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的无意识
论潜意识或无意识认识
东岳论丛【Jul.,2007Vol.28No.4 2007年7月(第28卷/第4期)(Dong Yue Tribune )论潜意识或无意识认识张 浩(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关键词]潜意识;主体;客体;认识;反映形式 [摘 要]潜意识或无意识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形式,也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
潜意识并不是没有意识,它同意识相互转化,并在深层次上对人的语言、行为产生影响。
[中图分类号]B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7)04-0126-05 潜意识或无意识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形式,也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
它是人们对认识对象不自觉的、未加注意的、不由自主的、不知不觉的、模糊不清的认识。
约言之,潜意识或无意识,是一种未被意识到的认识,或认识阈之下的认识。
从这个意义上说,潜意识或无意识不等于无(没有)意识,它在认识中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现代认识论认为,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多重性、多层次的,意识的反映只是一种主要的和本质的反映,但它不能代替其它形式和层次的反映,它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并不能包揽无遗。
潜意识或无意识反映,在主体对客体的全面认识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能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实际上,潜意识或无意识反映,也是形成认识和观念、丰富主体认识结构的重要渠道,它对于意识反映来说,也是一种辅助和补偿的反映形式。
心理学家们通常把意识阈以下的意识称为“无意识”,这就很容易被人们误解为“无意识”就是没有意识。
其实,无意识并不是没有意识,它是认识主体客观存在的一种精神活动、一种潜在的认识过程,是未被主体自觉意识到的意识。
原苏联心理学家B・C・列坚别尔格认为,只有高度发展的意识,才能有无意识的心理现象。
他说:“无意识心理现象并不只是一个否定性的定义(即在心理反应过程中没有意识,动物和幼儿即如此),而是一种特殊的、人所特有的心理反映形式,它是同意识在一起并同意识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
【潜意识理论】潜意识的一些导论
【潜意识理论】潜意识的一些导论对一切消极失败心态信息进行控制,不要让它们随便进入我们的潜意识中。
遇到消极思想信息时,可采取两个办法加以控制:一是立即抑制它,回避它不要让它们污染你的大脑思想。
对过去无意中吸收的消极失败潜意识,永远不要提起它,让它遗忘,让它沉入潜意识的海底。
二是进行批判分析,化腐朽为神奇。
用成功积极的心态对失败消极的心态进行分析批判,化害为利,让失败消极的潜意识象毒草化成肥料一样变成有益于成功卓越的思想意识。
潜意识也称无意识,是指那些在正常情况下根本不能变为意识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而无从意识到的欲望。
正是所谓“冰山理论”:人的意识组成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识),但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却对其余部分产生影响(无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主动地对人的性格和行为施加压力和影响。
弗洛伊德在探究人的精神领域时运用了决定论的原则,认为事出必因。
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如做梦、口误和笔误,都是由大脑中潜在原因决定的,只不过是以为一种伪装的形式表现出来。
由此,弗洛伊德提出关于无意识精神状态的假设,将意识划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无意识》一. 对"无意识"概念的辩护我们不允许人们将它称为"下意识"或"潜意识",这种称呼是错误的,并且容易引起误解。
所谓无意识,它一方面包含着种种因潜伏而暂时不为意识所知,其他一切都与意识活动一样的活动,另一方面又包含着种种被"压抑"的活动,假如这些活动变成意识活动,它们肯定与意识中其他种种活动形成鲜明的对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无意识的概念
无意识的概念无意识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20世纪初提出。
它指的是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中隐藏的、潜意识下的动机和冲动,这些动机和冲动对个体的意识来说是不可察觉的。
无意识对个体的思维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解释个体的一些不理性和不自知的表现。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无意识是由被压抑的欲望和冲动所组成的。
这些压抑的欲望和冲动往往是由于个体在童年时期受到的禁止和惩罚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产生的。
无意识的内容具有来自性欲、依恋、攻击和自卑等方面的冲动和动机。
它们在个体的意识之外存在,并且具有一定的能量和压力,时常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来表达和满足。
除了弗洛伊德的理论之外,无意识还有其他的理论解释。
例如,荣格认为无意识是人类普遍共有的,具有普遍性的心理结构。
他将无意识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两个层面。
个人无意识主要由个体的未知和未经验的事物所构成,而集体无意识则是由人类普遍存在的的原型形象和符号所共有。
无意识在个人的思维和行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首先,无意识是个体一些无法表达的情感和冲动的重要来源。
个体可能无法通过意识过程来实现自己的需求和愿望,但是无意识会通过梦境、幻想以及一些表意模式来表达和满足这些需求和愿望。
其次,无意识还可以对个体的思维和行为产生影响。
由于无意识是个体的一种不可察觉的动力,它会在不知不觉中引导个体的决策和行为。
最后,无意识也可以通过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互动来影响个体的认知和感知。
一些潜意识的信息会通过无意识的过滤和选择进入意识,从而影响个体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和感知。
了解和认识无意识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对无意识的认识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通过了解无意识的存在和作用,个体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和愿望,从而更好地面对和处理自己的问题和困惑。
其次,对无意识的认识还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无意识是人类普遍性的心理结构,通过对无意识的认识,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包容他人的思维和行为,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什么是无意识记忆
什么是无意识记忆无意识记忆是心理学概念之一,按心理活动是否带有意志性和目的性分类,可以将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两种。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无意识记忆,希望能帮到你。
无意识记忆的概念亦称“潜意识记忆”、“无意识记忆”。
与外显记忆相对,指人脑内部潜在的不需意识参与的一种无觉察的记忆,亦即不依赖于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的一种自然的记忆。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于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积累了不少资料。
主要来自五个不同但又相互交叉的研究领域:(1)再学时的节省,斯莱梅卡(Slamecka et al.,1985)等人认为,可以把再学时的节省当做内隐记忆的指标。
(2)阈下编码刺激的作用,即不为被试知觉到的刺激,能被知觉系统做出高水平的加工。
(3)无意识学习,雷伯等人(Reberet al.,1976)证明人能够进行内隐学习,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能学会确定符合语法的字母串,在语法规则较为复杂时记忆性的内隐学习比规则发现性的外显学习更有效。
(4)启动效应,即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故学习时的启动物和测验阶段的目标词可导致反应时正确率的提高。
(5)健忘症病人的内隐记忆,他们虽不能外显地记得曾完成的任务,但却能获得诸如追赶旋转体和镜形跟踪等运动技能。
他们还能表现出对所获得的信息的启动效应和虚构一些人们的信息。
目前西方对内隐记忆的几种理解:(1)它对信息的提取是无意识的。
(2)它是启动效应的种类之一,即重复启动效应。
(3)它是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去回忆所学习的内容而只要求完成某项操作的任务。
(4)它提出一个多种记忆说的理论假设,人可能存在由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两个相对独立的记忆机能系统。
记忆分类: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叫形象记忆。
这些具体形象可以是视觉的,也可以是听觉的、嗅觉的、触觉的或味觉的形象,如人们对看过的一幅画,听过的一首乐曲的记忆就是形象记忆。
这类记忆的显著特点是保存事物的感性特征,具有典型的直观性。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弗洛伊德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提出了“无意识”这一概念,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无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到人类的意识和人类的行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究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包括无意识的定义、种类、形成以及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无意识的定义:无意识是指人类心理活动中的一种不可察觉的状态,即一个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通过潜意识的方式,影响着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换句话说,无意识是一种潜在的、隐秘的力量,它能够影响人类的行为和思考,但人们并不意识到这一点。
弗洛伊德将无意识分为两种: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个体无意识是指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存着的不能被意识到的想法和情绪,而集体无意识是指整个人类共同拥有的、无法察觉但却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
个体无意识通常是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情绪。
这些想法和情绪是由人类历史、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因素所形成的。
个体无意识的内容包括无法察觉的思考、潜在的欲望以及深埋在内心深处的痛苦和罪恶感。
集体无意识是指人类共同具备的心理状态,例如在各种文化和社会中存在的普遍的神话、宗教符号和意象。
集体无意识中的内容与个体无意识不同,它在所有人身上都有共通的特点和内容。
这些内容包括母性、父性、英雄和恶魔等。
无意识的形成与人类的生理及心理发展密切相关。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无意识在大脑中具有影响力的原因是它拥有一种更早、更原始的生理发展史”。
换句话说,无意识是从人类的史前时代开始形成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进。
无意识的形成也与儿童的童年经历密切相关。
弗洛伊德认为,从0到5岁,儿童处于父母权威、约束和教育的阶段,这些经历塑造了儿童的无意识。
如果一个儿童没有得到足够的约束和教育,或者经历了过多的惊吓和其他负面经历,他们的无意识就会对他们的思考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无意识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无意识对人类的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控制着人类行为的一部分。
这种控制通常是潜在的,人们往往不会被自己无意识的想法所影响。
关于意识、下意识、潜意识、前意识及无意识
1、下意识与人类意识人类意识是像洋葱一样具有层状结构的。
表层是我们的有意识的意识状态,这种状态依照现实规则进行日常生活中决策工作,是智能的,现实的,符合逻辑的,特别是在新环境中,需要我们以理性思考方式决定要做什么,如何去做的时候。
然而,这种状态同时只能处理五到九件事情,并且非常容易“过载”。
下意识或者说“洋葱”的主要内层部分是依靠“自动导航系统”工作的,比如说按照快乐原则做出反应,尽量回避痛苦,获得快乐,而不管外界环境如何。
考虑到我们自动控制内在器官的感情,幻想,记忆及本体感受神经系统,这四种主要功能系统是紧密联系的-换句话说,意识作用于肉体,肉体也反作用于意识。
在同一时间处理很多复杂的指令可以说是功能强大的,甚至聪明的,但不是“智能”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正如普遍接受的,有意识的意识部分位于大脑的左半球,下意识位于右半球。
两个半球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功能。
大脑有意识状态左脑右脑下意识状态逻辑重识别推理韵律数学虚拟阅读幻想写作创造力语言合成分析符号自我感情司令部:所有逻辑性,理性,工厂:对于肉体,精神,真实有计划的想法处理的地方,虚幻或记忆中的事件做出快速同时只能处理7件事,缓慢反应,并不总是理性和适当的。
且易“过载”。
2、潜意识到底是什么?作者:廖阅鹏文章来源:《催眠圣经》第28页弗罗伊德把心灵比喻为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是少部分,代表意识,而埋藏在水面之下的大部份,则是潜意识。
他认为人的言行举止,只有少部分是意识在控制的,其它大部分都是由潜意识所主宰,而且是主动地运作,人却没有觉察到。
当一个人处于正常的状态下,比较难以窥见潜意识的运作,这时,梦是最好的观察潜意识活动的管道。
但是在罹患精神疾病者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潜意识的作用非常地尖锐,例如无法解释的焦虑、违反理性的欲望、超越常情的恐惧、无法控制的强迫性冲动,明显地看见意识的力量如此微弱,潜意识的力量像台风一般横扫一切。
然而潜意识并非如此负面,只是在病人的身上较容易观察而已。
潜意识 百度百科
开发渠道
(1)听觉刺激法:当你恐慌,害怕,缺乏自信时,大喊几声,就像举重,搏击喊叫一样,可以立即恢复力量.声音的力量可以影响你的信念,带来积极的行动.在你的家中或其它地方一直放潜意识录音带,它可以不知不觉地进入你的潜意识,就是在睡眠中也可以放着,因为耳朵是24小时张开的,意识听不到,但潜意识能照样听到,效果仍然很好.(2)视觉刺激法:在房间建立一个梦想板,把自己的目标画成图片剪下来,贴在梦想板上天天看,可以天天刺激你的潜意识,达成你的梦想.(3)观想刺激法:利用潜意识不分真假的原理,在大脑中引导出你所希望的成功场景,从而达到替换你潜意识中负面思想的目的,通过反复的观想暗示,改变自我意象,树立成功信念,并使自我产生积极的行动,达到预定的目标。
学术定义
潜意识是人们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弗洛伊德又将潜意识分为前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有的又译为前意识和潜意识。
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中,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虽是三个不同层次,但又是相互联系的系统结构。弗洛伊德将这种结构作了一个比喻:无意识系统是一个门厅,各种心理冲动象许多个体,相互拥挤在一起。与门厅相连的第二个房间象一个接待室,意识就停留于此。门厅和接待室之间的门口有一个守位,他检查着各种心理冲动,对于那些不赞同的冲动,他就不允许它们进入接待室。被允许进入了接待室的冲动,就进入了前意识的系统,一旦它们引起意识的注意,就成为意识。他将潜意识分为两种:“一种是潜伏的但能成为有意识的”潜意识——前意识,“另一种是被压抑的但不能用通常的方法使之成为有意识的”潜意识——无意识。?
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理论在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中认为,人的心理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另一部分是无意识。
弗洛伊德在治疗歇斯底里病中曾经发现,患者不能意识到自己的一切情绪经验。
患者在催眠状态中,如果能够回忆起自己的有关病症的经验并向医生和盘托出,心里就会感到舒畅,病也就好。
弗洛伊德认为,这是患者经历过的情绪经验受到压抑,被排挤到意识之外,潜伏在无意识之中,因此产生了病症。
从这一早期的设想开始,弗洛伊德逐渐形成了他的意识和无意识的概念。
这样,导致他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的两部分。
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
比如说我意识到现在是白天。
所谓意识阈,是指能否意识到的分界线潜意识很难或根本不能进入意识,前意识则可能进入意识,所以从前意识到意识尽管有界限,但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前意识处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担负着“稽察者”的任务,不准无意识的本能和欲望侵入意识之中。
但是,当前意识丧失警惕时,有时被压抑的本能或欲望也会通过伪装而迂回地渗入意识。
但是,它们并没有被消灭,仍然在不自觉地积极地活动着,追求满足。
所以,无意识部分是人们过去经验的一个“大仓库”。
由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具有这样的性质,所以人们把他的无意识称为潜意识,有的书上也会将其翻译成下意识。
\r\n弗洛伊德有时用冰山里比喻无意识的重要性。
就像冰山的主要部分存在水面之下,人类个性的主要部分也位于意识水平之下;弗洛伊德认为人类行为的真正重要的引起因素位于个性的这个部分之中,因此,要了解人类行为就必须揭示无意识。
在弗洛伊德看来,如前所述,前意识是意识的一部分,从前意识到意识,或者从意识到前意识,都是转眼之间的事,二者虽有界限,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因此,我们可以用虚线来表示。
而无意识(潜意识)要回到意识里来,在弗洛伊德看来,是很困难的,因为二者之间壁垒分明,似乎在意识的门口有着严密的防守,不准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随意侵入。
因此,我们可以用实线来表示。
在弗洛伊德的早期理中,把这种防守作用叫做“检查作用”或“检查员”。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理论G09药剂班赖伟龙98号[摘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是20世纪最具革命性的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
其基础理论包括无意识与心理结构学说、泛性欲说、梦的学说三个方面。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核心是“无意识”理论,这一理论对20世纪的作家、批评家有着巨大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无意识西格蒙·弗洛伊德(1856—1939)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著名心理学家。
他在临床实践中创立了精神分析疗法,获得很大成功,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是20世纪最具革命性的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
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
它的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特别是他的无意识理论,对人类心理活动的大胆猜想的验证,对丰富和提高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具有非常独特的启示意义。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核心———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基础理论包括三方面:无意识与心理结构学说、泛性欲说、梦的学说。
而无意识(潜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是其心理学说理论的核心,其他的基本学说都是为了从不同的层面阐释和论证无意识学说的。
弗洛伊德说:“我们发现我们有两种潜意识:一种是潜伏的但能成为有意识的;另一种是被压抑的是不能成为有意识的。
这种对心理动力学的洞察也影响到了我们的术语和描述,我们称之为前意识,而把潜意识一词留给那种被压抑的动力学上的潜意识。
我们有了三个术语,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弗洛伊德通过自己的研究,否定了“心理即意识的”这一心理学传统的观念。
他把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面。
“意识”即“自觉”,凡是自己能察觉的心理活动是意识,它属于人的心理结构的表层,它感知着外界现实环境和刺激,用语言来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内容。
《西方文学理论》 PPT 11.第十章 心理分析文论
第一节 弗洛伊德
一、人物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精神 病医生及心理分析学家,心理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心理分析之父〞。其主要代表作有?歇斯底里 研究?、?释梦?〔又译?梦的解析?〕、?性欲三 论?、?论无意识?、?自我与本我?、?焦虑问 题?、?自我和防御机制?等。
第一节 弗洛伊德
第一节 弗洛伊德
三、力比多的升华与白日梦
力比多:〔Libido,又译里比多〕是弗洛伊德心理 分析学的根底。力比多是本我中的性欲冲动,它 为各种本能冲动、欲望提供力量,是整个精神活 动的根底和源泉。其中,性欲既包括生物本能的 性的狭义内容,又包括同爱有关的广义内涵,即 自爱、父母之爱、子女之爱等人类的普遍情感。
第一节 弗洛伊德
〔三〕评价 从早期的无意识理论到晚期的三重人格理论,是弗洛伊
德心理分析学对人类心灵纵深层次探索的重要表达。它 引导我们在现实的思想文化领域中全方位、多角度地对 人的本质、人格的健康成长等问题进行重新的思考。但 是,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行动都决定于无意识的欲望, 显然是无视了意识的重要性。
第一节 弗洛伊德
?作家与白日梦?:弗洛伊德发表于1908年,开创了运用 心理分析理论分析作家、艺术家创作的奥秘的先河。弗 洛伊德认为,艺术家从事创作,纯属性本能冲动升华的 结果。文学作品是作家无意识心理的外部表达,艺术创 作就是作家自己的白日梦。
艺术的精华在于怎样克服读者心中的厌反感,其方法有 两种:第一,作家改变或掩饰其利己主义的白日梦;第 二,以美学的快感来收买读者,这叫“额外刺激〞或 “前期快乐〞。
二、无意识理论与人格结构
〔一〕无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一个动力系统,即人的无意 识中存在着动机、欲望和压抑力量之间的剧烈冲 突。
10.1-无意识
无意识(Unconscious):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一个动力系统,即人的无意识中存在着动机、欲望和压抑力量之间的激烈冲突。
他指出存在两种无意识:一种是处于深层的无意识,叫“被压抑的无意识”;一种处于较浅的层面,接近意识,叫“前意识”或“潜伏的无意识”。
他用冰山来做形象化的比喻,认为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是人们可见到的意识,而深藏于水下的大部分冰山却是无意识部分。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不可缺少、无法清除,而且无意识的成分远远大于意识的成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居于绝对支配地位。
无意识是一种不能为意识所知的活动,是一个有巨大能量的心理系统,它具有非理性、无逻辑性的特征。
无意识中最强有力的是性的冲动,由于意识的监视和压制,这些冲动平时
只能被囚禁在无意识深处,一旦压抑稍懈,或有一突破口,性本能便寻隙而出,或成为平衡失调的精神病人,或根据升华原则,以社会所能接受或赞许的形式
表现出来,如文学艺术或科学技术的创造力等。
心理学:意识无意识潜意识是什么?
心理学:意识无意识潜意识是什么?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
生理学上,意识脑区指可以获得其它各脑区信息的意识脑区(在前额叶周边)。
意识脑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辨识真伪,即它可以辨识自己脑区中的表象是来自于外部感官的还是来自于想像或回忆的。
此种辨别真伪的能力,任何其它脑区都没有。
当人在睡眠时,意识脑区的兴奋度降至最低,此时无法辨别脑中意像的真伪,大脑进而采取了全部信以为真的方式,这就是所谓的“梦境”。
意识脑区没有自己的记忆,它的存储区域称作“暂存区”,如同计算机的内存一样,只能暂时保存所察觉的信息。
意识还是“永动”的,你可以试一下使脑中的意像停止下来,即会发现这种尝试的徒劳。
有研究认为,意识脑区其实没有思维能力,真正的思维都发生在潜意识的诸脑区中,我们所感知到的思维,其实是潜意识将其思维呈现于意识脑区的结果。
人的意识,因其物理感知系统的特殊性,使其有能力掌握语言和文字。
这就意味人们的经验和科学可以通过语言和文字得到传承,并积累到社会意识中去。
在这样的积累之下,人类的科学进步日益发达,从而使人的意识极大程度地领先于地球上的其它生命体。
通常人类特有的意识被称之为:思想。
一般认为意识中最重要的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就是个人对外界刺激总体性的、独特的反应。
自我意识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从具体的反应事件中综合出来的,用于调控自我内部和与外界关系。
无意识:无意识并不是心理学所特有的概念,而是为哲学、精神病学、心理病理学、法学、文艺、历史学等学科所共有。
它作为心理学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以无意识为基本概念的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包括新精神分析)学说,现在在美国已不再是一般的关于心理学的理论,它已渗透到文学、哲学、艺术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西方知识界就像讲述自己的心脏和胃的活动一样讲述着无意识现象。
人的心理活动按有意识和无意识分类.有意识比较容易理解,比如,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注意,去思考,去想象,这是人们在学习,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心理活动.人还有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比如,小时候爸妈常带着你上街玩,总会耐心地教你怎么记住回家的路,你自己也会用忙碌地去记住沿途的一些标志性的东西,如电线杆,商店,招牌,十字路口的样子情况.可是等到你稍大一点的时候,不论是去学校还是回家,你再也不会边走边用心去记沿途的标志,两条腿仿佛长上了眼睛似的,到了该拐弯时便拐弯,不知不觉就到了学校或家里了.这种不知不觉识别回家或到学校路线的心理学活动,就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它的另一个名字就叫"下意识"或"潜意识".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因为人们不必为它作出努力,所以能缓解心理活动而带来的疲劳,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变得轻松.潜意识:潜意识,心理学术语。
潜意识的内容不会是一成不不变的,因为你的大脑在变化
潜意识的内容不会是一成不不变的,因为你的大脑在变化第十二章——不同意识状态的关系在上一章,我就提到了不同状态的意识。
现在让我们来想想,日常生活中有多少种意识状态。
在写这一章前,我想了很多……我不知道我要向你们揭示的是不是“事实”意识,希望你们和科学来验证吧。
先来看看下面的关键词。
1、前意识【是人在任何时刻觉察到的感觉和思维体验。
是一种刺激态,强调当下时间,当前时间段状态。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前意识,不同于弗洛伊德所说的前意识。
后面会给大家介绍弗洛伊德的意识理论】2、潜意识【对意识构成影响而必须推开的记忆和情绪等内容,是不能简单注意就能意觉察到的】3、梦【梦是一种主体经验,是人或动物在睡眠时产生想像的影像、声音、思考或感觉,通常是非自愿的】4、昏迷意识【是指人在昏迷状态下的意识。
昏迷是觉醒状态与意识内容以及躯体运动均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的一种极严重的意识障碍,对强烈的疼痛刺激也不能觉醒】5、幻觉【幻觉是指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
】6、睡眠意识【指的是睡眠时人的意识状态,且这里指的是睡眠但没有做梦时候的意识。
睡眠即高等脊椎动物周期性出现的一种自发的和可逆的静息状态,表现为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大脑运作方式的转变。
】7、发疯意识【指精神不正常时人的意识状态。
指精神受到严重刺激而发生精神病的症状。
】8、冥想【是一种入定或集中的意识状态】以上是8种我们生活中的意识状态,他们是不同的意识状态吗?他们的关系是怎么样的?等等,先别记着往下看。
我说上面是8种生活中的意识状态,你同意了吗??你怎么看??我希望你是带着思考在读,而不是读“金庸的武侠”。
要我自己说,上面的不同意识状态等于零。
这个零是不管用的意思,没有根据的意思。
扯谈的意思。
可以为什么还要这样写呢?也许所有你现在所说的意识状态就是一种呢。
从表面分析,他们不是一种模式的。
这样写的原因是我希望在“零”中找到“一”。
因为现在我不知道“一”在哪里?现在我们来介绍一下弗洛伊德的意识理论。
无意识理论的名词解释
无意识理论的名词解释无意识理论是心理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我们所做的行为和思维过程中隐藏的、不受意识控制的部分。
它是塑造我们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关键元素。
下面将对无意识理论进行详细的解释,并探讨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
无意识指的是我们不自觉的、深藏在心灵深处的心理过程。
与之相对的是我们熟知和清楚意识到的思维和行为。
无意识意味着它们不受我们明确的意愿控制,而是自动、本能地发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行为和决策都是无意识的,我们不经意地行动、思考和感受。
无意识理论与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佛洛伊德相关紧密。
佛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过程中有一个庞大的无意识领域,它包含了我们不愿或无法意识到的记忆、欲望和冲突。
他认为,这些无意识的元素对我们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在无意识的深处,存储着过去的经验和情感,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方式和个性特点。
带着这些经验和情感,我们可能会对特定的情境做出情绪化的反应,而并不是基于理性的决策。
举例来说,一个人对狗恐惧可能源于童年时的一次糟糕的经历,他可能无法意识到这个过程,但他的恐惧感会自动地控制他的行为。
此外,无意识的信念和价值观也在不经意间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和决策。
它们可能是从家庭、文化和社会中继承下来的。
这些潜意识的信仰会使我们对某些事物产生偏见,而我们往往无法意识到这些偏见的存在。
这对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职业发展以及决策制定中都具有重要影响。
无意识理论还解释了许多现象,如梦境和心理病理。
梦境被认为是无意识的付诸现实的一种表现形式。
通过分析梦境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我们无法通过意识到达的层面上,我们内心深处的欲望、冲突和压抑。
此外,许多心理疾病也与无意识内心的冲突和防御机制有关。
通过深入了解无意识的运作方式,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个体解决内心的冲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虽然无意识理论在心理学领域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它并不局限于学术研究中的应用。
人们可以从无意识理论中汲取智慧,学会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隐秘的驱动力无意识如何影响我们的情感和行为
隐秘的驱动力无意识如何影响我们的情感和行为隐秘的驱动力:无意识如何影响我们的情感和行为随着心理学的深入研究,人们对于无意识的力量的认识逐渐加深。
事实上,我们内心深处蕴藏着许多隐秘的驱动力,这些力量默默地影响着我们的情感和行为。
本文将探讨无意识对情感和行为的影响,并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这种隐秘的驱动力。
一、隐秘的驱动力:无意识的力量无意识是指我们在意识之外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
由于其隐秘性,我们通常并不自觉这些无意识的力量在我们的情感和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研究表明,无意识在塑造我们的决策、态度、情感和行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无意识对情感的影响无意识的力量对情感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
我们的情感往往是在无意识层面上产生和塑造的,因此,它们并不总是能够被清晰地认知和理解。
比如,我们可能会对某个人产生好感或厌恶,而无法明确找到理由。
这种情感的形成往往受到无意识层面的驱动力的影响。
此外,无意识还通过影响我们的情绪表达和情感反应方式来间接地影响我们的情绪。
一个被压抑的无意识冲突可能会导致我们产生负面情绪,比如焦虑或抑郁。
因此,了解无意识对情感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三、无意识对行为的影响无意识的力量在我们的行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行为往往受到无意识层面的驱动因素的引导,而我们自己并不一定能够察觉到这种影响。
比如,我们可能会在无意识层面上对一个人的某种行为作出积极或消极的反应,而这种反应对我们来说并不是完全可控的。
此外,无意识的力量还可以在我们的决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我们的决策往往受到隐含偏见和无意识的影响。
这种无意识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我们做出非理性或不符合我们真实利益的决策。
四、心理学解读隐秘的驱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无意识的力量主要源自于我们的潜意识。
潜意识是我们心智中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领域,它储存着我们的经验、信念、欲望和冲动等等。
这些潜意识中的内容会通过种种方式影响我们的情感和行为。
潜藏的欲望无意识如何引导我们的人生选择
潜藏的欲望无意识如何引导我们的人生选择潜藏的欲望:无意识如何引导我们的人生选择在人的一生中,我们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这些选择可能直接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轨迹和命运。
然而,我们有时候并不清楚为什么我们会作出某个选择,为什么我们会对某个事物产生强烈的欲望。
事实上,这些欲望往往潜藏在我们的无意识深处,无声无息地引导着我们的决策和行为。
无意识是指我们意识之外的心理活动,它包含了我们的潜意识、梦境和内隐的心理过程。
无意识中蕴藏着我们的欲望、冲动、恐惧和压抑的情感,这些情感对我们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譬如,一个人可能在工作中一直追求权力和成功,这可能源于他童年时期的无意识欲望,或是社会对他的期待所导致。
虽然这位个体在意识层面上并不知道这是他的真实愿望,但是他的行为和选择却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潜意识的影响。
在心理学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指出,无意识中的欲望是我们人生选择的重要动力。
他认为无意识是灵魂的底层,隐藏着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渴望和冲动。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时期的经历对形成潜意识的欲望有重要影响。
譬如,一个孩子在童年时期遭受到严重的心理创伤,可能会产生对安全感的强烈渴望,并将安全感作为人生选择的首要条件。
这种渴望会在无意识中潜藏并影响他的决策过程。
除了童年经历外,社会文化环境也会对无意识中的欲望产生一定的影响。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这个文化背景塑造了我们的价值观和信念体系。
这些价值观和信念体系在潜意识中形成了一种导向,影响着我们对权力、金钱、名誉、安全等方面的欲望。
譬如,一个生活在物质主义文化中的人,很可能会追求金钱和名誉,因为他的无意识中认为这才是人生成功和幸福的关键。
然而,无意识中的欲望并不总是对我们有利的。
有时候,我们的欲望可能是不健康的、不合理的,甚至是自毁的。
当我们的决策和行为被无意识中的欲望所驱使时,我们很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甚至可能陷入困境。
所以,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无意识欲望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人生选择和做出明智的决策。
无意识与人格障碍个体特质的深层构成
无意识与人格障碍个体特质的深层构成人格障碍是指个体在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存在持久和不灵活的模式,这些模式可以导致个人在工作、学习和社交等方面出现困难。
与此同时,无意识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概念,指的是我们意识之外的心理过程。
本文旨在探讨无意识与人格障碍个体特质的深层构成,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无意识的概念与特征无意识是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理论概念,指的是个体心理活动中无法被个体自己察觉或意识到的心理过程。
无意识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难以察觉: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发生在个体的潜意识中,个体通常无法察觉到这些过程的存在。
2. 动机驱动: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往往被个体的欲望、需求和冲动所驱使。
3. 潜藏影响:尽管个体无法直接感知无意识过程的存在,但它们对个体的行为和体验具有潜在的影响。
二、人格障碍个体特质的构成人格障碍个体特质指的是个体在人格领域中展现出的固定、不灵活的模式。
这些特质包括情感的不稳定、关系的困扰、自我意识薄弱等多个方面。
人格障碍个体特质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无意识是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
1. 潜意识需求: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常常面对着多种需求,这些需求往往潜藏在个体的无意识中,影响其人格的发展方向。
2. 冲突与防御机制:个体无意识中的冲突以及应对这些冲突的防御机制对个体特质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一个人可能在无意识中存在对亲密关系的恐惧,便会采用回避等防御机制来应对。
3. 早期经验与情绪记忆:早期的经验在个体的无意识中留下深刻的痕迹,这些经验与情绪记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后续发展的特质。
三、无意识与人格障碍个体特质的关系无意识与人格障碍个体特质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无意识中的冲突、防御机制以及早期经验都贡献了人格障碍个体特质的形成和表现。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关系描述:1. 无意识冲突与人格障碍:个体在无意识中存在的冲突,如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对自我价值的怀疑等,往往导致人格障碍的形成。
这些无意识中的冲突在个体的行为和情感表达中得到体现。
大学生心理委员心得范文8篇
大学生心理委员心得范文8篇大学生心理委员心得篇1这次学校对我们大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活动,让我有不少的感触,感觉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很重要,也需要去重视,因此参加了这次的活动让我有了体会。
我们进入了大学,时间越来越充裕,很多的时间都是自由的,而且我们都成年了,所以不再需要被老师去严格的管理,因此差不多我们大学的生活是很放松的,但恰恰是这种放松的生活,会让大学生的我们迷失方向,以前尚有老师去监督,现在是靠我们自己监督,就很难了,我们大部分人会觉得不上课的时间有些长,有些无聊,不知道要去干什么,想要学习,可是又想出去玩,或者玩游戏,这就让我们很矛盾了,于此就会让自己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这是不利于心理健康的。
在活动中,老师给我们展示了比较常见的几种心理不健康的行为,比如喜欢单独,不合群、不能与人相处融洽等等,这些都是大学生常出现的现象,这是需要去改变的。
大学的生活并不是表面上看的那样轻松,大学也需要去努力,也不是他人以为的可以肆意,恰恰大学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因为这时期最是靠近社会,对自己未来出校门工作是很重要的一个时期了,因此很多的大学生会在学习和玩乐上产生矛盾心理,这样久而久之就会有压力,逐渐的让自己陷入一种不好的境地,也就容易让自己的心理变得不健康,这是需要去注意的。
当我们在大学时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以学习为主,如果学习不被重视,最后等待毕业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很没用,会后悔,可是已经很难去改变了,如此就会把自己的压力放大,这不利于自己的心理。
因此在进入大学,就要对自己的大学进行一个规划,把要走的每一步都详细计划好,才不会在大学里走失,失去了自我,变得不像自己。
大学需要的就是自我的管理,不是他人去管理自己了,一定是要去成长,而不是去依赖他人。
大学里,竞争十分强烈,要知道学习不好,能力差,是会让自己的压力上升的,这就会造成自己的心理不平衡,进而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心理。
因此大学里是一定要去重视自身的健康心理,一定要有健康的心理才行,才能去克服遇到的困难。
弗洛伊德: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弗洛伊德: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将心理区分为意识与无意识,这是精神分析学的基本前提;而且只有这个前提才使精神分析学有可能解释心理生活中的病理过程——这些病理过程的普遍性象它们的重要性那样值得重视——并把它们安置在科学的结构之中。
换句话说,精神分析学不能把心理的主体置于意识中,但是必须把意识看作心理的一种性质。
这种性质可能和其他性质一起出现,也可能不出现。
如果我可以设想所有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都阅读这本书的话,那我就应该难备好看到我的一些读者会在此停顿下来,不再读下去;因为在这里我们遇到了精神分析学的第一句行话。
对于大多数受过哲学教育的人来说,关于有不是意识的心理的东西的思想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以致在他们看来这种思想是荒谬的,仅用逻辑就可驳倒的。
我相信这只是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对使这种观念成为必要的催眠和梦的有关现象——除了病理现象以外一—加以研究。
他们的意识心理学在解释梦和催眠的各种问题时显得无能为力。
“被意识”(“being conscious”)首先是一个纯粹描述性的术语,它基于具有最直接、最确定的性质的知觉(perception)。
经验不断表明,一种精神要素(例如:一种观念)通常并不是在时间上延续了一定长度的意识。
相反,一个意识状态在特性上是特别短暂的;此刻作为意识的观念不一会儿就变了样,虽然在某些容易出现的条件具备以后它还会恢复原样。
在这问隔当中,我们并不知道这种观念是什么。
我们可以说它是“潜伏的”(latent),这样说是意味着它在任何时候都能变成意识。
或者,如果我们说它是无意识(unconscious),我们也应当对它作出正确的描述。
这里,“无意识”与“潜伏的并且能够变成意识的”是一致的。
毫无疑问,哲学家们会反对说:“不对,‘无意识’这个术语在这里不适用;只要观念处于潜伏状态,那它就全然不是任何心理的东西。
”在这一点上反驳他们只会把我们引向无益的措词上的争辩。
但是,我们沿着另外一条途径得出无意识这个术语或概念,即在研究某些经验中发现心理动力学起了一部分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伏的无意识作者:曹颖哲何伟娜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10期摘要:亨利·詹姆斯(1843—1916)被称作心理分析小说的鼻祖,《螺丝在拧紧》是其中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一部令伍尔芙、海明威等文学巨匠击节叹赏的心理小说杰作。
整部小说悬念丛生,扑朔迷离。
作品中的诸多“疑点”大大增添了其神秘色彩,显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对《螺丝在拧紧》的解读在国内外学术界备受争议。
运用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来分析小说女主人公的心理世界和作者创作的无意识空间,揭示出无意识对小说女主人公出现对鬼魂的幻觉以及对作者创作过程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弗洛伊德;无意识;性压抑;同性恋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10-0110-031作品和作家概述《螺丝在拧紧》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年轻纯朴的姑娘应聘到一个大户人家担任家庭教师。
开始时,一切都令她满意。
她的学生——两个小姐弟天真烂漫,活泼可爱;乡下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后来这种平静的生活突然被打破了,这种变化犹如一头猛兽一跃而起。
不久之后就发生了一系列难解的事情:古堡寂静的走廊里传来神秘的脚步声;暮色中的塔楼顶上突然出现一个陌生男子;午夜时烛光摇曳,窗外鬼影幢幢;两个学生的行为变得越来越怪异,犹如幽灵附体。
悬疑和紧张步步堆迭,如同螺丝拧得越来越紧。
几周之后,在一个孤寂的傍晚,家庭女教师的幻象中出现了一个披肩长发的男人,头发酒红色,风度翩翩。
格罗斯太太猜测女家教看到的鬼魂正是主人的前贴身男仆——彼德·昆特。
他生前放荡不羁,形象极其丑陋,后来他的罪恶终于到了尽头,晚上喝醉酒从结冰的山坡上摔了下去,受了致命伤。
紧接着,女教师的幻觉中又出现了一个身穿黑色丧服,神态沮丧,面色苍白的女鬼魂,格罗斯太太推断女鬼就是之前那位专门做家教的年轻女士——杰赛尔小姐。
前女家庭教师深受彼德·昆特的引诱,与他坠入爱河,最终在离开庄园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家庭女教师觉得彼德·昆特和杰赛尔两个鬼魂出现在庄园的目的是侵蚀迈尔斯与弗洛拉的纯真心灵,占有他们的灵魂。
所以女家教奋力与两个鬼魂做斗争,然而一次都没有成功。
故事结尾两个小姐弟一个发了疯一个死在了女家教的怀中,而导致女家教出现对鬼魂的幻觉的缘由长期以来一直被文学评论家挖掘和探索。
亨利·詹姆斯是美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文学大师。
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评价亨利·詹姆斯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就和莎士比亚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一样稳固。
亨利·詹姆斯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被一致认为开创了心理分析小说的先河。
他在描绘人的心理活动上有独到之处,是20世纪意识流小说创作的先驱。
亨利·詹姆斯尤其钟爱中篇小说,他认为中篇小说是最优美也最具挑战的艺术形式。
他的中篇小说《螺丝在拧紧》被称作心理小说的杰作。
但是令人费解的是,詹姆斯曾否认了《螺丝在拧紧》的心理学价值。
他说他无意将自己的作品刻画成为这样具有表达心理内涵的成品。
那么无意识在作者创作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成为了新的研究目标。
2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动力学概述弗洛伊德是精神动力学的创始人,在经过研究后,他把心理结构定义为三个层面,即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1]。
对这三个层面,弗洛伊德做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描绘,即人的心理结构就像是一座冰山:就意识而言,对应的是浮在海水上的区域,从整个冰山来看这部分非常小;与前意识对应的是与海水交界的区域,海浪的波动起伏使得这部分若隐若现;最后与无意识对应的是在海水下面的区域,尽管不可见,但是它是整个冰山最庞大也最重要的部分,是冰山的基础,对上述两个层面起决定和支撑作用。
在意识和前意识的表象作用下,人们通常无法察觉潜意识的内在活动,无法感知潜意识的行动轨迹,容易忽视潜意识决定性的地位。
对于人类意识而言无意识就如同水源一样深埋于海底,是属于更加深入、不易察觉的心理能量,它包涵着人类最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
弗洛伊德指出,本能、冲动和欲望与人们所说的社会道德、民俗和规则存在抵触和矛盾,因此人们选择压制这些心理,把它们推进无意识的范畴内。
但是,这些本能、欲望依然存在并没有消散,而是蛰伏在人类能够意识到的范围外。
总之,无意识很复杂,无意识不是简单地定义为不易察觉的心理活动,它属于一种无法战胜的心理能量。
并遵循着快乐至上的原则,时时刻刻都在寻找发泄的出口[2]。
弗洛伊德在无意识领域的研究首屈一指。
他第一次阐述了无意识对于人类自身意识的重要作用,并着重阐述了无意识对于人类的精神活动、心理状态起到的关键作用。
弗洛伊德认为文学唯有达到无意识的领域才能真正达到心理上的现实。
用弗洛伊德《创作家与白日梦》里的话说,因为人们心中有幻想,所以他们才有前行的力量,幻想源于对现实的不满,每一个幻想都是对现实的弥补和矫正[3]。
3女家教的无意识故事发生在维多利亚时期,女王维多利亚规定任何人都不允许提及关于性的话语。
森严的等级制度和父权制束缚并压迫着每一位生活在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不仅代表她自己,同时也是整个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缩影。
亨利·詹姆斯正是有这样的意图,才没有给出女家教的名字。
《螺丝在拧紧》中女家教第一次见到男主人就被他迷人的外表、气质和身份深深吸引了,但迫于森严的等级制度,她只能将对男主人的爱和性欲望深深埋藏起来。
根据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无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欲望,尤其是性欲望,是最本能也最强烈的欲望。
在布莱庄园,女家教共碰到两个鬼魂,而导致她出现幻觉的原因是她对男主人思念未果造成的无意识的性压抑。
女家教第一次看到鬼魂是在草地那边高高的塔楼顶上,当时她正悠闲地散步,在散步时她不经意地就想起了男主人,她希望只要拐个弯就能看到他,只要看到他那英俊的脸庞、和善的目光,她就心满意足了。
可是,男主人在第一次见面时就提出了一条主要规定,无论庄园发生任何事情,都坚决不能打扰他,不能写信,更不能见面[4]。
所以那次之后,女家教就再也没能见到男主人。
这样的规定致使女家教在思念的同时也在不能拥有的纠结中度过,她的感情不能有欲望。
所以女家教一直处于本能欲望与性欲望受到压抑的痛苦之中。
久而久之,女家教开始产生幻觉,但她所看到的鬼魂并不是她日夜思念之人,而是男主人公的贴身男仆昆特。
其实,鬼魂是否就是昆特,文中并没有明确给出答案。
虽然,格罗斯太太经女家教描述断定鬼魂就是昆特,但是格罗斯太太从始至终都没有见到鬼魂,而只有女家教自己看到了鬼魂。
昆特是男主人的贴身男仆,长相非常英俊,五官端正,轮廓鲜明。
通过描述其实不难发现昆特的形象基本上就是女家教思念的男主人的投影。
昆特第一次出现在塔楼楼顶俯视着整个布莱庄园,象征着昆特作为整个布莱庄园的管家,被授予至高无上的权利,掌控着布莱庄园的一切。
可是昆特又与男主人有许多不同之处,他是一位绝对称不上绅士的人,他无耻、狂妄、放肆、堕落,勾引前女家教杰赛尔小姐,致使她未婚先孕,最终导致悲惨结局。
而男主人是一位举止得体的绅士,绝对不可能做出任何与上层阶级身份不相符合的事情来。
所以,女家教产生的幻觉其实是彼得·昆特和男主人模糊的结合体。
女家教遇到的另一个鬼魂是杰赛尔小姐。
她是两个孩子的前家庭女教师。
女家教第一次看到杰赛尔小姐的鬼魂是在一个池塘的对岸,而水正是女人的象征。
杰赛尔小姐身穿一身黑色丧服,脸色苍白,神态和表情都非常恐怖。
虽然小说没有明确说明杰赛尔小姐是怎么去世的,但是读者可以从文本中推断出,杰赛尔小姐是在怀有身孕且被昆特抛弃之后因无法忍受世俗的眼光而去世的。
如果说彼得·昆特是男主人的化身,那么杰赛尔小姐就是女家教的射影。
一方面,女家教受性欲望的驱使,希望男主人能像彼得·昆特一样放荡堕落,好满足自己的欲望;另一方面,女家教受到社会传统道德和等级制度的压迫,心理上拒绝堕落,害怕沦落到如杰赛尔小姐一样的悲惨境地。
因此在心理上陷入了性本能需求与性罪恶感共同交织的痛苦之中。
双重矛盾的压迫使得女家教的意识开始模糊,无意识渐渐开始蔓延,女家教开始不断地产生幻觉。
女家教正是由于对男主人的性欲望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才会衍生出与现实有差别的且无法为意识所正确感知与识别的幻觉。
彼得·昆特与杰赛尔小姐都是女家教为了达到心理上的满足,在无意识领域中寻找的出口,而这也是为什么只有女家教自己能够看到鬼魂的原因。
4作者创作时的无意识亨利·詹姆斯被誉为心理现实主义的大师,《螺丝在拧紧》也被认为是詹姆斯最优秀的中篇心理小说。
但是,亨利·詹姆斯认为该作品毫无与心理学相关的意义。
亨利·詹姆斯说他无意将自己的作品刻画成为具有这样表达心理内涵的成品。
那么无意识在作者的创作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成为了研究的新方向。
如果说性在维多利亚时期是禁止被提及的,那么同性恋,则更加被视为禁忌。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取自现实中的人物,尤其往往是作者本身。
作者亨利·詹姆斯终身未娶,而作者的同性恋倾向也给解读《螺丝在拧紧》增添了另一层深意。
亨利·詹姆斯的同性恋倾向与其家庭背景有着密切的关联。
亨利·詹姆斯出生于纽约一个富裕的知识分子家庭。
父亲老亨利·詹姆斯经常带着孩子到欧洲各地旅游,感受欧洲文化,接受丰富的美感教育。
小亨利·詹姆斯从出生起就受到了文化的熏陶,这些都为其后续的写作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哥哥威廉·詹姆斯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奠基者,最先使用“意识流”。
不过,他们并未拥有一个愉快的童年,他们的父亲特别暴力粗鲁,他要求他的孩子们必须依照他的意志改变宗教信仰,甚至改行从事自己并不感兴趣的研究领域。
父亲的严苛粗暴,对小亨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导致他形成了不善言谈,并且特别敏感的性格。
老亨利更喜欢哥哥威廉·詹姆斯,并有意识地将其培养成他的继承人。
小亨利从小对哥哥就带着崇拜仰慕的目光。
哥哥威廉·詹姆斯体格健硕,极具男子气概,深深地吸引着敏感而富有女性气质的小亨利。
小亨利也一直视哥哥为偶像,从小就很依赖哥哥。
这种自小开始萌发的无意识的同性恋倾向就像冰山的水下部分,更深层,更隐秘,更具力量。
这股无意识的内驱力不仅掌控着亨利·詹姆斯现实生活中具象的所作所为,同时还有他心中的幻想,也一起被掌控,并支配着他的创作活动[5]。
《螺丝在拧紧》是亨利·詹姆斯最杰出的中篇小说,其艺术手法独具特色,与以往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多以第三人称叙事不同,亨利·詹姆斯首次改变风格从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展开叙事。
这一突然转向引起了笔者的关注,第一人称“我”和作者本人之间是否有什么关联呢?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应聘到大户人家做家庭教师的女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