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米的认识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作为单位长度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作为单位长度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作为单位长度一、教学目标:1.认识米作为单位长度,了解米的基本概念。

2.学习使用尺子、卷尺测量长度。

3.熟练掌握米的换算法则。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米作为单位长度的概念。

2.学生能够熟练测量长度并进行换算。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2.实验法3.游戏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拿出一个尺子,询问学生是否见过,问学生这是什么工具,有什么作用?2.新课讲解:(1)让学生对尺子测量误差有一个认识。

老师可以让一名学生用手指指一下桌子长度,另一名学生估计长度看看,不要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接着,再用尺子测量桌子的长度,与前面的估计进行比较,看看误差有多少。

(2)让学生了解基本长度单位——米。

逐步引导学生,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常会涉及到长度测量的问题。

比如下面这些情境:掌握米的基本概念:“我门”这个单词大家都很熟悉吧,它是我们用来度量长度的基本单位之一。

当然,不同的地方,我们所使用的单位长度可能会不一样。

比如,你打算去附近的便利店买面包,它距离你有多远呢?如果在英国,你可能需要知道其距离你有多少“码”或者“英尺”;如果在法国,你就需要知道距离你多少“公尺”。

而在中国,我们所使用的单位长度是“米”。

(3)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米作为单位长度。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让学生分别用尺子测量每条边的长度,并将其填入表格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如何使用米来表示这样的长度,如何进行换算。

(4)学生游戏互动,加深对于米作为单位长度的了解。

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分别进行测量、计算等步骤,看看哪组用时最短,答案最准确。

3.巩固练习:(1)练习1:长100米的田径赛道,你耗时20秒走完了一圈,那么你一分钟可以走多少圈?(2)练习2:你买了一卷卷尺,长度为20米,现在需要测量房间的长度,你需要卷几圈?(3)练习3:你观察了一下,房间的长度大概是8米,宽度是5米,请你算一下这个房间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五、课堂反思:通过本堂课,学生逐渐认识了米作为单位长度的概念。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2认识米和用米量课件(共23张PPT)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2认识米和用米量课件(共23张PPT)

2.在圆圈里填上“>”“<”或“=”。
3厘米 < 3米 20厘米 < 2米
1米 >10厘米 1米 = 100厘米
1 长度单位
第2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
情境导入
1. 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是( )。 2. 举出3个长度是1厘米的物体。 3. 估计一下你手里的铅笔有多长。
情境导入
左面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你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1.生活中的1厘米和1米的比较。
厘米
1米 比一比,你觉得米和厘米 之间有什么关系?
1米比1厘米长很多。
探索新知
2.在米尺上寻找1米和1厘米的关系。 在米尺上看看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 100厘米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米 1米=100厘米
探索新知
小试牛刀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空。 (1)我们的教室宽约6( 米 )。
当堂检测 易错辨析
2.比一比,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一排。 50厘米 50米 100厘米 5米 15米
50米>15米> 5米> 100厘米> 50厘米
辨析:长度的大小比较,除了看前面数字的大小外, 还应该看后边的单位。
当堂检测
3.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选题源于教材P9第8题)
课堂总结
测量较长的物体时要用“米” 作单位。 1米=100厘米
课后作业
作 业 请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3、4题,第10页练习一第9题。
补充作业 请完成习题。
(1)数学书长26米。
( 厘米 )
(2)灯管长50厘米。 (3)房间高3厘米。 (4)字典厚6米。 (5)大树高8米。源自()( 米)
( 厘米 )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学情分析报告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学情分析报告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学情分析报告。

一、教学目标1.了解米的长、宽、高、厚的概念。

2.认识米的重量单位为千克、克,能正确读和写m、kg、g等文字,并能互相转化。

3.进一步认识米的单位换算,掌握米与千克、克的转换方法。

4.能够运用米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等大小物体。

二、学情分析1.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比一年级有了明显提高,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和单位。

2.二年级学生大都能够正确辨别简单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但对于表现在数字上的单位换算还存在不少困难。

3.二年级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较强,如果定义了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学生会乐于接受。

三、教学策略1.注重材料的循序渐进性,采用图示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学会记忆和应用新概念。

2.利用物品分类的方法让学生将这些物品按照重量轻重进行分类,进而了解千克和克等两个重量单位。

3.运用场景、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活动中积极参与和学习,创造温馨愉悦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了解米的长、宽、高、厚概念让学生亲手拿着一块木板或者砖头,按照长、宽、高、厚进行测量,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认识米的概念。

2.认识米的重量单位及读写方法教师介绍千克、克的概念,并指导学生正确地读写(m、kg、g)等文字。

3.米的单位换算通过引导学生以“米”为单位进行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测量,进而引导学生认识米、千克、克等三个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4.米的运用以仿真铸造的方法教学,先让学生自由创造小物件,然后按照规定的尺寸和重量限制进行操作,测试能否在规定的条件下成功铸造出正确尺寸和重量的物品。

五、教学评估1.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同伴的帮助下完成任务,扣除撞物扣分、成功铸造赠送奖励等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和奖惩。

2.对于学生的评价重点在于其是否理解了切实可行的米量衡测量、重量计算等概念和方法,并在实际操作场景中准确执行。

六、教学效果1.文章的学情分析目的在于全面知晓待教学生的心理状态,方便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学生学习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或提出更加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课时认识米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课时认识米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课时认识米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时,主题为“认识米”。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理解米的概念,学会使用米作为长度单位,并能够进行基本的长度测量和换算。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1米等于100厘米,能够用米作为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细心观察和精确测量的习惯。

教学难点1. 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正确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米尺、教学PPT、练习题纸。

2. 学具:直尺、彩笔、练习本。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一些长度测量的场景,如测量书本、桌子、黑板的长度,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长度应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呢?2. 新授:介绍米的概念,展示米尺,讲解1米等于100厘米。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1米的长度。

3. 实践:学生分组,用米尺测量教室内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鼓励学生相互检查,确保测量准确。

4. 巩固: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长度测量和换算的题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回顾本课时的重点内容,强调米和厘米的换算关系,以及准确测量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展示本课时的重点内容,包括:- 米的定义- 1米等于100厘米- 长度测量方法- 米和厘米的换算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1. 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用米和厘米表示。

2. 完成练习册上的长度测量题目。

课后反思本课时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操作准确性。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增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在以上教案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障碍或理解上的困难点,它们通常是教学内容中较为抽象、复杂或需要深入思考的部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用米量》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节课程,主要介绍了长度的单位——米,以及如何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形成长度概念,提高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长度有了一定的感知,例如他们会说“这个桌子很长”,“那个玩具很短”。

但是,他们对长度的量化认识还不够明确,对于长度的单位——米,以及如何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感受长度的存在,理解长度的量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学会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让学生体验长度单位的作用,提高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学会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理解长度的量化,以及长度单位米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长度的存在,理解长度的量化。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3.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米尺、实物、图片等。

2.学具:学生尺、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对长度的认识,如“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长度单位?”。

然后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以及如何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物,如桌子、书本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米尺量一量它们的长度。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长度的量化。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米尺量一量组内同学的身高、桌子的高度等。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米》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米》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米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

(例4、例5)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生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生2:厘米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教学例4:一名用学生厘米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

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

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

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米尺)“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米尺)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1.认识米尺。

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板书:1米)米是比厘米大的单位,1厘米只有这么一点,1米却有这么长,请同学们用手来比划一下。

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这时我们可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把用两手臂伸直用米尺比一比,用米尺量一量自己的身高,感受1米的长度。

2.观察刻度。

教学例5:在米尺上看看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米用米量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认识米用米量”展开教学,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米的基本概
念及米的量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认识米的基本概念,掌握米的量的计算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米的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学
习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米的概念,培养学生测量米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准确测量米的长度。

四、教学准备
•板书准备:书写“认识米用米量”、“1米”、“米”等关键词。

•教材准备: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五、教学过程
1. 热身
•通过数学小游戏“比一较长”让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

2. 导入
•引导学生观察米,了解米的外形和概念。

3. 学习
•对1米进行具体测量,让学生亲自操作测量米的长度。

•通过示范和学生练习,掌握米的量的计算方法。

4. 拓展
•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米的应用场景,如米量加减等。

5. 巩固
•布置作业:让学生测量家中柜子的长度,并用米的单位写出测量结果。

六、课后反思
此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米用米量,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米的基本量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对米的概念理解仍有欠缺,需要加强巩固和练习。

七、延伸阅读
•《数学教育杂志》,作者:XXX
•《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作者:XXX
以上为本节课教案设计,希望学生在认识米用米量方面能有所收获。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认识米》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认识米》说课稿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米这个长度单位,理解1米等于100厘米,学会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以及能够进行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内容的精炼性和风格的简洁性。板书布局上,我会将主要知识点分模块呈现,使用清晰的标题和图示,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整个知识结构。板书内容上,我会突出米与厘米的关系、换算方法和测量技巧等重要知识点,用关键词和公式来表达,确保学生能够快速把握核心内容。板书风格上,我会使用大号字体和彩色粉笔,以便于学生远距离观看和区分重点。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辅助讲解,强化学生的记忆,并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料。为了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提前准备并多次预演,确保板书的条理性和易懂性。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认识米》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认识米》这一章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承前启后,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引入新的长度单位米,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长度单位知识体系。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有:认识米这个长度单位,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能够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以及能够进行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
(三)互动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多样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师生互动主要通过提问、回答、讨论等方式进行,我将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及时给予反馈和引导;生生互动主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些互动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米》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米》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了解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

2.知道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在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尝试估测出较长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渗透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在多样化的操作、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估计能力和估计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掌握用米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难点:建立厘米和米之间的联系,知道1米=100厘米。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绸带米尺学生准备尺子标签教学过程板块一实际统计,导入新知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师: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测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

(板书课题)操作指导: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身高时,教师可问学生:“你的身高是1米几?”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说出一两个与“米”相关的事物,如“咱们班黑板的长度是2米”等,使学生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板块二师生交流,探究体验1.估测1米的长度。

(1)老师的身高是1米65厘米,谁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谁能上来指一指?预设生1:我认为1米应该到老师的腰这里。

(贴上标签)生2:我觉得1米应该到老师的腰上面一些,因为老师的身高是1米65厘米,1米应该是老师的一多半身高。

(边说边贴上标签)(2)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上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3)导学:为了检验同学们估计得是否准确,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米》-PPT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米》-PPT

比一比
5米 < 6米 8米 > 8厘米 1米 = 100厘米 90厘米 < 1米
选一选
1、一辆自行车每分钟前进100( )
A:厘米
B:米
B
2、数学课堂作业本长约25( )
A:厘米
B:米 A
10米
小鹿
小狗
算一算
小鹿从家里出发去小狗家,叫上小狗 一起去找小刺猬玩,它一共走了多少米?
天黑了,小狗小鹿回家了,小狗来回 共走了多少米?小鹿来回共走了多少米?
知识回顾
1.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 尺子)。
2.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 单位,可以用字母(cm)表示。 3.手指盖的宽度大约是( 1)厘米,小朋 友一拃的长度大约是(12)厘米。
认识米
猜猜一米有多长?
米尺
认识长度单位 米 (m)
1小格代表1厘米
1米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小刺猬
拓展延伸
140 cm
90 cm
100 cm
的高度是 140 厘米,比 1 米 (多一些/少一些)。 的高度是 100 厘米,即等于 1 米。 的高度是 90 厘米,比 1 米 (多一些/少一些)。
最高的是 ( / / )。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3、一棵树高16厘米。( ) 米
判一判 1.小明的铅笔长约8厘米.( √ )
×
3.教室的长约8厘米. ( × )
4.语文课本的宽约10米.( . )
×
.
做一做
• 10米+35米=( 45 )米 • 25厘米—17厘米=( 8 )厘米 • 65米—30米=( 35 )米 • 8厘米+37厘米=( 45 )厘米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认识米》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认识米》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认识米》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一. 教材分析《认识米》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有多长,并学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这是学生长度单位学习的起点,对于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都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通过日常生活和前面的学习,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但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长度单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有多长,学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学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理解米的长度概念,能够准确地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米尺、实物、图片等。

2.学具:每人一把米尺,一些小物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明的身高是多少米?”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单位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米。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1米长的米尺,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认识1米有多长。

同时,教师用米尺测量实物,如桌子、椅子等,让学生感受米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活动,每组用米尺测量小组成员的身高,并记录在中。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测量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测量技巧。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用米尺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在中。

人教版数学教案二年级:米的认识及使用

人教版数学教案二年级:米的认识及使用

二年级数学教案:米的认识及使用引言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衡量长度和重量的单位,也是我们商业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经常使用的单位之一。

在二年级数学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米的基本概念、了解米的常见使用方式、以及了解如何使用米进行测量。

这篇文章将重点介绍人教版数学教案二年级:米的认识及使用,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好地掌握米的概念和应用。

一、米的基本概念米是国际计量单位制中衡量长度的基本单位,用符号“m”表示。

1米是指长度为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的路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米通常用于衡量较长的长度和距离,例如道路、建筑和地图中的距离。

学生需要在学习中了解米的基本概念,并能正确地使用米进行测量。

二、米的常见使用方式1、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学生需要在学习中了解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例如,1米等于100厘米、1000毫米、0.001千米或0.000621371英里。

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测量过程中进行单位换算,更加便捷地实现数据统计和比较。

2、计算周长和面积在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计算周长和面积来进行测量。

周长是指一个封闭图形的边的长度总和,而面积是指封闭图形内部所占有的平面面积。

在计算周长和面积时,同样需要使用米作为单位。

3、测量体积和重量在生活和学习中,米也常常用于测量物体的体积和重量。

当学生需要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或重量时,都可以使用米作为基本单位进行测量。

例如,当需要衡量一个3米长、2米宽的矩形地板时,可以使用公式长x宽来计算其面积。

同样地,当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重量时,可以先将其长度、宽度和高度用米进行测量,然后根据密度转化为其对应的重量单位。

三、使用米进行测量在学习中,学生不仅需要了解米的概念和使用方式,还需要学会使用米进行测量。

使用米进行测量时,需要掌握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例如,卷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学生需要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卷尺进行测量,并且要准确地读取尺度上的刻度值。

此外,尺子、三角尺、直尺和分尺等测量工具也常用于米的测量。

二上数学课件(人教版)《认识米》

二上数学课件(人教版)《认识米》
60, 70, 80, 90, 100。
知识应用
(一)量一量
约( )米
( )米( )厘米
(二)想一想
小红
小军
小刚
90厘米
1米20厘米
三 位小小刚朋的友身比高是身大高于,9小0厘军米最,高小于120厘 米, 是。(小比红如最):厘矮91米,厘。小米刚,9的2厘身米高,可9能5厘米,1米
2厘米,1米18厘米。
作业:第8页练习一,第3题。
(二)米和厘米
1米
1厘米
比一我比们,来你看觉这一得是看这米1,厘和是1米米厘1米。里米。 之间到有底什有么多关少系厘?米?
1米比1厘米长很多。
1米里有很多厘米。
(二)米和厘米
1米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继这续是数1:1米010厘, =米20,1。300,04厘0, 米50,
长度单位
认识米
量一量。
手掌宽约 ( 8 )厘米
一拃长约 (14 )厘米
一步长约 (60)厘米
孩子们,谁愿意来量一量黑板的长 ? 比一比,看谁量得快!
认识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
(一)认识米
拿一把米பைடு நூலகம்,在你的身上 找一找,有没有1米。
从地面到我的脖子, 长度大约是1米。 再去我们身边找一找,有没有 我两什只么胳物膊体打的开长的度长大度约是1米。 大约用是米1尺米量。一量。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认识米》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认识米》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认识米》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经验,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已有经验,为学生搭建操作与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在操作、探究的过程中经历学习、交流的全过程,进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1.引导学生带着生活经验走进课堂。

本着数学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本设计注重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去学习新知或解决问题。

通过让学生汇报课前测量的身高,使学生自觉地带着生活经验走进课堂,自主地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动去完成学习任务,把生活经验和新知相互融合,相互转化。

2.以活动促进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

本设计创设了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如运用多种方式比较1米的长度,找一找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米的实物,测量多种实物的长度等,变换方式和角度帮助学生加深对米的认识,使学生通过1米的实际表象。

3.注重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使他们在“玩”中轻松、愉快地领会和获取新知,完成了认识米、感受1米的长度和用米测量的教学。

学生有了自我操作的机会和空间,动手实践的能力才能逐渐得到培养与提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米尺绸带剪刀胶带标签纸学生准备学生尺每组一把米尺标签纸胶带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师: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小学数学人教新版二年级上册第3课时 米的认识

小学数学人教新版二年级上册第3课时  米的认识

小学数学人教新版二年级上册实用资料
米的认识
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5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实际感知1米。

2、感受用米尺或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第4页,认识1米。

1米=()厘米
2、制作1米长的绳子。

3、亲身感知1米。

用1米长的绳子与自己身高、双臂展开等相比较。

()大约是1米。

()大约是1米。

()大约是1米。

……
4、看我的,我会量。

(先估计再测量)
(以上各题第二天给全班同学展示展示你的杰作,可请你家长帮忙,表演给你家长看一看)
二、合作探究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交流,展示。


三、过关检测:。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米的认识(说课课件)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米的认识(说课课件)
5、找一找 接着,我又设计了找一找活动,“睁大双眼,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物体 的长度大约是1米呢?”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使 他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中数学现象的眼睛。
(二)用米量,是本节课的重点。我是这样突破重点的:小
组合作,教师适时指导。
1、量出1米、2米、3米长的绳子。 2、先估测,然后男生组和女生组分别派两个代表,分别量出黑 板边的长、教室的长是几米。汇报结果,全班交流。 3、先估测,然后量出组里小朋友的身高是1米()厘米,或者 说是()厘米。最后,学生汇报交流。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到 生活实际中去。

五、说教学过程
引入
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实践 提升
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综合练习、巩固提高 课后总结、查漏补缺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点,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现在学校要 修建新的教学楼,要安装上新的黑板,小朋友能帮工程师量一量我们教室 这黑板有多长吗?热心的孩子们会自告奋勇地帮忙。我请出代表小组展示 测量。有的学生会用刚学过的厘米学生尺来测量,经历了用厘米尺子测量 较长物体的麻烦(贴学生尺)。这时有的学生会用桌面上的米尺(在厘米 尺下面,贴米尺)来测量,引发疑问:可以用米尺进行测量吗?米尺与学 生尺有什么联系呢?从而揭示课题:米的认识(板书课题: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学生从一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积极的 情绪很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孩子头脑里也留下了米尺长度 的初步感知。
三、说教法
我根据课标要求和班级学情,为了更好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设计了以下教法: 1、创设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生活 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培养学 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演示法。对米尺进行演示,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与学生 一起用肢体表示出1米的长度,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进行学习, 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