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农村建设中的“人”与“地”问题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新农村建设是国家相继推出的一项重大扶贫政策,旨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然而,随着新农村建设实践的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本文将围绕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讨论。
一、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1. 基础设施落后在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的一环。
然而,在一些地区,农村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
比如,部分村庄的道路狭窄、坑洼,给农村交通带来了不便;部分农村缺乏供水、供电等设施,限制了农村发展的潜力。
2. 农业生产不足新农村建设以农业生产的技术更新和现代化为目标,但是,一些地区的农业生产依然存在严重问题。
例如,少数农村缺乏先进耕作和农产品加工技术,导致农产品生产不足,还有一些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耕地利用和农业技术支持,导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自然环境问题,严重损害了农民的收入。
3. 城乡差距扩大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缩小城乡差距,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差距反而进一步扩大了。
首先,城市与乡村的收入和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扩大;其次,新农村建设在“乡村振兴” 政策的背景下,许多城市经济成为了支配农村经济的主导力量,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差距。
4. 农民参与程度低新农村建设应该是从农民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实现农村全面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但是,由于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不足,以及农村社会基础设施投放和农业生产技术更新等方面的不足,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存在较大的差异,致使他们的意愿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二、对策1. 坚持科技创新科技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驱动力,是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在科技创新方面,需要强化农业技术研究,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打造农业龙头企业,改变现有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手段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转型发展的基础,必须重视它的建设和改造。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政府需要贡献更多投入,设立更多专项基金,以加快农村道路、供水、排污、燃气、网络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问题
的调查报告
现今,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人才队伍的建设成为了关键因素。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开展了一次调查。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新农村建设中人才队伍的现状并不容乐观。
首先,大部分新农村建设项目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
越来越
多的新农村建设需要具备先进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而目
前很多新农村建设项目仍处于初级阶段,无法吸引到高水平的专业人
才参与。
其次,在新农村建设中,缺乏管理和领导人才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
问题。
新农村建设需要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而很多地方缺乏具备农
村管理经验和管理技能的管理人员,导致一些建设项目无法有效推进。
此外,新农村建设中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也是一个问题。
在一些地方,虽然拥有一定数量的人才,但专业结构不够完善,缺乏全面发展
的多元化人才队伍。
这会影响到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全面发展和持续推进。
总体而言,新农村建设中人才队伍现状存在不少问题。
为了更好地
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应该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
培养力度,提高整体人才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以推动新农村建设事业
不断向前发展。
希望我们的调查报告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有效解决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新农村建设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谢谢!。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新农村建设成为了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新农村建设旨在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然而,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相对薄弱,如道路交通、水电供应、通信网络等方面存在不足。
许多农村道路狭窄、崎岖不平,影响了农产品的运输和农民的出行;一些农村地区水电供应不稳定,通信网络覆盖不全,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农村产业发展单一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依赖传统的农业种植和养殖,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弱。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足,缺乏品牌和市场竞争力。
农村旅游业等新兴产业发展缓慢,未能充分发挥农村的资源优势。
3、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些农村地区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过度开发和滥用资源,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农村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4、农村劳动力流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使得农村发展缺乏活力和创新。
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方面的能力有限。
5、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导致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质量不高。
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设备陈旧,医护人员短缺,难以满足农民的医疗需求。
农村文化体育设施不足,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单调。
6、资金投入不足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农村发展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和农民自筹,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
资金的短缺限制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的改善。
7、农民主体意识不强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农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和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1. 引言1.1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在新时代下,我国农村建设规划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持续发展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规划不合理、资金短缺和生态环境保护不足等方面。
规划不合理导致了一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不合理,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效果;资金短缺限制了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导致一些项目无法落地;生态环境保护不足使得一些农村地区环境恶化,影响了农民的生活品质。
为了解决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要强化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确保规划符合农村实际情况,切实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顺利实施,落地生根;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通过采取这些对策,我们可以推动新农村建设规划取得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农村全面建设与振兴。
2. 正文2.1 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规划不合理、资金短缺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不足。
规划不合理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障碍,一些地方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导致规划实施效果不明显。
资金短缺也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部分地区因资金紧缺而无法实现规划目标,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改善。
生态环境保护不足也是一个严重问题,一些地方为了经济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导致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推动新农村建设规划更科学、更符合实际情况。
政府应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好乡村的自然环境,实现新农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通过有效的对策,可以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然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现状与问题。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现状与问题。
首先,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很多农村地区的道路、水利、供电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
此外,一些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也不够完善,如学校、医院等,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农村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一些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比较滞后,依旧停留在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阶段,缺乏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现代农业产业。
这导致了农民的收入水平难以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也较慢。
再者,新农村建设中存在农村土地流转难的问题。
由于中国的土地制度限制,农村土地无法自由流转,导致土地规模化经营困难,农业生产效益不高。
此外,土地流转细则和法律执行不到位,也给土地流转增加了不确定性,阻碍了农业产业发展。
此外,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日益明显,城市化过程中的资金、人才、科技等资源向城市倾斜,造成了农村发展的滞后和不均衡,农民生活水平与城市居民的差距也在逐渐扩大。
另外,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一些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的问题。
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如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影响了农民的健康和生活环境。
同时,一些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破坏,生态资源稀缺,生态平衡失衡,给农村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隐患。
此外,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一些农村社会问题。
比如,一些地区存在着留守老人和儿童、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问题,缺乏社会保障和服务,生活困难。
同时,一些地区的农民缺乏文化教育和职业技能,面临着就业和脱贫困难。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现状与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建议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建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范、科学、健康地发展,科学的规划是前提和基础。
目前各地在建设新农村中普遍重视规划先行,但在编制规划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现就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一)重视村容规划,忽视发展生产有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全面,简单地将新农村建设理解为搞工程建设,以村容规划代替新农村建设规划,大搞“农民新村”建设,忽视了发展生产。
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规划只有突出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二)规划期限较短,发展后劲不足在编制规划中,某些地方有短视现象,规划的年限较短,有的甚至仅是一个5年规划,这样势必会影响新农村的长远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是贯穿在整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同步发展、相伴而行、共始共终。
因此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眼光,不仅要做好近期规划,还要对村庄的长远发展进行规划和展望。
(三)规划积极性高,依法性较弱我国许多地方的村庄规划目前基本处于空白,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需从头做起,当地政府虽有很高的积极性,但由于经验不足和编制人员的水平局限,在规划中未充分考虑到建设内容与土地法、环保法、水利法等法规及国家有关政策的矛盾,如有些村庄的规划未经审批,违法占地、违章建筑的情况难以遏止,市场规划与国家建设标准相冲突等,从而为进一步实施埋下了纠纷和隐患。
新农村建设规划需有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依法规划,才能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四)城市规划代替村庄规划,缺少农村特色有些村庄套用城市规划手段来规划农村,忽视了农村经济的特点,把村庄建成了城市小区,这既不符合农村实际,也给农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新农村建设规划有着不同于城市规划的特点,加之我国农村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差别很大。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新农村建设旨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业发展。
然而,在实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农民生活、农业结构、农业科技、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土地问题、农村治理和政策扶持等方面,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经济发展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发展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等。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地区依赖农业经济,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
对策: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引导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培育和发展农村新兴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加强农村金融支持,为农民提供创业贷款、信用贷款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环境保护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非法垄断、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等。
这些问题不仅破坏了农田的生态环境,还对农产品的质量产生了影响。
对策: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加强对农药和化肥的监管,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农业的方式,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同时,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对农民采取环保措施的行为给予奖励,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三、农民生活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生活问题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公共服务不足等。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农民在生活、出行、教育、医疗等方面受到了限制。
对策: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条件。
同时,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建设更多的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以满足农民的需求。
四、农业结构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结构问题主要表现为传统农业占比过高、农业产业链缺乏完善等。
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农业产业链的薄弱环节也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对策:积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农民从事高效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建设问题浅谈
第 一 , 革开放 以来特 别是 2 0 改 0 3年 以来 , 民 以公 司 的方式经 营农 业 , 各农 户子 公 司再按 的村 干部 。如 果说 华 西村 能取 得今 天 这样 的
中国农 业 、 村 得到 很 大 的发 展 , 民收入 得 现代企 业方 式 , 农 农 以村 镇为 单位组 织成 大 的股 份 成 就 , 全是 吴仁 宝 一 个人 的功 劳 , 能 连 吴 完 可
一
新农 民 经营能力 领 头雁工程 大学生村干部
、
新农村 建设最 缺“ 农 民 新”
农 民无论 从他 的社会存 在 , 还是经 济地 位来 看 农 村建设 , 级 党 委 、 府 要 通 过 “ 策 上 倾 各 政 政
在新农 村建设 中, 最缺乏 的是 什么 ?笔 者 都应 该 首先 是一 个 经 营者 , 次 才是 生 产 者 。 斜 , 其 资金 上扶 持” 等措 施 , 大力 实施 “ 还巢 工 凤
资 酸 天 地
新 农 村 建 设 中 的 人 才 建 设 问 题 浅 谈
陈 勇
(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
I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 可以有成百上 千, 但是 如果没有人才 , 一切设想都 会落空。激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需要 更多人 才
在新农村建设这场大戏里担 当“ 角” 主 。没有- t , 4 ̄素质 的人 才和能人投 身新农村建设 , 新农村的美好 构想 只会是水 中月, 中花 。 镜 【 关键词】新农村
到很 大 的提 高 。然 而 , 民相 对 贫 困 、 村 发 公 司 , 农 农 这些公 司进 一步再 结成地 方和 区 域性 总 仁 宝 自己都不 认 可 , 是 , 但 吴仁 宝 在其 中发 挥 越严 重 , 展三农 问题 越来越迫 切 。 发
2024年新农村建设农民问题总结
2024年新农村建设农民问题总结
2024年新农村建设中,涉及农民问题的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地纠纷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由于土地征收和分配等问题,可能会引发一些土地纠纷。
农民对土地使用权和补偿问题有着较高的关注度,对于合理的土地流转方案和补偿标准有一定的期望和要求。
2. 资金支持不足问题: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升级、农产品加工等方面。
一些农民可能面临资金支持不足的问题,导致他们无法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
3. 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问题:新农村建设后,农民的产出可能会增加,但如果没有畅通的销售渠道,农产品仍然可能面临滞销的问题。
农民期望政府能够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帮助他们更好地销售农产品。
4. 职业培训和转型问题: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产业结构和就业模式可能会发生变化,需要农民进行职业培训和转型。
一些农民可能对新的产业形态和就业机会不够了解,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转型支持。
5. 农民参与决策的机会不足问题:新农村建设涉及的决策往往需要农民的参与和共同决策,但有时农民参与的机会不足。
农
民希望政府能够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合作,提高他们对于决策的参与度。
综上所述,2024年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问题主要涉及土地纠纷、资金支持、农产品销售、职业培训和转型,以及农民参与决策的机会等方面。
政府需要加大力度解决这些问题,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待遇。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杨林峰刘峰中共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后,全国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潮,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有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在认识和实践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与误区。
主要表现有“五重五轻”:一是重项目建设,轻村庄规划。
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来看,许多地方注重拆了多少栋房子,修了多少公里路,而对村庄规划不够重视,有的试点村的村庄规划处于“各自为政、自我发展”的状态,村级规划建设缺乏整体性和长远性;有的边规划,边建设或先建设,后规划的现象;有的虽然有了规划,但过于简单,或是适用性不强,难以指导建设;有的不按规划建设,存在乱搭乱建、建设水平低、杂乱无章、重复建设现象。
二是重整治建设,轻生产发展。
目前,大部分村是以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注重改路、改水、改厕等整治建设项目,对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带动农民增收重视不够,造成了新农村建设中重点错位的现象。
三是重政府主导,轻农民主体。
有的地方政府的主导地位过重,存在包办现象,如村庄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没有征求群众意见,造成制定出的规划不符合当地实际,政府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农民并不买账。
同时,由于认识上的原因,有的试点村农民还存在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部分农民小农意识浓厚,只看重眼前利益及局部利益,造成农民主体发挥难。
四是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多重视“村容整洁”、“乡村清洁工程”等硬件,而对“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等软件建设,因为很难看得见,摸得着,不能用量化指标衡量,导致新农村建设中,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的出现。
五是重当前建设,轻长远打算。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可以一、二年就建成。
但乡村干部对新农村理解不到位,认为只要把农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解决了,新农村建设就算完成了,对整个试点村今后如何发展没有足够的重视。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采取以下措施:1、搞好村庄规划。
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前言新农村建设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举措。
然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从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环境治理、农田水利建设、农产品加工与物流、农村金融服务、农村文化与教育、农村人才流失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土地经营主体的选择问题、土地承包期限和土地流转市场的制度不成熟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加强农村土地产权保护,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建立健全土地租赁市场,提供土地流转的信息服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土地流转的交易行为。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当前,农村地区的道路、供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也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和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完善基础设施运营和维护机制,确保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四、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加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
当前,农村居民的收入主要以农业生产和传统农村经济为主,缺乏多元化的收入来源。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加强农村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五、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当前,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公共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效率。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农村、土地问题探析
近年来, 由于市场经济的巨大 内驱力 , 工业化 共 5 1 , 5 名 占总数 的 1.6 , 84 %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 和城镇化的强劲推动力 , 以及各种力量 的集聚积 人士 40名 , 8 占总数的 1、9 农民以其 占8% 60 %, 0 累, 农村建设问题 出现了新变化。深刻认识农民、 人口基数的现实与其得到的席位极不相称。由于 农村、 土地问题的现状 、 特点 、 影响 以及发展趋势 , 政治生活中缺少农民的声音 , 现实生活中各种坑 驾驭规律 , 趋利避 害, 把握重点 , 是贯彻落实科学 农害农的事件不断发生, 民问题难 以从根本上 农 发展观 , 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 的重要前提。 得到解决 。 农 民问题 存在 的 三个 矛盾 二是 就业 政 策 上 的 歧视 。 有些 省 市 在求 职 、 农民问题的解决是任何一个大 国现代化 的必 就业、 管理等方面 的政策明显使农 民工受到与城 由之路, 正如著名的法 国史学家索布尔所言 :在 “ 资产阶级革命中, 土地 问题 和农 民问题 占有着一 市居民不平等的待遇。 .
作者简介 : 唐淑云 , , 女 湖南永 州人 , 湖南科技学院法律系教授 , 主要研 究农业经济。
维普资讯
唐淑 云 : 新农村建设 中的农 民、 农村 、 土地问题探析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土地问题
求。 我们今后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探讨都要立足于这一点 , 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长期稳定不
变这个基础上深入研究。
d  ̄ ̄ 2o 年第 1 期 06 0
维普资讯
其次是推进规模经营不能动摇农 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不可否认 , 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确
指出: 中央不提倡工商企业长时问、 “ 大面积租赁和经营农户承包地 , 地方也不要动员和组织城
维普资讯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的 农 民土地 问题
李 炳 坤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 国现代化进程 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自 20 05年 l 月党 O 的十六届五 中全会提出以来 , 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l E 趋广泛地深入人心。目前 , 一个有 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全 国已经初步形成。 这次提出的新农村建设 , 是在加
实有其局限性 , 目前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与 “ 统一经营” 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 , 农度过低 、 农产品竞争力过 弱。 针对这种情况, 应当大力加强 “ 统一经营” 这个层 次, 切实做到统分结合。 但是 , “ 对 统一经 营” 必须有新的理解和诠释 , 主要是通过社会化的服务形式和产业化的经营体系来实现, 绝不 是恢复过去那样 的集体统一经营模式 。
快工业化 、 镇化 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 城 基本特点是在统筹城乡发展 中推进 , 以提高农业生产 力为重点全面推进 , 从整体上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与以前 只是在农村内部谈
新农村建设大不一样 , 这次提 出的新农村建设不仅涉及到 “ 三农 ” 工作 的各个方面 , 而且涉
一
及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众多方面。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必须认真对待和慎重处理的 个重大 问题 , 就是涉及国家长远利益和农民切身利益的土地问题 。 要想顺利推进新农村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问题
分地 , 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4 %, 0 人均水 资源是2 0 多 20 立方米 , 也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 的2 %。要用这么少 的人 8 均农业 自然资源保 障1亿人 口粮食 和经济的安全乃至生活 的 3 富足是非 常不容易的。长期以来 , 由于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特
别突 出 , 村 劳动力严重过剩 , 地短缺 , 民组织 化程度很 农 耕 农
新修订 的《 土地管理法 》 这是从农村 合作化 以来 中国农 民的 , 土地使用权首次得到法律保障。2 0 年通过的《 02 农村土地承包
法》又一次 以法律 的形式确保 了以家庭 承包 为主的经营制度 长期不变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 明确了农户对土地的使用权
和 收 益 权 , 改 革 之 初 特 定 的 历 史 背 景 下 , 大 地 调 动 了农 户 在 极
和农产 品商品率的提高 , 不仅造成农村产业结构 的单一 , 而且 严重阻碍 了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不利于传统农业 向现代 化农业转型。影响土地规模经营 的因素主要有 :
一
是 我 国 现行 农 地 制 度 的弊 端 。改 革 之 初 , 国开 始实 行 我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18 年 中央一号文件 , 92 正式肯定了土地 的农 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 此成为中央政策。 18 年1 的 从 93 月
三亿零七百万 , 今后还要有所增长。我们 的人均农业 资源却是
世 界 上 最 稀 缺 的 国家 之 一 ,05 人 均 的耕 地 面 积 是 一 亩 四 20年
动摇 。19年 中央提出在原有耕地 1年的承包期到期后 , 93 5 再延
长3年不变 。19 年8 O 9 8 月延长土地承包期3 年的政策被写进了 0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党和各级政府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工作的重点,摆上了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工作人员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
按照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围绕着生产发展、生活宽余、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在全县范围内认真、扎实地开展了新农村建设活动。
一、我县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和全国、全省、全市其他地方一样,我县的新农村建设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受历史条件和环境因素制约,村庄规划改造难度大。
主要表现在:一是村庄规划晚。
截止到20xx年,全县333个行政村只有173个村有规划。
我县的大多数村存在的房屋建设标准高矮、宽窄、方向不一,宅基地乱占,街道不整齐,甚至没有一条象样的街道等等,都是因为缺少规划或者不按规划建设造成的。
二是村庄建设不按规划执行。
即使有了村庄规划,但规划型同虚设、不按规划建设的村庄非常普遍,任意占宅基,想在那里盖就在那里盖,想盖多大就盖多大,想盖多高就盖多高,还有多占宅基地的问题等,严重影响了村庄的面貌。
三是人口流动造成村内闲置房。
有些家庭,人员长期在外居住,或打工、或经商、或种地,房屋及院子长期无人管理,杂草丛生,房屋、院墙破旧。
四是一些传统的不良生活方式造成了房前屋后、房内房外脏、乱、差。
五是房台村人均住房面积小。
我县沿黄河大堤的房台村,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为治理黄河而由国家投资集中搬迁建设的,已经有三十年左右的历史,房屋破旧、面积窄小,已经非常不适合现在的生活需求。
据了解,这些房台村每户院落的面积是160平米,正房面积只有51个平方。
这样的村在我县所占的比例很大,全市共有5万左右的人口,我县就占了56个村、8421户的3.5万人,房台村人口数占了我县农村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
六是村庄小而分散。
全县333个行政村中,100户以下的村有125个,其中最小的村仅有49口人。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但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应对。
首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落后。
尽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文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农村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农村居民精神文明水平普遍落后。
同时,由于部分农村居民未能改变传统观念,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而忽视了文化精神建设,使得农村文化精神建设情况更加复杂。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尽管中央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由于资金筹集不足,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需要的资金投入较大,大多数农村地区仍然缺乏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公路、通信、电力、水电等,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
此外,农村用地管理不善。
近年来,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农村土地利用率不断上升,农村用地管理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土地分配混乱、地价收费高昂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并给农民和农村居民带来不便。
此外,农村人口结构失衡,人口流失加剧。
城乡融合发展的大潮淹没了农村,农村在发展中失去了竞争力,农民和农村居民贫穷落后,大量农民和农村居民外出务工,造成农村人口结构失衡,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加剧。
总而言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应对。
首先,要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精神文明水平;其次,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第三,要加强农村用地管理,改善农村用地管理;最后,要加大对农村空心化地区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和农村居民留守乡村,促进乡村振兴。
新农村建设的土地管理与利用问题探讨
新农村建设的土地管理与利用问题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发展的重点之一。
而新农村建设的土地管理与利用问题,是决定农村发展成败的关键。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通过分析现状、问题与解决方案等方面,以期对新农村建设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启示。
一、土地承包制度改革的进展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土地承包制度改革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通过改革,农民将土地承包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土地的流转和规模经营。
这一改革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并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二、土地流转面临的问题尽管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践中仍然面临一些实际问题。
首先,土地流转的比例较低,许多农民对土地流转缺乏信心。
其次,土地流转的效果不够理想,很多土地流转后仍然闲置或者利用不当。
最后,土地流转容易出现纠纷,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也给土地流转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三、土地利用方式的创新为了更好地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应该加强土地利用方式的创新。
首先,可以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农业生产的精细化、标准化。
其次,可以积极发展农村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另外,还可以推动农业与农村旅游、农村金融等产业的融合,形成多元化的农村经济结构。
四、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性保护耕地资源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耕地,防止耕地占用和破坏。
同时,应该注重增加耕地的有效利用,提高土地的产出。
此外,还应该完善监管机制,加强违法耕地占用的查处和处罚。
五、农民收入的改善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除了土地流转外,还可以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渠道,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此外,推动农民就业转岗,培训农民新的职业技能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六、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管理与利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可以作为土地流转的信誉担保单位,创造更好的土地流转环境。
此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还可以承担起规划农村土地利用的责任,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
新农村建设的利与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源压力
新农村建设的利与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源压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农村建设成为了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
新农村建设旨在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但同时也面临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利与弊,特别关注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土地资源压力的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的利1. 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新农村建设注重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提升,使农村居民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提高了他们的生活品质。
2.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传统上,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城市的发展更快、更先进,而农村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新农村建设的实施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打破了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
3. 激发农村经济增长潜力新农村建设以农村产业发展为核心,通过引入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等方式,激发了农村经济的增长潜力,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的弊1. 土地资源压力加大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土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建设,这使得农村的土地资源面临着压力。
大规模土地开发和建设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破坏,对农田、生态环境等造成了影响。
2. 农村人口流失问题随着农村建设的推进,一些村庄逐渐变得人迹稀少,部分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去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导致了农村人口流失问题,也给农村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3. 传统文化的丧失新农村建设注重现代化发展,但也可能导致传统农村文化的丧失。
一些古老的建筑、风俗习惯等在建设过程中被改变,久而久之,农村传统文化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对农村社会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影响。
三、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1.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科学规划土地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合理安排农田、生态用地和建设用地的比例,确保农村的土地资源能够得到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
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阶段与问题解析
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阶段与问题解析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农村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和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阶段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二、农村建设的第一阶段新农村建设的第一阶段可以说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导。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道路、供水、电力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为农村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农村建设的第二阶段新农村建设的第二阶段主要集中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在这一阶段,农村发展的重点逐渐从基础设施转移到了农业生产、农田规模经营、农民收入等方面。
政府鼓励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
四、农村建设的第三阶段新农村建设的第三阶段呈现出以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为特点的发展方向。
随着城市人口的逐渐增多,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也日益增强。
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旅游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提升农村的整体吸引力。
五、人才引进与培养问题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中,人才引进与培养一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理环境、生活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很多有能力的人才不愿意去农村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六、农村土地利用问题农村土地利用问题也是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这给农村土地的利用带来了压力。
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土地政策,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时促进农村土地的高效利用。
七、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煤炭燃烧等都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力度,推进绿色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八、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过剩,就业机会不足;另一方面,农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并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带来的利与弊
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带来的利与弊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在我国不断推进,旨在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生活环境和农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这项政策在带来一系列利益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带来的利与弊。
首先,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是改善了基础设施。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地区的道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改善。
大量的资金投入使得农村的通达性和供水供电能力显著提升,这使得农民的生活更加便利,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其次,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生产的升级。
传统的农村依靠农业为主,收入相对较低,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地区逐渐发展出一些新的产业,如农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等。
这些新产业不仅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还促进了农业的生产效益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三,新农村建设还带动了农村文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农民的教育和文化需求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通过修建农村图书馆、文化广场等设施,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提升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这不仅有助于农民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为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新农村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不足。
首先是资金投入不足。
虽然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推进,但由于资金有限,很多农村地区仍然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贫困落后等问题。
其次,农村地区的发展不平衡现象明显。
一些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较为成功,而一些贫困地区则进展缓慢,农民的福利和生活水平差距较大。
再者,新农村建设中缺乏有效的产业引导和培训机制,导致一些农村新兴产业发展不够成熟,农民收益有限。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给农民带来了诸多利益,包括基础设施的改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文化教育的发展。
然而,也应正视新农村建设的挑战和不足之处,如资金投入不足、发展不平衡和产业发展不够成熟等问题。
只有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完善政策和机制,才能更好地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为广大农民带来更多福利和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农村建设中的“人”与“地”问题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农民的生活、农村的发展是有限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要解决农村的长远发展、农民的最终出路、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其核心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培养新型农民—解决人的问题;二是完善农村的土地制度—解决地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其他问题便会逐步得到解决。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农村土地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培养新型农民;深化农村改革。
这是党和政府力争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实施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要解决农村的长远发展、农民的最终出路、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其核心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培养新型农民——解决人的问题;二是完善农村的土地制度——解决地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其他问题便会逐步得到解决。
培育新型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农村的长远发展靠村民,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也靠农民,进一步转变农民观念,培养新型农民尤为重要。
我国农村现有2.4亿农户、7.5亿农民,其中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初中的占49%,小学及小学以下的占38%,其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约占7%。
因此,建设新农村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条件。
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来看,无论产业发展,还是精神文明建设;无论社会事业发展,还是基础设施建设;无论从当前着眼,还是从长远考虑,都需要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都需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把农民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新农村建设我国选择未来农村发展的一种道路。
新型农民的培育也要长期化、制度化,并随着农村的变化、农业的发展不断丰富其形式和内容,让新农村的发展充满活力。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正确领导,并为落后地区提供保障新农村发展的公共产品。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土地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物质基础,合理的土地制度既是农民生存的保障,也能极大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农村实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产物,它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
在市场不断完善、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制度使土地使用权不能自愿流转,土地抛荒问题严重,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已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及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村面貌的改变。
因此,完善农村的土地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首先,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尽快形成适应市场需要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土地的合理流转是在稳定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实行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经营者使用权的三权分离,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确保农户土地流转的主体地位。
农民有权自主决定土地是否流转,以何种方式流转,明确土地的流转收益归农民所有。
任何政府和集体都不得强迫、阻碍农民承包地的流转。
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转让机制,并通过市场机制形成合理的土地转让价格。
大力发展农村的非农产业,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土地流转实行规模经营提供剩余土地。
其次,完善目前试点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给其“独立法人”资格。
有学者将这种按公司制模式设立的组织称为“农村联合经营有限公司”简称“农联”(叶祥松,2006),使该组织从设立,农民的入股、内部的机构设置、组织管理都严格按法律规定进行操作,使农民的合法利益有了法律保障。
也使之成为在性质和职能上区别于目前乡镇企业、中介组织、农业协会以及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的农村集体组织。
由于“农联”是一个具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的生产型经济实体,是联系农户、逐步实现土地集中、生产环节的统一生产经营、以及流通环节的一体化管理等职能于一身的集体组织。
它是未来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经营最佳选择。
也是农村长远发展、农民的最终出路、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等新农村建设核心问题最好解决路径。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发展生产是主要任务,按照中央的部署,把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要求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机械化和具有规模经济的大生产。
而适应规模生产的土地制度的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在土地制度的改革中,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做好广大农民的思想工作,让农民自觉、自愿做出选择。
由于不同地区自然条件、人们观念上的差异,政府要给广大农民以正确的引导,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断地总结经验,克服不足。
同时需要其他制度完善的配套改革(主要是农民的社会保障),让广大农民从改革中得到实惠,消除后顾之忧,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这场改革中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国情国力,2006(4)
2.余南平.重要的是培养农民的发展能力[N].解放日报,2006-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