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人物传记新闻阅读(二)新闻阅读警惕失误
【世纪金榜】(通用版)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阅读鉴赏满分练 五 新闻阅读+传记阅读
阅读鉴赏满分练五新闻阅读+传记阅读(45分钟·50分)一、(2015·赣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材料一据“解放网”报道,上海学生熟悉的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要在英国出分册了。
《一课一练》推出英国版的起因,则是上海学生在全球PISA中取得的好成绩,让英国教育界决意“取经”。
今年1月,华东师大出版社与英国著名的哈珀柯林斯出版社签订协议,将推出《一课一练》数学分册的英国版,名字定为“上海数学一课一练”。
“把‘上海数学’放进书名里,就是因为英国方面非常重视上海在基础教育,尤其是数学方面的教育经验。
”华东师大出版社社长王焰表示。
华东师大出版社教辅分社社长倪明透露,《上海数学一课一练》将以原书中的题目为基础,进行适当改变,但不会降低难度。
根据当地教育的需要,由既熟悉国内教材,又对英国教育有深入了解的专家团队,负责翻译与改编。
1993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一课一练》,并在1999年将品牌做大,覆盖一至十二年级全部学科。
《一课一练》曾三次获得“上海市著名商标”的称号。
目前,上海学生平均人手一册《一课一练》。
《一课一练》系列共有七十多个品种,拥有由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组成的百余人编者团队。
(节选自“东方网”,2015年2月28日)材料二上海学生熟悉的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要在英国出分册了。
《一课一练》推出英国版的起因,是上海学生在全球PISA中取得的好成绩,让英国教育界决意“取经”。
去年2月下旬,英国教育和儿童事务部副部长莉兹·特鲁斯女士率领英国教育代表团专程来沪“取经”,探访中小学,了解上海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尤其是学生数学成绩出众的原因。
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所长、原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与英国教育代表团就“PISA2012上海领先与上海中学数学有潜质学生培育”这一话题进行了交流。
(节选自《新闻晨报》,2015年3月3日)材料三2月底,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要在英国出分册的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社会关注。
2016年高考现代文阅读之人物传记
原则:条理清晰,语言简练 方法: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我们要做的是将原文中密密麻麻的一大片文字变成按点列出 的答案,要点数可根据分值推断。)
二、“含义· 手法· 作用”题 :
1.千方百计弄清词、句含义。 2.结合人物形象与事迹,理解句子或文段的言外之意。 3.务必详细解说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结合作者观点及情感态度,紧扣文本,分析这样写的作
(2)语句位于文章的中间。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衬托作用。即在行文中,为了使叙述主体彰显而谈
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就有衬托作用; 3、渲染烘托气氛。即在行文中为了使主体更加突出而 对环境等加以描写,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气氛。
(3)语句位于文章末尾。
1、总结上文,突出中心;
2、呼应上文,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3、点明主旨,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4、含蓄地表达主旨,往往是借助象征性的景 物描写。
Page 7
偷换概念(承前省略偷换主语)
LOGO
【对应文段】此后,飞虎队又在怒江阻截战、桂 林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 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 略者,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 献。 1945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收到中国国民 政府的最高嘉奖。 【试题】 E、为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 飞虎队在中国浴血奋战,作出杰出的贡献,因此 被国民政府授予最高嘉奖。《“飞虎将军”陈纳
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②他传(第三人称):作者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能比较 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
灵活自由。
表现手法类
传记采用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有 对比、先抑后扬、象征、衬托及首尾照应、 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 等。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对点精练传记阅读(Word版含解析)
一、(2015·太原市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李小文:特立独行的“布鞋院士”新京报记者贾鹏实习生罗婷曹忆蕾北京报道貌不惊人,神功盖世。
这是很多人认为李小文像《天龙八部》里扫地僧的理由。
在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谢云看来,李小文是国内遥感界泰斗级的专家。
但第一次见面让谢云很意外。
当时,为了让学院在遥感领域进一步发展,领导邀请了在中科院遥感所的李小文,“那时他才53岁,已经有那么多成果了,在我们眼里那就是偶像。
”一天,谢云下楼时,发现迎面上楼的男子穿着白衬衫黑裤子,手里拎着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半圆形黑包,脚上是一双布鞋,“特别土,我还想这人来我们这儿有什么事,别人告诉我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小文。
”偶像的这身装扮,让谢云很意外。
他后来听同事讲,李小文第一次到学院报到,就因为这身装束,被门卫挡在了外面,以为他是来推销的农民。
李小文在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做所长,白天在研究所上班,晚上回北师大做课题。
地遥学院晚上11点关门,李小文经常忙到很晚,每次回来都要叫值班室帮忙开门。
李小文去找系主任,“咱不是要办成国际一流大学吗?你在美国时,看哪个国际一流大学晚上11点钟就把门锁了?”后来院里把钥匙分给了李小文一把,再也不影响他忙到半夜了。
李小文说:“我做课题的原则就是能够交差。
”但身边师生都知道他对科研有多严谨审慎。
学生胡容海说老师的“能交差”,指的可是把项目申请时下的承诺全部完成。
他审阅学生的报告,勘误是逐字逐句的。
学生的小组汇报做完,他说,“公式是不是再好好推一推”,抠出每一个符号的疏漏。
李小文的研究论文被广泛引用,波士顿大学地理系主任Strahler教授曾评价,李小文是遥感基础研究领域最顶尖的两三位科学家之一。
李小文的快乐来自学生。
有人曾问李小文喜欢带什么样的学生,李小文的观点是“有教无类”,“只要愿意跟我念书的,我都愿意带。
”他经常用古诗词解释复杂的遥感理论。
谈到遥感的优势,李小文引用苏东坡《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专题20 新闻阅读-2016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原卷版)
【高频考点解读】新闻类阅读的题目形式与传记阅读相同。
命题侧重于考查新闻作品的内涵和社会意义。
对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考查将成为不容忽视的命题点,尤其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
【热点题型】题型一新闻的语言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她只能活七小时”①[美]保罗·舍恩斯坦本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3点40分。
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
医生说她只能活7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
这是她唯一的希望。
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其他每一种药。
我必须找到某个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
你能帮我吗?”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34大道第83号。
濒于死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丽夏,两岁,现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144街和康文特大道交汇处。
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
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致几乎不能得到它。
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
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之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援助工作。
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
“只能活7小时,除非……”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
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
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
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
“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
”理查兹博士说,“我将打电报,请他们立即定量发放。
”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委员有权直接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
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利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人物传记新闻阅读(一)人物传记真题例示
(一)人物传记1.(2015·宁夏固原一中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承认自己是“神经病”的章太炎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大同书局出版了一本名为《革命军》的小册子,作者为年仅十八岁的青年邹容,书前并有章太炎作序。
由于此书宣扬反清思想,向来鼓吹反清革命的《苏报》特地刊文介绍,并获得广大回响。
然而对清政府来说,此举不啻叛国行为,于是派员前往逮捕邹、章二人。
据章太炎于坐牢期满出狱、东渡日本后所撰的《邹容传》记述,当时他正在整理学社事务,且“志在流血”,所以不肯离去,坐等巡捕前来捉拿。
而邹容原本已从后门逃跑,躲在一英国传教士住所,但听说章太炎被捕下狱,立刻到衙门自首。
后来,这对忘年之交以平民的身份与清政府在上海租界法庭当庭对质,痛斥朝廷的腐败。
虽然清政府想以“毁谤朝廷”“大逆不道”“图谋不轨”的罪名将他们凌迟处死,但在强大舆论的压力与租界当局的干预下,只得分别判处邹、章二人两年及三年徒刑。
审讯结束后,章太炎与邹容被送回牢房,不想沿路观者如堵,章太炎见状,即高声吟道:“风吹枷锁满城香,都市争看员外郎。
”回到牢里,他还与邹容互吟诗相赠。
不久,邹容因无法适应狱中恶劣的环境而病逝,章太炎则刑满出狱,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袁世凯窃取大总统宝座后,曾聘章为总统府高等顾问。
章太炎看出袁有称帝野心,拟效方孝孺故事,执丧杖,穿麻衣,痛哭于国门,以哀共和之将亡,为同人所劝阻。
然而“章疯子”的名声,由此传开。
章太炎就是这样喜欢特立独行,当听到有人说他是“疯子”和“神经病”时,他非但不以为忤,还赞成对方的说法,自认是神经病,且希望他的同志、朋友,都能带点神经病。
他在东京加入同盟会时,曾有过一段演讲:“大凡非常的议论;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想,就能想亦不能说,遇着艰难困苦的时候,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
所以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必得有神经病,才能做到。
为这缘故,兄弟承认自己有神经病,也愿诸位同志人人个个都有一两分神经病。
2016年高考现代文阅读二轮复习课件人物传记183张)(共183张PPT)
4/20/2019
四、人物传记阅读备考
人物传记的试题的特点
课标卷人物传记题,共四道题,第一题一般考查对传主有关内容的分析与 概括,是客观题。五个选项,往往要求选择最恰当的两项。其余三道题是主观 题,考查内容一般是传主的品质、特点;传主做某事的原因,成功的条件,失 败的原因,传主的某种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这类题都属于信息筛选题,它是 试题的主要构成部分。三道主观性试题中,至少有两道是信息筛选题,2013 年和2014年这两年,三道题全都是信息筛选题。即使题干上说要进行探究, 其实也还是信息筛选。因为人物传记是较为简单的文本,没有什么值得探究的 东西。
4/20/2019
四、人物传记阅读备考 人物传记写人的方法
人物传记重在刻画人物的性格,并通过这种性格的刻画来反映生活,表达 一个深刻的主题。
写人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
(1)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写人;
(2)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写人; (3)通过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写人。侧面描写常 常与正面描写结合运 用; (4)通过事件来写人。
4/20/2019
四、人物传记阅读备考
人物传记类试题的选择
精选人物传记文本,还要注意系统性。也就是要在一定数量的文 本中,力争把各种题型都考到并讲清。如果不注意系统性,往往造 成有些题型经常练,有些题型则很少见到。
另外,还须注意引导学生对传记中的人物进行整理,要让学生知 道这些人物是什么人,有哪些贡献,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从而 使传记文本成为作文材料的重要来源。此乃一举两得之事,切勿轻 忽。
新课标1关于《老子》的社会科学类文章;新课标2关于《凤文
2014年 新课标1:关于悲剧的社会科学类文章。新课标2《古代食品安全 监管述略》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升训练:传记探究要避免两种失误 Word版含答案
1.(2015·重庆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记住北大有个叫王瑶的教授钱理群王瑶教授去世,我们弟子献了一副挽联:“魏晋风度,为人但有真性情;五四精神,传世岂无好文章。
”我们把先生看作是“魏晋风度”和“五四精神”的一个传人。
鲁迅对魏晋风度有个概括,就是“清峻、通脱”。
鲁迅也说:“我有时候很峻急,有时候很随便。
”因此可以说魏晋风度与鲁迅所代表的五四精神是相似的。
先生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对知识分子境遇的严峻的判断,也有鲁迅式的清醒、冷峻,敢于直面现实。
先生说他“出语多谐”,面对那个时代严酷的事实,他却用幽默的语言来表达,这表现了一种心态,即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
先生这种危难中的坦然,给人的印象是难忘的。
他去世后,林庚曾撰文回忆他在“文革”时的表现:他们都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并且被勒令在公共场所扫地,以示“斯文扫地”。
林庚说我们都觉得非常窘迫、难堪,但王瑶却泰然处之,他“游刃有余,如入无人之地,穿过无数杂乱的脚下,就这么不急不慢地一路扫去”。
先生从来不给我们上课,第一次见面就打招呼说,你们平时没事不要来找我,一个星期只准去我家一次。
我们一般都是下午四点以后去跟他闲聊,想到什么就谈什么:政治、思想、文化、人生等等,很少谈学术。
他平时对我们放任不管,一入学开一个书单,你怎么读、怎么弄他通通不问。
其实这个放任不管,我倒觉得正是抓住了学术研究的特点。
学术研究是个人独立的自由的精神劳动,因此它从根底上就应该是散漫的。
散漫,并不是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学者,一个有志于学术的学生,学术研究是他内在生命的需要,根本不需要督促,看起来他在闲荡,读闲书,其实总在思考。
看起来漫不经心,其实是潜入生命与学术的深处,进行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
这是不能管的,更不能乱管。
搞学术就是得无为而治,先生深谙无为而治的奥妙。
但关键时候,先生也会点醒你,一点就让你终生难忘。
在学术上,他只抓毕业论文,而且先要求学生提出两个论文选题,向他汇报设想,然后他给定一个题目,并点醒你做这个题目应该注意什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试题汇编 新闻和传记类文本阅读2
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名校语文试题汇编:新闻和传记类文本阅读2五、(广东珠海2014届高三开学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黄怒波——山顶的诗意任秋阳黄怒波再次向珠峰进发。
这一次,他想将冰岛购地的种种波折与烦恼统统“忘掉”“我都跟山神磕头告别了,又忍不住要回去了。
源于诗歌的冰岛故事黄怒波在冰岛投资一波三折,而源头,竟然是诗歌。
在北大读书的时候,黄有一个同屋同学,冰岛人,“冰岛羊多,毛衣特别大、漂亮,他妈妈知道有我,也给我寄了一件毛衣,印象极深刻。
”多年后,黄的这位冰岛同学,妻子成为冰岛执政党主席以及外交部长。
金融危机期间,冰岛几近破产,黄和他的同学说,“那么多年,我忘不了这个毛衣……我现在有钱了,捐你一百万美金,建一个中冰诗歌基金,搞亚洲和北欧的诗歌对话。
”结果,黄再去冰岛的时候,总统出来接见,“把诗歌谈完以后,总统亲自跟我谈应该来这儿投资投旅游……把我忽悠的。
他们喝黑狮酒,这个酒给我灌多了我就答应了。
”2011年8月,黄和冰岛有关部门签了一个购地协议,以880万美元购买了冰岛6位农民的300平方公里土地,约冰岛0.3%的国土面积。
他准备用来修建一个高尔夫球场、一座酒店和一片户外娱乐区。
同年11月,此项目被冰岛政府驳回,2012年5月,双方开启新一轮沟通,商定以租代购的形式继续此旅游投资项目。
但7个月后,黄怒波得到冰岛政府消息,要求补充材料。
现在,黄怒波告诉媒体,冰岛项目可能会在4月份出现转机,如果到5月份还没有冰岛政府通过此项目的确定消息,他就放弃这个项目了。
对这个结果,黄怒波并不感到沮丧,因为,这不是他第一次在海外投资遇到麻烦。
与此同时,北欧的丹麦、芬兰和瑞典三国纷纷伸出橄榄枝,与黄怒波商谈投资事宜。
当人们谈起黄怒波,就有一种奇妙的感觉,诗人的感性、商人的理性、登山家的坚毅,多重交融,复合在了一个人身上。
于是,不走寻常路,也成了黄的生存智慧:即遵守规则,又常常游离在规则之外。
当然,他清晰地知道,边界在哪里。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6 考点2新闻(包括访谈)阅读创新演练
专题六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点二 新闻(包括访谈)阅读 一、(2013·哈尔滨六中第三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长江女神”芳踪已逝? [文]Shai Oster[编译]华宝 一位瑞士富豪的后裔和一群科学家想要拯救生活在中国长江水域的白鳍豚,然而,没人知道这种动物是否还存在。
上个月,瑞士人奥古斯特·弗鲁格率领一支由中国、日本、瑞士及美国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开始搜寻白鳍豚的下落。
白鳍豚是一种生性害羞、视力极差的淡水哺乳动物,数百年来在中国传说中一直被誉为“长江女神”。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科学家们就曾估计,当时长江里仅剩约200头白鳍豚,在长江水道的货船和渔船的夹缝中苦苦生存。
而到1997年人们最后一次亲眼看见白鳍豚时,科学家们再次估计,这种身长6英尺左右的动物最多只剩下17头了。
中国的白鳍豚也已被逼到了绝境。
“这样的大型哺乳动物从我们眼皮底下消失可不是件小事。
”来自美国的生态学家鲍勃·皮特曼一边用望远镜搜寻远处的水域一边如此说道。
白鳍豚的境遇凸现了中国为其经济的急速发展所付出的昂贵代价,伴随经济高速发展的是空气和水域的严重污染。
白鳍豚这种长吻似剑、具有神奇声呐系统因而能在浑浊江水中自由穿行的大型水生哺乳动物,由于缺乏政府的有力保护和国际社会的足够关注,眼下看来已经沦入万劫不复之境了。
为了这次活动,弗鲁格召聚了一批来自东西方的科学家,其中包括中国知名的白鳍豚保护专家王丁,还有美国商务部属下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海洋生态学家皮特曼。
“白鳍豚是一种美丽的动物,位列食物链的顶端,并且亲近人类。
如果长江无法养育白鳍豚,那里也就不适合人类生活了。
”王丁望着沿江不断排出污染废物的工厂说。
关于白鳍豚的最早记载要追溯到两千年前,后来,这种神奇的动物不知不觉进入了爱情故事,摇身一变成为美人鱼一样的美丽女子的化身。
因此渔人都将它称做“长江女神”。
瑞士科学家乔吉奥·皮利里于上世纪70年代晚期来到中国开始对白鳍豚有所了解。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人物传记新闻阅读(二)新闻阅读真题例示
(二)新闻阅读1.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4)题。
①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台北、高雄、美国、香港,哪能一块地方是您最心爱的?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
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
我写过好多乡愁诗,可是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
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
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抗战时就会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征万里长”。
那时,我没有去过长城,更没去过松花江,可是整个民族的一个大感情就可以融合在一起。
我是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
我有一篇散文,结尾两句我是这样写的:“你以中国的名字为荣,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你的名字……”杨:为荣?余:没有。
杨: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②杨: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觉得您其实并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家庭很美满,生活呢,教书、写诗、写散文、写评论,也是人们想象的比较安定的生活。
但您为什么却说“我写作是因为我失去平衡,心理失去保障,而心安理得的人是幸福的,缪斯不会去照顾他们”?余: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表面的职业和家庭。
他内心有很多心魔,内心世界可能很复杂,比如他的愿望并没有完全达到,那就不是表面上看得出来的。
我在21岁时就离开大陆,那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的好朋友都忽然不见了。
我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重新来过;而且一个人到了21岁,记忆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件事情让我念念不忘,也成为我的一个……心结,一个中国结。
③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您的诗,但人们的欣赏对象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
年轻人喜欢卡通、流行歌曲等那种节奏更快、更有形象感的东西。
那么用于看白纸黑字的时间呢,相对就要减少一些了。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传记类与新闻类文本阅读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传记类与新闻类文本阅读一、【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
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
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
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
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
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
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
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
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
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
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
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
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袍,换上“列宁装”。
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
脱下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
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
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
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
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乡棒”。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语文教案:专题六 必考文言文翻译题(10分)
专题六⎪⎪⎪必考文言文翻译题(10分)——10分题目需珍惜,拉开分差很容易在高考中,文言文阅读的断句题、古文化常识题和分析综合题,学生的正确率一般都较高,真正的难点和失分点是翻译题,那么文言文翻译究竟难在何处?又该如何突破呢?编者认为,文言文翻译,学生失分的原因无非就是“词不落实,句不贯通”。
具体表现在重点考查的词语译不准确,看不出句式特点,脱离上下文文意等。
如果要将文言文中的某句话翻译好,争得高分,关键要明确命题人在译句中设置的几个考“点”,翻译时注意对译出来。
答题人要明白,命题者设置此句翻译,说明这句有特殊之处:或考其中的某实词、虚词,或考其中的某句式。
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句中的这几个“点”译清楚,才能不失分。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词要落实,句要贯通第1讲 译准3大给分点——保高分(一)准识通假字——找出本字再翻译通假字虽然不常出现在翻译中,但是准确识别并翻译到位是翻译的一个重要能力。
能否译出通假字的本字的本义,关键在识别。
快速识别通假字的2大方法1.按字面意思来解释明显不合逻辑的字。
在翻译一个文言实词的时候,如果按照它的字面意思来解释,发现明显有悖于整个句子的逻辑或句意,那么它极有可能是通假字。
2.明确词性,抓住搭配找通假。
当一个文言实词就其字面的词性来讲,不能与其前后的句子成分很好地搭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考虑该字为通假字。
[例1] (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译文:[答案]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尊重。
我们的国君有病,如果一定要他亲自参加,您能安然处之吗?(考查点:“锡”通“赐”,赐予;“而”,转折连词) [参考译文]英宗即位,曾公亮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人物传记新闻阅读(一)人物传记警惕失误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人物传记新闻阅读(一)人物传记警惕失误不分版本(一)人物传记【例①】(XXXX·新课标Ⅱ卷)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
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功创办洮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立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
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要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重。
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
1948年,邓叔群中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随后,中央研究院要求全体高级研究人员迁往台湾或去美国。
他不仅自己明确表示决不离开,还发动其他同僚共同抵抗。
他对家人说:“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终生,我决不跟腐败的国民党去台湾,也不去美国。
〞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
后来,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邀请他去东北筹办农学院,他欣然接受邀请,并在半年的时间内,带病编写出一整套农林大学的教材纲要。
作为沈阳农学院创立总指挥,他辛勤工作,调度有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设任务。
相关链接:②我自幼被外祖母严氏收养。
她教我劳动,晓我勤俭,并以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林那么徐等人的事迹勉励我,教我做人要坚贞不屈、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这一切促使我从小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终生。
(节选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邓叔群》,有删改)邓叔群不愿意去台湾,也不去美国,而欣然接受邀请去东北筹建农学院。
他这样做,既有现实因素,又有思想根底。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考生答案:①当时中国处于战乱之中,林业研究落后,水土流失严重,水患不断。
②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患难。
失误原因:没有审准题目,进而找错答题区间。
该生忽略了题干中“现实原因〞和“思想根底〞这两个提示词,没有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解答。
高三语文-传记类与新闻类文本阅读-专题练习(六)(含答案与解析)
高三语文专题练习(六)传记类与新闻类文本阅读1.【2017届安徽合肥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必做题)(25分)钱玄同:真的猛士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号疑古,浙江吴兴人,北京大学教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如果钱玄同没有找周树人约稿,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也许不会出现鲁迅这个名字。
那是1917年,钱玄同时任《新青年》编辑,正在为杂志寻找合适的撰稿人。
他常到位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劝说居于此处的周树人、周作人两兄弟投稿。
此时,周树人因对现实失望,正用抄古碑的方式消磨时光。
他婉拒钱的约稿:“这中国好比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的人们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临死的悲哀。
而如果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反倒使他们感到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
”钱玄同立刻辩驳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这段对话,被周树人如实记录在他的小说集《呐喊》的序言中。
从这时起,周树人动笔写了抨击吃人礼教的《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1918年4月号上,署名鲁迅,并一发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钱玄同为人之刚猛,由此可见一斑。
新文化运动中,他提倡白话文,打倒孔家店,慷慨激昂。
由于年轻气盛,甚至鼓吹过“废除汉字”,称“汉字不死,中国必亡”。
他在报上与保守派论战,竟愤言道:“人到40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
”但钱玄同绝非有勇无谋,他提出用“国语”作文,文章加西化标点符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数目,采用公元纪年,书写方式改左行直下为右行横迤等,都是中国文化重大改革的首倡。
1918年,钱玄同曾与好友刘半农商议,上演了一出“双簧”。
他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一文,罗织新文化运动种种罪状。
随后,刘半农撰写万余言的《复王敬轩书》,针对“王敬轩”的所有观点一一加以驳斥,将其批驳得体无完肤。
其时,这场论战引起各界强烈关注,也标志着改革派的“大胜战”。
2016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13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高考押题) 含解析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侯晶晶:轮椅上“走"出精彩人生侯冠宇她是中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博士”,“中国十大女杰"之一.不久前,她又登上了第十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领奖台。
面对诸多荣誉,侯晶晶更习惯将自己定位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我只是个普通人,做了分内的事,荣誉是很偶然的。
"侯晶晶,1975年出生于安徽省当涂县.因为从小迷恋读书写字,4岁时就被父母送进小学。
让大家惊讶的是,在第一次单元测验中,她就得了双百分.很快,侯晶晶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11岁那年,这个活泼的小女孩因为一次误诊,从此失去了行动能力,瘫痪在床,不得不告别校园。
侯晶晶坦言自己当时也曾很低落、绝望,但家人的爱给了她极大的支持.父母从不在她面前叹息流泪,总是乐观地告诉她不要放弃希望。
远方的姑父姑妈长年与她通信,鼓励她自学成才。
病床上的侯晶晶拿起书本开始在家自学。
在长达10年的自学历程里,每一步她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坐在专用沙发上看书,时间久了下肢会因血流不畅而浮肿,每隔一两个小时侯晶晶就必须把腿放直,让母亲按摩一会儿。
最难熬的还是冬季,由于下肢没有知觉,晚上睡觉时,她的腿经常被放在被褥里的热水袋烫得血肉模糊,几乎每次都要到第二年春天才能蜕痂。
1994年,侯晶晶第一次坐在轮椅上进入自学考试的考场,这几乎也是她8年来第一次出门,当时的情景让她至今难忘。
虽然既激动又紧张,但基础英语3个小时的考试她只用了1个多小时就自信地交卷了,大学语文也考得非常顺利.最终,侯晶晶的基础英语获得了马鞍山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认识侯晶晶的人都评价她“意志如钢”,她则淡淡地说:“认准一个正确的价值方向,化为点滴行动,坚持不懈,我只是在努力这样做.”在侯晶晶的人生道路上,她就是以这样的态度一直坚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的。
1998年,侯晶晶以外语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为南京师大外国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人物传记新闻阅读(二)新闻阅读警惕失误
(二)新闻阅读【例①】(《她只能活七小时》)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
下午6点30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
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
时间是下午7点30分。
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
请对文中画线部分做简要分析。
考生答案:“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用“焦急”二字表现了记者对小女孩的爱,加强了文章的紧迫感。
失误原因:不懂运用术语作答。
学生答案缺乏语言特点专业术语的分析,没有回答到问题的“点”上。
既然是与“客观平实”的新闻语言不同,那么从“仁慈”“奄奄一息”“焦急”等词语看来,这部分的语言特点就是带有“感情色彩”,作用方面自然带有“较强的感染力”或是体现了对小女孩的情感。
不过该生答案中“焦急”是分析,“表现了记者对小女孩的爱”是含有作者情感倾向。
参考答案:画线部分运用“仁慈”“奄奄一息”“焦急”等词语,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使报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明显的倾向性(或体现了对小女孩的爱心和人道主义情怀)。
【例②】③记者:从事艺术的人,大都喜爱用浪漫的情怀表现生活,但是,大西北的现实并不浪漫,是什么信念支持您走过这几十年的岁月?王洛宾:到大西北的时候,我已是中年。
一天,走在新疆戈壁滩上,一块五六丈高的大石头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石头上刻着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岩石也是由一粒粒细沙结成的。
”这是一句哈萨克谚语,这句谚语极大地鼓舞了我,即使我一天只写一个音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下来我还能完成三百六十五个音符。
我就是一粒细沙,只要不倒下去,慢慢积攒总会变成岩石。
④记者:音乐能给人带来很多的快乐,然而对于您、音乐带来更多的是坎坷与磨难,为什么您始终没有放弃音乐创作?王洛宾:我一生坎坷是因为音乐造成的,曾经,我想到过死,然而,也是音乐在我最痛苦时救了我。
所以,我并不抱怨。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传记阅读不可忽视人的问题
2014
第五章
传记阅读
年份
2013
考点分布 ①分析和概括文本有关 内容;②筛选并整合文中 《一个不 选择1简答3 的信息;③筛选并整合文 能忘记的 共25分, 中的信息;④从不同的角 人》 度和层次发掘文本所反映 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选篇出处 题型及分值
第五章
传记阅读
年份
选篇出处
题型及分值
考点分布
•本文是章太炎先生的传记,但文章开头为什么却写了邹容之 事?请结合全部材料作简要分析。(6分) ①有助于了解章太炎当时生活的时代背景。②章太炎因 •答:
为为邹容的《革命军》作序,而受连累,这就自然简捷地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了主人公。③展示邹容的思想倾向,有力地烘托了章太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
人的力量。
•分析对比映衬传主的人物作用“两方面” •一、内容方面
•1.从侧面表现传主
•表面上看似乎不是写传主本人,但通过写与传主相关的人、 事、物,从侧面表现传主性格、特点、品性等。这样可以使 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可以塑造丰满的传主形象, 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 作用,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2.内容和情节的需要
•不交代其他相关的人、事、物,内容情节就不完整,就无法 更好地表现传主。只有把传主放到一定的环境中,他的行为、 性格才显现其合理性。这样可以更好地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 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内涵,增强文章文化底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新闻阅读【例①】(《她只能活七小时》)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
下午6点30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
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
时间是下午7点30分。
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
请对文中画线部分做简要分析。
考生答案:“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用“焦急”二字表现了记者对小女孩的爱,加强了文章的紧迫感。
失误原因:不懂运用术语作答。
学生答案缺乏语言特点专业术语的分析,没有回答到问题的“点”上。
既然是与“客观平实”的新闻语言不同,那么从“仁慈”“奄奄一息”“焦急”等词语看来,这部分的语言特点就是带有“感情色彩”,作用方面自然带有“较强的感染力”或是体现了对小女孩的情感。
不过该生答案中“焦急”是分析,“表现了记者对小女孩的爱”是含有作者情感倾向。
参考答案:画线部分运用“仁慈”“奄奄一息”“焦急”等词语,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使报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明显的倾向性(或体现了对小女孩的爱心和人道主义情怀)。
【例②】③记者:从事艺术的人,大都喜爱用浪漫的情怀表现生活,但是,大西北的现实并不浪漫,是什么信念支持您走过这几十年的岁月?王洛宾:到大西北的时候,我已是中年。
一天,走在新疆戈壁滩上,一块五六丈高的大石头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石头上刻着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岩石也是由一粒粒细沙结成的。
”这是一句哈萨克谚语,这句谚语极大地鼓舞了我,即使我一天只写一个音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下来我还能完成三百六十五个音符。
我就是一粒细沙,只要不倒下去,慢慢积攒总会变成岩石。
④记者:音乐能给人带来很多的快乐,然而对于您、音乐带来更多的是坎坷与磨难,为什么您始终没有放弃音乐创作?王洛宾:我一生坎坷是因为音乐造成的,曾经,我想到过死,然而,也是音乐在我最痛苦时救了我。
所以,我并不抱怨。
人,如果只会从一个角度看问题,那就很容易钻牛角尖。
历经磨难,我学会了多方面看问题。
这就好比下一场大雨,如果别人身上都是干的,只有我全身湿透,那我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恰恰相反,那时候,所有人身上都是湿的,我也许湿得厉害些。
况且,在大雨中,我仍然可以寻找雨中的美。
第③、④两节访谈中,记者的发问方式有什么特点?这样发问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答案:第③、④两节访谈中,记者发问方式的特点是针对王洛宾的内心世界提问;发问的目的是想了解王洛宾与平常人不一样的内心世界。
失误原因:答题角度不对。
考生的答案第一问不知道从哪个答题角度回答发问方式的特点,第二问“与平常人不一样的内心世界”范围过小。
记者的提问方式有直问、追问、趣问、推问、旁问、延伸和对比等。
解答时直接分析记者提问的文字:“从事艺术的人,大都喜爱用浪漫的情怀表现生活,但是,大西北的现实……”“音乐能给人带来很多的快乐,然而对于您……”可以看出,这里使用的是对比的发问方式。
参考答案:提问方式是运用对比法,将王洛宾与一般人(常人)作对比。
这样发问的目的:试图了解被访者不同于常人之处。
【真题试作❶】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梦碎雅典杨明马小林①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②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却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
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
③奥蒂已经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37岁“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遇更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
④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
美国的奥运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这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
⑤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起跑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
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将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功于一击。
⑥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
发令员举起手臂。
反常的两声枪响表明有人抢跑。
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下来,唯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
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不可思议。
⑦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
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
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⑧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
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
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⑨奥蒂,为什么总是不幸的奥蒂!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几乎同时撞线,成绩均为10秒82。
但是,国际田联通过录像将金牌判给了对手。
站在银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⑩历史居然惊人地再一次重演!1996年奥运会百米决赛上,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输给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的“伴娘”,让世界唏嘘不已。
⑪去年底,奥蒂曾经决定退役。
捧着一大堆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她宣布改当时装设计师。
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体育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献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
⑫现在,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地走着,分明是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和一个未能如愿的梦。
数万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的深深的同情。
⑬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沮丧,没有发脾气。
她的脸上是坚毅的神情。
⑭起点前,奥蒂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的气力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
⑮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
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新华社雅典1997年8月3日电)1.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文本特征的能力。
这是一篇新闻,文体特征十分鲜明。
开头两段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对奥蒂这次参赛的结局、出现这个结局的原因以及奥蒂的年龄、国籍、实力、与世界女子百米金牌难以割舍的关系等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
从文章中不难看出,开头两段介绍了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由此得出第一问的答案是“导语”。
文中强调不仅仅是“输了”“输给了‘坏运气’”,而且是“又”输了,“依然”输给了坏运气,结局本身再加上两个副词的突出,就给读者制造了悬念,引发了阅读兴趣。
联系全文,起首写的“输”“坏运气”,已经为奥蒂的“悲剧”色彩定下了基调,同时也已经概括了这篇新闻的要点,表明作者要把一个“失败”的英雄作为报道对象。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整合出导语的作用。
答案:属于导语部分。
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之间关系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思考和判断的鉴赏评价能力。
本题选取了这篇新闻的一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即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包括奥蒂的年龄、遭遇、以往的赛绩等。
要求考生通过揭示这些材料与这篇报道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分析这些材料在文中的作用。
活用背景材料是一篇稿件生动和出色的重要因素。
文章的第三、四、九、十、十一自然段都是关于奥蒂的背景介绍。
这篇报道本来是写奥蒂此次参赛失败的,但是如果没有这些翔实的背景材料,一般读者很难意识到奥蒂的特殊价值,很难意识到这次比赛对她意味着什么,此次失败对她意味着什么。
而通过这些背景材料,读者可以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经历与实力,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梦圆雅典的迫切心情和厄运再次降临时的痛苦情怀。
这些都突出地表现了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答案: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梦圆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意思对即可) 3.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
“静默”不仅体现奥蒂对坎坷与艰辛命运的接受,多年的奋斗又重新回到了梦想的起点,也体现了观众对这位老将的深深的同情。
唯有“静默”能够体现观众的理解,也唯有“静默”能够体现老将的永不服输。
答案:观众以静默的方式表示他们深深的同情。
奥蒂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她回到的不只是决赛跑道的起点,也是梦想的起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本题不仅考察考生对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更是考查了考生评价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奥林匹克精神在于“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在于永不服输。
在观众眼中,奥蒂虽然不是英雄,但她更胜于英雄,她真正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正因为此,她虽败犹荣。
答案:“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奥蒂的“悲剧命运”令人叹息,但她屡败屡战、不向厄运低头的坚毅与执着,完善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
失败者未必不是英雄,奥蒂虽败犹荣。
【真题试作❷】(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