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画意”入手:文言文教学的一个视角——《三峡》一课的教学解读

合集下载

《三峡》说课稿

《三峡》说课稿

《三峡》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三峡》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该篇文章选入教材旨在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特别是朗读能力,在朗读中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

在品味文章诗情画意的基础上,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它是在七年级、八年级上半学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学生今后学习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峡》为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它借山水抒性灵,开启了山水游记的先河,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神奇的山水图画。

通过学习此文,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领略祖国河山之美、领悟民族语言之美、感悟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之美,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本单元提示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读出一点语气。

因此,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本文的特点及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我制定如下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背诵并默写全文。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教学重难点《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作了明确的规定:"学生应该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意图,顺畅地朗读文言课文,熟读或背诵课本中规定的文言诗文。

"因此我将本科的重难点确定为:重点:深入作品的意境,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三峡》说课稿(精选3篇)

《三峡》说课稿(精选3篇)

《三峡》说课稿《三峡》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名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峡》说课稿(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峡》说课稿1一、说教材《三峡之秋》一课是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方纪先生用他的亲身感受,向我们介绍了雄奇壮丽的三峡景色。

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这一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描写流畅,韵律感强烈,琅琅上口,适合学生朗读。

学生自读课文,既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让学生在新闻记者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这一单元的自读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

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来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贪图三峡之秀丽雄奇的美景,产生热爱三峡,热爱祖河山的感情。

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

二、说教法为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反复阅读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时教学。

三、说方法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本课时可引导学生应用“谈→思→议→读”,即:“初步了解深入体会→评议提高→诵读升华”这一学习方法,学习本课时内容。

四、说程序(一)创设情境感受美1、虽然巫溪地处三峡库区,但学生几乎都没有切身体验过三峡的雄奇壮丽。

因此,授课时可用语言描述激发学习兴趣(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里。

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2、听学生介绍搜集的资料;3、欣赏《三峡风光》等三个步骤,逐步引入本课教学。

(二)凭借情境鉴赏美在学生进入情境后,可引导学生按以下方法去鉴赏美。

教师把录像定格、让学生说出三责秋天的景物特点,并抓关键词句学文,重视比喻句的学习,抓住词句的形象点现象,体会景物的特点。

初中语文_《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反复朗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

品味语言的精妙。

3、掌握方法,轻松背诵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三峡的美教学难点: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以让我们见字知意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生答“山”)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生答“水”)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所以,我们如果来欣赏“峡”,就不仅仅要品它的山,还要读它的水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欣赏中国的峡中极品——长江三峡(板书题目及作者:三峡郦道元)二、明确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2.反复朗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3.掌握方法,轻松背诵三、检查预习:郦道元: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是为河流水道专著《水经》作的注释,它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四、朗读课文1、读准字音,我能行阙嶂曦襄御溯湍啸属涧2、师范读课文,生听读课文。

3、停顿恰当,我能行。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生再读课文4、正确翻译,我能行:我们要想了解三峡更多的知识,欣赏它更美的自然风光,就要再读课文,并借助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把课文通顺地译成现代文你觉得哪个词很重要,就做一下批注;哪儿有疑问,也做一下标记4人小组共同完成这个学习任务。

(生小组合作交流)师检查学习情况,生开火车解释阙:自非:曦:沿:溯:虽:奔:疾:属引:清荣峻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四、品读课文(一)带着问题,朗读课文:1、山——怎样的山?2、夏水——有什么特征?3、春冬——景色如何?4、秋景——给你什么感觉?(二)生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以上问题(三)全班交流师适时板书山: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夏水: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春冬:素湍绿潭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五、探究课文:同学们,下面让我们展示一下自己对于《三峡》语言的赏析,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出示的格式,来回答大家可以抓住景物的色彩来赏析,可以从动静结合的写法来赏析,也可以从正面与侧面描写的角度来赏析,还可以紧扣文中的修辞方法来赏析屏幕显示:观景赏物,揽胜探美——做游客1、拍照片——说明照片的内容和拍摄的理由,题写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峡》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峡》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峡》说课稿《三峡》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文之一,通过描写三峡的壮丽景色和文化遗产,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三峡》是一篇旅游描写的散文课文。

通过描写三峡的壮丽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遗产,引发学生对于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的思考和感悟。

课文内容广泛,涵盖了山水风光、人文史迹等多个方面,语言简洁明快,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三峡》,使学生了解三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积累相关词汇、词组和句型,并能正确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和图片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三峡》,使学生体验到自然壮丽景色的美丽和人文历史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2.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描写三峡的景色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1.情景法:通过展示图片、听音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2.讨论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对话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能力。

3.自主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相关三峡的视频或展示三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于三峡的认知和兴趣。

2.新课呈现(15分钟)教师首先呈现课文的标题和作者,并导入课文主题。

然后,教师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

最后,教师播放有关三峡风景的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三峡风光,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三峡的美景和感受。

3.讨论与交流(15分钟)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自己眼中的三峡,如:三峡对于中国的意义是什么?三峡的壮丽景色是如何形成的?学生可以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峡》说课稿

《三峡》说课稿

《三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郦道元的《三峡》。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三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大多为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峡》是一篇典范的山水散文,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文章先总写三峡的地貌特征,再分写三峡不同季节的景色,展现了三峡独特的自然风光。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和语法知识。

但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三峡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光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需要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准确流畅地翻译全文。

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分析文中描写三峡景色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三峡的壮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三峡景色的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体会三峡景色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律之美,理解课文内容。

2、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三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峡的美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三峡课文语文教案:让学生背景知识更丰富

三峡课文语文教案:让学生背景知识更丰富

《三峡课文》是中学语文必修课的一篇散文,是著名作家鲁迅所写。

该文主要描述了三峡的自然景观、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这些背景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的启示和思考。

这篇文章紧扣学科教学大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三峡这篇课文的阅读,让学生背景知识更加丰富。

一、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了解文章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背景。

特别是在三峡工程未建成之前的三峡风光、历史景观和人文风貌。

教师可以通过将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结合文本进行展示,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让学生思考文章中所包含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例如:鲁迅在文章中提到了“溯源追踪、质朴自然”的观念,这正是我们当代人所应该追求的生活方式。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思考,可以在启迪学生的思想和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二、拓展学生的视野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三峡是中国乃至世界闻名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胜地。

除了文章所涉及到的地方之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美丽的自然景观。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们分享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文化史实等来向学生展示这些景点和文化特点,从而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背景。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讨论一些更深刻的问题,例如:中国文化的特点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这种独特性不仅要从历史、文化和人文背景方面体现,同时也要体现在当今的社会现实中。

三、拓宽学生的思考领域通过三峡课文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许多不同的领域进行思考。

例如:在文学领域,学生可以探讨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包括现代文学、传统文学或古典文学等。

同时,学生还可以进行跨学科的思考。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地理、自然科学或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对三峡的自然景观和社会背景进行深度分析和理解。

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拓宽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和体验,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峡》说课稿——市一等奖

《三峡》说课稿——市一等奖

《三峡》说课稿——市一等奖第一篇:《三峡》说课稿——市一等奖只言片语摹山范水诵思说写赏美悟情-------说《三峡》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只言片语摹山范水诵思说写赏美悟情》。

通过对《三峡》一文的解读,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课堂评价这几个方面谈一谈对本课的认识。

一.立足文本,细析教材准确定位:1、细析说教材八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个文言诗文单元,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优秀文化,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

本文是第二个文言诗文单元的第一课,它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

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四季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壮美风光。

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更是令人赞叹。

2、探究明目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

”“有些诗文应要求诵读,以利于积累。

”而且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和能力: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三峡的美;掌握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体味三峡壮美的风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品味写法之妙;(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凸显重难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点、难点。

本单元要求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所以我把重点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三峡的美;作者在凝练生动的笔墨中尽显山水的特色,因此我把品味写法之妙作为本文的难点。

初中语文_26 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26 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峡》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

语言精炼,思路清晰。

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学生接受起来可能会有枯燥之感。

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故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凭借多媒体,利用三峡的声像资料,形象直观地感受三峡的优美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阅读体验,并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求达到本课学习目标。

二、教材分析:《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简单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并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

文章富有诗情画意,朴素自然,意味隽永。

三、学情分析:《三峡》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美文。

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而且能激发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学生学习此文,首先遇到的问题不是对文言词汇的理解掌握,而是能否涵咏文字的内在实质,投入情感地感受三峡的美;其次在于对文言词汇的准确理解。

目前初二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水平有一定的提高。

可学生的阅历不多,平时体会较少,在语言的领悟、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对文章的美感把握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理解文意,在反复朗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2.体会本文构思妙处,学习抓住特点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

(难点)3.感受三峡壮美景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掌握生字,理解文意,在反复朗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难点:体会本文构思妙处,学习抓住特点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欣赏音乐配画,营造氛围。

导入新课。

(二).作者与作品简介郦道元,字。

范阳涿鹿人,南北朝时的学家,散文作家。

初中语文教材解读人教八年级上册《三峡》教学设计方案

初中语文教材解读人教八年级上册《三峡》教学设计方案
采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文章的美。
请同学们用现代汉语翻译这些句子。
课件出示: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课件出示:
(1)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情境导入,引入新课——初读课文,读出韵味——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同学们,你们一定特别喜欢旅游吧?谁来介绍一下你曾经旅游过的一个景点?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江,她的风景如诗如画。长江最险河段之一在三峡,今天,我们就跟随郦道元一起来欣赏一下1500多年前的长江“三峡”之景吧!
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节奏美。
2.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理解文意。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1、让学生在预习时结合教材注释读课文正音。
2、听范读,按要求(注意学习处理语速、语调、重音的方法,达到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感情的要求)读出感情。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三峡》第一课时
姓名:
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单位:
学科年级:
语文初二
教材版本:
统编教材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本节课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三峡雄伟的形势和奇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从教案出发,探索八年级语文三峡的教学思路

从教案出发,探索八年级语文三峡的教学思路

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三峡是一个重要的文学题材。

三峡的瑰丽壮观,奇妙变幻,不仅赢得了众多文学家的赞美,更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代表。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深入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探究三峡文学,并将其融入到语文学习和生活中。

一、充分认识三峡文学的价值三峡是中国山水文化的重要代表,三峡文学是山水文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学习山水文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情感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同时,学习三峡文学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因此,教师应当充分认识三峡文学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二、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可以采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生动的讲解、多媒体展示、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三峡文学。

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和成功的构建者。

三、多角度、跨学科的探究探究三峡文学,不仅仅要从文学角度来分析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同时,还需要从历史、地理、自然等多个角度进行探究。

这种跨学科的探究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多学科整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贴近生活,走近自然三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底蕴,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掌握,更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教师应当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教学的现实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入体验自然和人文的魅力,增强对自然、家乡的归属感和爱护意识。

五、评估和反思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进行评估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通过实践探究,结合学生和家长的反馈,形成完善的教学评估和反思机制,不断提升三峡文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综上,从教案出发,探索八年级语文三峡的教学思路,需要我们充分认识三峡文学的价值,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多角度、跨学科的探究,贴近生活,走近自然,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评估和反思。

《三峡》教学设计及分析

《三峡》教学设计及分析
这样设计,并不只是着眼于这篇文章的掌握,更主要教会学生阅读此类文章的方法,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3、课时安排
基于我校学生普遍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本课拟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着重于当堂背诵以及语句疏通,以求对课文有个初步的感知;第二课时,着重于引导学生体会三峡的美和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体会文章的妙处,并能仿照或使用文中的妙语造句。
三、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因为学生多没有去过三峡,所以在课前我想请学生了解一些关于三峡的知识,收集一些关于三峡的图片,让他们对三峡有个初步的认识。在课堂导入的时候,用“我所知道的三峡”为话题,让学生们小组交流一下。此环节拟用3分钟,最后再请小组代表一二人发言。让学生带着自己对三峡的初步了解进入这篇课文。
分析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这篇教学设计是在我对《三峡》一文充分研读的基础上形成的,目标确定为朗读、积累、感悟、品析四大方面,并紧紧围绕着这四大方面设计了学生活动。第一课时,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朗读,然后小组合作完成理解,最后又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背诵。第二课时,教师仅仅是抛出话题,学生充分讨论,最后分享,教师只做点拨。
讨论完毕,多媒体出示练习题,检查阅读效果。
第三环节:再读。
梳理课文结构,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景观。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文,除了读准字音、节奏的要求外,还要求能想象文中所描写的景色。
第四环节:理解基础上的背诵。
多媒体出示抽去了部分关键字词的课文,由学生回忆背诵。(分3步,第一步,抽去少量关键字词;第二步,抽去大量字词;第三部只留下开始的几个字词,如自三峡,至于夏水,春冬之时,每至晴初霜旦这些字词,供给学生回忆。)

略论初中文言文教学生态课堂的构建 ——以《三峡》一课的教学为例

略论初中文言文教学生态课堂的构建  ——以《三峡》一课的教学为例

略论初中文言文教学生态课堂的构建——以《三峡》一课的教学为例作者:孙颖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7年第12期江苏盐城景山中学(224000)孙颖[摘要]针对当前“范读—师译—生背”的文言文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情境激趣—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深层探究”的步骤,构建文言文生态教学课堂,以激活学生的情志,拓展学生的生命体验,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素养。

[关键词]文言文;生态;品读[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34001901在文言文教学中,打破传统的“范读—师译—生背”的生硬模式,通过“情境激趣—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深层探究”的步骤,让学生在崭新的语文情境中初识、细品、深悟文言文的风雅,还文言文课堂以灵性,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命体验的审美空间,以构建文言文教学的生态课堂。

本文以苏教版(七上)郦道元的《三峡》为例,略论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生态课堂的构建。

一、情境激趣,理清思路由于时代久远,对于当代中学生而言,文言文的语境陌生而疏离,通常解读课文之后是翻译与背诵,便也显得枯燥乏味了许多。

于是,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将文言文的古典情韵传递给学生,激发其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就成了文言文生态课堂的重点。

在《三峡》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三峡美景的图片,配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等古诗词,将学生带入一种古典的氛围之中,激发其阅读兴趣,使其带着兴味进入文本学习与鉴赏,披情入文,含英咀华。

这样,教师顺势导入,学生理清思路,会翻译,能背诵,积累常见的文言字词及句式;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即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反复朗读,体会文中意境及蕴含情感。

二、疏通文意,读中初识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够结合工具书及注释,自主翻译,在读中疏通文意,初步把握文脉。

八年级上文言文《三峡》全面解析

八年级上文言文《三峡》全面解析

八年级上课文知识点详解《三峡》一、要点梳理概述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

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由于文章比较经典,历年来《三峡》入选多个版本的教材,如今在部编版语文的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作者郦道元是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

其曾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将等职,还做过冀州长史,鲁阳郡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等职务。

执法严峻,后被北魏朝廷任命为为关右大使。

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被萧宝夤部将郭子恢在阴盘驿所杀。

背景郦道元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出生在范阳郡(今河北省高碑店市境内)一个官宦世家,世袭永宁侯。

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

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

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有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

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

因此写就《水经注》。

(四)三行对译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在完全没有。

同“缺”,空缺。

直立像屏障的山峰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遮蔽遮挡连词,如果正午日光指太阳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上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阻断断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有时候宣布,传播即“朝于白帝发”(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初中语文教学必备:三峡教案实例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必备:三峡教案实例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必备:三峡教案实例分析近年来,教育不断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教育也成为了热门话题。

能够模拟得了老师的智慧吗?还是仍然需要人工教师来指引学生前行?不管怎样,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教育领域中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语文教师的学科中。

如今,许多语文教师虽然对语文的授课充满激情,但是常常缺乏实际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通过分析“三峡教案”来探讨初中语文教学必备的实用教学方法。

一、三峡教案的简介三峡教案是一份集语文教学思路、教学策略和实例于一体的案例,由教育部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主编,以“红楼梦”中的几个章节作为教学对象,主要讲述了如何以文中人物为切入点,通过教学策略和实例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二、三峡教案的教学策略三峡教案基于一系列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让学生在语文学科中更深入的掌握知识。

1.以人物为核心作为小说中的主要元素,人物是红楼梦这个小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三峡教案就是通过这个角度来引导学生注意文学中的人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打造分类由于小说中人物的众多,学生们可能会难以从中找到规律。

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三峡教案将人物分类,让学生们在分类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

3.引导关注情感人物形象说到底表现的是情感。

三峡教案将情感的处理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情感还原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

三、实案分析三峡教案强调让学生以人物为核心,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通过分类的方式,让学生看到小说中人物的相互联系,从而形成对人物和情感的逐渐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三峡教案的思路进行教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小说,例如,可以通过阅读文中某个人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描写,让学生掌握小说中的情感技巧。

同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技巧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总结三峡教案的教学策略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人物分类和情感还原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小说。

《三峡》教案(通用10篇)

《三峡》教案(通用10篇)

《三峡》教案《三峡》教案(通用10篇)《三峡》教案篇1总体设计:郦道元的这篇散文,富有诗情画意,布局自然,思路清晰,摇曳多姿,融情于景;要让学生用心体会,才能获得美的享受。

教读第一课时,宜采用文言文教学的四步诵读法,通过朗读、理解、质疑、品析,进行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终收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分四个环节:1、导入;2、确定目标;3、分步诵读;4、反馈检测。

第一环节:导语设计由《三峡》风光片导入课文的学习。

设计依据:知识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用感官去施教是教学的金科玉律。

所以本课在导入时采用生声情并茂的视频课件,创设了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三峡优美的情境中,产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激发了强烈的学习动机。

第二环节:确定学习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旧知和经验阅读的方法,由学生个体设计学习目标,然后教师删繁就简,总结归纳三维目标,板书。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山川的壮美,培养爱国的深厚感情。

设计依据: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由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与教师平等对话,体现了《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第三环节:实施文言文四步诵读法教学模式文言文四步诵读法:(投影)第一步:朗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第二步:解读,准确翻译,理解内容;第三步: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第四步:品读,品味语言,赏析靓点。

这是我们初二语文组共同探索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下面是我对这一模式的处理:第一步:朗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实施步骤:1、学生自读;2、教师范读;3、提问朗读;4、全班齐读。

设计依据: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读是掌握其内容的第一法宝,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三峡》教学设计及分析

《三峡》教学设计及分析
2、读美文。
第一环节:初读。
先请学生齐读一遍课文,让学生知道初读时疑难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可以先互相纠正;
如果学生在读音节奏上都已经做到很好,就强调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再由学生齐读一遍;如学生在读音节奏上做得不够理想,则老师范读后学生再读。(多媒体提示学生注意读准读音、读出节奏。)
第二环节:析读。
读完后,由学生小组合作解决课文中遇到的难词,难句。
分析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这篇教学设计是在我对《三峡》一文充分研读的基础上形成的,目标确定为朗读、积累、感悟、品析四大方面,并紧紧围绕着这四大方面设计了学生活动。第一课时,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朗读,然后小组合作完成理解,最后又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背诵。第二课时,教师仅仅是抛出话题,学生充分讨论,最后分享,教师只做点拨。
这样设计,并不只是着眼于这篇文章的掌握,更主要教会学生阅读此类文章的方法,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
第二课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导入:
第一环节:学生集体背诵《三峡》。
第二环节:重点词语回顾。(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3、赏美景。
第一环节:
请用“三峡……美,美在……”句式说话。
如: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学生思考,圈划,然后进入小组讨论,并在各自的读书笔记本上记录结论,最后在班级发言。
作为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故此拟采用讨论法教学,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研究与评论 ・ 中学教育教学
法将它们 化解 开来 。对 此 , 1 5 0 0年前 的 郦道元说得最好 。 ” 短短 5 分 钟 的三峡 风 光视 频 , 迅速 吸 引
( 三) 教 学手段 3 : 板 书—— 彰显“ 画意”
《 三峡 》 这 一课 的板 书 , 我是 这样 设计 的
( 如图 1 ) :
了学生的注意力 , 有效地组 织 了课 前 的秩 序 。 更重要的是 , 这种观赏 活动 , 营造 了浓郁 的教 学气氛 , 使学 生不 自觉 地沉 入 与“ 三峡 ” 关联
的磁场 中去 。
[ 解读 : 文 言 文教 学 中, 教 师可 以充分 利 用视 频 、 照片 、 教 学挂 图等 , 为 学生提 供 鲜明
根 据文本的感情基调 , 采用适 当的音 量、 语 调

三峡 的山有 什么特 点?作 者又是 怎么写 它的特点的呢?
点面结合 的构图法是绘 画时 的一个 重要 表 现手法 。《 三峡》 一 文 的谋篇 布局也运 用 了
这个 手法 。从标题“ 三 峡” 这个 最大 的“ 点” 出 发, 到“ 山” 与“ 水” 这个 “ 面” 的感 知 ; 从 文章整
篇 文言 文作 品 , 它是 北魏 郦道 元《 水 经注 》
中关 于三峡 的一 段记 载 , 也是 一篇 优美 的写 景散文。文章通过对 三峡的 山水 和一年 四季 景色的描写 , 向读 者展 现 了三 峡 的神奇 。作
( 一) 教 学手段 1 : 视 频—— 渲染“ 画意” ( 课 前播放介 绍三峡风光 的视频 。 )
以美启真 、 以美怡情之 目的 。 ] 二、 借鉴绘画欣赏的技法 , 挖掘“ 画意”
( 一) 技法 1 : 感知谋篇布局的构 图美
象, 语 言精练 , 生动传神地赞美 了三峡 之
美 。所以每一个字在朗读 时都 应该停 顿

师 请 大家看 看 “ 峡” 这个 字 , 从 造字 法 的角 度来 看 , 这个字有什么含 义?
知识的理 解 , 而且 能给 学 生 美的感 受。绍 兴 文理 学院的王松 泉教授说 过 : 板 书“ 是 教 师教
什么偏旁?
生 水、 草、 山、 草。
学 引人入胜的导游 图” 。文言文教 学 中, 教 师
应努力开辟 板 书设 计 的美 学天地 , 真 正达 到

文 言文 中 , 往往 一字 一 意。尤 其是 这 一 句, 每个 字都写了一个景 , 描绘 出泉水 清 澈、 树 木繁 荣 、 山岩高 峻 、 花 草 丰茂 的景
生动的 画 面, 引导 学 生琢 磨 画 面 的 “ 境 中之
图 1
该 板书 以画卷 的形 式 , 形 象 地展 示 了课
文的主要 内容和三峡 四季如画 的特点 。教学
时, 学生纷纷 表示 , 对 于这样 的“ 视 觉 冲击 ” , 他们觉得很“ 给力” 。
情、 境 外之音” , 让学 生在 图文 并茂、 情景 交融
从“ 画意 " 人手 : 文 言 文 教 学 的一 个 视 角
— —
《 三峡 》 一课 的教 学解读
苏 陆琴
( 江 苏省 南通 市北城 中学 , 2 2 6 0 1 1 )

要: 教学文 言文 时 , 可从 “ 画意” 人手 , 激 起学 生 的情感 波
澜, 培养学生 的形象思维 。 以《 三峡 》 一课 为例 , 可通 过视频 、 诵读 、
思维 。

( 齐) 瞿塘峡 、 巫峡 、 西 陵峡 。
师 自古以来 , 三峡就 被称为 “ 山水 画廊” , 它
的风光究竟有多美 呢?著名学 者余秋雨
说: “ 瞿塘 峡 、 巫峡 、 西 陵峡 , 每一个 峡 谷 都浓缩得 密密 层层 , 再 缓慢 的行 速 也无
2 0 1 4 年第 9 期
的氛 围中接受 美的 熏陶。 ]
( 二) 教 学手段 2 : 诵读——传达“ 画意” 师 生 师 这 四个字应该怎么读? 清荣峻茂 。 大家注 意看 看这 几个 字 的部 首 , 分别 是
[ 解读: 好 的 板 书 既要 “ 中用 ” , 又要 “ 中 看” 。彰显“ 画意” 的板 书 , 不仅能加 深 学生对
板 书, 引导学生在文 中寻找“ 画意” ; 通过感知谋篇布局的构图美 、 领
略 匠心独运 的色彩美 、 参悟 文字 的虚实相 生之美 , 引导 学生在 文 中 挖掘“ 画意” 。 关键源自 : 文言 文 情 感波澜 形象思维
《 三峡 》 是人教版初 中语 文八年 级上册 的



利用 多种教学手段 , 寻找“ 画意”
析“ 水 之清 、 木之荣 、 山之 峻、 草之茂 ” , 使学 生
懂得 如何 用 最 简 练 的 文字 勾 勒 描 写 对 象 的
精髓 。
师 作 者首先写了三峡 的什 么景物 ?
生 写了“ 山” 。
[ 解读 : 文章读之有神, 品之 才 能 有味 。
绘声绘 色的诵读如 同写 实的绘 画 , 讲 究 色彩 、 色调和 节奏。诵 读文 言 文 时, 教 师 如 果能 够
生 就是 夹在一起 的山 。
下 。我们一起 来把这一句再读一读 。
( 学生诵读 。 ) 对“ 清荣 峻茂 ” 四个 字 的解 读 , 从 中 国文

生 师

那被山夹着的是什么呢?
( 齐) 水。 所以 , 写三峡离不开要写——
( 齐) 山和水 。
字的结构人手 , 通过这 四个 字 的偏 旁部首 , 剖
师 同学们 ' 冈 0 才 的视 频 中, 大 家初步 领略 了
长 江三峡 的风 光。长江三 峡包括 哪三个 峡谷?
者笔下 峻拔 的 山峰 、 湍 急 的江 流 、 回旋 的 碧 水、 飞悬的瀑 布 、 哀 转的猿鸣 、 悲凉 的渔 歌 , 宛 如一幅幅风格 迥 异而 又清 新 自然 的水彩 画 , 给读者 以深刻 的印象 。教 学 时 , 可从 “ 画意 ” 人手 , 激起学生 的情感波澜 , 培养学 生 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