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社会影响
创办学生创新科技实验室计划
创办学生创新科技实验室计划第一节:引言近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才华和创造力的机会。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许多学校开始创办学生创新科技实验室计划。
第二节:目标与价值创办学生创新科技实验室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科学知识、拓展科技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的平台。
通过实验室项目的开展,学生可以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并通过实践来加强科技技能的培养。
此外,实验室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节:硬件设施与软件设置学生创新科技实验室必须拥有先进的硬件设施,包括计算机、机器人、3D打印机等。
这些设备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各种实验和创新项目。
同时,实验室还应配备一套合适的软件,以便学生可以进行编程、模拟和数据分析等操作。
第四节:导师团队建设学生创新科技实验室需要一个专业导师团队来指导学生的创新项目。
导师团队应该包括科学教师、工程师和专业人士,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并帮助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第五节:项目开展与支持学生创新科技实验室应该设立项目开展与支持机制,包括组织学生进行科技项目的选择、项目资金的申请和管理等。
同时,可以与企业或科研机构合作,获得更多技术和资源的支持。
第六节:培训与教育资源学生创新科技实验室还应该提供丰富的培训与教育资源,包括举办科技竞赛、讲座和研讨会等活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科学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
第七节:合作与交流平台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创新科技实验室可以建立自己的在线平台,学生可以在上面分享项目经验、展示成果,并与其他实验室进行交流与合作。
第八节:社区影响与外部联系学生创新科技实验室应该积极与校外社区进行联系与合作,将实验室的成果应用于实际社会问题的解决上,提高实验室的社会影响力。
第九节:挑战与解决方案在创办学生创新科技实验室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包括财政支持、设备更新和人员培训等问题。
社会心理学
本我、自我、超我
v 本我
v 快乐原则 v 建立人格的生物面 v 本能、欲望、冲动
v 自我
v 现实原则
v 人格的执行部分
v 统辖本我与超我
v 超我
v 道德原则
v 人格中体现道德准则的部分
v 良心和自我理想
整理ppt
冰山一角
36
整理ppt
37
(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整理ppt
38
1、 与弗洛伊德相比,荣格更强调人的精 神有崇高的抱负,反对弗洛伊德的自然主
…
• 90.感到自己的脑子有毛病
•
谢谢您的参与!
男1 女2 农Biblioteka 1 城镇2 ……整理ppt
22
• (二)因子分 SCL-90包括9个因子,因子分=组成某一因子 的各项目总分/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 9个因子含义及所包含项目为: 1.躯体化:包括1,4,12,27,40,42,48,49, 52,53,56,58共12项。 2.强迫症状:包括了3,9,10,28,38,45,46, 51,55,65共10项。
• 3.人际关系敏感:包括6,21,34,36,37,41, 61,69,73共9项。
• 4.抑郁:包括5,14,15,20,22,26,29,30, 31,32,54,71,79共13项。
整理ppt
23
• 5.焦虑:包括2,17,23,33,39,57,72,78, 80,86共10项。
• 6.敌对:包括11,24,63,67,74,81共6项。
• 7.恐怖:包括日,25,47,50,70,75,82共7 项。
• 8.偏执:包括8,18,43,68,76,83共6项。
• 9.精神病性:包括7,16,35,62,77,84,85, 87,88,90共10项。
学校艺术教育实践方案
学校艺术教育实践方案第一节:引言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艺术教育不仅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还对全面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个性具有积极影响。
为了更好地推进艺术教育,学校需要制定一套实践方案,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开讨论。
第二节:目标设定艺术教育实践方案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美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学校可以制定以下方案:1. 提供多元化的艺术课程,包括绘画、音乐、舞蹈等,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
2. 创造艺术教室和实践场所,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如画室、乐队排练室等。
3. 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艺术比赛和展览,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4. 配备专业的艺术教师,提供高质量的教学。
第三节:教育内容艺术教育内容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艺术素养。
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设计:1. 为幼儿园至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提供基础艺术教育,包括色彩、形状等的认知,以及简单的绘画和音乐活动。
2. 针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可设置更具挑战性的艺术课程,如绘画技巧训练、乐理知识学习等。
3. 针对中学生,可以开设更深入的艺术课程,如绘画创作、音乐剧排练等。
第四节:教学方法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以下是几种可行的教学方法:1. 观摩法:邀请专业艺术家来学校进行示范表演或讲座,让学生观摩他们的艺术创作过程。
2. 创作法: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提供艺术材料和设备,并给予指导和评价。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艺术项目,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第五节:教育资源艺术教育需要充足的资源支持。
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相关资源:1. 与当地的文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借用他们的设施和艺术家资源。
2. 筹划校园艺术活动,邀请各方面的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3. 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的资金支持,用于购买艺术教材、器材等。
社会心理学学习笔记[安卓手机版]
社会心理学的母体 社会学 心理学 文化人类学乃至哲学第一单元 社会心理学定义研究范围1.侧重心理学的定义F .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G .奥尔波特:社心理学是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2.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艾尔乌德: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以对人类反应、沟通以及本能和习惯行为的群体塑造类型的解释为出发点,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的心理学有赖于对个体生活在其中的历史的与社会环境的理解。
3.社会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4.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包括:①习得行为②亲社会行为B f ——函数关系→ → 6.①个体层面: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②人际层面: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 ③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以及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④社会层面:研究风俗、时尚、阶层、阶级,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美国学者霍兰德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三个阶段,即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
1.哲学思辨阶段古希腊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 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论▲性善论,强调后天: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卢梭、孟子 ▲性恶论,强调先天: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霍布斯、荀子2.经验描述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从观察到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重要的学术思潮有:①达尔文的进化论②德国的民族心理学(强调后天)③法国的群众心理学(强调后天)④英国的本能心理学代表人物英国的麦独孤⑤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经验描述阶段是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美国的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和英国的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专著于1908年分别出版,标志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3.实证分析阶段①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②特点:从描述到实证,从定性到定量,从纯理论到应用▲实证研究先驱:美国特里普利特竞赛中的群体效应、德国莫德▲F.奥尔波特(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社会促进▲瑟斯顿、李科特态度测量表▲谢里夫游动效应,▲莫里诺社会测量法,②系统性原则③伦理原则:尽力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社会心理学PPT_图文
斯特克:“是由社会和个体的相互关系来界定的 ,任务是解释社会互动。”
艾尔乌德:“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 ,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
(三)介于二者之间的定义
潘菽:侧重对社会关系、社会情境、个体的心理 发应以及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的研究。
是研究社会情景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 的科学。
勒温(1890—1947), 德国心理学家,场论的创 始人,社会心理学的先驱 ,以研究人类动机和团体 动力学而著名。他试图用 团体动力学的理论来解决 社会实际问题,这一理论 对以后的社会心理学发展 有很大的影响。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个体层面(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知觉 、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
华生(1878—1958)生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1900年获 得福尔满大学硕士学位。后入芝加哥大学,就学于杜威、安吉尔、 唐纳尔森和洛布,1903年获得该校第一个心理学博士学位。后任芝 加哥大学讲师和心理实验室主任,并很快成为比较心理学领域的领 导者。1908年转任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教授。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 理学会主席。1920年,因桃色事件引起家庭纠纷与妻子离婚而被迫 改行从事广告商业活动,直至1945年退休。但在20世纪20、30年 代,他还著书立说宣扬行为主义,做了大量心理学普及工作,产生 了很大影响。
的技巧、谈话与提问技巧、追问技巧) 2、问卷法
下面是咨询过程中的一段对话: 来访者:我感到他咳嗽是在针对我。 咨询家:我知道你是确实是感觉到了,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来访者:我感到很不安,我很在意他的声音,我难受极了。 咨询家:你感到很难受,不安,但又无法摆脱,感到很无奈是吗? 来访者:是的。不仅如此,我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不进去。 咨询家:学习不进去? 来访者:我脑海中在他咳嗽时会胡思乱想,认为他可能是恨我,故意的。 咨询家:你有什么理由认为他咳嗽就是针对你的呢。 来访者:我想可能是我拒绝他的求爱缘故吧? 咨询家:现在我们试想一想,他咳嗽是否有别的什么原因?
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
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概述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心理学的定义(识记)2.社会学的定义(识记)3.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定义:社会心理学应着重对社会关系、社会情境、个体的心理反应以及个体内社会行为(领会)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微观的个体层面2.中观的群体层面3.宏观的社会层面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美国学者霍兰德的“三阶段理论”(识记)哲学思辨阶段、经验描述阶段、实证分析阶段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识记)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伦理结合实际原则要点:伦理原则(识记)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观察法(应用)(领会)2.调查法(应用)(应用)3.档案研究法4.实验法要点:目标设计的原则(识记)目的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非岐义性原则、非暗示性原则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社会学习论2.社会交换论3.符号互动论4.社会认知论及场论5.精神分析论要点:社会学习论(领会)、社会行为(识记)要点:社会交换论:(识记)、符号互动论(识记)、社会认知论及场论:(识记)精神分析论: (识记)紧张与冲突(领会):三个层次:本我、自我与超我(识记)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第一单元社会化知识点:社会化概念(识记)、再社会化(识记)、社会化的内容(识记)、社会化的条件(识记)知识点:社会化的载体(识记)知识点:政治社会化知识点:道德社会化(领会)第二单元社会角色及其理论知识点:性别角色社会化(识记)知识点:语言社会化(识记)知识点:社会角色的概念(识记)知识点:社会角色的分类知识点:角色扮演过程(识记)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知识点:角色失调(领会)第三单元自我、身份和自尊知识点:自我1.自我的概念;2.自我的结构;3.自我概念的功能;4.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5.自我概念的测量;自我的概念(识记)、镜我(领会)自我的结构(识记)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反思自我知识点:身份、身份的特点(识记)客观性、主观性、多重性、稳定性、契约性知识点:自尊、自尊的概念(识记)、影响自尊的因素(识记)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第一单元社会知觉知识点:基本概念(识记)知识点:社会知觉的原因知识点: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要点:图式(识记)、图式的作用第二单元印象形成与整饰知识点:印象及其形成的概念知识点:印象形成的效应要点: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识记)、光环效应(识记)、刻版印象与定型(识记) 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1.加法模式2. 平均模式3. 加权平均模式知识点:印象整饰(领会)第三单元归因知识点:归因(领会)、行为原因的分类(识记)、控制点理论(识记,领会)归因原则(识记)、不变性原则(识记)、折扣原则(识记)、协变原则(识记)归因理论也称作三维理论、影响归因的因素第四节社会动机第一单元概述知识点:社会动机的概念(识记)(领会)、动机过程(识记)、动机的功能、动机的分类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识记)第二单元社会动机与社会行为知识点:亲合动机(领会)、亲合起源于依恋(识记)、影响亲合的因素(识记)、成就动机(领会)抱负水平(领会)、培养成就动机应注意的问题(识记)侵犯的构成(领会)、侵犯的原因(识记)要点:挫折——侵犯学说(识记)知识点:利他、利他(领会)第五节态度第一单元态度形成知识点:态度的概念(领会)、态度的成分(识记,领会)、态度的功能、态度的维度态度的形成(识记)美国学者凯尔曼提出态度形成包括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识记)第二单元态度转变知识点:态度转变模型(识记)、态度转变理论(一)海德的平衡理论(二)认知失调论(三)社会交换论(识记)第三单元态度测量第六节人际关系第一单元人际关系的类型知识点:人际关系的概念(识记,领会)个体性、直接性、情感性知识点: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识记)(一)建立与发展的阶段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经过定向、探索、情感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13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知识精讲通关房兴达第七、八节
第七节社会影响主要内容:一、从众二、社会促进与社会懈怠三、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第一单元从众一、从众的概念与功能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俗称“随大流”。
从众的特点是:●群体压力可以存在,也可以是想像的;●个体可能意识到,也可能无意识;●虽然不符合个体本意,但是是自愿的。
●从众的功能:利于形成共同的规范和价值观体系。
二、从众的类型、原因及影响因素从众的类型:真从众、权宜从众和反从众。
从众的原因:寻求行为参照、对偏离的恐惧和群体凝聚力。
影响从众的因素:群体因素、个体人格因素和情境的明确性。
第二单元社会促进与社会懈怠一、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
他人的在场形式有实际在场、想像在场和隐含在场。
(两种效应:结伴效应,观众效应)与社会促进相反的是社会抑制(社会干扰)。
任务难度是决定因素二、优势反应强化说:扎荣克(1965)三、社会懈怠:也称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责任意识降低,评价与否是决定因素。
第三单元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一、模仿: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模仿的特点:●模仿是自愿的,甚至可能是无意识的。
●模仿者的举止近似于其模仿的榜样。
模仿的意义:是学习的基础;适应作用;促进群体形成。
模仿的发展:从无意模仿到有意模仿;从游戏模仿到生活实践模仿;从对外部特征的模仿到对内部实质内容的模仿。
塔尔德的《模仿律》:下降率;几何级数率;先内后外率。
二、暗示暗示:指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姿势以及符号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
暗示的分类:来源上,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目的上,有意暗示和无意暗示;关系上,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效果上,暗示和反暗示。
社会心理学
德国默德(W.Moede,1920):17个儿童被试,先测 知个人拍球速度,臵于团体比赛情境中,发现其中9个 成绩差者出现增量(社会促进),原来成绩优者出现减 量(缺乏对手、态度松弛)。
把成绩优者抽出来另组团体比赛,结果出现明显 的社会增量,证明了态度是影响社会助长作用的一个 重要变量的假设。
37、霍兰德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 ( A )等三个阶段。 A)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B)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
49、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是( A A)哲学思辨阶段 C)实证分析阶段
)。
B)学派阶段 D)经验描述阶段
31、麦独孤(W.MCDOUGALL)用( D )来解释 人类的社会行为。 (A)认知过程 (B)学习
(C)社会影响
(D)本能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一、社会化 1、定义: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 的过程。 早期社会化:儿童、青少年 继续社会化:成年 再社会化:入伍、移民、出家;劳教
)。
B)个体特点 D)行为倾向
68、社会行为公式B=f(P,E)中,E的含义是( D )
(A)行为
(C)个体
(B)函数关系
(D)个体所处的情景
48、社会行为是由( A )引起,并对社会产 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A)社会因素 C)周围环境 B)现实生活 D)即时情景
3、社会心理
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 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 的心理活动。
3)大众传播媒介
4)参照群体:
社会化的“第二课堂”
同辈群体是由个人自由选择,心理认同感较高。 往往在群体的评价、互动、体验中,诱发儿童的自 我意识,在社交、安全、尊严、优越感的满足之中 自然而然地实现。
社会心理学主要内容
社会心理学笔记导学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基础心理学1、基础性。
咨询师答辩中,我经常会问考生一个问题:你看过印象比较深的心理学专业书籍是什么?答案千奇百怪。
《女心理师》,大众心理学、青年心理等杂志。
2、实用性。
在心理咨询中,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人际关系问题。
与家庭的关系、夫妻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等。
社会心理学很重要的研究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课程框架第一节社会心理学概述——对象、范围、简史、研究方法、理论流派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社会化、社会角色及其理论、自我、身份与自尊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社会知觉、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归因第四节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概述、主要的社会动机、社交情绪第五节态度——态度形成、转变与测量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沟通的结构与功能、体语沟通、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人际吸引、人际互动第七节社会影响——从众、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第八节爱情、婚姻与家庭——爱情、婚姻、离婚、家庭1908年,美国的社会学家罗斯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大纲和参考书》,同年,英国的心理学家麦独孤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导论》,这两本社会心理学教科书的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PSP):G·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是设法了解与解释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是怎样受到他人存在的影响;这个他人的存在包括实际的存在、想象中的存在或隐含的存在。
F·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人的社会行为与社会意识。
社会心理学是个体心理学的一部分,心理学的所有分支都是研究个体的科学。
强调对个体的研究,受传统心理学的影响较大。
2、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SSP):产生于社会学的,以社会学的研究取向为主导的社会心理学,叫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即Sociological Social Psychology,简称SSP。
美国社会学家斯特克:社会心理学“是由社会和个体的相互关系来界定的”,任务是“解释社会互动”艾尔乌德: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
社会发展影响材料
社会发展影响材料社会发展是指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和进步,对人们的生活和环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社会发展影响材料:1. 经济影响社会发展对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得到了提高,各个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速。
新的产业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社会发展还导致了资源的更加合理利用和分配,促进了国内外贸易的发展。
2. 社会结构影响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现代化的城市化发展使得更多的人聚集在城市中心,形成了大城市的独特特点。
城市化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贫困、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
社会发展还导致了家庭结构的变化,如核心家庭的数量减少、单身和离婚率的增加。
3. 文化和教育影响社会发展对文化和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
知识的传播和教育的普及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素质和文化水平。
新的科技和媒体的出现也改变了传统的文化形式和传播方式,使得文化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全球化。
社会发展还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变革。
4. 环境影响社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热门话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等问题逐渐凸显。
社会发展也使得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促使采取更多的环保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综上所述,社会发展对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结构、文化和教育,以及环境等。
了解这些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引导社会变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心理学教程 第七章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标准及与心理咨询有关的法律知识
心理学教程第七章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标准及与心理咨询有关的法律知识.txt一个人一盒烟一台电脑过一天一个人一瓶酒一盘蚕豆过一宿。
永远扛不住女人的小脾气,女人永远抵不住男人的花言巧语。
您下载的该电子书来自:TXT 书库欢迎访问: 附(上册)练习题及参考书目(上册)练习题及参考书目第一章普通心理学第一节绪论1.简述普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各章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2.试述人的心理的本质。
3.简述科学心理学诞生的历史。
4.简述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主要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1.简要说明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中枢神经系统酌结构;3.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是什么?4.人的主要的感觉和运动中枢都在什么部位?5.简述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及其证据。
第三节认识过程1.解释下列名词:感觉感受性感觉阈限感觉适应感觉后象感觉对比联觉知觉记忆表象想象2.简述感觉的种类。
3.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4.试述三个记忆系统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5.什么是思维?为什么说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6.简要说明言语机能联合区。
第四节意识和注意1.简述意识的特点、机能和形态。
2.睡眠分哪几个阶段?梦是在哪个时期产生的?做梦是否有害于健康?为什么?3.什么是注意?为什么说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4.注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第五节需要和动机1,如何对需要进行分类?2.简要说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3.如何对动机进行分类?第六节情绪、情感和意志什么是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功能及两极性。
·290·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3.试述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4.什么是意志?5.简述意志的主要品质。
第七节能力与人格什么是能力?它和人的知识、技能有何关系?试述影响人的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什么是人格?试述人格的特性和结构。
什么是气质?巴甫洛夫是怎样解释人的气质类型的?几种典型的气质类型的表现有何特点?应该怎样看待人的气质类型?什么是性格?怎样分析人的性格?参考书目:1.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马原第三章第八节、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 ,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 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改变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改变人们的劳动形式 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负作用
正确把握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反对个人利益至上的实用主义,让科技为人类造福。 以合理的社会制度保障科学技术的正确运用。
首先,科学技术会破坏自然生态平衡。 其次,科学技术会助涨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 再次,科学技术还带来一系列全球化问题。 原因分析
一种情形是对自பைடு நூலகம்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技消极后果的强有 力控制手段。 另一种情形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常常被资产阶级 用作剥削压迫人⺠的工具。
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篇各小节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篇各小节概括第一节:红星的象征意义红星作为中国的象征之一,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人民的力量。
红星从很早以前就在中国的历史中出现。
在中国的革命战争中,红星成为了共产党军队的标志,象征着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
第二节:红星在国旗和党徽中的应用在中国的国旗和党徽中,红星都起到了重要的象征作用。
国旗上的红色代表着革命的热情和民族的团结,而红星则代表着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力量。
党徽中的红星则更加突出了共产党作为领导党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红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意义红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象征,代表着中国人民团结奋斗、战胜困难和实现民族独立的意志。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红星的形象经常出现在许多工厂、农田和学校中,激励着人们为建设国家贡献力量。
第四节:红星在文化传统中的运用红星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也有一席之地。
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中,红星出现得非常频繁,它代表了红色的热情和艺术家们对国家的热爱。
红星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民间的绘画、刺绣和装饰品中,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第五节:红星的国际影响力红星作为中国的象征,不仅在国内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影响力。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红军的胜利,激励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
红星的形象也成为了全球革命者的象征,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反抗。
第六节:红星的现代价值红星作为中国的象征,也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红星的形象不仅代表着历史的传承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更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奋斗精神。
红星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的各个领域中,激励着人们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努力。
第七节:红星的未来发展红星作为中国的象征,将继续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红星的形象也将继续传承和发扬。
它将继续激励着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在世界范围内传递中国的声音和力量。
第八节:红星的小结红星作为中国的象征,在中国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班级风采展示活动
学校班级风采展示活动第一节:引言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地方,拥有丰富多样的活动。
其中,班级风采展示活动以展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团队精神而备受重视。
本文将探讨班级风采展示活动的意义、组织形式以及影响。
第二节:意义班级风采展示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重意义。
首先,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生活。
其次,它提供了一个展示学生才艺和特长的平台,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展示和认同。
最重要的是,班级风采展示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力,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协作能力。
第三节:组织形式班级风采展示活动的组织形式多样。
最常见的方式是举办班级文艺汇演,学生们可以通过歌舞、戏剧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才艺。
还有一些学校会设立展示板和展览区,展示学生的艺术作品、手工制作等。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班级运动会、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提供更多展示学生综合素养的机会。
第四节:活动策划班级风采展示活动需要精心策划,确保活动效果和效益。
首先,学校应该提前确定活动的主题和目标,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展示。
其次,活动的时间和地点也需要合理安排,避免与其他重要活动冲突。
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以设立奖励和荣誉制度,鼓励他们有更好的表现。
第五节:学生参与班级风采展示活动的成功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
学生们可以通过报名参加表演、设计展板、展示作品等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兴趣。
此外,学生可以组织班级讨论和合作,一起制定展示方案和准备演出。
第六节:家长支持家长的支持对于班级风采展示活动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邀请家长观看活动,让他们参与评选和评论,从而增强学生的动力和归属感。
同时,学校也应及时与家长沟通活动的计划和安排,让家长了解活动的重要性并给予支持。
第七节:师生互动班级风采展示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机会。
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并针对性地提供指导和培养。
学生们也可以通过与老师的互动,从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经验。
社会心理学-林春
社会心理学林春第一节概述学科特点:介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之间的一门中间性、边缘性学科。
社会心理学这一术语最早是由德国学者谢夫勒1875年提出的。
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社会学家麦独孤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著作。
这标志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研究对象和范围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家的定义)F.H.Allport(1924)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科学。
G.W.Allport(1968):社会心理学是试图理解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实际的、想象的、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定义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映系统。
勒温的公式:B=f(P,E)B-行为 P-个体 E-环境 f-函数关系社会心理: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微观的个体层面中观的群体层面宏观的社会层面社会心理学简史哲学思辨阶段(启蒙)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
特点: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行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经验描述阶段(形成)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特点:对人性和人的社会行为进行定性的经验描述和分析。
达尔文进化论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实证分析阶段(确立阶段)20世纪20年代开始特点是:从描述转向实证,从定性转向定量,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特里普立特(1897),奥尔波特(1924)瑟斯顿(1928),李科特(1932)谢里夫(1935),莫里诺(1934)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二战后的社会心理学特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伦理原则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访谈问卷特点类型结构设计原则档案研究法实验法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社会学习论代表人物:班杜拉。
学习的机制:联想强化和模仿社会交换论创始人:霍曼斯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与满足命题侵犯与赞同命题符号互动论代表人物:米德、戈夫曼基本假设主要观点社会认知论和场论代表人物:奈温精神分析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在于人的社会性社会化是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同时发展了自身的心理能力,健全人格和行为方式社会化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涉及社会和个体两方面。
书籍引言分节
书籍引言分节第一节:引言第二节:书籍的重要性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
通过书籍,我们可以了解到前人的智慧和思想,学习到他们的经验和教训。
书籍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求知欲望,还能够开阔人们的眼界,提升人们的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书籍,人们可以不断地学习、成长,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第三节:书籍对人类的影响书籍对人类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书籍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和想象力。
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人们会被书中的情节、人物和思想所吸引,从而激发出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力。
其次,书籍能够开拓人们的视野。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观点,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
此外,书籍还能够培养人们的情感和情操。
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人们会与书中的人物产生共鸣,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情操,从而提升自己的情感素质。
第四节:书籍的分类和特点书籍可以按照内容和形式进行分类。
按照内容可以分为文学类书籍、科学类书籍、历史类书籍等等;按照形式可以分为纸质书籍、电子书籍、有声书籍等等。
不同类型的书籍有着不同的特点。
文学类书籍注重情感和艺术表达,科学类书籍注重理性和实证,历史类书籍注重事实和记载。
纸质书籍可以随时随地阅读,电子书籍方便携带和存储,有声书籍适合听觉学习。
第五节:书籍的选择和阅读技巧在众多的书籍中,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选择书籍。
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可以选择历史类书籍;如果对科学感兴趣,可以选择科学类书籍。
其次,要注意书籍的评价和推荐。
可以通过阅读书评、听取他人的推荐来选择优质的书籍。
最后,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
可以通过制定阅读计划、做读书笔记等方式来提高阅读效果。
第六节:书籍的传播与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书籍的传播和发展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纸质书籍仍然是主要的传统形式,但电子书籍和有声书籍的兴起使得书籍更加便捷和多样化。
人们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和网络随时随地阅读书籍。
红星照耀中国第七章
红星照耀中国第七章第一节:红星照耀中国的背景红星照耀中国这一章节是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回顾红星照耀中国的历史背景,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可以追溯到1921年的上海。
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的局面,人民生活艰苦,民族危机严重。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注入了新的力量。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初衷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初衷是为了实现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历了艰苦的斗争和长期的摸索。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斗争,包括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第五节: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和影响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和影响深远。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使中国人民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成为可能,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同时,中国共产党的经验和理论也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其他国家的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第六节:红星照耀中国的启示和展望红星照耀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和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倍加珍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七节:红星照耀中国的亮点和成就红星照耀中国的亮点和成就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离群体,个体会面临较大的群体压力乃至制裁。任何群体均有维持一致性的倾向和
执行机制。对那些与群体保持一致的成员,群体的反应是接纳、喜欢和优待;而对偏离者
则倾向于厌恶、拒绝和制裁。
在社会生活中,多数人实际上已有尽量不偏离群体的习惯。个体从众性愈强,其偏离
学习的,不熟练的或“费脑筋”的活动,他人在场对其动机水平的提高反而会产生干扰作
用。
这一假设提出后,许多研究者深化并发展了这一假说,并指出,个体可能通过其竞争
动机和他人对其评价的认知获得社会促进效果。在结伴活动中,每个个体都试图自己干得
快一些好一些,实际上这是一种隐含的竞争动机。此外,他人在场也会唤起个体对他人评
方的气味、呼吸、体温等私密性感觉刺激。(注:1n尺:0.3048米,1时:25.4毫米)
影响人际距离的因素有文化、民族、社会地位、性别等。
第八节 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是指在他人作用下,引起个体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变化。社会影响是一种非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
常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在这里,他人是影响者,个体是被影响者。
(一)引起从众产生的群体压力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也可以是想象的。个体想象中的群
体优势倾向,也会对个体行为造成压力,使其选择与想象的多数人倾向相一致的行为。
(二)群体压力可以在个体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使个体通过理性抉择,选择从
众;也可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影响,使其随大流时并没有意识到。
龄、性别与暗示效果有关,年龄越小越容易接受暗示,女性比男性易受暗示。
3.被暗示者所处情境是暗示效果的客观因素。个体处于困难情境又缺乏社会支持,
往易受暗示。
三、社会感染
(一)社会感染的概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 ·109·
社会感染是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即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地位尤显突出。没有模仿个体很难适应他所面临的各种情景。
3.促进群体形成 模仿使群体成员在态度、情感和行为上的一致性有所提高
聚力。
(三)模仿的发展
增进凝
模仿随个体的发展而发展。其趋势大致是:从无意模仿到有意模仿;从游戏模仿到生
活实践模仿;从对外部特征的模仿到对内部的实质内容的模仿。
(五)参照 参照群体是个体向往的群体,·个体自愿按其规范评价自己的意见和行为。
(六)信息 其影响力来自信息本身,而不涉及影响者的品质及其与被影响者的关系。
从众的概念
第一单元从众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
现象。俗称“随大流”,即个体的意见与行为与群体中多种人相符合。其特点是:
此外,性别、智力等因素对从众的影响,尚未发现它们之间有明显相关。
第二单元 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
一、社会促进的概念
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也称社会助长。他人在场
的形式有实际在场、隐含在场、想象在场。
社会促进有两种效应:
1.结伴效应 在结伴活动中,个体会感到某种刺激作用,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
3.大型开放群体的感染 发生在同一物理空间但其成员又不可能人人都能接触到的
大型群体内的感染。其重要特征是循环反应,个体的情绪可引发他人产生相同情绪,而
他人情绪又反过来加剧原有情绪。这种感染中情绪反复激荡,易于爆发,导致非理性行
为的发生。例如,球迷闹事,邪教的狂热以及战争与灾变情境中的惊慌失措都是此类社
价的认知,这可能是影响社会促进更为重要的因素。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受到他人评
价,并逐渐学会关注他人评价,并赢得好的评价。他人在场,对在场的他人来说,也许对
活动并无多大兴趣,但活动者却以为他人正在评价自己,于是激活竞争动机,产生促进作
用。而产生隋化的原因是个体的责任意识下降,行为动力相应降低造成的。
(三)从众行为有时虽然不是按照个体本意做出的,但却是个体的自愿行为。自愿性是
从众的特点。
二、从众的功能
在社会生活中的从众行为大多不具有社会评价意义。它本身无所谓是积极的或消极的,
主要取决于行为本身的社会意义。在任何社会中,多数人的观念与行为保持大体一致是必
要的。一个社会需要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只有这样社会成员之间的
通往往是单向的。
(二)社交距离(4--12叹)是彼此认识的人们的交往距离,许多商业交往多发生在这
个距离上。
(三)个人距离(1.5--40尺)是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此时,人们说话温柔,接受大量
体语信息。
(四)亲密距离(0--18时)这是亲人、夫妻之间的距离。在此距离上双方均可感到对
影响者通过以下六种手段影响被影响者:
(一)强制 当被影响者的行为不符合要求时,影响者采用惩罚手段。
(二)奖赏 如被影响者的行为符合要求,影响者给予奖励或表扬。
(三)威望 影响者在人格、知识、能力等方面有较高的威信,使被影响者自愿服从。
(四)法权 影响者的法律地位及权力使被影响者有义务服从。
会感染造成的结果。
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作为社会影响的三种形式属于大众社会心理现象。其性质取决·
于这些现象的效果及社会评价。有益于他人、公众和社会的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具有积
极的社会意义;反之则具有消极意义;介乎二者间也有中性意义的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
它们既非有益,也谈不上有害。
爱情的概念
由群体参照性引发的从众是真从众;由于恐惧偏离而引发的从众是权宜性从众;而由
群体的高凝聚力,个体期待与群体规范一致等引起的从众行为则是层次上更高的从众行为。
四、影响从众的因素
(一)群体因素
1.群体成员态度一致性愈高,个体面临的群体压力也愈大,个体愈易产生从众行为。
2.群体对个体有较强的吸引力,的原因
(一)寻求行为参照
在许多情境中,个体由于缺乏知识或其他原因(如情况不熟悉等)必须从其他途径获
得对自己行为的引导。按照费斯廷格社会比较理论的说法,在情境不确定时,其他人的行
·106·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为最有参照价值。个体从众,指向多数人的行为,自然是较为可靠的参照系统。 .
2.观众效应 个体从事的活动,是否有观众在场,观众多少及观众表现对其活动效率
有明显影响。
二、社会惰化的概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 ·107·
与社会促进相反,个体与他人一起活动时,其效率比单独活动时更为低下的现象,
称社会抑制,即由于他人在场而使绩效降低。
三、·优势反应强化——对社会促进和惰化的理论解释
受。
(二)感染的分类
1.个体间的感染
式。
发生在个人之间或小群体成员间的感染。是社会感染中最常见的形
2.大众传媒的感染 指电视、电影、广播、报刊、文艺作品及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
对个体情绪的影响。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精神生活与文化生活日趋丰富,大众传媒的感
染日益突出,影响巨大、深远。
(二)暗示的分类
1.按信息来源可分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 前者暗示信息来自他人,
体本人。
后者信息来自个
2.按暗示者的目的可分为有意暗示和无意暗示 前者有明确目的,后者无明确目的。
3.按暗示双方的接触关系可分为直接暗示与间接暗示 前者暗示者直接施加影响,后
群体时产生的焦虑亦愈大,也就愈不容易偏离。从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看,东方文化
更倾向于鼓励人们的从众行为,因而也较容易产生对偏离的恐惧。
(三)群体凝聚力
它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水平以及成员之间的吸引水平。凝聚力高的群体中的成员,
认同感较强,与群体成员有密切的情感联系,有对群体作出贡献和履行义务的要求。
者则是间接施加影响。
4.按暗示效果可分为暗示及反暗示 前者达到了暗示者的预期效果,后者则达到反效
果,即暗示刺激发出后,引起被暗示者相反的反应。
(三)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
1.暗示者的社会地位、权力、威望及人格魅力对暗示效果有明显影响。
2.被暗示者如果独立性差,缺乏自信心,知识水平低则暗示效果明显;被暗示者年
交往、沟通才有可能;反之他们的沟通与互动则促进这种共同性和一致性的发展。
从个体来看,他只有在多方面与社会主导倾向保持一致,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任何个体,无论其多么聪明绝顶,其知识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多到足以适应遇到的每一种
社会情境。个体需要以从众方式,在较大程度上使自己迅速适应未知世界,因此从众具有
模仿
第三单元 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
(一)模仿的概念
模仿是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之相同或相似的现
模仿是人们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当个体感知到他人行为时,会有重复这一行为
的愿望,模仿便随之而来。其特点是:
1.模仿的社会刺激是非控制性的,榜样是模仿的条件,但模仿是自愿产生的,
(四)塔尔德的《模仿律》
法国社会学者塔尔德最早对模仿进行研究,1900年出版《模仿律》一书,认为模仿是
“基本的社会现象”,其提出的模仿的定律是:
1.下降律 社会下层人士喜欢模仿上层人士。
2.几何级数率 模仿一旦开始,便按几何级数增加,漫延迅速。时尚、谣言的传播像
第九节 爱情、婚姻与家庭
第一单元爱情
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有浪
能是无意识的。
2.相似性 模仿者的举止近似于其所模仿的榜样。
(二)模仿的意义
有时可
1.模仿是学习的基础 模仿是个体反映与再现他人行为最简单的形式,是掌握人际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