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程专业地质地貌认识实习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绘工程专业地质地貌认识实习
指导书
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地测系
地质地貌学实习大纲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地质地貌实习是测绘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

通过此次实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野外考察实习使学生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认识,锻炼了学生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现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二、实习内容
地层观察、岩性观察和描述、构造观察、地貌观察、野外基本技能训练、了解资源。

具体内容有:
1、观察描述岩石特征(变质岩:各种片麻岩;岩浆岩:花岗岩、伟晶岩)
2、观察认识各种构造现象,如褶曲、节理、断层等,实地测量岩层产状。

3、山岭地貌、沟谷地貌认识
三、实习基本要求
1、了解实习区的地理概况;
2、基本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性特征;,
3、基本掌握实习区内构造特征;
4、根据实习调查的情况编写出实习报告
四、实习方法
1、野外指导教师介绍,分组指导学生实地调查和观测,采集标本;
2、选择垂直岩层走向的线路进行踏勘(穿越法),利用自然露头和掌子面观测描述记录各种地质界线及地质现象。

五、实习地点及时间
地点:昆都仑水库
时间:2013.9.16——9.20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地质罗盘
第一节地质罗盘的结构
第二节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第二章野外地质现象观察方法及内容
第一节野外地质现象观察方法
第二节野外地质现象观察内容
第三章昆都仑水库地质概况
前言
地质地貌学野外实习是测绘本科专业《地质地貌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这次实习,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训练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对课堂教学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和方法技能体系,为学习其它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实习地点定在昆都仑水库,时间为一周。

实习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实习内容:
1、考察了解矿区几周边地区出露地层、岩浆岩、地质构造等,重点了解岩性、矿物组合特征及风化产物特点。

2、考察了解在内外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特征,以及与当地工农业生产的关系。

3、考察了解当地地下水运动规律及埋藏条件,对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二、基本要求:
1、在野外调查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应认真观察和积极思考,正确使用野外调查工具和仪器,了解地层构成、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区域地史与地貌类型,做好记录,并进行独立分析。

2、根据在实习中收集到的各种文献资料和观察记录,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独立编写一份实习报告。

三、实习方法与指导方式
学生分组进行实习,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深入现场,按预定的踏勘线路做实地勘察,描述、记录、研究。

希望同学在实习期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对现场地质资料的观察和收集,多看、多记、多素描、多思考,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相互交流,不断培养和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圆满地完成实习任务。

第一章地质罗盘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

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等。

因此必须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

第一节地质罗盘的结构
地质罗盘式样很多,但结构基本是一致的,我们常用的是圆盆式地质罗盘仪。

由磁针、刻度盘、测斜仪、瞄准觇板、水准器等几部分安装在一铜、铝或木制的圆盆内组成,如图4-1-1
(一)磁针——一般为中间宽两边尖的菱形钢针,按装在底盘中央的顶针上,可自由转动,不用时应旋紧制动螺丝,将磁针抬起压在盖玻璃上避免磁针帽与项针尖的碰撞,以保护顶针尖,延长罗盘使用时间。

在进行测量时放松固动螺丝,使磁针自由摆动,最后静止时磁针的指向就是磁针子午线方向。

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端所受磁力不等,使磁针失去平衡。

为了使磁针保持平衡常在磁针南端绕上几圈铜丝,用此也便于区分磁针的南北两端。

南北
1.反光镜
2.瞄准觇板3.磁针 4.水平刻度盘 5.垂直刻度盘
6.垂直刻度指示器
7.垂直水准器
8.底盘水准器
9. 磁针固定螺旋
(二)水平刻度盘---水平刻度盘的刻度是采用这样的标示
方式:从零度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每10度一记,连续刻至360度,0度和180度分别为N和S,90度和270度分别为E和W,利用它可以直接测得地面两点间直线的磁方位角。

(三)竖直刻度盘----专用来读倾角和坡角读数,以E或W位置为0度,以S或N为90度,每隔10度标记相应数字。

(四)悬锥---是测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悬挂在磁针的轴下方,通过底盘处的觇板手可使悬锥转动,悬锥中央的尖端所指刻度即为倾角或坡角的度数。

(五)水准器---通常有两个,分别装在圆形玻璃管中,圆形水准器固定在底盘上,长形水准器固定在测斜仪上。

(六)瞄准器——包括接物和接目觇板,反光镜中间有细线,下部有透明小孔,使眼睛,细线,目的物三者成一线,作瞄准之用。

第二节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一)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磁偏角的校正
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上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正北方向不一致,这两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地球上某点磁针北端偏于正北方向的东边叫做东偏,偏于西边称西偏。

东偏为(+)西偏为(-)。

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计算,公布以备查用。

若某点的磁偏角已知,则一测线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关系为A等于A磁加减磁偏角。

应用这一原理可进行磁偏角的校正,校正时可旋动罗盘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盘向左或向右转动,(磁偏角东偏则向右,西偏则向左),使罗盘底盘南北刻度线与水平刻度盘0--180度连线间夹角等于磁偏角。

经校正后测量时的读数就为真方位角。

(二)目的物方位的测量
是测定目的物与测者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就是测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从子午线顺时针方向到该测线的夹角)。

测量时放松制动螺丝,使对物觇板指向测物,即使罗盘北端对着目的物,南端靠着自己,进行瞄准,使目的物,对物觇板小孔,盖玻璃上的细丝,对目觇板小孔等连在一直线上,同时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待磁针静止时指北针所指度数即为所测目的物之方位角。

(若指针一时静止不了,可读磁针摆动时最小度数的二分之一处,测量其它要素读数时亦同样)。

若用测量的对物觇板对着测者(此时罗盘南端对着目的物)进行瞄准时,指北针读数表示测者位于测物的什么方向,此时指南针所示读数才是目的物位于测者什么方向,与前者比较这是因为两次用罗盘瞄准测物时罗盘之南、北两端正好颠倒,故影响测物与测者的相对位置。

为了避免时而读指北针,时而读指南针,产生混淆,应以对物觇板指着所求方向恒读指北针,此时所得读数即所求测物之方位角。

(三)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
岩层的空间位置决定于其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测量岩层产状是野外地质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必须熟练掌握。

1. 岩层走向的测定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

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2.岩层倾向的测定
图4—1—2 岩层产状及其测量方法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
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因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3.岩层倾角的测定
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向测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测得的倾角是视倾角。

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
线与水平面之夹角为视倾角。

野外分辨层面之真倾斜方向甚为重要它恒与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于使之在层面上滚动或滴水使之在层面上流动,此滚动或流动之方向即为层面之真倾斜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最大读数,即为岩层之真倾角。

(四)岩层产状的记录方式
通常采用方位角记录方式,如果测量出某一岩层走向为3100,倾向为2200,倾角350,则记录为NW3100/SW∠350或3100/SW∠350或2200∠350。

野外测量岩层产状时需要在岩层露头测量,不能在转石(滚石)上测量,因此要区分露头和滚石。

区别露头和滚石,主要是多观察和追索并要善于判断。

测量岩层面的产状时,如果岩层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上当作层面以便进行测量
第二章野外地质现象观察方法及内容
第一节野外地质现象观察方法
在野外,地质现象一般采用穿越法和追索法或穿越法结合追索法进行观察。

穿越法,就是沿着选定的调查线路,垂直岩层走向或主要构造线方向进行考察。

用穿越的方法,便于查明岩层的产状、层序及其新老关系。

如果在线路通过的地带,岩层呈有规律的重复出现,则必为褶皱构造,再根据岩层出露的层序及其新老关系判断是背斜还是向斜,然后进一步分析两翼岩层的产状和两翼与轴面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判断褶皱的形态类型。

追索法,就是平行岩层走向进行考察的方法。

用追索方法考察,便于查明构造的延伸的方向及其变化情况。

穿越法和追索法是野外观察和研究地质构造现象的一种基本方法。

在实践中一般以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根据不同的情况可穿插运用。

第二节野外地质现象观察内容
了解某地区的地质概况,一般先选择几条大致垂直于该区主要构造方向作为踏勘路线,沿路线作地质观察、描述、记录。

在踏勘线路中岩性、地质构造有变化、或出现矿化的地方要作重点详细观察、描述记录,该地点称地质观察点。

观察点间的距离应大致相等,观察路线、点记录应及时整理、修改或补充。

在正规地质队野外作业,这些记录均作原始资料存档,长期保存。

观察线、点记录要求:
1、时间、观察线、点编号、路线位置、方向,描述记录观察点岩性、产状、化石、地质构造等。

2、沿观察线路作徒手地质剖面图。

3、对特征地质现象要做文字描述,必要时做地质素描图或拍照。

4、每一个观察点均要采集标本
第三章昆都仑水库地质概况
一、概况
昆都仑水库,位于包头市昆都仑区西北十公里阴山山脉大青山与乌拉山相接的峡谷中。

昆都仑水库建于一九五八年,库容7850万立方米,长达469米的拦河大坝横亘峡谷中,截断石门之水,高峡出平湖,是融防洪、供水、水保、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

水库建成运行四十多年来共拦截洪水100多次,完成工农业供水近9亿吨,为包头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自然地理及气候
本区属阴山山地地貌。

乌拉山(昆都仑河以西)、大青山(昆都仑河以东)呈东西走向,延绵500公里,宽12—20公里,最高峰海拔2300多米。

岩石主要由片麻岩、变粒岩等深变质岩组成,岩石较坚硬,受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形成陡峻的山峰,地形较为复杂。

区内河谷较为发育,其中以昆都仑河规模最大,并发育一级阶地。

区域属大陆性干旱—半旱气候,年均气温8.5℃,年最低气温-27.6℃,年最高气温40.4℃,年降水总量262.9毫米,蒸发量较降水量大10倍,年最大风速11.0米/秒,平均风速1.8米/秒,年日照时数2806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52%,全年沙尘天气12次。

三、实习区地质概况
(一)区域地质背景
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地块北缘阴山隆起的中部。

内蒙地轴阴山台隆与河套断陷的交接部位。

区域主要出露地层为太古界,岩性为各类片麻岩、变粒岩等。

区域构造线方向为近东西向展布, 受近东西分布的复式背斜构造所控制。

区域内岩浆活动、构造变动、混合岩化、变质作用非常强烈。

(二)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乌拉山群(Ar wl),同位素最大年龄值为26亿年,由一套深变质岩系组成,岩性主要以各类片麻岩为主,原岩建造为基性一酸性火山岩和硬砂岩建造。

自上而下为:
召林沟组、桃儿湾组、脑包山组和小溪沟组。

本区主要出露太古界乌拉山群第三岩组脑包山组。

以混合岩化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榴石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条带状混合岩为主。

片麻岩,具片麻构造,鳞片纤状花岗变晶结构,矿物成分主要为斜长石、角闪石、石英、黑云母及辉石等。

第四系洪积层零星分布于沟谷中,与老地层呈角度不整合关系。

(三)构造
区内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

复式褶皱轴走向近东西向,山前有东西向呼包深大断裂通过。

呼包深大断裂:断层性质为正断层,走向东西,倾向南,沿走向延伸达500KM 左右。

断层形成年代大约在晚第三纪以后,为新构造运动产物。

五原——包头——呼市地区地震与该断裂构造有关。

(四)岩浆岩
区域内区的岩浆活动以太古期、早元古期和海西期、印支期较发育。

太古期以规模较小的紫苏花岗岩、石英闪长岩为特点。

早元古期以与片麻理方向平行分布的钾质伟晶岩脉为代表。

海西期表现为规模较大的花岗岩和闪长岩侵人体的形成。

岩脉主要为花岗伟晶岩脉、钾长石脉、石英脉等小型侵入体。

花岗伟晶岩呈肉红色,块状构造,伟晶结构,岩石主要由钾长石(微斜长石)、石英、白云母组成,有时含磁铁矿。

区内的变质作用、变形作用与岩浆作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有密切的联系, 彼此影响, 相互制约, 构成本区统一的地质事件和演化历史。

根据变质岩的岩相
学研究, 本区变质作用可划分为四个变质阶段, 即初期、主期、峰期和晚期变质阶段。

四、本区主要矿产
1、金矿床:位于本区西侧,赋存于太古界乌拉山群第三岩脑包山组,为硅化钾长石化蚀变岩型金矿床。

区域内经历了区域变质作用后,又经受了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热液交代作用,为金元素进一步富集提供了有利的外因条件,金矿成矿作用和乌拉山群含金岩系具有密切亲缘关系,在其富集成矿历史中,火山-沉积作用占重要地位,成矿作用具有层控特征。

2、伟晶岩矿床:与早元古期和海西期、印支期花岗岩有关。

岩脉出露宽度为几厘米到几十~1米的小型侵入体。

伟晶岩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微斜长石)、石英、白云母,有时含少量磁铁矿。

区域内伟晶岩矿床主要有电气石、绿柱石伟晶岩及铌钽铁矿伟晶岩矿床。

报告格式
封面: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颜春军,罗晓峰,赵俊梅,尚海丽老师
一、实习目的、任务,
二、实习概况
1、室内实习
观察岩石、矿物标本————————观察描述常见标本(相片)
2、野外实习
线路考察————————-------方法、内容(相片)
三、实习报告
1、区域地质背景
2、(实习区地质地貌)
1)出露地层
2)地质构造
3)岩浆岩
4)地貌特征(山岭地貌、沟谷发育)
3、本区主要矿产
三、实习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