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自学考试大纲详细解读

自学考试大纲详细解读

自学考试大纲详细解读自学考试作为一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而自学考试大纲作为参加自学考试的重要参考资料,对考生进行考试内容的指导和规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解读自学考试大纲,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大纲的概述自学考试大纲是指导考生学习和参加考试的文件,它包含了考试科目的目标要求、内容范围、考试形式和考试要求等。

考生可以根据大纲来制定学习计划和备考策略,使得自己的复习更加有针对性和高效性。

二、大纲的结构自学考试大纲通常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 考试科目介绍:简要介绍考试科目的名称、学分、学时等基本信息。

2. 考试目标:明确说明考试科目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帮助考生理解科目的重要性和学习的目标。

3. 考试内容与范围:具体列举考试科目的知识点、技能要求和能力要求等,以便考生了解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并根据此制定学习计划。

4. 考试形式:说明考试科目的考试形式,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以及相应的分值和考试时间等。

5. 考试要求:针对考试科目的内容和形式,对考生提出要求,如基本知识的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三、如何利用大纲进行学习和备考1. 理解考试目标:仔细阅读大纲中的考试目标部分,了解考试科目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2.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大纲中的考试内容与范围,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和备考策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复习重点。

3. 查缺补漏:结合大纲中列举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查找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补充知识和提升能力。

4. 做题训练:根据大纲中的考试形式和要求,进行模拟测试和真题训练,熟悉考试形式,提高答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5. 多元复习:在复习过程中,多渠道获取相关资料和参考书籍,进行多源头的学习和复习,提高学习效果和综合应用能力。

四、注意事项1. 确认大纲版本:在备考前要确定使用的大纲版本,以免参考错误或过时的资料。

自考教育学考试大纲

自考教育学考试大纲

教育学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第一节教育是什么——教育的属性一、教育质的规定教育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一)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二)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栋梁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三、教育的产生——劳动教育的发展:1.远古教育,2.古代教育,3.现代教育第二节教育应该干什么——教育的目的一、我国的教育目的在人才培养规格方面的追求(一)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2.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3.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二)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三)教育目标1.教育目标体系:教育目的——教育目标——教育课程——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教育目标)——行动目标2.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能力领域;情意领域什么——教育的目的第三节教育能够干什么——教育的功能一、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一)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二)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三)个体社会化: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四)个体个性化二、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一)教育与人口的关系(二)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关系(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四)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五)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第四节教育实际干了什么——教育的效应一、应试教育的负效应:(一)片面追求升学率(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三)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二、现代教育的功效(一)现代教育现代教育基本特征:商品性、生产性、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二)传统教育的扬弃(三)创作型人才培养第二章、教师——了解自己第一节塑造自己——情感养成与智能储备一、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一)理解学生:1.心胸豁达,2.敏感性,3.移情作用,4客观性(二)与学生和谐相处:1.真诚,2非权势,3.积极相待,4.交往技能(三)积极的自我意识(四)教育的期待二、教师智能结构(一)教师的知识结构: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二)教师的能力结构:1.教育预见能力,2.教育传导能力,3.教育过程控制的能力第二节进入教师角色——教师行为规范与模式一、教师的“教员”角色二、教师的“领导者”角色三、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四、教师的“心理医生”角色五、教师的“青少年的朋友”角色六、教师的“父母”角色七、教师的“榜样”角色八、教师作为“被攻击的对象”的角色九、教师的“研究者”角色十、学校管理者的角色十一、教师角色冲突十二、中国教师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第三节适应特殊劳动——教师劳动的特点一、特殊的复杂性二、强烈的示范性三、独特的创造性四、显效的长期性五、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六、劳动量的隐含性七、教师劳动的科学系和艺术性八、劳动的协作性第三章、透视教育对象第一节学生是怎样的人——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是人:(一)是一个能动体,(二)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三)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一)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二)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三)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三、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四、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一)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三)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五、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六、学生的社会地位(一)青少年是权利的主体(二)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1.生存的权利,2.受教育的权利,3.受尊重的权利4.安全的权利第二节学生都有那些不同——学生的多种特征一、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初中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二)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三)针对初中生身心特点的教育二、初中学生的气质、性格差异和教育(一)气质差异和教育(二)性格差异和教育三、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一)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二)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三)同辈群体与父母价值观的冲突(四)自我探索中的迷惑(五)父母过高期望引起的压力第三节学生是合作者——师生之间的关系一、师生关系表现(一)工作关系,(二)人际关系,(三)组织关系,(四)心理关系,(1.认知关系,2.情感关系),(五)教师与学生的非正式关系二、师生关系的改善(一)我国目前中小学存在的师生关系类型:对立型、依赖型、自由放任型、民主型(二)教师的人格态型:1.父母(P)态,2.成人(A)态,3.儿童态(C)(三)教师的人际知觉第四章、瞭望教育环境第一节好的学校能出更好的学生——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一、校园文化建设二、课堂内的环境三、微观环境的影响:同伴影响,花盆影响,教师的期望效应第二节首席教师——家庭教师的影响一、家庭的教育功能二、家庭教育的特点:1.先主性,多雄性,3.密切性,4.统一性,5.深刻性三、家庭因素对教育的影响四、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一)父母的表率作用,(二)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三)父母的文化修养,(四)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第三节校外之校——社区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一、社区文化的影响方面和程度二、社区在发展教育中的功能:(一)服务功能,(二)教育功能,(三)宣传功能,(四)经济功能,(五)协调功能第四节新的教育机制——家庭、社会、学校间的结合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的重要性(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实现整体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二、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一)互相访问,(二)通讯联系,(三)召开家长会,(四)在学校中组织家长委员会,(五)举办家长学校三、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内容和方式(一)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使学校与学生主要居住区间形成稳定的联系(二)学校系统与宣传部门建立联系,共同开展一些对学生有益的活动(三)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建立和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四)学校与社会专门性的社会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五)学校有选择的与有关工矿,企业、村镇、部队等建立联系第五章、课程机构第一节教与学之间传递着什么——课程内容的组成和类型一、课程结构的要素与成分(一)课程要素的演化(二)我国现代课程的要素与成分二、课程的结构(一)工具类、知识类、技艺类学科之间的关系(二)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与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三、课程的基本类型(一)学科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二)活动课程(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1.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间的关系:递进关系,转换关系,互补关系2.隐性课程的结构:1)物质—空间类,2)组织—制度类,3)文化—心理类隐形课程的特点:1)潜在性,2)非预期性,3)多样性隐性课程的功能:1)陶冶功能,2)育美功能,3)益智功能,4)健体功能3.隐性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四、中小学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一)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基础知识以及某些相应的直接经验(二)关于某些活动方式的经验(三)关于提高能力的经验(四)关于对待世界与活动的态度,即培养情感——意志方面的学习内容五、国内外课程改革的基本特点(一)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二)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2.课程内外与编制结构化3.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4.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第二节中小学的课程表现形式——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一、教学计划:(1)学科设置,(2)学科顺序,(3)课时分配,(4)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二、教学大纲三、教材1.教科书和视听教材的意义和作用2.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第三节课程与教学之间——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特征二、教学设计的步骤三、教学目标的叙写第六章、课堂教学第一节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要素:(一)引起学生的注意,(二)提出教学目标,(三)唤起已有经验,(四)提供教材内容,(五)指导学生学习,(六)注意学习表现,(七)适时给予反馈,(八)评定学习结果,(九)加强记忆学习迁移指导二、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一)传授知识,(二)形成技能,(三)培养智能,(四)发展个性三、教学过程的规律:(一)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的规律,(二)教和学相互依存的规律,(三)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四)教学要素的整体性规律第二节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教学原则(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的原则(三)直观性原则(四)因材施教的原则(五)循序渐进的原则(六)巩固性原则(七)启发性的原则(八)可接受原则第三节教学中的问题的处置——教学方法、技术和策略一、教学方法(一)教学方法的种类: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5.演示法,6.参观法,7.练习法,8.实验实习法,9.发现法,10.情景教学法(二)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1.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大纲的规定,是否采用了现代化设备。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考试大纲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考试大纲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考试大纲(课程代码: 5683)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基础教育》(中文方向)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

该课程主要涉及素质与素质教育基本内涵,素质教育的发生发展,基本任务和目标,基本特点,素质教育定位、素质教育教法与学法,素质教育管理与保障,素质教育评价等理论与实践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习到的素质教育理论应用到基础教育实践中去,以先进的理念和全新的方法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素质的概述(本章为重点章节)识记:素质的概念,素质的基本特征,影响素质形成的主要因素,知识与素质的关系。

理解:先天遗传对素质形成的作用,特出知识体系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综合应用:素质与知识、能力的关系,包括三者间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章素质教育基本概念(本章为重点章节)识记:素质教育与知识传授的关系,知识的深刻内化。

理解:素质教育的概念,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主要途径,完整教育与教育断层的含义,影响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特有素质与共有素质的含义。

综合应用:“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知识”的含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知识”的方法,如何促进学生知识深刻内化。

第三章素质教育的必然性综合应用:素质教育的出现为什么是必然的?第四章素质教育基本任务(本章为重点章节)识记:思想道德素质的概念,法纪责任素质的概念,科学文化素质、学习素质和思维素质的概念,健康素质与人格素质的概念,独立人格素质的概念,精神审美素质的概念,竞争合作素质的概念。

理解: 思想道德素质的地位,当前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缺陷,学习素质的地位,思维素质的地位,科学文化素质与学习素质、思维素质等其他素质的联系,提高文化素质的途径,健康素质的内容与我国整体健康状况,独立人格素质的地位,精神审美素质的内容与提高该素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素质的方法。

综合应用:独立生活技能的理解与体会。

第五章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识记:高素质优秀人才的共性品质特征。

素质教育概论复习提纲

素质教育概论复习提纲

素质教育概论复习提纲1.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二者是既有联系又有根本的区别,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教育观念办学思想。

2. 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的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3.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学生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的活动。

4.教育的功能:具有多维性:具有发展人的功能具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功能和选择功能。

5.应试教育是在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过程中出现的“误区”应试教育的本质,是对教育本质的异化,是对本来意义上教育的否定。

6.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具体区别(1)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不同。

育人是教育的本质选拔淘汰式的教育(2)面向的教育对象不同。

不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

差生观代替差异观(3)选学的教育内容不同。

智育缺乏活动课选修课基础性普遍性时代性(4)运用的教学方法不同。

灌输式启发式(5)教育评价标准不同。

分数考试成绩升学率7. 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互关系的认识导致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许多偏颇,甚至将素质教育简单化、庸俗化,表现:1、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增加活动课、开设选修课,将素质教育单一化。

2、认为素质教育是一门学科。

3、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应取消考试,不要负担,甚至有人认为就是淡化智育。

4、面向全体与培养尖子生是相互矛盾、互相对立的。

素质教育是拉平水平,培养特长素质教育与升学是对立的,5、全面发展和学有所长两者是矛盾的。

6、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全盘否定过去的基础教育等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简要回顾亚里士多德:和谐发展;夸美纽斯:健全个人卢梭顺应儿童的本性自由发展;裴斯泰洛齐:在于在使人的各项能力得到自然的,进步的与均衡的发展欧文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本观点(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二)人的发展是由社会生产的发展所决定的(三)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心理素质是指稳定体现个体心理品质与风貌,自我意识起核心作用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考试是对教育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旨在评估其对教育理论、教育法规、教育管理等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以下将从四个方面对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育理论基础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过程等。

2. 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手段,考生需要了解不同的教育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

3. 小组教育与个别教育小组教育和个别教育是教育中常用的两种教学方式,考生需要了解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

二、教育法规与政策1. 国家教育政策与法规考生需要了解我国的教育法规和政策,包括《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了解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2. 学校管理制度与规定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有一系列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规定,考生需要了解学校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等内容。

三、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考生需要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

2. 教育信息化的相关知识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技术的一部分,考生需要了解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发展现状和在教育中的应用。

3. 教育软件与教育硬件的选择与应用教育软件和教育硬件是教育信息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考生需要了解不同的教育软件和教育硬件,并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与应用。

四、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管理1.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教育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教育成果的评估与反馈,考生需要了解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定量评价、定性评价等,并能灵活运用。

2. 教育质量管理的要点与策略教育质量管理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考生需要了解教育质量管理的要点和策略,如完善教师管理、加强学校内部评估等。

继续教育公共科目《素质教育概论》复习要点

继续教育公共科目《素质教育概论》复习要点

继续教育公共科目《素质教育概论》复习要点1.素质: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后天通过环境、教育获得的基本品质。

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是后天形成的基本品质的物质前提 而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则是先天遗传素质能否发展的条件。

所谓素质 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智力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等 即人的可能开发、滋生各种能力的潜能因素、条件以及身体与心理的基本素质。

2.素质教育:就是以每个受教育者已有素质为基础 以尊重受教育者自主性为核心 以社会需要素质为追求 对教育内容、途径、方法、手段进行有计划的运用与实施 将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有效地转化为每一个体自我发展的追求 在个性潜能有效得到外化的过程中 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所需要的素质的教育 一般侧重指基础教育。

3.德育:是旨在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 是以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道德规范为标准 通过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 使受教育者成为符合社会思想道德规范的人的一种教育活动。

4.体育:是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 增强学生体质 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培养道德品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5.美育:是形成年轻一代正确的审美观 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

6.劳动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劳动素质的教育。

这种教育包括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劳动态度 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 养成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

7.心理教育:学校教育的开展必须以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

同时又必须以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中介优化教育的效果 最终达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 也是素质教育的纲和主线。

在素质教育的课程结构中 心理教育应起到统帅、核心的作用。

8.素质教育:就是从人的差异性出发 通过教育过程 使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完善 通过人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 形成一种自我激励与约束的内在机制。

9.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 通过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的手段 以达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的。

教育基础考试大纲

教育基础考试大纲

教育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概述教育基础考试是对教师教育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旨在评估考生的专业素养和发展潜力。

本考试大纲规定了考试的内容及要求,供考生备考参考。

考试采用笔试形式,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等。

二、考试科目1.教育理论与教育心理学2.教育法律与伦理3.教育经济与管理4.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三、教育理论与教育心理学1.教育思想史1.1 教育思想的起源与发展1.2 主要教育思想家及其观点2.教育学理论2.1 教育学的概念与特点2.2 主要教育学派及其观点3.教育心理学3.1 学习理论3.2 发展心理学3.3 教育评价与测量四、教育法律与伦理1.教育法律法规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2《教师法》1.3 《学校章程》等2.教育伦理与职业道德2.1 教育伦理基本概念与原则2.2 师德师风建设与教育实践五、教育经济与管理1.教育经济学基本概念1.1 教育经济与社会发展1.2 教育资金与资源的配置2.教育管理学基本理论2.1 教育管理的概念与特点2.2 学校领导与管理模式3.教育行政管理与政策3.1 教育行政管理的组织与职能3.2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六、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1 教育技术发展与应用1.2 多媒体教学与远程教育2.信息技术与教育2.1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2.2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七、考试要求1.掌握教育基础知识和理论。

2.了解教育法律法规及教育伦理要求。

3.熟悉教育经济与管理相关内容。

4.熟练使用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八、考试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00分。

2.请按规定的答题形式进行作答,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

3.答案要准确、简洁,语句通顺,结构清晰。

4.请合理安排时间,全面回答各题。

九、参考书目1.《教育学原理》2.《教育法学》3.《教育经济学》4.《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本大纲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凡报考教育基础考试的考生必须按本大纲进行备考。

素质教育大纲

素质教育大纲

模块一 教师的职业理念第一章 教育观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理念、思想和战略选择,已成为指导我国学校教育发展最上位、最重要的教育观。

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共同追求。

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发展,不断践行、丰富并实现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素质教育的目标有两个;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对学生进行使其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一节 素质教育的提出与意义一、素质教育提出的时代背景自1993年2月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提出‘中小学要由 应试教育 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的号召以来,素质教育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关键词和风向标。

素质教育的提出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全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

素质教育的实施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同时也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二、素质教育的实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 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以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它的思想性和时代性。

三、素质教育的提出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一)“科教兴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提出为落实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提供了实现途径。

(二)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与素质教育教育的现代化应该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方面的现代化,其中首要的是人的现代化。

(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与素质教育第二节 素质教育践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灵魂。

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

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

素质教育概论名词解释11.素质——生理和心理上理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特别是脑,以及感觉、运动器官(也叫遗传素质)(广义)先天素质条件和后天习得的“合金”2.终身学习——通过一个不潜能,激励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环境中应用它们3.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四有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4.应试教育——偏离了受教以选拔少数人升学为目的,以考试作为主要手段,片面强调知识灌输和机械训练,以单一学业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发展水平,压抑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发展的淘汰式教育。

5.知识经济——以高新技术经济6.国民素质——一个国家的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思想道德的总体水平7.教育现代化——与社会现育思想的现代化为先导,以促进人的现代化为目标,采用现代教育内容方法手段,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8.个性教育——重视人的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更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培养和促进学生良好个性自由发展的教育9、终身教育——人一生所受到的各种教养的总和,它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家庭、社会教育。

10.主体教育观念——学生在育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想。

道德素质包括:政治方向、立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公民意识、民主行为、素养规范等。

11.素质教育目标——通过学质应该达到的标准。

它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首要环节,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内容、原则及规格,对学校教育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调节作用。

12.创新素质——一个人以知思维及创新能力方面表现出来的品质与特性13.美育——教育者运用自然的、艺术的、社会的美的材料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观点的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14.审美特质——个体在认定的品质特性15.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受上立身行事所具有的文化修养和进一步工作或深造所应有的较广博的科学知识16.技能——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接近自动化的动作模式或智力活动模式17、教学反馈——把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对照,从而了解学习成果或发现问题,进而调整教学行为。

自考素质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素质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素质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的教育。

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中,素质教育理论的试题及答案通常涉及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份关于自考素质教育理论的模拟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一、选择题1.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A. 应试教育B. 创新能力C. 道德教育D. 文化知识答案:B2. 自考素质教育强调的是()A. 单一学科知识的掌握B. 学生全面发展C. 考试成绩D. 课堂纪律答案:B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实行()义务教育。

A. 六年B. 九年C. 十二年D. 十五年答案:B二、简答题1. 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全面性,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主体性,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放性,教育内容和方法要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多样化,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实践性,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2. 自考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自考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对创新成果给予认可和奖励。

三、论述题1. 论述素质教育在自考中的重要性及其实施策略。

素质教育在自考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它有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施策略包括:改革教育内容,增加实践性和创新性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不仅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四、案例分析题1. 某自考生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过分依赖题海战术,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概论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素质教育概论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素质教育概论题库及答案(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1. ()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

(C)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2. ()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

(D) 以上都是3. ()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反复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

(C) 思维素质4. 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与素质教育过程的()。

(C) 同步性5. 自主健康成长要求学生(),能在现实环境中找到社会需要、自己乐为而又可为的奋斗目标。

(A) 健康成长6.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

(A) 教育思想7.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

(D) 以上都是8. 在全社会倡导()之风,是提高公民素质、民族素质、弘扬民族精神的大事。

(D) 素质教育9. ()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A) 课堂教育10. ()是非学科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至学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

(A) 活动课程11. ()是提高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B) 精神审美素质12. 优良的()是师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B) 教学环境13. 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尽管还处于探索和形成阶段,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

(C) 教育基本理论14. 提出教育内容的适度综合,并非主张取消教育内容的分科设置,而是针对()中分科过细且相互割裂的现象而言的。

(C) 现实教育15.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整个社会对人、对人的()的高度重视的必然产物。

(A) 素质16. 教育要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素质的发展,必须通过青少年儿童的内部原因,即()才能实现。

04683素质教育教程 2020年

 04683素质教育教程 2020年
3.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途径。德智体美教育并不是全面发展的对象,而是促使人们获得全面发展的几 种不同途径,是提高学生素质的素质教育的途径。
20.简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教育的概念区别: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的全 面发展指教育目的,即回答要把人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全面发展教育指教育内容,即回答了为了培养全面发 展的人,要对受教育者采用哪些方面的教育。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而全面发展教育则是实 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条件。
2.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发展与逐步完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恢复了马克思主 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育方针也得到发展和完善。我们重申了1957年和1958年提出的教育方针。1993年 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议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 接班人。”在《素质教育决定》中明确规定新的教育方针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 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议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新时期最规范的 教育方针。
素质教育教程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自考大专小学教育专业 2020
目 录 / CONTENTS
1 点击添加标题 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或者将文本粘贴到此处
1.素质概念:狭义的素质,即生理学和心理学上所说的素质,也就是“遗传素质”的素质,是指人 的身体、智慧、能力和个性。 广义的素质,即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其内涵已经超载了遗传特征的局限,是指人在先天生理基 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实践而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 本品质。“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
2.素质教育与教育方针的内在联系。素质教育绝不是游离于教育方针之外的事物,而是人们在教育改革的实 践中在加深对教育方针的理解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义务教育法》、《素质教育决定》中都明确地将素质 教育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深刻地提示素质教育与我国教育方针的内在联系。

素质教育概论

素质教育概论

素质教育概论篇一:素质教育概论题库(比较全)继续教育公共科目《素质教育概论》考试(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素质教育1.()就是人们对素质教育作用范围和内容的期待。

p80(A)基础(b)目标(c)职能(D)潜能2.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尽管还处于探索和形成阶段,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

p112(A)科学发展观(b)文化素养基本理论(c)教育基本理论(D)教育学原理3.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两个方面。

p218A社会教育b综合教育c德育教育D技术教育4.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

p137A教育思想教育水平c教育经验D教育方法5.(A)是指与人们一定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p89A社会角色b社会定位c社会地位D社会身份6.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是他们自己要形成健康成长的意识、理念,学会(b)前进的本领。

53A尝试实践b主动探索c实践探索D健康成长7.()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促进与保证每一位受教育者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人格素质,为成为高素质优秀人才奠定“物质”基础。

p47A义务教育b高等教育c素质教育D科学教育8.()是客观存在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加工产生的观念结果,以及这种结果在长期改造自然、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形成的基本稳定的方向性与规范性精神品质。

p26A思想道德品质b历史思维c社会风气D思想道德素质9.(D)的主渠道应有机地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于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之中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之中。

124 A文化素养教育b心理健康教育c素质教育D思想道德教育10.在人的各种基本需要中,()的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因为人的各种需要都必须以学习的途径来满足。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小学)考试大纲.docx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小学)考试大纲.docx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小学)一、考试目标主要考察应聘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索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徳。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索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职业理念1.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屮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理解“人的全而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而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屮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淫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屮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冇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教育法律法规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屮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屮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屮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屮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屮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屮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冇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冇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教师职业道德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学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

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

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一、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的含义所谓“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是指教育者必须根据时代特点和素质形成的客观规律进行知识传授,既做到知识传授的全面性与丰富性,又保证知识传授的准确性和针对性,真正实现知识传授量与质的辩证统一。

(一)全面传授知识授知对象全面授知内容全面授知途径、方法和手段全面(二)更有价值的知识符合特定对象需求着眼根本培养目标考虑知识的一般意义二、为何要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知识泛滥需求不一精力时间有限有益知识内化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的方法(一)着眼社会需要和学生特点进行知识传授把握社会需要及其变化结合学生特点(二)立足系统地知识考察进行知识传授(三)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知识传授四、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的要求(一)树立整体教育观(二)全面提高教育者素质(三)需要兼顾个别学生情况第三节促使知识深刻内化一、促使知识深刻内化的环境条件(一)教育者言传身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内化素质教育不仅要求教师成为更有价值理论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要求他们尽可能成为所传授理论的第一实践人,特别是在教授的学生面前。

(二)形成良好的校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内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内化需要充分挖掘和积极发挥学校的综合育人功能。

(三)充分运用社会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内化学校为学生接受、掌握、消化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而社会则为学生实践知识、探索研究和运用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社会是学生最终实现对知识深刻内化的重要环境。

(四)组织鼓励科学探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内化学生直接参与丰富的科学探索研究,是他们主动接触自然,深入认识社会和全面了解前人思维的有效途径,也是在某一学科领域获得独立准确的内在价值判断,达到深刻内化知识,形成素质的重要条件。

二、促使知识深刻内化的保障措施(一)架设师生全面沟通桥梁,提供信息共享平台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师生交流沟通不能局限于单一课堂,应该是全方位,多层面和具有广泛灵活性的。

河北素质教育概论-06763-手打知识点

河北素质教育概论-06763-手打知识点

第一章素质教育的本质素质: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后天通过环境教育获得的基本品质。

素质教育:是以每个受教育者已有的素质为基础,以尊重受教育者的自主性为核心,以社会需要的素质为追求,对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手段进行有计划地运用与实施,将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有效地转化为每一个个体自我发展的追求,在个性潜能有效得到外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所需要的素质的教育,一般侧重之基础教育简述素质教育提出的时代背景1、实施素质教育是面向21世纪,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要求;2、实施素质教育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3、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德育:是以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道德规范为标准,通过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符合社会思想道德规范的人的一种教育活动。

有“五育之首”之称。

%如何加强和改善德育工作首先,要调整、充实德育内容;其次,改进德育工作方法,使之科学化;最后,德育工作要理论联系实际,以点带面、引申扩张。

智育:是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如何给进学校的智育工作首先,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其次,发展学生智力,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再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体育:是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培养道德品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美育:是形成年轻一代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

如何加强学校美育工作首先,通过艺术课、多学科教学以及各种活动加强美育;其次,制定较为详细的美育工作目标;再次,要全面落实美育工组任务。

劳动教育:是提高劳动者劳动素质的教育。

劳动教育的意义首先,劳动教育有助于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其次,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谋生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再次,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纲和主线。

素质教育课教学大纲

素质教育课教学大纲

素质教育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以及《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等文件相继实施,对于指导我们健康有效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目标与原则1、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从总体上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全面而健康的成长。

就具体而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教育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学习处理好①社会适应、②自我管理、③科学思维、④人际交往、⑤交友恋爱、⑥求职择业、⑦人格发展和⑧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2、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原则整体性原则。

心理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发展性原则。

心理素质教育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协助大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同时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

科学性原则。

必须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心理和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层次性原则。

心理素质教育要分层次进行。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发展任务和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同时针对不同心理困扰的学生应该提供不同的心理服务预防性原则。

心理素质教育应主动采取各种措施及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对有心理问题和障碍的学生做到立足教育、预防为主、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防患未然。

二、教学内容第一讲绪论(让心灵充满阳光)教学目的:认识心理健康及其人生选择对成长的影响主要内容:心理健康的意义与价值健康与心理健康选择与成长第二讲成长的回顾教学目的:探索个人经历,了解其对成长的影响主要内容:成长中的你你是如何被造就的你与环境相互作用你与父母之间第三讲心理问题预防教学目的:学习识别心理问题并预防心理疾病主要内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和特征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及产生原因心理咨询的概念及其作用预防心理问题与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心理危机干预的途径与方法第四讲自我教学目的:明确自我概念及其对成长的影响主要内容:何为自我自我的作用自我从何而来自我的提升第五讲情绪教学目的:管理我们的情绪,改善我们的心境主要内容:千头万绪细说情绪千回百转感受情绪千方百计管理情绪第六讲压力教学目的:认识压力、管理压力、舒解压力主要内容:压力是什么压力从何而来压力过度问题学会应对压力第七讲交往与关系教学目的:分析交往障碍,改善人际关系主要内容:交往与心理踢开交往绊脚石人际交往润滑剂享受亲密关系第八讲爱教学目的:学习如何使爱有质量、少误爱、多真爱主要内容:什么是爱我们需要爱与被爱我们是真的在爱吗?我们会爱吗?第九讲性教学目的:了解科学的性知识、培养健康的性心理主要内容:性是什么?性心理困扰性态度与性价值观第十讲学习教学目的:学会学习,培养创新能力主要内容:新时代的学习怎样进行大学学习努力培养创新能力第十一讲事业教学目的:职业生涯设计及其求职择业指导主要内容:事业与人生职业生涯设计学会抉择初入职场的你第十二讲珍爱生命教学目的:认知生命意义,珍惜生命保护生命主要内容:生命教育与死亡教育的意义培养正面积极、乐观进取的生命价值观避免个体做出危害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行为面对困境时摆脱痛苦的方法对自杀的误解与自杀前的征兆及预防三、教学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在教学中强调并重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和尊严,相信每一个学生具有内在成长的愿望。

综合素养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大纲

综合素养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大纲

综合素养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大纲《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养》(小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一、考试目标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进展、教师进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可以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咨询题举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究。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生身心进展、思想品德进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损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可以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治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班级治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可以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治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

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挑选、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可以运用这些知识举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要紧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

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治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能力要求分为了解、明白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

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一)教育基础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进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明白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办法。

8.掌握教师专业进展的基础知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管理(040107)专业(独立本科段)素质教育概论考试大纲(课程代码 6763)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二○○九年十月素质教育概论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素质教育概论是黑龙江省自学考试教育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为学习教育管理专业的一些应用课程,如课堂教学与管理、中小学教育管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奠定理论和知识基础的课程。

素质教育概论属于应用性比较强的一门课程,在紧密联系我国素质教育的现实进行学习,是本课程的突出特点。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1、了解素质教育的历史源流和当代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明确认识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目标,从根本上有别于应试教育。

2、正确认识素质教育若干基本概念,对素质教育的内涵有明确的认识。

3、系统了解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目标、内容、途径、责任、评价等问题。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导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素质教育提出的时代背景,对素质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第二节本书宗旨、内容与结构(三)考核知识点素质教育提出的时代背景(四)考核要求领会: 素质教育提出的时代背景第一章素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素质概念的内涵、外延,素质的层次与属性,对素质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为素质教育的贯彻与实施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概念之规范素质概念的内涵、外延第二节个体素质结构个体素质的层次、类别第三节素质的属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潜在性与现实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第四节素质的品第对素质品第的理解(三)考核知识点1、素质概念的内涵2、素质概念的外延3、个体素质的层次4、素质的属性5、素质的品第(四)考核要求1、素质概念的内涵识记:素质的概念领会:素质与人的本质、素养、个性的关系个体素质的特征;个体素质、群体素质、人类素质的关系;2、素质概念的外延识记:个体素质的特征;个体素质、群体素质、人类素质的关系领会:人类素质的特征;一般层次上群体素质的表现3、个体素质的层次识记:个体素质的层次;个体素质各层次的关系领会:个体素质各层次的意义4、素质的属性识记:素质的属性;素质各属性的含义应用:结合素质的属性分析当前我国素质教育中的各种现象。

5、素质的品第识记:素质的品第概念领会:素质的品第差异第二章素质发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素质发展的含义,学会分析人类及群体素质和个体素质的发展机制,了解素质发展的价值体现方式。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素质发展概述素质发展含义;素质发展总趋势第二节人类及群体素质发展机制影响因素分析;各因素关系第三节个体素质发展机制影响因素分析;各因素关系第四节人类群体与个体之互动群体对个体素质的影响;个体对群体素质的影响;第五节素质发展的价值本体价值;社会价值(三)考核知识点1、素质发展含义2、影响人类及群体素质的因素分析3、影响个体素质的因素分析4、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影响5、、素质发展的价值(四)考核要求1、素质发展含义识记:素质发展含义;素质发展层次领会:人类素质发展趋势2、影响人类及群体素质的因素分析识记:影响人类及群体素质的各因素名称领会:影响人类及群体素质的各因素关系简单应用:自然因素对人类素质的影响;社会生产力对人类素质的影响;社会文化对人类素质的影响;人对自身素质改善的途径综合应用:影响人类及群体素质的因素分析;社会因素对人类素质的影响分析3、影响个体素质的因素分析识记:影响个体素质的因素名称;内化的概念领会:环境对人的影响的二重性简单应用:教育对个体素质发展的作用;学校教育对个体素质发展的作用;影响个体素质诸因素关系综合应用:影响个体素质的因素分析4、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影响领会: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影响方式5、素质发展的价值识记:素质发展的本体价值;素质发展的社会价值领会:素质发展的社会价值的体现第三章素质教育(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素质教育在我国缘起的进程,掌握素质教育的本质及特征,学会分析素质教育的职能,深刻理解素质的灵魂和重点。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素质教育缘起及本质规定素质教育缘起;素质教育本质第二节素质教育的特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突出主体精神;关注终身发展第三节素质教育的基本职能促进个体自然成长;促进个体社会化;促进个性发展;第四节素质教育的灵魂和重点素质教育的灵魂;素质教育的重点(三)考核知识点1、素质教育缘起2、素质教育本质4、素质教育的基本职能5、素质教育的灵魂和重点(四)考核要求1、素质教育缘起领会:素质教育在我国提出的背景;素质教育的提出历程2、素质教育本质识记:素质教育概念领会:素质教育中的考试与“应试教育”中考试的区别简单应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3、素质教育的特征识记:素质教育的主体性概念领会: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的含义简单应用:素质教育中“以人为本”的体现;素质教育中学生主体性的表现;综合应用:分析素质教育的特征4、素质教育的基本职能领会:素质教育三个职能的关系简单应用:素质教育促进个体自然成长职能的内容;素质教育中社会教化的主要内容;素质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健康发展的职能内容综合应用:分析素质教育的基本职能5、素质教育的灵魂和重点识记:素质教育的灵魂;素质教育的重点领会: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内在联系简单应用:德育促进个体素质教育发展的特殊性;个体创造性的激发综合应用:分析素质教育的第四章素质教育目标和内容(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素质教育目标概念、课程的相关概念与基本原理,初理解素质教育目标层次与分类,初步认识我国课程开发与管理中的一些教育问题,能够结合实际分析素质教育目标的设计与素质教育内容的确定。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素质教育目标概述素质教育目标含义;素质教育目标的层次、类别;素质教育目标的内化第二节素质教育目标设计素质教育目标设计的理论依据、法律依据、现实依据第三节素质教育内容的确定改革现有教育内容;拓展新的教育内容第四节素质教育课程课程理念;课程开发;课程管理(三)考核知识点1、素质教育目标2、素质教育目标设计3、素质教育内容确定(四)考核要求1、素质教育目标识记:素质教育目标概念;素质教育目标的层次性领会:素质教育目标的意义;素质目标的分类2、素质教育目标设计简单应用:素质教育目标设计的理论依据;素质教育目标设计的现实依据综合应用:分析素质教育目标设计的依据;3、素质教育内容确定简单应用:素质教育的推进中对现有教育内容的改革;素质教育中新的教育内容的拓展综合应用:分析素质教育内容确定4、素质教育课程识记:课程概念;地方课程概念;校本课程概念;课程管理概念领会:大课程观内容;课程理念;课程开发中学生主体性的表现;简单应用:课程开发的多重主体;地方课程开发的要求;课程管理的任务第五章素质教育实施途径(上)(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深刻认识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是过程与状态的统一,掌握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途径。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素质教育途径:过程与状态的统一以过程与状态统一的观点审视素质教育途径第二节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课程教学的地位与作用;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第三节强化活动课程活动课程的地位与作用;素质教育对活动课程的要求第四节重视环境陶冶学校环境的地位与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环境的要求(三)考核知识点1、素质教育途径的正确认识2、素质教育途径之一:课堂教学为主渠道3、素质教育途径之二:强化活动课程4、素质教育途径之三:重视环境陶冶(四)考核要求1、素质教育途径的正确认识领会:素质教育的过程与状态的不可分割性;以过程与状态统一的观点审视素质教育途径2、素质教育途径之一: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识记:课堂教学的优点;课堂教学模式概念;教学方法概念;启发式教学方法概念;注入式教学方法概念领会: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创设民主的教育环境;教学方法与教育目标的联系;新信息技术功能发挥对教师的要求简单应用:教材的属性;教材对个体素质发展的功能;符合素质教育目标要求的教育方法的特征综合应用: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3、素质教育途径之二:强化活动课程识记:活动课程领会:活动课程特点;活动课程的价值;简单应用:活动课程的功能与作用;素质教育中活动课程目标;综合应用:素质教育对活动课程的要求4、素质教育途径之三:重视环境陶冶领会:教育环境对素质发展的作用;教育环境对受教育者心理素质的影响简单应用:素质教育对自然环境的要求;良好师生关系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综合应用:素质教育对学校环境的要求第六章素质教育实施途径(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素质教育实施的其它具体途径,了解素质教育试验的要求以及探索素质教育模式的重要意义、步骤与要求,树立在实践中探索素质有效新途径的决心。

(二)课程内容第五节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素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素质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第六节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沟通素质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沟通;素质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第七节素质教育途径的新探索素质教育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素质教育试验;素质教育模式(三)考核知识点1、素质教育途径之四:与生产生活相结合2、素质教育途径之五: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沟通3、素质教育试验4、素质教育模式(四)考核要求1、素质教育途径之四:与生产生活相结合识记:劳动技术教育领会: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社会生活含义简单应用: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含义综合应用: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坚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素质教育途径之五: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沟通领会:社会教育含义;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沟通;我国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联系的历史发展简单应用:学校教育加强与社会教育的联系;学校教育加强与家庭教育的联系3、素质教育试验领会:素质教育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素质教育试验的特点简单应用:素质教育试验的一般要求4、素质教育模式识记: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模式领会:素质教育层次与共同部分简单应用:构建素质教育模式的意义;构建素质教育模式的步骤与要求第七章素质教育实施责任(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素质教育责任的含义;掌握素质教育责任落实的各层次具体内容。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素质教育实施责任概述责任、教育责任、素质教育责任;素质教育责任的依据;素质教育责任的落实;责任落实与鼓励创新第二节政府责任政府责任内容:以素质教育观念引导公众;建立健全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第三节校长的责任校长的责任内容:以整个心灵做“整个校长”;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学校办成“学习型组织”;第四节教师的责任教师责任内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教育观;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做终身学习的典范(三)考核知识点1、素质教育实施责任概述2、政府责任3、校长的责任4、教师的责任(四)考核要求1、素质教育实施责任概述识记:责任、教育责任、素质教育责任领会:责任层次;素质教育责任的依据简单应用:落实素质教育责任与鼓励创新的关系2、政府责任领会:素质教育激励机制的环节;素质教育保障机制的环节简单应用:政府促进社会树立素质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内容;综合应用:实施素质教育中政府责任分析3、校长的责任领会:调动激发师生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方法简单应用:学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内容;综合应用:实施素质教育中校长责任分析4、教师的责任领会:建立平等师生关系教师要确立平等观念简单应用:教师素质教育中树立正确教育观念;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对于素质教育的意义综合应用:实施素质教育中教师责任分析第八章素质教育评价(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素质教育评价相关概念,熟知素质教育评价内容,初步学会分析影响素质教育评价合理性的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