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游凤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游凤凰
每每夜色温柔里,借着月光随意掬一把思念,都是凤凰。
因为她很美,美得令人心醉。
记得每逢去凤凰,总赶上霏霏霪雨。
烟雨朦胧中,整座古城半遮半掩,欲答还羞,宛若弹奏琵琶的仙女。
依着青翠欲滴的山,傍着温情脉脉的水,毓成了古城生动的容颜。
这座被丁玲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凤凰,不事半点雕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凤凰古城,与生俱来一股神韵,要品位其中需得细细吟读,慢慢涵咏,于阑珊处,拂去表面的喧嚣浮躁,自领真意。
撑着雨伞,站在虹桥上,看风景如画。
阴霾的天色下,密密匝匝,错落有致的房屋守望于沱江两岸,逶迤而去。
支着篷的小船懒懒地斜在江面上,那种宁静让你满眼里噙的只有怜惜疼爱,不忍心去打破。
咄咄的捣衣声不绝于耳,寻声望去,是几个卷起裤管,露出白皙小腿的苗家女,披着雨色在岸边的青石上正挥舞着棒槌,时而张望着玩水嬉戏的孩童。
兴许是游人见了疼爱,喧宾夺主,“抢”过棒槌笨拙地击打衣物。
定眼望去,为的是合影留念。
虹桥靠南沿江一溜十几座吊脚楼,那是凤凰古城的标志。
所谓吊脚楼,是依水而建的普通民居,楼下用十几根长木柱支撑。
记得一晚枕着江水入眠,竟清梦无痕。
从虹桥沱水人家一直向东可以走到听涛山,那里是沈老百年安息的地方。
许多人去湘西,去凤凰,就是冲着沈老去的,他的《边城》,他的《湘行散记》,人们想印证那个美丽多情善良的“翠翠”。
是的,沈老为凤凰古城添加了许多浪漫温情的色彩,一个敏感的心灵在那里一定会有别样的风情。
沿着窄窄的山路拾级而上,树影婆娑中忽见墓地,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
苍松翠竹,寂寞坟头,是死者宁静淡泊的归宿,一如生时的低调朴实。
一块极富民族特色的墓碑,让我想起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
描述。
同样的朴素和崇高,我想沈老的墓地也堪称“世间最美的坟墓”。
在墓地一角立有一方石碑,上书“一个战士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沈老的墓碑是一方天然生成的五彩石,碑文一如沈老的个性,率真自然。
正面是他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照我看来,这是沈老最好的墓志铭。
背面是沈老妻妹张允和女士的挽词:“不折不从,亦慧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恰好将“从文让人”四字嵌于其中,这也是对沈老一生中肯贴切的评价。
沈从文故居是一处小小的院落,隐在幽深小巷里。
在书房一角有沈老上学时用过的书桌,上面有一个用刀刻过的洞,想必该是沈老年少时的杰作,眼前不禁浮现出一个顽童形象。
这孩子日渐长大,竟成了当今最了不起的一位文人。
记得汪曾祺曾说过:“沈老20岁之前生活在湘西沅水边的土地上,20岁之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从中可见沈老对湘西对凤凰深挚的感情。
”
在古城里,有一座大石桥很是雄伟,当地人叫做情人桥。
桥分两层,上层其实是个水渠,引水用的,两边留有高坎,约半米宽。
据说逢年过节的时候,许多青年男女会站列在水渠两边对歌谈情,不难想象场面的热闹非凡。
下层很有特点,用柱子分成了几十个隔断的小间,从正面看过去,层层叠叠的有景深之效。
在凉风习习的夏夜,青年男女在这里牵手细语,订下终身,此番情景煞是令人羡慕,在这里说出“我爱你”三个字,怕是无人能够拒绝。
古城恬静地躺在群山之中,一片翠山映衬着青砖黛瓦。
澄净舒展的坨江穿城而过,带着人们祖祖辈辈的希冀和梦想流向远方。
因为很多人年轻时外出江浙一带经商,老了就回到家乡颐养天年,所以凤凰古城的整个建筑风格颇似江南水乡的灵秀。
彳亍在隐于幽深小巷里的青石板路上,每走一步都能听到她在岁月深处的浅吟低唱。
柔润光亮不失硬朗,在岁月的洗礼中更富有魅力,切肤感受到凤凰的美。
凤凰的美在于她的宁静,古朴中又有几分浪漫和让人心动的神韵
在流淌,是个可以让人拾掇心情,品位记忆的地方。
也许就是这里的青砖黛瓦,石板路,蜡染刺绣,牛肉米粉,血浆鸭,姜糖,鞭炮,山歌……构成了一幅现实的清明上河图。
在这里仿佛看到了另一番天地,没有觥筹交错的应酬,没有酒绿灯红的艳乐,没有日夜不息的烦恼,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可以肆意地放飞心情。
感动的也许不只是美丽的景致和淳朴的人们,还有一路上那些美丽的邂逅,那些曾经的人,曾经的事,历历在目,仿佛昨日。
然而细细回首,又恍若往事前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