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认知功能损害研究进展论文

合集下载

帕金森病症状研究论文

帕金森病症状研究论文

帕金森病症状研究论文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症状包括颤抖、僵硬、行动迟缓和平衡困难。

这种疾病通常出现在60岁以上的年龄段,但也有一些人在30岁或更早的年龄段就被诊断出患有帕金森病。

近年来,研究人员们一直在探索帕金森病的症状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以下就是一篇关于帕金森病症状研究论文的概述。

研究背景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目前尚无治愈方法。

虽然已经有一些药物可以减缓症状,但它们不能完全治疗疾病。

因此,了解和识别该疾病的早期症状极其重要,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此外,还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患者在不同阶段的症状和表现。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和表现,包括颤抖、僵硬、行动迟缓、平衡失调和认知功能减退等方面。

我们还希望了解这些症状的发生和进展情况,并评估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之间的差异。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横向研究设计,并对2015年至2019年被诊断为帕金森病的患者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患者的年龄在30岁至90岁之间,男性和女性各占一半左右。

我们对患者的症状进行了详细记录和分析,并对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了评估,以便了解该疾病在不同阶段的症状和表现。

研究结果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颤抖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的四肢和颈部最易受到影响。

此外,我们还发现,该疾病会导致患者的行动迟缓、平衡失调和功能受损,并且随着疾病的进展,这些症状会逐渐变得更加明显和严重。

我们还发现,帕金森病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记忆力和注意力等方面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此外,我们注意到女性患者往往比男性患者更易受到该疾病的影响,尤其是在晚年的时候。

结论该研究的结果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帕金森病的症状和表现,以及其对患者认知和功能的影响。

这有助于提高我们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管理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该疾病的潜在原因,以便发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缓解痛苦和改善病人的生活。

帕金森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损害诊断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损害诊断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arkinson 7S disease,PD)是老年人常 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以静止性震颤、运 动迟缓、肌僵直、姿势反射异常等运动症状为主要特 征,而非运动症状如认知功能损害、痴呆、抑郁均可 能导致疾病恶化,加重个人及社会经济负担。PD患 者痴呆(Parkinson’S
disease and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resonance
Key words:Parkinson’s disease;Cognitive function;Brief screening
test;Magnetic
imaging
(Int J Intem Med,2009。36:290-293)
memory
non.
test,CDT)、剑桥认 cognitive
assess.
知评定量表-修订版(The
Cambridge
ment-revised,CAMCOG.R)、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 (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帕金
neuropsycho—
・290・
帕金森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损害诊断的研究进展
林丽卿综述; 彭国光审校
摘要:帕金森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之一,该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很普遍。帕金森病合并轻 度认知损害是指介于正常认知功能与痴呆之间的过渡状态,是痴呆发生的高危凶素。本文介绍帕金森 病合并轻度认知损害的定义、神经心理学检测、影像学和生物学指标等方面的进展。 关键词:帕金森病;认知功能; 简易筛查量表;磁共振成像
disease,PD—MCI)∞J。PD—MCI患者是痴呆
分为3个亚型:①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nestie

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研究

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研究
e Hop t l d s i ,S a x a h n iM e c lUn v r i Tay a 3 0 1, i a di i e st a y, i u n 0 0 0 Ch n
, AOrn . i t Jia— G i g Fr fl t sA i
【 btat O jci T xlr tetp f ont ehn i p h os l mehns i PrisnS iae A dc ,te si e ca i n akn d es r v o y oc i a p b m o s
值 、 言量表分 ( Q)操作量表 分( I 及全量表分 ( I 等各分 值与相 同年龄 组平均分 值之 间差异有 统计学 语 VI 、 P Q) F Q)
帕金森 病患者存 在全面的认知减退 , 与病程相关 。 且
【 词】 帕金森病 ; 认知障碍 ; 韦氏成人智力 量表 关键
. es d f ont ehn i pi akno i ae L —in , uXio r t yo cg iv a dc P risnS s s J h u i a n de q g M a a一
W AI - S RC r i i c n l i e e tb t e h a in so D n h a — g s we esg f a t d f r n ewe n t ep te t fP a d t es me a e .By p ria o r lt n, h r s n i y f a tc l rea i t e e wa c o
良的 Hoh en和 Yar D 分 期 量 表 评 分 。 h P 1 3 统计 学处 理 . 采 用 S S 1 1统 计 软 件 包 进 行 数 据 处 理 , 括 两 组 P S1 . 包

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㊃综述㊃通信作者:王天俊,E m a i l :w a n g t i a n j2007@126.c o m 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王九雪,王天俊(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五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 要: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运动症状为核心,同时伴随非运动症状(n o n m o t o rs y m p t o m s ,NM S ),其中认知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NM S 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㊁回忆功能受损㊁执行功能下降和视空间功能障碍㊂由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同时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受到国内外有关学者的高度关注㊂本文对国内外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对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㊂关键词:帕金森病;认知障碍;非运动症状中图分类号:R 74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9)01-0088-05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9.01.014 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对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n o nm o t o r s y m p t o m s ,NM S )认识逐渐提高㊂过去认为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发生后才出现NM S ,但最近研究表明运动症状和NM S 的进展似乎是独立的[1],而认知功能障碍作为常见的NM S 日益受到重视㊂2007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将其划分为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 i l d c o g n i t i v e i m p a i r m e n t i nP a r k i n s o n sd i s e a s e ,P D -M C I )[2]和帕金森病痴呆(P a r k i n s o n sd i s e a s ew i t hd e m e n t i a ,P D D )[3]㊂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㊁回忆功能受损㊁执行功能下降和视空间功能障碍㊂本文将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㊁发生机制㊁危险因素㊁影像学特点㊁治疗等方面进行归纳㊂1 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近几年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有所上升[4]㊂但由于研究对象㊁认知功能评估的形式㊁P D -M C I 和P D D 的定义不同,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在各研究中可能不同㊂欧洲和北美洲一项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P D D 的发生率为25%~30%[5],而且与非帕金森病患者相比帕金森病患者痴呆风险增加6倍[6]㊂A a r s l a n d 等[7]对129例认知功能正常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8年随访,在随访的第4年有49例帕金森病患者诊断为P D D ,而到随访的第8年72例帕金森病患者诊断为P D D ㊂由此可见,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在各研究不尽相同㊂2 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以多巴胺能和胆碱能神经元损伤说法居多,也有学者认为边缘系统和皮层路易体病理性改变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发生[8]㊂P a g o n a b a r r a ga 等[9]发现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在病理上可能存在2种亚型,即额叶皮质下型和后皮层型,其中前者可能与胆碱能神经元丧失有关,而后者与非胆碱能神经元丧失有关㊂同时C h r i s t o ph e r 等[10]在2013年也发现脑组织乙酰胆碱和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耗竭都会导致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下降㊂3 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因素3.1 发病形式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 关于帕金森病的发病形式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较多的是发病年龄和运动症状㊂发病年龄影响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进展,一项研究显示,发病年龄小的帕金森病患者病情进展较缓慢,出现痴呆晚,发病年龄大的帕金森病患者病情进展快,可快速进展为痴呆[11]㊂同年的另一项研究也证实,75岁后诊断为帕金森病的患者比75岁前诊断为帕金森病的患者进展为P D D 的风险增加4.8倍[12]㊂除了发病年龄,运动症状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也十分密切,一项m e t a 分析比较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患者和非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 i n i -M e n t a l S t a t eE x a m i n a t i o n ,MM S E )得分,结果发现非震颤为主型比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明显[13],C o o k 等[14]在2013年也发现类似结果,即非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患者与震颤为主型相比认知功能下降,尤其在记忆力㊁学习能力㊁注意力㊃88㊃‘临床荟萃“ 2019年1月20日第34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a n u a r y 20,2019,V o l 34,N o .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及执行功能等方面下降明显㊂此外,韩国的一项研究也发现非震颤型帕金森病患者比震颤型认知功能下降严重,注意及记忆下降明显[15]㊂3.2基因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近年来基因异常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受到学者关注,一项m e t a分析指出,P D D患者中A P O Eε4基因相对危险度为1.6,存在A P O Eε4等位基因的帕金森病患者P D D发生率会增加[16],此外L i m等[17]的研究也支持该观点,该研究同时还发现微管相关蛋白T a u(m i c r o t u b u l e-a s s o c i a t e d p r o t e i n t a u, MA P T)基因与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c a t e c h o l-O-m e t h y t r a n s f e r a s e,C OMT)基因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其中MA P T M e t/M e t基因型与注意力下降有关,C o m tH1/H1基因型与记忆力下降关系密切㊂另外一种研究比较多的基因是富亮氨酸重复激酶2(l e u c i n e-r i c hr e p e a tk i n a s e2,L R R K2)基因,但其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的关系在各个研究结果不同,携带L R R K2基因的帕金森病患者比非携带者M C I发生率和认知功能下降的概率增高[18],但也有研究发现L R R K2基因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没有关系[19]㊂除以上基因外,有文献报道葡萄糖苷酶(g l u c o c e r e b r o s i d a s e,G B A)基因也是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㊂一项研究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G B A基因测定,结果证实携带G B A基因的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更明显[20]㊂3.3血清及脑脊液生化指标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除了基因影响因素外,血清中某些生化指标对帕金森病认知功能下降有预测作用㊂血清中维生素B12(V i t B12)和同型半胱氨酸(h o m o c y s t e i n e, H c y)水平与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相关,帕金森病患者血清V i t B12下降及血清H c y上升均导致认知功能下降[21]㊂此外,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 p i d e r m a l g r o w t h f a c t o r,E G F)水平也会影响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㊂E G F水平较低的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风险高,且更容易进展为P D D,由此推想E G F信号转导机制可能参与了帕金森病认知功能正常的患者向P D D发展的过程[22]㊂除了血清生化指标,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脑脊液(c e r e b r o s p i n a l f l u i d,C S F)变化也受到关注,2017年的一项m e t a分析指出P D-M C I患者与帕金森病认知正常患者相比,C S F中t a u蛋白水平高,而Aβ42水平低[23]㊂G o l d m a n等[24]也证实帕金森病患者C S F中Aβ42下降与回忆和注意力下降相关㊂4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像学特点目前国内外关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像学研究多集中在磁共振波谱成像(m 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s p e c t r o s c o p y,M R S)㊁弥散张量成像(d i f f u s i o n t e n s o r i m a g i n g,D T I)和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 o x e l-b a s e dm o r p h o m e t r y,V B M)技术等几个方面㊂MR S主要从脑组织代谢方面分析,常用的代谢物质是N-乙酰天门冬氨酸(N A A)㊁胆碱(C h o)和肌酸(C r)[25]㊂目前针对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M R S研究相对较少,研究发现P D-M C I患者扣带回皮层N A A/C r显著下降和C h o/C r比值增加[26],但是W e i d u s c h a等[27]运用M R S检测发现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丘脑C h o/C r值下降,且与患者的执行功能受损相关㊂目前针对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MR S研究尚无统一结论㊂D T I是用F A值反映神经纤维中水分子弥散强方向性的新技术,其范围是0~1,0表示最大程度的各向同性扩散,1表示最大程度的各向异性扩散[28]㊂应用D T I 技术对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较多,但结论却不尽相同㊂研究表明P D D患者比帕金森病认知功能正常者的双侧扣带回F A值下降明显,且左侧扣带回后部F A值下降与多项认知功能障碍相关[29]㊂然而,贝尔格莱德大学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在2014年的研究结果显示,P D-M C I患者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正常患者相比,双侧放射冠前部和上部㊁胼胝体体部和膝体㊁额枕束下部及上纵束F A值均下降[30]㊂近几年应用V B M技术分析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白质及灰质改变受到重视,研究发现,P D-M C I 组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正常组相比,左侧海马和丘脑灰质浓度降低[31],I b a r r e t x e-B i l b a o等[32]也发现P D D患者海马灰质萎缩严重,且萎缩累及整个海马,但是也有研究发现P D-M C I组与帕金森病认知正常组相比,灰质萎缩集中在中央前回㊁颞中回㊁右侧楔回㊁左侧梭回[33]㊂目前关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像学结论尚不一致,有待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的深入研究㊂5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5.1药物治疗目前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主要是改善症状㊂由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主要与胆碱能神经元缺失相关,因此胆碱酯酶抑制剂为首选药物㊂其主要机制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对乙酰胆碱的降解,进而激活胆碱能系统,从而减轻胆碱能传递受损导致的神经元变性,多奈哌齐作㊃98㊃‘临床荟萃“2019年1月20日第34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a n u a r y20,2019,V o l34,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为第二代胆碱酯酶抑制剂,临床应用相对广泛㊂一项研究纳入了550例P D D患者,一组给予多奈哌齐口服,另外一组给予等量安慰剂口服,连续服用24周后对两组进行MM S E评分,结果显示多奈哌齐组MM S E分数明显高于安慰剂组,且多奈哌齐组患者的执行功能㊁注意力比安慰剂组改善明显[34]㊂美金刚作为N-甲基-D-天冬氨酸(N-m e t h y l-D-a s p a r a t i c a c i d,NM D A)受体拮抗剂也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其机制是非竞争性阻断NM D A 受体通道,提供神经保护作用,改善患者记忆力[35],有研究证明美金刚能够改善P D D患者的情景记忆㊁注意力和行为障碍等[36]㊂帕金森病治疗药物对帕金森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而不相同㊂左旋多巴制剂是以补充多巴胺来改善帕金森病症状,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用左旋多巴㊁卡比多巴联合治疗后,患者注意力和记忆力得到改善[37],但尚无研究证实单一左旋多巴制剂对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有改善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直接激动多巴胺受体来改善帕金森病症状,临床常用的有普拉克索㊁吡贝地尔㊂有研究显示吡贝地尔能够改善帕金森病早期的认知功能障碍[38]㊂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情况说法不一,2018年针对普拉克索的一篇m e t a分析指出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有改善[39],而A u r i e l等[40]认为其能够改善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注意力,但也有研究认为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无影响[41-42]㊂此外,有研究证明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阿扑吗啡能够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39,43]㊂单胺氧化酶B(m o n o a m i n e o x i d a s e B,MA O-B)抑制剂可选择性与B型MA O发生可逆或不可逆结合,形成药物-酶复合物,抑制MA O-B的活性,从而减少MA O-B参与D A的分解,进而减少D A分解产生的自由基,从而达到神经保护作用㊂目前MA O-B 抑制剂主要有司来吉兰和雷沙吉兰,但研究显示雷沙吉兰不能改善P D-M C I患者的认知功能[44]㊂此外,研究显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托莫西汀能够改善帕金森病认知障碍患者执行功能[45],但需进一步扩大临床研究范围来证实㊂儿茶酚甲基转移酶(C OMT)抑制剂,是通过抑制C OMT减少左旋多巴代谢为3-氧-甲基多巴,进而增加多巴胺在脑内的含量,临床上常用恩他卡朋,但目前尚无研究支持其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有影响㊂抗胆碱能药通过抑制胆碱能神经元活性,从而调整多巴胺能和胆碱能系统间的平衡而发挥作用,临床常用盐酸苯海索,有抗震颤的作用,但是对帕金森病认知功能有不良反应,会导致延迟回忆的减少[46]㊂关于帕金森病药物对认知障碍的研究目前较少,且多数集中在单一的药物研究,尚需要多中心㊁联合药物的临床试验㊂5.2非药物治疗认知康复治疗和重复经颅磁刺激等非药物治疗也能够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㊂认知康复治疗可通过进行注意力㊁视空间能力㊁回忆㊁定向力㊁抽象㊁推理及功能性任务的训练,提高认知功能[47]㊂重复经颅磁刺激(r e p e t i t i v e t r a n s c r a n i a lm a g n e t i c s t i m u l a t i o n,r T M S)是近年来研究广泛的非药物治疗方法㊂其能够延缓认知功能的衰退,在临床上具有一定应用前景,R a n d v e r[48]研究显示针对额叶背外侧皮层r T M S能够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而且高频(>1H z)刺激对认知功能改善明显,但目前由于其可用性尚未明确,研究相对较少㊂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性,由于它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在晚期难免发生痴呆㊂因此,对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进行早期危险因素评估㊁诊断和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痛苦,也能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㊂参考文献:[1] L i e p e l t-S c a r f o n e I,B rän d l eB,Y i l m a zR,e t a l.P r o g r e s s i o n o fp r o d r o m a lm o t o ra n dn o n-m o t o rs y m p t o m si nt h e p r e m o t o rp h a s e s t u d y-2-y e a r f o l l o w-u p d a t a[J].E u r JN e u r o l,2017,24(11):1369-1374.[2] C a v i n e s s J N,D r i v e r-D u n c k l e y E,C o n n o rD J,e t a l.D e f i n i n gm i l dc o g n i t i v ei m p a i r m e n ti n P a r k i n s o n sd i s e a s e[J].M o vD i s o r d,2007,22(9):1272-1277.[3] E m r e M,A a r s l a n d D,B r o w n R,e ta l.C l i n i c a ld i a g n o s t i cc r i t e r i a f o rde m e n t i a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P a r k i n s o n'sd i s e a s e[J].M o vD i s o r d,2007,22(12):1689-1707.[4] R a y C K,P o e w e W,B r o o k s D.M o t o r a n d n o n m o t o r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o f l e v od o p a:p he n o m e n o l o g y,r i s kf a c t o r s,a n di m a g i n g f e a t u r e s[J].M o vD i s o r d,2018,33(6):909-919.[5] A a r s l a n d D,Z a c c a iJ,B r a y n e C.A 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 o fp r e v a l e n c e s t u d i e s o f d e m e n t i a i nP a r k i n s o n s d i s e a s e[J].M o vD i s o r d,2005,20(10):1255-1263.[6] C h e n W,X uZ M,W a n g G,e ta l.N o n-m o t o rs y m p t o m so fP a r k i n s o n sd i s e a s e i nC h i n a:ar e v i e w o f 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J].P a r k i n s o n i s m R e l a tD i s o r d,2012,18(5):446-452.㊃09㊃‘临床荟萃“2019年1月20日第34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a n u a r y20,2019,V o l34,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7] A a r s l a n d D,A n d e r s e n K,L a r s e n J P,e ta l.T h er a t e o fc o g n i t i v ede c l i n e i nP a r k i n s o nd i s e a s e[J].A r c hN e u r o l,2004,61(12):1906-1911.[8] G o l d m a n J G,L i t v a n I.M i l d c o g n i t i v e i m p a i r m e n t i nP a r k i n s o n sd i s e a s e[J].M i n e r v a M e d,2011,102(6):441-459.[9] P a g o n a b a r r a g a J,G췍m e z-A n s췍n B,R o t g e r R,e t a l.S p e c t r o s c o p i c c h a n g e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m i l d c o g n i t i v ei m p a i r m e n t a n dd e m e n t i a i nP a r k i n s o n'sd i s e a s e[J].D e m e n tG e r i a t rC o g nD i s o r d,2012,34(5-6):312-318.[10] C h r i s t o p h e rL,S t r a f e l l a A P.N e u r o i m a g i n g o fb r a i nc h a n g e s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c o g n i t i v ei m p a i r m e n t i n P a r k i n s o n sd i s e a s e[J].JN e u r o p s y c h o l,2013,7(2):225-240.[11] K e h a g i aA A,B a r k e rR A,R o b b i n sTW.N e u r o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a n d c l i n i c a l h e t e r o g e n e i t y o f c o g n i t i v e i m p a i r m e n t a n dd e m e n t i a i nP a r k i n s o n sd i s e a s e[J].L a n c e tN e u r o l,2010,9(12):1200-1213.[12] R e i dW G,H e l y M A,M o r r i s J G,e t a l.D e m e n t i a i nP a r k i n s o n'sd i se a s e:a20-y e a r n e u r o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s t u d y[J].J N e u r o lN e u r o s u r g P s y c h i a t r y,2011,82(9):1033-1037.[13] T r e m b l a y C,A c h i m A,M a c o i r J,e t a l.T h eh e t e r o g e n e i t y o fc o g n i t i v e s y m p t o m s i n P a r k i n s o n sd i se a s e:a m e t a-a n a l y s i s[J].J N e u r o lN e u r o s u r g P s y c h i a t r y,2013,84(11):1265-1272.[14] C o o kJ F,H i l l D F,S n i v e l y B M,e t a l.C o g n i t i v e i m p a i r m e n t i nr a p i d-o n s e t d y s t o n i a-p a r k i n s o n i s m[J].M o vD i s o r d,2014,29(3):344-350.[15] C h o i S M,K i m B C,C h oB H,e t a l.C o m p a r i s o no f t w om o t o rs u b t y p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si n d e n o v o P a r k i n s o n'sd i s e a s e[J].P a r k i n s o n i s m R e l a tD i s o r d,2018,54:74-78.[16] P a u lK C,R a u s c hR,C r e e k MM,e t a l.A P O E,MA P T,a n dC OM Ta n d P a r k i n s o n sd i s e a s e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a n dc o g n i t i v es y m p t o m p r o g r e s s i o n[J].JP a r k i n s o n sD i s,2016,6(2):349-359.[17] L i m E W,T a n E K.G e n e s a n d n o n m o t o r s y m p t o m s i nP a r k i n s o n s d i s e a s e[J].I n tR e vN e u r o b i o l,2017,133:111-127.[18] L i a n g D,S h uL,P a n H,e t a l.C l i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P Dp a t i e n t s w i t h L R R K2G2385R a n d R1628P v a r i a n t s[J].N e u r o s c i L e t t,2018,685:185-189.[19]S v e n n i n g s s o n P,W e s t m a n E,B a l l a r d C,e ta l.C o g n i t i v ei m p a i r m e n t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P a r k i n s o n'sd i s e a s e:d i a g n o s i s,b i o m a r k e r s,a n d t r e a t m e n t[J].L a nc e tN e u r o l,2012,11(8):697-707.[20] M a l e c-L i t w i n o w i c z M,R u d z i'n s k a M,S z u b i g a M,e t a l.C o g n i t i v ei m p a i r m e n ti n c a r r i e r so f g l u c o c e r e b r o s i d a s e g e n em u t a t i o n i nP a r k i n s o nd i s e a s e p a t i e n t s[J].N e u r o lN e u r o c h i rP o l,2014,48(4):258-261.[21] C h r i s t i n eC W,A u i n g e rP,J o s l i n A,e ta l.V i t a m i nB12a n dh o m o c y s t e i n e l e v e l s p r e d i c t d i f f e r e n t o u t c o m e s i n e a r l yP a r k i n s o n s d i s e a s e[J].M o vD i s o r d,2018,33(5):762-770.[22] C h e n-P l o t k i n A S,H u WT,S i d e r o w f A,e t a l.P l a s m ae p i d e r m a l g r o w t hf a c t o rl e v e l s p r e d i c t c og n i t i v e d e c l i n ei nP a r k i n s o nd i s e a s e[J].A n nN e u r o l,2011,69(4):655-663.[23] H u X,Y a n g Y,G o n g D.C h a n g e s o fc e r e b r o s p i n a lf l u i dAβ42,t-t a u,a n d p-t a ui n P a r k i n s o n'sd i s e a s e p a t i e n t s w i t hc o g n i t i v e i m p a i r m e n t r e l a t i v e t o t h o s ew i t h n o r m a l c o g n i t i o n:am e t a-a n a l y s i s[J].N e u r o l S c i,2017,38(11):1953-1961.[24] G o l d m a nJ G,A n d r e w s H,A m a r a A,e ta l.C e r e b r o s p i n a lf l u i d,p l a s m a,a n d s a l i v a i n t h eB i o F I N Ds t u d y: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a m o n gb i o m a r k e r sa n dP a r k i n s o n'sd i s e a s e f e a t u r e s[J].M o vD i s o r d,2018,33(2):282-288.[25] L e a r y S M,B r e xP A,M a c M a n u sD G,e t a l.A(1)H m a g n e t i cr e s o n a n c e s p e c t r o s c o p y s t u d y o f a g i n g i n p a r i e t a l w h i t em a t t e r: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t r i a l si n m u l t i p l es c l e r o s i s[J].M a g n R e s o nI m a g i n g,2000,18(4):455-459.[26] A l m u q b e lM,M e l z e rT R,M y a l lD J,e t a l.M e t a b o l i t er a t i o si n t h e p o s t e r i o r c i n g u l a t e c o r t e xd on o t t r a c kc o g n i t i v ed e c l i n ei nP a r k i n s o n'sd i s e a s e i nac l i n i c a ls e t t i n g[J].P a r k i n s o n i s mR e l a tD i s o r d,2016,22:54-61.[27] W e i d u s c h a tN,M a oX,B e a lM F,e t a l.U s e f u l n e s s o f p r o t o na n d p h o s p h o r u sM Rs p e c t r o s c o p i c i m a g i n g f o re a r l y d i a g n o s i so f P a r k i n s o n's d i s e a s e[J].JN e u r o i m a g i n g,2015,25(1):105-110.[28] Pér a nP,C h e r u b i n iA,A s s o g n aF,e t a l.M 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i m a g i n g m a r k e r so fP a r k i n s o n'sd i s e a s en i g r o s t r i a t a l s i g n a t u r e[J].B r a i n,2010,133(11):3423-3433.[29] M a t s u i H,N i s h i n a k a K,O d a M,e t a l.D e m e n t i a i nP a r k i n s o n s d i s e a s e:d i f f u s i o n t e n s o r i m a g i n g[J].A c t aN e u r o l S c a n d,2007,116(3):177-181.[30] A g o s t a F,C a n u E,S t e f a n o v a E,e t a l.M i l d c o g n i t i v ei m p a i r m e n ti n P a r k i n s o n s d i s e a s e i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ad i s t r i b u te d p a t t e r no fb r a i n w h i t e m a t t e rd a m a g e[J].H u mB r a i n M a p p,2014,35(5):1921-1929.[31] C h e nF X,K a n g D Z,C h e n F Y,e ta l.G r a y m a t t e ra t r o p h y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m i l d c o g n i t i v ei m p a i r m e n ti n P a r k i n s o n'sd i se a s e[J].N e u r o s c i L e t t,2016,617:160-165.[32]I b a r r e t x e-B i l b a o N,R a m i r e z-R u i z B,T o l o s a E,e t a l.H i p p o c a m p a l h e a d a t r o p h y p r e d o m i n a n c e i n P a r k i n s o n sd i se a s ew i t hh a l l u c i n a t i o n sa n d w i t hd e m e n t i a[J].JN e u r o l,2008,255(9):1324-1331.[33] Z h a n g J,Z h a n g Y T,H u WD,e t a l.G r a y m a t t e ra t r o p h y i np a t i e n t sw i t hP a r k i n s o n's d i s e a s e a n d t h o s ew i t hm i l d c o g n i t i v ei m p a i r m e n t:av o x e l-b a s e dm o r p h o m e t r y s t u d y[J].I n t JC l i nE x p M e d,2015,8(9):15383-15392.[34] D u b o i sB,T o l o s aE,K a t z e n s c h l a g e rR,e ta l.D o n e p e z i l i nP a r k i n s o n's d i s e a s e d e m e n t i a:a r a n d o m i z e d,d o u b l e-b l i n de f f i c a c y a n ds a f e t y s t u d y[J].M o v D i s o r d,2012,27(10):1230-1238.[35] H s u WY,L a n eH Y,L i nC H.M e d i c a t i o n su s e d f o r c o g n i t i v ee n h a n c e m e n t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s c h i z o p h r e n i a,B i p o l a r d i s o r d e r,A l z h e i m e r's d i s e a s e,a n d P a r k i n s o n's d i s e a s e[J].F r o n t㊃19㊃‘临床荟萃“2019年1月20日第34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a n u a r y20,2019,V o l34,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P s y c h i a t r y,2018,9:91-101.[36] W o n g C W.P h a r m a c o t h e r a p y f o r d e m e n t i a:a p r a c t i c a la p p r o a c h t o t h e u s e o f c h o l i n e s t e r a s e i n h ib i t o r s a n dm e m a n t i n e[J].D r u g sA g i n g,2016,33(7):451-460.[37] Y a n g H J,E h m G,K i m Y E,e t a l.L i q u i d l e v o d o p a-c a r b i d o p ai n a d v a n c e dP a r k i n s o n's d i s e a s ew i t hm o t o r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J].JN e u r o l S c i,2017,377:6-11.[38] F e d o r o v aN V,K u l u aT K,G u b a n o v aE N.T h e u s e o f p i r i b e d i li ne a r l y a n d l a t es t a g e so fP a r k i n s o n'sd i s e a s e[J].Z h N e v r o lP s i k h i a t r I mSSK o r s a k o v a,2015,115(10):96-98.[39] L i B D,C u i J J,S o n g J,e ta l.C o m p a r i s o no f t h ee f f i c a c y o fd i f fe r e n t d r u g s o n n o n-m o t o r s y m p t o m s of P a r k i n s o n's d i s e a s e:an e t w o r km e t a-a n a l y s i s[J].C e l lP h y s i o lB i o c h e m,2018,45(1):119-130.[40] A u r i e l E,H a u s d o r f fJ M,G i l a d iN.M e t h y l p h e n i d a t e f o r t h et r e a t m e n t o f P a r k i n s o n d i s e a s e a n d o t h e r n e u r o l o g i c a l d i s o r d e r s[J].C l i nN e u r o p h a r m a c o l,2009,32(2):75-81.[41] R e l j a M,K l e p a c N.A d o p a m i n ea g o n i s t,p r a m i p e x o l e,a n dc o g n i t i v ef u n c t i o n s i nP a r k i n s o n'sd i se a s e[J].J N e u r o lS c i,2006,248(1-2):251-254.[42] D r i j g e r sR L,V e r h e y F R,T i s s i n g hG,e t a l.T h e r o l eo f t h ed o p a m i ne r g i cs y s t e m i n m o o d,m o t i v a t i o n a n d c o g n i t i o ni nP a r k i n s o n's d i s e a s e:a d o u b l e b l i n d r a n d o m i z e d p l a c e b o-c o n t r o l l ede x p e r i m e n t a l c h a l l e n g e w i t h p r a m i p e x o l e a n dm e t h y l p h e n i d a t e[J].JN e u r o l S c i,2012,320(1-2):121-126.[43] C a m p b e l l J C,J e y a m o h a n S B,d e L a C r u z P,e ta l.P l a c ec o nd i t i o n i n g t o a p o m o r p h i n ei n r a t m o de l sof P a r k i n s o n sd i se a s e:d if f e r e n c e sb y d o s ea n ds i d e-e f f e c te x p r e s s i o n[J].B e h a vB r a i nR e s,2014,275:114-119.[44] W e i n t r a u bD,H a u s e rR A,E l mJ J,e t a l.R a s a g i l i n e f o rm i l dc o g n i t i v ei m p a i r m e n t i n P a r k i n s o n'sd i se a s e:a p l a c e b o-c o n t r o l l ed t r i a l[J].M o vD i s o r d,2016,31(5):709-714.[45] M a r s hL,B i g l a nK,G e r s t e n h a b e rM,e t a l.A t o m o x e t i n e f o r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e x e c u t i v e d y s f u n c t i o n i nP a r k i n s o n s d i s e a s e:a p i l o t o p e n-l ab e l s t u d y[J].M o vD i s o r d,2009,24(2):277-282.[46] T e i p e lS J,B r u n o D,G r o t h e M J,e ta l.H i p p o c a m p u sa n db a s a lf o r e b r a i n v o l u m e s m o d u l a t e e f f ec t s o fa n t i c h o l i n e r g i ct r e a t m e n to n d e l a y e d r e c a l li n h e a l t h y o l d e r a d u l t s[J].A l z h e i m e r sD e m e n t,2015,1(2):216-219.[47] L iT,Y eY,Y a nC,e t a l.C o g n i t i v e t r a i n i n g c a nr e d u c e t h er a t e o f c o g n i t i v e a g i n g:a n e u r o i m a g i n g c o h o r t s t u d y[J].B M CG e r i a t r,2016,16(1):1-12.[48] R a n d v e rR.R e p e t i t i v e t r a n s c r a n i a lm a g n e t i c s t i m u l a t i o n o f t h ed o r s o l a te r a l p r ef r o n t a l c o r t e x t o a l l e v i a t e d e p r e s s i o n a n dc o g n i t i v ei m p a i r m e n ta s s o c i a t ed w i t h P a r k i n s o n'sd i se a s e:ar e v i e wa n d c l i n i c a l i m p l i c a t i o n s[J].JN e u r o l S c i,2018,393: 88-99.收稿日期:2018-08-06编辑:王秋红㊃29㊃‘临床荟萃“2019年1月20日第34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a n u a r y20,2019,V o l34,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帕金森病患者脑白质高信号与运动症状及认知损害相关性研究

帕金森病患者脑白质高信号与运动症状及认知损害相关性研究

帕金森病患者脑白质高信号与运动症状及认知损害相关性研究帕金森病患者脑白质高信号与运动症状及认知损害相关性研究引言:帕金森病是一种逐渐进行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缓慢。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不仅在运动方面存在问题,还可能伴随着认知功能下降。

此外,脑白质高信号也是帕金森病患者脑部MRI扫描中常见的表现。

本文旨在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脑白质高信号与运动症状及认知损害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本研究纳入了50例已经被诊断为帕金森病并进行了MRI扫描的患者。

我们通过分析MRI图像,测量脑白质高信号的体积,并将其与患者的运动症状和认知功能进行比较。

运动症状采用经典的帕金森病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包括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缓慢等指标。

认知功能评估采用常见的认知测试,包括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和执行功能等。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帕金森病患者脑白质高信号与运动症状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特别是在肌肉僵硬和运动缓慢方面,脑白质高信号的体积较大的患者往往表现出更严重的症状。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脑白质高信号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联。

帕金森病患者的脑白质高信号体积增大与记忆力、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的下降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

讨论:帕金森病患者脑白质高信号与运动症状及认知损害之间的相关性可能与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脑白质高信号反映出胶质炎症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

这些炎症反应可能导致神经元的损伤和脑区域连接的受损,进而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和认知功能。

此外,某些神经递质的变化也可能参与其中。

例如,多巴胺的缺乏可能导致运动症状的出现,而乙酰胆碱的变化可能与认知功能的下降相关。

结论:本研究结果支持了帕金森病患者脑白质高信号与运动症状及认知损害之间的相关性。

脑白质高信号的体积增大可能与胶质炎症以及神经递质变化等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进一步的研究需要深入探讨这些机制,并寻找针对脑白质高信号的治疗方法,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和认知功能。

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研究进展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由于脑部多巴胺产生的神经元的变性和死亡导致,最终会导致运动障碍、震颤、肢体僵硬等症状。

虽然帕金森病目前还没有根治方法,但研究人员在不断努力寻找治疗方法和延缓病情进展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帕金森病研究的最新进展。

1. 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DBS是通过植入脑部电极来改善帕金森病症状的方法。

最近的研究发现,DBS不仅可以有效缓解运动障碍,而且还可以改善一些非运动症状,如抑郁和焦虑等。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尝试用DBS来改善帕金森病相关的认知功能退化。

2.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通过将特定基因递送到帕金森病患者的脑部神经元中,可以显著减少多巴胺神经元的退化,并改善运动功能。

这一研究表明基因治疗可能成为帕金森病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3.干细胞疗法:干细胞疗法是利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来修复或替代受损组织的方法。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将干细胞移植到帕金森病患者的脑部,可以促进多巴胺神经元的再生,并改善运动功能。

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技术和伦理问题,但干细胞疗法在帕金森病治疗中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

4. 脑机接口(Brain-Machine Interface, BMI):脑机接口是一种通过将人脑与外部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脑信号控制外部设备的方法。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将脑机接口应用于帕金森病患者,可以帮助他们恢复部分运动功能。

这种技术的发展可能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研究方向也在努力寻找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

例如,一些研究人员正在研发新的药物来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并减少其副作用。

另外,一些研究人员还在研究帕金森病的致病机制,以便更好地理解该疾病,并找到新的治疗目标。

总的来说,帕金森病的研究正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浅谈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浅谈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浅谈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

该病症一般发病于中老年人群,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

目前,帕金森病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但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对该病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本文将就帕金森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浅谈。

帕金森病的病因研究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目前,有关帕金森病病因的研究主要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从遗传因素来看,已经发现一些基因与帕金森病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比如LRRK2、SNCA、PARK7等基因的突变被发现与帕金森病的遗传性有关。

环境因素也被认为是导致帕金森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有毒物质或化学物质的暴露可能会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风险。

对于帕金森病病因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更多的科学家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验研究。

帕金森病的诊断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帕金森病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和各种检查手段。

临床症状是最为重要和直观的诊断依据,包括肌张力增高、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等特征性症状。

一些影像学检查方法,如MRI、CT等,也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脑部状况,辅助诊断帕金森病。

生物标记物的研究也为帕金森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方向。

一些特定的蛋白质或生物分子的改变可以作为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志。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将更加精准和迅速。

帕金森病的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迄今为止,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是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多巴胺水平来缓解患者的运动症状,如利多卡因、左旋多巴等。

而手术治疗则主要是通过深部脑刺激术来缓解患者的运动障碍。

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涌现。

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光遗传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都为帕金森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虽然这些新技术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但它们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帕金森病论文研究进展论文:治疗帕金森氏症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论文研究进展论文:治疗帕金森氏症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论文研究进展论文:治疗帕金森氏症的研究进展【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常见于中老年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病症,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的大幅度提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因此,对pd的防治也已成为世界医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针对pd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帕金森病;老龄化;研究进展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一种最常见的神经性退行疾病。

65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高达1%。

临床上pd的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如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僵直和步态异常等。

依据神经病理学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因水平的分析,认为pd的病因基于包括遗传、环境毒素等多种因素。

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主要有药物治疗、脑立体定向毁损术、脑深部电刺激治疗、以及新兴的细胞移植治疗和基因治疗等。

1 pd的致病机理1.1 da、乙酰胆碱(ach)等神经递质失衡学说:pd患者黑质的纹状体内的抑制性递质(da)及黑质-纹状体系统的神经纤维变性、脱落,从而导致da显著减少,而ach的含量却无明显变化,两者的动态平衡被破坏,从而显现pd的症状[1]。

1.2 氧化应激:pd患者的脑内黑质致密部经常处于氧化应激的状态,而使h2o2不能立即清除,并通过fenton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可损伤线粒体复合物i。

另一方面,受到抑制的线粒体复合物i会使更多自由基生成,构成恶性循环。

这是目前pd发病机理中受最多数学者认可的学说。

1.3线粒体功能障碍:pd患者的线粒体复合物i的活性会下降,而导致活性氧(ros)的生成增加。

线粒体上的质子泵的功能受到抑制,使膜电压降低,渗透性通道放宽,从而触发神经元的凋亡[2]。

1.4 谷氨酸的毒性作用:pd患者的谷氨酸受体中的n-甲基-d-天冬氨酸型受体被谷氨酸激活后,致使大量的细胞外ca+内流,导致胞内ca+大大增加,ca+依赖性蛋白酶被激活,导致神经元坏死或凋亡。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损害关系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损害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障碍预示着老年认知损害 ,睡眠障碍也可以作为认 知功能损害的一个伴发症状表现出来 ,同时睡眠质量下降进 一步加重认知功能的损害 。 很多时候 ,在帕金森病睡眠研究 中仅注意睡眠而忽略了认知的改变 ,而认知功能的研究同样 也忽略了睡眠问题 。 德国 Braak 认为 ,帕金森病的病理进程 可先后分为 6 期 ,其中 2 期的病理改变以脑干睡眠调节中枢 变性为主 ,出现睡眠障碍 、疲劳等症状 ;6 期的病理改变与路 易体累及新皮质有关 ,临床表现为精神症状(认知损害 、视幻 觉) 。 Braak 分期使人们认识到睡眠障碍在帕金森病早期就 可能出现 ,且出现在认知功能损害之前 。 研究报道 ,帕金森 病睡眠障碍是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19] 。 睡眠或觉醒的不同 状态和水平对认知的影响不同 ,各种形式的睡眠障碍都与认 知功能损害关系密切 。 3 .1 失眠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国外有研究显示 ,长期失眠 是非抑郁老年男性认知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 ,偶尔失眠 并不增加认知功能下降的危险性[20] 。 Varkevisser 和 Kerk‐ hof[21] 对 11万例方失数眠据患者和 13 名健康对照者进行了智能测试
内万科方广数东据省神经科学研究所
通讯作者 :王丽娟 ,E‐mail :w ljgd68@ 163 .com
发作等[9] 。 此外 ,对于帕金森病失眠患者都应该评估其睡眠 卫生 、饮食习惯 ,如昼间频繁的睡眠 、夜宵 、茶 、酒和高咖啡因 的摄入情况 。 2 .2 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是近 年来引起人们关注的一种类型 。 根据睡眠障碍国际分类诊 断标准 ,原发性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的临床诊断为 :(1)多 导睡眠图显示 ,快速动眼睡眠期间肌肉失弛缓 ;(2)至少满足 以下一项 ,既往存在与睡眠相关的 、具伤害性或潜在伤害性 的行为 ,如梦境扮演行为和 (或)多导睡眠图显示存在快速动 眼睡期的异常行为 ;(3)脑电图显示 ,快速动眼睡眠无癫痫样 放电 ;(4)不能被其他睡眠障碍 、精神障碍 、神经系统器质性 疾病 、药物或物质滥用所解释 。 多导睡眠图作为一种睡眠检 查手段 ,成为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患者必不可少的检查手 段 ,日益受到国内外重视 ,配合量表可以更好的评估各种睡 眠障碍 。 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不仅是一种睡眠障碍 ,也可 能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 、多系统萎缩 、路易体痴呆 等)的临床前期表现 ,因此 ,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可发生在 帕金森病之前 ,也可出现在帕金森病早期 ,再加上其典型的 临床表现 ,可能成为帕金森病早期临床标志之一 。 研究显 示 ,帕金森病中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的发病率为 25% ~ 50% ,而在多系统萎缩和路易体痴呆中 ,快速动眼睡眠行为 障碍的发病率更高 。 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的一系列临床 症状(如尖叫 、咒骂 、四肢挥动 、拳打脚踢 、坠床) ,不仅影响患 者的睡眠质量 ,还可能导致患者及同床者受到伤害甚至死 亡[10] 。 De Cock 等[11] 研究发现 ,觉醒时运动迟缓的帕金森 病患者 ,在出现与梦境相关的暴力等异常行为的快速动眼睡 眠行为障碍时 ,患者的行为较觉醒时更迅速 、敏捷 、有力 ,出 现这种情况的机制尚不清楚 ,有待进一步研究 。 2 .3 昼间过度思睡 昼间过度思睡是患者在不恰当的时间 或地点出现短暂的睡眠或思睡 ,可发生在 1 d 中的任何时 间 ,主要表现为昼间打盹和小睡明显增多 。 目前 ,Epworth 睡眠量表和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是评估昼间过度思睡最标 准可靠的方法 。 有研究发现 ,帕金森病患者中有 1 /3 发生昼 间过度思睡 ,而仅有 4% ~ 21% 的正常老年人发生昼间过度 思睡[12] 。 引起帕金森病患者昼间过度思睡的原因错综复 杂 ,主要可分为 3 方面 :(1)睡眠中枢调节机制紊乱 、运动障 碍引起的疲劳 ;(2 )夜间睡眠质量差和大剂量多巴胺治疗 ; (3)还可能与抑郁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关 。 此外 ,4% 的 帕金森病患者有睡眠发作 。 睡眠发作是昼间过度思睡的一 种形式 ,是帕金森病患者清醒期突然发生的 、无先兆的 、发作

帕金森病伴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伴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研究进展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a g g r a v a t i o n o f p r e d i a b e t e s i n Z u c k e r f a t t y r a t s [ J ] . J
作者简介 : 王志涛( 1 9 8 2 一 ) , 男, 山东 安 丘 人 , 博士, 主 治 医师 。研
Mo d D i a g n T r e a t 现 代诊 断 与 治疗 2 0 1 3 J a n 2 4 ( 1 )
检验 医学杂志, 2 0 0 9 , 3 0 ( 1 2 ) : 1 2 2 1 .
[ 1 2 ] F r i e d l a n d e r A H, C h a u d h u i r G , A l t ma n L . A p a s t me d i c a l h i s t o r y o f
究方 向: 牙 周 病 学 基 础 及 临 床研 究 。

帕 金森 病 伴认 知 功 能 障碍 临床 研 究进 展
郑 智婷 ( 钦州市第二人 民医院 , 广 西 钦州 5 3 5 0 0 0 )
Ad v a n c e s i n Cl i n i c a l Re s e a r c h o f P a r k i n s o n’ S Di s e a s e wi t h Co g n i t i v e
Dy s f u nc t i o n Z HE NG Z h i — t i n g ( S e c o n d P e o p l e ’ S H o s p i t a l o f Q l n z h o u C i t y , Q i n z h o u 5 3 5 0 0 0 , C h i n a )

帕金森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影响大脑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导致患者运动能力下降、生活质量严重受损。

近年来,随着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对帕金森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综述,旨在探讨各类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我们将重点关注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剂、胆碱酯酶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主流药物,同时还将介绍一些新兴药物,如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等。

通过对这些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估,我们希望能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帕金森病治疗的不断进步。

二、帕金森病的治疗现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目前,PD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等多种手段。

药物治疗是最常见且初期治疗效果显著的方法。

药物治疗PD的主要目标是缓解患者的运动症状,如震颤、肌肉僵硬和运动迟缓等,并尽可能延缓疾病的进展。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以下几类药物用于治疗PD:左旋多巴(Levodopa):这是目前治疗PD最有效的药物,能够通过转化为多巴胺来补充大脑中缺失的神经递质,从而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

长期使用左旋多巴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副作用,如运动波动和异动症等。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这类药物能够模拟多巴胺的作用,激活脑内的多巴胺受体,从而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

常见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包括普拉克索和卡麦角林等。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和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抑制剂(COMT):这两类药物都能够增加大脑中多巴胺的含量,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由于潜在的副作用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它们通常作为左旋多巴的辅助药物使用。

抗胆碱能药物:这类药物能够减少乙酰胆碱的含量,从而减轻肌肉僵硬和运动迟缓等症状。

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介导的 l o ] 。丘脑、 中脑 、 颞叶皮层、 海马和小脑等部 位的乙酰胆碱受体 的减少与 P D - MC I 的认知损害严 重程 度相 关 ¨ 。
2 . 2 病 理学 特 点 目前关 于 P D - MC I的病 理 学 研
示, 2 5 . 8 %的 P D患者有 P D — M C I , 其 中记忆力损 害 占1 3 . 3 %, 视 空间能 力损 害 占 1 1 %, 注 意力/ 执 行 能
力损害 占 1 0 . 1 %, P D — MC I 发 生 的相 关 因素 有 老 龄 ( 评估 时年 龄及发 病 年龄 ) 、 男性 、 抑郁 、 运 动 症 状 的
严 重程 度 和 疾 病 的进 展 阶 段 。一 其病理改变的类型存在异质性 , 包括路易小 体、 A l z h e i m e r 样 的病理 改 变及 脑 血 管病 样 病 理 改变 等 。B r a a k等 研 究 发 现 , P D 患 者 路 易 小 体 的
病理 改变 进程 是按 照一 定 的顺 序 进行 的 , 从 脑 桥 和
脑 干经过 前脑 和边 缘 系统 , 最后是 新 皮质 , 这些 阶段
( ≥1 0 a ) P D患 者 的认 知 功能下 降 的研究 显 示 , 3 1 个 月后 2 1 . 7 %认 知 功能 正 常 的 P D患 者 发 展 为 P D — M C I 且伴 随着 注 意 力 、 执行 功能和记忆力 的下 降,
d o i : 1 0 . 3 9 6 9  ̄. i s s n . 1 0 0 2  ̄6 6 X . 2 0 1 5 . 2 3 . 0 3 7
中图分类号 : 1 1 7 4 2 . 5
文献标 志码 : A

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帕金森病(PD)發病率与年龄呈正性相关,可随年龄的增长而大幅提高,社会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帕金森病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已引起社会广发关注。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是较为普遍的一种非运动障碍症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较重的负担。

标签: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现状;进展帕金森病临床可表现为运动障碍症状和非运动症状。

其中运动障碍症状包括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姿势步态异常及进行性运动迟缓等;非运动症状包括轻度认知障碍、睡眠障碍、情感障碍、自律功能障碍及精神症状[1]。

运动障碍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均会随着病情的进展而逐渐加重,出现运动并发症、异动症、平衡障碍、吞咽障碍、语言障碍、意识障碍及痴呆等,导致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承受巨大痛苦的同时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2]。

本文主要对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作一综述。

1发病机制目前,PD-MCI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已知发病原因包括脑血管疾病、神经病理学病变、胆碱能和多巴胺能类神经递质改变等[3]。

PD-MCI患者脑部多种神经元受损,额叶损害可引起中脑皮质通路及多巴胺通路退化,多巴胺能类神经递质改变,纹状体多巴胺耗竭,患者执行功能受损。

去甲肾上腺能通路受损引起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损害,导致患者注意力受损。

脑白质病变与患者记忆功能、执行功能关系显著。

早期PD-MCI脑区域前脑基底部大细胞核团和黑质密部投射神经元具有明显病变特征,表明前额皮质和前脑基底部胆碱能缺陷参与部分认知障碍的发病过程,胆碱能类神经递质改变导致患者额叶功能和记忆力损伤,其中乙酰胆碱在PD-MCI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

2临床表现PD-MCI临床表现包括记忆障碍、语言障碍、执行功能障碍和视空间功能障碍。

记忆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记忆及学习能力降低。

大部分患者记忆功能损害为短时记忆受损,且主要表现在语言方面,忘记短时间表述过的语言,无法回忆;对于较长时间前发生事件记忆较好,但存在记忆分离,显示患者延迟回忆受损轻微。

帕金森病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研究

帕金森病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研究

帕金森病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研究近年来,帕金森病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困难。

而认知功能障碍是指与记忆、思维、理解和判断能力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帕金森病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相关研究的发现。

一、帕金森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共同特征帕金森病患者常常伴随认知功能的下降。

他们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等问题。

这些症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症状相似,提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帕金森病患者中,大约三分之一会在发病后几年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这些患者往往表现出执行功能的下降,例如在复杂任务下的灵活性减退,决策能力下降等。

此外,这些患者还可能出现行为和情绪问题,如抑郁和焦虑等。

二、认知功能障碍对帕金森病的影响研究发现,认知功能障碍对帕金森病的预后和病情进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帕金森病患者中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人更容易出现运动功能的恶化,且更容易发展成为帕金森病相关认知障碍,甚至是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功能障碍还会对帕金森病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困难,如记忆问题导致的社会交往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行动不便等。

因此,对于帕金森病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的及早识别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三、潜在机制与治疗方法目前,关于帕金森病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的具体机制仍然不清楚。

一些研究提示,帕金森病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神经病理生理机制,如脑部神经元的退化和炎症反应的影响等。

针对帕金森病患者中的认知功能障碍,目前已经有一些治疗方法被提出。

例如,认知训练、物理治疗和药物干预等都可以被应用于帕金森病患者中,以提高他们的认知功能并改善生活质量。

此外,一些研究还探索了利用深脑电刺激和神经可塑性等新的治疗方法,以期改善帕金森病患者中的认知功能障碍。

结论帕金森病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浅谈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浅谈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浅谈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引言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运动功能。

它是由于脑部神经细胞的死亡和损伤而引起的,导致了一系列的运动障碍和认知障碍。

尽管帕金森病已经被发现有很长时间了,但关于它的病因和治疗并没有完全研究透彻。

本文将讨论近期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分子机制的研究许多研究正在探索帕金森病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

一个重要的发现是帕金森病患者大脑中多巴胺神经元的死亡,因为这些神经元对于控制运动非常关键。

多巴胺神经元的死亡被认为是由于多个因素引起的,包括氧化应激、神经毒性和炎症。

这些因素可能引起哺乳动物靶蛋白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LRRK2)的突变,LRRK2基因突变是现今已知的导致帕金森病遗传性疾病最常见的因素之一。

最近的研究表明,LRRK2突变可影响多巴胺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和线粒体功能,从而导致帕金森病的发作。

因此,LRRK2基因被认为是帕金森病靶向治疗新的目标之一。

药物研究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给予多巴胺调整剂、抗氧化治疗、抗炎症、神经保护剂等多种药物。

然而,这些药物的效果仍然有局限性,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最近的研究表明,基因治疗可能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潜在方法之一。

实验证明,通过将内源性神经元前体细胞注射到患者的脑部区域,可促进多巴胺神经元的再生和修复,从而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

此外,针对LRRK2基因的靶向治疗也是帕金森病治疗的一种前沿方法。

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LRRK2抑制剂,这些药物已经在实验室和动物模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将帮助确定这些药物的疗效。

细胞治疗研究细胞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已经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得到应用。

细胞治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生物反应器在体外运用并激活患者的干细胞,经过不同的加工和清洗过程,在患者体内再次注射。

这些细胞可以分化为多巴胺神经元和其他神经元类型,从而促进多巴胺神经元的再生和修复。

最新的临床试验表明,细胞治疗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效果,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消除运动障碍症状、改善认知功能等。

浅谈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浅谈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浅谈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肌张力增强、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和运动迟缓等症状。

该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关于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迅猛,为我们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本文将从帕金森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浅谈其研究进展。

1. 帕金森病的病因研究帕金森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致。

在遗传因素方面,研究发现,一些帕金森病患者具有α-突触核蛋白(SNCA)、β-淀粉样蛋白(APP)和巴金森蛋白(PARK)等致病基因突变,这些突变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息息相关。

在环境因素方面,研究发现,长期接触重金属、农药等有毒物质可能会增加帕金森病的患病风险。

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因素也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有一定的关联。

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因素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便找到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学研究是了解该疾病发病机制的重要途径。

研究发现,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行性变性和 Lewy小体的形成。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行性变性导致了多巴胺合成和释放功能的丧失,最终导致了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的出现。

而Lewy小体则是由α-突触核蛋白聚集而成,对神经元功能产生了严重干扰。

研究还表明,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异常激活也与帕金森病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病理生理学改变,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帮助。

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早期干预和治疗可以有效延缓病情的发展。

目前,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病史,但这种方法往往难以在早期做出准确诊断。

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寻找一些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以帮助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

血清中的铁蛋白和氧化应激标志物、脑脊液中的α-突触核蛋白等都被发现在帕金森病的早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浅谈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浅谈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浅谈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运动障碍,包括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缓慢等症状。

帕金森病已成为老年人群体中第二大残疾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但是,目前尚无治愈帕金森病的药物。

近年来,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迅速,以下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1. 病因研究在帕金森病的病因研究方面,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有两个:环境因素和基因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工作环境、生活方式和化学物质等,而基因因素则包括单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

事实上,病因研究是目前探索帕金森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途径,研究表明,一些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变化可能与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相关联,因此进一步探究帕金森病的病因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2. 治疗研究目前,针对帕金森病的常见治疗方法仍然是利用药物控制病情,但这些药物仅仅能够缓解症状,而不具有治愈性。

由于帕金森病的神经元死亡是不可逆的,因此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围绕神经元的生存和死亡方面开展研究,探究调节神经元生存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希望以此为突破口,发展出针对帕金森病的新型治疗方法。

3. 血液生物标志物研究近年来,很多研究人员都开始探究血液生物标志物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

血液生物标志物是一类可以测量出体内某些生物过程的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预测。

在帕金森病研究中,研究人员对患者的血浆、脑脊液等生物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存在一系列特有的生物标志物,因此,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作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指标。

总之,帕金森病是一个复杂且难以治愈的神经系统疾病,但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研究方向已经非常多元化,不仅涉及基础科学领域,还包括了临床研究和生物技术领域,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帕金森病治疗和预防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取得更多的重要进展。

浅谈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浅谈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浅谈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什么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通常会影响运动能力和造成其他一系列症状。

该病最初由英国医生詹姆斯·帕金森于1817年首次描述,被命名为“震颤麻痹症”。

帕金森病主要是由大脑中控制运动的多巴胺神经元逐渐灭亡所引起的。

这些神经元的功能随着疾病进展而减弱,导致运动困难、震颤、肌肉僵硬和姿势不稳等症状的出现。

除了运动障碍外,患者还可能经历认知障碍、抑郁、焦虑和睡眠问题等非运动相关症状。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疾病,通常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虽然目前还没有根治帕金森病的方法,但通过药物治疗、手术、康复训练和其他治疗手段,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帕金森病的理解和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希望未来能够找到更有效的治疗策略,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和福音。

1.2 帕金森病的症状帕金森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四大经典症状,分别是静止性震颤、肌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

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病最为典型的症状之一,表现为手指、手掌、下颌等部位的不自主性的微小颤动。

肌僵直是指患者的肌肉僵硬、不灵活,常常表现为四肢僵硬、抬手困难等症状。

运动迟缓是帕金森病患者的另一大症状,表现为动作缓慢、行走缓慢、起床困难等现象。

姿势不稳则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站立时姿势不稳、易摔倒等症状。

除了这四大经典症状外,帕金森病还会出现其他非运动性症状,如抑郁、焦虑、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这些症状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困扰,影响其日常生活质量。

及早发现帕金森病的症状,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帕金森病的症状是多方面的、复杂的,需要患者及其家人密切关注,及时就医。

2. 正文2.1 帕金森病的病因研究进展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人员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帕金森病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586-02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等一系列症状。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d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有认知功能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部分患者最终发展成为帕金森病痴呆(parkinson’s disease dementia,pdd)。

pd 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视空间障碍、执行功能障碍、记忆及注意力障碍、语言障碍等。

现就p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流行病学、认知功能损害的诊断、认知评定量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研究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1 流行病学pd是由英国医师james parkinson(1817年)首先描述,本病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0岁以前很少发病,65岁以上发病明显增多。

pd认知功能障碍是常见的一种非运动症状,可以出现在病程的任何阶段,甚至是早期。

pd患者中有认知功能损害,但未达到痴呆诊断标准的,称为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

2009年有研究显示, 约19%新诊断的和未治疗的pd 患者为pd-mci,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超出了其他正常老年人的2倍, 57%的新诊断pd 患者在3-5 年内将发展为pd-mci[1]、[2]。

部分pd 患者认知功能严重下降, 出现痴呆, 称为pd 痴呆( pdd)。

janvin等[3]进行的一项随访研究发现,诊断为pd-mci的患者比无认知功能障碍的pd患者更容易转变为pdd。

2 pd相关认知功能损害诊断众多研究证实 [4],pd认知功能损害主要包括视空间障碍、执行功能障碍、记忆及注意力障碍、语言障碍等方面,早期一般出现类似额叶损害的表现,主要是执行功能的下降,它可能与额叶-皮质下环路损伤有关。

pd 患者在疾病早期语言的命名及理解能力存在,而语言的组织以及表达的流畅性可能受到影响。

无痴呆的早期pd患者也存在额叶认知功能的下降。

由于临床评估方法、采用的测评工具各异,对认知功能损害的各方面描述存在差异。

pd-mci诊断多引用peterson 等[5]在2001年提出的诊断标准并加以修定。

疾病晚期,部分pd患者会进展为pdd。

皮质下痴呆为特征的pdd亦有别于皮质性痴呆为表现的ad。

ad在疾病的早期,即可出现明显的记忆贮存、言语、定向等障碍。

目前pdd仍缺乏特异的、可操控的诊断标准。

2007年mds工作组(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 task force)推荐了一个pdd的诊断标准:①pd确诊;②pd出现后,才有痴呆表现;③pd相关的认知功能评定达标(mmse<26);④认知功能障碍所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⑤注意力、执行功能、视空间能力、记忆力中两个及以上的认知功能的损害[6]。

3 认知损害评定量表神经心理学测试是评估认知功能障碍的标准,国内外用于筛查pd 患者认知损害的评定量表有: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剑桥认知评定量表(cambridge cognitive assessment–revised,camcog-r)、帕金森神经心理痴呆评定量表( parkinson neuropsychometric dementia assessment,panda )、mattis痴呆评定量表(mattis dementia rating scale,mdrs)、scales for outcomes of parkinson’’s disease-cognition(scopa一cog)、pd 认知评定量表( parkinson’’ s disease cognitive rating scale,pd-crs)、parkinson’s disease dementia-short-screen (pdd-ss)等。

评定量表的实施受患者病情、依从性、年龄、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

mmse应用简便,耗时短,但不能兼顾认知功能各领域,对发现临床mci不够敏感,目前仅作为痴呆的一般筛查。

研究发现,moca、camcog-r、pd-crs、mdrs量表在评估认知损害中较mmse灵敏,对于检测pd-mci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能发现mmse认为无认知损害的pd-mci。

camcog对早期痴呆患者的认知损害评价比较敏感,然而camcog所包含的子项目较多,检查耗时长,pd患者难以完成,容易影响pd患者的认知能力的评估结果。

panda主要测试认知领域的即刻回忆配词试验、延迟回忆配词试验、交替口语流畅性试验、视空间试验、工作记忆及注意试验,其敏感性、特异性高。

pd-crs 可评定额叶皮质下认知损害及皮质性认知损害。

moca主要用于评定注意与集中、执行功能、即时记忆、延迟回忆、语言、视空间技能、抽象思维、计算和定向力。

moca受教育程度影响较小,耗时少,灵敏性、特异性高,有助于门诊医生进行评估及长期随访。

但患者出现严重震颤及少动临床表现时,会影响视空间及执行能力测试结果。

而scopa一cog,作为研究工具仅仅用于检查对于pd范围狭小的特殊的认知领域,pd能够发展多个领域的认知障碍,所以它是不敏感的。

目前由于采用的神经心理学测量工具的不同,pd患者认知障碍的表现也不同,中晚期部分pd患者出现痴呆,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患者的注意力、执行功能的障碍。

pdd-ss 对于评价pdd患者效果更佳[7]。

4 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以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dependent,bold)为基础fmri(简称bold fmri)是将传统磁共振成像的高分辨率解剖成像能力与核示踪的血流动态特异性结合起来,将人脑的功能像精确地投影到基本的解剖像。

由于fmri具有高的时空分辨率,能直观、形象地观测认知任务过程中大脑活动情况,近年来主要被广泛用于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

yetkin等[8]对视觉记忆功能的研究发现,ad和mci较正常老年人所激活的功能区明显增多,并且mci组较ad组的激活区增多,提示随着病程的进展代偿性的功能激活区将逐渐减少。

运用fmri研究pd运动症状及认知缺损的神经解剖功能基础及其原因,并提出皮质一纹状体环路中皮质过度抑制可能是导致认知缺损原因的假说。

lewis等[9]运用fmri对两种亚型pd患者及正常对照进行对指运动任务的相关研究,发现运动障碍一肌僵直型pd患者皮质及皮质下活动增强,而震颤型pd患者的小脑小脑蚓部及症状对侧小脑半球的活动增强,说明了纹状体一丘脑一皮质环路、小脑一丘脑一皮质环路功能障碍分别在该两种亚型pd致病机制中的重要意义。

基于特定任务状态下的fmri需进行复杂的实验设计及患者的配合,使其在临床应用方面受到了很大限制。

研究人员发现在记忆系统、注意系统、执行控制系统[10]等内部都存在具有显著功能连接特性的同步低频振荡,并认为这种特性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神经元活动的同步性。

研究结果说明,这种低频振荡的同步性可以被用于度量静息状态下特定脑区的活跃程度以及各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

在2007、2008年有研究人员利用局部一致性的分析方法证实,ad患者及mci患者与正常对照静息状态下默认网络存在差异,发现ad患者的海马与后扣带回的协同活动显著减弱,多个脑区静息状态下的功能连接显著降低 [11]。

说明mci患者静息状态默认网络功能连接存在差异,同时大脑多个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也出现异常,这可能也是认知减退的可能原因。

fmri作为一种无创、简便的研究方法,与神经心理量表相结合的研究,有望为p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总之,pd患者常有认知功能的损害,晚期可能发展为痴呆,其认知功能损害主要包括视空间障碍、执行功能障碍、记忆及注意力障碍、语言障碍等,多种pd认知评定量表的对比研究,以及fmri在认知领域的运用,给pd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使帕金森病合并认知损害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病情监测和早期干预治疗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1] aarsland d,bronnick k, larsen jp,et al.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incident , untreated parkinson disease: the norw egian park west study[ j] . neurology, 2009, 72( 13) : 1121-1126.[2] leverenz jb, quinn jf, zabetian c,et al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 in patient s with parkinson diseas e[ j] . curr top med chem, 2009, 9( 10) : 903- 912.[3] janvin cc,larsen jp,aarsland d,et a1.subtypes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parkinson’s disease:progression to dementia[j].mov disord.2006.21:1343-1349[4] sandra el,michael p, antonio ps. the neural circuitry of executive functions in healthy subjects and parkinson’s disease.[j],neuropsychopharmacology reviews ,2010,35,70–85.[5] peterson rc,doody r,kurz a,et al.current concepts 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 arch neurol,2001,58( 12) :1985-1992.[6]emre m, aarsland d, brown r et al.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dementia associated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mov disord 2007; 22:1689-707.[7] pagonabarraga j, kulisevsky j, llebaria g, et al.pdd-short screen: a brief cognitive test for screening dementia in parkinson’’s disease.mov disord.2010 mar 15;25(4):440-6.[8]yetkin fz,rosenberg rn,weiner mf,et al.fmri of working memory in patien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probable alzheimer’disease[j].eurradiol,2006,16(l):193-206.[9] lewis m m,du g,sen s,et al. differential involvement of striato-and cerebello-thalamo-cortical pathways in tremor-and akinetic/rigid-predominantparkinson’s disease [j].neuroscience,2011,177:230-239.[10] dosenbach n.u,fair d.a,miezin f.m,et al. distinct brain networks for adaptive and stable task control in humans.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7:104:11073-11078.[11] bai f,zhang z,yu h,et al.default-mode network activity distinguishes amnestic type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from healthy aging:a combined structural and resting-statefunctional mri study.neurosci lett.2008;438(l):111-115.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经费科研课题资助项目(z20110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