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发展脉络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理论脉络

国际贸易理论脉络

国际贸易理论脉络一、国际贸易理论的起源1、重商主义:15-17世纪,威廉-斯塔福、托马斯-孟原则:增加国内货币积累,防止货币外流政策:绝对禁止金银贵重金属外流措施:禁止货币出口,国家垄断全部贸易托马斯-孟:实质:贸易差额论原则:贸易顺差政策:奖出限入思想:变管理金银进出口为管理货物进出口,力图通过奖出限入,保证贸易出超,以达到金银流入目的。

反对进口,鼓励出口2、重农主义:18 世纪 50 ~ 70 年代,魁奈(Francois Quesany)和杜尔戈主要思想:重农主义继承了 17 世纪下半期以来重视农业和主张经济自由的思潮。

它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3、休谟(D.Humo1752)的“物价与金银流动的调整机能”理论(贸易差额平衡学说)他认为商品价格的提高是金银增加的必然结果,但价格变动并不紧随着金银的增加而是需要一些时间,这是所谓价格滞后现象,而这种货币贬值只在最后才提高劳动价格即提高工资,这是所谓工资滞后。

正是在这滞后时期,货币贬值对于工商业起了鼓舞作用。

二、古典贸易理论(传统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亚当. 斯密(1776)斯密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绝对差异。

在劳动是唯一投入的情况下,一个经济如果在某一产品上具有比另一经济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或者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低于另一经济,那么它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了绝对优势。

如果各个经济都生产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那么,交换各方都可以从中获得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就克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但是其存在缺点:1、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有力批驳了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2、斯密将劳动分工可以提供劳动生产率的命题推广到国际领域;3、其证明简单、直观4、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前提;5、一国要参与国际贸易,就必须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否则,该国就不具备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

国际贸易教案完整版

国际贸易教案完整版

跨境电子商务物流解决方案
01
国际快递
适用于小件、紧急的 货物运输,如DHL、 UPS等。
02
邮政小包
适用于轻小件、低价 值的物品运输,价格 相对较低。
03
专线物流
针对特定国家或地区 设立的运输线路,价 格适中,时效稳定。
04
海外仓
在目标国家建立仓库 ,提前备货,缩短运 输时间,提高客户体 验。
05
种类
包括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等。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及其影响
• 作用:促进成员国之间经济贸易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及其影响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通过消除或减少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从而对国际贸易产生积极 影响。同时,也可能对非成员国产生一定的贸易转移效应。
发展中国家地位提升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逐渐提升,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 长的重要力量。
全球化趋势加强
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国 际贸易的地理范围不断扩大,全 球市场的形成促进了各国经济的 相互依存。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近年来,一些国家采取单边主义 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国际贸 易造成了一定冲击和挑战。
新兴经济体崛起
01
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为国际贸易带来新的增长
动力。
市场需求多样化
02
新兴市场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为国际贸易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区域合作深化
03
一带一路、自贸区等区域合作倡议的推进,为国际贸易合作创
造更多机遇。
创新驱动发展在国际贸易中体现
技术创新推动贸易发展

论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过程

论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过程

论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过程: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分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新国际贸易理论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分为重商主义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里昂惕夫之谜、相互需求理论。

(一)、重商主义理论(15世纪17世纪)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建立起来的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

产生背景:15世纪以后,社会财富由土地转向货币,货币被认为是财富的代表形式和国家富强的象征。

外贸被称为是财富的源泉。

持顺差。

中心,,绝,:《:19世纪初期的利益。

基本概念:古典定义: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相对地比另一国低。

新古典解释:指一国以比另一国低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商品的能力。

(四)、要素禀赋理论(20世纪)代表人物: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五)、里昂惕夫之谜(20世纪)代表人物:瓦西里·里昂惕夫,美国哈佛大学着名经济学家背景:利用美国1947年进出口行业所用资本存量与工人人数的数据来检验H-O模型,结果却得出了与要素禀赋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引发了持续一代人的争论。

里昂惕夫对要素禀赋模型的检验推动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六)、相互需求理论代表人物:约翰·穆勒相互需求理论简介:相互需求法则:一方出售商品是购买对方商品的手段,即一方的供给是对对方商品的需求。

供给和需求也就是相互需求。

在互惠贸易的范围内,两国间商品交换比例(贸易条件)是由两国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强度决定的。

当两国间商品交换的比例与相互需求对方产品总量之比相等时,两国的贸易达到均衡。

二、新国际贸易理论、偏好相似理论》扩大,产品,。

产业内贸易。

,横向制(五)偏好相似理论(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瑞典经济学家斯戴芬·伯伦斯坦·林德在1961年出版的《论贸易和转变》一文中提出的。

主要观点:偏好相似理论认为,一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水平提高会使得该国的代表性需求向着某种比较昂贵的商品移动。

H—O理论的发展脉络

H—O理论的发展脉络

H—O理论的发展脉络【摘要】文章对H-O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

20世纪30年代Heckcher 和Ohlin提出H-O理论,在Vanek的发展下形成HOV理论,“里昂惕夫之谜”掀开了H-O理论的实证检验。

Leamer定理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使得学者开始关注生产和消费中的资本劳动比率。

Trefler引入技术差异和国内偏好使得HO理论更具准确完整,为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具有重大贡献。

【关键词】H-O理论里昂惕夫之谜技术差异国内偏好一、H-O理论的提出1、理论的提出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各国产品相对成本的差别。

因此,各个国家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通过国际贸易,两国互相交换商品,使得两国的社会福利得到提升。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Heckcher)和俄林(Ohlin)抛开两国生产技术的差异,研究资源禀赋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的《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H-O理论的起源,文章抛开了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中生产技术差异,探讨了各国资源要素禀赋结构与商品贸易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要素禀赋角度提出了国际贸易的产生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各国资源禀赋结构不同所导致的。

1933年俄林在赫克歇尔的理论基础上,在《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深入阐述了国际贸易的深层次原因是生产要素禀赋,将国际贸易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创立了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理论)。

1941年,斯托帕尔(Stolper)和萨缪尔森(Sammuelson)在其著作《实际工资和保护主义》中提出由于国际贸易的存在使得商品价格趋于相等,最终导致生产要素价格日趋均等化观点,提出生产要素均等化定理,发展了H-O理论。

1955年雷布津斯基(Rybczynski)在其发表的《要素与相关要素价格》一文中,研究一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增长对国际贸易关系的影响,从而得出Rybczynski定理。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的经历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的经历

古典贸易理论到新古典贸易理论再到当代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当代贸易理论三大阶段。

古典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为前提,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释了产业间贸易。

二战后,以全球贸易的新态势为契机,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新的贸易现象。

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则以专业化分工来解释贸易,力图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统一在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框架之内。

一、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一)重商主义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出现了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国际贸易观点,也称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其核心是追求贸易顺差,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托马斯·孟(Thomas Mun)。

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唯一形式即金银,金银的多少是衡量一国富裕程度的唯一尺度,而获得金银的主要渠道就是国际贸易。

通过奖出限入求得顺差,使金银流入,国家就会富裕。

(二)重农学派17世纪下半期,在法国出现了反对重商主义,主张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的思想,形成了重农学派(physiocratic school),其创始人是弗朗斯瓦·魁奈(F.Quesnay)。

重农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主张自由经济,包括自由贸易,他们认为“自然秩序”(包括自由贸易)是保证市场均衡和物价稳定的重要机制。

(三)绝对优势理论18世纪末,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受到古典经济学派的挑战,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生产分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中,斯密指出国际贸易的基础,在于各国商品之间存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而这种差异来源于自然禀赋和后天的生产条件。

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贸易体系的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贸易体系的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贸易体系的发展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国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方式和贸易伙伴也日趋多样化。

在这样的环境下,国际贸易规则和机构的重要性愈发明显。

其中,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最重要的多边贸易机构之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历程1. GATT到WTO作为WTO前身的GATT(关贸总协定)成立于1947年,旨在促进经济合作和贸易自由化。

其初衷是规范关税和贸易等方面的政策,以促进贸易的自由化和扩大贸易。

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贸易方式的多样化,GATT的规则日渐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因此,1995年,WTO成立了,取代了GATT,并扩展了其影响范围。

2. WTO的职责和机构WTO的职责是协调和监督全球贸易,为成员国提供论坛、规则和机制,以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互惠开放。

其机构主要包括部长级会议、总理事会和委员会等。

此外,WTO还制定了数百条涉及贸易的协定和协议,包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协定和服务贸易协议等。

二、国际贸易体系的发展虽然WTO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国际贸易的体系仍在不断变化。

以下是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1.自由贸易时代(1870-1914)1870年至1914年期间被称为自由贸易时代。

在这个时期,各国之间的关税非常低,甚至是零关税。

这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和发展,加速了工业化和全球化的进程。

2. 保护主义时代(1914-1945)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世界贸易急剧减少。

在这个时期,各国采取保护主义政策,强制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产业。

然而,这反而引发了贸易纷争和经济下滑。

3.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关贸易谈判(1945-1980)二战后,全球贸易的规模不断增长。

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并在1944年主持了布雷顿森林协议的制定。

这个协议规定美元为全球最主要的货币,并确立了国际货币体系。

此外,各国也在这个时期进行了多轮关税关贸易谈判,旨在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这有效地刺激了贸易和全球经济发展。

第二讲 国际贸易的历史与理论发展—从重商主义到自由贸易

第二讲 国际贸易的历史与理论发展—从重商主义到自由贸易

绝对成本论的思想脉络
• • • • • • • 财 富 →(等同于)劳动产品 →(来源于)生产领域 →(需要开展)劳动分工—国际分工 →(发挥)绝对优势 →(进行)对外贸易 →(主张)自由竞争
关于分工、交换
1、分工极大地提高了社会 劳动生产率
• 斯密以制针为例,说明工场手工业 中实行分工协作可以大大提高劳动 生产率。他说,由一个人制针,所 有的18道制针工序都由他自己来完 成,每天最多只能生产20枚。如果 实行分工生产,由10个人分别去完 成各种工序,平均每人每天能生产 4800枚。 • 他认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 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二讲 国际贸易的历史与理论 发展—从重商主义到自由贸易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
国际贸易不是人类产生就有的,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产生过程是 低级 高级 结论
背景
原始社会中期
原始社会末期
驯养、繁殖、 金属工具
奴隶社会初期
铜器、铁器
社会前进
生产力提高 分工越细 交换完全
生产力 石器、棍棒 分工 交换 自然分工 偶然交换 原始 “对外贸易” 萌芽
斯密的这种国际贸易理论被称作“绝对优 势说”,也称“地域分工论”。 .
社会财富总量的增加:例证
• 理论假设1 × 2×2模型 • 布(1单位) • 英 国 1小时 • 葡萄牙 2小时
酒(1单位) 2小时 1小时
• 绝对优势理论介评
• 主张自由贸易,主张市场经济,提出市场是一只 看不见的手。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成为英国工业资
贸易理论的思想萌芽—重商主义
• 贸易差额论的两个阶段(15~18世纪)
• 1、早期的贸易差额论
早期的贸易差额论也称作“货币差额论”,他们非常片面地解释和实 施“外贸顺差”政策,极力主张通过国家严厉的行政手段来增加金银财 富。严格控制外国工业品和奢侈品的流入,金银一旦流入国内就绝对不 允许再流出,违者处以重罚。 早期贸易差额论的主要特点,是要求对外贸易中的每笔交易和对每个 国家都保持顺差,任何交易都不允许出现逆差,以此达到增加货币财富 的目的。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进规律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进规律
第3 2卷 第 1期
2 1 年 2月 01






VolLI 0 AN UNI VERS TY I
国 际 贸 易理 论 的发 展 脉 络 与演进 规 律
郭 波 , 吴 平 ,穆 鹏
( 大连大学 经管 学院,辽 宁 大连 162) 16 2

要 :在 国际贸 易的历 史发展 中,各种理论 流派纷呈 ,既 激烈交锋又相 互借鉴。 由于国际贸 易理论是 一 国制定
对外 贸易政 策的理论依据 ,因此 在这 门课程教 学 中应从总体 上把 握其发展脉 络并从 中找 出演进规律 ,以切 实提 高 对 国际 贸易的理性认 识和学会正确选择 外贸政 策。
认识 和 学会 正确 选择 外 贸政 策 ,无 疑是 十 分重 要 的。
而 国 际 ( 外 )贸 易 政 策 的制 定 , 总 是 以一 定 对 的 贸易 理 论 为 依 据 。从 国 际 ( 外 )贸 易政 策 的 内 对 容 来 看 ,尽 管 各 国不 一 ,但 也 围绕 三 个 基 本 问题 而 展 开 :其 一 , 特 定 贸 易 政 策 的选 择 ;其 二 , 贸 易政 策 工 具 的选 择 ;其 三 ,不 同 贸 易政 策 及 政 策 工 具 的 实 施 效应 。 简 而 言 之 ,对 上 述 六 个 问题 的研 究 ,就 构成 了 国 际贸 易课 程 的 内容 范 围。 在 我 们 学 习和 探 讨这 门学 科 的过程 中 ,应 牢 牢把 握住 这个 方 向。
国 际贸 易 课 程 的研 究 对 象 是 国际 贸 易理 论 和 国际 贸 易政 策 ,其 中 ,国 际 贸 易 理论 是 核 心 。 为 了从 总 体
上把 握 国际 贸 易 理论 的 内容 ,我 们 应 把 握 其 发展 脉 络 , 找 出其 演 进 规 律 并 认真 思考 从 中得 出有益 的 启

新贸易理论的总体脉络及发展讲义

新贸易理论的总体脉络及发展讲义
考虑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新贸易理论主要基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但实际上市场结构往往是不完全竞争的。未来 可以研究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贸易模式和福利效应,进一步丰富新贸易理论。
实证研究的拓展与深化
01
微观数据实证研究
新贸易理论在微观层面上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未来可以利用更多微
观数据,如海关数据、企业数据等,深入研究企业行为对贸易的影响
加强国际合作
国际贸易不仅涉及国内企业间的竞争,还涉及国际间的 合作。政策制定应加强国际合作,协调各国之间的贸易 政策,实现互利共赢。
06
新贸易理论在现实世界中 的应用案例
案例一:美国的高科技产业政策
总结词
产业政策是推动一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详细描述
美国的高科技产业政策主要包括对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支持,以及对教育 和人才培养的投入。这些政策鼓励了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吸引了全球人才和投资 ,使美国在高科技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新贸易理论在产业组织政策与市场结构方面的应用及 实证研究
详细描述
新贸易理论为产业组织政策和市场结构的制定提供了 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在产业组织政策方面,新贸易 理论强调了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外部经济等要素 的重要性,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在市场结构 方面,新贸易理论通过对市场形态、市场势力和市场 绩效的研究,揭示了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 响,为优化市场结构、提高市场绩效提供了思路。
贸易政策与国际贸易模式
总结词:新贸易理论在贸易政策与国际贸易模式方面的 应用及实证研究
详细描述:新贸易理论对贸易政策与国际贸易模式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贸易理论对传统 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扩展,将技术差异和 规模经济等因素纳入比较优势的形成机制中,丰富了比 较优势理论。其次,新贸易理论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进 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对企业行为和产业发展的影响,为 制定合理的贸易政策提供了依据。最后,新贸易理论对 国际贸易模式的形成和演变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国际贸 易模式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论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过程

论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过程

论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过程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具有漫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其体系化和现代化的阐述和研究则始于18世纪末的亚当·斯密。

自此,国际贸易理论逐步演化,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学说和模型。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

1. 经典理论经典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起源,主要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和戴维·李嘉图。

这两位经济学家都认为,国际贸易效益在于不同国家之间生产要素的差异性和充分利用。

斯密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通过国际贸易,不同国家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生产适宜其生产的产品,进而最大化各自的利益。

李嘉图则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强调各国特有的生产要素与技术以及生产成本的差异,使国际贸易双方都可以从比较优势中获得经济利益。

2. 新古典主义理论新古典主义理论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逐渐形成,代表人物有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欧文·费雪。

他们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国际贸易效益主要来自市场的有效运作。

马歇尔发展了边际效用理论,证明了国际贸易的效率增长来自于市场资源的再分配和利用,而不仅仅是比较优势的利用。

费雪则提出了"货币路径"理论,通过分析货币价值测量国际贸易收益,强调货币政策对国际贸易效益的影响。

3. 技术变革与新贸易理论20世纪以来,国际贸易结构和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兴市场经济体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革命和全球化等因素对国际贸易效益产生了深远影响。

由此,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新贸易理论,代表人物有保罗·克鲁格曼和埃尔文·沃莱。

新贸易理论强调不同国家之间的产品差异性,扩大互利贸易。

同时,他们还加入了"规模经济"、"贸易保护"等新因素进行探讨。

4. 全球价值链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在21世纪初期形成,主要代表人物为杰弗里·桑托斯和加里·盖奇。

国际贸易理论的思想脉络

国际贸易理论的思想脉络

国际贸易理论的思想脉络国际贸易由来已久,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剩余产品的出现以及各国之间要素廪赋的差异,都促进了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国际贸易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古典国际贸易阶段、新古典国际贸易阶段和当代国际贸易阶段。

在古典国际贸易阶段,受当时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在这一时期起主要作用的主要是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产生于15~17世纪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在这一时期地理大发现,商品货币经济大发展,拜金主义盛行,新的社会阶层商人出现,其主要观点是“奖出限入”,即出口是获取财富,进口是财富减少。

在这一时期政府垄断货币的进出口,黄金的买卖权归属国家;政府干预外贸,实行对外经营权特许,颁布航海条例,实行奖出限入的政策;而且鼓励本国工业的发展。

这种重商主义的主要贡献在于鼓励出口解决国内的就业问题,增加就业机会,在历史上起到了进步作用,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而它的局限性很多,例如:这是典型的经商致富论,认为财富是在流通中产生的;只是研究如何在贸易中获取金银,而没有探究贸易产生的原因以及国际贸易能否给本国带来利益。

在此基础上重商主义得出了一个非常悲观的结论: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即一方之所得必为一方之所失。

如果这样,那么自由贸易将是不可能的因此斯密等科学家提出了比重商主义进步的绝对利益论。

绝对利益理论产生于资本主义由原始积累向自由竞争过度时期,在这时期重商主义已经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既然消费的商品数量增加才意味着国家财富的增加,那么只有扩大生产才能提高本国的消费水平,而扩大生产的最有效方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需要不断加深的专业化社会分工。

因此,绝对利益论认为各国应该生产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都比较有优势的产品。

但是绝对利益论的假设条件非常苛刻,它要求只有两个国家的两种产品,一种投入,且两国技术水平不同,劳动生产率存在绝对差异,要素在国内可自由流动,但在两国间不可自由流动,各国充分就业,完全竞争,及规模报酬不变,另外不考虑关税、运输成本等费用。

国际贸易理论演化中的哲学线索和历史线索

国际贸易理论演化中的哲学线索和历史线索

国际贸易理论演化中的哲学线索和历史线索摘要:针对国际贸易理论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难以在知识的深度性和课堂的生动性之间把握平衡等现实问题,认为,在教学中缺乏哲学和历史思维的导入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在此基础上,对国际贸易理论演化中存在的哲学线索和历史线索进行完整的梳理和提炼,希望有助于同行本科国际贸易理论的教学和研究。

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本科教学;哲学线索;历史线索。

对于经济论文 " target="_blank">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师生们来说,面对《国际经济学》、尤其是其中的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的教学,都颇有畏惧之心。

主要原因之一是,国际贸易理论较之国际金融理论和其他经济学科,具有更多的几何图形和数理实证分析,理论发展又具有较强的逻辑连贯性,要求学生既具备扎实的微观宏观经济学基础和基本的高等数学知识,又要有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甚至还需要一点对经济问题研究的热情和兴趣[1]。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难以在知识的深度性和课堂的生动性之间把握平衡,容易陷入乏味的说教中去;在学习中,学生往往忽视逻辑思维整体把握,割裂各个数学模型间的联系,陷入死记硬背的痛苦境地———从而,在教与学方面,都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究其根本原因是在国际贸易理论的教学中忽视哲学和历史思维的导入;缺乏哲学和历史的视野,必然将国际贸易理论说教成干巴巴的数学模型和几何线条,使得课程的教学缺乏生气和现实感。

哲学方法和历史方法是一切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方法,综观几百年来的国际贸易理论演化史,我们发现,国际贸易理论与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其发展也存在着清晰的哲学线索和历史线索。

把握好国际贸易理论演化中的哲学线索与历史线索,才能使我们对国际贸易理论的理解和学习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上。

以下,笔者结合自己本科教学的心得体验,对国际贸易理论演化中的哲学线索和历史线索进行提炼和总结,希望对同行的教学有所帮助,并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把握国际贸易演化中存在的潜在规律。

国际贸易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泰山学院

国际贸易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泰山学院

国际贸易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泰山学院第一章测试1.国际贸易泛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

参考答案:货币2.国际贸易额是计算和统计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指标,是把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相加得出的。

参考答案:出口额3.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叫做()。

参考答案:对外贸易差额4.按货物移动方向区分,国际贸易可分为()。

参考答案:过境贸易;进口贸易;出口贸易5.按商品形式,国际贸易可分为()。

参考答案:无形商品贸易;有形商品贸易6.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可概括为两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二阶段为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参考答案:错7.广义的对外贸易包括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狭义的对外贸易只包含货物贸易。

()参考答案:对8.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各种类别的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参考答案:对9.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是指一定时期内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国家经济集团的对外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参考答案:错10.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在贸易政策方面,亚当·斯密强调的是()。

参考答案:自由贸易2.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说法下列哪句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两利相权取其轻,两害相权取其重3.比较优势理论集中体现在下列哪本著作中()。

参考答案:《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4.提出相互需求理论的学者是()。

参考答案:约翰·穆勒5.以下选项中属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的有()。

参考答案:在两个国家,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两国在产品中使用相同的技术,并且劳动是同质的;贸易中有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生产要素6.下列选项中,属于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的有()。

论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过程

论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过程

论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过程国际贸易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的本质和规律,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一、经典理论阶段经典理论阶段主要涵盖了重商主义、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比较理论等四个时期。

重商主义时期,国家之间的贸易主要以追求贸易顺差和保护国家工业为主。

重商主义理论认为,财富即国力,只有通过贸易顺差才能累积财富和增加国力。

随着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出现,经济学理论逐渐转向了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间的贸易不是基于国家的需要,而是基于生产者之间的比较。

如果一个国家能够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比另一个国家低,那么这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该商品,然后与另一个国家交换其他商品。

这种“制造费用绝对优势”是国际贸易的前提。

之后,随着英国学者戴维·里卡多的提出比较优势理论,使理论偏向了更加具有普适性的方向。

里卡多指出,国际贸易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各国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

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所有商品的成本都比其他国家高,只要它在某些商品上有比其他国家更大的优势,那么它也应该以这种商品为出口商品,以其他商品为进口商品。

这种比较优势引起了贸易,形成了国际贸易的核心内容。

之后,要素比较理论又提出了“生产要素比较优势”这一概念。

要素比较理论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因要素的分布和活用不同而导致生产成本差异,进而决定国际贸易的方向。

例如,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会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资源成本较低的国家会生产资源密集型产品。

二、新古典主义理论阶段新古典主义理论阶段主要涵盖了重心转移理论、扩大贸易理论和准新古典主义理论等三个时期。

重心转移理论是20世纪40年代初的产物。

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缓慢转移是由于生产活动的要素成本不同而导致的。

由生产要素的相对成本的变化所引起的贸易转移称为重心转移。

扩大贸易的理论研究集中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进过程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进过程

重商主义

基本思想 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切经济活动 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 是货币财富的真正的来源。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 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 入。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 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进口。 重商主义认为国家间关系属于“零和”博弈。即财富是一定的 ,己方得到的相对更多的财富必须建立于其他国家损失的基 础上。所以一个国家要改变或改善自己的国际地位,就只有 掠夺别国的财富。

三、 里昂惕夫悖论
2、内容


按照H-O理论,美国是一个资本丰裕而劳动力相对稀 缺的国家,其对外贸易结构应该是出口资本、技术密 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里昂惕夫(Leontief)根据H-O理论,用美国1947年200 个行业的统计数据对其进出口贸易结构进行验证时, 结果却得出了与H-O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这一难题 称为里昂惕夫悖论。
一、要素禀赋理论(H-O理论)
3、H-O理论的内容

一国出口的是那些比较密集地使用在本国丰裕因而 便宜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进口的是那些需要 在生产上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而昂贵的要素所生产的 产品。
即:劳动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 资本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 即:如果两国发生贸易,劳动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劳 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充裕的国家应该 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劳动耗费与生产成本或费用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数字说明
设有两个国家A和B,生产两种产品X和Y,使用一种生产要 素-劳动,即一个简单的2×2×1的模型。在两个国家的 生产进行专业化分工之前和分工之后,单位产品的劳动 耗费情况如下表:

“新新贸易理论”的思想脉络及其进展

“新新贸易理论”的思想脉络及其进展

“新新贸易理论”的思想脉络及其进展自从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Helpman & Krugman, 1985[1][2](P950-959))提出新贸易理论以来,在近20年中,国际贸易理论的前沿进展甚少,而这一局面在2003年关于被打破,哈佛大学梅里兹(Melitz)按照对国际贸易的现实观察,提出了“异质企业贸易模型”(梅里兹,2003[3](1695-1725)),形成了以企业层面研究国际贸易的新理论,这一理论也被国际经济学界称为“新新贸易理论”(“New New”Trade Thoery)(Baldwin & Nicoud, 2004[4])。

一、贸易理论的局限和新新贸易理论的产生古典贸易、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的视角是从国家和产业层面上来解释贸易的发生,贸易结构,以及贸易对社会福利的增进和影响。

以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在方法和理论假定上有新的突破,放弃了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和报酬递减的假设,引入了报酬递增和垄断竞争的条件,从而解释了二战之后日益增加的产业内贸易的现象,从而将贸易理论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但当代贸易理论的主要局限是,其分析视角是从国家或产业层面入手的,其模型中的企业是同质的、无差异的,无法解释国际贸易中的更为微观层面上的许多现象,比如,我们观察到的,为什么同一产业内为什么有的企业从事出口,而其他企业却仅仅涉足于国内市场等问题。

现实中,企业有差异的,无论是从规模大小、组织结构、产品质量、员工技能以及生产率等,都发现行业内的企业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一特征被称之为企业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同时,贸易对资源在不同企业间的配置和行业的生产率的变动会产生重要影响,实证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伯纳德和詹森(Bernard & Jensen, 1995, 1999[5](1-25))研究了美国出口企业的情况,伯纳德和瓦格纳(Bernard & Wagner, 1996[6](134-157))研究了德国企业,伊顿、科图穆和克拉马兹(Eaton, Kortum & Kramarz 2004[7])对法国企业进行了分析,克莱里德斯,拉赫和泰鲍特(Clerides, Lach & Tybout, 1998[8](903-947))研究了哥伦比亚、墨西哥和摩洛哥三国的出口企业,以及Aw等(Aw et al, 2000[9](65-90))研究的中国台湾出口企业,这些研究都表明,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从事国际业务,出口企业较非出口企业表现出更高的生产率,更大的规模等特征,企业异质性与产业内贸易存在必然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开题报告

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开题报告

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自马克思领导下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以来,国际贸易问题就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

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是基于对国际贸易实践的深入研究和对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批判,对国际贸易的本质及其规律做出的深刻剖析。

而伴随着国际贸易的深入发展和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对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深化研究与探讨也变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探讨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理论框架、发展脉络、核心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1. 理论框架:分析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探讨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研究资本主义全球化对此的作用。

2. 发展脉络:对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传统理论进行评价和批判。

3. 核心内容: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方法,包括贸易双方的矛盾和利益、国际贸易的生产和分配等方面。

4. 现实意义:探讨资本主义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的实践问题,并阐释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对理论创新和现实发展的贡献及其局限性。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以及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国际贸易理论的相关文献、历史资料、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全面深入地探讨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脉络。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全面深入地剖析和总结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对于推动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促进国际贸易的平衡发展、促进国际贸易体系的制度建设、促进全球化进程中国际贸易的合作共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对优势论
亚当· 斯密(1776)
保护关税说
汉密尔顿(1791)
比较优势论
大卫· 李嘉图(1817)
保护幼稚工业论
李斯特(1841)
相互需求论
约翰·穆勒,马歇尔(1848-1878)
超保护贸易理论
凯恩斯的支持者(1940s)
要素禀赋论
赫克歇尔,俄林(1919-1933)
中心-外围论
普莱维什(1950)
◎“二生三”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新阶段,诞生了“新 贸易理论”
70年代后,国际贸易理论在引入规模经济因素
后,突破了一般均衡的完全竞争模型,将资源 配置之道贯穿到“国际贸易不完全竞争理论” 的分析中去,从而实现贸易理论的新变革
三大贸易模型:外部规模经济模型、垄断竞争
模型和寡头垄断模型
2013-7-11 LINHANG 8
LINHANG 12


2013-7-11
☆推动自由贸易理论前进的三大动因
I. 与贸易保护主义斗争的需要
II. 理论在逻辑方面自我完善的需要 III. 应对国际贸易现实挑战的需要
2013-7-11
LINHANG
13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
重农主义
(18世纪50-70年代)
重商主义
(16世纪-18世纪)
国际贸易理论 的发展脉络
2013-7-11
LINHANG
1
本节课程主要内容:
一.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哲学脉络
二.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

哲学方法和历史方法是一切社会科学研 究的根本方法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013-7-11
LINHANG
2
一、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哲学脉络
老子《道德经》
第一章首句:“道,可道,非常道” 第四十二章首句:“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2013-7-11
LINHANG
3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正好契合了“道
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的哲学语言
原本含义:
有了道,代表宇宙的秩序的“一”就建立了;
有了一,代表阴阳相互对立统一的“二”就 诞生了;有了阴阳就产生了联系二者的气, 阴阳与气构成了“三”;由这个三生成了宇 宙“万物”
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同质产
品 (古典和新古典) 不完全竞争、差异 产品 (新贸易理论)
需求方面 消费者偏好
(需求相似/ 相异理论)
国际贸易 基础
2013-7-11 LINHANG 10
☆从哲学思维的高度来展现

常用的三大一般均衡几何工具
I. 生产可能性曲线(PPC)
II.
相对价格线
III. 社会无差异曲线
◎“三生万物”

在古典贸易理论、现代贸易理论和新贸易 理论的基础上,国际贸易理不断演化,从 多个研究的角度产生诸多理论流派和观点;
所有这些理论都可以进步地统一在当前供 求价值论的理论框架下

2013-7-11
LINHANG
9
★基于供求价值论框架下国际贸易理论系统
供给方面 要素禀赋(新古典理论) 技术 ——要素生产率(古典 理论) ——规模经济(新贸易 理论)
2013-7-11 LINHANG 16
本课结束
Thank you!
2013-7-11
LINHANG
17

三条曲线不同的变化组合,生动而深刻地 揭示了不同的贸易基础和贸易形态的变化
LINHANG 112013-7-11二、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存在着两大流派: 一是自由贸易理论流派;二是保护贸易 理论流派; 前者居于主流地位,后者居于支流地位。
纵观数百年来的国际贸易理论演化史, 存在着三大历史动因推动着自由贸易理 论二百多年来的不断发展壮大。
2013-7-11 LINHANG 6
◎“一生二”

一般均衡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应用, 先后形成了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和现代自由 贸易理论
两种理论在价值论相互对立,又具有合理理论
内核继承和兼容的统一关系
古典贸易理论与现代贸易理论一起统一到基于
相对价格差异的“国际贸易完全竞争理论”大 框架中
2013-7-11 LINHANG 7
三、国际贸易模型的推导起点(抽象法)
★两国没有贸易的充分必要条件:
(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 产函数相同 (2)两国相对要素禀赋 相同 (3)两国消费偏好相同 (4)规模收益不变 (5)两国市场完全竞争 性,不存在外部经济性
2013-7-11 LINHANG
要素生产率不变 资源禀赋不变
生产可能 性边界的 形状不变
里昂惕夫之谜及 相关解释(1953) 产品生命周期说
弗农(1966)
2013-7-11
偏好相似说
林德尔(1961)
战略贸易论
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
(20世纪70年代)
产业内贸易说
格鲁贝尔等(1970-1985) LINHANG
贸易政策的 政治经济学
(20世纪80年代) 14
国家竞争优势说
波特(1990)
2013-7-11 LINHANG 4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文、理、
工综合性 大学
2013-7-11 LINHANG 5
◎“道生一”
经济学为说明资源配置之道,逐渐建
立一套一般均衡理论分析框架
微观经济学为了说明理性人进行资源配
置之道,数百年来,从亚当· 斯密提出市 场经济“看不见的手”的原理以来,西 方经济学家们进行着一场构建一般均衡 理论大厦的智慧接力。
社会无差异曲线形状不变
完全竞争性的要求
15
国际贸易基础的决定因素
供给方面 要素禀赋(新古典理论) 技术 ——要素生产率(古典 理论) ——规模经济(新贸易 理论)
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同质产
品 (古典和新古典) 不完全竞争、差异 产品 (新贸易理论)
需求方面 消费者偏好
(需求相似/ 相异理论)
国际贸易 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