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
都江堰
都江堰的水力学原理
必须先来认识岷江。岷江发源于四川北部的高山地区,是长 江上游一条较大的支流,奔腾而下的江水自灌县进入成都平原。 每当春夏山洪暴发时,由于河道狭窄,常常引起洪灾;而洪水一 退,又是沙石千里。时位于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 流,造成东旱西涝。 李冰接任蜀郡守后,邀集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岷水东流的 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通过集思广益,最后终于制定出了可 行的水利工程方案。当时的情形是:岷江流至灌县,地势从高山 峡谷突变为平原,河床陡然开阔,水势趋缓,这就为都江堰渠首 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而且此处位于呈扇形伸 展的成都平原的顶部,海拔739米,是整个都江堰灌区的制高点。 在这里实施引水控水,其良好的地理位置使都江堰既可扼制住刚 出峡谷的岷江水势、使其不能直泻成都平原,又可因地势高而控 制整个都江堰灌区,从而在原始的施工条件下实现无坝引水的壮 举。因而,这里被选定为渠首枢纽的最佳位置。
渠首工程主要由宝瓶口引水口、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三 大部分构成。首先是宝瓶口。为了分流岷江水,引江水东流并控制 水量以利灌溉,李冰决心凿开玉垒山。在当时没有火药无法爆破的 情况下,他组织民工以大火烧石,之后把冰冷的岷江水不断浇到岩 石上使岩石爆裂(热胀冷缩的原理),这样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终 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山口。 山口的大小尺寸是经过计算的,因为需要控制水流速度和引水量, 以保证灌溉用水,且不能造成洪水泛滥淹没良田。因山口形状酷似 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岩石堆叫做了“离堆” (多么诗意的名字!)。灌溉水有了,但,江水在丰水期和枯水期 的水量是不同的,且水中仍挟裹着大量泥沙砾石。李冰和蜀人面临 着两个巨大的难题――怎样在丰水期泄洪而在枯水期保障所需的灌 溉量,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排沙的问题? 于是,在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李冰父子率众开始了第二部分 鱼嘴和第三部分飞沙堰溢洪道的修建。
都江堰介绍
5
文化价值
1
都江堰不仅是一座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一座 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遗迹
2
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高度和水平,同
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3
如今,都江堰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 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和朝圣
6
旅游景点
01
都江堰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 一个非常热门的旅游景点
2
工程结构
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 由鱼嘴、飞沙堰和宝
因其形似鱼嘴 而得名。鱼嘴位于岷 江分流处,主要作用 是分流岷江的水流, 使其分为内江和外江 两个支流。内江供灌 溉使用,外江则用于 排洪
工程结构
工程结构
飞沙堰
飞沙堰位于鱼嘴下游 ,主要作用是防止外 江洪水冲入内江,同 时将泥沙从内江中排 出。飞沙堰的设计非 常巧妙,当洪水来临 时,它会自行提高水 位,将洪水导向外江
1
据传,当时蜀郡郡守李冰率领 百姓修建了这座伟大的水利工
程
历史背景
都江堰的创建可以追溯到公元 前256年,当时秦国为了进一步 统一中国,在蜀郡(今四川成都) 修筑都江堰,以便治理蜀地的 岷江
都江堰的修建为秦国在蜀地的 统治提供了稳固的基础,同时 也为当地农业、手工业、商业 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 的推动力
宝瓶口
宝瓶口是都江堰的入 口,位于灌县(今都 江堰市)城外。它的 主要作用是控制内江 的水量,保证灌溉用 的水量充足而不过多 。同时,宝瓶口还可 以防止外江洪水流入 内江
工程结构
3
灌溉系统
1 都江堰的灌溉系统主要包括干渠、支渠 和斗渠等
2 干渠从宝瓶口引水,贯穿整个灌溉区, 为各个支渠和斗渠提供水源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岷江的壮丽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都江堰,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是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的以水利工程为主的灌溉系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项伟大工程。
下面将介绍历史都江堰的一些知识点。
1. 建造背景都江堰的建造始于公元前256年,属于西汉时期。
当时的成都平原地区缺水,灌溉条件恶劣,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秦人李冰等人提出了修建渠道引水灌溉的方案,并开始了都江堰的建设。
2. 工程规模都江堰的总长度约65千米,总高差达到303米,分为主渠和分渠两部分。
主渠绕山脚蜿蜒而上,最高处的风口坝高约20米,横跨约7千米。
分渠则由主渠引出,经过精确测量,分别引灌各个屯田点,有效解决了成都平原的灌溉问题。
3. 土木工程技术都江堰采用了多种土木工程技术,在建设过程中紧紧依靠自然地形,充分利用水流的重力,通过控制水位、减少水流速度等措施,有效地避免了洪水灾害和水土流失。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神堂口、鸿翔门和望郊堰等建筑。
4. 灌溉效果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发生了巨大改变,不仅解决了当地的灌溉问题,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使成都平原成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为后来的农业经济奠定了基础。
5. 古代水利文化都江堰的建设在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水利工程经验,也塑造了中国古代水利文化的形象。
都江堰所代表的水利工程精神,成为后来水利工程建设的典范,对于推动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6. 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于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古老而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将都江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不仅能够进一步加强保护工作,还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
以上就是历史都江堰的知识点。
通过了解都江堰的背景、规模、工程技术、灌溉效果、古代水利文化和世界文化遗产等方面的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工程的伟大和中国古代水利文化的独特魅力。
都江堰课件
旅游产品设计与推广策略
旅游线路设计
根据都江堰的旅游资源类型和特点,设计多种主题线路,如自然 风光游、历史文化游、民俗文化游等。
旅游产品推广
通过媒体、网络、旅游展会等多种渠道,宣传都江堰的旅游产品, 提高知名度。
旅游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与交流,共同打造旅游品牌,实现资源 共享。
历代修缮
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历史上经过多 次修缮和扩建,使其成为中国古 代水利工程的杰作。
古代水利工程的重要地位
农业发展
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成都平原的农业发 展提供了稳定的水源,促进了农业生 产的发展。
城市繁荣
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成都平原的城市化 进程提供了基础,推动了城市的繁荣 和发展。
都江堰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在都江堰中的应用
都江堰水利工程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布局,实现了灌溉、防洪、排沙等多重功能, 为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
03
都江堰态环境保护与治 理
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分析
01
02
03
自然环境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 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 条件,水资源丰富,森林 覆盖率高。
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都江堰市面临生态环境压 力,包括水污染、土壤污 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影响因素
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 、城市生活污染等是导致 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
治理措施与成果展示
治理措施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包 括加强环境监管、推广生态农业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等。
成果展示
经过治理,都江堰市的环境质量 得到显著改善,水体质量提升, 土壤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态修
复取得积极进展。
都江堰
冰主持创建的都江堰,正确处理鱼嘴分水堤、 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主体工程的关系, 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 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联合发挥分流分沙、 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 洪水不淹。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 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 消除了水患。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 都江堰 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 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 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 工程,被誉为“ 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 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 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 认为, 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 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 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 年左右修 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 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 唯一留存、 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 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意义
1、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 、都江堰的创建, 新纪元 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2260年而不衰,是当今 年而不衰, 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 年而不衰 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 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 大水利工程。 大水利工程。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杰 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 古为今用” 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 硕果仅存的奇观。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 硕果仅存的奇观。 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 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 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 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 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有兴建源远流长, 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有兴建源远流长, 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都江堰(公开课)课件
技术,共同推进都江堰的保护工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拦截剩余的细小泥沙,防止其进入灌溉渠道。
自动排沙功能确保了灌溉渠道不会被泥沙淤积,从而保证了灌溉的持续 进行。
控制洪水功能
控制洪水功能是指都江堰通过调节流入灌溉渠道的水量和速度,有效减轻下游地区的洪水灾 害。
都江堰的控制洪水功能主要依赖于飞沙堰和宝瓶口两个结构。飞沙堰可以调节流入灌溉渠道 的水量大小,而宝瓶口则可以控制水流速度,防止洪峰过快地冲入下游地区。
农业经济的繁荣
都江堰的灌溉水源保障了成都平原 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繁荣,使得 该地区成为古代中国的重要粮食产 地和商贸中心。
对现代水利工程的影响
水利工程技术传承
都江堰作为古代水利工程的代表,其设计和建造技术对现代水利 工程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态水利的启示
都江堰水利工程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为现代水 利工程的建设提供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水利治理体系的完善
都江堰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对现代水利治理体系的完善和优化具有重 要的参考价值。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2 3
水土保持与土地利用
都江堰水利工程有效地控制了洪水泛滥,减少了 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土地质量。
生态环境的改善
通过灌溉和排水等措施,都江堰水利工程改善了 成都平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了植被的恢复和 水生动植物的繁衍。
都江堰的起源
都江堰最初的建设可以追 溯到公元前3世纪,当时 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 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早期建设历程
在李冰父子之后,历代政 府对都江堰进行了多次修 建和改造,以适应不同时 期的水利需求。
都江堰
北魏郦道元(约470—527年)所撰《水经注·江水》载:“江水(指岷江)又历都安县……李冰作大堰于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改变成都市长期处于消费型旧城市面貌,经中央批准在成都东郊兴建综合性工业 区,使之逐步发展成为生产型的新兴城市。工业区集中用水量大,需要都江堰渠首总来水量中供应。
为保证成都市工业和生活用水常年不断,又要保证都江堰内江断流岁修工程全面进行,经水电厅农水局勘测 设计,报经省计委以(63)计斟字第4号、55号文件批准修建都江堰内江岁修工业引水工程。工程于1963年2月4 日正式开工,11月6日主体工程完工通水,1964年6月全部完成,6月30日由省水电厅农水局主持验收。工业引水 (暗)渠全长1502.3米,起自外金刚堤尾部进水闸,止于走马河上游尾水闸。
主要景点
01
水利工程
02
二王庙
03
伏龙观
04
安澜索桥
05
卧铁
06
其他景点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 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 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都江堰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郊区的都江堰市境内。
下面将为你介绍一些历史都江堰的知识点。
一、都江堰的历史背景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至公元前251年间,是蜀汉时期著名政治家李冰所主持修建的一座古代水利工程。
当时,成都平原一直饱受洪水灾害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冰主动请缨修建都江堰。
二、都江堰的建设意义都江堰的修建解决了成都平原的洪涝问题,使得这片土地可持续利用。
它的主要作用有:1. 水利灌溉:通过引水分配和水轮灌溉,都江堰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可靠的灌溉水源,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使得成都平原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粮食和棉花产区之一。
2. 防洪排涝:都江堰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有效地控制了灌溉用水,减少了洪水的发生和危害,改善了当地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
3. 水运交通:都江堰成为古代水上交通的重要通道,方便了湖广地区与西南地区之间的货物运输,推动了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发展。
三、都江堰的修建过程李冰修建都江堰的主要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土木勘探:李冰率领团队对当地的地形、水文地质等进行详细勘探,选择了合适的地点和河道,确定了工程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方案。
2. 修建堤坝:首先修建两座堰坝,分别位于都江堰和摆沙,将岷江水引入成都平原。
3. 开凿渠道:在摆沙附近修建引流渠道,经过细心计算,使得水能平缓地逐级引入各条支流,供给农田灌溉。
4. 设计水闸:李冰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分水闸,通过开启或关闭闸门来调节水流,确保农田得到适量的灌溉水,同时平息洪水。
5. 完善配套设施:修建了水轮灌溉设备、河道疏浚工具等,为都江堰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四、都江堰的影响和传承都江堰的建设不仅解决了洪水问题,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它的建设和运营经验也为古代中国水利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目前,都江堰已成为中国和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都江堰是中国古代伟大水利工程的代表之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水利工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下面将介绍历史都江堰的知识点。
一、建设背景都江堰的建设起源于公元前256年的战国时期,是秦国的政治家、农学家李冰主持建造的。
在战争频繁、民不聊生的时期,秦国统一了中国六国,为了解决灾害性洪水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保证农田灌溉和军事用水的需要,秦始皇下令修建都江堰。
二、工程规模都江堰的建设规模极为宏大,堪称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奇迹。
它的建造年限长达十年之久,工程师李冰带领着100万民工修筑了一座长约65千米的主渠道,横跨大渡河与蓝田江,由此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灌溉系统。
都江堰的主要设计特点是采用分级引水和渡水式灌溉,利用地质地形将水引分为高、中、低三级渠道,通过堆石坝、分水堰等建筑物,实现了水流的分流,从而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灌溉系统。
三、聚集效应都江堰的建设除了灌溉农田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效应就是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
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形成了一个优越的生产条件,吸引了大量的居民迁徙到这里。
随着人口的增加,周边地区逐渐形成了繁荣的市镇,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有着深远影响。
在历史上,都江堰也成为了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四、防洪功效都江堰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农业灌溉问题,还能够防止洪水灾害。
通过疏导水流,调节水源,有效地防止了大规模的洪水灾害,保护了周边的人民安全和财产。
这种防洪功效不仅在古代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依然被广泛应用。
五、文化遗产都江堰作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于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各国学者研究的重要对象。
都江堰的建设创造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发展的新里程碑,对中国古代工程技术、水利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总结:都江堰作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瑰宝,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现代社会的借鉴。
《都江堰简介》课件
都江堰水利工程与周围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不仅发挥了工程的功能作用,还美化了自然景观,提高了环境质量。
美化了自然景观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注重生态服务价值的提升,通过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措施,提高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提高了生态服务价值
都江堰的文化和旅游价值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都江堰的旅游价值还体现在其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总结词
都江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财政收入,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详细描述
总结词:都江堰景区内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色。
VS
除了以上景点外,都江堰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景点,如松茂古道、青城山等。
农业灌溉
都江堰为周边地区的工业提供了稳定的水源,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工业供水
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旅游业发展
03
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都江堰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让中国人民更加自豪和自信,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03
02
01
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时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秦昭王时期
都江堰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李冰父子
都江堰在历史上经过多次修缮和改造,以适应自然环境和人类需求的变化。
历代修缮
都江堰的主要目的是灌溉成都平原的农田,为当地农民提供稳定的水源。
灌溉
都江堰的建设还为岷江流域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都江堰,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是一项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代水利工程。
作为中国古代优秀的水利工程之一,都江堰不仅解决了川西平原的灌溉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洪涝灾害。
下面将介绍都江堰的历史和主要特点。
一、历史起源都江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6年的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当时成都地区常年受到洪水的困扰,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慈恩寺主持李冰担任了成都水利工程的总指挥,并开始了都江堰的规划与修建。
二、主要工程1. 都江堰主要由两条渠道组成,即以岷江为源头的南岷江和以青城山为源头的崇义渠。
南岷江和崇义渠相交于灵岩山下,形成了一个大规模的水利系统。
2. 都江堰的主要功能是将岷江的水分流入灌溉区和城市。
相对于其它治水工程,都江堰采用的是引水分流的方式,利用重力渠道将水引入城市和耕地,这使得水流更稳定。
3. 都江堰还采用了许多智慧的设计,如“凿山费九,开渠费八”的高入低出的水坝形状,以及数百个分支渠道和冲沟,使水流分散,减少了堤坝承压的风险。
三、成功效果1. 都江堰的修建极大地改善了成都平原地区的灌溉条件,使得这里的农田得以充分利用,并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
这对于川西平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都江堰还有效地减少了成都地区的洪水灾害。
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使得水流有序,减少了治理洪水的难度,并保护了城市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文化意义都江堰不仅是一项出色的水利工程,还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修建都江堰的李冰、李贺等人被誉为水利工程史上的伟大人物。
都江堰还成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五、现代保护与利用近年来,为了保护和发掘都江堰的历史遗产,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都江堰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得到了必要的维修和保养。
同时,都江堰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总结:都江堰作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不仅解决了灌溉问题,还保护了成都地区的安全。
都江堰ppt课件
都江堰水利工程所采用的工程技术,如溢流坝、引水渠道等,对世界水利工程技术的发展 产生了影响。
水利管理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管理经验对世界水利工程管理产生了影响,如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等 。
05
都江堰的现状与保护
现状评估
水利工程状况
01
都江堰的水利工程设施经过多年的运行,部分设施存在老化、
破损等现象,需要定期检查和维修。
外江与内江的划分
在鱼嘴分水堤的帮助下,岷江 被分为外江和内江两部分。
外江主要用于排洪,而内江则 用于灌溉。这种划分方式既保 证了洪水的及时排出,又满足
了农业灌溉的需求。
在雨季时,外江的水位会明显 高于内江,此时鱼嘴分水堤就 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确保洪水 能够顺利地排向外江。
都江堰的这种划分方式充分体 现了古代水利工程的智慧和实 用性。
03
都江堰的原理与功能
防洪原理
洪水调节
都江堰通过分水鱼嘴、宝瓶口和 飞沙堰等结构,将洪水按照需求 分配到内江和外江,有效调节洪
水流量,降低洪峰。
排沙排石
利用飞沙堰的阻水作用,使上游冲 刷下来的泥沙和石块在堰前沉积, 避免淤塞河道。
自动调整功能
都江堰的设计使得其在面对不同季 节和洪水情况时,能够自动调整分 水比例,确保防洪效果。
水力机械
除了发电,都江堰的水能还可用于驱动水轮泵、水磨等水力机械, 满足农业、工业生产的动力需求。
生态旅游
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依托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水利工程景观, 发展了生态旅游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04
都江堰的影响与意义
对成都平原农业的影响
1 2
灌溉
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得成都平原地区获得了稳定的 水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水源,促进了农 业的发展。
都江堰
二、作者从若干方面来比较长城和都江堰,哪 个方面的比较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为什么? 作者从修建时间、社会功用、延伸距离、 文明特征诸方面将长城与都江堰作比较,其中 社会功用方面的比较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这 不仅因为延伸距离、文明特征等方面是依附于 社会功用的,而且因为对社会功用的评价是文 章的核心内容,这里是在为第三部分浓墨重彩 地展开文化反思张本的。因此,作者在这一部 分用较多笔墨在社会功用方面比照两大工程, 令人信服地表达了“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 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的文化感受。
《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的代表作, 书主要是以余秋雨先生在全国各地的文化 之地的游览过程为线索,思想非常深刻, 语言也极有震撼力,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 的内涵,其中对人性的拷问也极为深刻。 整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余秋雨先生渊博的文 学和史学功底,以及书中丰厚的文化感悟 力和艺术表现力,该书也为当代散文领域 提供了崭新的范例。
美读课文
本部分写都江堰景观。 作者把实写水流的宏大气势 与抒写自己魂销魄夺的感受 交融起来,着力在水流的强 悍与规整、撒野与驯顺上泼 墨铺排,描绘出震撼人心的 壮丽画卷。强悍撒野,可见 水性凶蛮,工程艰险;规整 驯顺,可见治水人气度手段 不凡,也是化害为利的形象 体现。这样,就突出了都江 堰水流的独特魅力。字里行 间激荡着对都江堰的热爱及 对李冰的敬慕的感情,蕴涵 着对都江堰巨大社会功用的 赞叹。
正字正音
颓壁残垣 (yuán) 惊悸 (jì ) 庇护(bì ) 修缮(shàn) 卑处一隅(yú) 魅力(mèi) 强悍 ( hàn) 铁戟 (jǐ) 遴选(lí n) 韬略 (tāo) 怦然心动(pēng) 诘问(jié) 玉玺(xǐ) 衮衮(gǔn)诸公 繁衍(yǎn)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这。 膜拜:跪在地上举两手虔诚地行礼。 圭臬(guī niè):指圭表,比喻准则或法度。 焕然:形容有光彩,如焕然一新。 涣然: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如涣 然冰释
都江堰简介
都江堰简介都江堰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水利工程城市。
它以都江堰水利工程而闻名于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都江堰的历史、文化、景点和风景。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至前251年,是由秦国时期的著名水利专家李冰率领一支工程队伍修建而成的。
它是一种巧妙的水利工程,通过引水而不断改变河道,解决了成都平原的水患问题,也使得这片土地成为了中国最富饶的农业区之一。
都江堰水利工程利用了崇山峻岭之间的自然地理条件,通过引水到更高处,再通过分渠分流,将水分配到周围的农田中。
这种工程在古代被视为天下第一巧妙之工。
它不仅解决了水患问题,还使得周围地区的农业发展迅速,成为了川西平原的粮仓。
都江堰的建设将自然风景与人工水利工程完美结合在一起。
这里的水利工程被称为“人造的自然”,因为它既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又给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这里的水系错综复杂,流水潺潺,与周围的山川融为一体,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都江堰不仅以水利工程而闻名,还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这里有许多古建筑和古文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杜甫草堂。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故居,也是成都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草堂内有杜甫的诗作和像,让人感受到他的才华和思想的深刻。
除了杜甫草堂,都江堰还有其他的文化景点,如都江堰博物馆和都江堰文化广场。
博物馆里陈列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水利工程的资料,让人们更好地了解都江堰的历史和文化。
文化广场则是一个集休闲、娱乐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场所,经常举办各种文艺演出和活动。
都江堰的自然风景也是令人心醉的。
这里的山水和水利工程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迷人的画卷。
特别是在夏季,蓝天白云之间,清新的山水与青翠的农田相映成趣。
而春季的都江堰更是美不胜收,百花争艳,让人仿佛置身花的海洋中。
此外,都江堰还有许多美食值得品尝。
这里的特色小吃有毛肚、冒菜、辣子鸡等,口味独特,非常美味。
此外,都江堰还以茶文化闻名,是茶叶的产地之一,这里的茶叶鲜香浓郁,深受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都江堰
旅游景点NO.1:岷江鱼嘴分水工程
旅游景点NO.2:宝瓶口引水工程
旅游景点NO.3:二王庙
NO.4:飞沙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 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 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 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 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 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 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 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 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 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 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张陵传道青城山
东汉顺帝时(公元126~144年),张陵从洛阳越秦岭到鹤鸣山修道,汉安二 年(公元143年)七月一日,率弟子来青城山结茅传道。张陵在青城一带山区传 道13年,汉桓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在青城山羽化,葬第三混元顶。青城山 成为天师道的发祥地,常道观被称为“仙都众奥之妙,福地会昌之域,张天师羽 化处焉”。历代龙虎山的天师多来青城山朝拜祖庭,为汉天师张陵扫墓。 在天 师洞旁有一颗古银杏树,要七八个个大汉才能把它围住,在四川省乃至全国的极 其罕见,据说这个古银杏树是张陵亲手种的。
都江堰
目录
简介 作用 名称由来 影响 旅游景点
历史事件
[dū jiāng yàn]
都江堰
(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马可·波罗游历都江堰 元世祖至元年间(公元1264~1294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 罗从陕西汉中骑马,行20余日抵成都,游览了都江堰。后在其《马 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说:“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鱼,船舶 往来甚众,运载商货,往来上下游。” 李希霍芬考察都江堰 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 (Richthofen 1833-1905)来都江堰考察,以行家的眼光,盛赞都江 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无与伦比。曾于1872年在《李希霍芬男 爵书简》中设专章介绍都江堰。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详细介绍给世 界的第一人。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都江堰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郊区的一座古代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宏伟水利工程之一。
它的建造始于公元前256年的战国时期,经过多次修建和改进,一直延续至今。
1. 工程背景都江堰的建造是为了解决蜀地干旱少雨的问题,为农田提供水源,促进农业生产。
蜀地地势险要,河流湍急,水资源十分匮乏,人们很难进行农业生产。
因此,秦国时期的蜀地统治者刘备下令修建都江堰以克服这个问题。
2. 工程规模都江堰的总长度约为66.6千米,分为两大主要部分:西堰和东堰。
西堰是主要渠道,总长约41.8千米,由岷江取水,贯通到成都平原。
东堰是分水渠道,总长约24.8千米,负责分水供给农田。
整个工程还包括堵门坎、分水坎等重要构筑物。
3. 工程特点都江堰采用了创新的水利工程设计和技术,运用了水力学原理和土木工程知识。
其中最著名的特点是利用水量分配和灌溉的方法。
都江堰将岷江的水引入成都平原,通过分水坎将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直接注入农田,另一部分则经过引水渠道和分水渠道供给各个农田,实现了合理的水量分配和利用。
4. 社会影响都江堰的建成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为成都平原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改善了农田的灌溉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通过灌溉,农民可以进行两季或三季作物种植,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解决了食物短缺问题。
同时,由于农田产出的增加,商业活动也得以繁荣,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5. 文化价值都江堰作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代表了古人智慧的结晶,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面对自然环境的巧妙解决方案。
都江堰的修建过程和成功运行,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总结:历史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其建造目的是为了解决蜀地干旱少雨的问题,为农业提供水源。
都江堰的规模庞大、工程特点独特,通过合理的水量分配和灌溉方法,为农民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极大地改善了农田的灌溉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求助编辑百科名片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
建于公元前256年,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现存的最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田畴,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目录简介工程构成灌区璀璨明珠分水提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展开编辑本段简介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1998年灌溉面积达到到66.87万公顷,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
人们为了纪念李冰父子,建了一座李冰父子庙,称为二王庙。
编辑本段工程构成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
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鱼嘴分水堤:“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
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飞沙堰:“泄洪道”具有泄洪徘砂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
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都江堰简介
都江堰简介
都江堰是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西北部的县级市,北临绵阳市、南临成都市锦江区,东邻成都市彭州市、蒲江县,西濒崇州市。
都江堰是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所在地,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之一,修建于公元256
年至公元260年间。
这座工程由蜀汉时期的政治家李冰设计,主要用于解决成都平原地区的灌溉和水资源调配问题。
都江堰全长约65千米,被誉为世界水利工程建筑史上的奇迹。
它的
主要功能是引水灌溉田地、供给城市用水以及防洪排涝。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分水堰、引堰和灌溉渠道等。
分水堰是工程的核心部分,它能将岷江的水分为两路,一路经成都平原,另一路通过精确的坡度和水流分配,引流到周边的农田和城市。
除了水利工程,都江堰还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这里有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地都江堰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这是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之一。
此外,都江堰还保留了很多古代建筑和文化遗迹,如拔山、镇山寺等。
都江堰是一座旅游胜地,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到此观光和探索古代水利工程的奇迹,享受大自然和历史文化带来的魅力。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都江堰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成熟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
它位于中国四川省都江堰市,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省省会成都的西北约48公里处。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历史都江堰的知识点。
一、建造背景都江堰的修建始于公元前256年至公元前250年间的战国时期,由蜀国著名的水利专家李冰和他的儿子李贺共同主持建造。
当时的蜀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由于地处山区,水资源匮乏,因此面临着严重的旱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李冰提出了修建水利工程来调节水源和灌溉农田的方案,于是开始了都江堰的建造。
二、建造目的都江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当时蜀地旱涝不调的问题,并提供灌溉农田的水源。
通过修建堰坝、引水渠道和沟渠等工程,将岷江水引入蜀地,保证蜀地农田的灌溉和粮食的供给。
三、工程规模都江堰总长约65千米,由两部分组成:主堰和分水堰。
主堰全长约57千米,位于岷江和都江汇合处,堰坝高约4米,通过水力压力将岷江水引入引水渠道。
分水堰全长约8千米,位于主堰下游的成都平原,通过分水堰将水分配给各灌溉区域。
四、工程特点1. 适应自然地理条件:都江堰利用自然地理条件,充分利用岷江和都江的自然水势,将水引入灌溉区域,减少电力消耗,降低工程成本。
2. 灌溉效果显著:都江堰的修建使得蜀地的农田不再受到旱涝的困扰,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果,保证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3. 安全可靠:都江堰采用巧妙的分水制度,能够根据水位的变化自动卸水,保证工程安全。
即使在漫长的修建过程中,也没有发生过严重的事故。
五、对地区发展的影响都江堰的建成,为蜀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
首先,解决了旱涝不调的问题,保证了农业的正常生产,增加了粮食产量,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修建水利工程带动了当地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增长。
此外,都江堰也成为了一座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总结:都江堰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建造解决了蜀地旱涝不调的问题,保证了农田的灌溉和粮食的供给。
都江堰简介
都江堰简介都江堰是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它地处崇山峻岭的川西腹地,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水利工程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这座城市的历史、风景和文化。
都江堰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项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
这项工程由蜀国君主李冰和他的儿子李固主持修建,旨在解决蜀地的洪水问题。
都江堰利用了岷江和青城山区的河流水资源,以人工开凿渠道,将水分流引入不同地区,有效地调控了水量。
经过2300多年的使用,都江堰依然运行良好,为当地农业和灌溉提供了持续的水资源。
除了水利工程,都江堰还享有丰富的自然风景。
这里地处岷江上游,沿岷江两岸呈现出宽广的河谷平原,被青葱的群山所环抱。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交织着山峦、河流、森林、农田等多种自然景观,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格局。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是青城山,这座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一座重要的旅游胜地。
青城山以其险峻的山势和壮丽的自然风光而吸引着众多游客。
除了自然风景,都江堰还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座古城曾是明清两代的州县之一,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文物。
其中最著名的是都江堰古镇,这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代水利工程城市。
在古镇中,可以看到传统的四合院建筑、青砖灰瓦的民居,以及各种古老的手工艺品店。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古代水利工程的智慧和古老文化的魅力。
除了古镇,都江堰还有一些其他的历史遗迹,如武侯祠、杜甫草堂等。
这些文化景点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是游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去处。
此外,都江堰还举办了许多传统文化活动,如水灯节、川剧演出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了解和体验当地文化的机会。
总的来说,都江堰是一座独特而美丽的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壮丽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它既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也是一座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如果您有机会来到中国四川,不妨来都江堰一游,亲自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欣赏自然风光,还是体验传统文化,都江堰都会让您流连忘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江堰》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深入思考和探究,掌握阅读文化散文的技巧。
2,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活着或死了,到底应该站在哪里?
教学重点:1,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 2,揣摩语言
教学难点:学习深入思考和探究,掌握阅读文化散文的技巧
课时安排:二课时
一.单元解说
见读本
二.导入
1.都江堰
都江堰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
在四川都江堰市西北岷江中游,创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留存的最古老的生态水利工程。
它以无坝引水为主要特征,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口处特殊的地形。
水脉、水势,乘势利导,元坝引水,分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
建造十分巧妙。
它所运用的水利工程学,成为人类历史水利工程的创举,至今还使人不得不赞叹建造者的独运匠心,因此也吸引了许许多多后人的驰足观赏,使人不得不钦佩人类尤其是中华文化中科学家的聪明和智慧。
但是,人们研究都江堰的建造史时,却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原来,这座奇观的建造者竟然是当时的一位蜀郡太守。
身在那种社会,身为一名高官,竟然作出了这样的杰出成就,不能不令人惊奇!
这其中,必定隐含着历史和文化的神秘和蔼奥秘!
今天,我们就随着文化作家余秋雨去回溯历史,感悟史实,探索一下中国的一段历史和文化的奥秘!
2.余秋雨
余秋雨是一位富有使命感的文化旅行学者。
他勇敢地走出书斋,走上了漫长的文化考察之旅,在崇山峻岭之间行走,在文化景观与历史遗迹中穿行。
余秋雨穿行于历史文化的时空隧道,在探寻中遴选,在遴选中观照,在观照中体悟,在体悟中传达,用现代文化意识观照历史文化遗迹,反思传统文化,构建宏阔的人文精神。
三.整体把握
1.听录音,把重要、生疏的词语标注读音,识记字形,掌握词义。
2、整体把握
A、用一个小标题概括每节内容。
B、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什么?它是怎样高度颂扬这一奇迹的?对这一奇迹的创造者又做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C、从文章的结构看,二、四节安排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四、词语检测
见课本
五、整体欣赏
1、整体评说
建筑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故宫是皇权政治的符号,那么周庄则代表平民生命的形态;
如果说布达拉宫是虔诚宗教崇拜意识,那么扬州个国则是淡泊雅致文人情怀;如果说天一阁能读出文化保存和流传的悲壮,道士塔能读出文明被销毁的悲哀,那么都江堰呢?一项跨越千年的水利工程,它的文化精义是什么呢?余秋雨在思考,余秋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在表达,他给出了答案—一贴近苍生,造福万民。
2、内容简介
一、最激动人心的水利工程
二、都江堰的美丽
三、都江堰的建造者
四、贴近苍生的神
3.主题挖掘----筛选重要信息(重点之一)
第一部分: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第二部分:最训顺壮丽的景观;
第三部分:最冰清玉洁的纲领;
第四部分:最贴近苍生的偶像。
六、细节赏析(重点之二)
(一)
1、是不是贬低长城?
2、运用了什么写法?———对比。
3、从哪些方面对比?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这开篇一句,起笔突兀峻急,评价热烈精警;不只引起人们迫切读完下文的渴念,其更大的巧妙在于有效地规范着作者的思想沿着思维的河床流淌,不动声色而又举重若轻地确立了《都江堰》一文整体的文路。
对比是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
中国历史上,作为体现深厚人文底蕴的重大工程,能够与都江堰比肩的也只有长城了。
这是一个大家认同的事实,这却也是一个创造性地发现。
端详起来,它们的可比性意如此之高、可比点如此之多,比较的结果如此出人意料。
比年代:秦始皇的长城比李冰的都江堰要晚几十年,“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比动机:“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吓、残忍;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
比规模:“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
比形象:“万里长城”“突兀在外”,都江堰“却卑处一隅”,“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
比气质:“长城摆出一幅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都江堰“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比影响:“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邀远的时间”。
比功用:“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汹汹清流”。
比结果:“直到今天,长城还常常成为排场”,而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
比得这样细致,比得这样敞亮,比得这样惊心动魄。
对比的目的不是矮化长城,拔高都江堰。
对比才有品格,对比才会深刻。
全方位的对比,显示了都江堰的独立品格,也凸显了都江堰深广的人文内涵。
如果说与长城的对比是文章的骨架,那么文中俯拾皆是的其他对比则穿插成文章的血肉,丰满了文章的肌体。
(二)
1、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欲扬先抑。
2、目的何在?
写水而不写水,而是写背后的人。
3、运用什么写法?
对比大海。
与葛洲坝比,比出都江堰的朴素;与大海比,比出水的魅力。
(三)
1、怎样评价李冰父子?
2、怎样评价他们的功绩和品德?
(四)
1、为什么写这段?
升华主题。
2、整体评价
都江堰的文化意义不只在于他同李春的赵州桥和黄道婆的织布一样,能代表中国部款较高的科技水平,可以让我们不时地拿出来骄傲一下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的典范。
余秋雨当然不是一个只图片刻休闲、逍遥的观光客,他是一个背负行囊,摸着历史的踪迹一路走来的思想者。
作为文化学者的余秋雨,他的文化敏感丝毫也不会让我们担心,他很快地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一点上来。
“四川有幸,中国有幸,公元前251年出现过一项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李冰任蜀郡守。
”“此后中国千年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者进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而李冰,却因官位而成了一名实践科学家”,这里,余秋雨已为我们梳理了一条线索。
很快作者就给出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暗示:“没有证据可以说明李冰的政治才能,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如果只是这样,那么这个政治纲领仍然是抽象的,模糊的,但余秋雨显然不愿让读者做不着边际的猜测。
很快,作者将读者的视线引领到李冰身上;“他大愚,又大智。
他大拙,又大巧。
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明理,是消灾,是滋润,是儒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
他领悟了一个道理:既然四川最大的困扰是旱涝,那么四川的统治者必须成为水利学家。
”
与其说《都江堰》是在写都江堰,不如说是在写李冰;与其说是在写李冰,不如说是在写一种文化。
确切地说,是通过都江堰工程来审视李冰,通过李冰来体悟文化精义。
是的,这就是“都江堰流泻出”的“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这就是“李冰的伟大精魂、李冰父子因其贴近苍生的生命实践而被人们供奉在二王庙里,世代接受人们的祭奠、膜拜。
这或许不是李冰父子的本愿,但却是民众的愿望,是历史的愿望。
都江堰安祥地卧在成都平原上,毫不张扬,毫不炫耀,像一位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但只要涓涓清流不断,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
六、小节
与官僚比,比出人的滋力;与金杖、铁鞍钢锤比,比出长锡的守持;与厚厚的典籍比,比出治水经言的生命力。
无处不在的对比,将都江堰雕刻成一座文化纪念碑,观照历史,启迪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