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下的浏览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计算下的浏览器
我们做Chrome其实主要的目的就是云计算,它在你的PC上需要的一个核心的软件就是浏览器,如果这个浏览器被一个公司垄断,或者某一个公司做的不够标准化,或者不够创新,或者是不符合云时代的需求,那它就会遏制整个云计算时代的来临,所以谷歌希望看到更多公司的竞争。
经过竞争,每一个浏览器都会成长,最后谁做的好,市场就会决定谁会得到更大的份额。
如果我去回顾一下十多年前,我的工作95%都是在Microsoft office里面做,尤其是outlook word这些用的特别多,今天我95%的时间都是在浏览器,所以能够在过去的比如说十二三年,让我作为一个用户从95%的时间从Office到95%的时间到浏览器,剩下5%就是什么浏览器能做到就是云计算时代的来临。
洪波:但实际情况是,我现在可能是一台手机,它的计算能力已经超过十年前的一台PC,我这个一方面,原来我有大量的计算是在本地,现在我计算能力提高了,反而大量的计算不需要放到本地了,这个是不是跟整个发展是有冲突的?
李开复:我觉得没有冲突,因为在云上面的也在增加,两边都在增加,只是说为了更高的可靠性,为了更快的升级,我们刚才谈到人的时间。
比如说你要把大部分计算放在你的机器来运行,那你就要每次升级、下载等,会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最后也许你这台机器是两千块钱,可是你可能平均一年要花两百个小时维护它,因为你要装各种杀毒软件、升级,出了问题打电话叫人帮忙,你这么一算的话,其实是得不偿失的。
如果这台机器浪费了两千块钱的一部分,因为它没有24小时运转,但是你不用再花200个小时维护它,你可能只要花20个小时维护它,这样一算的话,你的时间就回来了,还是划算的。
而且我觉得也可能未来会看到超便宜的机器,比如说未来的电视,未来的手机,其实它只要是有一个浏览器就OK了,你什么都不需要。
所以未来我觉得,过去我们的摩尔定律总是微软软件越做越大,英特尔的芯片越做越快,两个促进两个彼此的成长。
但是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你只要有一个浏览器就够了,这还是让人听兴奋的,云已经不只是对PC的,可以有浏览器有上网的设备,这都是一个云终端。
做Chrome的主要目的就是云计算
洪波:我们知道谷歌也推出了自己的浏览器Chrome,谷歌为什么要做一个浏览器?这个浏览器是不是将来要服务于更复杂的Web上的运用?
李开复:我们有这个希望。
我们做Chrome其实主要的目的就是云计算,它在你的PC
上需要的一个核心的软件就是浏览器,如果这个浏览器被一个公司垄断,或者某一个公司做的不够标准化,或者不够创新,或者是不符合云时代的需求,那它就会遏制整个云计算时代的来临,所以谷歌希望看到更多公司的竞争。
经过竞争,每一个浏览器都会成长,最后谁做得好,市场就会决定谁会得到更大的份额。
所以Chrome推出来,我觉得我们的Chrome有几个特色,一个是相对比较简易的用户体验,第二个,有些部分做得非常快,比如说Goole App Engine。
第三个,它是一个开源的技术,所以我们并不是一定强求Chrome要打败谁,所以如果Chrome被我们竞争对手拿去用了,我们很乐于看到成果。
我们做Chrome主要的目的,应该说是促进浏览器里面创新和技术的提升,然后增加标准化,这样不会有太多非标准的浏览器。
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我们可以看到更多云计算时代,能够有更多终端,能够更标准化地享用云计算的服务。
洪波:正好我们也谈到越来越多的服务可能要通过Web来运行,这里边就涉及了一个安全性的问题,一个是用户过去的心理,他可能觉得放在本地的东西更安全,他能看得到的东西更安全,再一个,我想这个安全可能跟银行的安全不太一样,比如我在银行有一笔存款,这笔存款如果被偷了,他是要把这个数字转到别的账户上才能叫被偷,但是我的数据不是这样,我的数据被别人看到了,即使他没有转到别的地方去,它也是被偷了。
所以它对安全的要求可能更高,那么云计算有没有为这种安全做好准备?
李开复:我觉得网络上有各种不同加密的方式,或者经过密码或者经过其他方式来保护,这些都是存在的。
我是觉得从加密保护的过程来说,存在任何地方,它的安全性应该说是一样的,最不安全的可能就是说一台机器或者一个数据中心,它的设置里面是否有做好应有的保护准备,比如说有没有把防火墙建立好,或者有没有可能在升级软件的时候不小心开了一个后门,我觉得这一类的事情无论在服务端、客户端都可能存在,它的风险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的。
哪一个比较大呢?是数据中心大,还是个人大?我是觉得个人电脑上远远更大,虽然我总认为这个PC是我的,放在我家里,但是你只要把网线插上去以后,你只要犯任何一个小错,你就很可能被被盗,被入侵,甚至你不插网线,你的PC拿去修理的时候都有可能被别人把数据拿走。
未来95%工作将在浏览器中进行
洪波:能不能给我们畅想一下,如果云计算普及了之后,我们作为一个用户,或者作为一个企业,将会面临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李开复:其实这是可能谷歌最重视的,最终的是用户体验,而不是服务器外包租用的概念,因为那不是我们主导的方向。
从谷歌的观点来看,我们认为互联网最了不起的事情就是让世界上有这么多带宽,这么大的数据中心,里边有这么多计算的资源,这时候谷歌作为一
个公司,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资源做很多过去不可做成的服务。
比如说谷歌现在做的web search(网页搜索),虽然你可以说每一个公司都有搜索,但是只有我们中文有几百亿的网页索引,我们全世界几千亿个网页的索引,你每一个搜索来的时候可能是好几千台服务器帮你同时服务,所以对谷歌来说,因为我们能够有这么多服务器,有这么多储存,我们又愿意花这么多资源帮你做一个搜索,才能提供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索引。
同样,我们的谷歌Earth,你可以想像把全世界的每一寸泥土的图片全部贴起来,这个储存量可能比数百亿的网页还要大得多,但是你确实可以看到世界上每一寸的泥土,这个没有云计算也是做不成的。
换句话说,现在不可能有一个人到你办公室来,说我有一个未接上互联网的机器,这上边有相等于谷歌的搜索或者谷歌Earth的服务,这个你做不到。
如果你没有1000台、1万台的机器,谷歌earth和谷歌search是做不出来的。
另外还有一个我们最近推出的服务谷歌translate,是我们的翻译功能,这个翻译功能在训练阶段也是要几万台机器运作很长时间。
所以对谷歌来说,我们觉得云计算时代最大的一个革命性影响,就是说它让我们能够把几万台机器串联起来,然后有一个无限大的硬盘,能够做很多过去做不出的应用,比如说机器翻译,比如说谷歌地球,或者最大的搜索。
所以我觉得未来资源会越来越大,几万台,几十万台,几百万台,做谷歌earth可能要几万台机器,未来如果有几十万台、几百万台机器,我想还很可能有一些我们不能想像的服务,无论是三维世界,还是语音识别,还是聪明的计算机助手还是什么,其实我们也想像不到。
过去从来没有一个时候你可以驾驭几万台机器,所以我认为最让我兴奋的地方,就是云计算能让我们做很多以前不能做的服务。
洪波:通过一个浏览器就可以无所不能的,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真正普及?因为现在大部分的应用还是在本地。
李开复:其实我觉得我们已经有很大的跨越了,如果我去回顾一下十多年前,我的工作95%都是在Microsoft office里面做,尤其是outlook word这些用的特别多,今天我觉得我95%的时间都是在浏览器,所以能够在过去的十二三年,让我作为一个用户从95%的时间从Office到95%的时间到浏览器,剩下5%就是什么浏览器能做到就是云计算时代的来临。
因为是你所在公司在做这个东西,你会用你公司的产品。
如果你问一个微软的员工,至少90%的时间也应该是在浏览器。
不过他的日程安排、协同工作可能还是通过exchange,不过我觉得还是90%以上会在浏览器里面,剩下10%经过exchange、经过office等等,这个逐渐会压缩,而且甚至微软也推出了他们下一个版本的Office,要配着浏览器的运行,所以其实他们也在接受这个浏览器时代的来临。
我也承认,不可能未来5年以后就没有别的应用了,只有浏览器了,这个还要更长的时间,但是剩下来5%应该可以逐渐削减的,而且还有一些缓冲的技术,可以让我们能够逐步的跨越。
我们的Gmail未来也会有一个offline mode,就是在飞机上不能上线的时候,它还是可以跟outlook一样有一个断线的功能,以后Gmail跟浏览器也可以,我是比较有信心,再过七八年到十年,除了浏览器以外几乎什么都不需要,就像你可以想象,当windows推出的时候,dos还在常用着,后来又越来越少用,终于有一天可以完全不用了,那么他从5%到1到0 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但是我觉得慢慢的用户就会接受,而且浏览器也会增加它的功能。
浏览器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说浏览器而不是Windows,是云计算的平台,因为Windows作为一个平台,就是让你只有一个公司能够控制,浏览器是一个跨平台的产品,而
且有国际标准管制它,所以垄断的问题相对比较少,而且创新也会比较多,无论你在Mac、Windows、Linux等都可以使用它。
还有未来在Symbian手机上,在Gphone、iPhone上都可以使用,我们很快就习惯了任何一台机器,只要有浏览器打开,就像一个PC一样好用,我觉得用户会非常惊讶,居然那么好用。
iPhone其实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iPhone推出以后,我们在谷歌发现iPhone上用互联网的频率要比任何其他的smartphone多50倍,因为你突然发现iPhone居然就是一台PC,虽然它上边没有office,没有Word,不能接exchange,但是它可以接Gmail、Yahoo Mail、hotmail,它可以接浏览器,它可以去所有想去的网站,它可以帮你做所有网站上所做的事情,查餐馆,查字典,查天气,查股票,什么都可以做慢慢你就发现基本上95%,你PC上的工作iPhone都可以做,然后很自然的你的互联网使用率就上去了。
云计算的最早提出者是Google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克里斯托夫·比希利亚。
2006年秋,他向谷歌董事长兼CEO施密特提出了“云计算”这一计划。
云计算就是要让用户将数据全部存在网上,远程的数据中心,需要的时候,只要通过互联网连接至数据中心便可以拿到这些数据,而需要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的时候同样可以通过互联网联结至数据中心计算即可。
怎么理解呢?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自己台式机的主机离自己很远很远,远到它在遥远的数据中心,但显示器和键盘就在手边。
当然你手边的显示器和键盘已经和今天的有很大区别,他们可能是手机,也可能是手表,甚至可能是眼镜,我们把它称之为终端。
我们手里的终端也很简单,只要有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和完整功能的浏览器,开机后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便可以享受云计算的服务了。
我们不再需要往终端上安装庞大的软件系统,需要时,只需通过浏览器连接到提供云服务的公司便可以享受服务了。
很多人将云计算比作电力消费。
100年前,人类用电都是各个农场和公司自己发电,但后来由于发电厂的出现,农场和公司逐渐关闭了自己的发电机,转而从更高效的发电厂购买电力。
我们使用计算机的存储和计算能力时,就像用电一样,用了多少,支付相应的费用即可,也许你还可以选择包月。
事实上,当我们平时在使用浏览器上网的时候就是在使用云计算,例如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等都是云服务。
这些服务都具有云计算的特点:我们都是使用浏览器连接到提供服务的网络服务商的服务器上,执行搜索或者电子邮件操作时候的计算和存储都是都是在远程的服务器上,我们本地的计算机所耗费的只有浏览器这个软件本身带来的计算和存储任务。
Google在2006年推出了一种名为Google Apps的企业服务。
Google Apps实际是一种云计算的服务,用户只需要使用浏览器连接到Google,所有的存储和计算都在Google的服务器上。
目前Google Apps为用户提供了类似office的文字、电子表格功能还有电子邮件、IM、日历、网页创建等服务,可以实现协同办公。
尽管功能简单,暂时无法和微软的Office 相媲美,但是包括通用等一些世界著名公司却都在从使用传统的微软Office软件转移到使用Google App服务。
Google App已经每年为Google提供了4亿美元的收入,并在不断增加中。
云计算正在使IT产业从操作系统为核心的时代向Web为核心的时代转移,云计算正在使Google成为这个新时代的主宰者。
Google的所有软件都是以网络应用为基础,通过互联网在浏览器中运行。
个人用户使用什么操作系统已经并不重要,无论是Windows、Mac还是Linux都无所谓,因为云计算的所有应用都是通过浏览器执行。
所有的web页面都在遵循W3C标准,未来的所有互联网应用也将继续遵循此标准,因此将不会出现我们今天碰到的兼容性问题。
就像我们今天无论使用什么操作系统,也无论使用什么浏览器都可以享受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的服务一样。
在这场Google和微软的IT竞争中,目前Google似乎是个劲头十足的毛头小子,微软虽然年富力强,但在后面追的时候却有点吃力。
云计算真的是未来的方向吗?倘若真的如此,浏览器才是用户端唯一重要的软件。
9月2日,Google也推出了自己的Chrome浏览器,这是Google在云计算战略中的重要一步。
微软在这方面已经下了很大功夫,短时间内,他的浏览器版本已经从IE6升级到了IE8.
当然,云计算在短时间内仍不可能成为主流应用,因为它在使用的时候,用户必须接入互联网,并且对用户的带宽要求比较高。
我们距离24小时高速接入互联网的时代还有一段时间要走。
与Firefox对众多新服务的支持不同的是,Google Chrome的目标在于通过最方便、最直接的方式访问那些无所不能、无处不在的Google服务。
极致简化的界面以及标签窗口化都在向人们传递这样的信息:你所需要的一切都在窗口中。
在Chrome的窗口中,重要的是Google所提供的服务,而不是Chrome浏览器本身。
邮件可以使用Gmail、日历可以使用Google Calendar、看视频可以去YouT ube,Google Docs则帮助你完成基本的文档、表格工作,最受欢迎的聚合内容阅读平台Google Reader已经成为很多人了解资讯的第一站、众多的Fans则在Google Earth中流连忘返,探索着这个世界的秘密。
而Google Android在移动领域的探索进一步扩大了Google服务的受众面,对x86的支持也使得疯狂的人们已经成功让其在著名的Netbook平牌ASUS 易PC上运行。
所有这一切的内容,最终可以通过Google 简洁主页上那个小小的搜索框被搜索到。
“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的理念始终贯穿于其各个产品线中。
Google是目前最彻底的应用服务化提供商,但受制于语言架构的影响,Google产品的朴实无华也被批评者援为话柄,称其为工程师文化的产物,并不适合普通人使用。
Windows Explorer(资源管理器)是你进入自己电脑里文件和程序的工具,你打开文件夹,寻找一部电影来看,新建一个Word 文档开始写论文,或者打开魔兽世界来玩游戏,这些都可以在你的电脑上完成。
但是要找到这些东西,电影、文档、游戏,你就必须要有Windows Explorer。
虽然很多人会抛弃Internet Explorer,但是每个人都需要Windows Explorer*,你对它的需要已经到了觉得理所当然的地步,甚至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
Windows Explorer 是个人计算机中最重要的一个工具,一个你打开电脑就要用,却又感觉不到自己在“用它”的程序。
好了,你应该猜到我想说什么了。
如果你的电脑里的数据都已经储存在了“云”里了呢?这时候,你在云里找电影、写论文、玩游戏的工具就是浏览器。
浏览器就是“云计算时代”最重要的一个工具。
而我越来越觉得Chrome 就是Google 为迎接云计算时代的到来而开发的一款浏览器。
有人抱怨Chrome 没有很好的扩展支持,那么请问你的Windows Explorer 上有很多扩展吗?Chrome 的目标就是极致的简洁,让用户有更多的浏览空间,让你17寸的电脑屏
幕在浏览器里能呈现出16寸- 在云计算时代这可能才是你真正用到的屏幕尺寸。
于是Chrome 把选项卡移到了地址栏上方,省去了一行,隐藏了浏览器下方的状态栏,只有当鼠标移到链接上是才会有显示,又省去了一行。
到这里,还是不得不再提Chrome 的另一大特点,快- 启动快,页面加载快,网站到达快。
启动快和页面加载快都可以从Windows Explorer 身上看到,双击之后马上就可以打开,文件夹里的内容也马上显示出来,只有很偶尔的情况你会看到有个手电筒在寻找文件。
Chrome 也希望能给用户这样的体验,双击启动,点击启动页里的一个网页,页面马上加载完成。
另外,由于互联网比你的电脑大的实在太多而且数据也更为分散,因此Chrome 把搜索框和地址栏完美的结合了起来,方便你更快速的到达自己要访问的网页。
说Chrome 是云计算时代的Windows Explorer,其实还不够,它有一点已经超过了Windows Explorer,那就是多进程运行。
Windows Explorer 里如果一个文件夹无响应那你就只能关闭这个程序,但是Chrome 的多进程运行让每个选项卡都有自己的进程,一个选项卡无响应或者崩溃不会影响到其他选项卡的运行。
从这个意义上说,Chrome 所承载的任务要比Windows Explorer 多得多,甚至包含了一些操作系统的功能(虽然现在就拿它和操作系统比较还为时过早,但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也可以看看这个网页,或者这个视频)。
多进程运行其实是Chrome 和其他浏览器的最大的不同,也是最超前的一个功能。
当你一边用千千静听在听歌一边用Word 在写论文的时候,如果千千静听突然崩溃,对你写论文的Word 程序不会有任何影响。
如果千千静听的崩溃会导致你不得不重启计算机的话,那我想你是无法忍受的。
同理,你用IE 或者FireFox 一边在Google 音乐上听歌,一边用Google Docs 写论文,如果Google 音乐这个选项卡崩溃,你的论文写作也只能中断(这时你还得感谢Google Docs 的自动保存功能),这也是你所无法忍受的。
很明显,Chrome 已经为这个问题做好的了准备,并且已经对网络应用程序的特别优化。
在云计算时代,你的大部分工作都需要在浏览器中完成,浏览器的一个选项卡就代表Windows 里的一个程序,Chrome 就确保了某个选项卡的崩溃(Windows 里某个程序的崩溃)不会影响其他选项卡(Windows 里的其他程序),而这是其他浏览器还没有做到的。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Chrome 和IE 或者FireFox 是不具有可比性的,就好像是让火车离开铁轨开和马车比谁快(有比过谁快吗?)。
当然,在云计算还没有成熟的时候(铁轨还没铺好),Chrome 还是要针对现在的网络进行一些调整,比如增加对一些扩展的支持,同时也要为云计算的成熟(铁轨铺设完毕)做准备。
一旦云计算成熟,Chrome 对比其他浏览器的优势将变得非常明显,就像火车开上铁轨,速度是绝对会超过马车的,而就算让马车在铁轨上跑,也不可能超过火车,更别提马车可能都上不了铁轨了。
我仍然觉得Chrome 和Windows Explorer 之间更有可比性,就好比是两辆火车(当然不是相同的火车),而最大不同的是铁轨。
Chrome 是磁悬浮列车,开在先进的铁轨上(云计算),而Windows Explorer 则是普通的火车,开在传统的铁轨上(个人计算机)。
但是最终时代在进步,云计算是大势所趋,因此Chrome 和Windows Explorer 之间的胜者只可能是Chrome。
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甚至可以说是传承?),微软和Google 都在为云计算而努力,他们努力成果的受益者只能是Chrome。
好吧,说了那么多Chrome 的优势,那么,也许有人会问:一旦云计算时代到来,Google 希望Chrome 成为人们进入“云端”的默认入口吗?我觉得不一定。
Google 不是像微软一样的软件公司(虽然微软可能会说自己是互联网公司),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Google 只是希望通过推出Chrome 从而迫使所有浏览器都能加快开发,让人们能更方便的接触到“云”,而Google 则将从人们在“云中”的活动获利。
当然,如果Chrome 能在云计算时代的浏览器市场占有和Google 搜索占有搜索市场一样的份额的话,Google 也不会不开心的。
“Gaikai-Streaming Worlds”这项新的服务技术于7月1日在官网上公布了一段DEMO 视频,向我们展示电脑游戏的未来发展方向。
有些类似于在GDC上公布的“Onlive”技术,无需在本地安装游戏即可享受流畅的游戏环境,也就是说,即使你是586电脑,一样可以玩魔兽,当然前提是你网络环境佳。
玩家通过浏览器启动游戏,游戏所在位置是服务商的平台,玩家不再需要花钱购买昂贵的硬件,只需要支付服务费。
在DEMO中演示了使用浏览器运行游戏,其中包括《孢子》、《马里奥赛车64》《乐高星球大战2》《极品飞车》《魔兽世界》等,画面流畅。
在谷歌,我们每天绝大部份时间里都是通过网页浏览器来工作的。
我们用浏览器搜索,聊天,收发Email 和协同工作,工作之余用浏览器进行网上购物,使用电子银行,阅读网络新闻以及和朋友保持联系。
因为将大量时间都花在了网络上,于是我们开始认真思考什么样的浏览器是最合适的,特别是当众多的优秀应用都是构建在浏览器的基础上。
我们认识到网络已经从简单的文本页面进化到富媒体和互动应用广泛普及的新时代,应该彻底地重新认识浏览器。
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浏览”器,而是一个现代化的平台,可以浏览网页,使用网络应用,并支持那些刚刚开始着手的功能。
Google Chrome浏览器和云计算以及SaaS,看似毫不相关的东西,其实是有关联的,Keso在理解Chrome中说,Chrome意在云计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Google通过Chrome 这个浏览器将原有服务器端的工作转移到客户端来实现,将用户的电脑加入到“云”中,实现计算能力的大幅提高。
Google Chrome在实现这个方案的过程中,主要依靠了更强大的JavaScript引擎V8和Gears技术。
新的JavaScript引擎实现了客户端计算的多进程,V8可以直接根据源代码直接编译出CPU可执行的机器码,加快运行速度。
在安全性上,沙盒模式可以使得,即使恶意程序在浏览器上运行,也不能在用户硬盘中写入任何数据。
一个浏览页面的崩溃不会影响到其他浏览窗口。
现在Google通过Chrome浏览器来部署云计算,将用户引向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的模式,以此来挑战微软的传统桌面软件模式,通过SaaS让用户将数据全部存在互联网上,Google通过提供服务进行收费,这也是Google的一个重要的盈利模式。
SaaS其实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Google的Gmail和Docs就是两个最典型的SaaS 样例,用户将自己的邮件和文档远程保存在Google的服务器上,以摆脱微软的Outlook和Office.Gmail和Docs对于普通用户使免费的,而Google对于企业用户进行收费来盈利。
其实浏览器看起来只是一个不值钱的免费小软件,目前流通于世的浏览器也比较繁多,而且这种产品本身也不具备盈利点,除了从搜索公司分享关键字广告分成外,没有其他盈利模式。
但是形象地说,浏览器是互联网的入口、是人们上网使用一切应用的入口,而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