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会计标准体系的整合

合集下载

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制度的差异与整合

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制度的差异与整合

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制度的差异与整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国际会计准则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国际会计准则旨在提供一套统一的会计规则,以确保全球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能够准确理解和比较不同国家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然而,不同国家之间的会计制度存在差异,这给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同时也需要国内会计制度进行整合。

一、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与特点国际会计准则是指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的会计准则,现已发展成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它的特点包括:1. 国际一致性: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会计规则一致性,以促进全球投资者的决策和比较。

2. 确定性和透明度:国际会计准则确立了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准确定义,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减少了信息不对称。

3. 价值取向:国际会计准则更加注重公允价值计量,使会计信息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变动。

二、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制度的差异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制度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异:1. 会计原则:在会计原则的选择上存在差异,国际会计准则更强调公允价值计量,而国内会计制度多以历史成本为主。

2. 会计处理:在收入确认、费用计提、资产减值等方面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如国际会计准则更注重风险判断而国内会计制度更注重稳健性。

3. 报告要求:国际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要求更加详细和规范,而国内会计制度形式多样,规范程度相对较低。

三、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制度的整合为了兼顾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内实际情况,逐步实现国际化,一些国家在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进行了整合,以满足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具体做法包括:1. 制定过渡准则:部分国家在接受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特点制定了过渡准则,使国际会计准则能够平稳过渡并与国内会计制度相匹配。

2. 逐步修订国内会计制度:通过逐步修订国内会计制度,将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纳入国内制度中,以达到整合的目的。

浅谈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浅谈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浅谈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

在开放的背景下,中国开始逐渐引进国际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

以下是我国会计准则发展的主要里程碑:第一阶段(1984年-1992年):在1984年,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成立,开始制定中国的会计准则。

当时的准则主要基于苏联的会计制度,缺少与国际接轨的要素。

在1992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试行)》,这是中国会计准则制度化的第一个重要里程碑。

第二阶段(1993年-2000年):在这一阶段,中国进一步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1993年,中国成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的会员,并开始逐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IAS)。

同时,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下设的国际会计准则研究小组成立,负责研究和推广国际会计准则。

1997年,中国首次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条),这是中国会计准则的一个重要突破。

第三阶段(2001年-2024年):在这一阶段,中国继续推进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并逐步扩大国际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

2001年,中国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确定了企业会计的基本框架。

2024年,中国会计准则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

2024年,中国加入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IFRS Foundation),并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24年修订)》。

第四阶段(2024年至今):在这一阶段,中国继续努力提高会计准则的制定质量,并加强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2024年,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24年修订)》,并开始实施。

2024年,中国发布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以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总的来说,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逐步引进国际会计准则、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的过程。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的趋势,中国会计准则将继续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更加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

论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

论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

论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贸易和投资在国际上逐渐融合。

会计国际化也成为了一个趋势,有利于提升会计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开放性,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本文将从会计国际化和国家化的角度来论述这一问题。

一、会计国际化会计国际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会计制度和规范逐渐趋于一致,成为一种普遍的财务管理手段。

这种趋势不仅是由于国际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还因为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比性变得十分重要。

首先,会计国际化有助于提高全球贸易和投资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跨国公司可以通过适应全球性的会计标准,保证他们的财政报告得到国际认可,获得全球金融和投资市场的信任和支持。

此外,全球标准化的会计规范也方便了投资者、银行家和企业家对国际贸易和投资机会的分析和评估。

其次,会计国际化有利于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比性。

通过制定通用的财务报表格式和会计核算原则,人们可以更加清晰准确地了解全球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从而更好地做出决策。

另外,国际化的会计标准也能够使企业更加透明、规范和可靠,降低企业的风险和成本。

最后,会计国际化可以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由于国际化的会计标准能够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效率,所以就能够加快全球生产力的提升,进而推动全球经济的增长。

二、会计国家化会计国家化是指在各个国家内,会计制度和规范反映出地方文化、法律和制度上的差异,形成一种符合本国国情和文化的会计制度。

在一个国家化的会计环境下,企业适应本国和本地市场的会计法规和制度,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实现管理和监督。

首先,会计国家化可以增强本国企业对会计信息的控制和管理。

企业在遵守本国会计准则和规范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中国特色,进一步完善内部会计管理,从而有效地控制企业的风险和成本。

其次,会计国家化可以更好地体现本国经济的特点和市场的需求。

会计制度和规范应该能够合理地反映出本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和制度环境。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现状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为了满足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需求,促进我国企业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同时也为了满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经过不断的努力,在总结我国会计实践经验和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基础上,我国于20()6年2月丨5日正式发布f由丨项莪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这样,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相接轨的、覆盖各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准则体系就建立起来了,这标志着我国的会计准则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继新会计准则实施后,财政部先是在2009年9月2日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征求意见稿)》,之后在20丨0年4月2日发布了路线图,这是在总结我国多年会计改革经验的莶础上结合国内外最新形势发展的需求.并为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为持续、动态地消除我国准则与国际准则的差异提高我国参与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程度而做出的努力和重要部署。

虽然新会计准则在某些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仍然存在差异,但这并不妨碍我国会计准则趋同的步伐,反而会促进我国为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和G2U会议提出的“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最的会计准则”而不断地做出努力。

二、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要想进一步促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深化发展,早□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我们需要找出二者的差异并分析原因以便釆取有效的措施。

(一)差异分析1.公允价值问题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是一大亮点,虽然核心计i:属性仍然是历史成本,但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准则强调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负债、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所形成的资产与负债等一些交易或事项,在相关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且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鼠的情况下,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一规定将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及时地反映市场价值变动信息.同时要遵循审慎原则D然而,国际会计准则比较倾向公允价值计量用以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有用性比较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有用性比较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有用性比较【摘要】会计准则是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原则和制度。

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在制定理念、内容要求和适用范围上存在差异。

本文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特点,比较了二者的异同之处,并探讨了它们的适用性。

我国会计准则注重国情和实践,更符合国内企业的特点和需求;而国际会计准则更加国际化,有助于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结论指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建议我国在推进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兼顾国际接轨和本土实际,不断健全会计准则体系,促进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我国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比较、异同、适用性、对比、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会计准则是规范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和处理的原则和要求,对于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和审计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会计准则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完善,但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也面临挑战和改进的空间。

国际会计准则是国际财会领域的通用准则,被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内的企业会计实践中。

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也需要适应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要求。

研究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异同比较以及适用性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比较两者的特点和适用性,可以更好地指导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编制和审计工作,提升企业的国际形象和竞争力。

也可以为我国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有用性比较,旨在对两者之间的差异和适用性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特点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两者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其在国际经济合作和贸易中的作用。

通过研究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异同,我们也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互补性和融合的可能性,为我国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和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研究摘要中国和亚洲,非洲和欧洲正越来越多地就皮带和道路进行谈判,继续实施皮带和道路倡议以及持续改进和进步。

扩大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合作,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的对外投资和国际贸易得到了加强。

有些公司应该参与各种国际贸易。

在“带和道路”背景下重组公司的中国会计制度国际化。

本文在会计准则国际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带路”原则,考察了国家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认为各国会计准则的采用存在显着差异。

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持续更新的比率中国会计制度在“带负荷”背景下面临会计准则国际化以及战略措施国际化会计准则面临的挑战正朝着国际化的正确方向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会计标准国际化;IFRS引言改革的深化和祖国的开放,表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

与一些外国有密切的关系。

C总统于2013年建造了皮带和道路,并倡导在丝绸之路和现代海洋丝绸之路上建立经济带。

中国利用腰带发展趋势和途径加强中国的对外贸易。

这也是我们经济的繁荣进步。

由C总统领导的新时代是将所有国家的人民转变为幸福和健康的生活。

第二,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的问题逐渐出现,各国会计制度的交流面临着非常困难的经济形势。

一般而言,每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和感兴趣的文化都与会计制度,人类经济学和法律结构密不可分。

好的想法是,在三大洲的65个国家采用“一带一路”,所使用的官方语言多种多样,会计系统也有一些不同的颜色。

这严重阻碍了各国之间的密切合作。

国内会计制度不仅经历了许多历史性变革,而且也向国际会计实践方向发展。

国际公约存在一些差异。

在许多方面,会计系统有很大的不同。

它涉及一定程度的利益冲突,需要减少不同国家的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

财务信息的发现和可比性对国家的发展非常不利,并导致会计核算。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你必须努力完成它。

国内路线信息和企业对企业交易的基础本身就是会计系统中的一种很好的交易方法。

浅析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

浅析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

浅析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 基于会计环境的视角郑州大学 莫一帆 张力派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不断趋同,对于减少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促进跨国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既要参与到国际会计准则的修改与完善之中,也要时刻关注国际会计准则的演进与嬗变过程。

本文首先概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的四个阶段,其次从会计环境的角度来分析其演变发展动因及目前存在的差异,最后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 国际会计准则 会计环境 持续趋同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2(b)-125-04会计作为一门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其国际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近三十多年来,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是持续地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这是一个动态过程,包含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双向互动,最终结果是求大同、存小异。

1 会计环境概述所谓会计环境,是指与会计产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决定着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会计组织、会计法制,以及会计工作发展水平的客观历史条件及特殊情况(郭道扬,1992)。

从会计环境的角度来研究会计准则的演进趋势,其意义在于以下三点:第一,只有在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具体会计环境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其会计模式演变的动因;第二,会计环境论可以揭示会计准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能够恰如其分地评价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进程;第三,也只有在理解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影响和制约的基础之上,才能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正确指导现阶段我国会计准则改革的发展方向。

在关于会计环境的影响因素方面,影响其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经济环境因素、技术环境因素、政治环境因素、文化环境因素等。

在这些因素中,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

其原因有以下两点:其一,会计准则是由政府部门制定并发布的,它的变革方向和力度受到政治环境的制约;其二,会计准则是商业活动下的产物,也是为经济活动服务的有效手段,它的发展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

浅析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

浅析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

浅析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作者:沈宇桥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4年第3期沈宇桥摘要:自经济全球化以来,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化发展已经成为会计改革的必然趋势。

不同的国情意味着对于会计准则的不同要求,所以我国应当随着国情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循序渐进的实施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经济环境;借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近年来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步伐加快。

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生效起,总共发布了六次解释公告,实施范围由上市公司、金融机构扩大到几乎所有大中型企业。

2013 年 1 月 1 日,《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更是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有益补充,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完善。

《小企业会计准则》统一规范了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有利于如实反映小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升小企业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准则与国际准则相比,除了长期资产减值转回一项差异外,其他方面在实质上均与国际准则一致,存在的只是文字、结构上的差异,这些是由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特殊环境所决定的。

以中国A+H股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为例,A 股报表采用中国会计准则编制、而H 股报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现在这两套报表中几乎不存在差异。

比如,年报分析表明,2010年A+H 股上市公司的两套年度报表下净利润差异率仅为0.33%,净资产差异率不到0.01%。

目前,我国正在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发布的四项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合并财务报表、合营安排、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和修订的四项原国际准则(财务报表列报、雇员福利、联营中的投资、单独财务报表)对我国会计准则进行修订和制定工作。

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发展的动因(一)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国际间贸易日益增多,如何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可靠的信息成为了一些贸易大国的主要考量,尤其是会计准则作为一国经济体制的重要表现,更加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减少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差异,使得境内外贸易双方在审阅财务报表时能够直观有效地评价对方的信誉和经营状况,方便做出决策,节约消除分歧时的成本并促进国际贸易的进程。

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

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

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随着国际间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国际经济合作范围的日益扩大。

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信息提供方式,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

同时,会计又是一项通过提供会计信息进行经济管理的活动,其信息的揭示传递和交流受到国别区域的限制。

这样,会计的国家化现象必然与会计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发生矛盾。

一、会计国际化会计国际化指通过比较、协调处理各国会计制度的差异,寻求各国都能适用和接受的会计模式,是全球会计的一体化、统一化。

它要求各国按照国际上统一的会计准则来处理本国的会计实务,使提供的会计信息能满足国际经济管理的需要。

会计作为一门科学,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

自然属性主要表现为它的科学性和技术性,社会属性主要表现为会计总是为各国特定利益集团服务。

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会计的自然属性。

会计国际化的根源是会计的自然属性,即科学性和技术性。

它使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能成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使不同语言的信息使用者可比较任何公司的财务报表与评价任何公司的业绩。

会计的自然属性将不受社会形态的制约,并作为人类共同的智慧和财富在传播和应用。

二、会计国家化会计国家化指会计与特定的社会制度、经济体制、文化传统、生产力水平紧密相关,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表现出明显的国家特色,是会计个性的具体表现,反映了会计发展矛盾的特殊性。

一般说,会计国家化主要表现是:(l)一国的会计与该国的经济体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会计行为所涉及的范围和利益主体较广,会计的科学性就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的第三世界国家,经济活动相对简单,会计发展水平受到限制,科学性就差。

(2)会计受该国政治和法律因素的影响,总是带有社会制度和法律环境的特征。

私有制占主要地位的国家,其会计的主要目标是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会计信息;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国家,其会计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服务。

(3)各国家的会计也深受社会文化的影响。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思考【摘要】本文围绕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展开讨论,首先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接着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的现状和国际趋同的理论依据,阐述了国际趋同的优势,并探讨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要性和挑战。

结论部分分析了国际趋同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影响,并展望了国际趋同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清晰地认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重要性,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理论依据、优势、必要性、挑战、影响、发展前景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全球化经济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贸易往来、投资融合等活动在国际间频繁展开。

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会计准则发展和国际趋同问题备受关注。

近年来,我国在会计准则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先后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等一系列规范,加强了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监管和规范。

随着我国与国际市场的深入融合,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差异问题逐渐凸显。

面对国际化的会计准则趋同浪潮,我国会计准则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

如何在继承国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化迈进,成为了业内学者和从业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思考展开深入探讨,以期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当前会计领域的热门话题,其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我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与国际接轨是我国会计准则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适应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国际趋同可以促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完善和提升,通过与国际接轨,我国会计准则可以吸取国际先进经验,不断优化和提升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国际趋同也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促进我国企业的治理结构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为投资者、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会计信息,从而增强市场信心。

基于国际会计中国化下对会计自信的探讨

基于国际会计中国化下对会计自信的探讨

基于国际会计中国化下对会计自信的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国际会计中国化下对会计自信的影响及相应的提升路径。

首先分析了国际会计中国化对会计自信的影响,指出国际会计中国化为提升会计自信提供了契机。

然后探讨了会计自信的内涵以及如何加强会计自信的路径。

最后指出加强会计自信有助于推动中国会计发展,并强调在国际会计中国化的背景下,中国会计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得出国际会计中国化对会计自信的影响,并为中国会计在国际化进程中找到提升自身实力的方向。

【关键词】国际会计中国化、会计自信、中国会计发展、影响、内容、路径、趋势、契机、加强、自身建设、研究意义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会计自信是指个体对自己在会计领域的能力和价值的信心和自信。

一个具有高度自信的会计人员通常表现出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信心,并能够在面对各种复杂的会计问题时保持冷静和果断。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会计职场中,具备良好的会计自信至关重要。

国际会计中国化对会计自信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会计人员需要更多地了解国际会计准则和规范,这对于提升其专业素养和自信至关重要。

国际会计中国化使得中国会计人员更容易融入国际会计领域,进而提升自身的职业地位和发展空间。

本文旨在探讨国际会计中国化下对会计自信的影响,并提出提升会计自信的路径,以及展望中国会计发展的趋势。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以更好地把握国际会计中国化的机遇,加强中国会计人员的自信心,推动中国会计事业的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基于国际会计中国化下对会计自信的影响及其意义,深入分析国际会计中国化对会计自信的影响机制,探讨如何通过提升会计自信的路径来应对国际会计中国化带来的挑战,同时把握中国会计发展的趋势,旨在为中国会计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提升国际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国际会计中国化对会计自信的影响机制,深入探讨中国会计领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为中国会计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中国会计领域向更高水平迈进。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关系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关系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关系一、会计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每一个国家所处的客观环境是各不相同的,应根据其特写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制订出适合于自己国家的会计准则,这就是会计的国家化。

另一方面,各国经济的交流和相互促进,又影响各国会计向国际惯例衔接和接轨,这就是会计的协调化。

在高度发达和得杂的经济体制中,企业投资者委托经理人员来管理和控制企业财产。

大型的公司组织形式的企业存在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倾向,会计需要履行对不参与管理的投资者提供计量和报告信息的职能,即管理责任职能。

正如马克思所说“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

(2)这一发展倾向大大增加了对会计准则的需要,以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

多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两部分内容。

基本会计准则是垒球进行会计核算工作而作出的原则性规定。

它包括四部分的内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要素准则和会计报表准则。

(3)具体会计准则是根据基本会计准则的要求,就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和特殊业行的会计核算工作作出规定。

具体会计准则按照其内容可以分为共性业务会计准则、会计报表准则和特殊行业特殊会计核算准则三方面的内容。

因此,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既存在相同相近之处,也有相异之处。

相同或相近之处在于会计术语和处理方法相同,譬如借贷记帐法。

相异则源于各自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所实施的经济政策有别。

譬如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国际,尤其是西方国家,则是实行以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市场经济。

尽管如此,我国新制定的会计准则,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的,我们的原则是,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的前提下,尽可能与国际会计准则取得一致。

这是因为国际会计准则凝聚了世界各国的智慧和经验,因而对我们有借鉴作用。

同时,我国也有境外上市公司,减少不必要的障碍。

二、会计准则模式比较1、宏观管理导向型。

主要指前苏联以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会计准则采用政府颁布规章制度和法条例的形式,强调会计信息为宏观管理的直接控制服务。

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

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

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加,会计准则的国际接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国际接轨是指各国会计准则的规范和要求趋于一致,以便于跨国企业的财务报告比较和分析。

本文将探讨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意义、挑战和推动因素,并分析我国在会计准则国际接轨方面的进展和问题。

一、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意义1.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国际接轨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使投资者和债权人更容易理解和比较不同国家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这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降低跨国企业的交易成本。

2.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国际接轨可以促使企业采用更高的会计质量标准,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这有助于增强企业的信誉和声誉,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国际接轨可以促进各国会计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分享经验和最佳实践。

这有助于提高各国会计准则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全球会计准则的发展和进步。

二、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挑战1.文化差异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这导致了会计准则的差异。

国际接轨需要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寻求共同的理解和认同。

2.法律和制度差异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法律和制度环境,这对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挑战。

国际接轨需要考虑各国法律和制度的差异,寻求合适的平衡和妥协。

3.技术和资源限制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缺乏技术和资源支持,无法满足国际接轨的要求。

国际接轨需要提供技术和资源支持,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和水平。

三、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推动因素1.国际组织的倡导国际组织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 Foundation)积极推动会计准则的国际接轨。

它们通过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和提供培训和指导,促进各国会计准则的趋同和一致。

2.跨国企业的需求跨国企业需要比较和分析不同国家企业的财务报告,以便做出决策和评估风险。

这促使它们要求各国会计准则趋于一致,提高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论中国公办高校总会计师制度的建立——基于国际比较的视野

论中国公办高校总会计师制度的建立——基于国际比较的视野
岗后 ,要 加 强 对 总 会 计 师 的职 业 道 德 教 育 与 后 续 教 可参 照公 司管 理 模 式 ,由 举办 各 方 共 同商 定 并 适 时推 或 总会 计 师 ) 的设 置 工 作 。 ● 育培 训 。 提 高总会计 师 的综合素质 。 二是严格 总会计 进 财 务 总监 (
硕 士论 文集 , 2 0 0 4 .
( 三) 选择符合我国高校实际的总会计 师遴选方式
校 全 国公 选 模 式 和 省 属 高校 的 委派 制 ( 异校交流任职 ,
目前 , 高 校 总会 计 师 的 遴选 方 式 , 有 教 育 部 部 属 高 [ 8 ]廖 开锐 . 高校 总会 计 师制度 建设 探 析 [ . I ] . 会 计之 友, 2 0 1 2 ( 1 2 上) . 实职 副 校 级 干 部 ) 、 内选 制 ( 本校 任 职 , 总会 计 师兼 任 财 [ 9 ]石平华. 高校 总会计师制度难 以推行 的原 因及对策
口关
管理 , 建立科学的高校总会计师绩效评价体系、 轮岗交流 在总会计 师制度实施 的步骤和范 围上 ,可先选择
( 二) 建 立职 业 资格 准入 机 制 , 严把 总 会计 师入 机 制 、 退 出机 制 , 真 正做 到 能上能下 , 可进 可 出。 笔者建议尽快建立高校 总会计 师职业资格准入机 部分综合排名靠前 、 规模较大 、 有代表性的公办高校进 制。 一是推行总会计 师资格认证考试制度。 中国总会计 行试 点。试点高校的选择 ,可设定一些具体 的评价指 师协会( C A C F O) 目前在 全 国部 分省份 开展 总会计 师 标 , 比如 年 财务 收 支 总量 在 3亿 元 以上 、 全 日制学 生 总
师任职 资格 审查 。 2 0 1 0年 教育部 、 财政 部颁布 的《 高 等学校 总会 计 师制度 实施办 法》 中具体规 定 了总会

“大智移云物”背景下的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大智移云物”背景下的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大智移云物”背景下的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剧,企业经营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会计作为企业财务信息的记录和分析工具,也随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运用使得会计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和精准,但同时也给传统的会计教育和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改革和挑战。

本文将从“大智移云物”背景下的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展开探讨,分析新技术对会计教学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推动会计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

1. 新技术的应用给会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大智移云物”的时代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正深刻地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会计工作的方式。

会计工作者需要具备更多的技术技能和信息化意识,能够熟练运用各种会计软件来进行财务数据的处理和管理。

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2. 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会计人才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会计人员只需掌握一定的财务知识和会计技能就可以胜任工作,但是现在,他们需要具备更加多样化的能力,例如数据分析、风险管理、财务策划等。

会计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3. 推动会计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国际间的财务信息和会计标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会计人员不仅需要了解国内的会计制度和规定,还需要了解国际上的会计准则和惯例。

会计教育也需要更多地关注国际化的发展,培养学生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综合素质。

1. 引入新技术,深化教学内容传统的会计教学主要是注重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但是在“大智移云物”时代,会计教学需要更注重实践操作和技术应用。

可以引入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技术、财务管理软件等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并掌握现代会计工作的方法和技能。

2. 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会计教学改革需要调整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浅谈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浅谈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浅谈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浅谈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会计信息对于经济贸易活动,尤其是跨国范围贸易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下⾯是⼩编精⼼整理的浅谈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浅谈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篇1 内容摘要: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是各国会计准则制定的⼀个趋势,我国也是⼀样的。

本⽂⾸先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以及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必然性和可能性,最后在此基础上对这种趋同提出了⼏点建议。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我国会计准则正逐步的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我国的会计准则是以当时国际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作为蓝本起草的;我国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也都有着国际会计准则的印记;企业会计制度所规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确认、计量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核⼼准则基本相同。

但⽬前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依然存在着很⼤的差别。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 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对⽐,差异主要有以下⼏⽅⾯: (⼀)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同时存在,这是我国会计体系的⼀个特⾊。

尤其是2001年实⾏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后,会计准则就成为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的指导纲领,这使得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相对较差。

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及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我国会计准则排斥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前国际上最为流⾏的会计计量属性。

与账⾯价值相⽐,其特点是管理层和审计师的⾃主空间⼤,有利于公司真实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和公司的市场价值,但对⽀撑环境的要求较⾼。

在会计标准的改⾰过程中,我国曾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在《债务重组》、《⾮货币性交易》、《关联⽅交易》等会计领域引进公允价值的概念,公允价值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实践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反⽽使盈余操纵的问题更加突出,严重危及会计信息的可信性。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变得越来越频繁。

在这个背景下,会计准则的比较和统一性变得非常重要。

中国会计准则(中国GAAP)和国际会计准则(IFRS)是两种常用的会计准则体系,在比较这两种准则的差异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背景和发展。

中国会计准则,也被称为《企业会计准则》(CAS),是由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

CAS是基于中国国情和经济环境制定的,旨在满足中国企业的会计和财务报告需求。

目前,CAS主要适用于中国大陆的企业,但香港和澳门也有类似的会计准则。

国际会计准则(IFRS)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全球会计准则体系。

IFRS 的目标是提高全球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和透明度。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采用了IFRS作为其会计准则,这有助于国际商业的发展和相互理解。

在比较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财务报告要求上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报告净利润、资产和负债等信息,但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它对于财务报告的披露要求较为详细。

例如,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中国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披露衍生工具和金融工具的详细信息,而国际会计准则只需要企业披露一般性的信息。

其次,在会计处理和计量方法上,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会计准则更加注重保守性原则,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损失的事项进行提前预计和计提。

相比之下,国际会计准则更加注重公允价值和市场化的原则,强调企业应根据市场价格和交易情况来计量和披露相关信息。

此外,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在商业合并和收购方面也存在差异。

根据中国会计准则,企业在进行商业合并或收购时,需要按照购买方账面价值法进行会计处理。

但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根据商誉的公允价值进行会计处理,并在后续的财务报告中对商誉进行评估和摊销。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并非孤立存在。

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历史回顾

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历史回顾

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历史回顾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会计准则国际化导言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1993年的经营情况,按德国会计标准计算是 1.68 亿美元的利润,戴姆勒公司为了在美国上市,不得不再次按照美国公认会计原则计算,却是大约 10 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两者差距之悬殊,令人咋舌!这就是著名的德国戴姆勒――奔驰(Daimler-Benz)案例。

缺乏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造成了企业财务信息不可比,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会计信息为国际经济往来提供充分的共享信息。

不同的国家由于政治、历史、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会计程序与会计信息的对外提供等方面又表现出各种差异。

因此,各国政府、有关国际机构均意识到,减少各国会计准则的差异、推动各国会计准则的协调与趋同,对于提供可比、透明的财务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1997 年亚洲金融风暴的爆发,虽然产生亚洲金融风暴的原因较为复杂,但一些亚洲国家金融和会计监管体系不健全、会计和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会计准则的质量较差等都是重要的原因。

亚洲金融风暴加快了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步伐。

会计准则国际协调随之产生了。

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最终或最高目标是建立一套国际性的会计准则,用以协调各国的会计实务,这个目标实际上就是会计准则的国际标准化,表现为各国会计实务的统一性。

各国会计职业组织和会计准则机构对各国的会计准则的形成、修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这些组织、机构之间的国际沟通和协调,有利于它们在会计准则国际协调问题上取得共识,这也是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基础和保障。

一、会计准则的定义会计准则是对会计方法和程序的一种指导方针,是会计工作的规范,具体地说,就是关于资产负债及其变化如何确认、计量、记录和揭示的规范。

所以会计准则的根本目是会计人员按照统一的标准处理会计事务从而使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便于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更好地利用会计信息。

二、国际会计准则协调的发展 ? 国际会计准则的起源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就其本质来说是会计国际化的发展的表现形式,所以全球范围内的会计比较与协调是国际会计准则发展的原动力,因此我们谈论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就是要看国际会计准则是如何围绕这条主线发展的。

浅议中国会计实务国际化

浅议中国会计实务国际化

浅议中国会计实务国际化【摘要】中国会计实务国际化是当前中国会计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从中国会计实务的发展历程、国际化的现状和挑战、以及国际化的路径和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中国会计实务在逐步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前景。

为了推动中国会计实务国际化的进程,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会计实务国际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中国会计实务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中国会计实务、国际化、发展历程、现状、挑战、路径、措施、意义、前景、重要性、建议。

1. 引言1.1 概述【浅议中国会计实务国际化】中国会计实务国际化是指中国会计实务与国际会计实务进行交流和融合的过程,是中国会计领域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会计实务国际化已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对中国会计实务国际化进行浅议,探讨其发展历程、现状、挑战、路径和措施,并分析其意义、前景、重要性以及提出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促进中国会计实务国际化进程,推动会计领域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全球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 正文2.1 中国会计实务的发展历程中国会计实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商业活动。

在古代,商家们已经开始使用简单的记账方法来记录交易与财务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实务逐渐变得更加复杂与专业化。

在清朝时期,中国开始采用“单据制度”来记录财务信息,这被认为是中国会计实务发展的里程碑。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的会计制度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完善。

1984年,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

这标志着中国会计实务正式步入现代化阶段。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会计实务也在不断创新与完善。

2002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也加速了中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进程。

中国开始逐步接轨国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组织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参与国际会计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会计标准体系

会计标准体系

会计标准体系一、概述会计标准体系是指规范会计行为和信息披露的一套准则和规定。

它旨在统一会计核算方法和信息披露标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会计标准体系对于企业、金融机构、投资者等各方具有重要意义,它为经济活动提供了基本的计量和报告工具,促进了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二、会计准则的层次结构会计准则按照层次结构划分,分为国际会计准则、国家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准则三个层次。

1. 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IAS)是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制定和发布的,旨在规范全球范围内的会计准则。

IAS的目标是提供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以便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用户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准确比较各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2. 国家会计准则国家会计准则是指各个国家根据自身的立法和经济环境制定的本国的会计准则。

例如,中国会计准则(CAS)是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适用于中国企业的会计准则体系。

国家会计准则通常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调整和补充,以满足国内特定的需求。

3. 行业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准则是针对某一特定行业或行业群体而制定的会计准则。

这些准则通常是基于国际或国家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根据特定行业需求而进行的补充和调整。

行业会计准则的目的是提供更专业和适用的会计规定,以满足特定行业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需求。

三、会计准则的作用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1. 统一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准则的制定可以有效统一会计核算方法,确保各个企业按照相同的规则计量和报告财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这有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正确的决策和评估,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信任度。

2. 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权益会计准则的严格执行可以有效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准确、及时、全面的财务信息披露可以提高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降低投资风险,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3. 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会计准则的要求可以促使企业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健词] 会计标准,会计准则,会计制度
一、我国会计核算标准体系的现状-企业会计制度、行业会计制度与具体会计准则并行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计核算核算体系按杨时展教授在其著作《1949-1992年中国会计制度的演进》中观点,中国会计制度的演进可分为四个阶段:
表一,新中国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变迁 1949-1957 学习苏联 1958-1978 破除迷信 1978-1992 试图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体系阶段 1992- 向国际会计标准靠拢
表四,现行16项具体会计准则实施范围 实施范围 准则名称 所有企业 《现金流量表》、《债务重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非货币性交易》、《或有事项》、《借款费用》、《租赁》、 股份公司,鼓励其它企业先行施行 《投资》、《无形资产》、《存货》、《固定资产》 上市公司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收入》、《建造合同》、《中期财务报告》
4、西方一些实行会计准则的国家虽然由有关机构与职业团体制定并公布会计准则,公司在实际执行中,仍要根据会计准则制定会计科目体系,据以进行会计核算,所不同的是,这种会计科目体系是公司自行制定的,属于公司内部核算制度,我国目前将会计制度改由企业自行制定的条件还相差甚远6。
5、在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企业会计准则》都是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其定位属于行政法规性的规范性文件,而不是公认会计原则。作为具有行政法规性的文件,不允许企业有更多的选择侍会计政策的余地;公认会计原则却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实际执行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和会计中介机构的职业判断,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与西方国家的公认会计原则是有本质区别的,照搬美国由FASB制定并公布上百项会计准则而取代会计制度,不仅在短时间内难以达到,即使能够达到,将会计准则作为公认会计原则,也不太符合中国的国情,既背离中国的法律环境,又会导致会计规范的弱化,会计人员将无所适从,如果那样做了,有可能引起混乱7。
表三,《企业会计制度》分步实施时间 企业性质 实施时间 股份公司 2001 外商投资企业 2002 国资委国有企业 2005年前 非国资委国有企业 报批后执行 集体企业(乡镇企业) 2003起逐步实施 民营企业 2003起逐步实施 新设企业 设立起执行
目前的会计制度制订就是围绕该思路展开,2000年发布《企业会计制度》,2002年发布《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4年发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但我们认为财政部将这三个制度并行定位的思路是值得商榷的。
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并行的会计标准体系
财政部此次出台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较好处理了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关系,《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包括金融企业和小企业,只是金融企业业务特殊性以及小企业业务简单性,决定了其需要一些特殊规定,当前《小企业会计制度》就只体现了特殊性,一般性规定遵循相关会计规范,目前当然是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行业会计制度;实际上《企业会计制度》是"母",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及小企业会计制度是"子",其层次应与行业核算办法一样,也是基于《企业会计制度》的特殊规定,与已发布的《航空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及《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没有本质差异,我们认为会计制度就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般会计制度,第二层次是特殊会计制度,包括特殊行业、特种业务及小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隶属于相应层次的会计制度,不应该单独形成一个层次。
3、我国法律体系类似于大陆法系,在借鉴国际会计惯例的过程中,应当更多地参考法国、德国、日本等大陆法法系国家的会计标准,因为这些国家的会计标准与我国比较接近,更便于借鉴;美国与英国则恰恰相反,他们的法系应当归属于海洋法系,其会计管理体制和会计准则与我国差别较大,在借鉴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海洋法系国家的会计标准时应当谨慎5
2、会计标准的表现形式不是唯一的,有些国家的会计标准的表现为会计准则,还有一些国家的会计标准表现为会计核算制度,前者如美国,后者如法国。当人们在比较不同国家的会计标准时,并不区分是会计核算制度的规定还是会计准则的规定,而是看具体某类业务或交易是否采用同样的会计政策,是否有差别存在,我们在进行会计核算制度改革时,不应拘泥于形式,而应注重其实质,那种认为会计准则就是会计标准改革,制定会计核算制度就不是会计标准改革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4。
7、(会计)准则重点是规范会计确认和计量,(会计)制度侧重于记录和报告,准则的优点是能够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制度的优点是容易被广大会计人员所接受,它们之间的优缺点是可以互补的,而且可以结合起来运用。考虑到中国国情,考虑到会计制度也有易懂易学、便于操作的优点,我觉得会计制度来规范其会计核算仍然是有必要的,那就是说,在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准则与制度两种形式在会计规范中应当同时并存9。
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基础上,分别建立操作性较强的有关会计科目的设置、具体账务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和对外提供办法;进而分别形成企业、金融保险企业和小企业统一的会计报表格式、会计报表附注批露格式等。
第三层次是在上述两个层次的基础上,对于各行业企业专业性较强的会计核算,将陆续以专业会计核算办法的形式发布。由于各行业、所有制企业的会计核算主要区别在成本构成不同,相应的收入核算也不相同,因此,各行业、各所有制企业的个性业务,将采取拟定各个专业会计核算办法来解决。另外,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或对于会计制度规定不合理的地方。做出专门的补充规定或问题解答,作为贯彻实施会计制度的重要手段。
8、(会计准则)一方面符合国外人士的阅读习惯,便于他们理解我国的会计标准,另一方面也是建立和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需要,因此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标准的表现形式应予保留。10
9、(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两者之间存在着若干重大差别:首先,在适用范围上;第二《企业会计制度》自成体系,涵盖企业全部经济业务,而具体会计准则只规范有关企业中的部分经济业务;第三,具体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披露或报告方面的规定更加原则,《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较为具体;第四,会计准则的结构、语言表述适用于国际方面的阅读;科目、报表式的《企业会计制度》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第五,有些经济业务事项用"准则"形式规定更为恰当,用科目、报表式的会计制度难以表述,第六,《企业会计制度》具有应急、灵活、多变的特征,而会计准则应当保持相对稳定。故《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将长期并存,不宜相互代替,两者缺一不可11
我国当前的会计标准核算体系实际上有三大类别,一个是1992年以来的行业会计制度;第二个是1997年以来的具体会计准则,第三个是2000年以来的企业会计制度。目前会计核算体系格局是以行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为中心,具体会计准则为补充。财政部在完善会计制度的同时,同时制订和修订与国际惯例形式接轨的会计核算标准--会计准则,1992年发布了基本会计准则,自1997年以来,财政部已发布了16个会计准则,计划在2005年将基本建成会计准则体系,包括40多项具体会计准则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1、葛家澍教授说过,准则与制度无所谓孰优孰劣,实质重于形式,只要在内容上借鉴国际上通用的会计惯例,吸取世界上先进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的技术,即使采用我国会计界喜闻乐见的"制度"作为形式,也未必降低所能起的会计规范作用2;葛家澍教授还说,从建国以后,我国的会计规范就采取"制度"的形式,这种形式不但在我国由来已久,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而且制度向来被认为是法规的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统一性和强制性,因此这同国家需要直接管理全国会计事务,统一会计制度的制订,更好地适应统一财政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异常吻合的。3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的精神以后,2000年财政部提出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统一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体系&#
第一层次是按照企业性质和规模,分别建立《企业会计制度》(不含金融保险企业)、《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所应遵循的一般原则。金融保险企业和小企业由于各自有其特性,与一般企业的会计核算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分别单独制定会计制度,除此之外的其他企业,由于共性业务较多,应制定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以增强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可靠性和透明度。
6、从发达国家会计规范的发展历史情况看,会计准则是随着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制定的,要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会计准则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会计准则通常只作原则性规定,不可能象会计制度那样详细具体,以会计准则作为会计规范的唯一或主要形式,要求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有比较高的素质,以便在会计和审计的具体工作中根据准则的原则性发挥专业判断,由于我国大部分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对准则还比较陌生的,比较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实行会计规范的"双轨制",即在统一会计制度的同时,继续制定、完善和推广会计准则8
财政部同时认为,由于现行财务会计管理体制所致,一般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仍然带有很多的不符合会计要素定义的规定,从而造成了企业资产不实、利润虚增、所有者权益不实等状况,也造成了企业大量的虚资产。另外,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实施《企业会计制度》可能引起新情况下的会计信息失真。因此,《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不可能整齐划一地由所有企业同时实施,必须有计划、有目标地分步骤实施。这导致目前我国一部分企业实施《企业会计制度》,一部分企业仍适用《行业会计制度》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会计标准体系的整合
[摘要]会计的核心是确认和计量,会计准则在指导报表编制者及审计师正确运用专业判断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与制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势,制度重形式(会计科目统一)不重实质(专业判断),中国会计准则建设应以准则为中心,会计制度改造成为会计准则的指南,要加快会计准则的制订,争取使中国会计准则成为世界发展中国家会计准则的典范
我国从1988年起酝酿构建"企业会计准则"的新会计核算体系替代原分行业的会计制度,1992年底,财政部发布了两则--《企业会计准则》及《企业财务通则》,前者主要规定了企业会计要素的确认和披露,后者主要规定了企业会计要素的计量,财政部以两则为基础,陆续发布了13个行业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财务制度;同时为配合我国股份制改造,财政部在1992年还发布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该制度借鉴了国际惯例,企图打破不同行业和所有制企业的界限,1998年财政部颁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以取代原来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