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康复医学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康复科操作条例

康复科操作条例

康复科操作条例
本文旨在规范康复科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能够得到贴心的服务和安全的康复治疗。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一条
康复科的救治任务是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帮助其恢复生活能力。

第二条
康复科应当依据患者的康复恢复情况,采用适当的医疗技术和方法。

第二章康复治疗工作
第三条
康复科应当根据患者病情,科学制订康复治疗方案,并及时调整和完善方案。

第四条
康复科应当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

第五条
康复科患者的治疗床位应当合理设置,保证其安全、便捷、舒适。

第六条
康复科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保护患者合法权益,
维护患者尊严。

第三章康复设备管理
第七条
康复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并经定期检测合格。

第八条
康复设备的使用应当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并定期维护和保养。

第四章安全防护措施
第九条
康复科应当建立和完善患者病情和健康状况记录制度,确保患
者情况及时掌握。

第十条
康复科应当建立和完善感染防控制度,落实消毒、隔离等措施,防止院内感染。

第十一条
康复科应当建立和完善应急处置制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五章附则
第十二条
康复科工作人员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其职责,开展康复治
疗和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
凡违反本规定者,依法承担相关责任。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实施细则

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实施细则

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实施细则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康复治疗技术的操作流程,确保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标准化。

以下是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的实施细则。

2. 技术操作规范2.1 准备工作在进行康复治疗技术操作前,必须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检查康复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安全性。

- 准备所需的康复设备和材料,并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 准备康复治疗的操作区域,保证其整洁、卫生。

- 确认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计划,以确保技术的适用性。

2.2 技术操作步骤康复治疗技术的操作步骤应符合以下规范:1.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计划,选择适当的康复治疗技术。

2. 与患者沟通,解释治疗目的、操作流程和可能的风险,征得其同意。

3. 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和协助操作的方法,确保其能够配合治疗。

4. 严格按照操作手册或指导标准进行技术操作,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5. 监测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干预。

6. 完成技术操作后,将康复设备归位,并清理操作区域。

2.3 安全与风险控制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过程中,应重视安全与风险控制,采取以下措施:- 检查康复设备的安全性和运行状况,确保不存在安全隐患。

- 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和隔离措施,保护技术操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 定期检查和维护康复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 注意康复治疗操作过程中的卫生,采取必要的消毒和清洁措施。

3.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的实施细则,旨在确保康复治疗技术的安全和标准化。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注重安全与风险控制,以提供高质量的康复治疗服务。

康复治疗工作制度诊疗规范与操作规程

康复治疗工作制度诊疗规范与操作规程

康复治疗工作制度诊疗规范与操作规程一、概述康复治疗工作制度诊疗规范与操作规程是为了规范康复治疗工作中的诊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而制定的文件。

该规程包含了康复治疗的诊断、治疗和评估等方面的要求,旨在通过统一的操作规程和规范的诊疗流程,确保康复治疗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二、诊疗规范2.1 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诊断,确定康复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诊断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通过观察、问诊和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参考相关的证据和指南,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针对不同的疾病和病情,采取个体化的诊断标准,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2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康复训练、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依据医疗机构的康复科室的特点和专业性,选择适合的康复治疗方法。

•按照治疗计划和操作规程,进行规范的治疗操作,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效果。

•针对不同的疾病和病情,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反馈和进展进行调整。

2.3 康复评估康复评估是对康复治疗效果的定量和定性评价,旨在评估治疗的效果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评估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制定评估计划,依据评估结果,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法和方案。

•使用科学、标准的评估工具,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

•定期进行评估,跟踪和记录患者的康复过程和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康复建议和指导。

三、操作规程3.1 工作流程康复治疗工作的操作流程包括患者登记、初诊评估、制定治疗方案、实施治疗、定期评估和康复建议等步骤。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患者登记:对患者进行登记,包括个人信息、病史和既往治疗情况等,确保患者信息的完整和准确性。

•初诊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康复治疗的目标和计划。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明确治疗的方法、频次和持续时间等要求。

康复医学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康复医学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康复医学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康复医学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一、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操作规范1.仪器操作规范(1)仪器设备仔细检查,确认仪器无任何异常现象,检查所有电路线路是否正常连接,检查导线是否损坏,以确保仪器的正常工作。

(2)设置合适的检查位置和合适的检查体位,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首次使用或使用前未使用超过一个月的设备,要进行热启动和自动校准等前期处理。

热启动时间至少为30分钟。

(4)检查前观察患者情况,了解其身体状况、药物使用或诊疗史等,避免对检查结果产生干扰。

2.检查操作规范(1)检查患者表面皮肤情况,清洁需检查区域的皮肤,避免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

(2)安装电极时,已知采样信号的波形和大小能确定哪种类型的电极最佳。

此外,安装时应确保电极处于皮肤层下,避免机械压力对导电体的影响,影响波形的准确性。

(3)调整放大倍数和增益因子之后,进行信号放大和过滤处理,以增加信噪比,并提高信号品质。

(4)检查前,应让患者放松、闭眼、闭嘴等,并要求患者配合操作。

(5)操作者应根据检查类型运用对应的刺激模式(如,以正弦刺激为主的“基础”条件等),提高检查效率,降低干扰。

(6)执行每项测试之前,应告知患者关于测试步骤和流程,让患者进入放松状态。

3.检查结果处理规范(1)每个采集的信号波形,都应验证其稳定性和重复性,排除信号失真现象。

如存在,应及时排除干扰源。

(2)对结果进行分类,同时根据分类结果判定神经和肌肉系统的损伤程度。

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需要区分不同的损伤程度及其症状。

(3)结果处理完毕后,将结果文档化、储存,并记录相关的检查信息,以备后续参考。

二、康复恢复训练操作规范1.康复训练前诊断规范(1)在执行康复训练之前,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状况和身体机能的全面诊断。

这可能包括影像学检查、肌肉活力度等体检。

在排除了潜在的风险因素后,才能进行康复训练计划。

(2)与此同时,需要记录患者康复训练前的基础度量,以便评估康复训练的效果和进度。

康复作业疗法

康复作业疗法

作业治疗
一操作须知:
1将作业器具依次放置于作业治疗台上,并将作业器具置于初始状态
2根据康复医生开设的作业治疗处方,依次进行作业治疗,由大到小,从简致难。

每次20~30分钟
3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不应过于强求,避免过于疲劳
4治疗结束应及时将作业器具完整的放置于原有状态
5定期对作业治疗器具进行保养及调整
二注意事项:
1注意合理正确的使用器具,避免人为损坏
2注意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并及时合理调整治疗计划
三患者须知:
1患者应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不得擅自改变治疗安排
2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如有任何不适应及时向医生反映
四适应症:
1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脊髓损伤、神经肌肉疾病、周围神经病损、帕金森病、老年性认知功能减退等2外科疾病:骨关节损伤、手外伤、截肢、烧伤后瘢痕、肌腱移植、关节置换术后等
3儿科疾病:脑瘫、发育迟缓、先天性畸形等
4内科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糖尿病、慢性药物中毒、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5精神科疾病:情绪异常、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等。

康复医学科康复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康复医学科康复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康复医学科康复指南--技术操作规范一、前言康复医学是一门综合性、不断发展壮大的学科,广泛应用于临床、预防和保健中,其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手段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或适应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为了规范康复治疗流程、操作方法,提高康复治疗质量,本文档旨在制定康复医学科康复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二、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1. 治疗方法:康复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常见的康复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牵引、疏通经络、功能训练、肌力训练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治疗需要,医生应合理选择治疗方法,不可盲目使用。

2. 操作规范:2.1 康复治疗前,医生应了解患者的病历及家族遗传史,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治疗方案。

2.2 操作时,医生应完全了解自己的操作方法,熟练掌握操作流程,保证操作技术规范化。

2.3 康复治疗中,应注意力度控制,避免操作过度或不足,以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2.4 操作时,应说明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让患者明确治疗过程,保持良好的治疗信心。

三、康复设备操作规范康复设备通常包括多功能治疗床、肌肉康复训练器等。

在操作康复设备时,除了应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外,医护人员还应注意以下操作规范:3.1 康复设备应按照说明书规范操作,不可私自拆卸或更换配件。

3.2 操作康复设备前,应进行设备功能自检,确保设备处于正常操作状态。

3.3 康复设备使用过程中,应及时清洗消毒,保证设备的卫生安全性。

四、总结康复医学科康复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的制定,对于医护人员规范康复治疗操作方法,提高治疗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档所列举的操作规范仅为建议,具体操作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适合的操作方法,确保治疗效果及患者安全。

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1/268《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征求意见稿2/268《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之物理治疗部分9第一章物理治疗评定 (9)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 (9)一、姿势 (9)二、身高与体重 (10)三、肢体长度和围度 (10)第二节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1)一、四肢关节 (11)二、脊柱关节 (12)第三节肌力评定 (13)一、徒手肌力评定 (13)二、等速肌力评定 (15)三、其他器械肌力评定 (16)四、肌肉耐力评定 (17)第四节肌张力评定 (17)一、手法评定 (17)二、仪器评定 (20)第五节感觉评定 (20)一、浅感觉 (20)二、深感觉 (21)三、复合感觉 (21)第六节平衡评定 (22)一、临床观察 (22)二、量表评定 (23)三、仪器评定 (25)第七节协调评定 (25)一、上肢 (26)二、下肢 (26)第八节步行评定 (27)一、步行能力 (27)二、步态 (28)第九节心血管评定 (29)一、心率 (29)二、血压 (30)三、心电分级运动试验 (31)四、简易运动试验技术 (32)第十节呼吸评定 (33)一、通气功能 (33)二、代谢当量 (35)三、心肺联合运动试验 (36)第十一节疼痛评定 (37)一、压力测痛法 (37)二、目测类比评分法 (37)3/268三、疼痛问卷 (38)第二章运动治疗 (39)第一节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39)一、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39)二、主动-助力关节活动训练 (40)三、主动运动 (41)第二节关节松动技术 (42)一、上肢 (42)二、下肢 (44)三、脊柱 (44)第三节牵伸技术 (45)一、上肢 (45)二、下肢 (46)三、躯干 (47)第四节肌力训练 (47)一、徒手肌力训练 (47)二、等长肌力训练 (48)三、等张肌力训练 (49)四、等速肌力训练 (49)第五节步行训练 (50)一、步行前训练 (50)二、步行训练 (51)第六节呼吸训练 (53)一、腹式呼吸训练 (53)二、抗阻呼气训练 (53)三、深呼吸训练 (54)四、局部呼吸训练 (54)五、排痰训练 (55)六、呼吸肌训练 (56)第七节平衡与协调训练 (56)一、无器械平衡训练 (56)二、简易设备平衡训练 (57)三、仪器平衡训练 (58)四、协调训练 (58)第八节有氧训练 (59)一、器械有氧训练 (59)二、无器械有氧训练 (60)第九节神经发育疗法 (61)一、Brunnstrom技术 (61)二、Bobath技术 (63)三、PNF技术 (64)第十节运动再学习 (68)一、上肢功能训练 (68)4/268二、口面部功能训练 (69)三、卧位到床边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 (70)四、站起与坐下训练 (71)五、站立平衡训练 (71)六、行走训练 (72)第十一节医疗体操 (73)一、偏瘫 (73)二、颈椎病 (75)三、腰椎间盘突出症 (76)四、肩周炎 (78)五、膝关节骨关节炎 (79)六、脊柱侧凸 (79)第十二节牵引治疗 (80)一、腰椎牵引 (80)二、颈椎牵引 (82)第三章物理因子治疗 (83)第一节电疗法 (83)一、直流电疗法 (83)二、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84)三、低频电疗法 (85)四、中频电疗法 (86)五、高频电疗法 (86)第二节光疗法 (90)一、红外线疗法 (91)二、紫外线疗法 (91)三、激光疗法 (93)第三节磁疗法 (94)一、静磁场疗法 (94)二、动磁场疗法 (94)第四节超声波疗法 (95)一、超声波疗法 (95)二、超声药物透入疗法 (96)第五节冷疗法 (97)一、冷疗法 (97)二、冷冻疗法 (97)第六节热疗法 (98)一、石蜡疗法 (99)二、湿热袋敷疗法 (99)三、泥疗法 (100)第七节压力疗法 (101)一、正负压疗法 (101)二、负压疗法 (102)三、正压顺序循环疗法 (103)5/268第八节生物反馈疗法 (103)一、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103)二、手指皮肤温度生物反馈疗法 (104)附录 (106)附表1-2-1 上肢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06)附表1-2-2 下肢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06)附表1-2-3 脊柱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07)附表1-3-1 上肢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108)附表1-3-2 下肢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120)附表1-3-3 躯干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127)《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之作业治疗部分 (131)第一章作业评定 (131)第一节作业表现层次 (131)一、作业需求 (131)二、日常生活活动 (132)三、工作 (133)四、生存质量 (135)第二节作业构成层次 (136)一、手功能 (136)二、知觉功能 (138)三、认知功能 (146)第三节物理环境 (149)一、家居和社区环境 (149)二、工作环境 (150)第二章作业治疗 (152)第一节作业表现层次 (152)一、日常生活活动 (152)二、娱乐与休闲活动 (156)三、职业康复 (157)第二节作业构成层次 (162)一、功能性作业活动 (162)二、手功能 (168)三、知觉功能 (173)四、认知功能 (177)第三节环境改造与辅助 (179)一、自助具适配 (179)二、助行器使用 (179)三、轮椅选择与使用 (181)四、环境适应与改造 (184)第四节矫形器制作与使用 (185)一、矫形器制作 (185)二、矫形器使用 (186)6/268三、压力衣制作与使用 (187)《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之言语治疗部分 (189)第一章听力障碍 (189)第一节评定技术 (189)一、主观测听 (189)二、客观测听 (190)第二节治疗技术 (190)一、声音察觉训练 (191)二、声音辨别训练 (191)三、声音识别训练 (191)四、声音理解训练 (192)五、助听器和电子耳蜗应用技术 (192)第二章失语症 (192)第一节评定技术 (193)一、失语症 (193)二、口面失用症 (197)三、言语失用症 (197)第二节治疗技术 (198)一、听理解治疗技术 (198)二、阅读理解治疗技术 (200)三、言语表达治疗技术 (201)四、书写表达治疗技术 (203)五、实用交流能力技术 (204)六、辅助交流技术 (204)第三章构音障碍 (207)第一节评定技术 (207)一、呼吸评定 (207)二、喉功能评定 (208)三、口唇评定 (209)四、下颌评定 (210)五、软腭评定 (211)六、舌评定 (212)七、反射评定 (213)八、言语评定 (215)第二节治疗技术 (216)一、舌感觉运动技术 (216)二、口唇感觉运动技术 (217)三、下颌运动技术 (218)四、软腭感觉运动技术 (219)五、声带运动技术 (220)六、呼吸训练技术 (220)7/268七、发音训练技术 (221)八、语调音量训练技术 (222)九、交流辅助系统应用技术 (222)第四章吞咽障碍 (224)第一节评定技术 (224)一、口面部评定 (224)二、吞咽功能评定 (225)三、摄食吞咽评定 (226)四、吞咽失用评定 (229)五、录像吞钡造影检查 (229)第二节治疗技术 (231)一、颈部放松及口周肌群训练 (231)二、咳嗽训练 (232)三、门德尔松手法 (233)四、屏气吞咽训练 (233)五、吞咽反射促通技术 (234)六、电疗 (234)七、球囊扩张技术 (235)八、进食训练 (236)第五章发声障碍 (238)第一节评定技术 (238)一、发声的客观评定 (238)二、声质的评定 (238)第二节发声训练治疗技术 (239)一、基础发声训练 (239)二、发声矫治训练 (240)第六章口吃 (242)第一节评定技术 (242)一、儿童口吃评定 (242)二、成人口吃评定 (243)第二节治疗技术 (244)一、儿童口吃治疗 (244)二、成人口吃治疗 (245)第七章唇腭裂 (247)第一节评定技术 (247)一、器官结构及功能评定 (247)二、语音评定 (248)第二节治疗技术 (249)一、发声异常训练 (249)二、腭咽闭合不全训练 (250)三、构音训练 (250)8/268第八章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252)第一节评定技术 (252)一、物体操作评定 (252)二、语言发育能力评定 (253)三、语言发育相关能力评定 (254)四、交流态度评定 (254)第二节治疗技术 (255)一、事物及事物状态理解训练 (255)二、事物基本概念的理解训练 (256)三、事物的符号理解训练 (256)四、词句及句子主要成分理解训练 (258)五、句子及语法规则的理解训练 (259)第九章孤独症语言障碍 (260)第一节评定技术 (260)一、简易婴儿孤独症筛查量表 (260)二、克氏行为量表 (260)三、ABC孤独症行为量表 (261)四、CARS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 (261)第二节治疗技术 (261)一、行为教育治疗 (261)二、行为分析 (263)三、结构化教育 (263)四、语言交流训练 (264)五、心理治疗 (266)六、感觉统合训练 (266)七、听觉统合训练 (267)八、视听音乐统合训练 (268)9/268《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之物理治疗部分第一章物理治疗评定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一、姿势1、定义观察或测量受检者在静止或运动中身体所处空间位置的过程。

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第二章 脑梗死
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 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病变和血液动力学改变是 引起脑梗死主要原因。临床上通常分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两大类。
【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多数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TIA 或中风的病史。动脉血栓性 脑梗死常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起病较缓,症状在数小时或 1~2 天内 发展达高峰,脑栓塞可在数秒钟达高峰,且局灶性神经缺失症状与栓塞 动脉的供血区的功能对应,具明显的定位症状和体征,可在 24 小时至 3
3、认知障碍 主要表现在记忆、注意、定向、思维、解决问题等能 力方面。
4、言语障碍 包括失语症和构音障碍。失语症常见有运动性失语、 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传导性失语、皮质性失语等;构音障碍表现 为发音异常和构音不清楚,早期常伴有吞咽功能障碍。
5.吞咽障碍 6.心理情绪障碍 主要为抑郁症或焦虑症。 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 表现在穿衣、梳洗、进食、洗澡及大小 便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减退。 8.脑神经麻痹 包括①面神经麻痹:眶以下的面肌瘫痪,常伴有偏 瘫及舌肌瘫痪。②假性延髓(球)麻痹:为双侧运动皮质及其发出的皮 质脑干束受损引起,属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血常规;ABO 血型鉴定;尿液分析;大便常规;肝功 能常规;肾功能常规;血电解质常规;凝血常规;心电图;胸片;输血 前五项检查;血糖;腹部超声检查。
9
天内逐渐加重。脑栓塞还有原发病的表现。脑梗死多数无头痛、呕吐、 昏迷等全脑症状,少数起病即有昏迷、抽搐、类似脑出血,多为脑干梗 死。腔隙性梗死往往不引起症状,或部分渐进性或亚急性起病,部分仅 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腔隙病灶。其特点为症状较轻,体征单一,多无头 痛、颅内压增高和意识障碍,预后良好。

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018版)

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018版)

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018版)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康复科管理者加强科室康复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康复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康复科是在中康复科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功能评定和康复方法(针法、灸法、传统手法、导引功法、中药、情志调理、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矫形器等)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的临床科室。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康复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康复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具备与其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以保证康复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开设独立的康复门诊,根据诊疗工作情况,可开设相应的康复功能治疗区,如传统康复方法治疗区、物理治疗区、作业疗法区等,进行分区建设,统一管理。

三级医院应开设康复病房,床位数不低于30张,并应根据医院的科室设置和学术特点,设置相应的康复单元(如脑病单元、骨关节病康复单元、儿童康复单元、老年康复单元、疼痛康复单元等)。

二级医院应设置中医康复门诊,有条件的可设置病房,床位数不低于15张。

开设康复病床的,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以8~10平方米为宜。

第八条中医医院康复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康复诊室、康复治疗区。

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治疗区域应有保护患者隐私的设置。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第九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康复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方案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方案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方案康复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医学科目,主要关注疾病、伤害或残疾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并借助康复治疗和康复管理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功能能力。

康复诊疗规范方案是在医疗实践中根据康复学理论、科学研究和临床经验总结出的一套操作规范,旨在提高康复治疗的质量和效果,确保患者能够获得科学、规范、安全和有效的康复服务。

以下是一份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方案的示例。

1.康复评估康复治疗的第一步是评估患者的康复需求和功能状况。

评估应包括患者的病史、生活习惯、疾病状态、身体功能、心理状态等方面的信息。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医学体格检查、功能评估工具、心理测量工具等。

2.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根据患者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计划。

治疗计划应明确治疗目标、康复措施、治疗时间和频率等内容,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和讨论。

3.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应根据治疗计划进行。

常见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康复训练和心理治疗等。

治疗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及时记录患者的治疗进展。

4.康复管理康复管理包括定期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调整治疗计划、提供康复指导和教育等。

管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以提高康复效果。

5.多学科团队合作6.家庭支持和社区融合康复治疗不仅发生在医疗机构内,也需要将康复服务延伸到患者的家庭和社区。

家庭成员和社区资源的支持和融合可以提高康复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7.长期跟踪和随访康复治疗通常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在治疗结束后继续进行长期的跟踪和随访。

通过长期随访,医护人员可以评估患者的长期康复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康复管理。

综上所述,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方案是康复治疗的重要指导文件,旨在确保康复治疗的质量和效果。

该方案包括康复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康复治疗、康复管理、多学科团队合作、家庭支持和社区融合以及长期跟踪和随访等内容,以提供全面、科学、安全和有效的康复服务。

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8
(11)认知训练。 (12)言语治疗: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的治疗。 (13)心理治疗: (14)中国传统的康复治疗 目前应用于脑卒中康复的传统医学治 疗有按摩、针刺、中药等手段。 (15)其它:如高压氧疗、体外反博、量子血液治疗等均可用于脑 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预后】 本病经积极进行康复治疗,能恢复一定的功能,但应预防二次发病。
肘伸直前臂取中间位上肢上举过头可作球状和圆柱状抓握手指同时伸展但不能单独伸展膝下作踝背屈重心落在健腿上精细协调控制运动接近正常水平运动协调接近正常手指指鼻无明显辨距不良但速度比非受所有抓握均能完成但速度和准确性比非受累侧在站立位可使髋外展到超出抬起该侧骨盆所能达到的范围
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1
②共同运动 是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活动时所引发的一种组合 活动。但它们是定型的,无论从事哪种活动,参与活动的肌肉及肌肉反 应的强度都是相同的,没有选择性运动。也就是说是由意志诱发而又不 随意志改变的一种固定的运动模式,即屈肌共同运动和伸肌共同运动模 式。
(2)反射调节异常 当脑部损伤后,高级与低级中枢之间的相互调 节,制约功能受到破坏,损伤平面以下反射活动失去了控制,原始反射 被释放,姿势反射、脊髓反射亢进及病理反射阳性;使得身体姿势的随 意调节能力丧失。而损伤平面以上的反射受到破坏,大脑皮质及小脑的 平衡反射、调整反射能力减弱或消失,造成身体姿势协调、控制、平衡 功能异常,影响了正常功能活动的进行。
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 。 【康复治疗】 1、目的和原则 (1)治疗目的 ①改善功能:大限度地恢复或改善患者的运动、认知、言语功能。 ②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尽可能恢复或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 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③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在精神、心理和社会上的再适应, 重返社会,达到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治疗原则 ①早期开始:对生命体征稳定、症状无进展的患者,发病 48 小时 后即可开始治疗;对昏迷患者或住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只要没有发 热、瘫痪没有进展、血压稳定,也可以开始肢体的被动活动或通过物理 因子干预。

康复医学科康复流程和操作规范

康复医学科康复流程和操作规范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来院患者康复治疗的相关规定和流程为有效提升康复医疗服务水平,真正体现文登整骨医院的“大康复”理念,根据卫生部《康复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和《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指示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中医为体、弘扬特色,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全面康复理念为指导,以“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为目的,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以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拓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能力;从功能评定、中医特色治疗、临床治疗、现代技术治疗等技术为着手点,将多专业诊疗康复技术融合,为病、伤、残患者提供“一站式”康复诊疗服务,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文登整骨医院来院患者康复流程、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以促进患者以最快、好、省的康复方式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求的康复需求。

一、康复医学科组成:1、康复治疗大厅2、康复病房3、深入各科室的康复治疗师参与的病区康复4、康复门诊、治未病预防保健5、康复辅助器具安装室。

二、康复治疗分组1、中医药治疗组(中药饮片、中药烫洗、熏蒸等)2、理疗组(声、光、电、磁、冷、热和力等物理因子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等)3、中医特色治疗组(针刺治疗、灸疗法、拔罐疗法、推拿疗法、导引技术、五行音乐等)4、康复技术治疗组[作业治疗组(OT)、物理治疗组(PT)、大型器械组(机器人、减重、等速等各种仪器设备)、语言治疗组、吞咽认知训练组、心理治疗组]6、治未病康复工程组(如假肢、矫形器、自助器等辅助器具)具体康复流程如下:患者的康复治疗是由一个团队(Team组)来完成,是将多专业诊疗康复技术融合,为病、伤、残患者提供“一站式”康复诊疗服务,包括临床医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中医师、物理治疗师(PT)、作业治疗师(OT)、针炙师、推拿师、护师、营养师、心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

组长:根据患者科室不同,团队(Team)组长为科室医疗组长以上人员。

康复的操作规程

康复的操作规程

康复的操作规程康复操作规程是指在康复工作中所遵循的一套操作规定和程序,旨在确保康复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安全性。

下面是一个约1200字的康复操作规程的范例:一、康复操作规程的目的和适用范围康复操作规程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康复工作,提高康复效果,确保康复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规程适用于医疗机构、康复中心和康复机构等各类康复机构的康复工作。

二、康复操作规程的原则1. 科学性原则:康复操作必须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确保康复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安全性原则:康复操作必须注重安全,确保康复工作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康复人员的安全。

3. 个性化原则:康复操作必须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处理,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4. 效果导向原则:康复操作必须以康复效果为导向,通过评估和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康复工作。

三、康复操作的基本流程1. 康复评估:在进行康复操作之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评估,包括身体功能、活动能力、认知能力、心理状况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康复操作的目标和计划。

2. 制定康复计划:根据康复评估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康复操作的内容、频率、强度、持续时间等。

3. 康复操作的执行:按照康复计划进行康复操作,包括康复训练、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同时记录康复操作的过程和效果。

4. 康复效果评估:定期对康复操作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康复目标的达成情况、患者的康复进展、康复操作的满意度等。

5. 康复计划调整:根据康复评估的结果和患者的反馈,及时调整康复计划,以提高康复效果。

6. 康复指导和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康复指导和教育,包括康复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预防措施等,以促进康复效果的巩固和维持。

四、康复操作的注意事项1. 康复操作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和合格的康复人员进行,严禁无资质人员从事康复操作。

2. 康复操作必须在安全、洁净的环境下进行,保证患者的个人隐私和康复工作的专业性。

3. 康复操作必须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需求进行调整,严禁采取一刀切的操作方式。

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018版)

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018版)

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018版)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康复科管理者加强科室康复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康复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康复科是在中康复科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功能评定和康复方法(针法、灸法、传统手法、导引功法、中药、情志调理、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矫形器等)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的临床科室。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康复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康复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具备与其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以保证康复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开设独立的康复门诊,根据诊疗工作情况,可开设相应的康复功能治疗区,如传统康复方法治疗区、物理治疗区、作业疗法区等,进行分区建设,统一管理。

三级医院应开设康复病房,床位数不低于30张,并应根据医院的科室设置和学术特点,设置相应的康复单元(如脑病单元、骨关节病康复单元、儿童康复单元、老年康复单元、疼痛康复单元等)。

二级医院应设置中医康复门诊,有条件的可设置病房,床位数不低于15张。

开设康复病床的,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以8~10平方米为宜。

第八条中医医院康复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康复诊室、康复治疗区。

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治疗区域应有保护患者隐私的设置。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第九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康复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

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

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

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一、引言康复医学科是指通过综合运用医学、康复学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对患有各种疾病、损伤或残疾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的医学专业。

为了提高康复医学科的管理水平,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满意度,制定本管理规范。

二、科室设置1. 康复医学科应设立在医院内,具备独立的诊疗空间和设备。

2. 康复医学科应配备专业的医疗团队,包括康复医师、康复护士、康复治疗师等。

3. 康复医学科应与其他相关科室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如神经科、骨科等。

三、患者管理1. 康复医学科应建立完善的患者管理制度,包括患者的登记、档案管理、评估和随访等。

2. 康复医学科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3. 康复医学科应定期对患者进行康复效果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设备和设施管理1. 康复医学科应配备先进的康复治疗设备,如康复训练器、功能评估仪器等。

2. 康复医学科应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定期进行检修和更新。

3. 康复医学科的诊疗空间应符合卫生标准,保持整洁和舒适。

五、医疗质量管理1. 康复医学科应建立科学规范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医疗流程、操作规范等。

2. 康复医学科应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估和内部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3. 康复医学科应加强医疗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和隐私保护。

六、专业培训和科研1. 康复医学科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和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2. 康复医学科应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推动康复医学科的学科发展和创新。

3. 康复医学科应与其他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合作研究项目。

七、患者满意度调查1. 康复医学科应定期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康复治疗的评价和意见。

2. 康复医学科应根据患者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服务质量和治疗效果。

八、总结本管理规范旨在规范康复医学科的管理工作,提高康复治疗的质量和效果。

康复医学科应根据本规范的要求,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治疗和护理。

2018(6)、康复医学质量与安全指标管理

2018(6)、康复医学质量与安全指标管理

例;本月重点手术

是 是 是 是
否 本月科室上报住院时间超30天患者 否 本月科室平均住院日 否 本月科室死亡患者 否 本月科室两周再入院患者 天 例

例;1月再入院患者

15、医疗质量18个核心制度实际执行率100%(首诊负责制度、三 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 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查对制度、病历管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 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抗菌药物分 级管理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信息安 全管理制度) 16、医院制定的《各类医疗管理规定》实际执行率≥95% 17、患者满意测评调查≥90%。 指标 1、康复病历记录完整率100%。 2、住院患者康复功能评定率≥98%。 3、康复治疗有效率≥90%。 4、年技术差错率≤1%。 5、康复设备完好率≥90%。 存在问题: 持续改进:
2017年
月 具体监测数据 例 份 份 ;丙级病历 份
否 本月科室出院病人 否 本月科室超过7日归档病历 否 否 本月科室存在乙级病历 否 否 否 本月科室不合格处方 否 本月科室输血病人 份 例
否 本月科室输血不良事件发生 例 本月科室手术病人 例 否 其中四级手术 例; 三级手术


否 本月科室重点病种

否 本月科室急危重患者
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抢救病人

是 是
否 否 本月科室收到投诉 2017年 月 例;上报不良事件 例
康复医学质量与安全指标管理(专项指标)
完成情况 具体监控数据 是 否 康复病历记录完整率 是 是 是 是 否 住院患者康复功能评定率 否 康复治疗有效率 否 年技术差错率 否 康复设备完好率

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

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

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一、引言康复医学科是医院中重要的专科之一,致力于提供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为了确保康复医学科的正常运作和提供高质量的康复服务,制定本管理规范。

二、组织结构1. 康复医学科的组织结构应包括科室主任、副主任、医师、护士和技术人员等。

2. 科室主任负责科室的整体管理和协调工作,副主任协助主任完成相关任务。

3. 医师负责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计划的制定。

4. 护士负责康复护理工作,包括患者的日常护理、康复训练和康复评估等。

5. 技术人员负责康复设备的维护和操作,提供技术支持。

三、工作流程1. 接诊与评估a. 患者来科室后,由医师进行初步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康复需求。

b. 医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解释治疗方案和预期效果。

2. 康复治疗a.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b. 康复治疗应由专业的医师或技术人员进行,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

3. 康复护理a. 护士负责患者的日常护理和康复护理工作,包括病情观察、药物管理和伤口护理等。

b. 护士应具备相关的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应对患者的特殊需求。

4. 康复评估a. 康复评估是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定量评价,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功能评定和体能测试等方式进行。

b. 康复评估应定期进行,以监测患者的康复进展和调整康复计划。

5. 康复指导a. 医师和护士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康复指导,包括康复训练的方法、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等。

b. 康复指导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6. 康复记录a. 康复医学科应建立完善的康复记录系统,记录患者的病历、康复计划、康复过程和康复评估等信息。

b. 康复记录应准确、完整,并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机密信息。

四、设备管理1. 康复医学科应配备必要的康复设备,包括理疗设备、辅助器具和康复辅助设备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复学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运动疗法.。

1 作业疗法。

8 转移训练。

10 关节活动度。

12 关节松动术。

17 平衡训练。

21 步行训练。

27 协调训练。

30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康复训练。

31 呼吸训练。

38 构音障碍康复技术。

40 失语症康复技术。

42 吞咽障碍康复技术。

46 肌力训练。

48运动疗法概述运动再学习是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恢复运动功能的训练视为一种再学习或重新学习的治疗方法。

此法利用了学习和动机的理论以及在人类运动科学和运动技能获得的研究结果,在强调患者主观参与和认知重要性的前提下,着重按照运动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和现代运动学习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再教育,以恢复其运动功能。

其基本原理包括脑损伤后功能恢复的机理和学习运动技巧的5个基本因素:脑损伤后功能恢复、限制不必要的肌肉运动、强调反馈对运动控制的重要性、调整重心和环境控制。

适应症脑血管意外后、脑瘫、颅脑损伤等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

禁忌症无特别的禁忌证。

如患者伴有高血压、心脏病、或严重身体衰弱,要予以监控,循序渐进。

仪器设备无专门的特殊设备要求。

操作规程运动再学习方法由7部分组成,包括了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运动功能:即上肢功能、口面部功能、从仰卧到床边坐起、坐位平衡、站起与坐下、站立平衡和步行。

治疗师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最适合于患者的任何一部分开始治疗。

每一部分一般分4个步骤进行:描述正常的活动成分并通过对作业的观察来分析缺失的基本成分和异常表现;练习丧失的运动成分,采用解释、指示、练习结合语言、视觉反馈以及手法指导;作业的练习,设定符合日常生活中的不同难度作业练习,采用解释、指示、练习结合语言、视觉反馈及手法指导,再评定,鼓励灵活性的训练;训练的转移,包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安排和坚持练习,练习中要自我监督,亲属和有关人员的参与等保证患者将所学的运动技能用于日常生活及各种情况,使学习能持续和深入。

1.上肢功能训练(1)诱发肌肉活动及训练伸向物体的控制能力。

①仰卧位,支撑患者上肢于前屈90°,让患者上抬肩带使手向上伸向天花板方向或让患者的手随治疗师的手在一定范围内向上活动;让患者用手触摸自己的前额、枕头等,并逐渐增加难度;让患者用手越过自己的头部,再伸直肘关节。

此时注意不能让患者的前臂旋前,不允许肩关节外展,检查肩胛骨是否产生运动。

②一旦患者能控制部分肩关节周围肌肉的活动,则可取坐位练习,用手向前、向上指物体并逐渐增大范围,直至上臂从侧位屈曲前伸和外展前伸。

此时不能提高肩带以代偿肩外展或前屈;不允许肘关节屈曲。

(2)维持肌肉长度,防止挛缩。

①床边坐位,帮助患者将上臂后伸,肘伸直,肩外旋,手平放于床上以承受身体上部的重量。

此动作帮助防止肩关节屈曲肌群、内收肌群和屈指长肌群的挛缩。

注意,完成此动作时,要确保患者身体的重量真正后移并确实通过患手负重,而不允许患侧肘关节屈曲。

②坐位或站立,帮助患者上肢外展90°,肘伸直,将手平置于墙上,通过其臂施以一些水平压力,防止手从墙上滑落。

开始时,需要患者肘关节伸直,在这个姿势下,患者练习弯曲和伸直肘关节以改善对肘伸肌群的控制;当患者重新获得肩关节和肘关节控制后,让患者练习转动躯干和头部。

(3)诱发手操作的肌肉活动和训练运动控制。

①为练习伸腕,治疗师可用腕桡偏移诱发腕伸肌的活动。

②前臂在中立位时,患者练习抬起物体,伸腕、放下、屈腕、再放下物体。

③可用手背移动物体、用手背第三掌骨压橡皮泥形成压迹,以训练前臂旋后等。

④为训练拇外展和旋转,可让患者外展拇指以推移物体。

⑤训练对指活动,患者前臂旋后,练习拇指尖和其他手指尖相碰。

注意要确保患者为腕掌关节活动而不只是掌指关节活动。

之后,可让患者练习在旋前位用拇指和其他各个手指捡起各种小物体,然后前臂旋后,再旋前放入另一碗中,以进一步训练操纵物体的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要确保患者用拇指指腹抓握物体而不是用拇指内侧缘抓握。

为增加难度,患者可练习用五指抓握塑料杯杯口边缘但不使杯子形状发生改变的动作,同时还可在此基础上抓握塑料杯向各个方向移动,注意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不能让杯子滑落。

⑥为了有效使用手的功能,需要准确地控制肩、肘、腕关节。

可采用增加上肢活动复杂性的训练,如:训练上肢整体控制手的活动能力;练习从自己对侧肩上拿取小物品;前伸拿取或接触某一物体;向后伸展上肢抓握和放下某一物体;训练使用餐具等。

2.口面部功能训练(1)训练吞咽:包括训练闭颌(让患者含空气在口腔内,治疗人员可帮助患者闭颌,先牙轻轻合上,再对称张开嘴,再合上,确保不要向后推患者的头部,牙齿咬合。

)、闭唇(治疗人员用手指指出患者没有功能的唇的区域,训练患者闭唇。

不鼓励患者撅嘴及吮下唇,这样会妨碍吞咽时的舌部动作。

)、舌部运动(治疗人员用食指用力下压舌前1/3并做水平指颤,震颤幅度要小,时间不超过5s,然后帮助闭颌;之后用力下压舌引出抬高舌后1/3以关闭口腔后部,以完成吞咽动作。

)等。

也可用冰刺激口部功能。

坐位是吞咽和进食最有效的姿势。

(2)训练面部运动:如让患者张口,放松健侧脸部,再闭口。

(3)改善呼吸控制,患者坐于治疗桌前,躯干前倾,双上肢放在治疗桌面上,让患者深吸气后立即呼出,同时加压和震颤其下1/3胸廊,呼气尽量长些,并与发声相结合。

也可让患者试验用变化的声音,以提供有用的听觉反馈。

(4)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中去。

必要时,在患者进餐前训练其吞咽功能;在患者进行肢体训练或其它活动时要监督其面部表情,保持闭嘴,改善其口面部的控制和外形等。

上述口面部功能问题如能早期处理,一般会很快恢复。

3.从仰卧到床边坐起训练脑血管意外后偏瘫转向健侧的困难为:①患侧屈髋屈膝、肩屈曲、肩带前伸困难;②不适当的代偿活动为用健手将自己拉起。

从侧卧坐起可能发生的代偿为:①旋转及前屈颈部或用健手拉依靠物以代偿侧屈颈和躯干;②用健腿钩拉患腿,将双腿移至床边。

从仰卧到床边坐起的动作包括:①转向侧卧位;②颈的旋转和屈曲;③髋和膝屈曲;④肩关节屈曲和肩带前伸;⑤躯干旋转。

从侧卧位坐起的动作包括:①颈和躯干侧屈;②外展下面的臂;③由健侧腿钩提患腿向床边放下。

训练步骤:①训练颈侧屈:治疗师帮助患者从枕头抬起头,再自行回到枕头上,做颈侧屈肌群的离心性收缩;②帮助患者床边坐起:治疗师帮助患者坐起时,患者颈侧屈,治疗师一手放在患者的肩上,另一手推患者的骨盆,并尽可能把患者的腿部移至床边;③帮助患者躺下:患者从坐位侧移体重到健侧前臂上,当患者提起双腿放在床上时,其颈部向相反方向侧屈,然后让自己低下身体呈侧屈。

4.从侧卧坐起训练(1)让患者颈侧屈,同时治疗师一手放其肩下,另手推其骨盆,患者用健手作杠杆。

帮患者躺下时,让患者将体重侧移于健侧臂上;提双腿放在床上时,让其向相反方向侧移头,然后侧卧下。

(2)训练移到日常生活中:只要病情允许,应尽快帮助患者恢复坐起动作,这对中枢神经系统是良好刺激,可预防抑郁症,有助于增加口面部的控制功能、增加膀胱的控制功能、增加视觉输入及便于交流。

坐起时要坚持上述正确方法,防止替代动作。

坐起时用枕头支持其患臂。

患者必须卧床时,要帮助患者进行桥式运动。

5.坐位平衡训练训练移动重心时调整姿势①患者坐位,双手放在大腿上,向一侧转动头部和躯干以使视线通过该侧肩膀上方向后,然后还原到中立位,再向另一侧重复此动作。

②患者坐位,让患者向前伸展患侧上肢触摸某一物品,然后再练习向前下方地面及向两侧方伸展患侧上肢。

每次动作后都回到直立坐位。

治疗师在必要时帮助支持患侧上肢。

增加练习的复杂性①坐位,让患者从侧下方地面拾起一件物品。

②坐位,让患者用双手拾起地面上的一个小盒子,双手向前拿起桌上一件物品,再向后伸手取一件物品。

日常生活中的训练①经常练习将重心在两侧臀部交替转移。

②要练习站立。

③如果患侧上肢松弛无力,应用桌子支持患侧上肢,以便能够阅读和做其他活动。

④患者可以按照日程安排表进行练习。

6.站起与坐下训练(1)练习躯干在髋部前倾伴膝前移。

患者坐位,双足平踏地面,双足间距不能过大,通过屈髋伴伸展颈部和躯干来练躯干前倾,同时重心前移,注意患者双足,使其充分着地。

(2)练习站起。

让患者肩和膝前移,练习站立。

治疗师可一手放在其患侧肩胛骨处,引导肩尽量前移;另一手放在其患膝上,当膝前移时,沿着胫骨下压膝部,使患足充分着地,如果患者很弱或体重过重,需要两人帮其站立,分别扶肩和扶膝,方法同上;此外,坐较高椅子练习站起和坐下都比较容易,可改善对站立的控制。

(3)练习坐下。

治疗师帮助患者前移肩和膝,让患者向下、向后移动臀部并坐下。

(4)增加难度。

开始阶段可让患者双上肢向前放在桌子上来练习抬高臀部和前移肩部,可用较高椅子来练习。

以后可利用接近日常生活的环境来训练患者。

如从不同的物体表面,如:椅子、沙发、床等站起,从一侧站起,握物站起,交谈中站起,以适应日常生活的需要。

(5)注意练习的连续性,即其他时间也要按治疗中学习的站立与坐下要点去做。

要为患者安排平时的练习计划,包括目的、要求、次数等。

7.站立平衡训练站立平衡的基本成分①双足分开5~10cm,以使双腿垂直。

②双肩垂直于双髋上,双髋在双踝之前。

此对线使患者能来回移动和有效工作。

③髋膝伸展,躯干直立。

④双肩水平位,头中立位。

训练髋关节对线(前伸)①仰卧位,患腿置于床边,患足踩地,患者练习小范围的髋伸展。

②站立位,双足负重,髋前伸。

(3)防止膝关节屈曲可使用膝部支具。

(4)引发股四头肌收缩。

①坐位,支持和伸展膝关节,练习等长收缩股四头肌,并尽可能坚持一定长的时间,然后放松。

②坐位,治疗师用手托住患膝呈伸展位,然后将手移开,嘱患者不让患腿落到地上或让其慢慢下落。

(5)重心转移时调整姿势①患者站立位,双足分开10cm左右,嘱患者看天花板。

要注意髋、踝前移。

②患者站立位,向一侧转头,同时躯干也向该侧后转,然后还原到中立位,以同样方法再完成另一侧运动。

③患者站立位,患侧上肢分别伸向前方、侧方及后方从桌子上取物品。

④患者站立位,患侧下肢负重,用健腿向前迈一步,然后还原到中立体,再向后退一步。

患者靠墙站,双足跟间距约10cm,健手握住患手向前伸,嘱患者做重心前后移转的动作。

重心后移时,令其双踝背屈。

治疗师站在患者前予以一定帮助和保护。

(6)增加难度①治疗师从不同方向将球抛给患者,让患者分别向前、向侧、向下伸手去接抛来的球或向前迈一步去接球;②用一手或双手从地上拾起大小不同的物体;③用健腿或患腿向不同方向迈步(前、后、左、右),以及练习跨过物体等。

(7)日常生活中的练习:可在治疗以外时间练习,但要给患者以书面指导,以便患者能监测自己的练习。

特别要患者注意站姿及患腿负重。

可以练习靠桌子站,可用家用磅秤放在地上,两足分别站在两个磅秤上以确保患腿负重,另外,站立和坐下要结合起来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