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仪表岗前技术培训

合集下载

核电站仪表及控制广核培训课

核电站仪表及控制广核培训课
动力工程学院核能系
核电站仪表与控制
反馈 —— 系统的输出量全部或部分会送到输入端,它与输入量共同影响 系统的输出。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相减,使产生的偏差越来越小,称 为负反馈;反之,则称为正反馈。 反馈控制 —— 在有扰动时,力图减小系统输出量与给定值之间的偏差。 手动控制(人工控制) —— 被控制量在运行中总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而偏离所要求的值,因此运行人员就要根据观察随时加以控制。 自动控制 —— 采用机械或电气等装置来代替人工控制。没有人直接参与。 远距操作 (远动)—— 利用辅助能源对远离主控室的设备进行操作的过 程。 就地操作 (现场操作)—— 由人直接操作控制设备的操作形式。 开关量控制 —— 指被控设备只有两个状态,即开或关。 模拟量控制 —— 指对相应的执行机构的运动过程加以控制,使被控量接 近所要求的值。采用连续变化的信号。
动力工程学院核能系
核电站仪表与控制
叶丁丁 dingdingye@
核电站仪表与控制
课时安排及课程目标
章节 第1章 控制系统基础知识 第2章 集散控制系统 第3章 核电站仪表和控制系统(I&C)概述 第4章 温度测量仪表 第5章 压力测量仪表 第6章 流量测量仪表 第7章 液位测量仪表 第8章 机械量测量仪表 第9章 核测量仪表
描述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有: 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 输入响应法; 频率响应法; 状态变量表示法。
动力工程学院核能系
核电站仪表与控制
x(t) 控制系统 y(t)
输入
输出
系统的方框图表示
核电站仪表与控制
1. 微分方程:描述系统动态特性最基本的方法。
系统的动态特性若能用一个线性微分方程来表示,称为线性系统, 否则称为非线性系统。 微分方程的系数为常数,即不随时间变化,则系统称为定常系统, 否则为时变系统。

核电站仪表岗前技术培训

核电站仪表岗前技术培训

保护功能:用于保护核电厂、环境及人员的安 全。当核电厂出现事故时,保护核电厂的主要 设备、人员的安全,控制放射性对环境的影响。 主要包括: 1)当核电厂出现异常瞬态事件时,立即触发安 全停堆,防止瞬态事件的进一步发展; 2)当核电厂出现事故时,除立即触发停堆外, 还触发有关的专用安全设施动作,来终止或缓 解事故的动作; 3)设置安全连锁,防止因操纵员误操作而造成 事故工况; 4)对执行安全功能的设备进行故障诊断,保证 它们的安全功能不受影响。
在慢化剂中加入一定浓度的可溶性中子吸收剂B。 通过调节溶液中硼酸浓度或溶液总体积来补偿反应性。 硼酸浓度控制有自动补偿、稀释、快速稀释和加 浓等方式。
—伴随着反应堆的启动运行,由于从冷态到热态 运行中的温度变化以及燃耗、中毒等引起的比 较缓慢的反应性下降,采用稀释的方法调节; —停堆、换料及补偿氙的衰变引起的反应性增加, 需要加浓调节。
核电站测量仪表
授课教师
第一章 核电站仪表和控制系统概述 1.1 压水堆核电厂基本结构及流程
1.2 核电厂仪表和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
核电厂仪表和控制系统主要有三种功 能:信息功能、控制功能和保护功能

信息功能:监测核电厂的有关参数,及 时提供给操作员;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存 储。
信息功能主要包括
1)监测反应堆的中子通量水平及其变化率; 2)监测堆内中子通量分布及温度场分布; 3)监测核电厂的区域辐射剂量和工艺过程辐射剂量; 4)监测核电厂的工艺过程参数; 5)检测设备的状态、位置、运动速度; 6)监测燃料元件包壳的破损; 7)监测冷却剂的纯度; 8 ) 监测反应堆及设备事故的状态; 9)设备潜在故障的诊断及报警; 10)供电的监测与报警; 11)火灾的监测与报警; 12)异常、故障或事故的声光报警; 13)系统间的信息传输; 14)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及存储; 15)环境监测。

核电站仪表岗前培训 第五章压力测量仪表2

核电站仪表岗前培训 第五章压力测量仪表2

2)双T网络法
右图为原理图
工作原理 • 在交流电源正半周时,经D1对C1充电,在负半 周,C1经R1与RL放电,而C2负半周充电,正半 周放电。因此RL上的电压由C1和C2的充放电电 流之差决定,压力为0时C1、D1、R1和C2、D2、R2参 数相同。通过RL的电流为0。 • 当压力不为0时,差动电容C1和C2一个增大,一 个减少,使二者的平均放电电流不同。 RL两 端由电压输出。
L 0 L10 L 20
r 0 N
2
2
l
r 2 l 1 ( r 1)( c ) c r l
L10、L20分别为线圈1、2的初始电感值
当铁芯移动ΔX后,使右边电感值增加,左边电 感值减少。
L1
r 0 N
2
2
l
rc 2 l c X 1 ( r 1)( ) r l rc 2 l c X 1 ( r 1)( ) r l
活动铁芯向线圈1方向移动
U0 U
D
UC
Z 2Z0 1 (
1 Z 2Z 0 )
2
Ui
考虑到:ΔZ/2Z0<<1
U0
U0近似为
Z 2Z0 Ui
铁芯向线圈2移动 • 电桥输出为: 采用带相敏的交 流电桥,得到的 特性曲线
U0
Z 2Z 0
Ui
电感式压力变送器器的二次测量仪器毫伏计,自动 平衡电位差计,或转换成统一的电流或电压信号
L2
r 0 N
2
2
l
每只线圈的灵敏度
S1 S 2 dL dX
0 N ( r 1) rc

核电站仪表岗前培训 第五章压力测量仪表1

核电站仪表岗前培训 第五章压力测量仪表1
第五章
压力测量仪表
压力是工作介质状态的主要参数。是核电厂一回路的重要 过程参数。压力参数决定设备。如稳压器、蒸汽发生器、管道 的尺寸和壁厚。温度和压力限定冷却剂的状态。
5.1 压力测量的基本知识 一、压力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1.压力的概念 工程技术中的压力是物理学中的压强,即垂直作用在物体单位 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2.压力的表示方法 压力的表示方法以其参考零点压力的不同而不同,可以分为绝 对压力和表压力。 (1)绝对压力 以参考零点0所表示的压力称为绝对压力。 (2)表压力 以大气压力为参考零点所表示压力称为表压力 。 由管道或容器中直接取出的两个绝对压力值的差值,通常称为差 压。
四、双波纹管差压计
双波纹管差压计在火力发电厂中主要用于流量和 水位测量指示记录的二次仪表。如果用于流量测量, 差压计往往还带有积算装置。各种功能的双波纹管差 压计测量部分的作用原理都是相同的。测量的差压值 上限可达0.4MPa,耐工作压力上限可达40MPa,精确 度可达1.0~1.5级。 双波纹管差压计主要由测量机构、传动机构、记 录机构以及机械积算装置等部分组成。
5.3
电感式压力变送器
功能:把介质的压力信号转换成标准的的电信号。 种类:电感式、电容式、压阻式、霍耳压力变送器等 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线圈自感或互感的变化来实现测 量的一种装置。可以用来测量位移、振动、压力、流 量、重量、力矩、应变等多种物理量。 电感式传感器根据转换原理不同, 可分为自感式、 互感式两种; 根据结构形式不同,可分为气隙型和螺 管型两种。在被测量转换成线圈自感或互感的变化时, 一般要利用磁场作为媒介或利用铁磁体的某些现象。 这类传感器的主要特征是具有线圈绕组。
三、弹簧管压力表
它可以测量压力,也可以测量真空。按照使用的 弹簧管的种类可分为单圈和多圈弹簧管压力表。按照 适用的条件可分为耐振型、耐热型、耐腐蚀型、抗冲 击防爆型以及专用压力表等。它们的工作原理是相同 的。 1.单圈弹分管压力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中电建核电岗前培训内容6

中电建核电岗前培训内容6

中电建核电岗前培训内容6(原创版)目录1.岗前培训的背景和目的2.岗前培训的内容3.岗前培训的效果和意义正文正文”。

请从以下文本开始任务,文本:中电建核电岗前培训内容 6。

一、岗前培训的背景和目的随着我国核电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于核电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同时保证核电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安全运行,中电建核电公司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了一系列的岗前培训。

这一培训旨在帮助员工尽快熟悉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确保员工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二、岗前培训的内容中电建核电岗前培训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核电基础知识:包括核物理、核反应、核电站系统等基础知识,帮助员工熟悉核电领域的专业术语和基本概念。

2.核电安全知识:包括辐射防护、核事故应急处理、安全文化等,让员工了解核电安全的重要性和方法。

3.岗位技能培训:根据员工所在岗位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如电气、机械、通信等专业技能。

4.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员工在团队中的协作意识,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学会与同事、上级和客户有效沟通。

5.企业文化融入:通过培训,使员工了解企业的价值观、文化、使命等,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三、岗前培训的效果和意义中电建核电岗前培训对于新入职员工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培训,员工可以迅速掌握核电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最后,培训有助于员工更好地融入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总之,中电建核电岗前培训内容丰富多样,对新入职员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电建核电岗前培训内容6

中电建核电岗前培训内容6

中电建核电岗前培训内容6摘要:1.中电建核电岗前培训内容概述2.核电基础知识培训3.核电安全培训4.核电工程技术培训5.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培训6.总结正文:中电建核电岗前培训内容6中电建核电岗前培训内容旨在为新员工提供全面而系统的核电知识与技能培训,确保员工在上岗后能够快速融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本次培训内容共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中电建核电岗前培训内容概述核电岗前培训内容涵盖了核电基础知识、核电安全、核电工程技术、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等多个方面,为新员工提供了全面的培训体系。

通过此培训,新员工可以更好地了解核电行业,掌握核电相关技能,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核电基础知识培训核电基础知识培训包括核物理、核反应堆原理、核电站系统及设备等方面的内容。

新员工需要掌握核电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后续的实际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三、核电安全培训核电安全培训是核电岗前培训的重要环节,包括核安全文化、辐射防护、应急预案等内容。

新员工需要深入了解核电站的安全生产要求,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

四、核电工程技术培训核电工程技术培训主要涉及核电站的建设、调试、运营、维护等方面的技术知识。

新员工需要学习核电站各个系统的运行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核电站工程技术的核心要素。

五、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培训在核电站工作,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尤为重要。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培训旨在提高新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沟通效果,形成高效的工作合力。

总之,中电建核电岗前培训内容6 为新员工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培训,使新员工能够快速掌握核电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核电站仪表岗前培训 第四章温度测量仪表1

核电站仪表岗前培训 第四章温度测量仪表1

五、热电偶的结构
普通型热电偶 铠装热电偶 薄膜型热电偶
热电偶的结构 1-热电偶热端;2-热电极;3-绝缘管;4-保护套管;5-接线盒
六、热电偶电势的测量仪表 毫伏计、电位差计、温度变送器 计算机 的热电偶输入模块 七、热电偶的校验
八、热电偶在压水堆核电站的应用举例——堆芯温 度的测量 堆芯温度测量的功能
一、热电偶的测温原理
基于热电现象
1.接触电势
2.温差电势 3.热电偶回路热电势
结论 (1)热电偶的热电势是热电偶两端温度的函数之差, 其大小取决于热电偶两个热电极材料的性质和两 端接点温度,而与热电极几何尺寸无关。 (2)如果保持热电偶冷端温度to恒定不变,对一定 材料的热电偶其fAB(t0)亦为常数,设为C,则 热电偶的热电势只与热电偶热端温度t有关,若 测得EAB(t,t0) 值,便可知温度t值,这就是热电 偶测温原理。即 EAB ( t, t0 )=fAB ( t ) – C
三、热电偶参比端(冷端)温度处理方法
原因 常用的处理办法有以下几种 1.计算法(电势修正法) EAB(t,0)=EAB(t,t0)+EAB(t0,0)
2、仪表机械零点调整法
3、恒温法
4、补偿导线法
5、补偿电桥法(冷端补偿器)
四、标准化热电偶与非标准化热电偶
•铂铑10-铂热电偶(分度号S) •铂铑13-铂热电偶(分度号R) •铂铑30-铂铑6热电偶(分度号B) •镍铬一镍硅(镍铬一镍铝)热电偶(分度号K) •镍铬一康铜热电偶(分度号E) •铁一康铜热电偶(分度号J) •铜一康铜热电偶(分度号T) 在核辐照环境下,镍铬一镍硅热电偶是最 稳定的,铁-康铜热电偶次之,其他的更差。
测温仪表的分类 接触式测温仪表 膨胀式温度计 压力式温度计 热电偶温度计 热电阻温度计 非接触式测温仪表:辐射式高温计

核电站仪表岗前培训第九章中子注量率监测仪表

核电站仪表岗前培训第九章中子注量率监测仪表

坪:不随V而改变的一段曲线称为探测器的“坪”。
坪长:坪的长度,坪长=VD-VG。
坪斜:
%
核电站仪表岗前培训第九章中子注量 率监测仪表
3. 反应堆中子注量率测量中常用的几种气体探测 器
(1)电离室
用于收集和测量由入射辐射以及来自电离室结构 的次级辐射与电离室内确定的已知体积的气体相互作 用而产生的离子和电子电荷。
(1) 涂硼正比计数管 中心阳极丝是由Ø25μm的不锈钢做成,圆筒形阴极是 由高纯度铝制成。阴极内表面涂以丰度为92%的硼 10B ,两电极之间相互绝缘,计数管内充以氩气(Ar) 和少量的二氧化碳(CO2)。计数管长558mm。
核电站仪表岗前培训第九章中子注量 率监测仪表
(2)BF3正比计数管
核电站仪表岗前培训第九章中子注量 率监测仪表
3. 自给能探测器的种类
(1)内转换自给能探测器:又称快响应自 给能探测器。基本结构:发射体、绝缘 体、收集体及电缆组成。
发射体:铂或钴、钪、镉等材料制成。 绝缘体:氧化镁制成。 收集体:外径1.5mm的不锈钢制成。 电缆:外径1.0mm的同轴电缆。
工作原理
核电站仪表岗前培训第九章中子注量 率监测仪表
3、微型裂变室 由焊接端塞、同芯包壳及测量体三部分组成。
核电站仪表岗前培训第九章中子注量 率监测仪表
因为裂变碎片产生的能量比核反 应产生次级粒子的能量大得多, 所以裂变电离室的灵敏度比硼电 离室更高,γ射线影响更小,更适 合与更高γ辐射场内的中子探测。
核电站仪表岗前培训第九章中子注量 率监测仪表
4、计数管
正比计数管的脉冲信号与入射粒子在管内所产生的 初级电离的离子对的数目成正比。如果粒子射程不长而 可停止在管内气体中,则该粒子的种类、数目和个数可 被探测到。在甄别电路的配合下,可把β、γ射线所产 生的较小的脉冲甄别掉,而只记录α粒子。

核电站仪表岗前培训 第五章压力测量仪表3

核电站仪表岗前培训 第五章压力测量仪表3
冷却剂压力可用安装在壳体内部的 敏感元件来测量,也可以用延伸到壳体 外部的引压管接头相连接的敏感元件来 测量。 压水堆冷却剂回路的压力测量,通 常是在稳压器上安装一个支管段,再从 支管段上引出几个引压管送至压力变送 器来测量冷却计回路的压力。稳压器有 七路压力测量通道:两路用于压力调节, 三路向反应堆保护系统提供压力保护信 息;两路用于校正压力测量通道。
压力测量按其量程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启动和 停堆过程中的宽量程测量;另一种是功率运行期间 的高起点窄量程测量。 宽量程变送器,量程为0~20MPa, 在一回路启动 和停堆阶段,用它们来指导运行人员对反应堆冷却 剂压力进行控制。 窄量程测量,稳压器建立汽腔之后,RCP的压 力测量由稳压器的压力测量传感器给出,它们的量 程为11.0~18.0MPa,作为调节和保护信号。
• 有六个压力测量仪表,其中: • ——RCP14MP和15MP的测量信号参加一回路 压力控制; • ——RCP005MP,006MP,013MP产生反应堆保 护信号(高、低压紧急停堆、P11和安注)及用来 计算超温ΔT的保护阈值; • ——RCP16MP用来刻度上述几个压力传感器, 并作为水压试验的监测仪表。
• 给水-蒸汽母管压差 • 由ARE00lMP测量,该压差计两侧分别连接到给水母管 和蒸汽联箱上。
Hale Waihona Puke • 蒸汽压力 • 在每条蒸汽发生器蒸汽管线上,都设有三个压力变送 器,它们位于安全壳隔离阀与卸压阀之间。对于001GV, 它们是VVP007MP,010MP,013MP,其中010MP,013MP
用于修正蒸汽流量测量,007MP用于控制GCT-a排放阀。
同时三个通道都被用作专设安全设施启动逻辑的输入。

核电站仪表岗前培训 第七章液位测量仪表

核电站仪表岗前培训 第七章液位测量仪表
第七章 液位测量仪表
第一节 一、概述 物位:统括液位、料位和界面的位置。 液位:容器、河道和水库里液体的表面位置。 料位:指容器内所贮存的固体颗粒、粉料等堆积高度的表 面位置。 液位计:测量液位的仪表。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液位往往是很重要的控制参数。对 于一般储液装置内所储存液体的多少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是不 可忽视的。 液位测量概述
三、稳压器水位测量:采用内参考管的差压检测方 法
采用外参考管
四、压力容器水位测量
电磁式 电气式液位测量是直接将液位转换为电阻、电容、 电感等量值的变化 。
声波式
核辐射式
第二节 液体静力液位计
第三节 差压式液位计
它是静压式液位测量仪表,在稳压器水位、压力容器 水位、蒸汽发生器水位、高加水位、除氧器水位测量中都 得到应用。 工作原理:把液位高度的变化转换成差压的变化.其 测量仪表是差压计或差压变送器. 液位差压的转换一般采用平衡容器来实现.
一、敞口容器的液位测量原理
二、密封容器的液位测量原理
三、三通阀
四、“干脚”系统
五、“湿脚”系统
六、零点校正
=பைடு நூலகம்
七、零点迁移
1.无迁移 2.负迁移 3.正迁移
第四节 电阻式液位计
第五节 电感式液位计
第六节 浮子液位计
二、蒸汽发生器水位测量
• 水位测量 • 蒸汽发生器壳体上设置有四个不同高度的水位 表接管;宽量程水位变送器测量上下两个接管的 压差,窄量程水位变送器测量中间两个接管的压 差,它们的量程分别为15.9m和3.6m。 • 宽量程水位只提供指示,测量从管板到蒸汽发 生器壳体顶部的水位,用于蒸汽发生器充水、排 水和湿保养阶段水位的监视。 • 四个窄量程信号都在控制室提供指示。窄量程 水位用于指示、控制和保护。用2/4逻辑提供低-低 水位紧急停堆来进行热阱丧失保护,高水位汽轮 机脱扣来保护汽轮机免受蒸汽过量含水率的危害, 高水位还引起紧急停堆。

核电站仪表岗前培训-位移和振动检测仪表

核电站仪表岗前培训-位移和振动检测仪表
Ǘ 12
dt
Md {Ǘ1
Ǘ 0 =



=
Ǘ1 = 1 − dt
Ǘ1
= −1 −
dt
Ǘ 0 = −Ǘ1
Ǘ 0 = −
Ǘ
1 + 1
3
等效电路
4
I1 e1 / R1 ,j L1
初级线圈的电流为:
在次级线圈中感应出电压
第五章 位置检测仪表
位置检测实际上就是位移的检测,是线位移和角
位移检测的统称。
常用的位移检测仪表:
电位器式位移检测仪表;
电容式位移检测仪表;
电感式位移检测仪表;
变磁阻式位移检测仪表;
差动变压器式位移检测仪表;应变式位移检测仪表;
光导式位移检测仪表;
振弦式位移检测仪表;
数字式位移检测仪表;
电位器式角位移检测仪
序加硼;
插入特低限(Z-ZL 0)报警,立即加硼。
16
17
5. 棒位监测装置的技术指标
1. 测量范围为232步(实际为228步),每步
15.875mm;
2. 不管温度高低,棒速快慢,测量精度均为满
刻度的5%(12机械步距);正常温度下,棒低速
移动,测量精度为6机械步距;正常温度下,棒
快速移动,测量精度为8机械步距;

1
第一节 差动变压器式位移检测仪表
一、结构和工作原理
变压器式传感器是将非电量转换为线圈间互感M的
一种磁电机构,很象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因此常称变压器
式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多采用差动形式。
变气隙型
螺管型
2
设在磁心上绕有两个线圈N1、N2,一次
侧线圈通入激励电流,它将产生磁通,在二次侧线

核电站仪表岗前培训 第六章流量测量仪表

核电站仪表岗前培训 第六章流量测量仪表
第六章 流量测量仪表
第一节 基本知识
一、流体的流量 流量的定义:流体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或明渠某 一截面流体的量,也称为瞬时流量。在某一段时间间隔内 流过某一截面的流体的量称为流过的总量,也称作积分流 量或累积流量。总量除以得到总量的时间就称为该段时间 内的平均流量。 流体流量的表示:一般可分为质量流量 qm和体积流量 qV 。 两者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流体的密度; g——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体积流量qV与通流面积A0之间的关系:
qV A0 2 gV f Af
f
考虑到锥度很小的锥形管中通流面积A0与浮子在管中的高度H 近似成正比,即 A0 ≈CH
式中
C——与圆锥管锥度有关的比例系数。
可得体积流量与浮子高度的关系式:
qV CH
二、流量公式
对于一定常的流动,在截面A和截面B处将满足流体质 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在充分紊流的理想情况下,流体流动 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为

4 D2 v A

4
d / vB
2
pA
2 2 1 p 1 1 2 C A v A B CB v B v B 2 2 2
流量公式的实用形式:
C 1 4
qm 0.004
d t 2 1p
qm 0.004
C 1 4
2 Dt 2 1p
qV 0.004
C 1 4
d t
2
p
1
qV 0.004
C 1 4
2 Dt 2
p
1
流量公式中各量的单位为:体积流量qV—m3/h;质量流量 qm——Kg/h;直径d或D—mm;密度ρ1—kg/m3;差压Δp— Pa。

核电站仪表岗前培训 第四章温度测量仪表3

核电站仪表岗前培训 第四章温度测量仪表3
四、热电阻阻值的测量仪表
对于热电阻阻值的测量,在实验室常用手动电位差 计和手动平衡电桥,在工业上常采用不平衡电桥和自动平 衡电桥。 任何测量电阻的方法,都应注意: (1)通过热电阻的电流不能超过允许值; (2)连接导线的阻值要固定; (3)连接导线的接线方式要尽量能消除环境温度的影响 (采用三线制和四线制接线方式) 下面主要介绍电桥测量法。
C3,C4信号(闭锁控制棒提升且汽轮机负荷速降〉,这些信号生成逻
辑均为2/3,即三个环路中有两个以上达到阈值则出现相应的保护 信号。 • 用于保护的Tavg也产生P12允许信号,其生成逻辑亦为2/3.
说明:每个环路的测温旁路上设置了6个电阻 温度计,其中三个测量热段温度,三个测量冷 段温度。如对一环路,热段温度计为 RCP030,031,032MT(量程275 ~ 345度),冷 段温度计为RCP033,034,035MT(量程265 ~ 335度),其中030,033MT信号用于保护通道, 032,035MT信号用于控制通道,031, 034MT备用。 在返回管线上,设有流量测量计(1环路为 RCP036MD),以监测旁路管线是否有足够的 流量,如果流量低则报警,相应环路的温度测 量信号不可用。
1、用手动平衡电桥测电阻
原理图
三线制连接图
2、用自动平衡电桥测电阻
3、用不平衡电桥测电阻
五、热电阻在核电站的应用举例——反应堆进出 口冷却剂温度的测量
测量目的
1.监察反应堆的冷却条件和蒸汽发生器的工作是否正 常; 2.测量其出口温度则是监察反应堆的工作是否正常及沸 腾裕量; 3.冷却剂进、出口平均温度的信号,还作为压水堆功率 调节系统的控制参量,以及反应堆保护系统超功率保 护动作信号之一。 4.堆冷却剂进、出口温差在冷却剂流量不变的情况下, 可以准确地代表反应堆的热功率,它可以和流量信号 一起输入计算机,进行热功率计算或积算,并用它来 校核通过电离室计量的功率量程的核功率测量仪表。

核电站仪表岗前培训反应堆仪表

核电站仪表岗前培训反应堆仪表
能量为E n 的中子微观截面σ= σ0(1/υ)
15
二、核反冲法
中子与物质原子核发生弹性碰撞,原子核被反冲,且带一定正电荷,选用反冲核
弹性碰撞截面大的材料作为探测器灵敏物质,就可以简接测量中子的注量率。通常是 利用含氢物质作为灵敏体。
反冲核的反冲能表示为:
EA

4A (1 A)2
En
cos2
设:在1000小时实验下a类元件损坏零件的百分数为λ a ,
仪表中有 K 种类别的元件,a种类型的元件数目为 n a ,
1000小时工作中仪表损坏的百分数为:
k
1 na
K
a na
a
八、稳定性
稳定性表明仪表测量某固定量时,示值随时间及使用条件变化的性能。
如, 环境温度变化1度,示值X 的变化值来确定的。
0.0006
0.4
0.0015─Leabharlann 0.850.00085
≤0.0005
0.55
0.00055
0.019
1.5
0.0015
半衰期 (天)
1.41×1010 3.38×1010 2.45×105 2.34×107 4.47×109 2.4×106 17
四、活化法
稳定的原子核吸收中子后,转变为放射性原子核,它们通常在衰变时会放出带电 粒子,由此可以简接测出中子的通量密度。例如:
六、动态特性 仪表指示值x 跟随被测量值x0 变化的反应能力。
1、上升时间:示值从稳定态值的 5% 变化至 95% 所需的时间; 2、响应时间:示值从开始变化到稳态值 +、-R m 范围,所需的时间。 3、过冲量:示值变化的最大振幅减去稳态值,对稳态值的百分数。
10

电仪工段岗位培训实施方案

电仪工段岗位培训实施方案

电仪工段岗位培训实施方案一、培训目的本岗位培训旨在提高电仪工段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使其具备独立完成岗位工作的能力。

二、培训内容1. 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详细介绍电仪工段的岗位职责和相关工作流程,确保员工对工作职责有清晰的认知和理解。

2. 仪器仪表知识:介绍常见仪器仪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培养员工对仪器仪表的熟悉程度。

3. 电气知识:系统讲解电气知识,包括电路原理、电气设备的安装和维护、电气故障处理等方面,提高员工的电气技能。

4. 仪器仪表维护与校准:学习常见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和校准,掌握维护和校准的方法和流程。

5. 安全操作规程:强调电仪工作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提醒员工关注安全风险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工作。

6. 故障排除与维修:通过实例演练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培训员工故障排除和设备维修的技能,提高岗位应变能力。

三、培训方法1. 理论讲授:采用授课形式,通过PPT、讲义等方式讲解岗位职责、仪器仪表原理等理论知识。

2. 实操演练:组织员工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解决方案和工作中的问题,培养员工的问题处理和决策能力。

4. 课堂互动: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和交流,促进互动和学习效果。

四、培训计划1. 预培训评估:对电仪工段员工进行能力评估,确定培训内容和重点。

2. 岗前培训:介绍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提醒员工注意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3. 理论培训:组织授课和学习讨论,讲授仪器仪表知识、电气知识、安全操作规程等理论内容。

4. 实操培训:组织员工进行仪器仪表操作实训和设备维护维修实操演练。

5.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解决方案和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员工的问题处理和决策能力。

6. 培训总结:对培训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并提供反馈和意见。

五、培训评估与效果检测1. 培训反馈:组织员工填写培训评估问卷,了解员工对培训内容及方式的满意度,收集意见和建议。

核电站培训计划

核电站培训计划

核电站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核电站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单位,其安全及运行稳定性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核电站运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安全意识,制定了以下核电站培训计划。

二、培训内容1. 核电站基本原理培训对象:核电站运行人员培训内容:核电站的基本构造、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核裂变等基本核能知识的讲解。

2. 核电站设备操作与维护培训对象:核电站设备操作人员培训内容:核电站各项设备的操作维护规程、安全操作流程、设备故障排除等方面的培训。

3. 核电站安全管理培训对象:核电站管理人员培训内容:核电站安全管理体系、应急预案、事故应对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4. 核电站辐射防护培训对象:核电站操作人员培训内容:辐射防护知识、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培训。

5. 核电站环境保护培训对象:核电站环保人员培训内容:核电站对环境的影响、环境管理体系、污水处理、废气排放等方面的培训。

6. 核电站危险品管理培训对象:核电站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内容:危险品的识别、存储和处理规程、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培训。

三、培训计划1. 培训周期本培训计划为期一年,分为基础培训和专业培训两个阶段。

2. 培训形式基础培训采用集中培训的形式,专业培训采用实操结合的形式。

3. 培训安排(1)基础培训:前三个月,核电站所有员工接受基础培训,包括核电站基本原理、设备操作与维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2)专业培训:接受基础培训合格后,根据不同岗位安排相关专业培训,包括环境保护、辐射防护、危险品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4. 培训考核培训期间将进行多次考核,不合格者需重新接受培训。

四、培训保障1. 培训师资核电站将邀请国内外专业人士担任培训讲师,确保培训质量。

2. 培训设施核电站将配备专门的培训教室和实操设施,以保障培训效果。

3. 培训经费核电站将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培训计划,包括讲师费用、设施采购及员工培训津贴等。

五、培训效果评估1. 培训结束后,将对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测评,以评估培训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功能:用于保护核电厂、环境及人员的安 全。当核电厂出现事故时,保护核电厂的主要 设备、人员的安全,控制放射性对环境的影响。 主要包括: 1)当核电厂出现异常瞬态事件时,立即触发安 全停堆,防止瞬态事件的进一步发展; 2)当核电厂出现事故时,除立即触发停堆外, 还触发有关的专用安全设施动作,来终止或缓 解事故的动作; 3)设置安全连锁,防止因操纵员误操作而造成 事故工况; 4)对执行安全功能的设备进行故障诊断,保证 它们的安全功能不受影响。

1.3 压水堆反应性控制
反应性定义为上一代与下一代中子数的 相对变化,即 N 2 N1 N2 增殖因数k
k 新生一代中子数 上一代中子数
k 1 k
1.3.1 压水堆反应性效应
压水堆中引起反应性变化的主要是 燃料、慢化剂和毒物。 1)燃料温度系数 燃料温度的上升导致燃料有效吸收 截面增大,中子吸收增大。 238U的燃料温度系数总是负的。
控制功能:控制核电厂在规定的工况下运 行。 主要包括: (1)现场控制; (2)远距离控制; (3)自动控制。 ● 核电厂控制可 分为两个部分: 反应堆功率控制和过程控制

主要的控制系统有: ——反应堆功率控制系统; ——一次冷却剂过程参数监测及控制系统; ——二次冷却剂过程参数监测及控制系统; ——汽轮机控制及保护系统; ——发电机控制及保护系统; ——换料控制系统; ——核电厂信息处理系统。
核电站测量仪表
授课教师
第一章 核电站仪表和控制系统概述 1.1 压水堆核电厂基本结构及流程
1.2 核电厂仪表和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
核电厂仪表和控制系统主要有三种功 能:信息功能、控制功能和保护功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信息功能:监测核电厂的有关参数,及 时提供给操作员;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存 储。
信息功能主要包括
1)监测反应堆的中子通量水平及其变化率; 2)监测堆内中子通量分布及温度场分布; 3)监测核电厂的区域辐射剂量和工艺过程辐射剂量; 4)监测核电厂的工艺过程参数; 5)检测设备的状态、位置、运动速度; 6)监测燃料元件包壳的破损; 7)监测冷却剂的纯度; 8 ) 监测反应堆及设备事故的状态; 9)设备潜在故障的诊断及报警; 10)供电的监测与报警; 11)火灾的监测与报警; 12)异常、故障或事故的声光报警; 13)系统间的信息传输; 14)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及存储; 15)环境监测。
2 反应性控制方法
常用控制棒组件、加装可燃毒物棒和在冷 却剂中加入硼酸等联合的控制方法 。 (1)控制棒 :用于控制反应堆快速的反应
性变化 。 —停堆; —在功率运行范围内,由慢化剂温度变 化引起的反应性变化; —由负荷变化引起的反应性变化: —与功率系数有关的反应性变化等。
(2)慢化剂中可溶性毒物控制
1. 反应性控制的目的 反应性控制,就是采取各种有效的控制方 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控制反应堆的剩 余反应性。 (1) 满足反应堆长期运行的需要 ; (2) 使反应堆在整个堆芯寿期内,保持平坦的功 率分布,使功率峰因子尽可能的小 ; (3) 适应外界负荷的变化; (4) 反应堆出现事故 ,能通过保护系统迅速落棒停 堆,并保持一定的停堆浓度 。
Tavg (Th Tc ) / 2
反应堆输出功率Pn可表示为
Pn FCp (Th Tc )
核电厂运行的目标是使PH = Pn
2)慢化剂温度系数 慢化剂水的温度升高,水膨胀,密度减小, 慢化能力减弱,反应性变小;而硼毒作用将随 硼密度减小而下降,使反应性增大。 压水堆在功率运行时,要求慢化剂温度系 数是负的。 3)慢化剂压力系数 4)慢化剂汽泡系数 5)中毒效应 氙和钐吸收大量热中子而引起放 映性的变化。
1.3.2 压水堆固有的自稳自调特性
核电厂负荷运行方式主要有两种: 基本负荷(模式A)运行方式和负荷跟踪 (模式G)运行方式 1. 基本负荷(模式A)运行方式
2.负荷跟踪(模式G)运行方式
两种模式的比较
在机组采取比较缓慢的负荷跟踪运行时, 可以采用模式A。这种情况下调硼操作所排出 的慢化剂数量比采用模式G要少得多。而在快 速的负荷跟踪运行时,情况正好相反。 在燃料循环末期,用模式A不可能进行快 速的负荷跟踪运行。模式A适合于带基本负荷 运行的机组,功率调节性能较差,但在运行过 程中设备受到的热应力较小,这将无疑地有利 于安全和机组的寿命。 采用模式G功率调节系统操作方式,可以 使机组具有灵活的功率调节性能。在任何情况 下机组可以参与负荷跟踪和电网调频运行。
(3) 可燃毒物棒控制
压水堆采用在堆内装入中子吸收截 面较大的物质,把它作为固定不动的控 制棒装入堆芯,用以补偿堆芯寿命初期 的剩余反应性。一般为含硼玻璃棒。 在首次燃料循环开始时,它具有降 低对慢化剂中硼酸浓度的要求的作用。 在第一寿期终了换料时,可燃毒物棒就 去掉。
1.4 压水堆核电厂负荷运行方式
在慢化剂中加入一定浓度的可溶性中子吸收剂B。 通过调节溶液中硼酸浓度或溶液总体积来补偿反应性。 硼酸浓度控制有自动补偿、稀释、快速稀释和加 浓等方式。
—伴随着反应堆的启动运行,由于从冷态到热态 运行中的温度变化以及燃耗、中毒等引起的比 较缓慢的反应性下降,采用稀释的方法调节; —停堆、换料及补偿氙的衰变引起的反应性增加, 需要加浓调节。
自稳性:反应堆出现内、外扰动时,反应堆能维 持原功率水平的特性。例如反应堆引入一个正 的反应性扰动,由于温度效应产生一个负反应 性,抵消了正反应性扰动。 自调性:负荷变化时,反应堆自身能迅速达到热 平衡。 例如 汽轮机负荷突然变化的过程,体现出压 水堆的自调特性。
1.3.3 反应性控制的功能要求及措施
1.5 压水堆核电厂稳态运行方案
所谓核电厂稳态运行方案是指反应 堆及动力装置在稳态运行条件下,以负 荷功率或反应堆功率为核心,各运行参 数,如,温度、压力和流量等应遵循的 一种相互关系的特性。
核电厂的输出功率PH与蒸汽发生器 一次侧和二次侧的温度差有如下联系:
PH (UA) s (Tavg T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