确保拥有授权的用户或程序可以 及时、正常使用信息
完整性 (Integrity) 8
秘密 保密性
(Confidentiality)
可用性 (Availability)
为什么会有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保障概述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
课程内容
信息安全保 障概述
信息安全保障 框架
国家信息安全 政策法规
信息安全保障框架基础知识 信息安全保障基本实践 重点法律法规解读 重点政策解读
2
知识体:信息安全保障框架
知识域:安全保障框架基础知识
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理解信息安全保障的意义和内涵; 了解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实践方法。
因为有病毒吗? • 因为有黑客吗?
• 因为有漏洞吗?
这些都是原因, 但没有说到根源
9
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与环节
内因 复杂性导致脆弱性:过程复杂,结构复杂,使用复杂
外因 对手: 威胁与破坏
10
内在复杂——过程
信息系统理论 • 冯-诺伊曼机,在程序与数据的区分上没有确定性的原则
22
信息安全保障发展历史
第一次定义:在2019年美国国防部DoD指令5-3600.1( DoDD 5-3600.1)中,美国信息安全界第一次给出了信息 安全保障的标准化定义
现在:信息安全保障的概念已逐渐被全世界信息安全领域 所接受。
中国:中办发27号文《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 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是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纲领性文 件
知识域:信息安全保障基本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地计算环境 区域边界 网络和基础设施
支撑基础设施
2.1 信息安全保证技术框架(IATF)
信息安全保证技术框架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分4个部分:
本地计算环境
服务器 客户端及其上面的应用(如打印服务、目录服务等) 操作系统 数据库 基于主机的监控组件(病毒检测、入侵检测)
2、信息安全保证技术框架(IATF) 信息安全保证技术框架(Information Assurance Technical Framework:IATF )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分4个部分:
主讲内容
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及严峻性 信息安全保证技术框架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模型
人民银行信息安全总体技术架构
思考信息安全问题的7大模型 M_1: 整体定位模型和方法
M_2: 信息体系架构
M_3: 信息安全属性概念
M_4: 管理模型和方法
M_5: 技术功能模型和方法 M_6: 评价和决策模型和方法 M_7: 工程模型和方法
逻辑 隔离
商业银行 政府机构
Internet
(公众信息服务 等)
人民银行信息系统网络结构(续)
本《框架》所称涉密网,是指连接总行、分行和省会/首 府中心支行,专门用于国家秘密信息和人民银行内部涉密 公文的传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要求运行管理的网络 系统及其承载业务,该网与业务网和互联网物理隔离。 本《框架》所称互联网,是指人民银行面向社会或为内部 工作人员提供相关服务的网络(如WEB服务,E-MAIL服 务等),该网目前与人民银行业务网逻辑隔离。其管理按 照人民银行办公厅有关对互联网管理要求执行。 本《框架》所称业务网,指是人民银行绝大多数业务系统 数据传输(如内部邮件、办公自动化、支付、会计、清算 、国库、发行等)的承载平台。在物理上目前又分为内联 网、支付业务专网、金融卫星网、外汇业务网相对独立的 网络。
网络和基础设施
支撑基础设施
2、信息安全保证技术框架(IATF) 信息安全保证技术框架(Information Assurance Technical Framework:IATF )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分4个部分:
本地计算环境 区域边界 网络和基础设施
支撑基础设施
2.3 信息安全保证技术框架(IATF) 网络和基础设施在区域之间提供连接,包括
1、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及严峻性(Cont.)
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大量基础设备依靠国外引进,无法保证我们的安全利 用和有效监控。因此,解决我国的信息安全问题不能依靠外国,只能走独立 自主的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许多应用系统处 于不设防状态。要用我国自己的安全设备加强信息与网络的安全性,需要大 力发展基于自主技术的信息安全产业,而自主技术的发展又必须从信息与网 络安全的基础研究着手,全面提高创新能力。
主讲内容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与总体框架
信息安全防护技术与应用分析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策略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与 总体框架
主讲内容
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及严峻性 信息安全保证技术框架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模型
人民银行信息安全总体技术架构
1、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及严峻性
信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国际上围绕信息的获取、使用和控制 的斗争愈演愈烈,信息安全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焦点, 各国都给以极大的关注与投入。 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急待解决、影响国家大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关键问 题,它不但是发挥信息革命带来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有力保证,而且是 对抗霸权主义、抵御信息侵略的重要屏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是21世纪 综合国力、经济竞争实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纪之交世界 各国在奋力攀登的制高点。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全方位地危及我国的政治、军事、经 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国家处于信息战和高度经济金融风 险的威胁之中。
终端用户工作站 web服务 应用 文件 DNS服务 目录服务等
信息安全相关机构
主管部门
公安部 国家保密局 国家密码管理局
安全部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协调司
第三方测评认证机构
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检验中心 国家保密局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中心 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检测中心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
当前我国的信息与网络安全研究处于忙于封堵现有信息系统的安全漏 洞,以致宏观安全体系研究上的投入严重不足,这样做是不能从根本
上解决问题的,急需从安全体系结构整体的高度开展强有力的研究工
作,从而能够为解决我国的信息与网络安全提供一个整体的理论指导 和基础构件的支撑,并为信息与网络安全的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推 动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
基本策略
适度集中、控制风险 突出重点、分级保护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人民银行信息系统网络结构
人民银行信息系统网络规划为涉密网、业 务网和互联网三大类,即总体安全框架“ 三纵三横两平台一端”中 “三纵”所指的 内容。如图所示:
第三方网络
涉密网
(涉密信息传输)
物理 隔离
业务网
内联网 金融卫星网 支付清算网
解放军测评中心
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
信息安全相关机构(Cont.)
行业协会
中国信息产业商会 信息安全产业分会 – 依托单位: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 心 中国信息协会 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
• 秘书处设在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安全研究与服务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委员会
• 秘书处设在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
本地计算环境 区域边界 网络和基础设施
支撑基础设施
2.2 信息安全保证技术框架(IATF)
区域边界
区域是指在单一安全策略管理下、通过网络连接起来的计域边界确保进入的信息不会影响区域内资源的安全,而离开的信 息是经过合法授权的
Integrity 完整性
Availability 可用性
安全目标:安全属性和安全管理属性
7个信息安全属性
保密性Confidentiality 完整性Integrity 可用性Availability 真实性Authenticity 不可否认性NonReputation 可追究性 Accountability 可控性Controllability
阐述信息安全的功能及其关系,如:PDR等
M_6: 评价和决策模型和方法
阐述信息安全的评价和决策方法,如:风险评估等
M_7: 工程模型和方法
体现了信息安全的基于过程的工程方法,比如PDCA等
M_3: 信息安全属性 经典的安全目标(属性)- CIA
Confidentiality 保密性
人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于2002年9月至12月组 织了《中国人民银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 架》的研究编写。
人行框架的主要内容
3个战略阶段
规范加强、集中整合、综合保障
6项任务
保边、护线、强内、应急、规范、严管
5个能力
预警、保护、检测与评估、应急响应、灾难恢复
主讲内容
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及严峻性 信息安全保证技术框架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模型
人民银行信息安全总体技术架构
2、信息安全保证技术框架(IATF) 信息安全保证技术框架(Information Assurance Technical Framework:IATF )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分4个部分:
思考信息安全问题的7大模型
M_1: 整体定位模型和方法
阐述信息安全的整体定位和结构,综合构架和执行的方法
M_2: 信息体系架构
表述我们要保护的对象及其结构
M_3: 信息安全属性概念
阐述信息安全要达到的目标
M_4: 管理模型和方法
阐述信息安全管理
M_5: 技术功能模型和方法
局域网(LAN) 校园网(CAN) 城域网(MAN) 广域网等
其中包括在网络节点间(如路由器和交换 机)传递信息的传输部件(如:卫星,微 波,光纤等),以及其他重要的网络基础 设施组件如网络管理组件、域名服务器及 目录服务组件等
2、信息安全保证技术框架(IATF) 信息安全保证技术框架(Information Assurance Technical Framework:IATF )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分4个部分:
人民银行“三三二一”总体技术框架
人民银行信息安全分层逻辑模型
本地计算环境 区域边界 网络和基础设施
支撑基础设施
2.4 信息安全保证技术框架(IATF) 对网络和基础设施的安全要求主要是
鉴别
访问控制 机密性 完整性 抗抵赖性 可用性
2.4 信息安全保证技术框架(IATF) 支撑基础设施提供了一个IA机制在网络、 区域及计算环境内进行安全管理、提供安 全服务所使用的基础 主要为以下内容提供安全服务:
7个信息安全管理属性
目标性Focus 执行性Execution 效益性Cost-effective 时效性Time-bound 适应性Adaptive 全局性Coherence 合规性Compliance
参考:人民银行的描述 重大应用系统业务工作的连续可用性 业务工作责任的不可否认性 业务数据和信息的真实完整性 涉及国际秘密和行业敏感信息的保密性 什么人、可以访问什么资源、有什么权限 、以及控制授权范围内的信息流向及行为 方式等的可控性
国家及行业重要性的政策性及技术性文件
中办[2003]27号文件: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 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 公信安[2007]861号文件:关于开展全国重要信息系统安全 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的通知; 国保[2005]16号文件:关于印发《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 统等级保护管理办法》;颁布《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 等级保护技术要求》国家保密标准的通知; 公通字[2004]66号文件:《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 实施意见》; 2005年9月国信办:《电子政务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公通字[2006]7号文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试行;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2006年元月;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信息系统运行安全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